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莊子心得讀後感

莊子心得讀後感

莊子心得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莊子心得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晨讀的時候老喜歡把《莊子》這本書拿著讀,只是被裡面光怪陸離的故事吸引著,當成了志怪型別的書籍。覺得離開我們生活的現實太遠太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學過的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那個時候自己的心境太小,不相信有這樣大的境界。

  稍及年長些,隨著個人閱歷和見識的豐富。真正到達了黑格爾所說的“正反合”三段式中反的階段的時候,才發覺自己心理深處真正需要的正是這樣的一本書。我時常追問我自己:我所追求的一切,我所放棄的無奈,是否都是隨著我的本心而沒有違背?是否都值得?知識本身並不是智慧,智慧是透過對問題本身的追問而通達到的一種境界。

  讀罷此書,我知道《莊子》還只讀了個皮毛,或許連皮毛都還沒到達,以後的路還長些,還得長久的讀下去。

  讀書筆記:

  1.莊子其人

  莊子其人不為名利所困,逍遙一生,無牽無掛。雖貧窮至極,但不為困頓所累,莊子告訴我們:“讀書人有道德理想而不能實行,這才是困頓。”、“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貧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對於物質上的富有莊子告誡我們:“手中有多少金錢,並不能決定它在你心中的分量。”對於不能按照本心生活的人莊子說:“是別人給了我這麼多委屈呢?還是我自己看不破名和利呢?”

  2.境界的大小

  真正的大小不僅僅在於眼界中,而在於心智上。而境界的不同,決定了人們思維的方式。如何獲得大的境界呢?打破束縛自己心智的常規思維。而如何打破常規思維呢?問問自己,終其一生,是否看到了自己的本心,看到了自己真正歡欣的東西。而如何看到自己的本心呢?無憂是佛,活在當下。把這個世間天大的事,都把它看下了,而把自己的靈魂放到無限大。

  3.如何超越

  我們生活的現實無非名利二字,所謂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很多時候我們置身茫然之處,無法看清自己的目的、方向和眼前的權衡。乃是由於我們都已經忘記了自己為什麼出發。而要在現實生活中實現超越,需要擁有的是一顆空靈的心境,讓自己的眼睛敏銳起來,才能在不經意之處發現人生的至極大道。

  不同價值觀的人,在經歷相同的事情時,會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

  你需要怎樣的價值觀呢?第一是理性:人的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做人的底線,不能超越這個世界的行為準則。第二是感性:每到一處,每見一個風景,心中便有一種悲憫之情自然發生,一種歡欣之意自然流露。

  不要以你自己的價值觀去評估這個世界,不要讓我們的心中帶有成見。

  4.怎樣認識自己?

  離我們最近的東西,往往是最難認知的。而只有我們自己,離我們自己最近了。莊子在《人間世》中告訴了我們一種方法:心齋。也就是養心。是讓我們的眼睛,不僅僅看到外在世界的廣大,更應該留一份給自己的心靈,去發現自己本初的.願望。第二種方法是:自知之明。不受外部評價的影響,寵辱不驚。

  5.路在腳下

  無論人生遇到什麼樣的情況,世界上總有路可走。我們可能極其普通,當內心要有一種人格的力量,它不是彰顯外放的才華,它是一種和緩的凝聚力。

  6.對於生命的態度

  莊子樂生,不懼怕死亡,但也決不去找死。因為,生和死不過是一場生命心態的變化。人的生命可以消耗掉,當人的思想卻可以流傳下來,對於莊子來說,思想的傳承遠遠勝於一個生命。

  7.外化而內不化

  莊子認為,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一個人可以外表變得隨和融通和放下,但是他的內心要有真正不化的東西。

  8.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志

  一個人只有釋放了自己的本性,順服自然才能不被疑惑。所謂利令智昏,當利能夠令心智混掉,心中就不會再有洞明清澈的智慧,一切迷惑將使得我們改變本初之性。

  9.人生的心態

  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夫!面對生命,我們要有一種曠達的態度,就是達生。不要太看重外表的東西,因為那隻能讓自己變得笨拙。人世間真正高明的人,向上可以看透蒼天,向下可以看清黃泉,世界永珍瞭然於心,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神色不變,氣定神閒。好的心態需要歷經三個階段:忘記名、忘記利、忘記自己。

  10.自然之道

  人會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機遇會來,一切風波會走,在每一個機遇中把握自己,這就是莊子所說的合乎大道。

  對於人生之規律:前半生不要怕,後半生不要悔。

【莊子心得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