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讀統計圖,分析、比較統計圖的特徵的過程中,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

  2、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徵,能讀懂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資料回答有關問題並進行簡單預測。

  3、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在表述和交流資料中的作用,能從報紙、雜誌、電視等媒體中有意識地獲得一些資料資訊。

  教學重難點:

  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徵,能讀懂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資料回答有關問題並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過程:

  讀統計表

  1、讓學生讀五次人口普查統計表。

  2、交流從表中得到的數學資訊。

  讀統計圖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兩幅折線統計圖。

  2、看圖回答問題

  (1)這兩幅圖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你從兩幅圖中分別瞭解到哪些資訊?

  (2)我國男女人數的差距有什麼變化?你從中想到了什麼?

  (3)我國人口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的?預測一下:到20xx年我國人口大概是多少?

  (4)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完成統計圖

  1、看書,讓學生了解表中的內容。

  2、觀察未完成的統計圖,瞭解圖中不同顏色的點表示什麼?

  3、完成統計圖。

  4、交流,展示。

  5、看圖回答問題。

  6、鼓勵學生提出其他問題並解答。

  練一練

  1、先讀統計表,瞭解表中得資料資訊。

  2、提出製圖要求,鼓勵學生嘗試完成。

  3、交流展示。

  4、看圖回答問題,並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解答。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第十冊第74~7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資料的過程,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做用;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資訊,能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資訊,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複習舊知

  (1)我們學過哪些統計圖

  (2)出示折線統計圖。這是什麼型別的統計圖?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你能猜一猜我們會學什麼樣的折線統計圖嗎?

  二、 例題講解

  1、出示青島市降水量圖

  觀察:

  ①你能說出青島市這一年那個月降水量最多?那個月降水量最少嗎?

  ②從圖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還知道了什麼?

  (你能說一說青島市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減變化嗎?)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圖

  ①從圖中你又能瞭解哪些資訊?

  ②談話:圖中各有幾條折線,像這樣的叫單式折線統計圖。

  誰能說說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多少,增減變化)

  2、下面把兩幅圖放在一起比。

  ①繼續觀察,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島市和昆明市20xx年那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②你們為什麼不能很快的回答?(發表意見)

  指出:每幅圖只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情況。

  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那合成的統計圖叫什麼統計圖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樣子嗎?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這兩幅統計圖確實可以合在一起而成為複式折線統計圖。(在板書的“折線統計圖”前添上“複式”,完成課題書)

  3、出示:逐步呈現

  (新增圖例——新增折線及資料——修改名稱)

  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複式折線統計圖提問:

  ①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

  ②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

  ③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明確圖例表示的意思。

  ④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追問:你是怎麼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小,說明了什麼?

  ⑥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大,又說明了什麼?指出:從複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於對兩組相關資料進行比較。

  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資訊?引導學生分別從每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兩個城市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完成“練一練”

  1.學生自主閱讀統計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資訊?在小組裡交流。

  2.組織全班交流。

  (1)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統計圖的圖例告訴我們什麼?男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趨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這裡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是指某一個男生或某一個女生嗎?(這幅統計圖統計的的是什麼內容?你對“我國6—12歲小學男女生平均身高”是怎樣理解的?)

  (3)從圖上看,從幾歲到幾歲之間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你認為我國6—12歲的小學生,是男生身高增長的快,還是女生身高增長得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大約幾歲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釐米?與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麼樣?當出現學生身高明顯低於平均身高時,教師問其他同學:你們想對他提什麼建議嗎?(注意營養均衡,加強體育鍛煉)

  (5)從圖中你還獲得哪些資訊?(每小格代表多少?仔細觀察這幅統計圖縱軸上的標尺一格表示多少釐米?而110釐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樣表示的?這幅圖為什麼不從0釐米開始向上5釐米5釐米地一直畫到155釐米,或者每格表示20釐米從1釐米畫到160釐米?)

  談話:為了是繪製的統計圖更加美觀,更能突出地顯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有時就像這幅圖一樣,把標尺省略一部分。

  (二)、課件出示某家電商場a、b兩種品牌彩電銷售量統計圖。

  1、情景介紹:假設你是位蘇寧電器家電櫃的部門經理,“五一”期間電器比較好買,現在倉庫裡電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廠家進一批電器來銷售。

  2、問:你會選擇哪一家呢?(口說無憑,要拿出資料來說話。)

  3、小結:看來學習統計圖還真有用。

  (三)、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1、學生自主審題。提問:這道題讓我們做什麼?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討論:你打算先畫表示哪組資料的折線?表示“最高氣溫”的這條折線應畫成實線,還是虛線?你是怎麼知道的?

  3、學生各自在教材上畫出表示兩組資料的折線。

  (提醒學生,先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溫資料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線各點;再認真細緻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溫資料的點的位置,用虛線連線各點,畫好折線後,不要忘記填寫製圖日期。)

  (多媒體出現繪圖過程,問:你認為要準確無誤的繪製這幅折線統計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你來給同學們提個醒!)

  4、展示學生的作業,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再讓學生根據交流的情況,進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畫的統計圖。

  5、引導學生看圖回答教材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回答這兩個問題時,你是看統計表還是看統計圖回答的?為什麼?這說明統計圖與統計表相比有什麼優點?

  (統計圖能更加直觀地表示數量的多少及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更有利於對資料的分析和比較)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和本領?有哪些收穫?

  你認為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麼?

  五、自選作業

  1、請把你和同桌家裡近六個月來的電費統計出來,作成折線統計圖,並作出分析。

  2、結合今天的課程,寫一篇數學日記《生活中的好朋友——複式折線統計圖》。

  這篇教案是取自趙老師之手,我略作了修改,上完後,有幾點感想:

  一是統計表的內容不能太單一。

  二是統計表的內涵需要和生活密切聯絡才有意義和現實價值。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透過對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資訊,體會資料的作用。

  3、初步學會製作複試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正確確定豎線間隔。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所提供資料的實際情況(有時並非每月、每年都有資料)來確定水平射線上每天豎線之間的間隔。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說明

  一.問題情景,匯入新課

  1、談話匯入

  師:你們回想近3個月深圳的下雨情況。

  生:9月只下過一、兩場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較多,還有颱風。

  師:同學們很注意觀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回顧舊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資料

  師問:從中你瞭解到了什麼?你覺得可以用怎樣的形式來清晰地表示出這些原始資料?

  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師:選用那種方法最好?

  生:折線統計圖。

  師:製成折線統計圖有什麼好處?

  生:易於看清氣溫的變化情況。

  師:怎樣製作?

  生:先描點,還應標數,數不會標錯。

  生:畫線要用尺子。

  3、引出新知

  老師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資料?這時你們又會用怎樣的形式來清晰地表示出兩個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現在到小組裡將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形成共識。重要的一點是,為什麼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學生交流:(1)為什麼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2)這種統計方式有什麼好處

  (3)透過舉例的方式說明自己的想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將複式條形統計圖與複式的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從中說明兩者的關係與功能。

  2、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條形或折線統計圖,並由兩位學生板演並進行分析。

  3、教師對學生在黑板上的統計圖進行講解。

  (1)應該注意些什麼?教師主要要解決圖例問題。為了能清晰的表示兩個量,我們可以用實線與虛線來表示。也可以用兩種不同顏色來表示。

  (2)教師引導學生對統計圖進行分析。從統計圖中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教師在這裡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想一想進一步分析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不同的`觀察角度。)

  4、透過比較,形成共識。

  透過比較大家都認為選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更能反應這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聯絡實際激發興趣

  師:想想,生活中還從那兒見過這種複式折線統計圖?

  課前出示生活中的實物複式折線統計圖。

  生:報紙上、股市上、父母單位、電視裡…

  四、鞏固練習,複習小結:

  1、完成課本“試一試”。

  2、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研究的是複式折線統計圖,它幫助我們便於看出事物發展的變化趨勢。而且單式和複式兩種折線統計圖的製作方法和步驟是一樣的,只是複式折線統計圖要用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折線表示。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資訊,體會資料的作用。

  過程和方法

  初步學會製作複試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統計知識在生活的應用,提高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正確確定豎線間隔。

  如何根據所提供資料的實際情況(有時並非每月、每年都有資料)來確定水平射線上每天豎線之間的間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中國最南端的位置在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最北的位置在漠河縣,課件出示,給出了兩地xxxx年4月7—10日的最高氣溫,你看懂了嗎?

  2.從折線圖中,你能獲取哪些數學資訊?

  二、新授。

  1.兩條不同的折線,分別表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氣溫走勢。在統計圖的右上角,這個叫圖例。

  2.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南北兩地的最高氣溫情況,從圖中就可以找出來。讓學生找並說一說。

  3.對比:兩條折線中,曾母暗沙每天的最高氣溫都高於漠河的最高氣溫。

  4.小組討論:根據圖中的氣溫走向,你能預測一下隨著日期的推移,氣溫會怎樣變化嗎?

  5.從圖中找出以下問題?

  兩地哪天的最高氣溫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兩地最高氣溫相差25℃的是哪天?

  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氣溫是如何變化的?

  從總體上看,兩地這幾天的最高氣溫之間最明顯的差別是什麼?

  三、深入拓展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製作方法。

  1.正上方寫統計圖的標題。

  2.右下方標明製圖的日期。

  3.根據兩組資料的多少和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水平射線為橫軸,豎直射線為縱軸。

  4.在縱軸上確定單位長度,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2℃。

  5.設計圖例。用實線圖例表示_______,用虛線圖例表示_______。

  6.根據資料的大小,分別描出兩組資料的對應點,再根據圖例連線各點。

  四、習題鞏固。

  1、85頁試一試,獨立完成。

  2、85頁練一練,獨立完成,同伴之間相互交流。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顯示數量的多少和進行數量的對比。

  折線統計圖特點:可以顯示出事物的變化發展趨勢。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