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

  本節主要知識是1、插入自選圖形,2、組合旋轉自選圖形;3、幻燈片瀏覽檢視;4、幻燈片的移動,插入和刪除

  經過教學我反思如下:1、匯入部分不夠自然流暢,沒有很好地貼近生活,結合生活中的情景進行教學,節奏較快,有部分學生接受不了,沒有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性,老師講得過多,難點有欠突破,重點不突出。時間分配不夠合理,由於本節內容較多,在教學過程中顯得匆忙,沒來得及對學生作品進行更多地展評。2、學生對重新組合圖片,旋轉和翻轉掌握得不夠熟悉,對文字的處理還不夠嫻熟。排版還要加強訓練。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2

  學生們很喜歡上計算機課,特別是上機的操作課,但是一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遊戲、上網聊天情有獨鍾,而對於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作為一名初中資訊科技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麼課,並且能在喜歡的情況下,學好這麼課,掌握這門課呢?

  一、重視問題設計

  課堂教學中,在匯入新課、學習新知等不同階段,學生的思維狀態是不同的,提問要注意時機,引導學生去積極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同一個問題,應善於從不同角度向學生提出問題,運用條件的增設變化及結論的延伸和條件與結論的互換,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等方法設計出新的問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三、讓學生有成就感

  課堂中多展示學生作品,利用成功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課堂上多展示學生的作品,給予表揚鼓勵,會使學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從而對計算機學習產生更為強烈的興趣。在伴隨著老師和同學們的讚美,這些同學都會沉浸在一種難以言喻的興奮之中。課堂中我讓每個同學都把作品上傳到區域網中,這樣,只要進入網路上的芳鄰的同學都能看到,當看到有同學欣賞自己的作品時,他們會充滿成就感。用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合適的方式,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例項,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資訊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透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資訊,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資訊,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作為資訊科技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3

  要開展運用資訊科技的優勢開展互動學習,就要給學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資訊資源。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透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採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透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

  網路環境給課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協作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所有學生可以平等的對話,沒有性別的差異,沒有性格的差異,沒有身份的差異,更沒有傳統評價標準強加在學生身上的優劣標誌。所有學生按照研究課題與興趣自然分組,充分發表見解、展示研究過程和結論。師生之間完全沒有了以往的無法跨越的鴻溝,自由平等的對話。學生研究的結論並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習的完整過程,他們是不是學會了學習?他們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的扶持?他們是不是將成功的在終點衝刺!

  值得討論的是,這種資源中心和協作交流平臺並不一定全部是在網際網路進行。從教學實際中我們注意到:網際網路上的資源和平臺就一定適合我們的教學麼?網際網路絡的資源浩瀚無際,但是並非就一定可以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有用的資訊,反而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隨意性和不可預測性,給教師的備課也帶來很多盲目性。另一個方面,網際網路很大程度上已經是一個商業網路,所用的平臺並非是為教育設計的,各種交流平臺更是不便於學生們的專題交流。同時所有網站提供的免費主頁空間也是沒有保障,因此,如果用它來構建學生作業的評估展示平臺功能是無法得到保證的。就目前網路建設和網際網路現狀,我認為完全可以依託區域網的高速寬頻,建立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網路授課平臺,一方面由教師和學生課題研究小組引入網際網路資源,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資源庫的作用,引入資源中心的資源,同時也可以引入學校師生自己建立的資訊資源。利用動態網頁技術在自己的網路上開闢各種專題的資訊協作平臺。

  資訊科技和學科的整合不僅是學生學習方式的革命,也是教師教學方法的全方位變革,要使計算機成為教師的真正工具,不要求各學科教師自己從頭設計自己製作課件。資訊科技和學科的整合並不能要我們的學科教師都費力搞什麼多媒體課件,我們只要學會拿來主義和再加工能力,如果有現成的電梯大家都不去使用,豈不是對資源的浪費?浪費了網路資源,還浪費了你自己的精力。

  近來,網路和教育將在廣度和深度上極大地影響一個民族的命運,影響一個團隊、個人在未來時代的競爭力。而網路和教育的結合更是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的強大武器。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教育現代化、教育資訊化給我們的教育改革帶來了勃勃生機,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資訊科技和學科整合的嶄新課題。“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懂英語,會電腦。”“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從以上的話語中,可見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已成為小學生必不可少的課程組成部分,這不僅對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提高我們民族的素質也有著深遠的意義。資訊科技課與其它小學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許多小學都陸續開設了資訊科技課程。小學資訊科技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翻開以往的計算機基礎課本,無非是以計算機的發展史講起,接著講解數制與編碼,再次講述計算機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再才進入到DOS與WINDOWS系統的使用,其枯燥的理論很容易打消孩子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一但孩子的計算機興趣被扼殺,資訊科技課堂的生機也就蕩然無存。然而如今的資訊科技課本內容設計合理,完全符合學以至用的目的,課本從資訊科技基礎講起,接著介紹WINDOWS系統的操作,再介紹網上衝浪的過程與方法,這就讓同學們形成蒐集資訊的習慣,但這些對於我們的學生,課本的價值量還是低了些,學生計算機水平普遍都比較高,如果再圍繞書本講解,學生不但會抵制,更耽誤後續課程的進度,如何設計一套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是上好資訊科技課的關鍵。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持並提高學習積極性

  資訊科技課上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漲,他們對新事物充滿著好奇,總幻想有一天能熟練的駕馭計算機、能製作出精美的動畫、能設計出漂亮的遊戲、能控制自己建立的遊戲角色……只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至用,久而久之,其操作水平又會上一個新臺階。七年級上學期開設的課程是資訊科技基礎與WORD軟體,學生操作量大,一週僅有1次課,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學習任務,45分鐘尤為重要,課堂講解時間不能太長,上機練習的時間可以放長些,每次授完新課後給每個學生下發一定的練習題,練習範圍就是本堂課所講授的內容,學生按照老師給定的題目針對性練習,教師再個別輔導,當然學生對於知識點模糊的地方也比較多,老師可以安排每組的小組長擔任輔導員,同桌討論等形式,完成課堂練習,在作業時間將理論轉化為實踐,鞏固並消化,從而彌補了總課時不夠的難題。

  二、 任務驅動式教學,一改枯燥的課堂

  新授課中,教師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論的講解,學生在十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就會走神,所以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可以讓學生集中精神配合老師共同探討新知識。如在講解WORD軟體中繪製表格的第一課,教師可以拿出象棋棋盤圖片,讓學生數出棋盤的行與列,再介紹如何將單元格調整為正方形以便放棋子,如何來畫棋子,美化表格,接著就讓學生完成棋盤表格,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會發現畫棋子很費時,這時老師就可以先讓學生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技巧,再來演示如何“投機取巧”,此時學生似乎一切恍然大悟,接下來的製作過程就方便高效的多了。

  三、老師教以引導為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其實要讓學生真正上好資訊科技課,老師就必須充當好一個導學者的角色,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區分好與壞的資訊,提高學生對資訊的分辨能力;多給學生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不能因為老師的導向而埋沒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資訊科技課堂當中來,讓學生知識資訊化時代的兩面性,培養學生收集資訊、加工處理資訊的能力,學習至用。作為專業老師,更應該要讓學生知道學習資訊科技的必要性,真正讓學生成為具有高品質的人。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4

  本學期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任務有七年級和八年級兩個年級,總體來說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初步具備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道德觀、價值觀與責任感,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透過這一個月來的教學作如下的反思。本月七年級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第一單元初識資訊科技。八年級的教學內容是第一單元的初識Excel。

  第一:七年級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概念有:資訊和資訊科技、計算機的發展、計算機系統、作業系統、資料夾和檔案的區別。八年級主要是透過例項來理解掌Excel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我採取的是提問和舉例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按要求理解學習。

  第二:根據教材滲透“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鼓動學生動手操作,倡導學生的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由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練習,在完成練習的基礎上,透過思維反思和探究活動,達到對知識、技能的歸納總結進而遷移、應用。七年級學生對教材中的硬體系統的硬體裝置的認識有濃厚的興趣,透過課件的圖片和實物讓學生真正認識計算機的這些硬體裝置。初識作業系統部分讓學生完成這些具體操作如正常的開機、關機;啟動“記事本”程式設計;工作列的設定。個性化桌面部分學生能快速掌握建立桌面快捷方式圖示;設定有特色的個性桌面圖示如“V”;同時對桌面的螢幕保護程式設定;設定想要的桌面背景。資訊的管理部分學生能分清檔案和資料夾兩概念並對檔案和資料夾的基本操作應用。八年級透過製作個人消費統計表、初一一班成績統計表、課程表等表格的製作,讓學生做中學更容易理解和掌握Excel表中單元格的理解、操作從而循序漸進的學好此軟體。我採取的是課件和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能馬上應用操作,大大加強了實際操作能力。

  第三:學生的上機積級性很高並能按照教學內容做好每堂課的技能操作。當然也存在學生借上機來機房玩遊戲的這種情況,我會時時提醒學生並認真學好本課程。

  反思這一個月的教學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很濃,對這種任務驅動的方式尤其是上機的動手能力也有提高。以後繼續使用由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練習,在完成練習的基礎上,透過思維反思和探究活動,達到對知識、技能的歸納總結進而遷移、應用。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5

  在影象合成的教學中,我首先收集了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圖片,邊讓學生欣賞邊給學生講解,在我們的生活中,例如電影海報、廣告、產品包裝、印刷品等等很多的地方都需要使用影象合成。往往一幅作品需要許多影象元素,經過藝術的再加工再創作,才能達到最終的效果。在進行影象合成的時候,必不可少的要使用圖層,從而引出“圖層”這個概念,提出本節的教學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我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創新精神,我並沒有直接講解怎麼使用圖層,而是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小練習,讓學生自己試著做,只有透過學生自己一步一步的具體操作,才能理解所學的知識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許多問題和困難,這時同學們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求助老師,而我在這裡的角色只是起到指導和鼓勵的作用。然後由學生進行演示操作並講解他的製作過程,再針對他的操作將學生普遍出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圖屋的基本操作後再佈置後面的任務,進行綜合設計。這是對所學知識的昇華,這裡加入了學生自己的創作,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這節課我認為設計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將課堂的學習主動權完全還給了學生,學生髮問,學生回答,教師只是起到了提醒、輔導的作用,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學、合作學習能力提高的意義。具體說來,此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1、 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各自的收穫

  個體基礎差異是困擾我們老師進行資訊科技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怎麼樣才能保證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為解決這個問題,在本課我採用了呈現不同難度任和,讓學生選擇任務做設計;半成品加工策略等方式,很好地保證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

  2、 半成品素材的加工策略

  有效地提高了基礎差的學生的操作效率,也可以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實現跳躍式學習,充分利用課堂有限時間進行適合自己基礎學習

  3、 全方位的評價、反饋

  本節全方位評價包括:組間評價—激發學生設計熱情;組內評價—有效反映合作學習效果;個人評價—如實反映個人的學習收穫。透過評價反饋來看,學生學習效果不錯。

  4、 使學生在情感、意識上有一定的收穫

  在教學中滲透了設計的理念。讓學生明白:好的作品需要好的創意與好的技術兼備。

  5、 不足之處

  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還需要加強,合作學習的效果有待提高;兩節課80分鐘讓學生設計出一個創意與技術兼備的作品時間上很倉促,基本上完不成。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6

  運用小組合作策略以提高學生相關技能與品質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日常教學中我不斷嘗試運用這種新的教學理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上讓自己擔當“導演”,學生當“演員”,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學習,同學們的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時也使同學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更加團結。現就結合平時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與大家交流一下:

  由於資訊課的特點,對學生的操作能力要求很高,一些知識並不是理解了就可以了,還要求手腦結合,能完成操作。這就要求老師把課堂真正的`交給學生,給他們大量的時間讓他們去探索、去操作。因為整節課學生如果只動腦不動手,容易眼高手低,而老師如果把操作方法直接教給學生,學生完成後又容易淡忘,而只有自己探索出來的才能記憶深刻。但由於是新知識,學生在探究的過程肯定會遇到困難,老師又不可能全面照顧的到,這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是最好的方法。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小組之間相互討論,共同解決,集思廣益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另外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透過小組之間的比賽可以提高同學之間的競爭意識,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會讓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比賽,比如比比哪個小組完成的快,哪個小組完成的好,哪個小組發現的問題多,哪個小組的作品最漂亮,哪個小組回答問題最積極。透過這些比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提高了課堂效率。另外,在展示學生作品時,我一般先讓小組之間進行自評,評出小組內的最佳作品來展示,在展示時說出推薦的理由,既這個作品的優點,這樣學生為了小組之間的榮譽,會更懂得團結,他們會積極的評出優秀的作品,但絕對不會徇私,在評出的作品中,如果有不滿意的地方,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作品,他們也會幫忙修改,這樣就提高了他們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品質。當然了,在分組時,我也是考慮到了很多因素,比如各小組之間的平衡,不能讓他們存在很大的差異,否則就不存在競爭,學生的積極性也必然會降低,這樣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在小組的人數上,我一般視情況而定,有時遇到比較簡單的章節,學生需要討論的問題比較少,而重點是展示作品時,一般人數會比較多,有可能7、8人一組,這樣更利於作品之間進行比較,從而學習別人作品上的長處為已所用;而遇到比較麻煩的問題,需要學生時時討論時,為了避免同學之間照顧不過來,這時人數會比較少,有時3、4個,有時結對子,學生可以時時討論,時時交流,而不必下位,這樣就會方便很多,效果也比較明顯。

  可以說,運用小組合作學生以來,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愉快,而課堂效率和學生各方面的品質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運用,並加以改進,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好的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7

  《形狀漸變動畫》一課學生是初次學習製作“補間”動畫。“補間”動畫包括:形狀漸變動畫、運動漸變動畫。本課研究“形狀漸變動畫”,這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指導學生理解並掌握設定“補間”動畫的方法,將為後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我先演示了幾幅事先做好的FLASH動畫例子,以便讓學生能夠跟我順利地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在新課的設計方面,我首先講解了書的具體例項,在例項的講解過程中,指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圖形的打散問題:如果是字的話,需要二次的打散等重點問題)

  在練習方面,我引導學生跟據老師所講的知識點,自主、合作進行練習。

  另外,在學生的創作過程中,由於學生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可能會提出異議,還可能製作動畫失敗等等,教師要充分備課,要預料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突發問題,做到有的放矢。

  本節課在學生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操作不夠熟練,完成速度較慢,最後自主創作時效果不盡人意。今後在教學中注意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引導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所學知識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8

  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是新時期我縣學校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工作的重點。126教學策略的推廣應用為廣大中小學生帶來了莫大的驚喜。弱者優先、機會均等、及時評價展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了發展更好的可能,課堂不再是好學生表演的時間,而更應該成為所有學生齊頭並進的快樂舞臺。層次化教學方案的實施要要求所有的老師把目光放的更長遠一些,畢竟祖國的未來沒法寄託給那些個死記硬背的酸書生,未來事業的接班人應該富有朝氣,富有創造性,富有開拓性。小組合作學習正是培養未來事業接班人的那種合作共贏開拓思維。任何人都很重要,都是小組合作的主體。

  積極的相互支援配合;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所有學生能進行溝通,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對於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以及對活動成效進行評估等。在這裡,合作的動機和責任是合作學習,它不再是課堂教學的點綴,而是一種具有實際意義的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自主探究,並不是不要教師指導,也不是說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認為教師可以推卸教育學生的責任。學生討論時,教師應該以聽、看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瞭解上,在此基礎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應該做哪些調整,哪些問題值得全班討論,哪些問題需要教師講解,教師要做出最恰當的選擇。

  給學生均等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而不再是單純的肉食鴨。圖示化導學案的靈活運用讓學生真正有一條主線貫穿課堂始終,採用任務驅動法,給學生創造成才。學生前途都是不同的,沒必要扼殺學生在其他方面發展的天性,成功不僅僅在於考學,更在於培養學生不斷學習的好習慣好方法。習慣成就未來!

  教學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無論你是初涉講臺的青年教師,還是從教多年的中、老年教師,不管你課堂設計,課前準備得多麼充分,往往都會有一些課堂上的長處與不足或者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反思

  本週跟紀老師學習圖示化導學案教學設計,很受啟發。導學案的使用在中學生的資訊科技教學和學習中效果非常明顯。學生在導學案的指導下,一步一步自主學習,學習的熱情普遍比較高,上課時都非常投入的去完成程式的設計有的學生甚至還有自己的創造性開拓。新時代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創造性的思維,敢於懷疑,敢於質疑。使用任務驅動法指導學生自己主動的去學習,學生在任務的驅使下主動的跟進教師思路,確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前我更側重於傳授學生一些重點的東西,讓學生強化記憶一下,透過這次講課的對比,讓我認識到教學不是機械的灌輸,而是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當學習真正成為一種習慣,學生也就都會不自覺的投入到問題的思考和回答中來。現在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的意識,讓每一位學生真正在小組中體現其重要價值,只有如此學生才會更積極的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

  傾向弱勢學生群體,給每個學生同等的機會,均衡發展,課堂不能再是好學生表演的舞臺,應該成為所有學生共同激勵共同進步的階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進步的動力,這就要求充分利用好導學案。導學案中能很好的牽動學生學習的神經,講課過程中應更多的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只有有興趣能夠在課堂中有所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9

  春天來了,似乎冬天的寒冷已經在悄然褪去。可課程改革的浪潮卻洶湧澎湃,一浪高過一浪。資訊科技課儘管是大浪中的小小浪花,但它也是浪花飛舞,讓人沉醉……

  資訊科技課在很多人的眼裡也許很不起眼,是邊緣學科,認為上起來很容易,不就是讓學生自由玩嘛,不就是讓學生上上網玩遊戲,輕鬆輕鬆嘛。其實呢?只有我們做這門學科的老師知道這裡面的酸甜苦辣,也有和其他學科老師一樣的和學生間的真情互動。

  上課時必須聽從老師的指揮。儘管自己也有些老生常談的感覺,但真的是必須的,學生中的大部分都能遵守各項規則。我經常跟他們說的一句話就是:‘有令則行,有禁則止。“當時自己認為這是在無形當中培養學生的自律行為,在無聲當中培養學生關注他人的一種默默的情懷。所以,在實行中非常地嚴格,有些威嚴。可我總覺得似乎缺少了些什麼,缺了些什麼呢?當時很迷惑,不知道在哪裡……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那時我缺少了什麼?缺少的是平等,缺少的是師生間彼此的寬容和對待問題的人性化的處理。在新課程改革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和學生之間不在是單純的師生關係,單純的主動和被動的求學關係。在打破這種固有的模式中,我感覺學生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教會與否、學會與否的資訊,而是我們在塑造學生人格和我們自己人格的相互碰撞中彼此的信任、彼此的承諾、彼此的給予。透過這個很普通的小事,我更體驗到了人性的美麗。這麼說也許有些不合適,可是當遇到問題時,我們作為老師能從人性的一方面去考慮給與孩子心靈安慰和理解,能從深處體驗學生的需求,嚴中有柔,把微笑帶進我們的課堂。讓他們在自信的目光中體驗學習實際是件快樂的事情,是件苦中有樂的事情。那麼,我想比我們用書本上的大道理告訴他該怎麼做要實用得多。反過來對於學生在教學中,其實我還要感謝他們。有時他們的一句話會成為我教學上的靈感,有時一個觀點恰恰是我遇到百思不得其解時的鑰匙。因而作為老師只要我們捨得蹲下去和他們面對面地、心與心地溝通,用一種平和的教育智慧原諒學生目前的落後,用發展的眼光相信學生日後的優秀,我想無論我們的新課程改革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會一笑而過,因為我們的身後有著千萬雙純潔的眼睛和稚嫩的雙手在支撐著!儘管稚嫩但確是未來的永恆!

  “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很簡單的一句名言,背後再加上我們老師的愛心、耐心、信心和責任心,想想那會是什麼樣呢?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0

  資料化圖表這節課的內容看似很多,很零散,讓同學一看就覺得犯愁,但透過快速的給他們演示和讓他們分組進行任務的完成,把課堂時間都給了他們,讓他們自己去創新,去探索,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成了課堂的主人,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讓他們在課堂中感受圖表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體驗圖表的多樣化,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理念。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1

  資訊科技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與其他中學課程有所不同。資訊科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透過學習資訊科技學科,可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各方面的協調能力。作為一名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資訊科技教師,我結合近幾年來的工作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我校注重學生的發展,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教學宗旨。一切為了學生,我們每位教師都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有些學生對計算機還不太熟悉基本操作,因此在講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甚至有的學生跟不上教師的講授內容。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耐心的加以指導,如果總是大聲斥責學生,甚至羞辱嘲笑學生,學生往往產生恐懼心理,厭學心理。所以上資訊科技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下,這樣不但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真研究教材,實施分層次教學

  根據調查研究,我國的計算機正處於普及階段,很多學生家裡有計算機,但是也有個別學生從來沒有過多的接觸過計算機,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給中學的計算機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有基礎的學生“吃不飽”,很容易失去上課的興趣;而有的學生卻因“吃不了”跟不上講授內容而失去了信心。那麼如何才讓用最好的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本節課的內容呢?首先,我認為應該認真研究教材,精選內容,對較容易的知識點可粗略講解,讓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對難度較大的內容可化難為易,教師加強隨堂指導,使學生聽明白,做正確。其次,還要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如果整堂課只講理論不讓他們動手,他們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對本節課的講授內容也不能做到及時的應用。因此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也要注意難易結合,對學習接受程度不同的學生分別佈置不同的任務讓其完成,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務,另外佈置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基礎好的學生去完成,這樣既節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可讓接受能力好的學生提高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資訊科技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或學生自己看書學習,再由教師點撥重點難點。有時,讓學生上臺操作,邊操作邊做解釋,教師適當補充,這樣的效果很好。但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總是用同一種教學方法,而應該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不同接受程度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告訴學生如何操作不如讓他們自己去學會操作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尋找正確的操作步驟,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操作實踐能力。這樣的方法也可以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自己未找到的操作步驟印象深刻,而在教師講解過程中將會對其重點認真聽取並加以記憶。因此,我們應該加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對其在今後的各科學習中都大有益處。

  總之,要上好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處處觀察,多多留意,適當的調整與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思路,讓枯燥乏味的課程生動活躍起來,使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2

  中學資訊科技課程擔負著“使學生在建立對資訊科技及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及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興趣,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等重要責任。在教學中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資訊科技這門新興課程,使他們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意識等方面得到培養,是所有教授此門課程的教師要努力研究的。在一年多的教學實踐中我有幾點體會。

  一、巧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景創設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作為教師應當注重開課“導語”的設計,快速而有效的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入角色。

  中學生的心裡特點是主觀能動性強,對各種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總是充滿著求知慾望;但往往耐性不夠,對枯燥的理論知識興趣不足。資訊科技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心理,揚長避短,根據教材的內容創設出能引發學生好奇心的導課情境來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使他們樂學。

  為了能夠長期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創設出形式各異的導課情境,用例項展示代替無趣的語言介紹,用聲情並茂的動畫代替單一的圖形,用影片等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而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興趣,求知慾望被激發起來了,作為教師自然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引入知識的海洋了。

  二、遵循“學以致用”的原則,使學生樂學。

  資訊科技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書本知識最終都要體現在對計算機的操作和使用上,也就是說要“學以致用”。讓學生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所學的為自己的“需要”而服務。

  中學生的知識和閱歷都比較淺顯,這使得他們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有一定的侷限,如果教學內容脫離他們的實際生活太遠、理論性太強,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從而使學生樂學。例如“畫圖”工具可以用來描繪校園;word可以用來製作課程表、寫信;powerpoint製作的幻燈片可以用來介紹班級、老師、同學、校園生活;e-mail可以給同學發賀卡等。

  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是為了操作使用的,有了“用”的目標,“用”的需求,學習就有了動力。因此每節計算機課教師都要給學生設計應用練習以目標驅動學生對資訊技能的學習。

  三、鼓勵“嘗試創新”,幫助學生樹立“求新”“求異”觀點。

  在日常的教學中,常常能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計算機課上,對老師佈置的任務不是很認真,有的只是為了完成應付任務,有的只是機械的重複老師的示例。沒有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習自然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教師努力營造寬鬆、積極、探索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嘗試創新”,讓他們明確只要敢於參與,就是成功,樹立“求新”“求異”觀點。比如在我給四年級上“畫圖”課中,在掌握各項工具使用技能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創作,這時有的學生就很興奮,有的作品卻沒有新意,還有的只是單純的複製書本。我仔細觀察學生的作品,從中找出閃光點,展示給大家看,再讓同學分析製作思路,接著大家一起嘗試。這樣,時間長了,學生的思路就開闊了,體會到了大膽嘗試的樂趣。

  四、全方位互動,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新課標要求在資訊科技課堂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學、動手、和應用的能力。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指導者,只起指導、啟發、總結的作用。課堂上如果教師講得過多,學生會感到厭煩。所以在設計課堂時,教師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和自學的樂趣。做到全方位互動,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課堂上,學生有問題可以與老師交流,尋求幫助;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體現合作。

  比如指法練習時,透過打字競賽,學生大多獲得了好成績。另外讓學生互相檢查手指位置、眼睛,評出打字小能手、助人小幫手、優秀合作小組,追求多層面的成功。

  五、以“評”促“學”,讓學生體驗成功。

  評價作品是中學資訊科技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其目的在於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在相互的資訊交流中取長補短獲得進步。在評價課中我們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從而激發持久的學習動力。這就要求教師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尊重他人的作品,敢於直言不足,也能賞識他人的閃光點。以“評”為動力,鞭策和鼓勵學生掌握資訊科技知識和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是我在資訊科技教學中的一些體會。當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操作技能培養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嚐到成功的快樂,這是資訊科技教學的真諦所在。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3

  一課題名稱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蒐集與處理文字資料

  二概述

  1.所用教材: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初中資訊科技一年級上冊

  2.所需課時:二課時

  3.學習內容包括:

  1).認識Word並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2).蒐集文字資料並對文字處理和儲存。

  3).編輯加工文字資源(文字的修飾、文字框的邊框和底紋、段落的設定)。

  三教學背景:

  (一)教材分析

  教材目標是想運用word以“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為題製作一個環境保護的板報,以此來使學生掌握word文字編輯軟體,讓同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掌握文字處理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本課中也涉及到了網上獲取相關資訊的部分,進而加深學生對網際網路的使用,擴充套件學生對網路的認識。環境問題是當今世界的焦點問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透過各種渠道瞭解了環境的許多問題。因此,透過此課中環保板報的製作對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也有很大的作用。

  (二)學生分析

  在如今飛速發展的社會中,學生對周圍環境的變化有很深刻的認識,計算機的發展為人類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此,對掌握向word這種文字處理軟體的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學生對網路也並十分不陌生,因而,透過網路獲取一些有關資訊,並將這些資訊應用也不是一個難題。

  由觀察我瞭解到學生的水平不一,有的學生已經對Word有了很高的認識,然而有的學生並沒有接觸過,學生原有掌握知識不同。所以,在授課時我必需給不同起跑線上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教學策略

  1.對教材的處理

  以教材“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板報為主題,遵循教材中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應用word進行文字編輯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學會應用網路獲取資源並應用有用資訊的方法。

  2.課時安排

  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是初次接觸word,因此對word的一些基礎知識及使用方法要詳細的講述,同時也要配以學生自己的動手實踐,理論與實踐結合,加深學生的認識。另外,對於網頁儲存及網頁中內容的使用也是首次接觸。因此,對於以上兩大部分的講解及實踐共需2個課時。在第1課時中,引導學生對word有個初步的瞭解,要掌握相關的理論及操作並進行動手實踐,充分的進行練習。在第2課時中,透過老師對網上資源利用的講解及實際操作,將第1課時所學結合起來,應用到實際的板報製作中,完成對這一課的整體性練習。

  3.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

  採用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競賽的形式,透過比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也有互助的體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而提高學生互助互愛的品質,增強班級的組織凝聚力。在最後本節課後,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每個小組製作一個板報,在下節課我會對學生的作品講評,對各小組的作品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可以提高學生之間團結互助的精神,加強學生之間的協作意識,同時又提高學生競爭意識。

  四.授課過程

  第1課時:word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word文字處理軟體;

  2).掌握word的介面視窗的各組成部分名稱;

  3).掌握文字框的三種狀態;

  4).瞭解word文件及word程式的關閉以及二者的區別;

  2.技能目標

  1).掌握word的文字輸入技能;

  2).掌握應用word進行文字編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瞭解計算機對人類社會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瞭解word的廣泛應用;

  3).培養學生對資訊的處理能力。

  教學重點:

  1.word的啟用;

  2.word的各視窗介面及其組成部分的名稱;

  3.輸入文字的兩種方法;

  4.頁面的設定;

  5.標尺的使用;

  6.儲存及關閉文件。

  教學難點:

  1.標尺的使用;

  2.關閉word文件與關閉word程式的區別

  教學準備:

  1.《加菲貓2》劇情介紹.doc,其為一篇word文件,將其投射在大螢幕上;

  2.《怪物史萊克》劇情介紹.doc,用於讓學生以競賽的形式進行文字輸入及編輯,理論聯絡實際;

  3.在上節課後通知預習本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簡單瞭解word的一些基本知識,便於課堂講授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序曲

  情景:學生已進入教室就看到大螢幕上投影有《加菲貓2》的劇情簡介(用Word打出來),學生立刻討論,這是要做什麼?學生中有種種猜測,這堂課看電影,還是?因此,對這堂課充滿期待。

  師:我剛才看到同學進教室後表情有點不同啊,為什麼啊?

  生:那個加菲貓的介紹。

  師:(笑)大家看過之後是否對加菲貓2有一定的瞭解啦,想不想去影院看看啊?

  生:想……

  師:好,那老師也有許多電影沒有看過,不知道它們都講些什麼,好不好,所以我也想讓大家給我介紹一些影片,也像我的這種形式,寫個影片介紹給我。

  生:好。

  生:怎麼做啊?

  師:好,那我們今天這堂課就學習一下我是怎樣應用word製作這麼一個影片介紹的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word,它是一種計算機中我們進行文字輸入和編輯的工具,它的用途十分廣泛,今天,我們就學習它的一些知識。學會之後大家就可以給我寫一個影片介紹了。

  生:(異口同聲)好

  說明:此序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種迫切學習的願望。由於是初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容易提高上來。

  二、入題:

  師:大家課前預習了沒有?(隨機學號)

  生:講了word的初步認識

  生:文字的編輯

  生:網上獲取資訊

  師:好,那麼大家只要跟上老師的步伐,認真聽,認真看,積極地實踐就能學好。

  說明:透過這樣的一個環節,使預習本課的同學更加深了對此課的認識,而未預習的同學也從中可以有一個粗略的瞭解,知道了這堂課要學什麼。

  三、word初識

  1.啟動word

  2.認識word

  視窗及組成部分的名稱(向學生展示Word視窗的組成)。

  3.文字處理

  1).文字輸入

  2).直接輸入

  3).插入文字框輸入

  (在此部分講解之後,學生分別用兩種方法練習輸入《怪物史萊克》的劇情介紹,學生競賽比較完成的快慢)

  4.編輯及加工文字

  1).修飾文字

  2).改變文字框的邊框和底紋

  3).設定段落格式(標尺的使用)

  (在本部分講解完後,學生利用輸入的《怪物史萊克》的劇情介紹進行練習)

  5.儲存及關閉文件

  1).儲存文件

  2).關閉文件

  3).關閉word程式

  4).關閉word文件及關閉word程式的區別

  (在本部分講解完後,學生利用輸入的《怪物史萊克》的劇情介紹進行練習)

  教學反思:

  1.由於某些同學已經有了一些基礎,而有些同學則是第一次接觸word,因此,對於講授的速度和知識的深淺一定要把握好,是有基礎的同學不會覺得枯燥無味,未接觸過的學生也能夠理解和接受。同時設定的學生競賽活動也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2.由於word中有幾部分為難點,因此在講授後對於那些仍然不會用的同學應及時給與幫助,解決問題。

  3.學生之間的互助表現為先完成任務的同學幫助沒有完成的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之間的互助精神,協作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會在網上獲取資源,並能把文字資訊應用到板報中。

  2.技能目標:

  學會網頁的儲存和目標連結以及網頁中文字內容的利用。

  3.情感目標:

  感受現今網路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方便,並深刻認識環境保護在當今的重要地位,提升學生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熱情。

  教學重點:

  透過網上獲取資源,完成網頁的儲存及利用。

  教學難點:

  目標連結的理解及操作。

  教學準備:

  1.準備一份環境保護板報的例子(用word呈現)供學生參考,作為自己動手製作的指導。

  2.準備當今環境惡化的具體例項。

  3.準備一些環境方面的優秀網址供學生使用。

  教學過程:

  一、序曲

  向學生展示一個環境保護板報的例項,讓學生仿照其製作一個環保板報,藉此學生對這堂課的任務有所認識。

  二、情景:

  師:你都知道現在環境最值得注意的問題?提問學生如果你想做一個環保的板報你想從環境的那些方面著手?

  生:氣候變暖、水資源。

  生:酸雨。

  師:當今環境問題特別重要的有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耗竭、酸雨、水資源狀況惡化、土壤資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機、生物多樣性減少、毒害物質汙染與越境轉移等八大問題。

  大家可以從這八大方面著手製作板報。

  三、技能培養

  1)、上網瀏覽資訊,給定幾個優秀的環境保護相關的網址。

  2)、進行網頁儲存、儲存目標連結及儲存文字內容的操作。

  四、鞏固

  上網搜尋有關八大環境問題的優秀網站,記下網址,進行儲存網頁、目標連結及儲存文字內容的操作的練習。

  說明:這一環節主要是對本課重點進行實踐,鞏固,為板報的製作打下基礎,同時複習了上一章中所學的上網搜尋的基本內容。

  五、實踐

  學生自己設計個性化的環境保護的板報。綜合word的使用及本課時所講內容,以競賽的形式,看誰做的好,做的快,內容豐富為評判標準。先完成同學也可幫助其他同學進行板報設計與實現。

  六、總結

  網上資源豐富多彩,學會對網上資源的有效利用是十分有用的。對學生的知識擴充套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本課是後續課的基礎,因此要認真對待,確保每一名同學都能夠聽懂、會用,能理論聯絡實際。同時學生也會提高環境的保護意識。

  教學反思:

  1.本課時的內容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有著深刻的影響,透過網上資源的利用,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擴充套件及問題的解決,因此要認真對待。

  2.要注重實踐的重要性,理論聯絡實際,不能脫離實際問題而只談理論。

  3.學生基礎水平不同,因此教學要有一定的標準,適當的可以給與單獨輔導。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4

  透過的資訊科技課的教學,感慨良多,其中一點就是上課時學生總會在下面交頭接耳,甚至還有同學偷偷的玩遊戲。課堂是教育教學最關鍵的一環,對於這樣的課堂現象,我們該去如何處理呢?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理想效果,還要首先維持好課堂紀律。怎樣認識資訊科技新課程的課堂現象,用什麼方法來有效地維持課堂紀律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現在我對此說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1.巧設課堂前奏。

  在計算機機房上課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巧妙的設定課堂前奏。學生大多想自己操作,不想老師多講。可以告訴學生在課堂的時間安排上有以下三種方案:第一,講一節課,不操作;第二,講30分鐘,操作15分鐘;第三,講15分鐘,操作30分鐘。大家希望採取哪種方案啊?學生會說第三種方案。這時抓住機會巧妙安排:大家要想讓老師採取第三種方案,必須集中精力聽課,否則就採取第二種方案,甚至第三種方案。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比較集中。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絡生活實際。

  在學習word20xx時,我就在課前搜尋了一些資料,讓學生拼圖遊戲,自己做連環畫,做聖誕賀卡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天性以及發展的規律,這是首要的、最高的規律。迴歸生活,讓課堂與生活緊密相聯這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特徵。在課堂上運用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讓他們學以致用是兩個非常好的突破點。這也是維持課堂紀律最長久最有效的方法。

  3.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課堂上做到嚴肅自由、主動探索。嚴肅是一種規範,自由能使學生思維解放。在保持較好的課堂紀律的同時,要讓待發展生敢於提問,讓優生敢於質疑。這可以運用知識競賽法,作品展示法,學科整合法。老師善於把教學過程營造成有利於學生積極進取、能吸引學生興趣的環境。這樣,教學就能夠離開僵化走向靈活、離開凝固走向豐富多彩,離開混亂走向秩序。

  4.精講多練。

  對於學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內容,教師少講,甚至不講,讓學生自學,這樣也可以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而對於一些較難的知識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讓學生掌握要領。此外,要讓學生儘可能多地參加實踐操作,從而掌握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實際操作時,教師加強巡迴輔導,及時解決學生髮現的問題。

  5.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

  師生互動,學生的互動在課堂上要得到體現。互動可以在小組合作中體現,小組合作實際上是一種優、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優生髮揮特長,施展才能,差生盡其所能,學有所得。這實現了學生資源的共享利用。這種互動能夠調動優、差生的積極性,將會明顯的改善課堂紀律。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5

  趙 榮 初中《資訊科技》不是中考科目,在以“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工作好壞的今天,基本上得不到學校的重視,每週只有一節課;同時透過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喜歡資訊科技課的主要原因是可以玩遊戲,並且機房相對教室在紀律要求上顯的寬鬆自由,所以學生喜歡上資訊科技課,一旦面對枯燥的技術學習時興趣就會大減。因此, 如何採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是擺在每位資訊科技教師面前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透過汲取別人的先進經驗及自己在實踐中的探索,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供同行參考討論。

  一、課前複習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強調了知識複習的重要性。初中資訊科技課每週一節,間隔時間長、課後作業少,學生課後也沒有時間進行復習鞏固,導致很多學生學了下節忘了上節,很難將知識連貫起來,因此在資訊科技課上進行課前複習就顯得十分必要。

  為此,課前我會精心設計“課前小練習”作為“課前複習”之用,時間一般控制在5分鐘。經過一個階段的實施,效果很明顯。

  “課前小練習”對於教學的促進,主要表現在:

  1、“課前小練習”是一種複習

  透過“課前小練習”可以對上一節課的內容甚至以前學過的內容進行復習,加深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點的記憶,是第二次記憶,就記憶理論來說,第二次記憶可以使遺忘的機率大大減少,從而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課前小練習”是一種補充

  透過“課前小練習”可以對上一節課的內容進行“查漏補缺”。要善於從學生的練習中找出所存在的對知識點的模糊和錯誤的理解,及時進行糾正,以免“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3、“課前小練習”是一種鋪墊

  “課前小練習”是一種“承上”,也是一種“啟下”,透過對上節課內容的複習,尤其是對涉及到與新課知識點有關知識點的複習,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進一步培養尋找知識點之間相關關係的能力,會整理、梳理知識點,在自己的頭腦中學會逐步建立知識框架。

  4、“課前小練習”是一種緩衝

  何為“緩衝”,即緩和一下學生激動的情緒,經歷了10分鐘的課間休息,特別是如果上一節課為體育課或課外實驗課,那麼絕大多數的教師應該有這樣的體會:學生的心思很難一下子就收回來,他們有一個穩定情緒,調整注意物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講授新知識,效果可想而知。現在施行了“課前小練習”這一措施,它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緩衝”,讓學生在做小練習的同時調整一下情緒,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接下來的教學必會事半功倍。

  在實施“課前小練習”應做到注意以下幾點:

  1、“課前小練習”的內容不要過多,但覆蓋的知識面要廣。

  2、“課前小練習”題目不應該太難。

  3、“課前小練習”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

  二、課堂板書

  參加教研活動聽資訊科技課,發現很多老師不寫板書或者很少寫板書,主要依賴課件和投影。在傳統的教學中視“板書”為“老師的責任田”,師範院校一直將“三筆一話”列為學生必修科目,由此可見“板書”的地位。

  誠然,“資訊科技”作為一門新型學科,它出現在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的背景下,但是我個人認為“板書”不可或缺。

  三、豐富的資源

  我們學校位於城郊,學生中還有很多是外來打工者子女,透過調查發現學生家裡基本上沒有電腦,平時除了上資訊科技課就沒有機會接觸計算機,更不要說上網搜尋素材、觀看作品,這樣直接導致學生在製作電腦作品時品位不高、流於表面、內容乾癟。

  因此我在課上儘可能提供豐富、貼切、方便的教學資源,來開闊學生的眼界、提升學生的品位,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四、評價的反饋

  及時、恰當的評價是為課堂增色添彩的必不可少的一環,但評價的反饋更為重要,把評價淪為形式對課堂的破壞力極大。在學習中,可以結合提問、指導和交流進行過程評價。過程評價主要側重在學生的接受程度、反應情況和參與意識等的檢測與記錄,要針對評價的結果及時調整講、學、練,讓評價得到落實。終結性評價,可以透過作品演示評比、填寫互評表、網路實時檢測等手段來進行,可以制定相應的評價量規,量化每一項評價指標。

  以上是我對初中資訊科技課的幾點反思,當然提高資訊科技課堂效率的方法還有很多,要注意的也很多。總之,我們要不斷思考,提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只要我們用心探索,因材施教,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