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調查報告

歷史調查報告

歷史調查報告(精選11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歷史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目的

  為了把歷史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進一步瞭解我校學生的歷史學習狀況,瞭解現行的歷史教學與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關係,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更為正確的資訊,以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效益,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對本校7—9年級的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

  二、調查的內容

  調查用的主要是問卷的形式,隨即選出825名同學進行抽樣調查。調查問卷共設計了10個問題,問題主要涉及到歷史學習的興趣、動機、學習方法和策略、學習的時間和態度、課堂參與的程度等方面。經過抽樣統計分析,歸納調查結果如下: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學習興趣方面:儘管90%的學生對歷史學習感興趣,但50%的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瞭解來至於電影、電視等媒體,家庭及社會的影響,更有30 %的學生認為對歷史知識的瞭解來至於從小就喜愛歷史,愛看歷史故事書。 95%以上的學生認為學習歷史的主要原因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僅有少數學生認為學習歷史是為了應付中考。

  2.學習習慣方面:80%的學生沒有課前按時複習的習慣,40%的學生承認只在上課之前的幾分鐘內瀏覽預習,40%的學生有時間就預習,沒時間就不預習。但98%以上的學生有上課認真記筆記的習慣。60% 的學生在課堂上的持續注意時間在35分鐘以上,但在課後的複習鞏固上60%的學生有時間就複習,其他學科作業多的時候就不復習,很多同學僅僅滿足於課後老師佈置的那一點有限的客觀作業上,少數同學甚至抄答案應付老師檢查。

  3.教學方法方面:50%的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是師生問答、談話、討論,30%—35%的學生更喜歡靠自己去發現新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答疑、總結或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地動手進行觀察、思考得出結論以及多媒體演示等教學方法。

  4.歷史學習上的困難:30%的學生認為歷史學習上的困難是時間概念不清,不會審題;20 %左右的學生認為平時其他學科的作業太多,花在歷史學習上的時間太少,很多內容因為不能及時鞏固,過一段時間就忘了,希望老師也能佈置一些有針對性的作業或課外活動。

  四、問題與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

  1.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較差,只是一味地抄寫筆記,不會及時消化、創新,他們的學習還停留在機械被動階段。在學習過程中,過分地依賴教師對於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疑點、難點,往往要等待教師去講解,不會去主動發現、探究。

  2.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去正確引導,而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手段的陳舊,激發不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影響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3.受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課堂教學往往不是在開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相反在某種程度上窒息了學生的創造性。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擔負著特殊使命。愛護和培養學生的求知慾,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思想,為學生的稟賦與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良好的寬鬆的學習環境。要擺脫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的影響,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一定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實踐。

  隨著實施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人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已經成為中學歷史教師的共識,但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則沒有固定的模式,這需要廣大歷史教師去思考、探索和研究總結。

  五、啟示與建議

  初中生的年齡、心理和生理階段特徵決定了每個年級、每個學期、每個階段的創新思維培養目標要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地培養。要按照學生思維發展的層次性特徵(直覺思維——經驗型的抽象思維 ——理論型的抽象思維——辨證思維)分層次分別地培養。要遵循歷史基礎知識——歷史基本能力——歷史創新思維能力,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培養創新思維各項指標的功能,又要注意其相互聯絡和綜合功能。 培養的思維目標要以目前學生學習歷史的實際智力水平為基礎,也要靠近學生思維能力的“最近發展區”,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結合,循序漸進,透過對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遷移性、廣闊性、自覺性、批判性、頓悟性等思維品質的培養,來達到創新思維之境界。

  實踐表明: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思維能力形成的關鍵。思維能力既不能靠教師“灌”進去,也不能靠學生“背”出來,而是要靠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透過綜合的練習,最終內化為個人的心理品質。因此在樹立學生自主意識的同時,教師應該努力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和民主氣氛,創設問題情景,以激發學生積極探究,獨立解決問題,針對主題的焦點,做多維度的思考,以尋求創新的見解。 因此,我們的教學活動要注重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正確處理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的關係。

  這個問題是在教學中準確貫徹課標精神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在歷史教育中,知識與能力從來是不可分的,要培養能力,就要通過歷史知識來培養,而學習歷史知識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只是過去為了應試的需要,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削減了能力培養的內容,讓學生去死記硬背一些記憶性的知識,而忽視了其中的能力培養。例如在第一課中,當我們講到新航路開闢時,既要了解和記憶有關地理大發現的某些關鍵性史實,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時空概念,包括時間和地理方位、航海路線沿途的地理狀況等,如果有可能,還要訓練學生默繪某些重要的航海路線圖。這樣才不至於把一些知識僅僅知識化,而是變成一種理解,一種認識,一種能力,也只有這樣,學生們所學的歷史知識才能真正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為了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文獻的能力,我們在課文後邊設定了“每課一得”和“材料閱讀”兩個欄目,其中提供了大量的歷史知識、歷史概念和歷史資料,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欄目,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認真閱讀,以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和興趣。如第三課的每課一得,我們介紹了英國的“不成文憲法”,這對學生來說,有些超過他們的理解力,但作為不考試的內容,它正好可以用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即讓學生自己閱讀,並提出若干問題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讓學生利用網路和其他圖書去尋找這些疑問的答案。在這種閱讀與思考的過程中,就可以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收集資料和整理有關資訊的能力。在第14課的材料閱讀欄目中,我們提供了俄國農奴制法令的部分內容,雖然其中有些內容是學生難以理解的,但大部分內容是可以讀懂的,用這些資料去訓練學生從字裡行間尋找有效歷史資訊的能力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內容屬於附設性質而忽視這些欄目對提高學生能力的意義。

  (二)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科學途徑的探索。

  歷史教育一貫重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與培養,但我這裡不是籠統地說重視這方面的教育與培養,而是說要重視對這方面教育的科學途徑的探索,為什麼要這麼說?我們知道,在基礎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程目標,也是我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的客觀需求,而作為一個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學科的歷史學又具有不可替代的、強大的社會教育功能,於是在我們以往的歷史教育中,不探索如何正確有效地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的科學方法和途徑,以為只要按照教學進度,完成教學任務,這方面的課程目標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還有的,為了完成這方面的教育目標,不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一味地,不講方法地進行灌輸,結果與我們的良好願望相反,不是淡化了這方面的教育功能,就是扭曲了這種教育的本質,甚至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嚴重地削弱了歷史的教育功效。

  歷史調查報告 篇2

  影視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運用非常廣泛。但是,如何用好影視資料,實用?巧用?還是活用?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找到一個很好地契合點,將影視資料有效且高效地運用到歷史課堂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講述甲午中日戰爭時,擷取影視劇《1894甲午大海戰》片段,對適合課堂需要的情節進行剪輯,注重細節,力求剪輯的影片簡短、深刻且富有感染力。如“鄧世昌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這一片段。片段播放後,孩子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再加上教師適時的點撥、引導,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儘管運用影視資源有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是現階段市場上充斥著各種打著歷史旗號的影視作品,這些作品大多是虛構、演繹的,符合歷史史實的東西很少。但是初中生由於知識儲備的欠缺,不能很好地辨識真偽,因此我們在運用影視資料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影視資源是為教學服務的,要明確運用影視資源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是為了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亦或是補充課本之外的知識,這是在運用影視資源之前必須要考慮清楚的;

  第二、影視資源一般都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與客觀的歷史真實存在一定的距離。在選擇影視資源時,一方面應該儘可能地選擇切合歷史史實的資料,另一方面,對資料中某些偏離歷史真實的故事情節要加以引導、點撥,使其可以成為課堂上激發學生探究慾望的契機;

  第三、靈活地運用影視資料。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儲備,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歷史影片,如《活著》、《建國大業》等等,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將歷史教學更好地延伸到課外。

  歷史調查報告 篇3

  當前,企業歷史遺留問題一直是影響和阻礙眾多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處理和解好決歷史遺留問題,已是當今有些企業不得不面對現實問題。本文透過介紹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這些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在處理和解決本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能對類似企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起到參考和借鑑作用。

  一、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產生的原因

  上個世紀90年代末,企業經營狀況較差,生產任務嚴重不足,企業為了減輕負擔,透過減員增效的方式,依據有關政策,並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內退檔案,對其中一部分職工辦理了內退。這種由於企業經營狀況不佳,所採取的內退辦法,在全國都普遍存在。但後來隨著國家宏觀經濟的好轉,企業自身透過採取有效措施,得以起死回生,經濟總量和經濟效益逐步提高,在職職工收入也隨之提高,內退人員的收入與同期未選擇內退的退休職工收入差別日漸明顯,這就導致了提前辦理內退的退休職工心理上極端不平衡。於是,眾多內退職工不斷到企業、地方政府集訪,反映企業當年不應給其提前辦理內退。

  二、企業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的基本原則

  1、尊重歷史,面對現實

  處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必須遵照尊重歷史,面對現實的原則。如果割裂當時的歷史條件,單純地處理和解決這一問題,則無可下手。當時,作為內退職工,所考慮的是企業萬一垮了,還不如辦理內退,不用上班還比在職職工收入高,他們自願選擇內退這條道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是一種比較穩妥的辦法。他們辦理了內退,就不用承擔企業經營不佳的風險,相當於進入了保險箱,這一歷史環境企業與內退職工都必須尊重。在雙方尊重歷史的前提下,企業和內退職工也必須面對現實。儘管內退檔案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但許多內部職工與近幾年退休的職工相比,感覺吃虧了,這是一個現實矛盾。作為內退職工,訴求有一定的合理性,兩者收入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現實狀況,企業需要積極應對。

  2、把握政策,實事求是

  把握政策是做好信訪穩定工作的核心所在。如果企業僅考慮解決矛盾,不嚴格把握政策,則會偏離正確的方向,容易給其他類似企業帶來重大影響,甚至會影響地區類似企業的穩定。鑑於此,企業始終以國辦發文件為依據,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處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企業既承認職工訴求的合理性,又不能單方面地站在企業或職工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企業只有全面、充分、實事求是地考慮問題產生的來龍去脈,認認真真分析其產生、發展、爆發的全過程,並採取符合政策的措施,才能從根本上處理和解決好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3、不添新亂,不留後患

  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本身就是難啃的硬骨頭。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更是難上加難,既要充分尊重當時的特定歷史,充分了解當時的具體情況,充分理解當時政策的進步意義,又要確保今後不產生新的矛盾,不增添新的麻煩,不留下任何隱患,這的確是對企業主要領導駕御企業、處理複雜問題能力的嚴峻考驗。我們嚴格按照國務院有關檔案精神,對清理的人員範圍、處理辦法等作了詳細的規定。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不留後患,又專門制定了配套辦法,即《實施細則》,進一步說明了政策依據、符合解決範圍的人員、操作程式及有關問題的解釋與說明,從制度層面保證瞭解決方案的嚴肅性、全面性,縝密性。

  三、解決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的主要方法

  1、傾聽訴求,將心比心

  在集訪的整個過程中,企業建立了暢通的訴求體系,要求所有幹部都是上訪者的接待員,所有幹部都要耐心地傾聽上訪者的訴求,將心比心,站在上訪者的角度去解疑釋惑,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讓所有上訪者盡情傾訴,發洩其想法及不滿。同時要求,所有幹部尤其是各單位一把手要對上訪者反映的問題進行分類,及時反饋上訪者訴求,對於不能直接答覆的訴求,諮詢職能部門後,主動上門做工作,使上訪者感受企業是真正重視他們的訴求,拉近上訪者與企業的距離,為解決問題樹立企業積極的姿態,營造良好的解決問題的氛圍。

  2、正視矛盾,分清主次

  正視矛盾是解決矛盾的前提,分清主次矛盾是解決矛盾的關鍵。我們至始至終都以積極的姿態面對矛盾,也從沒有迴避矛盾,更沒有隱瞞和壓制矛盾,認認真真分析各類矛盾的類別,區分出與政策有關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在集訪期間,退休教師也來上訪,我們明確告知他們的問題不屬於這次內退職工的範圍,待內退職工反映的問題徹底解決後,再針對退休教師反映的問題加以研究解決。同時,即使是內退職工反映的問題也有辦理內退無關的事情,我們同樣也分離出來,這樣,就較好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對順利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起到了關鍵作用。

  3、胸懷全域性,體現個性

  解決內退問題,是十分敏感和棘手的工作,稍有不慎,則會影響全域性,釀成不可挽回的影響和後果。因此,在處理這一問題時,企業主要領導胸懷全域性,謹小慎微籌劃解決方案,確保既解決企業內退問題,又不引起地區其他企業內退職工因互相攀比帶來的不利影響。企業先後走訪了政府和類似企業,經過認真分析,內退現象普遍存在,且具有共性,但考

  慮到企業的具體問題和個性問題。我們在制定措施和辦法時,就特別有針對性,既解決了企業的矛盾,又沒有給面上帶來任何不良影響。幾年的實踐證明,透過分析企業的特點和個性,所制定的解決辦法是正確的,經受了考驗。

  4、資訊暢通,掌握主動

  當今社會是資訊時代,誰掌握的資訊越多誰就越具有主動權。信訪穩定工作特別處理和解決內退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為了收集最新最準確的資訊,我單位利用各個渠道收集資訊,除了透過各單位、各支部公開的渠道收集資訊外,我們有針對性安排不引起內退職工懷疑的人員深入內退職工經常聚集的地方瞭解內退職工談論的情況,尤其是瞭解骨幹人員的想法,然後將內退職工最新的思想動態反饋給主管領導。這對於企業掌握工作的主動權,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制定正確的解決辦法和政策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政策攻心,曉之以理

  做信訪穩定工作,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始終堅持以政策為依據,運用政策攻心,言之有理,拘之有因。我們處理內退問題時,始終堅持了這一點。我們制定好檔案後,並沒有立即出臺,用了四多月的時間進行政策攻心。我們安排有關人員故意將檔案的主要內容和主要精神散佈於內退職工當中,觀察其反應,瞭解其變化。同時,表明企業的態度,不作任何許願,決不突破政策,一視同仁,嚴格依據政策和檔案執行。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企業會最大限度的考慮職工的利益。在正式出臺檔案之前,黨委書記透過直播的方式發表電視講話,黨委書記飽含對內退職工的關愛之情,心繫對企業發展的擔心與顧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再次闡明政策及實施辦法,號召全體職工與家屬共同為企業快速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而努力。黨委書記就解決穩定問題發表電話講話,在企業發展史上尚屬首次,其方式新穎,覆蓋廣泛,為迅速解決內退問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責任到位,群策群力

  信訪穩定工作不僅僅是信訪部門的職責,它需要各單位的共同努力。同時,做好信訪穩定工作需要明確各級領導的責任,並將責任落實到位,群力群策,形成大信訪格局,推動整個信訪穩定工作的有效開展。我們在解決內退問題時,較好地調動了企業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將責任落實到具體人頭上,形成企業主要領導抓總,分管領導分片負責,各單位一把手負責本單位的責任體系。其次,全體動員,發動職工,積極宣傳穩定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營造發展離不開穩定,發展需要穩定的濃郁氛圍。同時,充分利用內退職工的親戚、朋友之間的情感紐帶,深入家庭,開展工作,集各方之力量,匯各方之智慧,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立體工作格局。

  7、團結多數,孤立少數

  對於絕大多數內退職工,其訴求是合理的,其要求也是正常的。我們透過深入瞭解,很多內退職工是想透過正常的渠道來反映他們的訴求,不願意參加集訪。另外,由於他們的子女大多也在企業上班,絕大多數內退職工不願看到因集訪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內心還是希望企業發展的越來越好,有些是抹不開面子,是被迫參加組織者進行的集訪,真正鬧事的人是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在得出這樣的判斷後,我們就依靠和團結全體幹部職工集中精力做好大多數內退職工的思想工作,孤立小數。實踐證明,只要大多數人思想統一了,穩定了,企業就有了穩定的基礎。

  8、依靠政府,維護秩序

  緊密依靠政府,是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尤其是處理和解決集訪事件的一條重要經驗。正常來說,政府是正面價值取向的代表,也是合法和正義的代表。依靠政府,可以規範上訪者的行為,更可以使集訪事件處於理智狀態,避免走向極端。由於,我們長期於當地政府保持良好的政企關係,在企業發生集訪事件期間,政府主動幫助我們,主動出面幫企業做工作,主動向退休人員進行普法宣傳,講解政策,反覆告戒不要有違法行為,要用合法的形式表達訴求,有力地配合了企業的信訪穩定工作。

  總之,信訪穩定工作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到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做好新形勢下的信訪穩定工作,尤顯得格外重要。只要我們在信訪穩定問題上原則把握得當,方式方法合理,就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實為企業發展服務。

  歷史調查報告 篇4

  為了掌握我校歷史教學工作的情況,瞭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小組學習的看法、對使用導學案教學的態度,為學校的教學工作決策提供依據,同時引導教師繼續轉變觀念,改進"教"的方式、提高業務水平,從而進一步有力地推進我校歷史教學"高效課堂"建設工作,學校教務處於20xx年6月3日在七、八年級學生中開展了本次"蔣村中學歷史教學現狀的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

  1、更多的學生喜歡民主型、知識淵博的歷史老師,也有部分學生喜歡嚴格一點的,有幽默感的歷史老師。

  2、學生希望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講解最多不能超過20分鐘,以10-15分鐘為宜。

  3、多數學生都對歷史學科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喜歡歷史課。

  4、學生不喜歡老師現在的授課方式,希望能用多媒體,希望能使用導學案學習,學習積極的學生願意合作交流,在課堂上展示自己;而不願意展示自己的學生是因為怕說錯,怕同學笑話,也有部分學生是因為沒有提前預習而感到無話可說。

  5、蔣村中學部分歷史老師作業批改不認真,對學生的筆記麼沒有要求。

  6、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知識系統混亂,難以記憶,考試對材料分析題無從下手。

  二、問題

  1、學生對歷史課堂的認可度不高,需要提高歷史老師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

  2、歷史老師應該熱愛歷史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www.fwsir.com)讓歷史課堂成為高效課堂。

  三、建議

  1、加強歷史教師的專業培訓,強化業務能力。

  2、組織教師學習有關高效課堂的相關知識,編寫和完善適合我校的高效課堂實施和管理評價細則,加強引導,開拓視野,提高理論水平。

  歷史調查報告 篇5

  一、 調查背景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由此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教科書內容的記憶與內化,而是積極主動的獲

  取知識的過程。合作學習是具有時代精神的嶄新的教學思想。今天社會的各個領域,越來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而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也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今年,學校掀起了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浪潮,大家積極參與校本研究,共同學習與交流,在摸索中實踐高效課堂,在研究中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我的課題研究------《初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初探》就是以教學模式的研究為基礎。 “小組合作學習”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學中被開始重視和應用。但是由於對課題本身的含義不太明白,大家常常還在一種比較淺的層面上展開,因而存在著不少的問題,致使很多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走形式,往往徒有虛表而效果不佳。因此我們教師對此困惑也較大。基於以上原因,特設計本次調查,目的旨在透過調查,分析問題及原因所在,研究解決對策,使小組合作學習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二、調查內容和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學生問卷調查與談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主要以問卷調查為主。學生調查從學生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兩個方面,設計了15個問題進行問卷調查。我們在中廠初中和宋家初中隨機抽取了176名學生參與了調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無記名進行回答,力爭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客觀地體現課題研究的現狀。課題組老師進行了資料整理和結論分析。

  三、資料整理與分析:

  1、課前預習情況:

  調查中,第:

  (1)題預習方式上,只看書的,佔44%;邊看書邊做練習的56%。

  (2)認為課前預習,對課堂上的新課學習有較大幫助的佔47%,有一些幫助的佔36%。

  (3)預習中遇到困難的處理方式:問家長的佔1%,問同學的23%,自己鑽研18%,集中精力上課專心聽講59%,反映預習中,學生自主討論交流、鑽研精神不太好,依賴老師的還居多數。

  (4)遇到查閱資料的問題時:認真查閱

  資料的佔28%,不查資料聽老師講的佔50%,看別人怎麼做,抄襲別人的佔10%,可見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和意識不高,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積極地引導他們自主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組合作來解決一些問題,提高自己的自我學習能力。

  從調查的資料反映,教師在教學中還要科學的指導學生預習,並且要及時檢查預習效果,對中等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和獨立鑽研。對小部分後進生應提出基本的預習要求和目標,預習題的設計要相對的簡單、適中,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達到預習效果,增強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2、課堂教學情況

  (5)課堂上怎樣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好本學科問題是老師少講,自己自學的是13%,分組討論的佔21%完全聽老師講解的佔38%,說明同學們課堂的依賴思想嚴重,認識需要提高,一部分學生就想自己不懂腦筋,等著老師總結,老師講。

  (6)課堂上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程度:學生認為課堂上有機會發言的,佔45%,有很多機會的佔26%。從資料顯示上反映,教師應儘可能多提供學生髮表見解的機會,透過恰當的評價鼓勵少數不善發言的同學,要培養她們大膽求真的學習精神。

  (7)課堂上喜歡老師上課方式的:講得好、講得多、講得透的佔33%,老師少講,多留時間自己思考的佔12%,先讓自己思考,不懂問老師的佔43%,從學生的心中答案可以知道,他們從心裡上還是希望能夠自己獨立自學,自己解決一些問題,老師應該滿足學生的要求,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

  (8)課堂上老師在學生遇到困難處理方式:有問題教師馬上講解的佔24%,讓學生思考後再講的28%,讓學生討論後再講解的佔34%。資料反映課堂上,教師還是存在不放心同學自己解決問題的現象。不能大膽把時間還給學生自己。

  (9)課堂上學生有疑惑自己設法解決的佔24%,與同學討論解決的佔12%,直接向老師求助的佔43%,說明他們從內心上,碰到困難合作討論的想法不多,過多還是依賴老師的講授,這種情況下,小組合作模式的進行還是有些困難的。

  (10)課堂教學喜歡小組合作的佔34%,還可以的佔45%,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待提高。

  (11)課堂上參與討論積極的佔35%,有時參與,有時不參與的佔46%,這裡說明學生應該更開放,更大膽些才好。

  (12)課堂上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的看法認為真勇敢的佔63%,就愛出風頭的佔6%,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是想主動回答問題,只是單子不大,怕回答錯誤丟人而已。

  (13)對教師“滿堂灌”認為合理的佔34%,留時間給學生的佔42%,心理上學生希望上課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來思考,獨立解決問題。

  (14)喜歡老師用自主學習模式的佔34%,喜歡合作討論的佔45%,老師講學生聽得佔3%,教師課堂上應該多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機會。

  (15)有關課堂自主學習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嘗試,已經把我適合自己方法的有34%,試著嘗試別人介紹的方法的有17%,說明學生學習新東西的慾望還是很強烈的,希望老師能夠好好引導,讓他們做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調查結論簡析

  透過對回收問卷逐項統計,可以看到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沒有以合作意識的培養為根本,使合作僅僅流於形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現象:

  1、調查表明,大多數同學已養成預習習慣,但學法指導方面,還需加強。少數同學預習具有盲目性。預習時,把做題當作主要目的,而忽視了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新課預習時,教師課前進行必要的預習指導,提出具體的要求,以及預習檢查都是不可忽視的。

  2、調查資料顯示,預習時碰到不懂問題,選擇詢問老師或同學的佔多數,其他同學幾乎都選擇自己反覆思考,或等著老師講解。

  3、在學生功課有疑問、遇到難題時,選擇直接向老師求助的佔43%,自己設法解決的佔24%,與同學討論解決的佔12%,說明他們從內心上,碰到困難合作討論的想法不多,過多還是依賴老師的講授,這種情況下,小組合作模式的進行還是有些困難的。

  4、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少數尖子學生表演的舞臺,使得個別學生成為教師的代言人,許多學生採取旁觀的態度,缺少積極參與的意識,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質疑能力等得不到鍛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養。問卷第11題“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積極參加討論嗎?回答是的佔32%,有時參與有時不參與的佔58%,不回答的佔4.5%。不太主動參與的原因,都是自認為學習中等或不太好,怕說錯了大家笑話他。

  5、對於課堂上回答問題表現積極的同學,多數同學認為他們是學習的榜樣,是正能量。但是仍有極少數同學不認同他們,認為他們虛榮、愛表現。不過,還有一部分同學也會有反思:為什麼別人會,但自己不會?

  五、出現的原因及其對策

  透過對調查問卷及談話的反饋分析,可以看到,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1、大部分學生樂於接受“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模式。但同時受目前教學模式的影響,在老師思想上還沒有完全放開的情況下,課堂上,他們對老師仍有依賴性,離不開老師的講授教學。

  對策:教學模式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老師需要過程、時間、學習和研究,學生同樣需要一個長期的適應過程。老師可以先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和“講授式”相結合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慢慢放手,慢慢減少“講授式”的時間,讓老師和學生都經歷一個緩衝階段,最後,再讓“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佔主導的地位。

  2、大多數同學雖然已養成預習習慣,可是少數同學預習具有盲目性。預習時,把做題當作主要目的,而忽視了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導致課堂上新課預習,就好比是在做題檢測。根本沒有達到預習的真正目的。而且有時預習碰到不懂問題,選擇詢問老師或同學的佔多數,其他同學幾乎都選擇自己反覆思考,或等著老師講解。這種依賴思想太嚴重。

  對策:預習看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老師沒有明確的預習目標,就會讓學生不知所措,因此教師課前進行必要的預習指導,提出具體的要求,以及預習檢查都是不可忽視的。特別預習過程中,當學生碰到困難時,那是老師應該加以引導、點撥。激勵學生合作討論。

  3、在目前的教學中,學生功課有疑問、遇到難題時,多數學生選擇的還是“等”“靠”的思想,不願自己動腦筋獨立解決,之所以調查中顯示直接向老師求助的佔43%,自己設法解決的佔24%,與同學討論解決的佔12%,說明大多數學生從內心上,碰到困難時,合作討論的想法不多,過多還是依賴老師的講授,這種情況下,小組合作模式的進行還是有些困難的。

  對策:新課改的實施,讓我們明白了,現在課堂的主人不再是學生眼中了不起的老師,而是真正能夠動手操作,大膽想象,勤于思考的學生。因此,目前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改變學生的思想,課堂多引導,多鼓勵,讓他們敢於把自己的想法對別人說出來,不同意見和別人進行交流。這樣才能有利於“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的推行。

  4、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的佔一小部分;有時積極、有時不積極的佔一半,還有少量同學因害怕錯而選擇課堂沉默。學生的這種表現主要來源於長期的“聽課”狀態,對於“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教學形式有初期的“不適應感”。

  對策:教師平時多與學生進行心理交談,給他們“洗腦”,初期用“講授法”和“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相結合的方式上課,讓學生有過渡的時間和空間。慢慢在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解決問題,做課堂真正的主人。

  5、在課堂上,少數尖子學生在回答問題和自主討論時能夠表現積極,多數同學認為他們是學習的榜樣,是正能量。但是仍有極少數同學不認同他們,認為他們虛榮、愛表現。不過,還有小部分同學也會有反思:為什麼別人會,但自己不會?

  對策:備課時,課堂問題的設計應該有梯度,相對簡單的問題留給水平中等偏下的學生回答,適中較難一點的問題留給中等生和尖子生解決,這樣就照顧到了班級大部分學生上課能夠積極發言、大膽想象。從而也增加了我們每一位學生上課的自信心。使他們敢於大膽回答問題主動參與討論。

  六、啟發與感想:

  透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要讓他們覺得歷史是一門副課。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而老師在課堂形式上,可以是活動課、討論課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並快樂地學習並掌握新知識,從而感受成功的喜悅。

  2、合理搭配學習小組。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性格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最好做到性格互補,學習互補、男女搭配。如性格外向愛說話的和不愛說話的要互補,不能出現有的小組愛說話、愛討論,有的小組不愛說話,不愛討論。同時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每個人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者,記錄員、彙報員、發言代表等,一定時間後,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鍊和提高。

  3、注意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課堂涉及到問題討論時,教師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價值,避免造成“擺樣子”、“走過場”的現象;杜絕小組合作學習的“假”與“浮”的現象出現。

  4、教師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要讓後進生也覺得他在小組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教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對於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們去學習,課堂上應該多表揚少批評,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即使有時需要批評學生,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銳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5、小組合作學習要有合作精神,融洽個體與群體的關係。首先要訓練和教會學生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觀點,怎樣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怎樣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開展爭論和辯論,並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等。

  歷史調查報告 篇6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影視資源利用現狀及問題調查分析

  (一)客觀真實的影視資源的選取問題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量影視資源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在歷史課堂中也能夠應用很多影視資源內容。在調查中發現,部分教師在教學《鴉片戰爭》一課時,在網際網路中收集關於鴉片戰爭的影視資源,網上的影片長短型別各不相同,有對《鴉片戰爭》的課堂教學實錄,有著名學者在各種電視節目中的講述,還有《鴉片戰爭》的電影和紀錄片等。對於這些豐富的影片資源歷史教師能夠合理的進行選擇,也給我們的歷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一些影視資源中講述歷史背景、事件、人物等設定都是不合理的,若教師在選擇的過程中不加考慮任意引入影視資源,將一些有違歷史事實、任意編造的影片播放給學生,很容易對學生的歷史學習產生影響,初中生自身對是非正誤的判斷標準較為缺乏,往往會覺得一些影視作品中描述的內容是正確的,為學生歷史知識體系的構建造成影響。

  (二)影視資源播放與知識點講解的順序問題

  調查中發現,很多歷史教師在新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積極應用影視資源來輔助自身的教學,然而教師選擇哪些影片資源,播放時間的控制還不是非常合理。在新課教學的過程中歷史教師應當充分重視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必須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和情緒變化,若學生處於焦慮、厭煩的狀態而教師依舊講授新課,則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學習和理解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如調查過程中發現,當學生正在觀看歷史影視資源時,當他們看得正投入時教師突然停止播放進入新知識的教授,一些學生就容易出現反感的情緒,甚至還有學生會從心理上排斥教師所講授的知識,讓自己處在一種高度情感過濾狀態下,自動過濾教師所講知識,也拒絕學習,讓自己處在放空狀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效率。

  (三)影視資源與教學重難點的關係把握問題

  調查發現,一些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合理的應用影視資源,然而應用影視資源是否能夠幫助課堂重難點知識的解決,這是很多教師所忽略的問題。一些教師應用影視資源僅僅是為了可以在教學形式上突出新意,因此選擇的影片和課堂重難點知識無關,或者與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相脫節。如調查中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鴉片戰爭》時,在網上下載了相關戰爭電影片段讓學生觀看,讓學生了解戰爭中中外軍隊的實力對比,然而本節課的重難點在於《南京條約》的簽訂。如果過多的為學生播放戰爭電影影片,對於本課重難點知識難以突破。若在教學中僅僅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來選擇和應用影視資源,而忽略了實際的教學效果,就會導致影視資源的應用失去其價值和作用,難以真正實現教學目標。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影視資源利用的有效對策

  (一)影視資料選擇要科學合理

  首先,時代的進步發展讓歷史知識有了很大程度的更新和完善,教師在選擇影視資源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為學生呈現出最新的知識成果。其次,教師在選擇影視資源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聯絡知識內容,知識內容與教學重難點的不同,所選擇的影視資源和教學方式也各不相同。最後,應當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徵以及實際需要來合理的選擇影視資源。例如說在教學《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節課的過程中,我們知道新中國成立的重要意義屬於本課的重點知識。對此,歷史教師可以在網上選擇一些能夠記錄舊中國人民實際生活的影片資料,在這些影視資料中呈現出舊社會中國人民生活的悲慘情況,隨後歷史教師再給學生播放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電影片段,學生們所看到的是沒收地主階級土地還給農民,農民群眾得到土地後幸福和喜悅的心情,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中國經濟建設不斷騰飛的現象。藉助於兩個影視資料的對比,學生們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開闢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中國人民從此真正站起來了。

  (二)影視資源播放要適時適量

  歷史教師在進行教案設計的過程中若要應用影視資源,則應當提前進行預設,同時標註清楚影視資源的播放時間。例如說在調查中某位歷史教師在教學《五四運動》這部分內容時,他選擇為學生播放《我的1919》中顧維鈞拒絕簽署《凡爾賽合約》的演講片段。在這名教師的教案中就非常清楚的標明瞭擷取影片的時長是2分鐘,標明時長說明他對整個教學環節有整體的時間分配,才能夠確保教學活動順利完成。另外他截取了2分鐘的影片,播放時間也較為合理。若教師對影視資源內容的擷取過多,必然會佔用課堂講授的時間,影響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因此在利用影視資源進行教學時需要控制好選擇影視資源的數量,不能夠過於頻繁或數量過多,應當真正適時適量。國內很多學者在研究這方面課題時也紛紛提出影視資源要適時適量的觀點,把優秀的影視作品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堅持以教材為主體,以影視為補充的基本原則,在講解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內容時可以聯絡影視作品,在觀看影視作品時應當緊扣教材內容,另外還需要關注影視動態,尋找利用影視資源的最佳時機,在豐富歷史課堂的基礎上實現對影視資源的有效利用。

  (三)影視資源擷取突出重難點

  歷史教師要利用影視資源來幫助某一知識點教學目標的實現,在為學生播放影視資料之前就應當對其關係到的知識點提前進行點撥和預設問題,學生在瞭解這段歷史知識或者相關問題之後再播放影片,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如此也可以讓教師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在對影視資源進行選取時,必須要清楚掌握課程的重難點,儘可能選擇可以突出課程重難點的影視資源。比如說《紅色根據地的建立》這部分知識內容,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瞭解紅軍長征的歷史,我們選擇了電視劇《長征》中的部分內容,爬雪山、過草地、四渡赤水等加深學生對這段歷史的瞭解,透過部分鏡頭也能夠讓學生理解紅軍長征的必要性。又比如說某位教師在教學原始社會的農耕生活這部分內容時,涉及到遠古農具、石斧和刀耕火種耕作方式,雖然課本中有插圖,但學生依舊無法理解這些農具是如何使用的。所以在正式上課的過程中這名教師為學生播放了相關影視紀錄片,生動地再現了骨耜、石斧的實物形象以及具體操作方法,從而更加全面的解釋了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這一教學難點就輕輕鬆鬆地得到了解決。

  三、總結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依靠網際網路技術實現歷史影視資源的有效開發應用是本次調查研究的重點。針對歷史題材影視資訊庫的建立和管理,促進學生、教師以及學校之間的資訊共享,充分發揮出影視資源的價值與作用,或者結合課本內容製作教材電視,讓教師能夠更方便的蒐集與使用影視資源。當然這也需要我們廣大一線歷史教師共同努力,希望本課題的調查研究能夠為我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用影視資源帶來幫助,為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提供有益的借鑑。

  歷史調查報告 篇7

  為了掌握我校歷史教學工作的情況,瞭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小組學習的看法、對使用導學案教學的態度,為學校的教學工作決策提供依據,同時引導教師繼續轉變觀念,改進"教"的方式、提高業務水平,從而進一步有力地推進我校歷史教學"高效課堂"建設工作,學校教務處於20xx年6月3日在七、八年級學生中開展了本次"蔣村中學歷史教學現狀的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

  1、更多的學生喜歡民主型、知識淵博的歷史老師,也有部分學生喜歡嚴格一點的,有幽默感的歷史老師。

  2、學生希望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講解最多不能超過20分鐘,以10-15分鐘為宜。

  3、多數學生都對歷史學科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喜歡歷史課。

  4、學生不喜歡老師現在的授課方式,希望能用多媒體,希望能使用導學案學習,學習積極的學生願意合作交流,在課堂上展示自己;而不願意展示自己的學生是因為怕說錯,怕同學笑話,也有部分學生是因為沒有提前預習而感到無話可說。

  5、蔣村中學部分歷史老師作業批改不認真,對學生的筆記麼沒有要求。

  6、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知識系統混亂,難以記憶,考試對材料分析題無從下手。

  二、問題

  1、學生對歷史課堂的認可度不高,需要提高歷史老師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

  2、歷史老師應該熱愛歷史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歷史課堂成為高效課堂。

  三、建議

  1、加強歷史教師的專業培訓,強化業務能力。

  2、組織教師學習有關高效課堂的相關知識,編寫和完善適合我校的高效課堂實施方案和管理評價細則,加強引導,開拓視野,提高理論水平。

  歷史調查報告 篇8

  一、調查資料

  史料統計,8年抗日,出川抗日川軍多達300餘萬人,傷亡共計64萬多人,參戰人數和傷亡人數居全國之冠。

  (一)

  青白江家珍公園湖畔,矗立著一座高近兩米的“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由紅砂石修建,碑座為正三角形,碑身正面刻字“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兩側各有“耿營長明抗倭死事紀念碑”、“易營長明道抗倭死事紀念碑”字樣。從簡短的碑文上可以瞭解到,耿、易兩位營長畢業於黃埔軍官學校,均犧牲於抗戰爆發的1937年,不同的是一位犧牲於上海南口戰役,一位在南京保衛戰中就義。而後,他們的靈柩被送回四川,由本地人出資修建紀念碑。

  (二)

  為了尋找抗戰老兵,幫助他們能夠安詳地渡過晚年,由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聯合省內多家機構和志願者們共同發起的“四川老兵關懷計劃”專案20xx年11月29日在成都啟動。據瞭解,該專案將在全省範圍內徵集抗戰老兵線索,尋找川籍或者現居四川的老兵,為老兵們提供物質援助和精神關懷。在該專案的啟動儀式上一位名叫蘇國章的老人淚灑會場。蘇國章老人出生於1921年,17歲便在中江川北師管區參軍,後加入第九十九軍。在1939年,蘇國章參加了長沙會戰,因負傷退伍,直至1948年重新回到成都。此後,蘇國章經歷了牢獄之苦,又輾轉多地,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定居德陽。但是,由於在戰爭時期,蘇國章丟失了證件,此後一直過著沒有“身份”的日子,生活也異常艱辛。而就在專案啟動前不久,在志願者們的幫助下,老人才重新有了自己的戶籍。

  (三)

  “我從1937年就參軍,既然承認我是抗戰老兵,我希望不是說工齡多少,而是軍齡。”97歲高齡的`抗戰老兵張文治談起自己的心願時,滿是褶皺的雙手不禁微微顫抖。抗戰期間曾有300萬名川軍開赴前線,抵抗日本軍隊的侵略,而張文治正是其中之一。“我們用徒步、輪船等方式先後經武漢、南京、蘇州抵達上海,參加淞滬戰役,守陳家港、噸悟寺一線,堅守了八天八夜。”儘管事隔超過半個世紀,張文治對於初入戰場的回憶卻依舊清晰,他並不後悔傾盡青春保衛家園,但當年的付出沒有得到認可是這位年近百歲老人心中最大的遺憾。

  家住資陽的94歲遠征軍老兵朱守信,他總是回想起自己投身抗戰的日子:

  1937年,年僅16歲的朱守信毅然從戎,成了成戍司管區的一名學兵。兩年後,他

  被保送到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一期軍官訓練班,在銅梁虎峰場受訓一年。畢業後回部隊任排長。此時戰火在中華大地上蔓延,朱守信所在部隊改為中國遠征軍長官司令部兵站總監部運輸第七團,開赴雲南前線。由於雲南山高林密,地勢險要,給物資運輸造成極大的困難。尤其在雨季,別說人了,連走慣山路的馬都會跌落山下。一次,朱守信所在部隊要翻越高黎貢山。高黎貢山,海拔4000多米,山上空氣極為稀薄,連火都點不燃。餓了,戰士們就嚼生米充飢。渴了,就靠爛水池裡的水解渴。“當時,20多人擠一個帳篷,臨睡前,大夥兒還在悶著氣說話。可第二天早上,一個帳篷裡能爬起來的,就只剩幾個人,其餘的全在夜裡窒息身亡了。”回想起戰友痛苦的樣子,朱守信輕輕抹了抹眼淚。朱守信所在連隊上山時有150多人,但下山時僅剩30來人了。“我們還是二線運輸部隊,死傷這個樣子,可想而知,當時戰鬥有多麼慘烈。”朱守信說,讓他自豪的是,他和兄弟們完成了這次運輸任務。

  二、調查結果

  時光荏苒,全民族抗戰爆發迄今為止已有78年,許多抗戰時期留下的痕跡還在,而當年風華正茂的戰士們如今卻早已過了耄耋之年。現在全川只有100多名川軍抗戰老兵了,而在我所在的地區還在世的老兵已經寥寥無幾。比之更少的,卻是世人對老兵們的關懷。像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聯合省內多家機構和志願者們共同發起的“四川老兵關懷計劃”這樣在全省範圍內徵集抗戰老兵線索,尋找川籍或者現居四川的老兵,為老兵們提供物質援助和精神關懷的專案並不多,而那些戰死的烈士們更是無人問津,除了一些將領外連榮譽稱號都沒有。除此之外,抗戰老兵們當初所在陣營不同,現在所受的待遇也不同。

  三、調查分析

  所有的抗戰老兵,無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都是為祖國而抗日的。但是,老兵們的待遇卻不是一樣的。留在大陸的國民黨抗戰老兵遲遲沒有受到重視和扶助。他們大多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了這個世界,很多人最大的願望卻是活的一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章。同樣身為國軍的臺灣抗日老兵卻有每月至少6萬臺幣約人民幣15000元的“終生俸”。這主要是因為臺灣省實施的“終生俸制度”,可以一次領取,也可以每月領取,而一次性領完的人還可以每個月領取“生活費”。

  中國現存的很大的問題便是養老問題,政府基本無關注,特別是經濟較落後的地方。在這樣的背景下,抗戰老兵們現在正好處於養老階段,因此生活困難的大有人在。因為人口基數過大,以我國目前的經濟能力無法做到較好地使老人們安心養老。

  在抗戰老兵中的待遇也有不同,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抗戰時期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意識形態的不同,導致現在國軍老兵們的待遇極低。

  四、問題與建議

  中國國軍抗戰英雄在大陸的不公平遭遇,是歷史上沉重的一頁。曾幾何時,他們是浴血奮戰在抗日疆場的民族英雄,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炎黃鐵漢。從我個人的觀點出發,國家既然倡導我們銘記歷史,以史為鑑,那麼我們就更不應該遺忘那些戰爭的勝利離不

  開戰場上犧牲的烈士們,更離不開如今健在的老兵們。

  結語

  無數抗戰老兵,帶走了他們全部的人生>故事。他們活著的時候,沒有人採訪他們;他們走了,當然,也很少有人能知道他們,想起他們了。

  老兵不死,卻終究會漸漸凋零,而今已有成千上萬的老兵,帶著他們的歷史、他們的細節和故事,悄聲無息地從我們身邊匆匆離去,如今健在的每一位,都是一段亟待挖掘、搶救的活的歷史。

  老兵們不僅是歷史、細節和故事,更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漫長的歲月裡,他們經歷了種種坎坷、磨難,這對他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百味錯雜,甘苦自知。今天哪怕是最“年輕”的抗戰老兵,都已是耄耋老人,記住他們,不僅要承認他們的抗戰歷史功績,更應該給予其應有的待遇和照顧。

  距離抗戰勝利已過去70年,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雖然能看到一些當年戰爭留下的痕跡,但是人們卻是已經遠離了那個時代,如今人們所追求的東西讓大家遺忘了,在70年前,有怎樣的一代人為我們的國家奮鬥著,他們經歷了怎樣的坎坷走到了今天,他們付出了多少的代價換來了今天的平安。我們都無法知道尚還健在的老兵們懷揣著怎樣的一份記憶堅持活到了今天。

  歷史調查報告 篇9

  據《高唐縣誌》記載,柴府始建於宋神宗元豐年間,為後周世宗柴榮之5世孫柴榮皇城私宅,後毀於兵燹匪患。明弘治十四年(1501),驛丞張廷威重建,為高唐的驛館,稱“魚邱驛館”。時有正廳和後廳各5間,東廂房7間,東西馬房各10間,儀廳3間,鼓樓1座,東有馬神廟3間。驛館有遞馬60匹,馬伕30名,抄牌2名,可見當時驛館之規模。後嘉慶五年(1800)、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駐蹕於此。

  今之柴府是1999年在原址重建的,四面湖水環抱,花園式建築,前門、中廳、後寢、迴廊均為宋代建築風格。整個建築面積為938。48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院,西闢花園,東為柴府。柴府為二進院,步入津池即為主廳,主廳面闊5間,歇山式,灰瓦頂,吻獸相配,宋式彩繪相宜,飛簷排角,古色古香。院東西建有迴廊、亭、軒、水池。後院為後寢殿,面闊5間,歇山式,東西廂房各3間。西為單體院落,有角門與東院相通。步入硃紅大門,迎面為仿古戲樓,面闊3間,宋代歇山式建築,兩側耳室各1間。

  在魚丘湖東岸,撥撩著低垂的柳絲,沿著石鋪的曲徑,便尋到進入柴府的小橋。柴府建在這與湖東岸只有丈水相隔的一個長橢圓形的小島上,只有島東端這一小橋與湖岸相連線。過了小橋,便登上了陳橋禪讓帝位的後周皇帝柴世宗的子孫柴皇城的地盤。

  趙匡胤為報柴氏讓權之恩,敕賜柴氏誓書鐵券,使柴氏家族居有特殊地位,享有特別權利,受到特有保護。因柴氏家族確係後周皇帝嫡派子孫.故柴氏家人常言:“我們也是龍子龍孫。”

  柴氏家族原籍本不在高唐,而在滄州橫海郡。據傳,當年柴皇城隨帝狩獵,來到高唐,見良田沃野一望無垠,黎民百姓忠厚勤勞,無匪無盜環境安寧,意欲留居,便奏明聖上,獲封后柴皇城便留居高唐。在東城牆根探入城圈內的這處高地上開始營造柴府。經細緻規劃,精心施工,一處華麗的古典宅院便建成了。只見院落主次分佈合理,房舍亭臺設計有序,式樣色調古樸典雅。斗拱重簷,龍頭獸仗。朱甍碧瓦,掩映九級高堂;畫棟雕粱,分界百間華閣。樹木花卉錯落有致,小橋流水曲徑繞幽、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真乃前代帝王家,當朝勳戚第,儼然是一處標準的宋朝時期的皇式花園官邸。

  柴氏成了高唐這個小縣城中的首個皇家貴族,柴府也便成了高唐縣最華麗的宮廷建築。

  隨著柴氏家族的沒落,其府第也圮壞漸重。天常日久,風蝕雨剝,九百餘年後,後周皇帝的血脈嫡傳子孫們已混同在縣城內東街平房茅舍裡的百姓中。威嚴的柴府成了斷垣殘壁,瓦礪一堆。其宅基逐漸被附近居民侵佔,建為宅舍。容有住戶三十餘家,曾屬原人民公社東街大隊第六生產小隊,後改稱東街村第六生產小組。1958年引黃河水

  入城圈,此處高地成了半島。1988年,為復建柴府花園此處居民全部搬遷。由縣政府聘請國家一級古建築師夏祖設計曲阜古園林建築工程公司承建,電業局投資450萬元人民幣,當年7月16日開工,於1999年5月31日竣工,挖湖開河,將這一半島從湖東岸割下,形成四面環水東大西小的橢圓形小島子,面積為11.8畝,於島上重建了這柴氏宅第。

  建成後的柴府,為魚丘湖增添一景,並增加了高唐景觀的文化氛圍。置身柴府,憑欄西望,水天一色,恍若置身於江南風光之中。看斜陽草樹,觀李逵井,尋古城遺蹟,彷彿又聽到了梁山英雄們金戈鐵馬的殺伐之聲。

  柴府共有三部分組成。東院為住宅,分前後兩院;前院大廳,面闊五間為客廳,後院為寢舍,面闊五間,飛簷挑角,古色古香;西院為戲樓,面闊三間,左右各有一耳室;西面臨湖為花園。充分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獨特風格。

  其一,和我國一般古建築一樣,為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屋簷的重量透過粱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作用。這種結構使建築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滿足生活所提出的千變萬化的要求。還有一種獨特構件,即屋簷下的一束束斗拱,由鬥形木塊和弓形橫木組成,縱橫交錯,逐層向外挑出,即有支承荷載樑架之作用,又有裝飾之效果,美觀大方,氣勢雄偉。

  其二,府邸內有若干單座建築,以圍牆、迴廊、亭軒、水池將一個個庭院,前後串聯,形成了層層深入的空間組成。這是中國封建“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思想的產物。

  其三,柴府建築即有極富裝飾性的房頂,又配以豐富多彩的色彩。主要建築屋頂裝飾有十字形、丁字形兩種,其結構以“懸山頂”為主。兩邊的建築結構則為“硬山頂”。建築物上塗漆及彩畫多用紅、綠、黃、藍色,即使在冬季也有生機之感。

  其四,柴府做為仿宋建築,屋頂的雕塑物簡潔明快,門窗等雕刻較少。

  柴府最美的景緻出現在春天。魯西北的春天風多且大。當西北風掠過魚丘湖水面時,便會由湖西北端捲起排排狂浪,浪浪相撞,越堆越高,滾到湖東南的柴府時,浪高過三尺。此時柴府基地周邊,狂濤齊擁,水花上躥,激起丈餘。在迎風的柴府西岸,湖水隨著風勢,一會兒漫到岸上,一會兒退下岸邊石階。若從西北方向順浪望去.柴府重疊遮掩,前露挑角西廊與花園涼亭相連,極像遊船的前首彩門。後邊重簷紅柱相接.酷似龍船的倉腹,柴府成了一條皇家大遊船了。水浪忽高忽低,澎湃撞擊,柴府基下臺階時隱時現,使人錯覺成這條皇家大遊船在順應水勢忽高忽低破浪前進。觀察的位置若再低一些,畫面中地平線抬高一些,水浪顯高,視線模糊,這柴府便真真實實地變成了駕馭狂浪的古舫了。1999年柴府被聊城市政府批准為市級重點名勝保護單位。此院是戲劇愛好者活動的場所,成為高唐旅遊觀光一景。

  歷史是我們身邊的,我們要愛護、保護它們,讓我們的家鄉的歷史傳遍世界。

  歷史調查報告 篇10

  一、調查資料

  (一)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warofResistanceAgainst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Sino—japanesewar),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

  (二)退伍老兵的晚年生活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的老兵們,他們孤苦無依、缺少工作、有的被子女所嫌棄晚年生活過的十分的艱苦,有的甚至還靠賣塑膠瓶維持生活。

  二、調查結果

  (一)、調查物件

  (二)、老人採訪總結

  據徐爺爺回憶,當時他的爸爸,因家裡太窮,1943年,他便在當地報名參軍,徐爺爺說:“因為當時的情況很困難,沒給我配槍,只給我配了訊號槍,隨後跟戰友們一起參加抗戰。”“打的慘啊,好多戰友就在我身邊倒下,都來不及掩埋。因為身材瘦小,有很大的優勢,要不然早就戰死。”徐爺爺一邊和我們說著他的感受,一邊想著他爸爸的話,回憶戰爭慘烈的境況時不斷的搖頭。爺爺談起他爸吹衝鋒號的情景,“衝鋒號一響,全軍都往上衝,將士敢不用命!”爺爺大聲地說。專案組成員站起來挺胸,頭向上揚做出吹號的姿勢。老人見狀說:“這樣不對,軍號是要平著吹。”老人說,很少有站在高處吹號的,有敵人專門打號兵,站在那麼顯眼的位置,那不是找死嗎。緊接著,老人以雙手抱拳的姿勢給我們演示了衝鋒號、起床號、集合號,在演示過程中,徐爺爺根據不同的種類,嘴裡發出“滴答滴”、“滴滴答”、“滴答得哩”的聲音,並用另一隻手上下揮動,以說明音階的起伏、長短。

  徐爺爺是一位軍人。他和我說起他當兵的事蹟,雖然沒有參加過抗日戰爭,但是當了一輩子的兵了。軍人是一項很光榮的職業。軍人是值得尊敬,並且引以為傲的。我們說到徐爺爺真是個民族英雄,徐爺爺說:“勳章我不敢當,我也不是英雄,但是我們的部隊跟鬼子打血戰數次,死傷無數,很多戰友都犧牲了,他們才是英雄。”

  徐爺爺現在家中生活很簡樸。在這裡祝願爺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三、調查分析

  (一)現狀

  許多像徐爺爺這樣的老兵們曾經在抗戰中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但是如今,他的生活卻十分貧苦甚至更差。看到這些,心裡感覺沉甸甸的。他們,曾經是捍衛中華民族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後一道防線,他們,曾經為了這個民族,奮力搏殺,流下過鮮血,受過傷痛。然而,現在,在垂垂老矣之際,他們卻沒有收到任何補償,如此窘迫地生活著。絕大多數人,在未來的十年時間裡,將永遠離開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他們,將帶走一個時代,帶走那個屈辱與光榮並存的時代。我們後人在緬懷這些人的時候,是否想過,曾經,我們面對他們貧困的晚年,卻無動於衷,沒有施予任何幫助,當我們回想起來,我們是否會心中有愧?還有很多老兵,也過著貧苦的生活,甚至,生活得更加辛苦,有的甚至還在沿街乞討!

  又是否有人關注過他們的生活呢?不知道為什麼這位老人沒有撫卹金、低保之類的,也許是沒有申請,也許是政府的疏忽,但是,政府是時候採取措施,讓這些為中華民族流過血受過傷的人,安享晚年了。

  四、問題與建議

  1、現在的社會現象中還存在著嫌棄老人、拋棄老人的現象。我們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社會人的思想教育,建設尊敬退伍老人、愛護隊伍老人的良好社會風氣。

  2、現在社會缺乏關注隊伍老兵的機構,我們應積極構築老兵和幹部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關心體貼老兵實際困難,為其分擔解憂難。

  3、現在社會上還存在退伍老兵以賣塑膠瓶為生的隊伍老兵,正式因為他們在現在的社會上難以找到謀生的工作。所以社會應該制定以扶持就業為主,給退伍老兵定期發放退役金保障其基本生活、政府還可以安排簡單的工作、退休以及繼續完成學業等多種方式相結合、推出城鄉一體化的退役士兵安置政策等。加快完善針對隊伍老兵的福利政策,提高其生活質量。

  4、退伍老兵年事已高,相比物質上的壓力更加讓退伍老兵們失去生活熱情的是精神方面,老兵們缺少的是社會的關愛。我們作為大學生應該多去專門的退伍老兵所與老兵多交談、傾聽他們的心心裡話、進行生活觀察、從側面瞭解他們的事蹟情況等方式對老兵心理進行摸底分析,瞭解老兵內心想法、性格愛好、家庭狀況、日常言行舉止等情況,做好老兵心理教育工作。

  感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他們的付出,對待軍人我們應該懷著一顆尊敬的心。

  他們不再軍姿颯爽,不再紀律嚴明,可是他們曾經卻是撐起國家的堅硬脊樑。

  我國現在對於退伍軍人的福利待遇政策有很多,但這些政策中,卻沒有一條是關於特殊福利待遇的,但是有一個共同點是:你們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

  而他們所擁有的,僅僅是對於他們那個時代的軍人最看重的榮譽,可是軍功章,卻不能給已經成為孤寡老人的他們帶來一點點生活的幫助。這些老兵似乎已經被國家遺忘,當年浴血疆域,保家衛國,但是老無所依,他們當年的努力不被人銘記!

  他們理應受到我們最崇敬的敬禮。我們衷心的希望,國家能夠趕快看到這些漸漸遠去的老兵。不尊重歷史的國家,永遠無法真正意義上的強大!

  歷史調查報告 篇11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溧陽建郡縣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曆史。漫長的歷史,悠久的文化,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遺產,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二處,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十多處。地上地下文物豐富,上黃水母山的4500萬年前古動物化石證明了當時古動物世界的多姿多彩;沙河出土的舊石器生產工具及新石器生產工具比比皆是;舊縣出土的先秦及秦漢時期錢幣;楊莊沙漲的元代墓葬等足以證明溧陽曆史悠久,充分反映了溧陽史前文化及文明時代物質文化。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對於教育全市人民認識家鄉歷史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將起到積極作用。 溧陽的文物古蹟主要有如下幾處:

  一:淳化閣帖石刻

  溧陽甓橋鎮虞氏的一間平房牆壁上,鑲嵌著舉世聞名的《淳化閣帖》刻石。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出秘閣所藏曆代書法,並派人到民間購摹古帝王名臣手跡,再命侍書學士王著將所有名跡編次,摹勒於棗木板上,拓賜大臣,這就是《淳化閣帖》的由來。共十卷。第一帖為歷代帝王書法,第二至第四卷為歷代名臣書法,第五卷為諸家古法帖,第六卷至第八卷為王羲之書法,第九、第十卷為王獻之書法。到了明代,原拓本大都殘佚,而甓橋虞氏珍藏本儲存完好。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通令全國殘存的閣帖拓本送京會審,重新摹刻上石,史稱“肅本”。清咸豐年間,太平軍四起,虞氏族人將刻石分而護之。之後返回者十不到五。現存刻石刻石完整者47塊,破損的71塊。共118塊。分上下六層。刻石每塊均高4.32米,長0.6~1米不等。“淳化三年十一月四日奉聖旨橫勒上石”等原題刻五處仍在。

  二:高靜御石

  “高靜御石”正對高靜園大門,巍然屹立。高靜園的園名就因“高靜石”而得之。據溧陽地方誌記載,相傳是“愛石成癖”的宋徽宗,一生蒐集民間各種奇石怪巖,數量之多,不可估量,待宋高宗(趙構)繼位,遷都臨安時,就把徽宗最愛之三塊湖石,親筆題詞後御賜給丞相趙癸(宋代溧陽人),一是“蒼雲”,二是“高靜”,三是“忠義”。“蒼雲”此石象一朵灰白色厚雲,姿態柔軟,潤光,有飽經滄桑,圓潤老成之象徵;“忠義”此石厚實、穩重,千瘡百孔,有忠臣義士之象徵,這兩石都在時代變遷過程中遺失,有人謂在運輸途中翻入長江中沉沒,有人謂日本侵略中國時被毀了,甚至也有謂之在政權運動中被敲碎,埋入地下等,唯有“高靜”而尚存,多經移置,流傳至今,仍完好無損。“高靜”形似烏雲密佈,黑壓壓之勢,呈萬般俱寂狀。象徵深靜無底,深不可測的功底。高靜石重達11.36噸,高2.53米,寬5.31米,厚0.95米,可謂一枚巨石,真乃形態奇特,洞壑怪異,能充分體現出太湖石之四大特徵:通、透、皺、漏,是園林界不可多得的一塊“寶石”。

  三:伍員山

  又名伍牙山、護牙山,位於溧陽天目湖風景度假旅遊區的最南端,海拔440米。傳說伍員(子胥)有一口漂亮牙齒,逃避楚軍追捕到此地,恐被人識破,打算碎牙,後因受山神保護而把牙齒保護下來。山上伍相寺只剩下遺址與斷垣殘壁。

  四:投金瀨

  史貞女義救伍子胥遺址在溧陽南渡鎮西南三里。伍子胥伐楚得勝後於此投金瓜子入瀨水以示報答。溧陽文物展覽中可見金瓜子之貌。 史貞女墓在鎮北的木杓兜村,已湮沒。

  五:孟郊迎母處

  唐代著名詩人孟郊(751——814),字東野,淅江德清人,進士,晚年任溧陽縣尉。唐貞元十七年(801),孟郊到溧陽任縣尉。他一到溧陽就把母親裴氏迎來奉養。慈母三次送他赴京應考的情景為《遊子吟》詩中所述。

  六:侯廟

  溧陽埭頭的侯廟,始建於漢朝,為史崇墓地。史崇投入光武帝軍中,破王尋,打敗趙王,降伏劉盆子,立有殊功,被授為右將軍,青冀二州剌史,人文文遺加驃騎將軍,封溧陽侯。史崇到溧陽後,“問百姓疾苦,治尚寬簡,注重教化,發展農桑,兼顧漁獵”。史崇的教化,對溧陽地區文明發展極有影響。現侯廟建築已基本被毀,僅剩廟前一支華表、儀門的四支石柱和南、西兩側圍牆。

  七、唐代石刻井欄

  溧城鎮鳳凰公園內的亭子裡,有一個石井欄,井欄外側,分18行,豎刻著91個字:維唐元和六年(811)歲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戍申,沙門澄觀為零陵寺造常住石井欄並石盆,永充供養。大匠儲卿郭通以偈贊曰“此是南山石,將來造井欄,留傳千萬代,各結佛家緣,盡意修功德,應無朽萬年,同沾勝福者,超於彌勒前。”這是我國唯一留存至今的唐代石刻井欄。

  八:狀元閣

  狀元閣是國內唯一的以宣傳狀元文化為主題的建築物,座落在湖裡山巔,外觀雄偉,富麗堂皇,建築面積350平方米,高22米,有24個樓角,凌空飛翔,走進樓閣,彷彿來到了溧陽曆史的文化長廊,這裡濃縮著溧陽1300年的文化史。 全閣共分三層。第一層記吉化狀元,第二層展出了當代溧陽籍專家的事蹟,第三層的書架上安插了歷代溧陽籍高等院校生的名冊。登樓遠眺,天目湖的美景盡收眼底。狀元閣正呼喚當今莘莘學子,攀登科學的高峰,正謂“閣的重量就是知識的重量”。王羲之、王獻之、柳公權、顏真卿、歐陽洵、張旭等大書法家的作品仍可一睹。

  透過這次調查,我對家鄉的歷史文化以及文化遺產有了更深的瞭解,同時也發現了遺蹟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在修復遺蹟時造成的破壞,以及對遺蹟的保護沒有到位等。

  對此我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文化遺產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城鄉規劃。要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範化;

  三:最好能原封不動的儲存,保持歷史文化的原真性,而對於一些十分重要的歷史建築物因故被毀的情況,則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重建;

  四: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認真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雖然,我國在遺蹟保護方面技術還不夠熟練,整體上有較大提升空間,但遺蹟保護更是每一個人的事情,同樣的,對於這些歷史賜予給溧陽人民的珍寶,溧陽人民更是要懂得珍惜。

【歷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