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古詩》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設計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生字卡片:《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3、《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以舊引新,激趣匯入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麼意思。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朗讀節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5、藉助字典和詩後註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質疑:

  還有什麼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

  (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⑴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⑵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方法:

  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後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方法:

  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六、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3、自己練習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七、拓展閱讀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第二課時

  一、課前遊戲,複習匯入

  1、說說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

  (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⑴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⑵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⑶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交流學習收穫。

  ⑶質疑:有什麼不懂之處?老師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4、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卡片連詞背誦。方法: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方法:

  ⑴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⑵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四、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卡片,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學生練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會寫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教學準備

  媒體資源:影片《瀑布》,教學課件《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 絕句》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影片,情景匯入

  播放影片《瀑布》,設疑,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唐代大詩人李白是怎麼樣來寫瀑布的。

  二、學習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播放教學課件中“課文誦讀”部分,學生聽讀課文。

  4、解題

  (1)“望”是什麼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裡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三、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

  2、透過讀、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再讀詩句,想象畫面。

  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

  圍繞:煙:指雲霧。紫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雲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生:產生。生紫煙:發出一種紫色的煙霧來。

  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它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

  討論:遙看:

  川:水道、河流。

  掛: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外形的壯觀。

  3、讀三、四行詩句。

  理解:飛流直下: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種誇張,說明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麼樣?(想象)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你能把詩人心裡想的話說一說嗎?

  (這哪裡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落)

  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麼大膽、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5、總結全文,體會感情。(抓住:生、掛、飛、落)

  6、誦讀詩文,背誦詩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指導書寫

  “遙”、“瀑”寫得左窄右寬。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

  練習用鋼筆描紅。

  以上教學過程結合動畫課件《古詩兩首:生字學習》輔助進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一節內容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播放課件中的“詩文賞析”部分,學生拓展學習相關內容。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先播放課件中絕句的“課文誦讀”部分,學生先聽讀,然後再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透過查字典,理解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什麼樣的感情?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麼?(“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千秋雪”就是終年不化的積雪,並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詩人是透過什麼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並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麼一種閒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 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麼?東吳指什麼地方?為什麼說是“萬里船”?

  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後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覆練讀。

  練習背誦。

  五、指導書寫。

  “鸝”左右結構,“鷺”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佔一半。 以上教學過程結合動畫課件《古詩兩首:生字學習》輔助進行。

  六、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教學反思: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根據新舊字的聯絡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古詩,感受優美的春景,能說出“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

  3、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結合插圖,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古詩,感受優美的春景,能說出“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認識13個字,會寫6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 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怎樣?(指名說)

  2、 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今天我們將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 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 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一讀?

  二、初讀感知。

  1、 老師感悟。

  2、 學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3、 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 誰能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大家聽聽?

  三、再讀感悟。

  1、 課文插圖。

  你看到了什麼?詩中哪裡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哪裡講了花?用詩句來告訴我們。

  2、 這麼美麗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 指導朗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 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眼前浮現出了什麼?

  2、 指導背誦。

  五、擴充套件活動:

  這麼美麗的畫面,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筆,畫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能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猜謎遊戲

  1、 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

  面。

  2、 這是什麼?

  3、 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

  二、揭題

  1、 出示課文插圖

  2、 詩人高鼎把它們寫進了一首詩中,我們來讀一讀。

  3、 板書課題,讀準“村”。

  三、初讀感悟。

  1、 自由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 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 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 看圖,幾個小夥伴在幹什麼?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呢?

  2、 全班齊讀。

  3、 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

  4、 詩中是怎樣寫的呢?

  5、 小夥伴在這麼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五、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 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再說說剛才彷彿看見了什麼?

  2、 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充套件活動

  有條件的同學可小組合作製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23課《古詩兩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與《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設計理念】

  1、藉助專題網路教學這一前瞻性的教學形式,整合課程資源,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整合中促進自主性,加強互動性,構建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生活,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2、張揚語文味,充分凸顯網路優勢,讓學生在研讀、品味中體會詩人的情感,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讓學生正確使用網路,用網路搭建已知與未知溝通、衍化的橋樑,學會合理而有效地處理豐富的網路資料。

  3、帶領學生抓詩眼,緊扣關鍵詞,咀嚼重點詩句,在想象中走進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4、在學習中有目的地指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準備】

  準備網路課件,與學生進行課前談話。

  【教學過程】

  一、簡言引入:

  1、導語: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美美在園林,而杭州的美則美在西湖。今天我們將藉助專題學習網站,品讀《古詩兩首》,欣賞西湖風光,走進美麗的杭州西湖。

  2、《古詩兩首》中收錄了兩位詩人寫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楊萬里,一位是蘇軾。同學們還記得嗎,這學期我們就學過楊萬里的一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一起來背一背。

  二、師生共品:

  1、導語:楊萬里眼中的春天很美,他眼中的西湖怎樣?讓我們進入專題學習網站,開啟古詩,去讀一讀楊萬里筆下的西湖。

  2、學生試讀古詩,指名學生讀,從字音、停頓、節奏方面評,讓學生讀出詩歌特有的韻律來。(齊讀)

  3、課前同學們已經作了預習,關於這首詩,哪些字和詞你不大明白?

  4、不明白的地方網路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已經明白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利用網路驗證一下,說不定還會有新的發現。好,同學們藉助網路,去把這首詩的意思弄清楚、想明白。

  5、學生上網學習。

  6、能試著說一說詩的意思嗎?我們從題目開始。詩的一二兩句是什麼意思?三四兩句的意思誰來說?(關鍵詞的點撥:畢竟、四時、接天、無窮、映日、別樣)

  7、自己連起來把整首詩的意思說一說。

  8、知道了詩的意思,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學生自己讀;

  9、指名讀,評價:(先讓學生評)更順暢了;越聽越有味道了。

  10、明白了詩的意思僅僅是得了詩的皮毛,我們知道,古人寫詩講究的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學詩就應該找到那幅畫,成為畫中人。同學們想不想找到那幅畫,成為畫中人?()好,我們繼續!

  11、同學們輕輕讀這首詩,想想:六月的西湖跟其他時候有些什麼不同?

  12、閉上眼睛想一想,那蓮葉是怎樣的蓮葉,那荷花又是怎樣的荷花?

  13、教師引導:滿湖都是荷花,擠擠挨挨的荷葉鋪在水面上,眼前是一片碧綠,遠處還是一片碧綠,這綠色還在不停地向前伸展著,似乎要把整個西湖變成它的世界。你瞧,無盡的綠色中夾雜著耀眼的紅色,朵朵荷花正在旭日中開放,有了陽光和荷葉的襯托,片片花瓣顯得更加嬌豔動人。

  14、同學們,你們說,這六月的荷花美不美?這六月的西湖美不美?怪不得詩中楊萬里不寫送林子方,而要寫這滿湖的荷花!

  15、讓我們再去讀這首詩,讀出對六月西湖荷花的深深眷戀!(讀、評)

  16、六月的西湖,因為有了荷花而獨具魅力;六月的荷花,也因為有了這首詩而倍增嬌豔!讓我們依次點選“畫說詩境”和“西湖影片”,去感受六月西湖的獨特魅力!

  17、看好了嗎?此時此刻,對六月的西湖、六月的荷花,你最想說什麼?

  18、如此美的景色,如此美的詩句,需要我們一品再品,一讀再讀,戴上耳機,對著網頁上的配樂美讀,我們也去美美地讀這首詩!

  三、快樂自學:

  1、導語:藉助網路,同學們學得深入,讀得動情,老師相信大家完全可以用學習《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方法自己學習《六月二十七月望湖樓醉書》,對自己有沒有信心?

  2、好,開啟“快樂自學”,先看“學法引路”,指名讀。剛才我們就是分這三步走的,同學們按照這樣的方法快樂自學《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學生自學;

  4、學生自學結束,指名學生讀古詩。

  5、線上測試、自評導航;

  6、大螢幕出示全體學生做題的正確率,講評錯誤率高的題目。

  四、對比賞讀:

  1、這兩首詩同是寫六月的西湖,哪裡不一樣?學生輕聲讀這兩首詩;

  2、思考、交流;

  3、既然有如此的不同,我們就應該讀出它們的不同來,自己試著讀一讀。

  4、指名讀,讓學生說兩首詩讀法上的不同,再讀;

  5、到“音樂選擇”中自己配上合適的音樂讀一讀,配樂誦讀。

  6、學生瀏覽網頁上對兩處名句的賞析。

  五、結束全課:

  西湖的美,美在自然,美在韻致;古詩的美,美在精巧,美在韻律。西湖,她就是一首詩,一首美麗動人、令人回味悠長的詩。在“更多資源”中還有關於西湖的詩詞、傳說、風味等,我們在課後可以去查閱。西湖這首詩,有待於我們每個人去慢慢品,細細品。

  網路支援正好處,語文教學花更紅

  ——《古詩兩首》語文網路課整合點闡述

  小學語文的教學,因為學科本身和教學物件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應該充溢著朗朗的讀書味、靜靜的思考味和融融的對話味。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計算機已經可以從簡單的輔助教學發展到支撐我們的學科教學。對於語文學科,網路平臺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朗讀思考、品詞析句、互動交流······可以說,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正向我們撲面而來!

  《古詩兩首》(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23課)包含了兩首描寫西湖美景的詩,怎樣進行基於網路教室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實現古詩教學的目標與任務?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生和思考網路利弊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幾點作為本課的整合點:

  一、根據詩文的特點,用網路引撥學生逐步感悟:

  在古詩的教學中,理解和感悟是關鍵。在呈現詩文的同時,我配插進相關而豐富的資料,有詩人的介紹,有關鍵詞的意思,還有了解性的常識等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學習情況自主選擇,自主查閱,在最短的時間裡弄明白古詩的大意。這種集中性的呈現和翻頁式的查閱,簡單並不複雜,覆蓋面廣又易於操作。

  對於古詩情境的體悟,如何讓網路平臺中豐富而鮮活的圖片、影片更好地啟發學生想象與體驗,走進詩中的境界?在設計教學時考慮到圖片和影片等資料的過早呈現會“先入為主”,對學生的想象和感受提前抑制,禁錮他們的思維。我讓學生先根據詩句閉上眼睛,想象“那蓮葉是怎樣的蓮葉,那荷花又是怎樣的荷花”。此時,學生的想象根在文字,想象的主動權在他自己手中,他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進行獨具個性的認知活動。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利用網路平臺看“畫說詩境”,觀“西湖影片”,證明自己的猜想,強化自己的感知,豐富自己的體驗。此時,這些教學環節的進行就顯得十分自然,這種自然是充分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必然,也是教學程式合理推進的必然。

  二、運用方法的遷移,讓網路引領學生循法自得:

  在短短一節課中,帶領學生對網路平臺中豐富的資源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事。對於《古詩兩首》,一節課教兩首詩,要麼急急忙忙難免蜻蜓點水浮於表面,要麼按部就班可時間有限只得作罷。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考慮到網路教學的優勢,抓住兩首古詩之間的聯絡(同是寫六月的西湖),大膽地將兩首古詩併到一節課來教。一首精講,提煉學法;還有一首放手自學,讓學生利用網路平臺循法自得,形成能力。在指導自學時,先是“學法引路”,接下來是與“師生共品”板塊裡相似的理解與品悟的學習程式,供學生按步進行學習。

  放手自學絕不是放任自流,為了讓教師明白也為了讓學生自己清楚這段時間的自學效果,在網路平臺中我設定了“自評導航”板塊,“自評導航”主要由題目組成,按“讀書——理解——賞析”有層次地進行編排。學生自學結束,在網上提交練習答案,專題學習網站實時給學生反饋評判結果。沒有全部答對的學生,可以根據反饋結果的指引,重新思考後再做再提交直至全部答對。在這裡,智慧化的評價就像是一位無聲的老師,輕輕點撥,默默鼓勵,給課堂帶來了活力。與此同時,教師可利用大螢幕顯示出計算機網路系統對全班同學答題情況的統計,對其中正確率較低的題目進行及時地講解與點撥。這樣的實時互動、反饋是平時的教學無法實現的,給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自學開闢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三、進行後續的延展,用網路引導學生形成習慣:

  短短的一節課,帶領學生對網路平臺中豐富的資源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事。怎麼辦,那隻能進行後續的延展,告訴學生,這節課僅僅是一個開始。《古詩兩首》的網路平臺在“更多資源”的欄目下有 “西湖詩詞”、“西湖傳說”、“西湖風味”以及網際網路上有關“西湖”和“西湖詩詞”的網址,利用這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資源激發學生後續學習的興趣與動力。讓學生們在課後按課上學習古詩的方法用“百度”、“google”、“愛問”等搜尋引擎去搜尋資料,查閱圖片,去學習和掌握更多的古詩......

  如此,當我們的學生面對一個課題,以後即使是離開課堂、老師和學校,他們也能夠利用網路去學習,學會終身學習;這樣的意識,這樣的習慣現在我們就應該用網路課去引導、去培養、去激發,讓學生更新學習理念,認識網路學習的無限魅力!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交待學習方法。

  2.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3.講讀第一首詩《早發白帝城》。

  4.朗讀、背誦《早發白帝城》。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24.古詩兩首

  二、故事匯入,簡介詩人

  1、運用歷史故事匯入新課,介紹詩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祿山、史思明叛亂,使得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時有一位詩人出於平亂的志願,參加了當時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釋幕府)。後來,唐李肅宗李恆與李璘爭奪王位,李璘失敗了,幫助他的詩人因此獲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時,忽然聽到皇帝傳來的赦書,驚喜交加,隨即乘船東下江陵。在從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寫下了著名的詩作《早發白帝城》,表達了當時詩人獲罪初赦的喜悅心情。

  2、介紹詩人

  李白是我國唐朝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想象豐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三、釋提、介紹學習方法

  1、解釋題目意思。

  1)、早:早晨。 發:出發。 白帝城:地名。

  2)、早發白帝城:早晨從白帝城出發。

  2、介紹學習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詩,要用一種新的方法來學習五讀法。

  出示投影片五讀法:A.讀通、 B.讀懂、 C.讀精、 D.讀會、 E.會讀。

  四、學習古詩

  (一)、讀通詞語。

  1、指名朗讀、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辭

  一日還 ( huan hai )

  萬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齊讀

  (二)、讀懂每一句詩的意思

  A 、朝辭白帝彩雲間

  1、第一句寫了詩人出發的時間、地點,從那些字詞中可以看出?

  2、理解詞義:辭:辭別,離開。

  3、作者早晨離開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樣的?

  練說: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詩中怎樣說的?(彩雲間)

  4、獨立練說這句詩的意思

  a.指名說:早晨離開彷彿在彩雲間的白帝城。

  b.練讀、練說:同桌一個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B 、千里江陵一日還

  1、這句話講了詩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時間,分別從哪些詞語中看出?

  2、這裡用了一個還字,什麼意思?(返回)

  3、練說句意

  1)互相說

  2)指名說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遙遠,約有千里,可那麼短的時間就到了,這是什麼原因?

  5、小結

  這兩句詩,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與壯麗,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詩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讀

  1)指導朗讀

  2)練讀、練說

  C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聽到、看到_______?

  2、為什麼作者會有啼不住的感覺?

  3、兩岸的猿聲還沒停,乘的船就怎樣了呢?

  表達出船的什麼?因此稱之為輕舟。

  4、合起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

  2)一個有感情地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D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1)同桌互說

  2)指名說

  (三)、領會意境、體會感情。

  1、老師範讀、講解

  當年李白獲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時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悅,看到長江山峽壯麗奇特的景色。

  2、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1)這首詩描寫了哪裡的景色?

  2)抒發了作者歷經艱難歲月被赦免後歸鄉途中怎樣的心情?

  3、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詩意,還要進行想象,更好地體會出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背誦:

  1、有表情朗讀

  我們讀這首詩時彷彿隨著詩人的小船一起遊覽了長江山峽兩岸的壯麗景色。把這些壯麗景色用你的聲音表現出來!把大家一起帶入詩的畫之中。

  2、感情背誦: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齊背

  五、指導五讀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是用五讀法學習這首詩的,那麼我們是如何用五讀法學習的?

  2、出示五法歌謠。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古詩,知道詩的意思,瞭解了詩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們還學到了一種學習古詩的新方法五讀法。同學們可要記牢,下次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自學其他古詩。

  七、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一、二部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3.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匯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後你知道了什麼?(這課書要學習兩首古詩。)讀後你想到了什麼?(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兩首”指的是哪兩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麼?詩人想表達什麼感情?)

  3.師:這兩首古詩分別是明代、元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于謙和王冕。透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洗硯池 千錘萬擊 焚燒 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絡註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詢到的有關資料。

  5.檢查預習。以讀準字音、質疑為重點。

  三、學習《石灰吟》。

  1.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後評讀)

  (2)填空練習:《石灰吟》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所做。

  2.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2)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千錘萬鑿: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3)想意境,悟詩情。

  a.詩人寫的是石灰,石灰有什麼特點呢?(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裡開採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這首詩借石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詩人用什麼方法寫出這種深情厚誼呢?(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d.朗讀全詩。

  3.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有什麼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5、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這首古詩的?(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1.背誦《石灰吟》。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後一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

  1.指名背誦《石灰吟》。

  2.彙報自學預習的情況。

  (1)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

  (2)詢問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學習《墨梅》

  1.瞭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麼特點?詩人為什麼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麼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範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藉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裡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麼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e.教師點撥後兩句: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後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裡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誇讚它顏色的鮮豔,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墨梅還有什麼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豔麗來討人稱讚,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麼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絡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後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三、總結複習。

  1.分組朗讀兩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用什麼樣的感情讀?(語調停頓、語速都應該以據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而定。)

  (2)練習朗讀。(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2.結合本課的學習,談談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四、作業。

  1.朗讀背誦古詩。

  2.運用歸納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選擇一首古詩,試著自學。

  《墨梅》寫作背景

  梅的創始,和文學有密切關係,先是北宋林和靖、蘇東坡等詩人熱情地歌頌梅花的丰神和風骨,使人們對梅花產生了無限珍愛的感情,“無聲之詩”的畫繼之而起,侮花也就成為畫壇上盛極一時的題材了。

  當時對畫梅最有創造和貢獻的當推釋仲仁和揚補之。仲仁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於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

  王冕正是接受了華光、揚、湯一派的傳統,孜孜不倦地學習梅花譜和梅花篇,在這基礎上,發揮了他的藝術才能。

  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此詩最大的特點是託物言志。

  詩先在一、二句描繪墨梅的形象,然後在三、四兩句寫墨梅的志願,一個外表雖然並不嬌妍,但內在氣質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形象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它不想用鮮豔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讚譽梅花,實際上是讚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課前思考: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千錘萬擊: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

  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課後反思: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進行描寫。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豔麗來討人稱讚,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絡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後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由於學生對這首詩早已熟讀能誦,所以學習很輕鬆,同時還進行了拓展和積累。

  課後反思:

  如果說對於本篇課文的教學有什麼要說的,我覺得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講,兩節課就學這些太少。我們要補充一些典型的託物言志的詩,豐富學生的積累,而且要會靈活應用。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青松 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竹石 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課後反思:

  在網站上看見了關於詠物詩的內容,對自己很有啟發,和大家共享:

  詠物詩的特點在於託物言志。古人很喜歡詠物,大自然的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的物件,都可以寄託詩人的感情。

  鑑賞詠物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

  ①欣賞作者對於所詠之物特點的把握和刻畫,即意象分析。

  古人說寫詠物詩要做到“不即不離”,就是說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滯於物),又要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曲盡其妙)。古人激賞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因為作者透過月下水邊的梅枝橫斜的側影,寫出它凜然冰清的神態品格。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

  詠物詩既是託物言志,就要表達自己寄託的感情。陶淵明詠菊,抒寫自己悠然閒適、不慕富貴的心境;陸游詠梅,表明自己不媚於俗、堅守正義的氣節。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用心體味。

  由於作者的經歷遭際、情趣愛好以至對事物觀察的角度、認識的深淺不同,同一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表達出不同的感情來。唐代有三位詩人都寫過詠蟬的詩,被誣入獄的駱賓王,發出的是“霧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的“患難人”的心聲;仕途蹇滯的李商隱,慨嘆的是“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的“牢騷人”的遭際;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達的卻是“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的“高貴人”的志得意滿。他們都抓住了蟬鳴高遠的特點,卻都揉進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達自己獨特的感情。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詠物詩都含有作者明確的寄託,但不管有沒有寄託,一首好的詠物詩,總是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讀者,而且有意無意地、或深或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隱含生活的道理。

  ③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

  詠物詩託物言志,在整體構思上經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如於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託物言志的詠物詩,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畫質白的人格。

  具體描寫上,詠物詩通常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如陸龜蒙《白蓮》:“素花多蒙別豔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就是用“月曉風清”的背景,寫出白蓮獨特的氣質、神韻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藉助註解,理解詩句意思。

  2、想象詩所描寫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

  教師:詩文畫面課件或掛圖、懷舊音樂帶、相關古詩。

  學生:蒐集思念家鄉的古詩,古詩作者的情況。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古詩《小池》

  (一)匯入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從1冊至今,我們已學過很多古詩,願意把記得的古詩背一背嗎?(抽學生背誦)這些古詩語言簡潔,韻律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今天,我們將學習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一首古詩《小池》。(板書課題)

  2、簡介楊萬里的情況。

  3、老師出示掛圖或課件,旁白:詩人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小池塘初夏時節的勃勃生機,表達出了對自然風光的一種喜愛之情。

  (二)初讀詩句,學生質疑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抽學生讀,分組讀,齊讀。

  3、再讀詩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註釋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初知詩句大意。

  (三)理解詩句,想象美景

  1、說說你欣賞的詩句及欣賞它的原因。

  2、交流品讀情況,師相機點撥,體會作者用字的準確及選取了哪些初夏時節的景物。

  如:泉眼無聲惜細流中惜,

  樹陰照水愛晴柔中愛。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頭中立。

  3、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注意交流、補充。

  4、根據古詩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說說美景,畫一畫美景。

  5、看到這樣的美景,詩人的心情怎樣?你的心情又怎樣?

  6、品味讀古詩。

  (四)指導朗讀,背誦詩歌。注意詩的停頓、節奏,試背,齊背。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泊船瓜洲》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上節課我們隨著楊萬里的描寫,欣賞了小池初夏時節的美麗景色,體會到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節課我們將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體會詩人的另一種情感。

  2、學生交流所瞭解到的王安石的情況,老師注意補充。

  (二)初讀詩句,學生質疑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反覆讀古詩,直到讀流利。

  3、再讀古詩,談談自己疑惑的地方。

  4、尋求組內合作,結合註釋討論解決提出的疑惑,粗知詩意。

  (三)理解古詩,體會作者感情

  1、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2、反覆讀詩,體會詩所表達的感情,其中哪些詩句集中表現了這種情感?

  3、品讀古詩。

  (四)指導朗讀,背誦詩歌

  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試背、全班齊背。

  (五)課外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思念家鄉的詩句,讀給大家聽聽,要是能說出所選詩句出自誰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詢資料,完成這個環節)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瞭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熟讀背誦兩首古詩。

  【學習難點】

  領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匯入新課

  1、同學們上課老師佈置的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麼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讚美柳樹的古詩。

  (板書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叫做

  (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讚美鵝的意思,那麼詠柳是什麼意思?

  6、出示課件中的圖,你們右圖中看到了什麼?

  7、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賀知章。

  (簡介詩人生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讀一讀,邊讀古詩邊把課後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4、從讀詠、碧、妝、裁、剪要求學生會讀,讀準。

  5、指名讀,請其它學生正音,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瞭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⑴(放遠處看到柳樹的照片)你看到了什麼?

  ⑵詩人從遠處看到了柳樹,發生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麗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麼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讚美。

  2、自讀第三、四句:

  ⑴接下來,詩人又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請同學樣和同桌去讀第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⑵學生自讀,指名讀,讀到第三句時,讓全班看著採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⑶讀到第四句時,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透過讚美柳樹,也讚美了春的創造力。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讚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讚美柳樹嗎?大家去和小夥伴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和同桌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

  4、講評學生的小綠筆。

  五、指導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提出難寫的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筆順要多次書空,記準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要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開來,一捺改成一點。

  剪字下面是刀。

  2、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六、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檢查作業

  1、背誦《詠柳》。

  2、讀春,積累詞句。

  (開火車,每人說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說一個含有春的詞語,看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

  3、課前蒐集的有關春的佳句名詩,你們都蒐集了多少?

  4、學生把自己蒐集的材料講出來。

  5、老師出示課件(收集的詞語、成語、名詩佳句)請學生來讀。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讚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欣賞,那樣痴情,真可謂是把春天描摹的絢麗多彩,古人讚美春天的詩很多,我們今天學的是南宋詩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們學的這首詩,誰知道它們題目是什麼意思。

  3、簡介詩人朱熹。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朱熹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後,你能猜一猜詩人在寫《春日》時的心情嗎?

  (高興、喜悅、歡快、舒暢)

  (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6、猜測終歸猜測,大家能從詩文中找出明確的詞句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

  (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老師點拔如下: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設得、東風面、總是春

  萬紫千紅

  7、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師範讀一次。

  8、說一說古詩的大意。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濱春遊,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出示)《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多讀書,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孔子在書籍中尋找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從耳目一新,深感快樂。

  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絡嗎?我們大家要在書海中求知識,因為書的海洋裡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一、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約852年)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其詩繼承了盛唐許多優點,溶前賢闊大僕茂的精神,創與之個性相適應的新風格。在晚唐詩歌綺麗的傾向中,顯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語言明麗雋永,豪邁爽朗,獨具風格。在晚唐的詠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出示圖,揭題、解題 :詩題是什麼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麼呢?咱們一起來學習研究。

  三、學習詩文

  1.初讀古詩,以不同形式朗讀,讀準字音,初步感知詩句內容。(1)學生自由讀、同桌讀、分組讀,交流讀不準的地方,注意:“斜”的讀音在教學時應讀“xié”。

  (2)指名讀、齊讀、範讀等,初步瞭解古詩內容。

  2.小組討論,主動探究,理解詩句。(教師巡視指導)

  (1)小組討論,抓住關鍵詞“坐”、“於”、“霜”、“寒”、“斜”等詞語,用、查詢資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讀懂了什麼,不懂的小組內共同解決。

  3.總結學習情況,師生共同交流。

  (1)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彙報,交流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問題全班共同交流討論。

  師重點指出:“坐”意思是“因為”,“於”意思是“比”,

  “徑”意思是“小路”;“白雲生處”意思是“飄浮白雲的地方”。

  (3)學生根據詞義大致說說詩的意思。

  大意:

  深秋季節,山上有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

  在山林深處白雲飄浮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我停下車子不走,是因為我喜愛這深秋時節楓樹林的晚景,要盡情觀賞。

  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春天的鮮花還要紅豔。

  4.想像畫面,品味美句。

  《山行》描寫的是深秋季節的景色,除了火紅的楓樹林,詩人還寫了哪些景物?你覺得怎樣?

  (詩人筆下除了寫楓林外,還寫了寒山、石徑、白雲,這四種景物構成了一幅秋色圖,給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覺。)

  閉上眼睛想像一番,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

  火紅的楓葉,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呢?(這其中包含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呢?)

  四、指導背誦

  1.指導誦讀

  要讀出節奏美,看圖中景物感悟讀。(以古箏配樂最好)

  2.指名試背。

  五、識字寫字

  教師指導書寫漢字:“徑、霜”

  作業設計:

  1.創意寫詩。古人寫秋,大多寫秋的.悲涼,悽美,而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作者對秋的深深讚美之情。想做小杜嗎?自己試著寫一寫秋季的校園。

  2.課後自行閱讀杜牧的詩文。如:《泊秦淮》《秋夕》《清明》

  板書設計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圖片、錄音朗誦、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傳說白居易16歲時自江南赴長安應試舉人,拿著自己的詩作去拜訪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了他的姓名,笑說:“長安米介正貴,在這裡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開白居易的詩作,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不由得讚歎道:“能做出這樣的詩語,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聲大振。這節語文課,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的《草》(板題)。這是從原詩中擷取的一部分。

  二、範讀課文,學生領會

  師範讀古詩,生認真聽生字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把“枯”和“榮”分別貼在相應圖片的下面,並說出理由。

  ⑶ 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離離”。

  ⑷ 誰知道“歲”是什麼意思?

  ⑸ 指導朗讀。讀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

  ⑹ 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⑴ 你怎麼理解“燒不盡”、“吹又生”?

  ⑵ 指導朗讀,讀出野火的無情、野草的頑強。

  4、配樂誦讀全詩:

  個人讀;

  評價讀;

  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

  (男女生比賽讀。)

  五、指導書寫

  1、認讀“枯、榮、燒”。

  2、練習組詞,並用“光榮”造句。

  3、觀察每個字在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4、講解、示範、指導。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你還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詩作

  七、課堂總結

  (略)。

  第二課時

  一、匯入揭示課題

  1、出示插圖:

  你看到了什麼,用完整、連貫的話說一說。(指名說),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當時看到這一情景又是怎麼說的吧!

  (聽錄音誦讀全詩)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板題,生齊讀課題)

  2、學習生字:

  宿 徐

  3、組詞:

  宿: 住宿 宿舍 宿營

  徐:請姓徐的同學(或認識姓徐的人的同學教大家識記這個字)

  4、你知道課題是什麼意思嗎?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新市徐公店周圍景色如何?你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小組討論交流)

  ⑶ 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同學們畫一畫再現新市徐公店吧!

  (生畫畫)

  ⑷ 指導朗讀,生認真體會。

  ⑸ 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此時此刻,你眼前又呈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學生先說一說,再畫一畫,最後讀一讀詩句。)

  4、配樂誦讀全詩,體會感情。

  5、你能把古詩編成一個連貫而完整的小故事嗎?小組合作試一試。

  6、背誦詩句。

  四、指導書寫

  1、認讀:

  宿、徐、店、未、追、菜。

  2、正音:

  “宿、菜”是平舌音。“追”是翹舌音。

  3、同桌互相練習組詞。

  4、用“追逐”造句。

  5、觀察每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6、師講解、示範、指導。

  7、生描紅、臨摹。

  五、課堂總結

  (略)。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5、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

  多媒體課件。

  2、學生:

  蒐集相關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習。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整體把握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瞭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3、瞭解預習情況,指讀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瞭解這是一首送別詩。板書:

  送

  二、通讀詩文,理解大意

  1、回顧以前學詩句的方法:

  如:、看註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2、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同桌說說詩的大意。

  3、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1、理解第一、二句詩:

  ⑴ 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板畫幫助理解。)

  ⑵ 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板書:

  名樓送

  ⑶ 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體會“盛世、盛景融名人”的華美畫面。

  板書:

  盛景送

  ⑷ 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⑴ 讀讀這兩句,請學生找出用得好的詞語談感受。

  ⑵ 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① 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

  (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板書:

  目光送

  ② 想象“盡”了的是什麼,無“盡”的是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③ 討論:

  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

  板書:

  心隨送

  ④ 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自由賞讀。

  (尊重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請學生把自己就當作李白,換位賞讀。)

  2、師生配樂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李白的《贈孟浩然》。

  (輔助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

  (根據學生髮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五、階段總結,佈置作業

  1、圍繞“朋友間的真摯情誼”做總結。

  2、談話激發學下一首詩和繼續蒐集這一類詩的興趣。

  3、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已認識的5個生字,會寫的7個生字。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意。

  3、比較課文中的兩首送別詩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別詩,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好習慣。

  4、繼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回顧第一首詩,匯入第二首詩

  1、回顧第一首詩內容,並背誦。

  2、匯入學習《送元二使安西》。

  二、運用學法,自學悟詩

  1、自由組合,學習《送元二使安西》。

  (願意繪畫的組一個組,願意表演的組一個組,願意編成故事的組一個組,願意理解誦讀的組一個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2、各組彙報交流:

  (創造美、表達美是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學生用自己擅長的各種方式學習可以進一步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3、指導朗讀全詩,並熟讀成誦。

  三、遷移學法,拓展思維

  1、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

  2、引導學生體會送別詩的異同,著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3、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麼類別的詩?

  (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絡,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佈置自選作業

  1、蒐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讓學生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敘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蒐集(如:邊塞詩)一類詩歌,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一、教學內容,學習《望廬山瀑布》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一)透過“預習”,你知道了什麼是唐詩。

  (二)預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並劃下來。

  三、讀《望廬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廬l*紫z!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意

  (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二)“望廬山瀑布”是什麼意思?

  查字典“望”當什麼講?

  “望”與“看”的區別是什麼?

  “望廬山瀑布”就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分別查出“廬山”和“瀑布”的意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遊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

  (三)讀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日照香爐生紫煙

  “日”、“香爐”、“紫煙”各指什麼?

  “生”是什麼意思?讓學生加以理解。

  日:太陽。香爐:香爐峰。紫煙:紫色的煙雲。生:升騰起(變成了)。

  太陽照射在香爐峰,高高的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雲。

  2.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一詞說明作者站在哪兒觀察瀑布?

  離瀑布較遠。因為瀑布高大,遙看才能觀其全貌。

  “掛”、“前”、“川”各是什麼意思?放在一塊兒是什麼意思?

  掛:懸掛。前:前面。川:河流。

  掛前川:指瀑布遠看就像懸掛在山峰前面的一條大河流。

  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3.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麼特點?

  水流快、山勢陡。

  真有三千尺嗎?這是一種什麼修辭手法?

  (誇張手法)

  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4.疑是銀河落九天

  “銀河”、“九天”各指什麼?

  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稱為九天。詩裡形容極高的天空。

  “疑”是什麼意思?作者疑什麼?

  詩句的意思是什麼?

  疑:懷疑。

  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示無餘。

  5.讓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講一講它的意思。

  (四)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四步:悟詩情。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師要給學生範讀,要讀出語氣、感情。

  (六)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廬”和“爐”是同音字,要區別字形,會應用。

  “紫”和“川”的讀音要讀正。

  在學習生字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已去分析、去記憶,培養自學能力。

  五、小結

  (一)你認為這首詩寫得好嗎?好在什麼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二)出示掛圖,說說詩人是站在什麼地方觀察瀑布的?觀察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三)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觀察細緻?

  “日照”與“紫煙”的因果關係?

  “飛流”、“直下”對流速水勢的觀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對瀑布的長、大、高的觀察。

  除觀察仔細、細緻外,本詩還有什麼特點?

  豐富奇特的聯想,如“掛前川”,“疑是銀河落九天”。

  本詩的寫作特點:觀察細緻有序,聯想豐富。

  學習古詩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讀、查、究、誦、賞。

  六、佈置作業

  背誦、默寫古詩。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課文插圖,錄音),學生自帶水彩筆,做風箏的材料(棍子、彩薄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

  (指名說)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準?

  (板書:春曉,指導讀準“春”的讀音)

  二、初讀感知

  1、老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誰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家長聽聽?

  (可多請幾位學生讀)

  三、再讀感悟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

  ⑴ 你看到了什麼?

  (指名說)

  ⑵ 詩中哪裡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

  (處處聞啼鳥)

  ⑶ 同學們,瞧(師指畫面:動畫演示鳥飛,鳥叫),你想說什麼?

  (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⑷ 哪裡講了花?

  (學生讀出:花落知多少?)課件演示花落地的過程。

  ⑸ 學到這裡,一個疑問難住了老師:花怎麼頑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請小朋友讀讀整首詩,用一句詩來告訴我。

  (夜來風雨聲)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風吹雨打的原因。

  2、這麼美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指導朗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的眼前浮現出什麼?

  2、指導背誦。

  五、擴充套件活動

  這麼美麗的畫面,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筆,畫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課時

  一、猜謎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面:

  一隻蝴蝶輕輕飄,

  順著風兒上九霄。

  一心向著雲外飄,

  可惜繩子栓住腰。

  2、這是什麼?

  (指名說)

  3、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

  (指名說)

  二、揭題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

  瞧,圖上的幾個小夥伴正玩得帶勁呢!

  2、詩人把他們寫進一首詩中,大家想讀讀嗎?

  三、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夥伴在幹什麼?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

  (指名回答: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

  4、詩中是怎樣寫的?

  (引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5、小夥伴在這麼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五、讀詩想畫畫,指導背誦

  1、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聽,再說說剛才彷彿看到了什麼。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充套件活動

  有條件的班級可小組合作製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優秀教案說明】

  透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沛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調動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古詩教學,首先要打破保守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後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同學獨立考慮、發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要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從同學已知入手,研討未知。強調同學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課前、課中、課後)。在兩首詩的教學中,適時地佈置自學環節,鼓勵同學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同學創立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效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同學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沛地讓同學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詩相對而言易於理解,區域性同學在學前就有接觸。就本課而言,有學習第一首詩的基礎,所以應發揮這一優勢,調動同學的各種感官,深入詩文的意境,讓同學對古詩詞有昇華理解和再發明的空間。在課堂上,設計了讓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自學兩首古詩,如說一說、讀一讀、畫一畫。這樣,從同學學習的需求動身,尊重同學的個性差別,激發同學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的興趣,令同學利用各種方式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更為同學品味詩句意境和理解後的再發明架起了一座橋。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不只要體現同學的主體地位,還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學對某些難點會形成不同意見,發生分岐的理解。他們是爭辯會的辯手,討論會的論者,教師則是爭辯會的主席,既要鼓勵同學的獨立見解,又要在重點、難點之處,適時點撥指導,恰當地梳理問題,使同學在從辯到悟的過程中獲得提高。如,第二首詩中“含”的意思在全詩中至關重要,對同學來講,在帶入句中理解時又堪稱難點。在教學中,對“含”字的理解要走幾個回合。“含”的本意是包括,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義,教師要協助學在字的本義與詩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對“含”的認識。根據圖畫想一想詩人的位置,想一想詩人憑窗眺望的情境,從而昇華對“含”的認識。

  就古詩學習而言,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同學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如在第一首詩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讀,大體可分五步:第一,自讀自學詩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師配樂範讀,同學感知瀑布的氣勢;第三,同學邊理解邊想象邊朗讀,依據詩句在頭腦中形成畫面,讀出氣勢;第四,欣賞有關廬山瀑布景象的錄影片,詩畫結合,引導同學融入意境;第五,結合影象和理解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發明性的朗誦。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還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同學收集、處置資訊的能力。如,課前,讓同學查閱有關李白、杜甫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後,收集兩位詩人的其他詩篇,使同學由此和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同學資訊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沛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只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設計與研討】

  師:同學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現在,請你們自由背誦你最喜歡的那一首。

  (同學紛紛自由背誦)

  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師:誰願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無聲惜細流……”

  師:你能告訴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嗎?

  生:《小池》。

  師:背得不錯。誰能比他的聲音更宏亮?

  生:“春種一粒粟……”

  師: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深思)

  師:誰來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風》。

  師:對,背詩還要記住詩名。還有誰想背?

  生:我背《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

  師:剛才聽了幾個同學的背誦,她的聲音是最洪亮的。

  (同學舉手踴躍,又一位同學背誦)

  師:不錯。今天我們還能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透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這兩位詩人有了哪些瞭解?

  注意了課內外結合,教師的著眼點不只僅是學會這兩首古詩。

  生:杜甫被人們稱為“詩聖”。

  師:李白呢?

  生:李白被稱為“詩仙”。

  師:人們對他們的詩篇喜愛之極,所以給他們這樣的稱號。還知道別的嗎?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歲死的……(眾人笑)

  師:應該說病逝。

  生:李白是61歲病逝的。

  師:雖然只活了六十多歲,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還了解些什麼?

  生:我知道李白寫了九百多首詩。

  師: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嗎?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師:他一生是在窮困和戰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見的。這一次,李白暢遊廬山,寫下了《望廬山瀑布》。(同時板書)

  師:我們已經學過《瀑布》一課,在葉聖陶先生的筆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麼描寫廬山瀑布的呢?請同學拿出自學提綱。(打出投影片)誰來讀一讀?

  生讀自學提綱。自學提綱:

  1、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藉助字典或聯絡詩句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生”“遙”“川”“疑”等,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3、記下不懂的問題。

  師:開啟書,翻到51頁。依照自學提綱一步一步地學,學完一道題再學一道題。

  (同學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同學又讀,有了進步,群體練讀)

  (公開課上再次給讀得不夠的同學以時間,讓其練讀,注意到了同學的差別,教風樸實)

  師:就這樣邊說邊讀,還有讀懂的內容嗎?

  生:我把整首詩都讀懂了。

  師:可以說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說瀑布從三千尺那麼高的地方飛快地流下來,是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的。

  師:他有一個詞理解得非常準確,知道是哪個詞嗎?

  啟發同學注意聽,和時發現同伴的優點。同時,不追求統一的答案,注重詞彙的積累和運用。

  生:……“飛”,他說的是飛快的意思。

  師:不錯,對剛才那位同學的解釋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三千尺”並不是真有三千尺那麼高,它是誇張。

  師:那你想怎麼說?

  生:瀑布飛快地流下來,大約有三千尺那麼高,就像銀河從天的最高處落了下來。

  師:他也有一個詞補充得好……

  生:“好像”!

  師:對。就是這個“疑”字,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師:都可以。這瀑布就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多麼壯觀!自身讀一讀這兩句,想象一下瀑布奔騰而下的氣勢。

  (同學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範讀,同學再次練讀)

  師:誰再試試?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讀得好!再現了瀑布宏偉的氣勢。齊讀這兩句。

  師:不錯,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何等壯觀。這裡,詩人為什麼用上了“疑”字呢?(板書:疑)

  生:不是真有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而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所以用上了個“疑”字。

  師:對,這不由使我們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詩,《靜夜思》中,好像也有這樣的筆墨。“床前明月光……”

  (溫故而知新。這裡不但紮實地解決了“疑”字,而且透過運用,使同學感悟到李白詩詞的風格,有利於提高同學的欣賞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師:這神話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詩詞特有的風格。想象這景象,自身帶著感情讀一讀這首詩。

  (同學自身有感情地讀)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生:為什麼這裡說“疑是銀河落九天”,而不說“像是銀河落九天”?

  師:誰幫他解決?

  生:因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師:(轉向提問的同學)你比較一下,同一個意思,用哪個字好呢?可以讀一讀,體會一下詩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為什麼“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這兩個問題提得多好!質疑環節得到落實。值得稱譽的是,對同學的提問,老師發動全班同學考慮,解答,不代替代替。

  師: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大家怎麼想?(板書:生)

  生:因為這裡還有發生的意思,所以用同學的“生”。

  師:對,可以綜合著理解,先發生而後升起。明白了嗎?

  (同學會意點頭)

  師:隨著大家的想象,我們眼前就出現了這樣的景象,千丈青山襯著一道銀白的瀑布,這瀑布飛騰奔湧,傾瀉直下。這麼壯觀的景象只有遠望才幹一覽無餘。那麼該怎樣讀這首詩呢?請你們想象這景象,自身放開聲音讀一讀。

  (同學自由練談,指名讀)

  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這景象?

  生:(齊喊)想!

  (放錄影,同時點出畫面中的“生紫煙”、“掛前川”)

  師:現在,你們面前就是廬山瀑布,你們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再次練讀)

  師:做詩人還可以自然些,你們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同學有表情帶動作地練讀統背,後集體背誦)

  師:透過讀詩,我們看到了一很壯美的圖畫。那麼《絕句》又會把我們帶入到怎樣的情景中呢?你們自身讀幾遍第二首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同學自由練讀)

  師:對於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身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比方能用自身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麼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這一環節徹底放開了同學,讓同學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受到他們的歡迎。

  (同學選擇各自喜愛的方式自學《絕句》,老師巡視指導)

  師:畫畫的同學可以繼續畫,選用其他方式的同學能先彙報一下嗎?

  生:我用說的方式。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誰能幫助?

  生:應該說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轉向前—同學)可以這麼說嗎?

  生:可以。

  師:請你繼續。

  生:門口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隻。

  師:不錯。其他同學想一想,假如把“含”字的意思加進去,可以怎麼說?

  生:在翠綠的柳樹上,有兩隻黃鵬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師:描述得非常生動。

  生:一行白鷺悠閒地飛上了蔚藍的天空。從視窗望去,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隻。

  師:(讚許地點頭)理解得好。誰知道“含”的本義是什麼?

  生:(搶著答)包括!

  師:剛才這個同學的描述好在哪兒?

  (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同學,同時加深了理解)

  生:他說得自然生動,不死板。

  師:對,這樣解釋就把詩的意境描述出來了。還有用其他方式彙報的嗎?

  生:我用讀的方式……

  師:畫畫的同學停下筆來,我們一塊兒來欣賞。

  生:(大聲)“兩個黃鸝鳴翠柳……”

  師:兩隻小鳥歡叫跳躍,這句詩該怎麼讀呢?你們試一試。

  (同學自由練讀)

  師:誰願意展示一下?(一生讀)

  師:對前兩句,有沒有不同的讀法?

  生:(輕快地)“兩個黃鶴……”

  師:(讚許地)好啊!連詩人愉快的心情都讀出來了。大家再試一試。(同學再次自由練讀)

  師:這景象在同學的筆下也已經畫了出來。誰來展示?

  (實物投影展示一同學的簡筆畫)

  這幾個回合中,老師的激勵語言很精彩,同學學得很開心。

  師:請你用詩句描繪一下你的畫。

  生:(指著畫上的景物)這是“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

  師:那詩人在哪兒呢?(眾人笑)

  生:(深思片刻)詩人應該在房子裡。

  師:幹什麼呢?

  生:在望著窗外的景象做詩。

  師:(滿意地點頭)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師:假如我們給這幅畫添上顏色,可以加上哪些顏色呢?

  生:柳樹可以添上綠色。

  師:什麼樣的綠?

  生:翠綠。黃鶴可以加上黃色。

  師:好,這樣的色彩才夠明快。再看詩句,還有沒有?

  生:天要畫成藍色,白鷺和積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黃色的。

  生:房子是……

  師:千萬種顏色都畫得出來,你們再看詩句,詩中有什麼是畫不出來的呢?(同學們深思)

  生:黃鸝的叫聲畫不出來!

  師:對,這是聽不到的。繼續找。

  生:“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白鷺飛時的動作畫不出來。

  師:詩人不是畫家,但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畫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絢麗多彩的圖畫,這就是詩的想力。咱們來一次畫配詩,同學們可以用詩句來描繪這幅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弊匝П究紊字,藉助工具書和註釋解釋詞語。

  2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詞,默寫兩首古詩。

  3苯柚註釋讀懂古詩,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欣賞夏日情景,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課文掛圖。

  學生:查閱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閱讀《四時田園雜興》和寫夏天的詩句。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四時田園雜興》

  一、以圖導題,理解題意

  1弊邢腹鄄觳逋跡說說自己的理解。

  2閉饈資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麼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3痺躚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弊雜衫識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指名讀詩,正音。

  2蹦讀古詩,思考問題,解決不了的請作記號。

  3斃∽榻渙鰨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弊雜善範粒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

  2敝該朗讀,師生共賞;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背誦,積累語言

  1北乘小⒛寫《四時田園雜興》。

  2彼鴨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一、創設意境,理解課題

  1崩鮮Ψ抖痢讀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你能感受到詩歌寫了什麼?

  2奔蚪樽髡摺

  二、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迸淅擲識粒營造氣氛。

  2弊雜衫識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3痺擻醚Ч攀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4斃∽榻渙餮習成果;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三、反覆吟誦,感悟意境

  教師範讀,學生想象畫面;指名朗讀,教師指導;小組輪讀,相互欣賞;全班感情朗讀。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北乘校並默寫古詩。

  2鋇嬌甕庹乙徽頤櫳淳拔鐧氖詞,讀一讀,背一背。

【《古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