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古詩》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設計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集錦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鍊和跳躍的特點。還苦於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

  2、理解詩意。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4、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5、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揭題。

  2、讀題。

  3、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4、解題。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3、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三、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

  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

  (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四、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麼?

  3、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

  5、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五、藉助詩境,訓練說寫

  1、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

  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

  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指令碼,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

  情景的表演,寫一個指令碼,指令碼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習小組合作撰寫指令碼。

  3、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

  4、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指令碼。

  六、佈置作業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1、有感情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2、《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說說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3、蒐集並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 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同學們, 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麼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去了,汪倫很捨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學習古詩

  (一)複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在,讓我們根據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透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麼解釋?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 元二:王維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護府

  (2)強調題目讀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註,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雲間)

  浥:溼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溼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麼?感受到什麼?(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

  們依依不捨)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麼?(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複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瞭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麼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彙報:哪個小組願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三、練習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這個字讀_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 有興趣的下課後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課外拓展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說說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裡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五、總結

  一首簡短的古詩, 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學們課後能自己找幾首古詩來反覆誦讀,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生字書寫本。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會寫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教學準備

  媒體資源:影片《瀑布》,教學課件《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 絕句》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影片,情景匯入

  播放影片《瀑布》,設疑,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唐代大詩人李白是怎麼樣來寫瀑布的。

  二、學習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播放教學課件中“課文誦讀”部分,學生聽讀課文。

  4、解題

  (1)“望”是什麼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裡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三、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

  2、透過讀、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再讀詩句,想象畫面。

  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

  圍繞:煙:指雲霧。紫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雲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生:產生。生紫煙:發出一種紫色的煙霧來。

  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它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

  討論:遙看:

  川:水道、河流。

  掛: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外形的壯觀。

  3、讀三、四行詩句。

  理解:飛流直下: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種誇張,說明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麼樣?(想象)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你能把詩人心裡想的話說一說嗎?

  (這哪裡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落)

  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麼大膽、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5、總結全文,體會感情。(抓住:生、掛、飛、落)

  6、誦讀詩文,背誦詩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指導書寫

  “遙”、“瀑”寫得左窄右寬。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

  練習用鋼筆描紅。

  以上教學過程結合動畫課件《古詩兩首:生字學習》輔助進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一節內容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播放課件中的“詩文賞析”部分,學生拓展學習相關內容。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先播放課件中絕句的“課文誦讀”部分,學生先聽讀,然後再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透過查字典,理解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什麼樣的感情?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麼?(“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千秋雪”就是終年不化的積雪,並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詩人是透過什麼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並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麼一種閒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 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麼?東吳指什麼地方?為什麼說是“萬里船”?

  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後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覆練讀。

  練習背誦。

  五、指導書寫。

  “鸝”左右結構,“鷺”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佔一半。 以上教學過程結合動畫課件《古詩兩首:生字學習》輔助進行。

  六、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教學反思: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3.理解事歌意思。

  4.積累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詞,從中感悟作者熱愛祖國壯麗山河,讚美自然之情

  領悟作者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過程與方法:

  透過工具書、反覆朗讀、質疑理解詩歌意思,體會作者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作者熱愛祖國壯麗山河,讚美自然之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詩詞大意,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具:

  錄音機、幻燈

  教學方法:

  引導、點撥

  教學流程:

  一、明確學習目標

  這節課,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的第一首,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讀準讀通

  1.學生試讀,誦讀。

  2.聽錄音,學生邊聽邊想象:古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從哪知道的?

  三、學法“引路”,自學古詩

  1.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我們應該怎樣來學習古詩?

  2.歸納如下學習方法:

  知詩人―解詩題―理詩句―入詩境―悟詩情

  四、“知詩人,解詩題,理詩句”

  1.指名簡介蘇軾。說說詩題怎樣讀?給了我們哪些資訊?

  2.指名朗讀詩句,注意咬音準確。

  五、“明詩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2.利用工具書理解詩意。同桌交流、討論。

  六、“入詩境,悟詩情”

  1.透過學習這首古詩,你能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從詩句中體會到的?彙報、交流。

  2.誦讀詩句,體會情感,感受意境。

  七、領悟作者巧用修辭,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1.詩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來描寫西湖景美的?

  2.品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八、拓展延伸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明確學習目標,板書課題

  二、複習上節課的學法。

  三、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四、自查釋疑,讀懂詩意

  1.學生試讀,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

  2.學生試講,逐句理解。

  3.觀察圖片,感受畫面之美。

  五、討論探索,感受詩境

  1.結合詩題,引導質疑:詩人遙望洞庭湖,望見了什麼?

  2.討論探究,感受詩境。

  “湖光秋月兩相和”(和諧之美)

  “潭面無風鏡未磨”(朦朧之美)

  “白銀盤裡一青螺”(藝術之美)

  六、反覆誦讀,體會詩境

  1.輕聲自讀,想象詩所描繪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七、領悟作者巧妙的表達方法

  八、拓展延伸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3.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匯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後你知道了什麼?(這課書要學習兩首古詩。)讀後你想到了什麼?(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兩首”指的是哪兩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麼?詩人想表達什麼感情?)

  3.師:這兩首古詩分別是明代、元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于謙和王冕。透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洗硯池 千錘萬擊 焚燒 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絡註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詢到的有關資料。

  5.檢查預習。以讀準字音、質疑為重點。

  三、學習《石灰吟》。

  1.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後評讀)

  (2)填空練習:《石灰吟》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所做。

  2.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2)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千錘萬鑿: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3)想意境,悟詩情。

  a.詩人寫的是石灰,石灰有什麼特點呢?(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裡開採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這首詩借石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詩人用什麼方法寫出這種深情厚誼呢?(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d.朗讀全詩。

  3.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有什麼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5、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這首古詩的?(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1.背誦《石灰吟》。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後一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

  1.指名背誦《石灰吟》。

  2.彙報自學預習的情況。

  (1)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

  (2)詢問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學習《墨梅》

  1.瞭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麼特點?詩人為什麼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麼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範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藉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裡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麼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e.教師點撥後兩句: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後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裡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誇讚它顏色的鮮豔,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墨梅還有什麼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豔麗來討人稱讚,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麼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絡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後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三、總結複習。

  1.分組朗讀兩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用什麼樣的感情讀?(語調停頓、語速都應該以據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而定。)

  (2)練習朗讀。(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2.結合本課的學習,談談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四、作業。

  1.朗讀背誦古詩。

  2.運用歸納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選擇一首古詩,試著自學。

  《墨梅》寫作背景

  梅的創始,和文學有密切關係,先是北宋林和靖、蘇東坡等詩人熱情地歌頌梅花的丰神和風骨,使人們對梅花產生了無限珍愛的感情,“無聲之詩”的畫繼之而起,侮花也就成為畫壇上盛極一時的題材了。

  當時對畫梅最有創造和貢獻的當推釋仲仁和揚補之。仲仁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於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

  王冕正是接受了華光、揚、湯一派的傳統,孜孜不倦地學習梅花譜和梅花篇,在這基礎上,發揮了他的藝術才能。

  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此詩最大的特點是託物言志。

  詩先在一、二句描繪墨梅的形象,然後在三、四兩句寫墨梅的志願,一個外表雖然並不嬌妍,但內在氣質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形象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它不想用鮮豔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讚譽梅花,實際上是讚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課前思考: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千錘萬擊: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

  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課後反思: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進行描寫。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豔麗來討人稱讚,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絡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後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由於學生對這首詩早已熟讀能誦,所以學習很輕鬆,同時還進行了拓展和積累。

  課後反思:

  如果說對於本篇課文的教學有什麼要說的,我覺得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講,兩節課就學這些太少。我們要補充一些典型的託物言志的詩,豐富學生的積累,而且要會靈活應用。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青松 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竹石 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課後反思:

  在網站上看見了關於詠物詩的內容,對自己很有啟發,和大家共享:

  詠物詩的特點在於託物言志。古人很喜歡詠物,大自然的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的物件,都可以寄託詩人的感情。

  鑑賞詠物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

  ①欣賞作者對於所詠之物特點的把握和刻畫,即意象分析。

  古人說寫詠物詩要做到“不即不離”,就是說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滯於物),又要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曲盡其妙)。古人激賞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因為作者透過月下水邊的梅枝橫斜的側影,寫出它凜然冰清的神態品格。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

  詠物詩既是託物言志,就要表達自己寄託的感情。陶淵明詠菊,抒寫自己悠然閒適、不慕富貴的心境;陸游詠梅,表明自己不媚於俗、堅守正義的氣節。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用心體味。

  由於作者的經歷遭際、情趣愛好以至對事物觀察的角度、認識的深淺不同,同一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表達出不同的感情來。唐代有三位詩人都寫過詠蟬的詩,被誣入獄的駱賓王,發出的是“霧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的“患難人”的心聲;仕途蹇滯的李商隱,慨嘆的是“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的“牢騷人”的遭際;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達的.卻是“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的“高貴人”的志得意滿。他們都抓住了蟬鳴高遠的特點,卻都揉進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達自己獨特的感情。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詠物詩都含有作者明確的寄託,但不管有沒有寄託,一首好的詠物詩,總是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讀者,而且有意無意地、或深或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隱含生活的道理。

  ③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

  詠物詩託物言志,在整體構思上經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如於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託物言志的詠物詩,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畫質白的人格。

  具體描寫上,詠物詩通常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如陸龜蒙《白蓮》:“素花多蒙別豔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就是用“月曉風清”的背景,寫出白蓮獨特的氣質、神韻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有、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2、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帶領學生感悟古詩中的意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準備】

  1、用幻燈片出示2首古詩。

  2、學生配詩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1、師:學習了前面幾篇課文,和你的所見所感,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

  2、師: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我們講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

  認讀生字“古、詩、首”。

  4、指名讀古詩名(題目)。

  比較“春”和“村”的發音。

  二、自學生字、自讀古詩

  1、生自由讀詩:

  師:一邊讀古詩,一邊把生字多讀幾遍。

  2、指名讀生字,檢查自學情況:

  師:要來讀一讀嗎?一定要讀準字音。

  ⑴ 區別平、翹舌音:詩、首、處──村、醉、散。

  ⑵ 字形:

  ① 古:十+口; 聞:門+耳

  居:屍+古; 童:立+裡

  ② 詩:訁字旁; 醉:酉字旁; 忙—忄旁

  3、口頭擴詞:

  古( )( )( ) 聲( )( )( )

  多( )( )( ) 處( )( )( )

  知( )( )( ) 忙( )( )( )

  4、同桌抽讀生字。

  三、書寫指導

  1、引導生觀察書寫、掌握要領。

  2、師範寫,生觀察:

  “古”字橫要長而凸。

  “多”要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學生寫成一左一右。

  “處”字是半包圍結構,要強調“包住”—把捺拖長。

  “忙”字左邊豎心的“豎”要寫的垂直且稍長。

  四、課外作業

  查詢有關詩人、古詩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欣賞匯入

  1、生看課文插圖,聽師配樂朗誦: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古詩兩首》,願意聽老師先來讀一讀嗎?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那你們也想來讀嗎?

  二、朗讀、體會、理解古詩

  1、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要想讀好這兩首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做到“五不”,還要讀通句子。其次,就是要反覆多讀幾遍,因為古人能用很少的句子,表達很豐富的意思。最後,還要看誰的想象力豐富,一邊讀詩,一邊能在大腦裡作畫!

  2、生自願彙報讀。

  3、生賽讀(同桌賽、小組賽、男女競賽)。

  4、背誦古詩:

  師:一不留神,老師發現有好多同學在熟讀的基礎上,都可以背誦古詩了,來站起來,展示一下。

  5、交流理解、體會:

  師:願意把你們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體會用畫筆畫下來嗎?選擇其中一首作畫。

  間休:在作畫前,我想為大家朗讀一段文字(教材簡說)。

  交流詩畫,展開想象,暢談感受。

  師:誰願意帶著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一起到前面來,給大家談談你的感受。

  三、完成“課後練習”

  1、生口頭擴詞:

  師:看看誰的詞彙量大,是我們班的“小詞霸”!

  2、動手實踐:

  師:希望利用週末或課餘的時間,同學們回家做一隻風箏,要記住的是,一定要自己參與動手哦!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明確學法

  1.揭題。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在我國古詩寶庫中,尤以唐代的古詩最著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唐詩。

  2.回顧。過去,大家都學了不少古詩了,怎樣來讀古詩呢?(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3.小結。(可以根據註釋、查工具書、查資料、請教等)

  【設計意圖】

  開課伊始,透過“怎樣來讀古詩”一問,引發學生思考;再透過師生間的相互啟發,明確閱讀古詩的基本方法,有助於順學而導。

  二、合作學習,弄清詩意

  1.自由閱讀兩首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個別抽讀,齊讀。(師生共同糾正錯誤讀音)

  3.自學古詩。(用小結的方法弄清詩句的意思,先個人自學,再小組內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4.檢查學生對這兩首詩內容的理解。

  ⑴《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①說說題目的意思,哪個字是“到、去”的意思。②說說整首詩的意思。③齊讀。

  ⑵《送元二使安西》。①說說這首詩的意思。②齊讀。

  【設計意圖】

  這個教學環節圍繞一個“讀”字進行:一是讀準,二是讀通,三是讀懂。在讀的過程中,採取了合作學習的方法。為了讓合作學習更為有效,注意了以下三點:第一,先自學再合作,使合作學習的根基牢固;第二,合作學習有任務,有分工;第三,合作學習的效果有檢測,這樣的學習能落到實處。

  三、想象畫面,深入玩味

  1.創設情境。伴隨著古典樂曲,教師描述每一首詩的具體背景,聲情並茂地範讀這兩首古詩。讓學生閉目想象畫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2.小組合作學習。探討:這兩首古詩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

  3.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捕捉閱讀深入點“送”,因為“送”是兩首詩共同的理解點。可在學生多元、零散思索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同樣寫“送別”,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指導學生抓住詩篇中的關鍵字詞去品味。

  不同點:送別的地點不同;送別時天氣、情景不同;送別時心情不同……

  相同點:同是寫送朋友;同是寫朋友離別時的依依難捨之情……

  (結合學生體會,啟發、指導學生對比著入情入境地朗讀,在理解中反覆詠歎這兩首詩)

  【設計意圖】

  樂曲聲由開始第一首時的明快、激越,轉為第二首時的舒緩、低沉和悲涼,再加上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朗讀,這樣便可很快讓學生入情入境。與此同時,把兩首古詩放在一起朗讀,在相互對比、相互映襯中形成了一種閱讀磁場,有利於學生去品味、去研讀。雖然兩首詩有那麼多不同的地方,但友情是相同的。讓學生在不同中求相同,啟發學生比較、研討,在比較中發表真切感悟,反覆咀嚼,品嚐詩“味”,並透過學生的想象、朗讀以及對字詞的品味,來豐富學生內心的詩意世界,層層深入,讀出情味!

  四、切己體察,餘音繞樑

  1.背誦。播放古典樂曲,學生自由背誦。

  2.寫話。李白和王維的這兩首詩表達了朋友之間依依不捨之情,讓我們感受到一份濃濃的友情。聯絡個人經歷,說說自己對友情的感觸,或親身經歷的難忘友情,再寫下來。

  3.引入。這兩首古詩僅僅是我國古代詩歌寶庫中兩粒很小很小的“沙子”,在中國古代還有許多情真意切的古詩名句,請看: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山中送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請大家課外去找找,去讀讀,再背一背。

  【設計意圖】

  閱讀,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讀文字,而是讀自己。因此,讀書要切己體察,讓學生聯絡個人經驗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課文結束前,補充課外資源,讓學生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熱情,可謂回“味”無窮。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29 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認識“乞、霄、燭、曉”4個生字,會寫“乞、巧、霄”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難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誰願意把你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2.同學們背誦的這些古詩,有的描寫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等,而今天我們學的這兩首古詩卻取材於民間神話傳說。

  3.板書課題,理解“乞巧”。

  a.認讀“乞”,組詞:乞求、乞丐等。

  b.聯絡課後資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讀正確、讀流利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認讀、組詞,與“宵”區別。(留給學生自己發現,為《語文園地八》中的“我的發現”留下伏筆)

  4.嘗試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再讀感悟,品味詩意

  1.學生自讀自悟。

  2.小組合作,根據課後資料袋和“牛郎織女”的故事來理解詩意。

  3.全班交流,吟誦詩句。

  練說促背,趣味識記

  1.教師激趣:一個節日中蘊含著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一首詩又取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同學們瞭解了神話故事,又學習了這首古詩,收穫一定不少,現在我們分成兩組,進行一個比賽,一組看掛圖講牛郎織女的故事,一組配樂背誦古詩,看誰故事講得好,古詩背得棒。□教學設計

  2.小組練習。

  3.進行比賽。

  識字寫字

  1.自主識字,仔細觀察怎樣寫好字。

  2.教師範寫“乞、霄”,學生練寫。

  拓展閱讀

  閱讀《寒食》《元日》《清明》等以節日為題的古詩。

  第 二 課 時

  複習匯入

  1.比賽背誦《乞巧》。

  2.聽寫“乞、巧、霄、渡”4個字。

  3.出示課題《嫦娥》,學生講關於嫦娥的故事。

  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

  2.默讀質疑。

  3.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感悟詩。

  a.可查字典理解字詞來理解詩句。

  b.聯絡收集的資料和同步閱讀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來理解。

  c.可小組合作,也可獨立自悟。

  4.有感情朗讀詩。

  a.生練讀。

  b.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配樂,邊想象情景邊朗讀。

  背詩比賽

  1.練習背誦。

  2.組內比賽。

  3.各組隨機抽查比賽。

  識寫生字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教師範寫“屏”。

  拓展練習

  同學們,如果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望飛天的夢想,如今,我國的“神舟5號”飛船已實現了這個夢想。假如你乘坐飛船登上月球,見到廣寒宮、嫦娥,見到環形山等等,又會演繹出怎樣的富有現代特徵的神話故事呢?請用“廣寒宮、嫦娥、“神舟5號”飛船、運動會”等詞語編寫一個想象故事。

  板書:

  乞巧

  乞—氣

  宵—霄

  課後反思

  1、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拓寬語文的學習空間。

  2、未有挖掘詩的情感,才能讓學生真正讀出詩的神韻。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生字卡片:《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3、《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以舊引新,激趣匯入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麼意思。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朗讀節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5、藉助字典和詩後註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質疑:

  還有什麼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

  (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⑴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⑵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方法:

  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後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方法:

  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六、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3、自己練習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七、拓展閱讀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第二課時

  一、課前遊戲,複習匯入

  1、說說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

  (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⑴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⑵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⑶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交流學習收穫。

  ⑶質疑:有什麼不懂之處?老師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4、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卡片連詞背誦。方法: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方法:

  ⑴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⑵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四、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卡片,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學生練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鶴、孟”等個生字。

  .正確、通順、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兩首古詩。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培養不同層次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想象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初步地學會探究性學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會讀中有思、讀中有悟、讀中

  有得。

  .學會在學習中積累運用古詩句,發展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情感,使學生能夠初步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體會詩中豐富複雜的情感,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

  .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難點

  .體會“西辭”“煙花”的意思。

  .體會詩人複雜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一)匯入學習,理解詩題。

  由本單元專題“人間真情”入手,進入送別詩的學習。

  出示第一首詩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解釋詩題,理解“之”的意思。

  (二)初讀古詩,理解生字。

  1.指名初讀。

  2.理解生字。

  3.自由朗讀。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自學詩句。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預設難點:西辭煙花

  ①理解“西辭”。

  通過了解“黃鶴樓”和“廣陵”的地理位置,理解“西辭”的意思。

  ②理解“煙花”。

  理解煙花的古今異義。

  4.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四)三讀古詩,感悟情感。

  1.初步感悟情感。

  2.深入感悟情感。

  重點體會:離情、深情。

  ①體會“離愁”。

  透過“孤帆遠影碧空盡”,理解離情。

  ②體會“深情”。

  透過“唯見長江天際流”,理解深情。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

  (一)總結學法。

  (二)學習交流。

  1.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交流要點:兩首詩的相同和不同點,瞭解作者、感受深情。

  ①有“送”“西”“盡”“故人”四個相同的字詞,但具體含義不同。

  ②瞭解作者。

  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③感受深情。

  透過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感受深情。

  3.配樂朗讀。

  三、佈置作業

  閱讀其他的送別詩,感受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王維

  黃鶴樓畫

  《古詩兩首》教學實錄

  年級:四年級

  整理:印記(三河市皇莊小學 米濤)

  師:咱們準備好了?

  生:準備好了。

  師:上課吧!剛才背的一些送別詩,在動腦過程中,相信你們一定感受到了蘊含其中的真情。可以說自古重離別,可以記載流傳下來的作品,可以說不可勝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它們,去感受其中美好的真情。讓我先來看一首詩,這就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生:(齊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這個詩題用現在的話怎麼說呢?

  生: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

  師:說的真好,在這裡有一個特殊的字是?

  生:之

  師:“之”是什麼意思呢?

  生:去。

  師:是去的意思,還可以說是到的意思。那孟浩然到廣陵去了,那誰來給他送別?

  生:李白。

  師:就是本詩的作者,唐朝大詩人李白。

  師:你們知道送別的地點在哪嗎?

  生:黃鶴樓。

  師:非常聰明的孩子。那我們先來看看“鶴”這個字。古人啊,將它這樣寫。我們都知道,右半部分是“鳥”過去呀,人們把長尾巴的鳥叫做“鳥”。我們大家看左半部分,有誰認識這紅色的字?(que隺)對了,猜猜什麼樣的鳥叫 que呢?大膽的猜。

  生:我覺得應該是(……)的意思

  師:太對了,那說到這,你對這個鶴字有什麼樣的印象啊?

  生:我覺得是既長又短。

  師:既長又短,好像有點不太合情理,是嗎?你的意思是什麼?

  生:左半部分(……)讓它尾巴很長,所以(……)

  師:它的尾巴應該是不長不短。從字形當中我們就好像感受到了它的美麗。它呀確實是一種讓人喜愛的鳥。它的鳴叫聲震九天,它的舞蹈雅緻翩翩,在咱們中國民間早就被定為仙鶴。黃鶴樓就留下了仙人乘鶴昇天的傳說。詩人最後還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就在這充滿神奇色彩的天下名樓,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分別了,那我們再來自由的讀一讀詩題吧,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好,讓我們把書開啟。100頁,哪位同學願意給我們字正腔圓的讀讀這首詩?

  生: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不但字音準確,而且還頗有韻味。我們把這種韻味再來感受一下。

  (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第二句。

  生:煙花三月下揚州。

  師:第三句。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最後——

  生: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真是富有韻味啊!就這樣,我們來自由的練讀這首詩吧。

  生: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讀好這首詩,那只是剛剛觸到它的表層,透過這些詩句,你都瞭解了哪些詩意呢?說說看,平時你都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理解詩意呢?

  生:我一般都用一句話中的重點詞和重點句來理解這句話。

  師:看樣子,從字的意思來理解這句話就好理解了。好辦法,你呢?

  生:還有先把不懂的字都翻譯成現代的話,然後再看這句話。

  師:不懂你怎麼翻譯啊?仔細的說。

  生:。

  師:好辦法。你呢?

  生:我理解詩句第一種方法就是查一下上下文,如果有註釋的話再看一下注釋。

  師:非常好。你還有?

  生:就是先把自己懂得,然後看一下,然後可以再聯想一下。

  師:他的意思聽出來了吧,誰能再說說,他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理解詩句的?

  生:(……)

  師:你的方法是他說的這樣嗎?是呀?其實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意思是說,是把會的先想一想,然後呢上下句聯絡聯絡,也許剛開始不懂的,一聯絡上下句就會了。非常好。有的時候,就讓我們來默讀這首詩,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重點詞語之間寫批註

  生:(自學)

  師:要不然咱們這樣吧,跟你前後左右的四個同學,小組把你不理解的一些地方互相問一問,也許,好不好?

  生:(……)

  師:再大點聲,讓我們都聽清楚

  生:煙花為什麼像煙霧一樣?

  師:哦,聽清楚她的問題了嗎?

  生:(……)

  師:你對自己能滿意嗎?她的問題是煙花為什麼是花,開的像煙霧一般。你怎麼理解?

  生:形容花開的繁茂。花很多,所以像煙霧。

  師:花太多,太繁茂了。這回你滿意了吧?其實對煙花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好了,別的組還有問題嗎?你們。

  生:我們沒有搞懂什麼叫天際流?

  師:這個剛才有的組討論過了,你們組討論的,你能幫他解答一下嗎?

  生:天際流,流你應該知道吧。水都是可以流的,天際就是特別特別遠,天邊。惟見長江天際流。就是長江水都往天際那邊流了,一直流向了天邊。

  師:就是這個意思。不著急,你說的真好。還有問題,你有什麼問題?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的碧是什麼意思。

  師:哦。最後的同學能幫你解答。

  生:碧就是很藍的意思。

  師:有一個詞叫做碧綠,碧極了,綠極了。你說的意思有點發藍了,碧空就是……

  生:藍天。

  師:說的多好。好了,沒有問題了,是嗎?還有問題,你說。

  生:我不太明白西辭是什麼意思?

  師:你看看XX馬上就舉手了,來,請你說吧。

  生:因為黃鶴樓在西邊,然後人在東邊,孟浩然要離開黃鶴樓到廣陵,西辭的意思就是離開黃鶴樓到廣陵。

  師:你說的真好,孩子,你怎麼了解他們兩個的地理位置的呀?你怎麼知道的?說吧

  生:就是查了一些資料。

  師:他在學習之前就先查的資料。真是個好習慣。確實是這樣的,我們大家來看一下。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和漢江的交匯處,廣陵是哪裡?

  生:江蘇省現在的揚州市。

  師:江蘇省現在的揚州市。其實詩句裡面已經告訴我們了。

  生:煙花三月下揚州。

  師:既然是之廣陵,又說是下揚州,看樣子這個廣陵就是……

  生:揚州。

  師:他們呀真的就像這位同學所說的這樣,在我國的長江流域,而黃鶴樓在?

  生:西。

  師:廣陵在?

  生:東。

  師:也就是西辭的意思應該怎麼說比較恰當呢?你再說一說。

  生:我覺得應該是離開西邊去東邊。

  師:哦,離開了西邊的黃鶴樓道別了。沒錯,此時的孟浩然就要沿長江自西向東順流而下。所以詩中還說道煙花三月下揚州。說到煙花,我們現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裡,還經常放,見過嗎?

  生:見過。

  師:詩中的煙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意思嗎?

  生:不是。

  師:我們從註釋當中也看到了。此時的長江兩岸,那正是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百花盛開,春意盎然,使我們感到千里鶯啼綠映紅。……春色滿園關不住。(播放課件)

  生:一枝紅杏出牆來。

  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就在這煙花三月的美好季節,兩位情深意重的朋友分別了。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別詩誕生了,讓我們放聲讀吧!

  生: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呢?

  生:李白在黃鶴樓那塊送孟浩然去廣陵,第一句就是說孟浩然要離開黃鶴樓去揚州。煙花三月下揚州是說花開的很茂盛的時候,孟浩然要去揚州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只有一隻船在水中,遠方藍天就是沒了。

  師:只有一隻船在江上行駛,是嗎?一直到這隻船都沒有了,消失了。看不見了。

  生:惟見長江天際流就是說,只能看見長江,遠看就是天連著江,所以說是天際流。

  師:江水都流向了天邊,是嗎?說的不錯。如果讓我們把這個分別記下來,我想大概至少要用到好幾十個圖板。可是詩人李白用了多少筆墨呢?

  生:28個字。

  師:讓我們字字入目,句句用心的領悟,透過這28個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什麼了?用我們的心去感受。

  生:我感受到李白送孟浩然的時候那種依依不捨,還有那種憂愁的思想。

  師:感受得真好,孩子。你從哪裡感受到了這種依依不捨的深情呢?接著說吧。

  生:就是我是從後兩句詩感受到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還有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描寫的。

  師:故人,老朋友走了,常人都會感到捨不得。這位同學不僅感受到了,而且還給我們讀了出來。誰還想談談你的感受?

  生:我是從第一句和後兩句感受到的李白對孟浩然依依不捨的。因為,我覺得李白它船都消失了他還沒有走,他在想朋友是不是還能回來。

  師:都消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孩子們,古時的長江可以說是“千帆駛過”,但也不會只載一隻船吧,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卻只有那一艘船,孤帆遠影,你能感受到他的心嗎?

  生:能。我能感受到他對孟浩然感情很深,因為他只注意到了孟浩然的船,一直注視著他,想和他一起去揚州,一直陪伴著他,並沒有留意到身邊的船。

  師: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

  生:孟浩然。

  師: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那孤帆遠影都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卻還長久的駐足,你在想什麼呀?

  生:我在想孟浩然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多麼想和他一起去揚州。

  師:多麼想和他一起去,帶著你的感受讀讀詩句好嗎?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說的好,讀的好。

  生:如果我是李白,我就想,孟浩然會不會去了不會再回來呢?他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你的感受都融入你的朗讀當中。你呢?

  生:我也想去。

  師:你都恨不得想去了。把你的感受讀讀。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你還想說。

  生:如果我是李白,他要是一年半載不回來呢,是無比的思念。

  師:無比思念,說的真好。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讀的真好,孩子們,我們真的感受到你的思念。他們倆個人的感情有

  多深,讓我們看看李白寫的詩。誰來讀一讀?

  生: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師:而此時,看不到了故人的相貌,聽不見了知己的話語。看到,聽到的只是在天地間流淌的長江水。望著這滾滾的江水,你能感受到什麼?

  生:多願意和孟浩然一起去。

  生:多願意老朋友孟浩然趕緊回來呀!

  師:眼看帆去遠,心如江水流。孩子們,能把這種感受再讀出來嗎?

  生:(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他用自己的感受讀了這首詩。此時,我們真的能夠感受到李白多麼願意將自己的這番情意放逐江水,讓它泛舟遠去。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讀得真好,讓我們感動。我們看,全詩雖沒有一個字直接寫情,可我們在字裡行間卻分明看到了詩人的這顆心,感受到了這份情。自古離別多傷悲,“孤帆遠影碧空盡,”而不盡的卻是這濃濃的離愁,李白吟誦到,女生讀——

  生:(女)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別中。這滾滾湧動的是詩人的情意,帶著這深深的情意,李白——

  生:(男)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故人要去的可是花團錦簇的……想到這,又有怎樣的感受?

  生:李白可能非常惋惜,這麼好的機會不能跟老朋友去那麼美的地方。他可能很惋惜。

  師:什麼時候也能像孟兄這樣飽覽壯麗的河山,那該多好!帶著嚮往的心情再來讀一讀。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是啊!與故人的深情使得這次分別帶著一種離愁。而內心帶著對這次遠行的嚮往,又使得這離愁帶著一絲愉快。使得這首詩既情意綿綿又雄渾開闊,無怪乎千古流傳啊!讓我們也帶著詩人那複雜的情感再次吟誦一遍。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如果你要知道這正值開元盛世,年輕的李白剛從屬地……相信你會對這首詩有更深的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感受。今天,我們先探討到這裡。請大家回想一下,剛才我們怎樣步步走進古詩,層層感受到詩的內涵的呢?

  生:……

  師:古詩和其它文章一樣,也是有很多層次的。剛才,我們就試著鋪開了這首詩的意思層。從而,透過它的語言文字觸控到了它的情感。其實,古詩的層次還是很多的,因為它的內涵是很難窮盡的。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學習下面這首詩,想想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從中你又體會到了哪種情感。先請大家自己讀讀古詩,自己感受一番。

  生:(自由朗讀)

  師:能不能先和你旁邊的同學交流交流

  生:(交流)

  師:經過咱們短暫的交流,咱們試著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

  師:這次分別不知下次什麼時候再相會。因此,這次分別——

  生:很悲傷。

  師:有一點悲傷,想必兩位詩人說了很多分別的話,喝了不少離別的酒。又端起這最後的一杯“勸君更盡一杯酒”這酒中包含著怎樣的話。

  生:老朋友,明年你一定要回來呀!

  師:哎呀!這酒中有的是一份期盼。

  生:我覺得這杯酒中還有一份思念。

  師:是啊!出使西域,張騫用了十三多年,蘇武用了十五年……。這酒中能不盛滿了一份思念嗎?

  生:這酒中還包含了詩人的悲傷,因為老朋友很可能就不會在回來了。

  師:事實真的是這樣,在這次分別後的兩年,王維就去世了。沒有想到這次分別真的是一次訣別。你還有怎樣的感受?

  生:我想到了這杯酒中還有一份祝願。希望

  師:是呀!西出陽關荒漠絕域,安知千里外,不有風兼雨。朋友保重啊!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願。千種語言,萬種情感匯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這首詩寫出了每一個送別人的內心情感,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這首詩被收入《樂府》,作為送別歌曲廣為傳唱。也就叫《陽關三疊》

  師:讓我們在《陽關三疊》中再次吟誦這首詩。

  生:(讀詩)

  師:這首詩還有很多內涵。其實在古代交通不便,因此送別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意的方式。……人不同,事不同,景不同,表達的情意也不同。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感受到那暖暖的真情。

  生:謝謝老師!老師們辛苦了!老師們再見!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一、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1、同學們學過很多的古詩,你還記得哪些?請背一背。這些古詩韻律優美,語言簡潔,好讀又好記。大家都喜歡讀古詩,今天我們要再學習一首古詩,題目叫《出塞》,板書課題。

  2、這首詩飽含對出征將士的憐惜之情,表達了詩人渴望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全詩

  1、自由讀全詩,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分組討論、交流,弄懂字詞。

  2、交流學習的情況。

  三、理解詩句

  1、讀你喜歡的詩句,再說說喜歡的原因。

  2、交流學習,教師點撥。

  注意體會但使、飛將、不教等詞的意思。

  引導學生體會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意思。

  3、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同桌互相說,然後全班交流。

  4、學習有感情地誦讀全詩,透過互評交流方法,提升朗讀水平。

  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瞭解時代背景,體會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的意思。

  3、帶著憐惜邊關將士、渴望和平的感情再讀古詩。

  五、背誦古詩

  示兒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

  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

  2、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絡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重難點:

  1、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2、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板書:梅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於眾花報春,寒氣越重,他的清香越芬芳。因此梅花歷來都是詩人們吟誦的物件。這節課,我們讀的就是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

  補充板書:墨

  2、瞭解詩人

  說到王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已經學過的課文《少年王冕》中我們就認識他了,誰可以向我們大家介紹介紹?

  (出示:王冕,字元章,號竹齋,元代著名畫家、詩人。他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別號“梅花屋主”。)

  3、如此愛梅的王冕,一生畫過許多幅墨梅,他不僅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詩,以留下當時的心情感受。今天我們要讀的就是王冕為這幅墨梅畫所提的詩

  4、解題

  看著這幅畫,想想詩題“墨梅”是什麼意思?(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小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幅畫,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

  1、出示古詩,自讀

  我們知道,古人寫詩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標準的七言絕句,請同

  學們試著準確而有節奏地來讀這首詩。

  2、自由練習,再指讀,齊讀。

  三、解釋古詩

  1、同學們能把古詩讀得有節奏、有韻味,真棒!現在請你聯絡古詩,想想、說說王冕筆下的這株梅花究竟有什麼特點呢?

  生交流,出示:生長地點 —— 洗硯池頭

  形 態 —— 個個花開

  顏 色 —— 淡墨痕

  氣 味 —— 清氣

  交流提問:

  (1)王冕為什麼要強調“吾家”呢? (驕傲自豪)

  生讀詩句

  (2)出示墨梅圖

  這淡淡的墨梅又給了你怎樣的感覺?(素潔、淡雅、不俗氣)

  (2)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

  (3)請大家閉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個深呼吸,聞到那香氣了嗎?

  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裡,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誇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2、這是一株什麼樣的梅花呢?

  板書:(素潔淡雅、高潔不俗、不要稱讚、不計名利)

  現在你可以聯絡古詩的內容,嘗試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說這是一株什麼樣的梅花嗎? (生說詩意)

  3、同學們真是了不起,在不知不覺中都已經能把整首古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了,而且還為我們大家解釋了古詩中的一些字詞。但是老師覺得有兩個詞是值得提出來和大家重點說說的,出示“流”“滿乾坤”

  流:流溢 滿:瀰漫

  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4、自己試著聯絡詩句,說說你眼前的這株梅花。

  5、齊讀古詩

  讓我們一起邊讀古詩邊想象這株“色淡氣清”的梅花。

  四、借物喻人、託物言志

  1、同學們,王冕之所以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表現梅花的色談氣清嗎?曾經有人用這樣的一句話來稱讚王冕:(出示)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可以聯絡你預習時查詢的資料,也可是藉助老師提供的資料,同桌討論討論。

  色淡——清雅高潔

  氣清——淡泊清高、不計名利

  2、補充王冕的生平資料。

  3、讀著王冕的簡介,你是否對王冕,對這墨梅有了更深的體會?

  (王冕寫梅花色淡氣清,不在意別人的誇耀,更不需要別人的奉承。其實是在寫自己品行高潔,不計名利)

  4、王冕為何如此喜歡梅花呢?為何種梅三千株,還自稱為“梅花屋主”?學了這首詩,你知道原因了嗎?

  (王冕喜歡的是梅的高潔、清雅的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像梅花那樣)

  小結:對呀!(板書)王冕已與墨梅融為一體,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這首詩表面是在寫墨梅,其實講述的是詩人自己的志趣,志向。想想我們之前學習的《石灰吟》也是如此,像這一類的古詩就是就是“託物言志”。

  小結:一朵朵色淡氣清的梅花在詩人的筆下凝成的是一個個清雅高潔、淡泊清高、不計名利的人,我們喜歡梅花,就要學習梅花,像墨梅一樣只流清氣滿乾坤!讓我們記住“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最後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字卡、詞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1、釋題:

  ⑴讀古詩題目。

  (注意重點字音:贈。)

  ⑵師簡介詩人“蘇軾”。

  2、看圖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3、初讀感知,瞭解古詩大意:

  ⑴自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⑵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

  擎殘橙劉

  ⑶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⑷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

  首枝記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後找小夥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範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夥伴體會讀,讀完後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後再讀。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麼?

  (秋天,收穫的季節。)

  七、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一、複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1、釋題:

  ⑴讀題。

  ⑵簡介詩人“杜牧”。

  2、識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3、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⑴根據《贈劉景文》的學習經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⑵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4、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5、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⑴師範讀,生邊聽邊想象。

  ⑵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6、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⑴生自由讀,藉助插圖感悟詩意。

  ⑵找夥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義。

  2、指導書寫。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

  課後“我會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弊匝П究紊字,藉助工具書和註釋解釋詞語。

  2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詞,默寫兩首古詩。

  3苯柚註釋讀懂古詩,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欣賞夏日情景,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課文掛圖。

  學生:查閱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閱讀《四時田園雜興》和寫夏天的詩句。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四時田園雜興》

  一、以圖導題,理解題意

  1弊邢腹鄄觳逋跡說說自己的理解。

  2閉饈資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麼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3痺躚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弊雜衫識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指名讀詩,正音。

  2蹦讀古詩,思考問題,解決不了的請作記號。

  3斃∽榻渙鰨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弊雜善範粒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

  2敝該朗讀,師生共賞;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背誦,積累語言

  1北乘小⒛寫《四時田園雜興》。

  2彼鴨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一、創設意境,理解課題

  1崩鮮Ψ抖痢讀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你能感受到詩歌寫了什麼?

  2奔蚪樽髡摺

  二、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迸淅擲識粒營造氣氛。

  2弊雜衫識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3痺擻醚Ч攀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4斃∽榻渙餮習成果;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三、反覆吟誦,感悟意境

  教師範讀,學生想象畫面;指名朗讀,教師指導;小組輪讀,相互欣賞;全班感情朗讀。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北乘校並默寫古詩。

  2鋇嬌甕庹乙徽頤櫳淳拔鐧氖詞,讀一讀,背一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根據新舊字的聯絡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古詩,感受優美的春景,能說出“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

  3、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結合插圖,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古詩,感受優美的春景,能說出“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認識13個字,會寫6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 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怎樣?(指名說)

  2、 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今天我們將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 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 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一讀?

  二、初讀感知。

  1、 老師感悟。

  2、 學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3、 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 誰能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大家聽聽?

  三、再讀感悟。

  1、 課文插圖。

  你看到了什麼?詩中哪裡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哪裡講了花?用詩句來告訴我們。

  2、 這麼美麗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 指導朗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 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眼前浮現出了什麼?

  2、 指導背誦。

  五、擴充套件活動:

  這麼美麗的畫面,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筆,畫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能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猜謎遊戲

  1、 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

  面。

  2、 這是什麼?

  3、 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

  二、揭題

  1、 出示課文插圖

  2、 詩人高鼎把它們寫進了一首詩中,我們來讀一讀。

  3、 板書課題,讀準“村”。

  三、初讀感悟。

  1、 自由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 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 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 看圖,幾個小夥伴在幹什麼?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呢?

  2、 全班齊讀。

  3、 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

  4、 詩中是怎樣寫的呢?

  5、 小夥伴在這麼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五、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 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再說說剛才彷彿看見了什麼?

  2、 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充套件活動

  有條件的同學可小組合作製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策略】

  透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學習和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理解文章內容。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圖片匯入

  出示課文插圖:

  圖上畫的是什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三、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四、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裡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

  (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⑴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麼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⑵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⑶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

  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並讓學生說說草什麼時候是“枯”?什麼時候是“榮”?

  ⑷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五、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為什麼?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

  配樂讀;

  競賽讀。

  六、背誦

  七、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________,

  一歲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風________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八、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一、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

  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裡還不懂?

  3、說:

  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穫。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

  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麼新的發現?

  2、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麼心情?(高興、喜悅)。

  找不到時又是什麼心情?(失望)。

  3、競賽讀:

  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

  誰讀得好?好在哪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五、背誦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戰背;

  齊背。

  六、拓展

  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

  【教後反思】

  孩子們比較喜歡第一首詩,第一首為五言詩,字面上就通俗易懂。而第二首字多,又難,內容羞澀難懂,只有抓住孩子感興趣的“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種有趣的心裡變化才能吸引住孩子,低段所學的古詩應該通俗易懂或帶有趣味性才行。

【《古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