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1

  《漁夫的故事》是一篇課內閱讀課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構成了強烈的比較,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了一課時抓住以下環節展開教學。佈置學生課前預習→出示字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狀況→男女生分主角朗讀課文→抓重點詞句體會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

  也許本故事情節受學生喜歡,也許故事資料並不複雜,再也許是學生用心去預習了。課堂上的我不但如此簡單(不太費口舌),而且有了更多的發現。發現學生的進步,發現學生的細心(會咬文嚼字了),發現學生有了必須的學習潛力……

  比如:只在檢查完生字詞掌握狀況後還未理解故事情節前就讓全班同學(男的扮魔鬼,女的扮漁夫)分主角朗讀課文,刪去了自由朗讀、指名讀,糾正評析等環節,學生們竟能做到流利、整齊,甚至有感情。這足能說明孩子們真的預習進去了。

  又比如:在討論漁夫和魔鬼各是怎樣的人時,小不點伏培陽同學說:“我覺得漁夫是個有勇有謀的人,他在可怕的魔鬼面前不但不害怕,還能想出辦法來制服魔鬼。他就像‘小夜鶯’一樣。”好一個“有勇有謀”,好一句“他就像‘小夜鶯’一樣。”比老師概括得更全面,比老師講得更貼切。

  而孫宇健同學說:“魔鬼是個狡猾的人。魔鬼對漁夫說:‘整整過了400年了,始終沒有人來解救我,我十分生氣。從今以後,誰要是來解救我,我必須要殺死他。’可現實是所羅門已經死了1800年了,而照魔鬼說的自己才被所羅門封鎖400年,魔鬼的話分明是殺人的藉口。魔鬼殺人還要給自己找臺階下,簡直是狡猾到家了。”“真是個既細心又聰明的孩子,竟懂得聯絡前後文抓住“1800年”和“400年”來識別魔鬼的謊言。”

  正當我的內心為孫宇健同學的進步喝彩時,“機靈鬼”商發兵說:“老師,我不同意孫宇健的意見,課文沒有具體寫出魔鬼到底被關在瓶子幾年了,只是說‘從今以後,誰要來解救我,我必須要殺死他。’從今以後是幾年呀,也許是1900年了。所以我覺得魔鬼的話是有道理的,不能說他狡猾。”

  話未說完,楊朱勇已把雙手舉得高高的,他說:“我同意魔鬼是狡猾的說法,但是不從‘1800年’和‘400年’來分析。課文的第5、6自然段,24、25自然段寫的魔鬼態度的變化就能說明魔鬼是陰險狡詐的人。”……討論還在繼續,而我卻沒了插嘴的機會。

  這堂課,我有了另一個身份——學生學習成果的分享者。

  這堂課,我發現“教是為了不教!”正向我綻開笑臉。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2

  選自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漁夫的故事》是本學期的最後一篇課文,而且是最長的課文。對於這麼長的故事,我們該如何找準突破點呢?我想首先得關注故事中的兩個人物──漁夫與魔鬼。就這篇文章而言,在梳理完故事的脈絡之後,可以首先抓住“魔鬼”這個恐怖的形象。文章中對魔鬼的描繪雖然簡短,但卻非常形象直觀。要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有關細節描寫的語句,體會比喻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像這樣的語言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關注、想象、體悟。當我們把魔鬼的形象做足、做厚,再來揣摩漁夫這個普通的人物又是如何戰勝強大的魔鬼的。而漁夫的機智勇敢主要透過引導學生朗讀、表演他與魔鬼之間的對話來感受。這樣透過魔鬼的反面襯托,再加上人物語言的體會,漁夫的形象才能真正“立”起來。

  我在教《漁夫的故事》一文時,第一節課學習到漁夫救了魔鬼,可魔鬼卻還要殺害漁夫。此時,下課鈴響了。漁夫智鬥魔鬼而獲生的情節,須在第二節課繼續學習。這節課我是這樣結尾的:“這個魔鬼不但不感謝、報答漁夫,反而還要加害漁夫。究竟漁夫的命運會怎樣呢?……”我的話還未講完,就有學生接著說:“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嘿,想不到接得還真溜!於是我順水推舟,借古章回小說的結回語來結束本堂課,既風趣,又勾起學生繼續學習的慾念。第二節課我又這樣開講:“上節課我們的漁夫遇魔了,這個魔鬼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恩將仇報,要殺害漁夫,那漁夫是否就束手待斃呢?”這樣啟發思考、留有餘味的過渡性語言,既使學生不因下課而中斷學習興趣,又使整個教學過程渾然一體,無中斷之痕跡。

  另外,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也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手段。文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漁夫的故事》後面的資料袋裡介紹了《一千零一夜》,但只有幾個故事的題目,我就佈置學生閱讀這些書籍、查閱相關資料,並向同學推薦好書、舉行讀書交流會。學生們的閱讀興趣非常濃厚,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語言積澱,豐富語文素養。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3

  自古以來,童話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它那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總能把孩子們帶入完美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薰陶。本文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貧窮的漁夫,到還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我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

  本文運用比較的方式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教學時,我避免了繁瑣的分析,而是經過指導學生朗讀,以情導讀,以讀定悟。文中多處運用比較,學生經過前後比較,朗讀、表演、模仿漁夫的言行舉止的變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們一陣陣開懷大笑,正是在這種簡便和諧的氛圍中,狡猾的魔鬼與聰明的漁夫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物形象便展此刻面前,誰是誰非?孩子們回答,我已經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4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本文選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這個故事是其中的經典篇目,孩子們從小就耳熟能詳。所以,理解故事內容、複述故事的教學目標的完成比較輕鬆。本文教學重點是感悟故事人物形象,體會故事揭示的道理。

  教學時,我摒棄了繁瑣的問題分析,透過前後對比,朗讀、表演課本劇等形式模仿漁夫的言行舉止的變化,讓學生感悟魔鬼的兇殘和無恥以及漁夫的機制勇敢。這種形式輕鬆活潑,為學生喜愛,但是也很容易使課堂氣氛過於活躍而不好控制。果然,在學生表演過程中,趙俊豪、劉有航等人,過於誇張的表現令課堂一度失控,孩子們笑成一團,兩個人的表演也演變成了一場鬧劇。我不得不拉下臉來制止他們。怎樣才能把孩子們的情緒拉回到文字中來呢?等課堂稍微安靜下來,我問同學們,他倆演得好嗎,符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點嗎?這時,大家才開始思考人物形象與表演的貼合上來。於是,大家給兩位演員指出了不足,如漁夫機智勇敢,他應該沉著冷靜、臨危不懼,而不能是嘻嘻哈哈的語氣和態度。大家的思緒都回到故事中,再叫兩位同學表演時,課堂就變得很有秩序了。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5

  《漁夫的故事》是一篇略讀課文,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到人類智慧的力量。我計劃一課時講完。上午第三節課,在四(3)班講授了這一堂課。課後,自己感覺有一點小小的進步,但整體而言,距離一位優秀語文老師差的就不是那麼一點點了。

  課後,經過範老師的的指導和點評,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不足。

  1、沒有完全進入教師的角色。教師應該是課堂上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去主動發現,去體悟文章的真正含義。在這一點上,我有時仍會將自己當成一個授者,只是單純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做有時也會扼殺學生的想象力。

  2、對教材的理解沒有達到深入的程度。因為對教材掌握的不到位,所以在課堂上,經常會被學生們牽著鼻子走,從而打亂了教學的計劃,使課堂顯得凌亂無章。在這個問題上,我以後一定要做到將教材教法爛熟於心,抓住教學的重點,先穩住自己的陣腳,才能帶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3、忽略了學生不同的感受。比如《漁夫的故事》這篇課文,在理解漁夫這個人物特點的時候,他除了聰明、善良這些之外,學生還提出了“貧窮”這個詞。其實,課文的第一句話就指出“漁夫家裡很窮”,學生的感悟有理有據,更說明他善於觀察,而我卻在聽到這個答案之後,沒有深入地讓他們找出感悟的原因,而是一帶而過,錯過了一個讓學生更深理解課文的機會。所以,以後在上語文課的時候,一定要注重課堂上不同的聲音。

  4、沒有貫徹落實在“讀”中學習語文。上課之前,範老師給我作指導的時候,就提出了一定要讓學生多讀多練;在課堂上,我也多鼓勵孩子們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讀出來,可是還是忽略了重要的一點——讓一個學生讀,只是一個學生的理解,對重點語句應該讓全班同學都來齊讀,讓一個人的正確理解變成全班人的,這樣才能使全班學生一起進步。

  5、教態上的問題,包括與學生的眼神交流,過渡語言的連貫性,與學生的互動等等。

  以上,只是相對於《漁夫的故事》這堂課而言存在的一些較明顯的問題,還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不斷地去總結、糾正,讓自己可以逐漸成長為一名真正的優秀的語文教師。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6

  《漁夫的故事》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

  他開啟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構成了強烈的比較,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了一課時抓住以下環節展開教學。佈置學生課前預習→出示字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狀況→抓重點詞句體會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由於學生喜歡神話故事,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個性是學生抓住重點句子談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時,學生的發言可謂是精彩紛呈,同學們都能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兇惡、狡猾、愚蠢的特點。也能從句子中體會到漁夫的善良、冷靜和聰明的特點。

  而當總結文章所能告訴我們的道理時,我抓住描述漁夫的心理活動的那句話來分析,“這時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須能壓住他的妖氣。”讓學生討論對這句話的理解。從而得出“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的主題。

  而這時,一向愛另闢蹊徑的吳俊儀又發話了,老師“正義有時並不必須能戰勝邪惡,比如歷史上有些壞人卻能得逞,禍害忠良。”

  聽到這句話,我深深感受到這個孩子可能接觸到一些負面影響,內心深處有一些觀點比較狹隘,我們作為老師此時不應再盲目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由於他們年齡小,理解事物還不夠全面,不能正確看待歷史或現實生活中不和諧的現象,我們老師和家長就應在孩子的心裡埋下善良、淳樸、向上的種子,讓他們做一個陽光、快樂、活潑的少年。而不應是悲觀、險隘的孩子,這樣會不利於學生的成長。

  但這樣的孩子務必耐心講解,想到這,我耐心地對他說:“並不排除歷史甚至現實生活中,有你說的這些不合理的現象發生。但您要明白,你所說的這樣的事情畢竟是少數,另外,這些事情終究的結果還是正義戰勝了邪惡。壞人最終也沒得到好的下場,比如,秦檜最終落個千古罵名。

  這些民間故事,來自廣大的群眾中間,他們在編這些故事時,帶著他們的完美嚮往,相信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聽了我的講解,他才點了點頭,坐下來。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7

  《漁夫的故事》選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這是個充滿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但是故事卻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教學本課前,我佈置學生預習了課文,所以開課後,我先請學生帶著大家認讀生字詞,然後默讀課文把課文分為三段。有三名同學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們對第二和第三段的分法沒有什麼異議,但是對第一段的分法卻各不相同。怎麼才能把它們的思路統一起來呢?我說:“透過你們剛才對段意的總結,老師聽出來了,你們都能緊緊圍繞漁夫和魔鬼的角色展開情節。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漁夫無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說的是魔鬼要殺漁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戰鬥的結果,漁夫用智慧戰勝了魔鬼。第二、三部分同學們的分法沒有異議,第一部分分到哪裡更合適呢?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同學們集中思考起來。最後他們確定,1—3自然段寫了漁夫無意中救了魔鬼。

  課文的脈絡理清後,我請同學們看著板書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浩浩很積極地站起來,但是從他一開始的發言中,我聽出他是打算細緻地複述課文,我提醒他:“聽清老師的要求,我是請你根據板書用自己的話概括主要內容。”浩浩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抓住這三部分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簡短地概括了主要內容,進步很大。我讓全班學生把掌聲送給了他。接下來,我請學生總結了這種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認真閱讀課文後,瞭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8

  《漁夫的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讓學生圍繞導讀的要求:在比自己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是怎樣做的?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1.讀好人物對話

  感悟形象特點本文一大特點就是人物對話非常生動,課文亦是以對話展開情節的,所以讀好人物的對話,就把握好了漁夫和惡魔的形象特點。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的心理與語氣,誇張地讀出兩人物的口吻。同學繪聲繪色地朗讀,生動展現出惡魔的狡猾、兇惡和漁夫的從容機智,這樣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同學們準確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點。

  2.複述課文

  提高概括能力在賞析課文之後,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複述下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首先請學生把課文分為三段。然後概括每部分主要內容,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漁夫無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說的是魔鬼要殺漁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戰鬥的結果,漁夫用智慧戰勝了魔鬼。最後把每段的主要內容串起來就行。又請學生總結了這種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認真閱讀課文後,瞭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的脈絡理清後,學生都能抓住要點進行概括,說的很到位。

  不足:

  個別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時態度不認真,怪腔怪調,老師要正確引導。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9

  本文重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貧窮的漁夫,到還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詐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我的智慧克服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

  本文運用比較的方式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教學時,我避免了繁瑣的剖析,而是經過領導學生朗讀,以情導讀,以讀定悟。文中多處運用比較,學生經過前後比較,朗讀、表演、模仿漁夫的言行舉止的變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們一陣陣開懷大笑,正是在這種簡便協調的氣氛中,狡詐的魔鬼與聰慧的漁夫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物形象便展示在面前,誰是誰非?孩子們答覆,我已經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10

  星期四的教學展示結束了,課後反思:許多環節的處理都不是最理想的結果,給大家展示的並不是多精彩的課,在這裡把這節評議課的準備、講授過程和課後反思梳理一下,以後引以為戒。

  一、教學準備:

  多媒體故事畫面及要求學生閱讀《一千零一夜》。

  二、制定學習目標,從三個維度設計:

  知識目標:學習本文運用外貌、語言、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標:能根據人物的`描寫方法,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標:要相信人的聰明智慧,對邪惡勢力既要敢於鬥爭又要善於鬥爭。

  三、教學過程:

  四、感受和不足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是頭腦冷靜,善於應變的,課堂上的每一步不一定要按教案中預設的按部就班的進行,應該視課堂情況、學生情況而變。

  亮點。在課堂上的分角色表演,扮演者表現出了魔鬼的兇惡,從語言、動作方面把魔鬼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樣一個兇惡強大的魔和一個手無寸鐵、弱小的漁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全體同學抱以熱烈的掌聲。這些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看來,只要老師肯大膽放手,學生的潛力會最大限度的發揮啊。

  由淺人深,突破難點。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對“立足於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這一藝術特色的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從人物和情節角度,考慮、設計一組由淺人深的問題,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讓學生沿著教師鋪設的臺階,拾級攀登,逐步明確:漁夫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樣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種反動派的種種本性,它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漁夫跟魔鬼的鬥爭情節也是幻想的,但是這種鬥爭正是現實生活中正義與邪惡鬥爭的曲折反映,最後漁夫的勝利則寄寓了“正能壓邪”的道理。

  開拓想像,訓練思維。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在賞析課文之後,要求學生表演《漁夫的故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不足遺憾之處還很多。幻燈片製作比較粗糙,畫面顏色和字型顏色有分辨不清晰的地方。課堂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控制上不合理,前面有些拖沓,後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讀一塊上應該多下些工夫,多花點時間的,卻只讀了一遍就結束了,根本沒練習到位。請聽了課的老師給我多提些建議吧!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11

  《漁夫的故事》選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我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這是個充滿智慧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語言形象生動,個性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與漁夫的對話,十分引人入勝,能充分調動起學生閱讀的用心性。所以,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進一步學習概括文章的主要資料,簡要講述故事;2.透過閱讀比較,理解智慧的人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主題思想;3.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寫好人物外貌。圍繞這三個目標,我主要設計以下四個板塊:

  一、學會講故事體會情節曲折

  這個板塊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感受故事情節的曲折之精彩,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出這個故事的重點部分,即惡魔的出現時所編造的謊言和漁夫智鬥惡魔部分,讓學生在講故事的時候能注意如何把這兩處講精彩,由於這個環節需時較長,所以我選了一個口語表達潛力較強的學生來講述,這個學生能夠流利順暢地講完故事,可是沒有抓住能夠表現人物特點的話語,缺乏表現力,所以沒能吸引到其他學生的注意力。

  二、讀好人物對話感悟形象特點

  這篇課文的人物對話十分生動,課文亦是以對話展開情節的,所以讀好人物的對話,就把握好了漁夫和惡魔的形象特點。我讓學生分主角朗讀,揣摩人物的心理與語氣,誇張地讀出兩人物的口吻。兩位同學繪聲繪色地朗讀,生動展現出惡魔的狡猾和漁夫的從容機智,同學們的用心性一下提高許多,準確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點。

  三、妙說一幅圖引出故事主題

  “請同學們觀察插圖,解說為什麼畫得好”文中的插圖面目猙獰的惡魔處在濃濃的黑煙之中,那是邪惡的象徵,而漁夫看見惡魔時向後傾倒的身軀顯示了他的弱小,兇惡強大的魔鬼和弱小的漁夫構成了強烈的比較,但故事最終漁夫用智慧戰勝了惡魔,所以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不可戰勝的。這樣結合課文看圖說話,能夠訓練學生的觀察和描述的潛力,在這個環節中有些學生能根據惡魔的樣貌加以聯想,如“惡魔尖尖的手指就像鋒利的鐵叉,長長地向漁夫伸去,令人恐懼”。基本到達了這一板塊的訓練目標。

  四、細讀一個段以讀促寫

  本篇課文第5自然段對惡魔形象的描述十分傳神,整段話圍繞“兇惡”一詞,運用誇張的比喻、鋪張的排比句式,表現惡魔的極端兇狠,想象豐富奇特。所以,品讀這個段落我設計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在細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髮揮想象仿寫一段,寫出漁夫“貧窮”的外貌。學生在描述時都能嘗試運用排比比喻去描述人物的外貌,想象也較豐富,可是對於“貧窮”的體現沒有準確的表達。

  這節課整體來說上得比較流暢,雖然品讀能做到較細緻,可是沒有亮點,我想這與我的課堂評價和教學語言必須的關係,語文課堂是一門語言藝術,它需要紮實豐厚的語文素養,也需要豐沛的活力和機智優雅的語言,所以,要上好一節課除了要熟悉教學流程之外,我還需要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當學生思維沒有展開時,我該如何引導,在學生回答之後我就應如何評價激勵他們的用心性。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12

  《漁夫的故事》選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這是個充滿智慧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語言形象生動,個性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與漁夫的對話,十分引人入勝,能充分調動起學生閱讀的用心性。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進一步學習概括文章的主要資料,簡要講述故事。

  2、透過閱讀比較,理解智慧的人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主題思想。

  3、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寫好人物外貌。

  圍繞這三個目標,我主要設計以下四個板塊:

  一、學會講故事體會情節曲折

  這個板塊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感受故事情節的曲折之精彩,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出這個故事的重點部分,即惡魔的出現時所編造的謊言和漁夫智鬥惡魔部分,讓學生在講故事的時候能注意如何把這兩處講精彩,由於這個環節需時較長,所以我選了一個口語表達潛力較強的學生來講述,這個學生能夠流利順暢地講完故事,但是沒有抓住能夠表現人物特點的話語,缺乏表現力,所以沒能吸引到其他學生的注意力。

  二、讀好人物對話感悟形象特點

  這篇課文的人物對話十分生動,課文亦是以對話展開情節的,所以讀好人物的對話,就把握好了漁夫和惡魔的形象特點。

  我讓學生分主角朗讀,揣摩人物的心理與語氣,誇張地讀出兩人物的口吻。兩位同學繪聲繪色地朗讀,生動展現出惡魔的狡猾和漁夫的從容機智,同學們的用心性一下提高許多,準確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點。

  三、妙說一幅圖引出故事主題

  “請同學們觀察插圖,解說為什麼畫得好”文中的插圖面目猙獰的惡魔處在濃濃的黑煙之中,那是邪惡的象徵,而漁夫看見惡魔時向後傾倒的身軀顯示了他的弱小,兇惡強大的魔鬼和弱小的漁夫構成了強烈的比較,但故事最後漁夫用智慧戰勝了惡魔,因此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不可戰勝的。

  這樣結合課文看圖說話,能夠訓練學生的觀察和描述的潛力,在這個環節中有些學生能根據惡魔的樣貌加以聯想,如“惡魔尖尖的手指就像鋒利的鐵叉,長長地向漁夫伸去,令人恐懼”。基本到達了這一板塊的訓練目標。

  四、細讀一個段以讀促寫

  本篇課文第5自然段對惡魔形象的描述十分傳神,整段話圍繞“兇惡”一詞,運用誇張的比喻、鋪張的排比句式,表現惡魔的極端兇狠,想象豐富奇特。因此,品讀這個段落我設計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在細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髮揮想象仿寫一段,寫出漁夫“貧窮”的外貌。

  學生在描述時都能嘗試運用排比比喻去描述人物的外貌,想象也較豐富,但是對於“貧窮”的體現沒有準確的表達。

  這節課整體來說上得比較流暢,雖然品讀能做到較細緻,但是沒有亮點,我想這與我的課堂評價和教學語言必須的關係,語文課堂是一門語言藝術,它需要紮實豐厚的語文素養,也需要豐沛的激情和機智優雅的語言,所以,要上好一節課除了要熟悉教學流程之外,我還需要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當學生思維沒有展開時,我該如何引導,在學生回答之後我就應如何評價激勵他們的用心性。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13

  一、分析人物應建立在深入情節的基礎上

  最初選擇《漁夫的故事》,是被它跌宕起伏、曲折離奇的情節所吸引。我想,學生們也一定會對這篇課文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愁學生們沒有學習熱情。於是,我欣然選擇了本文。可是,真正著手去剖析的時候卻犯難了。故事情節固然吸引人,但作為課標的要求,人物形象、寫作手法等要點又不可割捨。可是一旦對這些問題開始分析,就好比將一篇課文“綁架”到了手術檯上,然後“磨刀霍霍向課文”,作為“劊子手”的我不忍下手卻也無可奈何。

  因此,我在梳理字詞、讀通課文、弄清大意的基礎上,首先開始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在這篇課文中,“漁夫”和“魔鬼”這兩個人物形象具有很鮮明的特點。學生在充分自讀的情況下,比較容易抓住他們的特點,有些甚至能夠產生獨特的看法。儘管學生們比較積極自主地完成了分析人物形象這一環節,可是這種略顯機械的、刻板的教學方法,還是凸顯了它的弊端——這一環節的課堂氣氛並不好。學生們想必已經經歷了無數次這樣的“課文手術”,早已司空見慣,甚至於麻木了吧。

  試想,如果能夠能將學生們對這個故事的興趣小心呵護,從情節的懸念起伏處著手,讓他們在充滿熱情的朗讀的基礎上,充分感受到這種情節起伏的魅力,接下來的一切活動是否氣氛會更熱烈?這種故事情節的一波三折本身也是一種創作手法,在引起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還能夠對寫作技巧窺探一二。在吃透了情節的基礎上,適當引導學生了解情節起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物的變化。這樣,就能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對人物形象的感知環節。並且,由於此前學生充分地讀了故事,他們對“漁夫”和“魔鬼”的特點的感知必定會更豐富。

  二、課本是最好的範例,學故事應該為說故事、寫故事服務。

  在本次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了講故事和編故事這兩個環節,意圖達到學以致用。可惜,並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可以說這兩個環節並未達到一定的效果。教一篇故事,我想,並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其中的人物、感悟故事的主旨。更重要的是能夠將課本的故事化為自己的故事,進而嘗試自己編故事。

  在講故事的環節,我降低了難度,給出了一定的方法,引導學生講故事說清楚、說生動、精彩環節說具體。可是,我發現極少有學生能將一個故事說得生動,都像背書一樣平淡。由於預留時間較短,我沒有來得及對這一問題進行指導。其實,想要讓學生講故事講得精彩,首先要給出一定的示範,引導他們使用恰當的語氣、神態和動作。其次,要指導他們將故事轉折處的懸念講出來。最後,還要對故事進行詳略處理,把故事的高潮部分充分表現出來。針對這些要求,還可以製作出簡要的評分標準,放手讓學生去評價、修改,讓學生不僅僅講得好玩,還講得有用。

  同時,寫故事的環節也可以放在課上完成。簡要地編寫故事的結尾,既能夠考察學生對於寫作手法、情節設定等的掌握情況,還能夠發散思維、激發想象,提升學生創作的積極性與成就感。

  總而言之,就如同薛法根老師所說,每一個老師,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環節,都要清楚自己想要達到什麼目的。我想,今後在進行每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之前,我都應當反覆做此問。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14

  如果要談論這個話題,那麼我們必須得知道什麼是略讀。

  所謂“略讀”,就是泛讀,是一種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覽大意的讀書法,其基本特點是“觀其大略”。而語文教材中收入大量略讀課文,目的就在於使學生將其在精讀課文中掌握的閱讀方法應用到實際的閱讀之中。

  在前段時間,我上了《漁夫的故事》一文,透過對教材的解讀,以及對學生平日能力的掌握,我認為這篇文章學生是完全能夠獨立學習的。因此,我將教學目標定為:1、通讀全文,瞭解內容;2、理解漁夫的智慧;3、感悟生命的智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透過學生的讀與回答,我認為課前預設的目標已經達到。然而,在隨後的評課中,評委認為我的這堂課目標設定過於簡單,他們認為以上的教學目標根本算不上是目標。更有領導直接評價:我不喜歡你這節課。因此,我痛定思痛,在此做出深刻反思,或許我真的錯了。難道略讀課文也要被我們分析得七零八落嗎?難道學生在上完了這堂課之後,他們已經產生了繼續去閱讀的興趣,這還不夠嗎?

  在平日的教學,有時我們容易把略讀課文上成精讀課文,由於過於注重內涵的開掘,而容易忽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這個主要目標。可我認為,略讀課文無非是三個基本任務:

  一、瞭解“寫了什麼”;

  二、說說“有什麼感受”;

  三、看看“哪些地方讓自己印象深刻”。

  略讀課文也有“三讀”:

  一讀知大意;二讀抓重點;三讀談感受。

  因此,在教學《漁夫的故事》這一課文時,我首先考慮的不是我要教給學生什麼,而是我要讓學生去做什麼、學什麼。一堂課下來,學生學到了合作閱讀,自糾字音;學生展示了自身的朗讀能力;學生知道了當遭遇險境要運用智慧的力量去自救;更高興的是,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果要將這篇文章的內容深挖,或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那必將使這節課又成為了一篇精讀課文的教學展示。那豈不是失去了略讀教學的意義所在嗎?

  記得在今年5月23日的《新語文主題閱讀》的專家講座中,主講人劉憲華也指出,要將語文分析講解式教學,變為簡簡單單的讀背式教學。少一點講解,多一些分享。這個觀點,我是極為贊成的。可是,當我們老師打算要破除一些陳舊觀點,改變一些傳統教學方法的時候,卻又感覺困難重重,舉步維艱。因為,人們固守的思維模式的力量太過強大了。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15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1《漁夫的故事》選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這是個充滿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但是故事卻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教學本課前,我佈置學生預習了課文,所以開課後,我先請學生帶著大家認讀生字詞,然後默讀課文把課文分為三段。有三名同學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們對第二和第三段的分法沒有什麼異議,但是對第一段的分法卻各不相同。怎麼才能把它們的思路統一起來呢?我說:“透過你們剛才對段意的總結,老師聽出來了,你們都能緊緊圍繞漁夫和魔鬼的角色展開情節。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漁夫無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說的是魔鬼要殺漁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戰鬥的結果,漁夫用智慧戰勝了魔鬼。第二、三部分同學們的分法沒有異議,第一部分分到哪裡更合適呢?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同學們集中思考起來。最後他們確定,1—3自然段寫了漁夫無意中救了魔鬼。

  課文的脈絡理清後,我請同學們看著板書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劉梓傑很積極地舉起手來,但是從他一開始的發言中,我聽出他是打算細緻地複述課文,我提醒他:“聽清老師的要求,我是請你根據板書用自己的話概括主要內容。”劉梓傑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抓住這三部分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簡短地概括了主要內容,進步很大。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2《漁夫的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讓學生圍繞導讀的要求:在比自己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是怎樣做的?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1、讀好人物對話感悟形象特點

  本文一大特點就是人物對話非常生動,課文亦是以對話展開情節的,所以讀好人物的對話,就把握好了漁夫和惡魔的形象特點。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的心理與語氣,誇張地讀出兩人物的口吻。同學繪聲繪色地朗讀,生動展現出惡魔的狡猾、兇惡和漁夫的從容機智,這樣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同學們準確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點。

  2、複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

  在賞析課文之後,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複述下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首先請學生把課文分為三段。然後概括每部分主要內容,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漁夫無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說的是魔鬼要殺漁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戰鬥的結果,漁夫用智慧戰勝了魔鬼。最後把每段的主要內容串起來就行。又請學生總結了這種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認真閱讀課文後,瞭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的脈絡理清後,學生都能抓住要點進行概括,說的很到位。

  不足:個別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時態度不認真,怪腔怪調,老師要正確引導。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