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遊戲教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1

  讀了《體育遊戲的教學》這本書,結合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對遊戲活動小學生喜聞樂見,樂於參於的一種活動,遊戲在體育課中應該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這句話感到深以為然。

  我們在教學中決不能輕視體育課中的遊戲,體育教材中和實際生活中有很多遊戲,他們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活潑,遊戲不僅是少年兒童所喜愛的綜合性很強的體育活動,而且是使少年兒童認識社會,瞭解自然與事物,加強同學之間的友誼,發展與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的重要手段。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興趣的激發與培養,也是發現人才培養特長的重要途徑。

  遊戲在體育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缺一不可中重要地位,遊戲的教學效果決不可以等閒視之,特別是體育任課老師,更不能輕視體育課中的遊戲,在上體育課時,千萬不能只注重新知識部分的教學,而忽略了遊戲部分的教學,或者說只重視一節課中前20分鐘的教學,而輕視後10分鐘以遊戲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活動。

  在體育課中,講授完畢新知識後就讓學生自由活動而不去過問,隨心所欲地讓學生玩耍,自由活動中體育教師對操場的學生不聞不問。這種現象就是忽略學生創造遊戲的能力,長此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失去方向,創造思維能力也隨之減弱。

  重視新授部分的教學,這是教師做到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本來無可厚非,但是,一味地講授,反覆練習,那就是片面地、極端的、錯誤的,應引導學生以自己的方式,以遊戲活動的方式進行練習,這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積極參與體育學習,也能張揚學生的個性,這才能提高學生素質,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在體育課中,結合所學知識,適當地組織學生做一些有意義的遊戲活動,是很有必要的,把遊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來,引導學生做一些比如“老鷹捉小雞”,“衝過戰壕”,“快速找夥伴”,“支援前線”,“跳繩接力”,“打活動目標”,“巧過崗哨”等豐富多彩的遊戲,少年兒童一定會踴躍參加的,也是深受學生歡迎的。體育教師應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做一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的遊戲,是有助於提高學生素質,有助於身體與智力全面發展的,也是與少年兒童發展規律相一致的。

  學生在跑、投、樂、歌、說中培養了各種能力與素質,培養了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透過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朝氣蓬勃,團結互助的品德,樹立了較高的集體主義觀念,培養了機智、勇敢、頑強的優良品質,鍛鍊了能力,發揮和發現了學生的特長,清楚瞭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缺點,以便今後對學生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重點培養特長的機會,更為今後發現人才和選拔人才創造了更大的機會。

  體育教學工作,特別是小學體育教學工作,更要重視體育課中的遊戲,教師要認真對待學生的遊戲活動,要把遊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來,體育課不能上半堂扔半堂,決不能只上新授內容的課,忽略輕視遊戲內容的課。教師對學生的遊戲要因勢利導,人人擔起責任,要認真研究遊戲。結合內容來安排遊戲,不但要突出重點,還要百花齊放,不但要緊張有序,還要勞逸結合。

  所以一定要重視體育課中的遊戲,兒童們在遊戲中成長,在遊戲中發展,因此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遊戲,把遊戲放在體育課的重要地位,才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的提高與發展,才能對人才達到提高與發現,才能切實地把體育工作做好。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2

  區角遊戲是幼兒個別化學習的重要途徑,區角內容、環節與集體活動是可以進行銜接和轉換,集體活動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在區角活動中解決—牆飾:菜園子集體活動中發現孩子們對於“規律排序”掌握得不太好種菜的情景讓孩子們在區角活動繼續發現規律、進行排序。

  我們依據幼兒興趣、需要,運用整體規劃原則將教室佈置為7個活動區,每個活動區都提供數量、種類豐富、合適幼兒發展水平的操作材料。將我們的教育意圖蘊藏於各活動區材料中,讓幼兒在精心設計、井然有序的學習環境中主動探索、發現學習,使幼兒獲得成功和自信,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

  孩子經過一個月的遊戲活動,孩子們的遊戲常規已經得到了鞏固和提高,對材料的玩法有了較為熟練地掌握,我們所期望的教育目標也有了一定的達成。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教學活動的推進,我們的遊戲材料也在不斷地調整更新和豐富著。

  例:可愛瓢蟲:從小到大(大小)排序----認識了3X3九宮格的平面圖

  ——添設房子(初步瞭解座標、空間位置與數點對應)

  根據座標指示幫瓢蟲找家、安排瓢蟲的房間,記錄座標位置

  ——情景送食物(認識上下左右方位,增設路線或圖示指令::6點瓢蟲住在7號瓢蟲的樓上、給7號瓢蟲的樓下(左右)鄰居送幾片樹葉等。情景的添設,難度的變化讓孩子的探究繼續下去。

  在區角遊戲中,我們有意識地將主題活動的內容和區角活動整合在其中。

  例:美術區主題活動“你我手牽手”關於朋友的主題,孩子們對於用毛根繩創造人物的肢體動作的活動十分感興趣,活動之後意猶未盡。我們就將毛根繩投放到區角,讓孩子用毛根繩繼續自己的創意(動物、太陽小草小花),當然各區域之間的材料也是可以共享的,這些東西豐富起來之後我們還可以投放的語言閱讀區,供孩子們講述故事使用。或者回歸於我們的集體教學作為教具使用。

  遊戲的材料傳達的是我們老師的教育期望,不同的操作材料蘊涵著不同的發展目標,我們投放材料是有意的教育行為,而只有那些能引起幼兒與之互動,能調動起幼兒的探究慾望,並最終促進幼兒發展的材料才是真正的教育資源。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3

  很榮幸受幼兒園領導委派前往泉州參加《幼兒園音樂遊戲化研討會》,與幼教同行們一同聆聽了許卓婭教授關於音樂遊戲化教學的講座,耳目一新,感觸頗深。第一次見到許教授,她一副樸實、平易近人的形象,完全沒有教育專家的架子。她像朋友一樣,帶著大家唱歌、遊戲,身體力行、傾情示範,課堂氣氛很活躍。讓我感受到了許教授的大家風範,樸素可愛。透過學習我收穫了:

  1、設定臺階,循序漸進,輕鬆快樂地遊戲

  許教授一開始用美國歌謠《qio ke la tei》帶我們走進了奇妙的音樂世界,感受了音樂的節奏美、韻律美;緊接著,她為我們剖析了這首歌謠的模式;再用廣為流傳的中國歌謠《土豆絲片》替換《qio ke la tei》;最後讓大家創作“同模式”兒歌。(學員們自創歌謠《恭喜發財》、《孔融讓梨》等歌謠。)在遊戲過程中她循序漸進,從傾聽到模仿,再到理解,最後自己創編、表演。不斷增加遊戲的難度,設定的臺階一定是孩子能爬上去的。難度應視幼兒自身情況而定,不要太高,過猶不及;也不要太低,原地踏步。我們還做了很多音樂遊戲,印象最深的是“庫企企”的音樂遊戲,這首音樂是動物教練帶著動物們參加運動會加油的音樂。現場邀請隨機2位老師圍著椅子,跟著音樂做動物形象的動作。臺下的學員們也跟著音樂模仿動作,當音樂到一個點,2人開始搶板凳坐下來,沒有搶到板凳的老師想下一輪動物的動作,大家玩的非常投入,情緒高漲。這麼簡單的遊戲為什麼會讓幼兒感到快樂,不管是搶到板凳贏了的小朋友,還是沒有搶到板凳想動作的小朋友都贏得了快樂,同伴做我想出來的動作,我是領袖,這些都可以讓他自我滿足,自我肯定,自我認可。

  2、讓孩子自我驗證,探究主動式學習

  必須給幼兒進行反思自我完善學習的機會,必須給予主動質疑和主動驗證的機會。許教授用一個簡單的《猜謎歌》為例讓我們親身感受,教授帶領大家說完謎語之後,問我們是否能一字不落地複述一遍,不是完全對但也不會全都錯,所以請自己探究一下,要教會小朋友說試試看。複述完以後有疑問怎麼辦,當然是請教老師再說一遍。那麼在給小朋友上課時也是如此,在孩子們沒有要求時不要急於公佈正確答案,孩子們有疑問時會主動要求示範,那麼在這一遍的示範中孩子們會仔細看有疑問的地方,不要重複做示範。做對了的小朋友也不要去羞辱做錯的小朋友,讓孩子自主探究,主動質疑,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而不是一有不懂的就問,灌輸被動式的學習方式。

  3、活動內容多樣豐富,保持平衡,切勿過猶不及

  音樂遊戲化集體教學的基礎流程:故事—動作—音樂—其他,是許教授音樂教學遊戲化的主體,講故事、做動作、傾聽音樂、其他環節,內涵豐富,魅力無窮。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就輕鬆愉快地達到了學習目標,培養了音樂素養,這就是音樂教學遊戲化魅力的所在。整個過程中時間的調控也很重要,五分之一的故事動作,五分之一的音樂感知,剩下的用來其他提升內容和充分的享受和放鬆,就不要再增加難度了,否則過猶不及。

  總之,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讓我體會到教師引導與幼兒創造的關係,以及循序漸進的重要性。作為一名新手教師,我更期待能付諸行動,經過嘗試與實踐,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感受到音樂的美妙與魅力,快樂成長。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4

  多年的體育教學使我懂得遊戲在體育教學中,以它豐富多采的內容、生動活潑、有趣的組織形式,深受學生歡迎。它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動作技術,鍛鍊身體,小學生都具有活潑、好動、好勝和積極上進的心理特徵。我在教學中,能充分利用遊戲啟發調動他們學習鍛鍊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練習動作的興趣和練習次數,起到鞏固技術動作,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在小學高年級,學生對課堂的準備活動,總是不認真做,做得不夠充分。再三強調準備活動,但是學生覺得討厭。針對以上的情況,我就利用棒操、球操、沙包操以及一些舞蹈動作來代替使,使學生一開始上課就有興趣。因為大多數學生都認為體育課是以“玩”為主的,所以就對體育課有興趣,由於教材的教學形式單一,因此對體育課沒有興趣,導致達不到增強體質這個目的,所以我就利用學生這個“玩”的心理來進行遊戲練習。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思維、培養興趣,還可以鍛鍊意志、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集體主義精神。如:25米往返快跑,過去就是一味強調練習次數,時間一長,學生覺得又累又討厭,針對這種情況我利用遊戲和競賽的方法,將學生分成四組,進行追逐跑、接力跑,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速度和步幅。

  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都知道要認真上好這堂課,但課堂上都會情不自禁地違反紀律,這主要是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地集中,所以上課時很易被一些外界事情干擾,並吸引其注意力,同時他們的自控能力還處於一種較低的狀態,不可能幹40分鐘內有意強制自己集中精力認真上好課。所以教師就更應該利用遊戲來進行教學。如: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貫穿遊戲教學,使學生的成績和練習密度都有較大的提高。如讓學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態和動作進行練習,在練習中帶一些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兩手放在頭的兩側做兔的耳朵,然後雙腳向前跳,跳之前問學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樣動的呢?”然後先讓學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動一會兒,接著又說:“看誰跳的動作最好、距離最遠,誰最象小兔子。”這樣,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增強他們的好勝心理,最後再進行練習,使學生能主動進行練習,不覺得累和討厭。使學生最終都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因此,在體育課中能有效地貫穿遊戲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5

  區域活動的基本形式就是遊戲。遊戲是幼兒活動的基本方式, 人類在創造文明和文化的同時, 也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遊戲。遊戲是幼兒時期不可缺少的一項課程, 在遊戲中, 幼兒可以忘我的、開心的進行自我展示。

  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就是好奇、好問, 他們經常問各種問題, 對周圍的很多事物和現象都感興趣, 幼兒對科學的愛好與探求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指向性, 是幼兒學習入門的導向, 然而幼兒對遊戲有與生俱來的愛好, 遊戲和科學一同進行那正是相輔相成、恰到好處。因此, 設定一個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滿足幼兒興趣愛好和學習需要, 促進幼兒成長和發展的科學區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

  當我們在設定區域時,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研究幼兒、研究領域核心。要設定符合幼兒年齡段特點的內容, 要設定符合該領域核心價值的內容。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是對此有指向和幫助的。《指南》中指出了3—4歲年齡段的孩子在科學領域方面可能、期望達到的目標, 也指出了科學領域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 體驗探究過程, 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這就啟發我們在設定科學區時要結合、關注孩子的年齡段, 把握好科學遊戲的難度以及深度, 注重科學遊戲的操作性、探索性。

  下面, 就以“磁鐵”為大概念的小班科學遊戲為例談一些粗淺認識。

  1、 瞭解幼兒的已有經驗, 即我已經知道的

  在設定科學區時,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關注到、瞭解到幼兒的已有科學經驗, 可根據孩子已有科學經驗的興趣點將此方面關聯的科學知識結合小班年齡段幼兒需要掌握的難度和深度以及最近發展區進行繼續拓展、深究, 形成以某個科學知識為大概念的小班年齡段應掌握的難度以及深度的完整經驗, 這不僅能激發幼兒繼續探究、操作的慾望, 還有助於孩子形成完整的科學知識經驗。

  以“磁鐵”大概念為例, 小班科學區可以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在創設科學遊戲時多注重、增加遊戲的情境性。“小貓釣魚”這個遊戲, 小班幼兒就非常感興趣, 這個遊戲是在魚竿上綁上磁鐵, 而小魚的魚嘴處是有能夠被磁鐵吸住的鐵釘, 孩子們在一次次玩遊戲的過程中發現魚竿能釣上魚, 會提出:“這是為什麼呢?”教師引導他們去碰一碰小魚其他的地方, 他們發現小魚並不能被釣起來, 再引導他們看一看魚嘴處有什麼!他們發現有個釘子, 在玩一玩、問一問、碰一碰的過程中幼兒自然而然的就習得了磁鐵能吸鐵的經驗。

  在知道了幼兒的這個已有經驗後, 教師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點和已有科學經驗創設一系列以“磁鐵”為大概念的小班科學遊戲。

  2、 瞭解幼兒的想法和學習需要, 即我想知道的

  在繼續創設以某個科學知識為大概念的科學遊戲時, 教師就需要了解幼兒的想法, 結合他們的想法、興趣和學習需要, 即幼兒想知道的知識, 創設這方面他們感興趣的科學遊戲, 這可以促進孩子游戲的注意力和集中度以及探索和操作程度, 也符合《指南》中科學領域的核心: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 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幼兒透過“小貓釣魚”遊戲知道磁鐵能吸鐵後, 他們還想知道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 不能吸住哪些東西, 基於孩子的這一興趣點出發, 可以繼續創設科學遊戲, 可以在科學區投放一些磁鐵以及一些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和不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 孩子們透過玩一玩、碰一碰的過程就會習得新的、進一步的關於磁鐵的科學知識經驗, 孩子們還可以拿著磁鐵在教室裡的每個地方、每個角落吸一吸, 留下自己探索和發現的腳步, 這樣的方式進行遊戲也正是我們教師朝著幼兒自主理念前進的方向。

  3、 巧用科學記錄表

  巧妙利用科學記錄表,巧妙利用科學記錄表, 在科學區投放有關探索、操作內容的科學記錄表。科學記錄表的格式儘量不要按照教師的想法設計的太“死”, 教師不要過度的高控, 儘量給孩子發揮的空間, 而且小班孩子也不一定能看懂和理解教師設計的科學記錄表, 所以, 科學記錄表只需要有個大的框架, 裡面的內容讓孩子自己記錄, 用他們自己喜歡的、看得懂的方式進行記錄, 這樣的科學記錄表才是真正的幼兒自己的科學記錄表, 才是真正給孩子自己看的、討論的、交流的、學習的科學記錄表, 科學記錄表的巧妙使用不僅能夠有助於孩子後續的學習, 也有助於促進孩子的探究慾望和操作興趣。

  4、 注重科學區的環境創設

  我們常說:環境育人, 環境對人是有影響的。區域環境對區域活動的成敗也起著關鍵的作用, 區域環境承載了該區內的遊戲, 同時也承載了孩子的興趣與期望。教師可以利用區域周圍的牆面, 創設符合該區域內容和領域價值的環境, 也可以自制一些屏風來達到效果。

  在以“磁鐵”為大概念的小班科學區, 可以利用牆面或者屏風創設幾個版面, 分別是:“科學清單”“科學詞彙”“科學小知識”“我的探索”, 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和幼兒探索的照片進行創設, 孩子在這些環境下能夠感受和體會到自己是在科學區, 有激發孩子探索的慾望和興趣, 對孩子是有澳門網上真人網址意義的環境。

  5、 創設科學區應注意的問題

  (1) 設定在教室裡的安靜區域, 並且是封閉式的, 使兒童能少受干擾且能更好地專注於活動。

  (2) 設定在水槽附近, 因為很多科學活動都需要用水進行實驗或清洗。

  (3) 大到能容納一些兒童和教師同時進行活動。

  (4) 在窗戶附近 (如果可能) , 因為很多探究活動需要自然光線。

  (5) 提供有標籤並用於存放材料的科學桌和架子。

  (6) 提供足夠的工作空間, 通常要提供一張桌子和椅子, 因為兒童需要將很多材料攤在桌子上, 再進行操作。

  (7) 支援同伴間的合作與溝通。

  (8) 吸引人, 如:投放一些科學工作服、寫著科學家字樣的帽子等。

  兒童天性好奇。從一出生開始, 他們就不斷地形成各種假說並進行檢驗。我們可以利用他們的興趣點, 巧設班級科學區, 幫助所有兒童在自由、寬鬆、快樂的環境中進行探索, 獲得學前科學知識與技能。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6

  6月6日我和同事們一行來到zz市高階中學,參加了有關“課程遊戲化”的培訓活動。在這半天的學習過程中,讓我瞭解了不少、學習了不少、懂得了不少;總之是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透過黃教授的講座、培訓,引發了我在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其實,我們的孩子應該回歸到遊戲中,在遊戲中成長、學習。針對我園的教學實際情況,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遊戲教學化、教學遊戲化的理解及運用

  遊戲教學化即強調遊戲的重要性,提醒我們關注遊戲;教學遊戲化即避免幼兒園教學的小學化傾向,關注幼兒年齡特點,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發展個性。教學活動中可以運用本體性遊戲即角色遊戲、結構遊戲、表演遊戲;還可以運用手段性遊戲即體育遊戲、音樂遊戲、智力遊戲。在教學活動中,遊戲可以運用在開始部分,引起幼兒的注意力及興趣;遊戲還可以運用在高潮部分,讓幼兒加深體驗,幫助幼兒理解;遊戲也可以運用在結束部分,讓幼兒運用經驗,延伸拓展。總之,遊戲運用於教學活動的不同環節,其組織策略也不同。

  二、遊戲與教學的關係及教師應具備的各種能力

  遊戲與教學對兒童發展的促進:發展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遊戲有具特殊的發展價值。遊戲與教學對兒童發展的效應:即未來效應與即時效應;潛在效應與顯在效應。教學讓幼兒直接獲得知識技能,遊戲讓幼兒變得聰明和智慧。遊戲的兩個特徵表現在:一是重過程輕結果,二是轉換替代。遊戲生成教學—遊戲中捕捉教學契機—不中斷遊戲。這時,教師必須具備三種能力:一是準確解讀幼兒遊戲行為所蘊含的發展水平;二是判斷課程目標與幼兒當前發展的可能性;三是支援幼兒行為意願前提下的引導機制。

  三、當前教師在組織和指導遊戲時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1、關於遊戲的時間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自由遊戲時間不夠,但沒有時間可增加了。這種現象顯然是不正常的,因為按照教師的要求玩和按照自己的意願玩對幼兒發展的意義是不同的。保證一次連續遊戲時間,有助於提高幼兒的遊戲水平。

  2、關於區角活動的性質

  有了區角活動遊戲反而減少了,這是教師普片意識到的問題。為什麼區角活動不是遊戲呢?因為區角活動中的大量材料都有教師預設了特定的目標,規定了玩法,而幼兒對很多內容並不感興趣,常常需要教師引導著去選擇。教師的困惑是區角活動究竟應當如何定位,它是自發性遊戲還是個別化學習?區角活動應該是遊戲性的還是個別化學習性的?我的觀點應該倡導遊戲性的區角活動。

  3、關於主題活動與遊戲的關係

  大部分幼兒園都是以主題的形式來實施課程的。然而,如何透過有內在聯絡的各類活動來展開主題,可以反映教師對主題活動的不同理解,從而決定遊戲在主題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的形式差異很大,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分科教學,那麼遊戲至多就是服務於某種特定教學目標的手段;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那麼具有遊戲意義的自主探索和自發表現就會滲透在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與主題名稱相關的系列活動,那麼教師就會根據這些活動的需要組織不同形式的遊戲;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環境創設,那麼幼兒的美工建構活動就會佔據主題活動的主要過程。

  無論我們怎麼理解遊戲,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遊戲是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開展的活動,因此教師只需為幼兒提供遊戲的時間、空間與主題相關的某些材料。在幼兒園課程中體現“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可以有兩種做法,一是模糊教學與遊戲的界限,是兩者融合互為生成;二是分清遊戲與教學的界限,是兩者並列,相對獨立。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7

  近日,更有幸聆聽了羅小蓮園長關於《幼兒園課程遊戲化》的講座。透過此次學習,讓我對課程、遊戲以及課程遊戲化有了一個更深入的認和全新的解讀。

  在此之前,我認為《課程遊戲化》的頒佈與實施意味著舊的課程體系的結束,透過此次學習我們瞭解到《綱要》和《指南》和《課程遊戲化》要求是一致的,是相互融合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就已提出了“遊戲是基本活動”的問題。所謂基本活動,意味著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作為一線老師,我們常常疑惑於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難題。在過去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為了生硬的體現教育教學活動中游戲的存在。我們通常只是植單一的插入一些遊戲。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常常會困惑,為什麼在教學活動中孩子的興趣缺缺,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學。透過學習我才瞭解,課程遊戲化是要站在質量的高度去考慮,站在兒童獲得完整經驗的角度去考慮,站在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角度去考慮,簡單的說課程遊戲化就是讓幼兒園課程更貼近生活,更生動一些,更有趣一點,活動形式更多樣化一點。幼兒動用多種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現的機會更多一些,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更充分一些。

  結合羅園長的講座來反思自身發現,在以往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年也能注重體現遊戲化,但是在活動中並不能體現幼兒為主體的自主性遊戲,由於害怕孩子“不會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險”通常我在玩的過程中沒能體現孩子的自主,這樣的遊戲往往只是在我的操控下“聽我玩”!所以往往在玩的過程中孩子沒有自我的意識,只是在我的控制下被動的接受。用羅園長的話來說遊戲不是教學,不需要教師去“導演”和指揮,因為教師指導過頭了,就成了“導演”,孩子游戲中的自由自主和創造就會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導遊戲,應該融入課程文化,形成習慣。

  課程遊戲化的關鍵在教師,焦點在幼兒,幼兒行為總能折射教師的思想和作為。課程遊戲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兒積極投入活動過程並充分探索、交往與表現,是幼兒不斷豐富和發展新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師說什麼和做什麼,而是幼兒說什麼和做什麼。良好的幼兒園課程會不斷促發幼兒的興趣,催生新的活動,能讓幼兒專注地投入當前的和不斷生髮的行動中去。

  此專題學習,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行為,在日常教學中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要珍惜孩子們有限的童年生活,探索有質量的幼兒園課程。 而作為一名老師,我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反思。羅園長提出的一些解決措施,給了我啟發和思考,在今後的教學管理中,我將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學習先進的理念,與幼兒共成長。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8

  當下,我們幼兒園的課程都在遊戲化的轉變中,我們教師都在“遊戲精神”的影響中,因為《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援和滿足幼兒透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讓遊戲化課程滲透到各個領域中。最近觀摩到了幾個遊戲化的藝術課程,心裡頗有感觸,收穫到了一些藝術課程遊戲化的思路:以故事為遊戲載體,以故事中的線索為遊戲方式,圍繞故事主題,層層遞進,故事講完了,課程也結束了,非常巧妙明瞭簡單一切盡在不言中。

  就拿《小兔找太陽》舉例來說,活動流程是:首先出示兔子,引出故事,引發孩子極大的興趣,然後觀察線索,幫助尋找,幼兒透過三條線索層次的遞增,鎖定最終猜出小兔想找要找的東西(太陽);最後延伸討論,感受陽光。孩子在這一過程中非常開心、投入,因為遊戲化的課程契合孩子的學習特點。

  再拿《爸爸的手鼓》舉例來說,活動流程是:首先講述故事,引出音樂,然後進入故事情景,體驗打鼓的快樂,接著在故事的發展中節奏創編,交流分享;最後故事結束了,孩子們在故事中有了一次非常開心的音樂遊戲之旅,整個流程在故事中層層遞進,循序漸進,在潛移默化中加大難度,非常巧妙。這種遊戲化的藝術課程非常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與借鑑,孩子的學習效果非常好。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9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了合作教學法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結合自己參與英語教學改革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感受。

  一、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站在課程改革的前沿陣地,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導下,啟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構築新課堂。力求讓英語課堂教學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呢?主如何理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認為是學生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懂的,教師不教,學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師不代勞。教師在課堂中要抓準機會,創設條件,讓學生自主深入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在玩、說、練、議中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的是我們早就是進行研究的“三步六環”的教學模式。“三步、六環”教學是自主學習、精彩展示、完善自我的英語學習三步驟和學、示、議、點、練、評即(自)學、(展)示、議(議論交流)、點(撥)、練(習)、評(價)的課堂教學的六環節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簡稱,三步驟主要是指學生的英語學習而言,六環節主要是指師生的課堂教學而言。三步驟又都概括了六個環節,即:自主學習(學)、精彩展示(示)、完善自我(透過另外的四個環節議(議論交流)、點(撥)、練(習)、評(價)來充實完善自己),由此也可看出,六環節又是對三步驟的進一步細化。但三步驟和六環節又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因為三步驟和六環節所指的物件不同,三步驟主要是指學生的英語學習而言,六環節主要是指師生的課堂教學活動或說是教師導演的教學活動而言。所以說“三步、六環”教學既關注教師的導,更關注學生的學。

  下面結合自己參與英語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感受。

  組內成員先自行設計出學案初稿,然後經備課組全體成員集體教研、討論,確定學案的定稿。由於課型、學科不同,學案的環節也相應存在著不同,但每個學案都應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導學問題、學法指導、達標訓練等環節。

  1、學習目標的制定。

  學習目標要明確,學生能一目瞭然,切忌學習目標過多,讓學生在課堂的開始就引起消極情緒。

  2、導學問題的設計。

  導學問題的設計不是把課本所學知識變成問題然後簡單邏列,而是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能力,聯絡社會現實問題,設計成不同層次的問題。問題的設計和問題的形式靈活多樣,可以是問題式、簡答式、材料分析式、實驗探究式等等,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採用不同的形式。

  3、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也就是學習方法、活動方式的指導及疑難問題的提示等。每節課知識學生掌握的如何,學習方法的指導起到了關鍵作用。本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隨時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由“學會”變為“會學”。

  4、達標檢測的設計。

  為了使學到的知識及時得到鞏固、消化和吸收,進而轉化為能力,要精心設計有“階梯性”、“層次性”的達標訓練,要注意此環節應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各類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學生在每節課後都有收穫,都有成就感。

  存在的問題及疑惑:

  1、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指導不到位,課前自主學習效果不太顯著。

  以至導致課前預習收效不大,對“學案”各個環節的操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2、使用“學案”時,容易導致學生在“學案”和“課本”之間頻繁轉換,精力難以集中。

  3、這一學期,對“學案”的操作最迷茫的地方就是學生小組合作這一環節。

  由於缺乏對小組合作的重視,缺少對各小組採取有效及時的獎勵措施,因此,在合作這一環節上沒有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合作的激情。

  4、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的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學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沒有完全發揮出它的作用。

  在集體備課中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由於往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使這部分內容大打折扣,為了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蜻蜓點水,點到即止,沒有起到拓展延伸的真正實效。

  總之,新的教學改革的優點很多,但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的提高,我有過成功,收穫,也有過許多不足,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發揚學案中的優點,彌補不足,既要使學生暢所欲言,又不能浪費時間,偏離主體,做到活而不亂、難易適中,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10

  記得在第一次觀摩教學活動中,特別強調了幼兒的活動量。這一次是平衡類的動作,其本身的運動量比較小,在設計課的時候,特別注意了這一點。在開始環節,教師帶領中班小朋友進行了佇列練習和熱身操。在佇列練習中,設立了高人走和矮人走,也是對幼兒的腿部肌肉進行了初步的鍛鍊,也是為了之後單腳站立做了基礎。加上之後的熱身操,充分讓幼兒達到熱身的效果。

  在基本過程中,透過幼兒嘗試、個別幼兒示範、教師示範講解、幼兒練習等教育策略讓幼兒學習單腳站立3秒中的`動作要領。在幼兒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自己的示範動作較少,可多示範2次,讓幼兒從教師的規範動作中學習動作要領,這樣幼兒能更好的掌握。最後,透過遊戲的形式,來提升幼兒單腳站立的動作要領,遊戲透過爬、鑽、跑、跳等基本動作貫穿整個遊戲,也是為了加強幼兒的運動強度。在第一遍遊戲時,教師沒有引用單腳站立的動作,是為了讓幼兒先熟悉一下游戲的場地;在第二遍遊戲時,加上了單腳站立的動作,在講解遊戲情景時,教師沒有講解清楚,使這個遊戲的邏輯性有點牽強,教師在講解遊戲規則時應該講清楚,小雞站在高高的時候頭上,做金雞獨立的動作,看上去就像老鷹一樣,狐狸就害怕不敢捉你了。在老師組織幼兒遊戲時,由於站位的原因,也是教師缺乏現場的調控能力,使得擺放的石頭比較密集,幼兒站在石頭上做金雞獨立的動作時比較擁擠,使其效果較差,所以在執教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適宜的調整活動場地,空出充分的空間來擺放器材。在整個遊戲的過程中,教師運用個各種基本動作來增加幼兒的活動量,但是幼兒掌握這些基本動作比較欠佳,特別是鑽的動作上,幼兒不能很好的掌握動作要領,使其器材經常倒下。所以在設計上,教師可以將鑽的基本動作去掉。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11

  遊戲化教學是指教師以遊戲為手段來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方式,旨在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學目標,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實踐中,關於“遊戲”與“教學”有許多人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認為用遊戲的手段來組織教學,教學就是遊戲;或認為它們是兩個互不相干的概念。遊戲化教學的研究,涉及到教學、遊戲以及其之間的關係。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教學中一項主要的教育課程,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不僅能夠陶冶幼兒情操,增強幼兒對美的意識和理解,還能夠激發和培養幼兒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在幼兒的音樂教學中,認真的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引導幼兒理解、感受音樂的內容和情感,並獲得音樂能力的發展,是使音樂教育活動達到教育目標的重要條件。

  音樂遊戲是在歌曲或樂曲伴奏下進行的遊戲,遊戲中的動作要符合音樂的內容、性質、節拍、曲調,並有一定的規則。音樂遊戲具有音樂和動作相結合的特點,對幼兒動作的發展、音樂的感受力以及活潑樂觀情緒的培養,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根據幼兒好動、好玩、好奇、好模仿、好創造、好參與、好探索、好表現的年齡特點及感知音樂的特點,以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為支撐,採用遊戲化的方法組織音樂活動,接受音樂的薰陶。使幼兒在遊戲化的活動中真正得到藝術享受,感受藝術的魅力,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愛好和興趣,發展其審美能力。現談一談我在音樂教學中的體會。

  根據幼兒好動的特點,遊戲活動要注意律動性,用活動激發幼兒的形體動作,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然地動起來,讓肢體和思維相應地都活躍起來。 《大拇指》這個活動一方面激發了幼兒練習唱的興趣,同時在唱的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協調能力及注意力的分配,培養和體驗節奏美和和聲美的情感,在邊唱邊跳的過程中啟發幼兒創編不同動作,使幼兒的思維也在積極地活動,同時又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根據幼兒好玩的特點,遊戲活動要注意情趣性。音樂、動作、活動要能激發幼兒有興趣,併產生審美的體驗和審美的情感。如音樂遊戲《吹泡泡》。 吹泡泡,就可以採用一些道具,如泡泡機打泡泡,讓幼兒邊抓泡泡,邊觀察泡泡,並去自己表現是一個泡泡,幼兒學起來輕鬆,興趣也非常的濃。根據幼兒好奇、好模仿的特點,音樂活動要有探索性。在遊戲中不斷提供新的刺激,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幼兒對未知因素的探究,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引導幼兒去發現、感知、創作,使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幼芽能得以發展,並培養幼兒勤於、樂於、善於觀察的習慣。

  利用幼兒好勝的特點,適度採用競賽性,發揮幼兒爭強好勝不肯落後的心理優勢,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在活動中著重培養幼兒參與競爭的能力,增強幼兒的獨立性,培養幼兒敢於冒險、持之以恆、善於合作的精神,幫助幼兒樹立自尊心,並能培養同伴間互相諒解的精神。

  在幼兒園遊戲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中,我們認識到遊戲與教學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手段, 我們不能將其等同,更不能混為一談。但它們又彼此聯絡、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輔相成。“遊戲化教學”以遊戲為手段,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任務隱藏並融於各種遊戲之中,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掌握知識、習得技能。是符合幼兒園教學特點及幼兒發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這種教學方式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12

  4月28日,我們參加了幼兒園的園本專題培訓,即《指南》背景下課程遊戲化主題培訓。透過這次的學習,我收穫頗多。園長字字句句都給我留下了的深刻的印象,讓我親身感受、精神振奮,對“遊戲”的理解,特別是對“自主遊戲”的理解,有了更深層次、更全新的認識。

  作為一線老師,在我們還沒有學習課程遊戲化時,我常常疑惑於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難題。在過去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為了生硬的體現教育教學活動中游戲的存在。我們通常只是單一的插入一些遊戲。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常常會困惑,為什麼在教學活動中孩子的興趣缺缺,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學。透過此次學習我才瞭解,課程遊戲化是要站在質量的高度去考慮,站在兒童獲得完整經驗的角度去考慮,站在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角度去考慮,簡單的說課程遊戲化就是讓幼兒園課程更貼近生活,更生動一些,更有趣一點,活動形式更多樣化一點。幼兒動用多種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現的機會更多一些,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更充分一些。

  課程遊戲化的關鍵在教師,焦點在幼兒,幼兒行為總能折射教師的思想和作為。課程遊戲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兒積極投入活動過程並充分探索、交往與表現,是幼兒不斷豐富和發展新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師說什麼和做什麼,而是幼兒說什麼和做什麼。良好的幼兒園課程會不斷促發幼兒的興趣,催生新的活動,能讓幼兒專注地投入當前的和不斷生髮的行動中去。

  此次學習,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行為,在日常教學中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要珍惜孩子們有限的童年生活,探索有質量的幼兒園課程。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反思。羅園長提出的一些解決措施,給了我啟發和思考,在今後的教學管理中,我將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學習先進的理念,與幼兒共成長。

  我相信:只要我們多觀察、細思考,做一個有心的教師,將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尊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為幼兒創設自主遊戲的空間與時間,滿足幼兒自主遊戲的願望,激發幼兒自主遊戲的興趣,讓幼兒快樂過好每一天,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13

  透過觀看影片學習後,結合平時自己組織的遊戲活動過程,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老師在遊戲活動中與幼兒的交往。遊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在遊戲中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由交流。我們老師應發揮在幼兒遊戲中的指導作用,而老師指導的關鍵則是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積極有效地與幼兒交往。

  經過平時遊戲活動的經驗,我發現了遊戲中師幼交往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遊戲材料的不足,環境創設不當,影響互動效果;老師過多的干涉、限制幼兒的活動與自由,使幼兒處於被動狀態;對幼兒個別差異分析不夠,關注性格開朗、行為積極的幼兒多,而對性格內向、不愛表現的幼兒關注少,導致個別幼兒常處在遊戲的外圍狀態等等。

  我們為了提高遊戲中師幼互動的質量,首先得考慮遊戲的材料,幼兒的遊戲離不開材料,材料是引導幼兒展開多種多樣探索活動的支架,要做到有效的師幼互動,我們應該放手讓幼兒主動參與準備;同時,根據遊戲發展的需要,得及時補充和更新遊戲材料。隨著幼兒遊戲的深入開展,需要有意識地提供更多的遊戲材料,引導幼兒透過與新材料的互動,不斷深入開展遊戲,探究新發現、新玩法。下面我把平時組織的一箇中班的遊戲活動和大家分享一下,也總結一下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把學到先進知識理念和技能運用到教學中,我也一定會用我的愛心、耐心、責任心去教育每一個孩子,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祖國的下一代接班人。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14

  本次我有幸與幼教同行們在濟南聆聽了許卓婭教授關於音樂遊戲化教學的講座,感受頗深,第一次見到許教授,她一副樸實,平易近人的形象與心中音樂教育專家有很大的落差。她像朋友一樣,帶著大家唱歌,遊戲,身體力行、傾情示範,課堂氣氛很活躍。讓我感受到了徐教授的大家風範,樸素近人。透過學習我有以下感受。

  1、設定臺階,循序漸進,輕鬆快樂的遊戲

  許教授用大家一直流傳的歌謠“土豆土豆絲絲,土豆土豆片片”循序漸進,從模仿土豆絲片替換成巧克拉太,理解以後從模仿再到創作“同模式”兒歌。在遊戲過程中她循序漸進,從傾聽到模仿,再到理解,到創編表演,不斷增加遊戲的難度,設定的臺階一定是孩子能爬上去的,不要太高,過猶不及。也不要太低,原地踏步。我們還做了很多音樂遊戲,印象最深的是“庫企企”,的音樂遊戲,音樂是動物教練帶著動物們參加運動會加油的音樂。老師們5個人圍成一個圓圈跟著音樂做動物形象的動作,圓圈內有4個小椅子,大家一起跟著音樂走動,當音樂到一個點,大家要搶一個板凳坐下來,沒有搶到板凳的老師想下一輪動物的動作,大家玩的非常投入,情緒高漲,這麼簡單的遊戲為什麼會讓幼兒感到快樂,不管是搶到板凳贏了的小朋友,還是沒有搶到板凳想動作的小朋友都贏得了快樂,同伴做我想出來的動作,我是領袖,這些都可以讓他自我滿足,自我肯定,自我認可。

  2、讓孩子自我驗證,探究主動式學習

  必須給幼兒進行反思自我完善學習的機會,必須給予主動質疑和主動驗證的機會。許教授用一個簡單的舞蹈阿拉丁讓我們親身感受,教授帶領大家做完一遍後,問我們是否能一個也不錯的自己做完動作,不是完全對但也不會全都錯,所以請自己探究一下,要教會小朋友說試試看。做完以後動作有疑問不確定的動作怎麼辦,當然是請教老師再做一遍,那麼在給小朋友上課時也是,在孩子們沒有要求是不要急於公佈正確答案,孩子們有疑問時會主動要求示範,那麼在這一遍的示範中孩子們會仔細看有疑問的地方,不要重複做示範,做對了的小朋友也不要去羞辱做錯的小朋友,讓孩子自主探究,主動質疑,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而不是一有不懂的就問灌輸被動式的學習方式。

  3、活動內容多樣豐富,保持平衡,切勿過猶不及

  音樂遊戲化集體教學的基礎流程:故事—動作—音樂—其他,是許老師音樂教學遊戲化的主體,講故事,做動作,傾聽音樂,其他環節,內涵豐富,魅力無窮。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就輕鬆愉快地達到了學習木匾,培養了音樂素養,這就是音樂教學遊戲化魅力的所在。整個過程中時間的調控也很重要,五分之一的故事動作,五分之一的音樂感知,剩下的用來其他提升內容和充分的享受和放鬆,就不要再增加難度了,否則過猶不及。

  總之,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讓我體會到教了師引導與幼兒創造的關係,以及循序漸進的重要性。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更期待能付諸行動,經過嘗試與實踐,讓每一名孩子都能感受到音樂美妙與魅力,快樂成長。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15

  從孩子從一出生到上早教中心、幼兒園,小到手指遊戲、大到需要與人合作的遊戲,在生活中、課堂上,遊戲無處不在。下面我就以遊戲的幾種形式,談談自己對遊戲的粗淺認識:

  一、安排自由分散的戶外遊戲

  我班的幼兒均處在2歲半至3歲左右,根據其年齡的發展特徵,幼兒動作已經慢慢穩健,他們需要嘗試自己的力量,擴大自己的視野,加強與同伴的交往。安排自由分散的戶外遊戲可以充分滿足幼兒的需要和願望。如:讓幼兒一人一個花皮球在戶外自由的拍打、玩耍。給幼兒每人一個沙包,讓他們自由的嬉戲;在這裡幼兒的童心得到了充分的顯露,他們毫無拘束,毫無顧忌,自由自在。充分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為了保證幼兒的安全,使體力小、體質弱的幼兒有充分的休息時間。教師在遊戲開始前要交代遊戲的規則和注意事項。在遊戲進行中,都要來會走動,不斷巡視,隨時制止幼兒的危險舉動,保證幼兒的安全。同時還要指導不會玩的幼兒,帶領膽小的幼兒。經過教師的教育、幫助和鍛鍊,使幼兒的動作、膽量、能力、彼此間的關係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將糾紛和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

  二、桌面遊戲應注意

  (1)掌握好遊戲的時間。孩子到了歲半歲左右,自控能力增強了,手眼動作進一步協調,認識的能力逐步延長。桌面遊戲可以調整為15———20分鐘。這樣,使會的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玩出花樣來。玩出水平。對不會的幼兒,教師可引導他們觀察,模仿同伴的遊戲;在他們失去興趣,影響別人遊戲時,就讓他們到別的地方去玩別的玩具,使遊戲開展井然有序。

  (2)豐富遊戲內容。如桌面遊戲時供給幼兒一團橡皮泥,就玩捏泥、搓長、搓圓和壓偏;供給紙筆就學畫畫。供給串珠,訓練手眼協調;供給拼板,訓練目測;供給套盒,比較大小等等。以上這些遊戲材料不是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幼兒面前,而是根據幼兒的年齡、人數、能力、需要和玩具的難易程度先後出現的。根據幼兒的人數,一般安排3———4種玩具,供給的數量要充足,保證每個幼兒都有玩具玩,玩過一段時間,幼兒興趣不濃了,再及時更換別的玩具,使幼兒覺得常玩常新。

  (3)幼兒可自選遊戲。組織遊戲時,儘量讓孩子自己選擇,以保證遊戲有興趣性和積極性。自選遊戲有多種形式小班的孩子一般是教師在桌面上放上3種左右的玩具。幼兒根據桌面上的玩具玩桌面上的玩具。教師透過與幼兒共同協商,徵得大多數幼兒的同意把內容確定下來。這樣做,既符合了幼兒的實踐需要,又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幼兒和主體地位。對動手能力強,肯動腦筋又搭到好的幼兒及時進行表揚、鼓勵、起到激勵作用。對在原有水平上有提高的幼兒給予充分肯定,樹立他們的信心。還可展覽幼兒的作品,供觀賞,起到示範作用,於利於整體的提高。

  集體參加的教學遊戲是根據教養大綱,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教育的一種手段,教學遊戲是和發展幼兒語言、認識、動作等緊密相連的,它的內容非常廣泛。透過集體參加教學遊戲的組織,使每個幼兒都有鍛鍊的機會,從而培養他們對集體活動與學習的興趣。集體遊戲是多門類,多角度,多方位進行的,有利於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集體遊戲又是有一定的規則和要求的,有利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交往能力的發展。

【遊戲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