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演講稿> 常懷感恩的演講稿

常懷感恩的演講稿

常懷感恩的演講稿三篇

  透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生活中,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常懷感恩的演講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常懷感恩的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來自偶爾,像一顆塵土,有誰看出我的軟弱。我來自何方,又情歸何處,誰在下一刻召喚我”。

  在《完善之聲》光碟中,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每次聽到它,唱起它,我都會在心坎禁受一次愛的浸禮和震動,它讓我一次次地拷問自己:我是誰?我來自何方,去往何處?興許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確實是一種偶爾,就像一顆塵土任意飄揚,風住塵息之後,才下降此時、此地、此家。不人曉得自己的歸宿到底在哪裡,人生並非命中註定,蒼天有時也會打趣人,人的性命是寶貴的,又是懦弱的,但不是碌碌無為的。不論怎麼,無論來自何方,又將要去向哪裡,存在就是價值,感恩才知惜福。

  “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我看遍這世間崎嶇辛勞。”

  人生註定離不開奮鬥,充滿著艱苦,人生之路也會荊棘遍佈。一路順風、青雲直上只不外是美妙的慾望罷了。人老是空想著征服世界,但我們要知道,欲征服世界,先要馴服自己。與其感慨人生苦短,不如在奮鬥中延永生命。天地雖寬莫如心寬,心寬就會有夢想,有夢想就會有奇觀,因為有妄想的人心中常存感恩的心。

  “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

  人類因為有了幻想而巨大,人生因為有了愛心而出色。人生也會時刻隨同著淚水,有時喜極而泣,有時頓足捶胸,有淚未必非英雄,但人生決不可認輸失志。人生其實充斥了摸索,也佈滿了成功和失敗。有人失敗了,總會自怨自艾,埋怨上天的不公,實在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播種,不放棄、不認輸,終有所成。成功者決不廢棄,放棄者決不勝利,成功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我要成功。成功的人理解珍愛,珍惜才會領有,感恩才會山高水長。

  “感恩的心,感激有你,伴我畢生讓我有勇氣做我本人。感恩的心,感謝運氣,花開花落我一樣會愛護。”

  此時此刻,身為完麗人,我無比驕傲,由於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公司,感恩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他們給了咱們生存的勇氣跟斗爭的力氣。

  音樂又響起來了,我又不由自主地唱了起來,“感恩的心,感謝有你,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常懷感恩的演講稿 篇2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鬧饑荒的城市,一個家庭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麵包師把城裡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然後拿出一個盛有面包的籃子,對他們說:“這個籃子裡的麵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麵包。”

  瞬間,這些飢餓的孩子彷彿一窩蜂一樣湧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大聲叫嚷著,誰都想拿到最大的麵包。當他們每人都拿到了麵包後,竟然沒有一個人向這位好心的麵包師說聲謝謝,就走了。

  但是有一個叫依娃的小女孩卻例外,她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只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別的孩子都拿到以後,才把剩在籃子裡最小的一個麵包拿起來。她並沒有急於離去,她向麵包師表示了感謝,並親吻了麵包師的手之後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麵包師又把盛麵包的籃子放到了孩子們的面前,其他孩子依舊如昨日一樣瘋搶著,羞怯、可憐的依娃只得到一個比頭一天還小一半的麵包。當她回家以後,媽媽切開面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像蠟燭一樣的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和老師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常懷感恩的演講稿 篇3

  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樣東西都依賴其他每一樣東西。人自從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侵在恩惠的海洋裡。

  傳說,有個寺院的住持,給寺院裡立下了一個特別的規矩:每到年底,寺裡的和尚都要面對住持說兩個字。第一年年底,住持問新和尚心裡最想說什麼,新和尚說:“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問新和尚心裡最想說什麼,新和尚說:“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沒等住持提問,就說:“告辭。”住持望著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語地說:“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說的“魔”,就是新和尚心裡沒完沒了的抱怨。這個新和尚只考慮自己要什麼,卻從來沒有想過別人給過他什麼。像新和尚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他們這也看不慣,那也不如意,怨氣沖天,牢騷滿腹,總覺得別人欠他的,社會欠他的,從來感覺不到別人和社會對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一切。這種人心裡只會產生抱怨,不會產生感恩。哲人說,世界上最大的悲劇和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人給過我任何東西。”

  兩個行走在沙漠的旅人,已行走多日,在他們口渴難忍的時候,碰見一個吆駱駝的老人,老人給了他們每人半瓷碗水,兩個人面對同樣的半碗水,一個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體的飢渴,抱怨之下竟將半碗水潑掉了:另一個也知道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體的飢渴,但他卻擁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感恩,並且懷著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這半碗水。結果,前者因為拒絕這半碗水死在沙漠之中,後者因為喝了這半碗水,終於走出了沙漠。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災難,也能熬過去。感恩者遇上禍,禍也能變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會變成禍。

  南部偏遠山區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貧困山區的一個女孩。她有幸考上重點大學,不幸的是父親在她進校不久,遇上了車禍身亡,家中無力供她上學,在她準備退學回家時,社會送來了關懷,老師和同學也慷慨捐款捐物。她將大家的贈物,捨不得使用,藏在箱子裡。每天開啟箱子看看這些贈物,就想到自己周圍有那麼多的關懷、愛心,心中就不產生出一種感激之情。這種感激之情又驅使她去戰勝困難,頑強拼搏。這個在物質上貧困的女孩,卻變成一個精神的富有者。她心懷感恩,終於讀完了大學,還以優異的成績留學美國。她說:“大家給我的一切,是我的精神財富,永遠留在我的心裡。我要努力學好本領,回報祖國,回報父老鄉親。”人有了不忘感恩之情,就像這位女孩,生命會時時得到滋潤,並時時閃爍純淨的光芒。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樣東西都依賴其他每一樣東西。無論是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配偶的關愛,他人的服務,大自然的慷慨賜予……人自從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裡。一個人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社會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溫暖,感恩花草魚蟲,感恩苦難逆境,就連自己的敵人,也不忘感恩。因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使自己變得機智勇敢、豁達大度的,不是優裕和順境,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自己於死地的打擊、挫折和對立面。挪威著名的劇作家享利·易卜生把自己對立面瑞典劇作家斯特林堡的畫像放在桌子上,一邊寫作,一邊看著畫像,從而激勵自己。易卜生說:“他是我的死對頭,但我不去傷害他,把他放在桌子上,讓他看著我寫作。”據說,易卜生在對立面目光的關注下,完成了《培爾·金特》、《社會支援》、《玩偶之家》等世界戲劇文化中的經典之作。

  人有了不忘感恩之心情,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而變得愉快和健康起來。說它是滋潤生命的營養素,一點也不過分。

【常懷感恩的演講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