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英語故事教學反思

國小英語故事教學反思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反思(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反思1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小學階段英語教學,它的目標首先是培養學生的興趣,小學英語故事教育教學反思。首先在語音、聽力、口語等方面打一個基本的基礎。那麼為什麼要建議在 小學 階段採用故事教學呢?我想這有幾個理由。

  第一,故事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有語境的語言素材。大家都知道,學外語最好是採用有意義的有語境的語言素材,這樣便於學生理解語言的意義、理解語言運用的具體情況。也就是說我們孩子們在學一句話或者學一個單詞的時候,如果脫離語境的話恐怕難以理解,另外即便理解這些詞或者是句子的意思,他們也不知道這些詞和句子將來具體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所以如果我採用故事教學的話至少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語言的意義以及語言具體的使用的情況。

  第二,故事是小孩子感興趣的學習材料。那麼我們從小到大對故事都感興趣,大人對故事都感興趣,小孩子就更感興趣了。因為故事有情節。現在很多小學英語教材裡面故事,雖然有一些故事比較簡單,但是還是有一些情節的。另外有的教材編的故事非常有趣,這樣小學生在學英語過程中,如果能夠透過故事來學英語,我想能夠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反思《小學英語故事教育教學反思》。

  另外一點,我們知道小學生,特別是中國的小學生學英語需要大量的接觸各種各樣的語言素材。由於我們中國學生學外語這種自然的學習環境還不是特別理想,所以需要大量的接觸英語。那麼接觸英語重要的途徑就是透過閱讀。所以我們在小學階段,即便是低段我們也安排一些小故事,讓學生來閱讀、來表演,這樣能夠透過學習故事、表演故事,能夠有更多語言輸入。

  那麼基於以上幾個原因,我認為小學階段建議在不同的教學環節採用故事教學。有的老師可能覺得小學生英語水平不是很高,那麼故事能不能讀得懂?能不能講?能不能表演?實際上,我認為是可以的。這裡有兩點值得注意。一個是我們說的故事並不一定是一個非常完整的、語言比較難的故事,很可能就是幾個人的一個活動。有一些對話可能是一個故事,故事也可能是一段完整的敘述性的文字。

  另外一點,就是我們對於學生講故事、讀故事和表演故事的要求,應該是要靈活把握的。比如說我們倡導在低年級就有講故事的環節。那麼這個講故事,我們講的不是說老師把故事完完整整地給學生講,而是老師和學生一起來根據圖片的提示、根據我們提供的音像材料來理解故事,或者說描述故事,這也叫講故事。所以我們說講故事也是能做得到的。再就是表演故事,表演故事其實最簡單。表演幾個動作也是表演故事,把一個故事幾個環節用一些手勢、用一些表情表演也是一種表演故事。當然如果是用語言表演,故事表演就更充分一些。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反思2

  首先大家都供認這個不爭的事實,就是我們幾乎都是在‘聽爸爸媽媽講故事’中長大的。許多小朋友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爸爸媽媽給講故事。有的故事都講過許多編了,但是他們依然還是那麼感興趣。漸漸他們也會自身講那些故事了。這就說明,愛聽故事是少年兒童的天性。可見在英語教學中採用故事教學是符合少年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點的,而且往往會有很好的效果。其原因是:

  (1)故事能夠提供給小朋友們一個完整的語言情景,有利於引發同學的猜想和推理等理解能力;

  (2)當同學英語知識和能力欠缺的情況下透過連環畫或者動畫等的輔助,同學可以獲得理解和學習英語的很好情景;

  (3)故事的完整性和趣味性有助於同學在腦海裡留下極其深刻的痕跡,有利於他們聯絡故事的情節學習和記憶詞語和語言表達的方式。例如,趙本山扮演的小品故事給人們留下的記憶可以說是能永世不忘;

  (4)故事的語言和其聲情並茂的錄音資料能夠激發同學進行認真的模仿,他們複述講故事的過程就是很好的語言實踐。參與人教社新派英語研製的一位新加坡朋友曾說,她和她的孩子都是在讀同樣的故事中學習好英語的。

  一、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為同學出現了一個完整的語境。

  語境是故事的最重要區域性,便於同學理解語言的意義,理解語言運用的具體環境。而在每一個英語故事中,總會配有豐富多彩、幽默風趣的插圖,插圖中又配有少量的對話,似連環畫構成了一個連串的事件。老師們假如能這樣做,那會省很大的力氣,不需要教師解釋,同學就知道這個單詞、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的。因為在故事語境中,同學已經從圖片、老師的動作和周圍的環境安排中瞭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或是情境。

  二、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趣味性充沛調動了同學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英語PEP教材一課時或以幾個單詞或以最多2-3個重點句型為教學內容,教師一般都單獨教學這些內容再反覆複習,操練,機械性比較強,同學也容易失去積極性和耐性。小學英語故事雖短卻總有一些surprise 的插曲或出人意外的結局,以故事為主線,透過故事情節,讓同學去猜新單詞新句子,極大地激發了小同學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提高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同時小同學好奇性強,就喜歡扮演,什麼都想體驗,而故事教學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這種強烈願望,為同學開展各種角色扮演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同學理解故事內容後,我們可以給它配音,複述、可以模仿扮演,也可以靈活性地創新續編……同學有充沛的發揮餘地也學的開心。

  三、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為同學提供了大量的學習素材。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實踐性很強,就是讓同學學會交流,能準確地表達出自身的思想。很多老師可能覺得小同學英語水平不是很高,假如教學英語故事,同學能不能讀懂?能不能講?能不能扮演?正好相反,在故事教學中,同學不只很好地輸出了已有的知識水平,也大量地輸入了這個故事中的一些單詞、句子、語法、日常的教學用語和一些其他方面的內容。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既接受了新知識,又從詞到句,從句到段,或複述,儘可能多地運用已學知識;或扮演,可結合小組的力量,吸收更多的知識;或續編,可以激發同學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靈活地運用故事內容,擴充套件了學習面,擴大了詞彙量,句型量,提高了同學自主學習的能力、交際能力和發明能力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反思3

  隨著課程改革逐步向縱深發展,小學的英語課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變得愈加重要。新課標規定:小學畢業時要達到二級水平,也就是能看懂英文動畫片和程度相當的英語教學節目,每學年不少於10小時,平均每週不少於20~25分鐘;掌握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如何實施小學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呢?本人自參加課題組的研究以來,遇到不少問題,也從中得到一些經驗。

  (一) 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1, 學生方面的問題

  1) 對英語閱讀始終存在著畏難心理

  自本學期以來,本人加大了了對學生的閱讀訓練。在教授課文的同時,加入了與此相關的閱讀材料。雖說經過一段時間後,學生開始習慣這樣的輸入(相對課文來說,閱讀材料的內容要複雜困難),但是對於佔多數的中等,中等偏下生來說,閱讀始終不是一件易事。一遇到不熟悉的單詞句子,就會影響他們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即使有文章下的註釋或老師的點撥,他們都覺得難以下嚥。

  2) 閱讀習慣需要改善

  閱讀時精神無法集中,喜歡東一句,西一句地看;指讀,回視,重讀,小聲朗讀;一遇生詞就要停下來……等等不良的閱讀習慣在學生中十分普遍。這使得他們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某個單詞或句子上,獲得的資訊變得支離破碎,閱讀速度變得很慢。如此一來,他們的閱讀效果也很不理想。

  3) 綜合運用能力亟待提高

  《拓展讀與寫》中有不少題目要求學生仿照例句寫句。這種題目學生最怕看到,一脫離了選項,他們就變得無所適從。英語在不少學生當中還是停留在簡單的認讀填詞上,綜合運用能力明顯不足。

  4) 課外閱讀時間不足

  跟提高語文能力就需多讀多練一樣,僅靠課堂上的時間閱讀,效果又是十分有限的。英語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大量的課外閱讀。現在有大量的書籍和網站提供這樣的資料,但是學生能主動地尋找並閱讀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2, 教師自身的問題

  1) 如何設計一堂閱讀課?

  閱讀課跟普通的課文授課不同,它是在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補充拓展。不能把它上成精讀課的樣子。可是學生在詞彙,句子的理解上又需要老師大量的指導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閱讀,更不要提那些習題,活動的輔導了。如何上一堂高效的閱讀課成為教師的難題。

  2) 如何指導學生閱讀?

  當老師費了一番功夫讓學生理解了一篇文章後,學生學得的往往只是這篇文章的內容。如何閱讀下一篇文章,如何提高閱讀效率,如何學會從文章中習得詞彙句型並加以運用,這些閱讀能力還是沒能夠得到訓練。學生學來學去都是一篇篇文章而已。能力的提高很有限。

  3)如何開發學生課後的閱讀資源?

  閱讀僅在老師在場的情況下才得以進行,學生課後的閱讀難以進行。教師如何讓學生在課後也主動地去閱讀呢?訂購相關報紙書籍?缺乏指導下,學生很容易對其中的難點產生畏懼心理或者只留意自己喜歡的,易懂的內容。透過網路資源?沒有適當的引導,學生上網後的行為難以預計。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不僅是小學英語教學的薄弱點,而且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難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成為難點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主要來自己於教師本身。由於我們在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忽視閱讀教學,所以就造成了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理論和實踐的雙重不足。使得我們在面對閱讀課型的教學時有一種手足無措的感覺。同時在面對學生課外閱讀輔導時,我們也有許多迷惘。

  第二個方面來自於學生閱讀能力的缺失。由於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只重聽說不重閱讀,在詞彙和對話教學中缺少對閱讀內容的提前滲透,同時我們又不注重學生課外閱讀的輔導,所以給閱讀課型的教學中造成了很大的困難:1。學生對已學的語言不能快速地認讀。2。學生對新學的語言不能有效地構建。3。學生缺少對文字資訊的收集能力。4。學生在收集和處理文字資訊中缺乏相應的技巧和方法。

  (二) 教學中的經驗

  1,採用恰當的匯入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匯入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閱讀材料,開展恰當的匯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閱讀《拓展讀與寫》中,教師結合第一個單元中有關將來時的知識,讓學生向教師提問教師國慶節將要進行的行程,透過簡筆畫的形式匯出第二單元的其中一篇短文《sanya》。這樣既複習了舊的知識,也透過圖畫這一個比較直觀的方式匯入,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2,設計多樣的閱讀形式,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有意注意保持時間較短,對事物的興趣持續的時間也較短。在饒有趣味的匯入後,如果沒有靈活多樣的閱讀形式的設計,學生的閱讀興趣將只是曇花一現,得不到保持。所以設計靈活多樣的閱讀形式是上好一堂閱讀課的“重要武器”。教學中我嘗試了一些方法:

  1) 小組朗讀法

  分小組(兩人或四人)解決某些段落的理解,然後以小組彙報朗讀的方式解決該段的理解問題。並鼓勵他們找出該段的難點。每個小組負責的段落篇幅較短,而且又是合作完成,對於中下生來說,難度減低了,也能夠較易地參與其中。

  2) 先解難後整體感知

  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文章,把不懂的詞句劃出來。在透過全班同學中找“小老師”或老師點撥的手段解決問題。接著,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再次的閱讀,根據課文回答問題,做些鞏固性練習,最後聽錄音、跟讀,進行習題訓練小組活動等。過程中沒有什麼特別招數,但是對於一些生字詞較多,趣味性不太強的短文來說,起碼讓多數學生理解該篇文章的內容了。

  3) 故事與圖畫結合

  對於一些故事性較強的但新詞又較多的文章,例如《ciderella》,可以利用故事與圖畫結合的方法。如佈置他們回家就其中的一個情節畫簡圖並配上適當的英語文字。畫畫是很多小學生愛做的事情,要求他們為圖配字又可以促使他們去理解文章的內容。

  4) 仿寫練習

  寫作是一項對英語運用要求較高的作業,很多學生都視作難事。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多“抄襲”例文。例如寫有關“city”的文章。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學習《拓展讀與寫》裡的《shanghai》,《paris》,《new york》等文章,寫有關guangzhou的內容。很多學生模仿範文的句子,寫出超出平時容量的文章,雖說不少句子是“抄”來的,但起碼讓他們覺得寫文章不是“畏途”,建立了一點寫作的自信。

  3,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難以短時間解決,只能透過長時間的提醒及訓練加以改善。例如每次的閱讀,教師要求學生劃出重點句子單詞,以加強他們對文段的注意力。再有是要求學生根據習題在文中劃出相關的內容並編寫序號,強化他們對資訊的收集能力。還有培養默讀的能力,要求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文字本身。

  4,未來展望

  雖然閱讀教學的道路崎嶇難行,但是事實又是那麼確切的表明,唯有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加大輸入量才能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首先是繼續深化課堂改革,探求有效的教學手段及模式,讓閱讀訓練滲入每堂課的教學中。接著是收集更多有用的閱讀資料,並在學校班級中建立良好的閱讀平臺,為學生營造積極的英語閱讀氣氛。再有是探索一套閱讀評價制度,讓閱讀訓練更為規範化,系統化。

  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我們一線教師教學的重點之一,只要我們教師明確具體閱讀教學目標要求,持之以恆,注意培養小學英語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採用恰當的閱讀教學策略和閱讀模式,將聽說讀寫活動恰當融入閱讀教學中,小學生的英語閱讀潛能將會得到充分的挖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將大大提高。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反思4

  首先大家都承認這個不爭的事實,就是我們幾乎都是在‘聽爸爸媽媽講故事’中長大的。許多孩子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爸爸媽媽給講故事。有的故事都講過許多編了,但是他們依然還是那麼感興趣。漸漸他們也會自己講那些故事了。這就說明,愛聽故事是少年兒童的'天性。可見在英語教學中採用故事教學是符合少年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點的,而且往往會有很好的效果。其原因是:

  (1)故事能夠提供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語言情景,有利於引發學生的猜測和推理等理解能力;

  (2)當學生英語知識和能力欠缺的情況下透過連環畫或者動畫等的輔助,學生可以獲得理解和學習英語的很好情景;

  (3)故事的完整性和趣味性有助於學生在腦海裡留下極其深刻的痕跡,有利於他們聯絡故事的情節學習和記憶詞語和語言表達的方式。例如,趙本山表演的小品故事給人們留下的記憶可以說是能永世不忘;

  (4)故事的語言及其聲情並茂的錄音材料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認真的模仿,他們複述講故事的過程就是很好的語言實踐。參與人教社新派英語研製的一位新加坡朋友曾說,她和她的女兒都是在讀同樣的故事中學習好英語的。

  一、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為學生呈現了一個完整的語境。

  語境是故事的最重要部分,便於學生理解語言的意義,理解語言運用的具體環境。而在每一個英語故事中,總會配有豐富多彩、幽默風趣的插圖,插圖中又配有少量的對話,似連環畫構成了一個連串的事件。老師們如果能這樣做,那會省很大的力氣,不需要教師解釋,學生就知道這個單詞、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的。因為在故事語境中,學生已經從圖片、老師的動作和周圍的環境佈置中瞭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或是情境。

  二、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趣味性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英語PEP教材一課時或以幾個單詞或以最多2—3個重點句型為教學內容,教師一般都單獨教學這些內容再反覆複習,操練,機械性比較強,學生也容易失去積極性和耐性。小學英語故事雖短卻總有一些surprise的插曲或出人意外的結局,以故事為主線,透過故事情節,讓學生去猜新單詞新句子,極大地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提高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同時小學生好奇性強,就喜歡錶演,什麼都想體驗,而故事教學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這種強烈願望,為學生開展各種角色扮演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學生理解故事內容後,我們可以給它配音,複述、可以模仿表演,也可以靈活性地創新續編……學生有充分的發揮餘地也學的開心。

  三、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學習素材。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實踐性很強,就是讓學生學會交流,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很多老師可能覺得小學生英語水平不是很高,如果教學英語故事,學生能不能讀懂?能不能講?能不能表演?正好相反,在故事教學中,學生不僅很好地輸出了已有的知識水平,也大量地輸入了這個故事中的一些單詞、句子、語法、日常的教學用語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內容。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既接受了新知識,又從詞到句,從句到段,或複述,儘可能多地運用已學知識;或表演,可結合小組的力量,吸收更多的知識;或續編,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靈活地運用故事內容,擴充套件了學習面,擴大了詞彙量,句型量,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交際能力和創造能力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反思5

  我們冀教版的三年級起始版的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故事,很多老師往往忽略了故事,跳過這一環節,其實,這是不應該的,故事教學是應該進行的,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透過一個好的教學設計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故事教學怎麼培養學生的語感?其實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故事教學的目的是把英語的字、詞、句放在生動的故事中學習,在聽故事的同時聽英語,在講故事的同時學說英語,故事中動人的情節吸引學生,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在學習故事無論採取怎樣的教學模式,我們都要聽說讀寫兼顧的。

  一、聽故事學英語完全是聲音的學習,模仿地道、準確、流利、優美、抑揚頓挫的英語發音,以形成正確的聽覺表象,對學生語感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二、朗讀是訓練和提高學生正確掌握語音、語調,培養學生的英語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徑。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朗讀是學生獲得語言感受的重要手段

  三、表演故事是對學生學習故事、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後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也是學生運用新語言進行流利表達及表演才能的展示。任務型教學理論指出: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小學生的好奇心強,表現欲旺、什麼都想體驗、實踐。學生表演的故事越多,詞彙和句子的表達也就越豐富,語感是教師創設情境、學生扮演角色、進行故事表演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語感越好的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就越強。

  因此,我們要好好利用故事教學,這可是一箭三雕哦。

【國小英語故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