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五年級上冊《長相思》評課稿

五年級上冊《長相思》評課稿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長相思》評課稿

  我看師傅的《長相思》,聽師傅的《長相思》,讀師傅的《長相思》,就是無法用一字來訴說我摯愛的《長相思》。我試圖從《課譜》中去梳理一下我飛揚的思緒,但是我驚奇地發現有著深厚的課程與教學論積澱的林志芳師姐都說她聽完了《長相思》後震驚到無語,丟掉了所有的關於語文、關於課程,甚至關於詩詞的概念、原則、理念與判斷,也完全丟掉了自己。連聰慧如林師姐都尚且如此,更何況資質愚鈍的我呢。

  “長相思啊,長相思,作者為什麼會如此地長相思?”

  “長相思啊,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齊讀)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生齊讀)長相思;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作——(生齊讀)長相思。”

  課在這樣的迴環與復沓中戛然而止,而我的心卻深陷在《長相思》中不能自拔。情與義,愛與愁,交織在一起,觸動了心底裡最柔軟的那一部分。那一聲聲“長相思啊,長相思”,從此夢縈魂繞,綿綿無盡。

  誰敢相信這樣的《長相思》是課?誰敢相信這樣的《長相思》是在沒有教案的情況下完成的?誰能把親情愛情友情演繹得如此情真意切、攝人心魄?

  師傅曾在講座中說過,古人做詩最講究章法,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謀篇佈局。詩詞的章法大體上可以歸結為“起”、“承”、“轉”、“合”四步,只有符合這四步的才能算是好詩詞。細細品讀《長相思》的教學精髓,似乎也正符合這個章法。不然我實在想不出師傅何以能將《長相思》演繹得如此出神入化,美妙絕倫。

  一、起。在第一板塊的教學中,師傅從王安石眼中的鄉愁、張籍筆下的鄉愁,切入到“在納蘭性德眼中的鄉愁又是什麼呢?”然後引導學生讀詞,從讀準字音,到讀準節奏,再到讀出自己的味道,讀出自己的感覺。學生在這樣層層遞進的誦讀中,開始有了自己對《長相思》模糊的感受:納蘭性德這是在思念家鄉,想念親人。這樣的“起”,可謂是用心良苦,達到了先聲奪人、震動全課的作用。

  二、承。在第二板塊的`教學中,承接了上面教學中學生對《長相思》模模糊糊的感受,師傅很自然地提出了“長相思,長相思,作者為什麼會如此地長相思呢?”在師傅的引領下,學生藉助註釋,讀懂了詞意,讀懂了納蘭性德身在征途,卻心繫故園的無奈和痛楚,進而讀懂了納蘭性德為何要如此的長相思。“承”在這裡起到了蓄勢的作用,為後面的撼人心魄奠定了基調。

  三、轉。就在學生展開了想象,完全沉浸在納蘭性德的孤獨和無奈中,師傅突然話題一轉:“但是,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裡,在他的家鄉,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看到的畫面寫下來。”樂曲也突然之間由空靈悲愴的簫聲《愴》,轉換到了纏綿悱惻、欲說還休的《琵琶語》,伴隨著師傅深情的訴說 “那可能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裡……那也可能是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圍坐在一起……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那還可能是……”學生的情感就在這樣的意境裡一發不可收拾,情動而辭發,一瀉千里。

  四、合。在課堂進入到最高潮的時候,在學生陶醉在其樂融融的故園圖中的時候,師傅又一轉:“但是,但是,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卻破碎了,這樣的情境卻都破碎了。”接下來,便是一遍又一遍地誦讀《長相思》。接下來,便是學生情不自禁地一問再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別離?”最後,課在“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齊讀)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生齊讀)長相思;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作——(生齊讀)長相思”中完成了詩詞教學的鳳凰涅槃。

【五年級上冊《長相思》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