閱讀屋>文化> 廉潔文化進校園廣播稿

廉潔文化進校園廣播稿

廉潔文化進校園廣播稿通用3篇

  在學校廣播站鍛鍊的學生,廣播前一般都會提前做好廣播稿,廣播稿寫得優秀才會有更好的節目效果,那麼優秀的廣播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廉潔文化進校園廣播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廉潔文化進校園廣播稿1

  近日,六(4)班開展別開生面的“廉潔文化十二個一”活動,即:每週班隊課前3分鐘播放一則以“敬廉崇潔”、“廉潔修身”為主題的廣播;學唱一首廉政歌曲;編一首廉潔童謠;開展“小眼睛盯大眼睛”活動,當好家長的廉潔監督員;每月開展一次“廉潔文化”手抄報評比活動;每天講一個廉潔故事,開展學習交流活動;傳送一份“家庭助廉”倡議書;開展一次“廉潔文化”格言警句徵集活動。在全班開展主題為“節儉廉潔”的徵文評選和格言警句徵集活動,體現廉政文化的親和力。“八個一”活動的開展,將廉潔文化有機地滲透到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各個方面,使學生和家長進一步加深了對校園廉潔文化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增強了廉潔意識,提高了廣大師生明辨是非、抵制腐敗的能力,構築了校園反腐倡廉的防線,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順利開展。

廉潔文化進校園廣播稿2

同學們:

  今天“紅領巾”廣播站的主題是“廉潔文化進校園”。剛開始聽說“廉潔”兩字,同學們一定認為這是大人的事。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同學們我們是祖國未來,“反腐倡廉”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

  “廉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我們同學從小就要懂廉潔,講廉潔。廉潔就是責任、節儉、自律、奉獻、知恥、誠實、惜物、不昧金、不攀比。

  自古以來,我們祖國幾千年來的歷記載著許許多多的有關廉潔的故事,傳揚著許許多多講廉潔的偉人。像:老一輩革命領袖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等,東漢時期南陽太守羊續、北宋的包青天包拯、唐朝的詩人白居易、明朝的愛國英雄于謙等等,真是舉不勝舉,這些名字我們都耳熟能詳。

  今天我就為同學們講三個個關於廉潔的故事:

  故事一:羊續懸魚

  東漢時,南陽太守羊續,他憎惡當時官僚權貴的貪汙、腐敗,奢侈鋪張。他為人謙潔、生活樸素,平時穿著破舊衣服,蓋的是有補釘的被子,乘坐的是一輛破舊的馬車。餐具是粗陋的瓦器,吃的是粗茶淡飯。

  府丞焦儉,是他的下級,為人也很正派,與羊續關係很好,他看自己的上級生活太清苦了,他聽說羊續喜歡吃生魚,就買一條魚送給羊續。焦儉怕羊續拒收,就笑著說:“大人到南陽時間不長,可能不知這就是此地有名的‘三月望餉鯉魚’所以我特意買一條送給您,平時您把我當作兄弟,所以這條魚只是小弟對兄長的一點敬意,您知道的,我絕非阿諛逢迎之輩,因此,務請笑納!”羊續見焦儉這麼說,覺得不收下倒是見外了,於是笑著說:“既然如此,恭敬不如從命。”

  等焦儉走後,羊續便把這條魚,掛在室外,再也不去碰它。第二年三月焦儉又買了一條鯉魚,心想一年送一條總可以吧,知道買多了,羊續不會要到羊續府上,焦儉剛說明來意。羊續便指著那條枯乾了的“三月望餉鯉魚”,說:“你去年送的還在這裡呢!”焦儉愣住了,搖搖頭嘆口氣,帶著活魚走了。

  故事二:溫家寶總理“罷宴”

  據《人民日報》網報道介紹,“十六大”之後,溫家寶總理的第一站到了貴州。在吃飯的問題上,他對自己和隨行人員要求特別的嚴格,謝絕基層同志的宴請。他對個人吃飯有“三條標準”,即:第一,不讓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進食;第二,要求飯菜夠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關於飯菜的質量提出十二個字:“清清淡淡,湯湯水水,熱熱乎乎”。

  故事三:周總理廉潔從政

  周總理的廉潔從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實實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連續20多個月沒有下過一場雨,許多群眾不僅缺衣少食,連飲水都十分困難。在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上,來自甘肅的宋平同志彙報了定西的災情。周總理聽完彙報,神色十分嚴峻。

  他說,要想盡一切辦法把群眾組織起來,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改變面貌。後來,中央工作會議召開全體會議,周總理在大會上心情沉重地說:“我聽到了甘肅中部地區群眾生活困難的情況,心裡難過,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裡的群眾生活還這樣困難,我作為國務院總理,工作是失職的,對不起那裡的人民。”會後不久,總理便派工作組到甘肅,帶去糧食、棉衣、棉被等救災物資。若干年後,當人們看到定西群眾仍穿著當年總理親自佈置發放的棉軍衣時,無不感慨萬千。

  同學們,你們聽了這三個小故事一定深有感觸吧。

  我們祖國燦爛的文化,不僅有許多有關廉潔的名言,還有許多有關廉潔的詩詞。

  我國明代的愛國英雄于謙。他一生為官清廉,為後人稱頌。他的一首《石灰吟》為千古傳頌: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不正是廉潔的寫照嗎?

  歷史告訴我們:清正廉潔盛行之日,則國家昌盛;貪汙、腐敗猩獗之時,則國勢衰微。歷來清官受人頌揚;汙吏遭人唾罵。

  葉聖陶老爺爺告誡我們,好習慣要從小養成。我們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更要學會廉潔。

  古人云: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讓我們時時刻刻以別人為鏡子,讓我們時時刻刻尋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做一個廉潔、正直的人。讓這個社會成為一個廉潔、美好的社會,我們的祖國才能成為一個廉潔之國,更加繁榮富強!

廉潔文化進校園廣播稿3

  男:採擷一屢陽光,編織七彩童年。

  女:留住一陣春風,播撒希望明天。

  男:付出一份真情,打造愛的世界。

  女: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中午好!紅領巾廣播站又與大家見面啦!

  女:今天我們節目主題是“廉潔文化進校園”說起廉潔,會有很多同學要說,那是大人的事,我們還是學生,不需要廉潔,俗話說得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反腐廉政要從我們抓起。

  男:“廉潔”是我們中華民族美德傳統之一。使我們從小就懂得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從而逐步懂得做什麼樣的人,怎樣做人,真正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親愛的同學們,孟子曰:“路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就讓我們一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以務實的態度,勤奮的精神,廉潔的'作風投入學習、社會中去中去!

  女:自古以來,有關廉潔的故事,傳揚許許多多廉潔偉人,像老一輩革命先烈毛澤東,周恩來等。還有東漢時期南陽太守羊續。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等。他們的名字我們耳熟能詳,他們的故事更是激勵我們一大又一代人。

  男: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分享三個有關廉潔的小故事。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鑑定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女:同學們,你們聽了這三個小故事一定和我一樣感觸很多吧。古往今來。歷史告訴我們,清正廉潔之日,則國家昌盛,葉聖陶爺爺告誡我們,好習慣要從小養成,因為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更要學會廉潔。

  男:“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肩負著民族和國家的未來,我們的責任任重而道遠。作為學生究竟如何清廉呢?我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攀比,更不要所謂的名牌,要充實自我,踏實做好每一件事,不要亂扔雜物,時時要有儉樸的意識,處處要有美化的環境。這就是我們盡本分能夠做到的。

  女:古人云: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讓我們時時刻刻以別人為鏡子,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讓我們從小做一個廉潔,正直的人。

  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我們去小惡而從善,積小善而成大德,只有這樣廉政之花,才會在我們的校園開花、結果。

  女:同學們,今天的播音到從結束下週三再見。

  男:下週三再見。

【廉潔文化進校園廣播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