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古詩》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設計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集合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鍊和跳躍的特點。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根據新舊字的聯絡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古詩,感受優美的春景,能說出“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

  3、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結合插圖,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古詩,感受優美的春景,能說出“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認識13個字,會寫6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 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怎樣?(指名說)

  2、 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今天我們將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 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 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一讀?

  二、初讀感知。

  1、 老師感悟。

  2、 學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3、 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 誰能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大家聽聽?

  三、再讀感悟。

  1、 課文插圖。

  你看到了什麼?詩中哪裡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哪裡講了花?用詩句來告訴我們。

  2、 這麼美麗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 指導朗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 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眼前浮現出了什麼?

  2、 指導背誦。

  五、擴充套件活動:

  這麼美麗的畫面,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筆,畫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能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猜謎遊戲

  1、 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

  面。

  2、 這是什麼?

  3、 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

  二、揭題

  1、 出示課文插圖

  2、 詩人高鼎把它們寫進了一首詩中,我們來讀一讀。

  3、 板書課題,讀準“村”。

  三、初讀感悟。

  1、 自由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 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 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 看圖,幾個小夥伴在幹什麼?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呢?

  2、 全班齊讀。

  3、 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

  4、 詩中是怎樣寫的呢?

  5、 小夥伴在這麼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五、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 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再說說剛才彷彿看見了什麼?

  2、 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充套件活動

  有條件的同學可小組合作製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設計理念】

  1、感受詩的韻律美,培養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為本,熟讀成誦。

  【教學難、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感情。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1、課文朗讀磁帶、古箏樂曲。

  2、學生蒐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3、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並書寫“促、深”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本詩,並能體會作者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舊引新,激趣匯入

  1、秋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還記得我們學習過哪些寫秋天的詩?

  (引導學生回憶蘇軾的《贈劉景文》、杜牧的《山行》、李白的《靜夜思》。)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秋天的古詩?

  2、教師引述:

  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麼嗎?板書課題,理解“書”的意思。

  從以前所學的古詩入手,讓學生對古詩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二、朗讀古詩,體會情感

  1、自由朗讀,把握字音:

  放聲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

  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由讀:

  ⑴ 引導學生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⑶ 課堂交流:

  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問題,教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

  (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聽課文朗讀磁帶:

  ⑴ 邊聽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⑵ 指名描述畫面,其他同學說說是詩中的哪一句,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⑶ 再聽錄音,體會情感:

  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⑴ 把握詩的節奏。

  ⑵ 教師範讀、領讀。(配古箏樂曲。)

  ⑶ 學生自由讀、齊讀、小組競賽讀、個人表演讀。(配古箏樂曲。)

  ⑷ 背誦古詩。

  各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學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詩句的意境中。

  三、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學生觀察範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四、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2、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能把這首詩畫成一幅畫嗎?

  鍛鍊學生收集資訊,積累語言,並培養他們的想象、繪畫的綜合能力。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並書寫“憶、異、逢”等8個生字。

  2、透過反覆吟誦至背誦,感受詩歌優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蘊含其中美好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1、複習《夜書所見》:

  ⑴ 全班背誦、男女比賽背誦。

  ⑵ 誰來表演一下詩人葉紹翁,吟一吟這首詩。

  2、教師表演:

  我是唐代詩人王維,今年17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今天是9月9日──重陽佳節,我卻一個人孤孤單單地漂泊在外,真想念我的親人啊!

  教師吟誦:“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同學們,你們喜歡這首詩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寫下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理解“憶”的意思。

  在這裡,教師不僅是一名傳授知識的學者,更是一名演員。透過教師形象的表演,激發學生學習和表演的慾望,並初步感知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自主學習,深入體會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可輕聲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作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⑴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學習,用、看註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並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 交流學習收穫。

  (提示:詩句的意思,詩人表達的情感。)

  ⑶ 你認為哪句寫得好?或哪個字用得特別好,為什麼?

  ⑷ 質疑:

  有什麼不懂之處?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⑸ 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以學生為主導,尊重學生的學習和感受。

  三、趣味活動

  1、詩句連對:

  老師說詩句的意思,學生背相應的詩句。

  2、情境練背:

  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表演背誦。

  四、識字寫字

  1、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書寫生字。

  五、拓展活動

  推薦相關的古詩:《舟夜書所見》、《泊船瓜洲》。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在學習中養成讀書、識字、寫字的良好習慣。

  3、喜歡學習古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課前準備】

  識字卡片、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交流有關詩人李白、杜甫及他們的詩歌的資訊。

  2、從《絕句》引出“五絕”“七絕”,適當介紹該類古詩。

  二、學生字

  1、檢查預習情況:

  試讀課文。

  2、自主識字:

  自己拼讀生字,邊讀邊想怎樣記住字音、字形。

  3、認讀9個生字,介紹識記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學生用卡片清讀生字。

  5、認字遊戲。

  三、學習《望廬山瀑布》

  1、讀題,瞭解題目意思。

  2、自讀課文、練習讀通順。

  3、合作學習:

  讀詩句,看圖說話,感知詩意。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意會詩的意境。

  5、自主選擇方式背誦古詩。

  四、寫字

  1、認讀第一首詩4個要寫的字。

  2、共同研究並寫好“流” 字。

  五、遷移方法,學習《絕句》

  1、談談自己想怎樣學習《絕句》。

  2、小結方法。

  3、獨立或合作嘗試。

  4、學習彙報。

  六、總結

  【評析】

  本課設計著力從如下方面體現立足基礎,促進發展的指導思想:

  1、紮紮實實,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基礎:

  語文素養是靠點點滴滴的語文基礎和長期持之以恆的語文實踐積澱、整合而成。低段語文教學的基礎和能力,是語文素養摩天大廈的基石。根基的紮實、牢固程度至關重要。本課教學在識字、寫字、讀書、說話等基礎教學方面目的明確,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像“流”字的書寫,從觀察,到揣摩字的結構,筆畫的改變、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佈局,再到一筆一畫認真臨寫,既抓住了寫字的能力培養,又注重陶冶情操,讓學生感受漢字書寫所體現的規範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讀訓練,從認清字詞的通讀,藉助插圖意會詩意的熟讀,到直抒胸臆,昇華情感的美讀,循序漸進,重在精品的積累,形成語感,獲得美的享受,激發學習興趣和期待。

  2、改革方式方法,激勵自主實踐並實現超越:

  方式方法的選擇、確定,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實效為原則的。本課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實際,以教材為憑藉,創設了各種各式、寬鬆和諧、富於情感、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聰明才智的活動。例如開課時的資訊交流,能引起對課外積累的重視,擴充套件資訊量,讓知識面廣的同學露一手;介紹生字的學習方法,能點燃思維的火花,共享資源,運用方法解決問題,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自擇方式的朗讀展示,看圖寫話,讓他們口吟、眼看、耳聽、手寫、腦記,各種感官參與,有利於個性發展、差異發展;舉一反三學《絕句》,更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自由的時空,發展的平臺。整節課,獨立,合作學習適時安排,學生在這種情境中,不是等待別人的授予,而是在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中自主建構生成知識、形成能力,經歷實踐,情感、價值觀同時獲得轉變,在自奮其力中實現超越。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交待學習方法。

  2.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3.講讀第一首詩《早發白帝城》。

  4.朗讀、背誦《早發白帝城》。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24.古詩兩首

  二、故事匯入,簡介詩人

  1、運用歷史故事匯入新課,介紹詩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祿山、史思明叛亂,使得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時有一位詩人出於平亂的志願,參加了當時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釋幕府)。後來,唐李肅宗李恆與李璘爭奪王位,李璘失敗了,幫助他的詩人因此獲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時,忽然聽到皇帝傳來的赦書,驚喜交加,隨即乘船東下江陵。在從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寫下了著名的詩作《早發白帝城》,表達了當時詩人獲罪初赦的喜悅心情。

  2、介紹詩人

  李白是我國唐朝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想象豐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三、釋提、介紹學習方法

  1、解釋題目意思。

  1)、早:早晨。 發:出發。 白帝城:地名。

  2)、早發白帝城:早晨從白帝城出發。

  2、介紹學習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詩,要用一種新的方法來學習五讀法。

  出示投影片五讀法:A.讀通、 B.讀懂、 C.讀精、 D.讀會、 E.會讀。

  四、學習古詩

  (一)、讀通詞語。

  1、指名朗讀、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辭

  一日還 ( huan hai )

  萬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齊讀

  (二)、讀懂每一句詩的意思

  A 、朝辭白帝彩雲間

  1、第一句寫了詩人出發的時間、地點,從那些字詞中可以看出?

  2、理解詞義:辭:辭別,離開。

  3、作者早晨離開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樣的?

  練說: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詩中怎樣說的?(彩雲間)

  4、獨立練說這句詩的意思

  a.指名說:早晨離開彷彿在彩雲間的白帝城。

  b.練讀、練說:同桌一個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B 、千里江陵一日還

  1、這句話講了詩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時間,分別從哪些詞語中看出?

  2、這裡用了一個還字,什麼意思?(返回)

  3、練說句意

  1)互相說

  2)指名說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遙遠,約有千里,可那麼短的時間就到了,這是什麼原因?

  5、小結

  這兩句詩,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與壯麗,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詩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讀

  1)指導朗讀

  2)練讀、練說

  C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聽到、看到_______?

  2、為什麼作者會有啼不住的感覺?

  3、兩岸的猿聲還沒停,乘的船就怎樣了呢?

  表達出船的什麼?因此稱之為輕舟。

  4、合起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

  2)一個有感情地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D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1)同桌互說

  2)指名說

  (三)、領會意境、體會感情。

  1、老師範讀、講解

  當年李白獲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時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悅,看到長江山峽壯麗奇特的景色。

  2、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1)這首詩描寫了哪裡的景色?

  2)抒發了作者歷經艱難歲月被赦免後歸鄉途中怎樣的心情?

  3、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詩意,還要進行想象,更好地體會出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背誦:

  1、有表情朗讀

  我們讀這首詩時彷彿隨著詩人的小船一起遊覽了長江山峽兩岸的壯麗景色。把這些壯麗景色用你的聲音表現出來!把大家一起帶入詩的畫之中。

  2、感情背誦: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齊背

  五、指導五讀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是用五讀法學習這首詩的,那麼我們是如何用五讀法學習的?

  2、出示五法歌謠。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古詩,知道詩的意思,瞭解了詩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們還學到了一種學習古詩的新方法五讀法。同學們可要記牢,下次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自學其他古詩。

  七、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一、二部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29 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認識“乞、霄、燭、曉”4個生字,會寫“乞、巧、霄”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難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誰願意把你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2.同學們背誦的這些古詩,有的描寫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等,而今天我們學的這兩首古詩卻取材於民間神話傳說。

  3.板書課題,理解“乞巧”。

  a.認讀“乞”,組詞:乞求、乞丐等。

  b.聯絡課後資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讀正確、讀流利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認讀、組詞,與“宵”區別。(留給學生自己發現,為《語文園地八》中的“我的發現”留下伏筆)

  4.嘗試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再讀感悟,品味詩意

  1.學生自讀自悟。

  2.小組合作,根據課後資料袋和“牛郎織女”的故事來理解詩意。

  3.全班交流,吟誦詩句。

  練說促背,趣味識記

  1.教師激趣:一個節日中蘊含著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一首詩又取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同學們瞭解了神話故事,又學習了這首古詩,收穫一定不少,現在我們分成兩組,進行一個比賽,一組看掛圖講牛郎織女的故事,一組配樂背誦古詩,看誰故事講得好,古詩背得棒。□教學設計

  2.小組練習。

  3.進行比賽。

  識字寫字

  1.自主識字,仔細觀察怎樣寫好字。

  2.教師範寫“乞、霄”,學生練寫。

  拓展閱讀

  閱讀《寒食》《元日》《清明》等以節日為題的古詩。

  第 二 課 時

  複習匯入

  1.比賽背誦《乞巧》。

  2.聽寫“乞、巧、霄、渡”4個字。

  3.出示課題《嫦娥》,學生講關於嫦娥的故事。

  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

  2.默讀質疑。

  3.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感悟詩。

  a.可查字典理解字詞來理解詩句。

  b.聯絡收集的資料和同步閱讀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來理解。

  c.可小組合作,也可獨立自悟。

  4.有感情朗讀詩。

  a.生練讀。

  b.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配樂,邊想象情景邊朗讀。

  背詩比賽

  1.練習背誦。

  2.組內比賽。

  3.各組隨機抽查比賽。

  識寫生字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教師範寫“屏”。

  拓展練習

  同學們,如果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望飛天的夢想,如今,我國的“神舟5號”飛船已實現了這個夢想。假如你乘坐飛船登上月球,見到廣寒宮、嫦娥,見到環形山等等,又會演繹出怎樣的富有現代特徵的神話故事呢?請用“廣寒宮、嫦娥、“神舟5號”飛船、運動會”等詞語編寫一個想象故事。

  板書:

  乞巧

  乞—氣

  宵—霄

  課後反思

  1、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拓寬語文的學習空間。

  2、未有挖掘詩的情感,才能讓學生真正讀出詩的神韻。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教材簡說

  本課是唐代和宋代詩人寫的兩首描寫春天的詩,內容和觀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發現的特點,《草》是一首詠物詩,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小朋友們,大家從小到現在一定會背不少詩吧,今天我們就來比比誰會背的多,指名背古詩,不能重複。

  二、在語境中整體認讀,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不認識或容易讀錯的字。

  (2)結合語言環境自主認讀。

  (3)教師檢查認讀情況,隨機糾正讀音。注意“榮”不要讀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課讀sù;“疏”要讀翹舌音。(4)小組內相互檢查認讀情況。

  2.聯絡生活實際識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學,或者有的同學認識姓徐的人,就請他教大家識記“徐”這個了。

  3.組詞識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帶生字識字,如,離—籬、味—未。

  5.寫字指導。

  (1)鞏固音、形。本課9個字要寫的字中平翹舌音的字較多,翹舌音;追(zhuī)燒(shāo)榮(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議寫字前引導學生再次認讀這些字,鞏固讀音。

  (2)觀察發現。本課的9個字包含了五種結構,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引導學生正確書寫。

  獨體字:未

  左右結構:枯、徐、燒

  上下結構:宿、菜

  上中下結構:榮

  半包圍結構:追、店

  (3)重點講解。

  未:可以先複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宿:寶蓋不宜太寬。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第二課時一、匯入

  1、彙報學生查詢的資料,瞭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

  二、朗讀感悟

  2.學生自讀古詩,藉助插圖感知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和朗讀的節奏感。教師隨機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如,結合“歲月、歲歲平安、辭舊歲”等詞語理解詩中的“歲”(“年”的意思),結合“奔走相告”、“走馬看花”等詞語理解詩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師誦讀,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1)讀《草》的第一行,語氣舒緩,表現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第二行突出“枯”、“榮”,感覺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語調稍揚,顯示野火的無情和野草的頑強;第四行語調平穩有力,表現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兩行是幾筆淡淡的素描,朗讀時語調可平穩柔和,快慢有致,渲染農村寧靜、柔美的環境氣氛;第三行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奔跑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行“無處尋”讀得慢而穩,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4.引導學會感情朗讀,體會詩人情感,培養想象力。

  (1)朗讀《草》時,腦子裡要浮現出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

  (2)朗讀《宿新市徐公店》時,想象:金黃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撲蝶的兒童在菜花叢中東找西尋,分不清哪是黃花,哪是黃蝶。

  5.朗讀兩首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6.利用學習夥伴的話,引導學生給第二首詩編個故事。

  三、積累運用

  1.練習背誦兩首詩。

  2.讀讀記記《草》原詩後四行的內容。

  3.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四、實踐活動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

  2.背誦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寫的關於春天的詩。

  3.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認讀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談話

  1、請大家把你課前準備好的小草拿出來

  2、請同學們談談對小草的認識

  3、在什麼地方發現的小草?

  4、小草長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師小結:小草很頑強,春天一到,它又快樂地來到我們生活中,人們看到小草就會被它所震撼,唐代詩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還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詩,題目是《草》。(教師板書課題)

  二、教師範讀小詩,學生認真聽,聽後彙報記住哪一句三、學生自由讀詩,畫出生字,同桌或小組互相交流四、生字教學:

  1、出示字卡認讀:“枯“”榮“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教師畫出節奏範讀。

  草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2、學生自由模仿讀詩

  3、教師指名讀詩

  4、小組合作,瞭解詩歌大意

  5、以組彙報:

  教師出示春草圖,冬草圖引導學生觀察圖,講圖意,理解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問:小草冬天都經歷了冰凍、火燒,但到了春天,它們卻又長出來了,這又說明了什麼?(學生大膽發言說明小草頑強、勇敢、生命力強等)

  請大家齊讀後兩句

  六、朗讀全詩七、試背全詩八、指導書寫

  1、教師範寫2、學生範寫

  九、拓展延伸

  1、讀書後古詩

  2、積累白居易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以圖引文

  1、幻燈出示圖片,同學們:請大家仔細觀察圖片,然後,把你看到的告訴大家。(小男孩、黃蝶、花、小路)

  2、大家來到這裡,你認為這裡的景色怎樣?(美麗)人呢?(可愛)

  想知道這是哪裡呢?這裡是新市一個姓徐的人開店的地方,唐代詩人楊萬里就住在這裡。(教師隨手板書課題和作者)

  3、讓生齊讀課題,理解題意。

  二、自由讀詩,掃除生字障礙

  師語:楊萬里看到美麗的景色,他寫了一首詩

  1、圈出生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2、請小老師上講臺進行生字教學,班內交流識字方法,篩出難字進行教學

  3、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認讀。

  三、學習古詩

  1、出示全詩畫出節奏

  宿新市徐公店

  唐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教師範讀古詩

  3、學生自由以組學習古詩,找出不理解的詩句

  4、班內交流學習情況,(重點理解前兩句古詩)

  四、指導朗讀

  1、師語:這麼美的春天,我們讀詩時應該怎樣讀?

  2、錄音範讀,學生模仿朗讀

  五、背誦古詩

  六、指導書寫

  七、佈置作業

  1、背會古詩,2、積累古詩

  八、板書設計:

  枯野火燒不盡景美麗

  草宿新市徐公店

  榮春風吹又生人可愛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大體瞭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是重難點。

  教學準備:

  收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背誦春天的古詩。

  教學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詠柳》)

  一、背誦古詩,匯入新課

  師: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許多詩人透過詩歌來讚美它,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詩歌?(指名背誦)今天我們還要隨著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熹一起走進迷人的春天,看著他們分別讚美了春天的什麼?

  二、先學習《詠柳》,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絛",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絛”“妝”“裁”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裡把什麼比作什麼?(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2)“綠絲絛”指什麼?為什麼說柳技是“綠絲絛”?(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比喻修辭手法0

  (3)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會大自然的偉大神奇)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麼比作什麼?為什麼這麼比喻?

  (設問修辭手法)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生: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悟詩情

  (1)寫作背景介紹。作者奉詔回鄉,百官送行,仕途順暢。回家看到此柳樹,滿目之景,皆欣欣向榮。

  (2)這首詩借歌頌柳樹來讚美春天的勃勃生機。

  四、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學習《春日》)

  一、複習匯入

  指名背誦《詠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學習《春日》,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5、介紹朱熹是著名的理學家。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一二兩聲長,三四兩聲短)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麼?(不僅是尋找美景,還因為這裡是孔子曾經講學的地方,朱熹也是來求聖人之道)能想象都有什麼“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麼?能具體說說嗎?(藉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後。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豔,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作者的寫作方法。

  1、2兩句寫景,34兩句明理。就像我們寫作文,1、2兩句敘述描寫,34兩句寫感受。

  5、拓展描寫春天的詩。《春日》、《送春》......

  四、背誦古詩。

  第三課時

  (複習舊知;指導書寫生字;交流古詩)

  一、指名背誦《春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識字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詠、碧、妝、裁、剪、濱、紫

  2、出主識記字形,集體交流:

  提醒: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絛,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裁,與衣服有關,裡面是衣字: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妝,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3、先描寫觀察重點筆畫,再集體交流:

  “裁”是半包圍結構,裡面“衣”字的最後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三、書寫練習。

  四、拓展閱讀: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互相交流,背誦。

  五、作業:

  背誦古詩給家人聽,默寫古詩。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高

  綠

  詠柳{多}二月春風似剪刀

  細

  春日

  ↓

  萬紫千紅總是春

  教學反思:

  一堂古詩課想要上得很豐滿,我覺得有兩點是必須的,一是寫作背景,一是同題材詩歌的拓展延伸。在這一刻的教學中我注重了這些方面。首先介紹賀知章寫作這首詩的背景,他奉召回鄉,百官相送,仕途順暢,所以整首詩飽含著欣欣向榮的讚美之情。第二首詩介紹“泗水濱”時,補充介紹此地是孔子絃歌講學之地,因此“尋芳”也是指他尋孔聖人之道。課後拓展環節結合“中華經典誦讀”讓學生學習了《春日》《送春》等詩歌。好的古詩課應橫有寬度,縱有深度,也許有些知識對孩子來說還稍顯難度,但能給他們自學詩歌一個指引。

  不足之處是應該在學習完古詩之後再整體總結一下古詩的學習方法,讀詩文、解詩題、知作者、明詩意、悟詩情,這樣的方法總結之後更有助於學生以後的古詩自學。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認識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簡介作者

  2、解題: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資訊?

  如:可以知道是寫作者在晚上的所見所聞。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古詩讀通、讀準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著聽,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藉助註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小組彙報讀懂的地方。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3. 誦讀全詩

  自由讀——賽讀——評讀——齊讀

  4、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促、深”。

  第2課時: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目的:

  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1、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2、教師範讀自由讀指名讀。

  3、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

  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啟發大家思考嗎?(根據學生質疑,板書)

  (簡單的疑問根據詩題釋疑,重點為:“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插著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常說的山東不同。)

  三、精讀理解

  1、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2、全班交流。

  教師相機引導。

  如:第一句詩。

  ①“憶”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

  ②詩人會怎樣思念親人呢?(“倍思親”。“倍”:加倍)什麼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

  ③詩人為什麼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從而理解“獨在異鄉為異客”

  ④朗讀指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範讀→指名讀、評議)

  如:第二句詩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幹什麼?(生齊讀三四行)有什麼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②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麼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麼想,怎麼說?

  3、朗讀指導,並背誦。

  ①自由練讀

  ②配樂範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拓展總結

  1.今天就是中秋節,我們寄宿在學校,不能回家,就讓我們說一說對他們的思念吧!

  學生暢所欲言。

  2.寫字指導

  重點寫“異、遙、插”字

  板書設計:

  9、古詩兩首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景物 思鄉之情 憶

  人物 追憶童年 思念親人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這首古詩是清代文人高鼎所作,從題目可知許的內容為詩人在鄉村的所見所感,是一首風箏詩,描寫了春光明媚,麗日和風,兒童沐浴著春光呼吸著新鮮空氣,快樂的放風箏的情景,詩歌就像一幅畫美麗的通俗畫。

  教學理念:

  以讀為主,以評價促發展,在讀與評價相結合中感悟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從而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中發展學生的個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瞭解生字組成詞語的大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能聯絡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大意,在朗讀、感悟中想像

  詩中描繪的情景。

  情感目標:

  藉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透過朗讀感受詩篇的語言美,情景美,達到熟讀成誦,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初識意境。

  師:今天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優美的樂曲,同時觀賞老師為你們作的畫,好嗎?

  (師放古箏樂,按詩句描繪的景物順序展現畫面)

  1、整幅詩課文插圖

  2、草長鶯飛

  3、拂堤楊柳

  4、水澤散發的霧氣

  5、兒童歡樂放風箏

  6、迴歸整幅詩文插圖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景緻?

  生:我看見了翠綠的草地。

  生:我看見了黃鶯在飛舞。

  生:我看見柳條在隨風飛舞(擺動)

  生:我看煙霧,不是水霧。

  生:我看小朋友在放風箏。

  生:……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我國清朝詩人,高鼎坐在他居住的草堂內看到此情此景,僅用了四句話就寫下了這千古傳頌的《村居》課件演示古詩內容,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文,感知意境。

  1、釋題:在鄉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於描寫自然景物。

  2、聽錄音讀。

  3、自由讀,要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後檢查。

  4、出示生字卡片。

  師:怎樣記住這些生字寶寶。

  生:舊字加偏旁,寸加木字旁變成鄉村的村。

  生:順口溜,一木一寸交朋友合在一起叫山村。

  生:……

  5、指導書寫,生描紅、臨寫。

  6、指導朗讀、正音。

  三、細讀詩文,感受意境。

  1、師:請同學邊讀邊觀看畫面,哪些詞的意思自己理解,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分別做上記號。

  2、師: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在組內提不懂之處,依靠大家的力量解決問題。

  春煙:春天水澤草木蒸發的霧氣,拂堤:柳枝很長,下垂著,像撫摸著堤岸。

  紙鶯:風箏。

  3、師:根據你對詩文的理解,能說一說詩文的大意嗎?

  生:敘述詩意(大概詩意)

  (早春二月,正是青草生長,黃鶯飛舞的時候,拂堤岸的楊柳,就像陶醉在迷人的春色裡一樣,孩子們放學後,早早地回到家裡,趕忙趁著春風放起風箏來)

  四、吟誦詩文,品評意境。

  師:請同學們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同桌間互讀詩文。

  生:練讀,相互糾正。

  師:請你推薦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讀給大家聽。

  生:吟誦詩文。

  師:誰能再評一評,透過他的吟誦,你感受到了什麼?有什麼建議嗎?

  生:評價。

  (1) 他晃著頭,我感受到柳樹在風中搖擺很美、

  (2) 他的笑得再開心些,就更能體現孩子們放風箏時的興奮心情。

  師:那你能來試著讀一讀嗎?

  生:有感情的吟誦。

  師:誰來給他評一評。

  生:他讀的聲音很響亮,要是把醉春煙讀得慢一些會更好。

  師:你的意思是把醉春煙這幾個字讀的聲音再拉長一些(師範讀前兩行話)是這樣嗎?

  生:是的。

  師:從老師的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我感受到柳樹在飛舞,整座山村到處是霧氣……

  師:誰願意來試著再來讀一讀。

  生:試讀,同桌比讀、男女賽讀。

  五、賞讀詩文,進入意境。

  師:放古箏樂曲,吟誦古詩,生閉眼想像畫面。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在你的頭腦中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見風箏飛得很高,美極了。

  生:我彷彿聽見黃鶯在歌唱。

  生:我聽見小朋友在歡笑。

  生:……

  六、欣賞畫畫,昇華意境。

  1、回放課件,生齊誦詩文。

  2、詩人寫出了我們兒童生活的樂趣,你喜歡這首詩嗎?

  看畫面,練背誦。

  七、拓展作業,張揚個性。

  1、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2、為古詩配畫。

  3、吟唱詩。

  以上任選一題

  板書:

  村居

  草鶯飛 醉春煙 兒童學

  拂堤楊柳 早春 竟放紙鶯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猜謎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面:

  一隻蝴蝶輕輕飄,

  順著風兒上九霄。

  一心向著雲外飄,

  可惜繩子拴住腰。

  2、指名說

  揭題

  1、出示課文插圖

  瞧,圖上的幾個小夥伴正玩得帶勁呢!詩人高鼎把他們寫進了一首詩中,大家想讀讀嗎?

  2、板書課題,指導讀準平舌音“村”。

  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宇音。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指名讀,齊讀。

  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夥伴在幹什麼?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

  (指名回答: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指名用自己的話說)

  4、詩中是怎樣寫的?(引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5、小夥伴在這麼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1

  讀詩想畫畫,指導背誦

  1、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聽,再說說剛才彷彿看到了什麼。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複習生字詞,寫字指導

  1、抽讀生字、詞卡片,學生說一說怎麼記住“醉”這個字。

  2、指導寫“忙”字(方法同前)。

  擴充套件活動

  開展放風箏活動。

  教材簡析

  《春曉》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

  高鼎的《村居》,則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種情調。良辰美景配上快樂生活,多麼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風華少年,意境多麼悠遠。

  學習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正確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難點:認識生字“醉”和書寫“聲、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明確學法

  1.揭題。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在我國古詩寶庫中,尤以唐代的古詩最著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唐詩。

  2.回顧。過去,大家都學了不少古詩了,怎樣來讀古詩呢?(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3.小結。(可以根據註釋、查工具書、查資料、請教等)

  【設計意圖】

  開課伊始,透過“怎樣來讀古詩”一問,引發學生思考;再透過師生間的相互啟發,明確閱讀古詩的基本方法,有助於順學而導。

  二、合作學習,弄清詩意

  1.自由閱讀兩首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個別抽讀,齊讀。(師生共同糾正錯誤讀音)

  3.自學古詩。(用小結的方法弄清詩句的意思,先個人自學,再小組內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4.檢查學生對這兩首詩內容的理解。

  ⑴《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①說說題目的意思,哪個字是“到、去”的意思。②說說整首詩的意思。③齊讀。

  ⑵《送元二使安西》。①說說這首詩的意思。②齊讀。

  【設計意圖】

  這個教學環節圍繞一個“讀”字進行:一是讀準,二是讀通,三是讀懂。在讀的過程中,採取了合作學習的方法。為了讓合作學習更為有效,注意了以下三點:第一,先自學再合作,使合作學習的根基牢固;第二,合作學習有任務,有分工;第三,合作學習的效果有檢測,這樣的學習能落到實處。

  三、想象畫面,深入玩味

  1.創設情境。伴隨著古典樂曲,教師描述每一首詩的具體背景,聲情並茂地範讀這兩首古詩。讓學生閉目想象畫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2.小組合作學習。探討:這兩首古詩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

  3.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捕捉閱讀深入點“送”,因為“送”是兩首詩共同的理解點。可在學生多元、零散思索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同樣寫“送別”,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指導學生抓住詩篇中的關鍵字詞去品味。

  不同點:送別的地點不同;送別時天氣、情景不同;送別時心情不同……

  相同點:同是寫送朋友;同是寫朋友離別時的依依難捨之情……

  (結合學生體會,啟發、指導學生對比著入情入境地朗讀,在理解中反覆詠歎這兩首詩)

  【設計意圖】

  樂曲聲由開始第一首時的明快、激越,轉為第二首時的舒緩、低沉和悲涼,再加上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朗讀,這樣便可很快讓學生入情入境。與此同時,把兩首古詩放在一起朗讀,在相互對比、相互映襯中形成了一種閱讀磁場,有利於學生去品味、去研讀。雖然兩首詩有那麼多不同的地方,但友情是相同的。讓學生在不同中求相同,啟發學生比較、研討,在比較中發表真切感悟,反覆咀嚼,品嚐詩“味”,並透過學生的想象、朗讀以及對字詞的品味,來豐富學生內心的詩意世界,層層深入,讀出情味!

  四、切己體察,餘音繞樑

  1.背誦。播放古典樂曲,學生自由背誦。

  2.寫話。李白和王維的這兩首詩表達了朋友之間依依不捨之情,讓我們感受到一份濃濃的友情。聯絡個人經歷,說說自己對友情的感觸,或親身經歷的難忘友情,再寫下來。

  3.引入。這兩首古詩僅僅是我國古代詩歌寶庫中兩粒很小很小的“沙子”,在中國古代還有許多情真意切的古詩名句,請看: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山中送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請大家課外去找找,去讀讀,再背一背。

  【設計意圖】

  閱讀,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讀文字,而是讀自己。因此,讀書要切己體察,讓學生聯絡個人經驗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課文結束前,補充課外資源,讓學生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熱情,可謂回“味”無窮。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教 學

  目 標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 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知識點

  梳 理理解古詩意境 背誦並積累春天的古詩

  教 學

  過 程第一課時(學習《詠柳》)

  一、背誦古詩,匯入新課

  二、先學習《詠柳》,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絛"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絛”“妝”“裁”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裡把什麼比作什麼?(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2)“綠絲絛”指什麼?為什麼說柳技是“綠絲絛”?(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3)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全大自然的偉大神奇)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麼比作什麼?為什麼這麼比喻?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學習《春日》)

  一、複習匯入(指名背誦《詠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學習《春日》,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旬,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麼?能想象都有什麼“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麼?能具體說說嗎?(藉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背誦古詩。

  第三課時(複習舊知;指導書寫生字;交流古詩)

  一、指名背誦《春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識字寫字 三、書寫練習。

  四、拓展閱讀: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互相交流,背誦。

  五、作業:背誦古詩給家人聽,默寫古詩。

  課 後

  反 思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匯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麼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1) 學生藉助拼音讀古詩。

  2)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範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1) 自由記生字。

  2)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並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4.交流彙報自讀情況,並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 師範讀。

  2) 自願讀。

  3) 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四、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並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五、擴充套件活動

  班裡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能借助圖畫,想象古詩的場景。

  3、感受古詩文學和意境的美,從中懂得求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同時能理解課文所表達的道理。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求知的道理。

  教學方法:熟讀成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課前蒐集有關朱熹和陸游的材料,相互交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示兒》。請一個學生來背背,誰願意自信地站起來呢?

  我佩服第一個敢於站起來的同學。對於第二首古詩的作者陸游,相信同學們已經有所瞭解。那麼下面誰願意來向同學們介紹一下這位偉大的詩人呢?(你真是一個會收集材料的學生)

  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一首陸游所寫的詩。教師板書詩的題目:《冬夜讀書示子聿》,誰能來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呢?如果覺得有困難的同學,(冬天的一個晚上,陸游教他的小兒子怎樣讀書。)不知道“示”在此處的具體意思是什麼呢?(指示、訓示之意。)

  二、猜一猜

  同學們,你們看著這個課題時,你能猜出陸游會對他的兒子子聿說些什麼呢?

  同學們都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那麼下面我們就要來看看你與陸游是否是知已呢?

  三、出示古詩,進行教學。

  1、同學們開啟書本128頁,先把這首古詩讀通。

  2、請一個學生來彙報自己的朗讀情況。集體再讀詩歌。

  3、同學們,我們要理解古詩句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

  (聯絡上下文來理解,透過熟讀課文理解)

  同學們看來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老師為大家提供了幾個詞語的意思,大家可根據友情提示呢,更好地理解古詩之意。

  (始:才。終:畢竟。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躬行:親自實踐。)

  同學們可以自己透過喜歡的方式來理解古詩,不懂的也可同桌之間互相討論。

  4、同學們經過學習,相信詩句之意已經有所理解了。前面有猜對作者詩中所寫意思的同學請舉手,你剛才猜對了哪一句?學生彙報。

  結合學生說的過程中,匯出第二句中:少與老相對。第四句中的:知與行相對。

  同學們你看這團體的力量就是大,剛才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咱們就把這首的意思也理解了。理解了詩意,相信同學們背起詩來更容易了。

  5、請學生背誦,展示自己所得。背好了古詩,你們誰能說說陸游都告訴了他的兒子什麼道理呢?說到這裡,我不禁有個問題想向同學們請教:陸游是在告訴兒子,書上的知識無用呢?

  四、自學《觀書有感》

  同學們下面來我們再學習一關於學習方面的詩,同學們也可用上剛才學習古詩的方法,來學習。出示古詩《觀書有感》

  五、佈置作業

  課外蒐集一句你最喜歡的名言、警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勉勵自己勤奮讀書,長大有所作為!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這兩首古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天門山》主要寫所見,抒發了讚美之情;《體西林壁》側重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課時)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藉助字典和課後註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其中一首。

  三、教學重點、難點:

  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

  熟讀、簡析、體情、自主學習。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掛圖、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古詩作為我國悠久文化的寶貴遺產,深受同學們的喜歡。最近的課外時間你又背誦了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望天門山》,大家說可能怎樣來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建議,歸納出臺下順序(如果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沒有這樣的練習,有可能總結不出來,教師可以進行引導):

  3、解古詩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大體瞭解詩意;

  (2)體會作者的感情;

  (3)感情誦讀。

  二、學習古詩。

  第一步:

  1、根據蒐集到的資料,談談你對作者李白的瞭解。

  2、說說你對題目的理解。

  第二步:

  1、組合作,利用字典、課後註釋和文中的插圖(投影出示插圖)自學古詩,互相交流。

  2、透過自學,你明白了什麼?全班交流。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弄明白下面幾個重點的詞語的意思:天門、楚江、中斷(中間斷開)、開(通)、至此回(在這裡拐彎),透過理解這些重點的詞語,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意圖:運用小組合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詩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3、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直解決。

  4、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畫面簡單畫出來,在交流時結合畫面敘述。(建議教師在交流中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強求學生敘述得太一致,將大概詩意敘述好即可。)

  第三步:

  1、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交流。

  第四步:

  1、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這首詩歌所描寫的雄偉的景象,體會了作者的讚美之情,讓我們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先自由讀,再請學生讀給全班同學聽。

  2、背誦這首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三、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蒐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意圖:將課前的蒐集與課內的相結合,拓寬學生的閱讀範圍,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望天門山》,誰來背誦一下?先個人背誦,再集體背誦。

  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誦給大家聽。

  3、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另一位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

  [意圖:檢查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情況,給學生一個展示背誦蒐集到的古詩的機會,體會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學古詩,明白大意。

  1、自由朗讀古詩,然後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以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在小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課後註釋、課文插圖來理解這首詩歌。)

  2、請各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以下幾項內容:

  (1)對作者蘇軾的瞭解:

  (2)對題目的理解;

  (3)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題(書寫)、西林、壁(牆壁)、橫看(從下面看)、緣(因為);

  (4)對這首古詩詩意的理解。(教師不要強求學生裝的理解完全一致,大體把握詩意即可。)

  [意圖:由於這首詩的詞句比較易懂,教師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學生自主學習,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學生間相互交流,體會古詩的意思。]

  3、大家對這首詩歌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估計學生可能會問:為什麼作者在這座山中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如果學生沒有疑問,教師可以用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古詩的意思。)

  4、出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畫面,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然後再解決疑問。[意圖:這首詩的後兩句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電教手段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很直觀地弄明白。]

  三、體會詩境,感悟道理。

  1、剛才大家透過自學。明白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邊聽老師誦讀這首詩,一邊閉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教師配樂誦讀,學生想象。

  2、交流,估計學生可能想象到廬山雄偉的景象,比如連綿不斷、高低起伏的山峰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有創意的想象。

  3、討論,然後交流。

  (1)大家想想看: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2)從《題西林壁》一詩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意圖: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比較淺顯地感悟這首詩中蘊含的道理,在討論中明白這首詩蘊含的道理,受到啟發。]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四、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蒐集的蘇軾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教學小結:

  這兩首古詩或繪畫或悟理意境深遠,是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詩篇,課後我們透過背誦來更好的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古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