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與羊的歷史典故

與羊的歷史典故

與羊有關的歷史典故

  瘦羊博士:

  據說古時東漢安丘人甄宇,在京城洛陽的太學裡擔任博士。一年年底,皇帝賜給博士們每人一隻羊。因為羊的大小肥瘦不等,大家感到很難分配,於是有人主張把羊全部宰殺,然後用秤平均分肉。甄宇聽後感到十分羞恥,自己帶頭牽了一隻最瘦小的羊。這事傳了出來,洛陽城裡的人紛紛讚揚甄宇,並給他起了個帶有敬意的別名“瘦羊博士”。後人有詩讚曰:“官卑豈願乘肥馬,食儉惟知取瘦羊”。(見韋居安《梅 詩話》)後來用瘦羊博士表示對大公無私的人的敬意。

  羝羊觸藩:

  羝羊:公羊;觸:抵撞;藩:籬笆。公羊的角纏在籬笆上,進退不得。比喻進退兩難。出處:《周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例: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回中有“紂王沉吟不語,心下煎熬,似~,進退兩難。”

  “亡羊補牢”:

  亡:是逃亡、丟失的意思;牢:關牲口的欄圈。丟失了羊,趕忙修補羊圈,比喻事情出了差錯,及時設法補救。語出《戰國策·楚策四》。

  羊續懸魚:

  《後漢書·羊續傳》:“續為南陽太守……時權豪之家多尚奢麗,續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車馬羸敗。府丞嘗獻其生魚,續受而懸於庭;丞後又進之,續乃出所懸者,以杜其意。”後因用“羊續懸魚”作為居官清廉、拒絕受賄的典故。

  多歧亡羊:

  《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後以“多歧亡羊”比喻因情況複雜多變而迷失方向,誤入歧途。引申為泛而不專,終無所成 。

  三羊開泰:

  《周易》稱爻連的為陽卦,斷的為陰爻,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在古代,羊字通作祥字,所以古器物上常飾以羊的圖形,或直接塑作羊形,寓意吉祥。如出土文物三國時期的青瓷羊,其足型作臥伏狀,昂首舉目,雙耳豎起,蘊含著無限活力,可能是當時的.吉祥物。

  羊在古圖形璽印中出現較多,如廣西博物館收藏的一顆漢代陰銅印《牧羊圖》,刻繪出一頭和善的山羊,不肯跟隨牧童的情形。而在《虹廬藏印》中收編的一方漢代陽刻銅印《牧羊童》中,那頭和善的山羊,與牧童則十分親暱,耐人尋味。羊作為吉祥動物的藝術形象,出現在民間剪紙、刺繡、木雕、米塑等藝術作品中,如民間吉祥畫中往往畫有三隻羊,寓意“三羊開泰”,圖個吉利。出處:《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宋史·樂志》:“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蘇武牧羊:

  漢朝建立以後,就不斷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脅。匈奴的侵擾惹惱了漢武帝。他曾經派大將衛青、霍去病等多次出兵討伐。匈奴每次戰敗,就派使者求和。為了雙方的友好,漢朝天子經常派使者,但匈奴常常藉故扣留漢使。

  蘇武被漢武帝作為使者派往匈奴。在草原上,匈奴單于宴請了漢朝使節。但因變故,蘇武卻被當成犯人審問。蘇武為了維護尊嚴,拔出佩劍往脖子上抹去。

  蘇武的劍傷痊癒後,匈奴千方百計勸其投降。蘇武寧死不從,被關進地窖中的他沒吃、沒喝,寒冬臘月,他以雪解渴,撕下棉襖中的皮毛充飢。單于發令把他流放到北海放羊。從此,他與羊為伴,與羊對話;與寒冷為伴,與草原對話。

  這牧羊的生活持續了19年,蘇武以頑強的毅力與命運抗爭。公元85年,匈奴單于去世發生內亂,新單于派使者到漢朝求和。而漢武帝也已去世,漢昭帝派使者把蘇武接回。

【與羊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