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1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任務驅動

  (一)匯入活動

  1.同學們,透過學習17課,我們認識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呢?(學生自由發言)

  (如果學生答不全,教師可以提示:在我們學校 “文化走廊”裡你看到過了什麼?──那裡還有許多中華歷史名人,如莊子、孟子,小學語文綜合學習《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2.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人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們都創造過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但是,這只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們仍然可以處處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一起走進她吧!(出示課件:兩扇宮殿的大門緩緩開啟,“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映入眼簾。)

  (二)確定專題

  1.出示17課課後“綜合性學習” 一段話,自己讀一讀吧!

  2.你想不想成為一位研究祖國傳統文化的專家啊?(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內容呢?(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閱歷談自己的想法,教師隨機打出相應的文字內容。)

  3.將學生提出的專題進行歸類。如,將陶瓷、剪紙、布藝、草藝、泥塑等歸為民間工藝;將戲劇、國畫、書法等歸為民族藝術。

  4.全班討論填寫下表:活動主題: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小組專題研究內容

  (1)民間工藝

  (2)民族藝術

  (3)古詩文賞析

  (4)風俗風情

  (5)神話傳說

  (6)飲食文化

  (7)備註

  (備註說明:除以上六個專題之外,學生可能還想研究其它方面,為此設定了“備註欄”,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給孩子們留有更大的空間。)

  「階段設計意圖: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習領域,並且充分發揮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因此,我們設計了“課件激趣” 和“自主選擇研究專題” 兩個環節。]

  第二階段:確定方案,調查研究

  (一)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組成專題小組

  (2)討論、撰寫專題實施方案

  1.結合某一專題,教師在全班進行“制定實施方案” 的指導。

  2.專題小組進行討論並填寫下表。

  附:

  小組專題調查研究實施方案

  研 究 課 題

  組 長

  小組成員及分工

  研 究 時 間

  獲取資料的途徑

  [階段設計意圖:教師結合方案表在“合作分工”和“獲取方式”上做重點指導,使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第三階段:根據方案,調查研究。

  各小組根據制訂的研究方案,利用課餘時間自主地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並及時地記錄活動中所獲得的基本資料,在實踐調查中發現什麼新問題,隨時做好記錄,小學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綜合學習《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階段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為最後的成果展示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階段:解決問題,彙報結果

  (一)小組彙報交流

  1.小組彙報研究的專題。下面先請各小組負責人舉起標誌牌,大聲宣讀一下你們組研究的專題。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把蒐集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組成員邊聽邊想,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出。

  哪個小組首當其衝來展示你們的調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資料、圖片、照片、錄音片段等)

  除此以外,當學生有個性化的展示時,教師應予以鼓勵,充分肯定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問工藝組的製作展示:現場剪紙,製作布藝及泥塑,贈送個人作品等。

  民族藝術組的表演展示:現場演唱一段曲目,現場畫一幅圖畫,現場表演一段評書等等。

  詩詞賞析組的誦讀展示:配樂詩朗誦,詩詞表演,對詩等等。

  民俗風情組的話題展示:“祖國河山一日遊”和“趣談傳統節日”。

  神話故事組的趣味展示:我來演,你來猜!

  中華美食組的多方位展示:報菜名、現場贈送中華小吃等。

  (教師鼓勵學生別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3.同學們,聽了這個專家組的彙報,你們有什麼感受或疑問嗎?能不能對他們再繼續充實資料提點建議?

  4.教師予以點撥、引導,提示學生未研究到的“點”。

  師:我對祖國的傳統文化也有濃厚的興趣,還專門製作了主題網頁,同學們可以登陸我校的同站查詢,將你們蒐集到的資料連結到網站上,我們就可以在網上繼續交流,歡迎你們釋出最新資訊。(嘗試利用網路的優勢,透過主題網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

  5.教師總結本次活動的情況,以鼓勵為主,根據學生個體專題小組的不同表現頒發各類小獎章。如:最佳表演獎,最新創意獎,同心協力獎等。

  (二)整理歸納

  1.學生將自己所蒐集的專題資料整理成冊。(教師幫助整理,幫助連結。)

  2.透過這次活動,你有什麼收穫?請把它寫下來。

  3.指名讀自己的感受。

  [階段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此我們設計了專題小組合作彙報、交流和展示,並透過說一說、聽一聽、寫一寫等形式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第五階段:繼續延伸,後續活動

  (一)教師點撥

  剛才,同學們都談到了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豐富多彩,是呀,它不僅僅侷限於我們今天所研究的這六個專題,比如,你可以去製陶,體會製陶的樂趣;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你可以欣賞到京劇,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學唱幾曲。我們可以用“燦爛輝煌、源遠流長” 來形容祖國的傳統文化。

  (出示課件:在已開啟的兩扇門之間有一幅畫卷伸向遠方,鏡頭從古代文明一步步演變到現代文明,直觀地再現各種傳統文化,再次給學生視覺上的震撼。)

  (二)拓展探究

  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啊,願不願意繼續探寶呢?那麼,除了今天我們研究的專題,你還打算繼續探究哪些內容呢。(學生自由發言,充分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三)教師小結

  你們個個都是愛動腦筋的小專家,願你們在傳統文化這座寶庫裡,繼續探索,愉快地遨遊!

  [階段設計意圖:通過後續活動,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品質,進一步激發學生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這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背景知識。

  2、在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畫菊》和《梅花》。

  3、理解“疏籬”“趣無窮”“抱香死”等疑難詞語的意思。

  4、反覆誦讀、體會兩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5、引導學生學習菊花獨立自主、堅強不屈的品質。

  教學重點:

  在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畫菊》和《梅花》。理解“疏籬”“趣無窮”“抱香死”等疑難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反覆誦讀、體會兩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學習菊花獨立自主、堅強不屈的品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老師知道大家一定都認識菊花,你喜歡菊花嗎?為什麼?學生交流

  揭題《畫菊》。(板書詩題:畫菊)。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畫菊》。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學生嘗試用簡單的話語說說詩的含義。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師生探索,弄懂詩意

  (1)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瞭解《畫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釋義詩中難解詞語。

  1、疏籬:稀疏的籬笆。

  2、趣味窮:趣味無窮盡。

  3、抱香死:帶著芳香枯死。

  師:現在你能完整的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學生試著交流。

  4、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拓展活動。

  學生在語文課上已經都學過《梅花》,所以學生基本都能熟練誦讀。

  學生根據原有的基礎交流詩的含義。

  老師小結:

  牆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梅花,香色俱佳,獨步早春,具有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因而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所歌頌。在我國古代為數眾多的詠梅詩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稱一首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

  教學反思

  xxxxx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內容。

  【教材分析】

  本框題分為三個目:(一)傳統文化面面觀,(二)傳統文化在今天,(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傳統文化的繼承”這條主線,分析什麼是傳統文化,為什麼要繼承傳統文化,怎樣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內容與現實聯絡非常密切,在教學時,適當補充一些圖片文字和課外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外來文化的強烈攻勢下,不少學生盲目崇尚外來文化,追捧外來文化,甚少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不瞭解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透過本框的學習,從直觀的賞析入手,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思辯中進一步明確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觀點。

  同時高二學生經過中學階段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接觸瞭解了不少的傳統文化,具備一定歸納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能夠自主地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為。這為教師引導他們透過分析傳統文化的一些具體內容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透過介紹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現代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延續及其影響,讓學生明確傳統文化的含義、特點及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感悟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善於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從學生生活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入手,透過豐富的圖片,音像資料,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強感性認識。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討論中形成觀點,掌握知識。 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觀點、態度,並且能學以致用。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體現新課改學生主體地位。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特別是紹興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和愛國愛家鄉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傳統文化的在今天的特點,

  傳統文化作用的雙重性。

  【教學過程】

  教師設疑: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們稽山中學是一所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學校,她的前身是紹興府學宮,投醪河環抱著校園,那麼有哪個同學能解釋一下“投醪河”的來歷。(來自越王句踐投醪出征的故事)

  學生回答:

  教師引出學校的校訓為“臥薪嚐膽”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思想,與越王句踐投醪出征有關。進一步引出學校所在的紹興市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以歷史文化和山水風光為特色的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大最佳魅力城市。50XX年文化積澱和25XX年建城歷史,文物資源極其豐富;秀麗的江南水鄉風光,眾多的名人勝蹟,使紹興成為特色鮮明的旅遊城市。假如今天有一群外地中學生來參加“跟著課本遊紹興活動”,請在座的同學擔任導遊,向同學們介紹紹興的傳統文化,那麼大家會把紹興哪些特色的傳統文化介紹給同學們。當然了,要介紹紹興的傳統文化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文化主要透過哪些形式繼承。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準確流暢地朗讀經典選文,背誦經典章句。

  2.藉助註釋和大意理解選文意思,用心體會儒家的仁愛思想。

  3.生活中做到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愛幼,仁愛共濟,立己達人。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匯入一則故事《吳枯贈衣》。

  關枯是東漢人,年輕時在家多的水邊一邊放豬,一邊讀書,生潔很貧困。後來他做了膠東地區的長官,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仁愛清廉。

  有一次,負責收稅的下屬孫性,偷偷地多放了百姓一點兒錢,給父親天了一件新衣柔。孫性的父親知道衣我的來歷後,把他確寫了一頓:“吳長官是多麼好的一個人,色你怎麼忍心瞞著他幹這種事?”然後通著兒子去自首。孫性又羞憾又害怕,最後還是拿統著衣術去自首了。在辦公大變裡,吳枯看到孫性侷促不安的樣子,就讓身邊的人都退交下,然後說:“現在沒有別人了,有什麼事,就告訴我吧。”化孫性支支香香地把事情講了一遍。吳粘聽完,嚴肅地說:“你私自收錢,應當嚴厲處河!”孫性一聽,嚇得“撲通”魂倒在地。吳枯見狀,語氣支得溫和起來,說道:項“你現在能知錯就改,難能可責,以後千萬別再犯這種錯誤了!你應該感謝你父親,也李代我謝謝他老人家。”書隨後,吳枯拿出自己的`錢,連同那件衣震交給孫性,囑咐道:“把這些錢退給老百姓。這件衣服,就以我的名義送給你的父親吧。”孫性被吳枯的仁息感動了,以後再也未犯其他過錯。

  學生討論之後,讓他們對照課本,熟讀文字所選經典章句,看是否與剛才討論的問題相契合。

  二、走進經典

  1.學生反覆誦讀,根據註釋和大意硫通文意。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問題。

  2.學生針對章句理解提出問題,老師與學生共同解決。

  3.結合社會現象,針對文字,學生各打己見,發表自己的見解。

  4.給出與文字有關聯的其他段落,對比分析: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①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③自主發現詞語的構詞特點,透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瞭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④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搞、稿、編”等9個字。

  ⑤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

  課前準備

  課件或投影(“日積月累”中的詞語),十二生肖郵票掛圖。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創設情境

  ①教室黑板上寫上活動的主題:“閃光的金鑰匙”新聞釋出會。

  ②教師宣佈會議內容,規則及獎勵辦法

  內容:

  同學們將近期瞭解到的祖國傳統文化以新聞釋出的形式向大家作個彙報。

  規則:

  a.按小組選一名“新聞發言人”,“發言人”先要全面瞭解小組內各位同學蒐集到的不同的傳統文化,再加以歸納向大家作具體介紹。

  b.“新聞發言人”在介紹的過程當中要接受班內“記者”們的提問。

  獎勵辦法:

  凡是讓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發言均可獎勵一把“閃光的金鑰匙”。

  民主推薦

  ①組內交流,讓全組同學充分了解各自蒐集的資料。

  ②組內評選:推出“新聞發言人”。

  ③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紹哪些方面的傳統文化。

  成果釋出

  ①各小組依次進行介紹“發言人”介紹的時候,本組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問。

  ②所有同學根據發言情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估。

  總結頒獎

  佈置作業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傳統文化講給家裡的人聽。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二

  學習目標

  ①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③自主發現詞語的構詞特點,透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瞭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④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搞、稿、編”等9個字。

  ⑤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

  課前準備

  課件或投影(“日積月累”中的詞語),十二生肖郵票掛圖。

  討論交流

  ①組內交流,讓組內同學充分了解大家蒐集到的祖國傳統文化。

  ②推選一名同學作為小組“代言人”,代表本組向全班作介紹。

  觀摩評選

  ①各小組將自己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等)展示出來。

  ②小組之間互相觀摩。

  “代言人”向別的小組的同學介紹本組蒐集的資料。

  ③每位學生要記住各小組蒐集資料的情況,為評選作準備。

  集體評議

  ①各組同學評議:哪組活動開展得好?好在哪裡?

  ②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總結、頒獎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6

  要求回放: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蒐集了不少資料,有文字,有圖片,也有實物,我們還看到、聽到了許多許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訴大家的,把它們理一理,寫成一篇習作。寫完後,大家交流交流,選出寫出得好的裝訂成一本習作集。

  要求分析:

  1、小學語文課標明確:小學三年級的作文是習作,既不是成人的寫作,更不是文學創作,而是一種書面表達的練習。只要求小學生"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因此,這節習作指導課只是把上節課(口語交際)中瞭解到的有關“生活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寫下來,這是對學生綜合性學習成果的一種展示方式,也是檢查學生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描述的訓練過程,是對本單元重點訓練專案的檢驗和昇華。

  2、學習段式,作文時注意做到表達清楚,描寫具體,還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或寫出自己的感想。

  習作範圍:

  1、學會把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中搜集到的資料或看到、聽到的、自己感興趣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寫下來。

  2、可以寫本次活動過程。

  教學目標:

  1、學會把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中搜集到的資料或看到、聽到的、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寫下來。

  2、引導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介紹一個傳統文化。

  3、把學生的習作裝訂成冊,讓學生有成就感,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

  課前準備:

  1、組內交流,讓組內同學充分了解大家蒐集到的祖國傳統文化。

  2、各小組將自己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手抄報等)展示出來。

  3、推選一名同學作為小組“代言人”,準備代表本組向全班作介紹。

  4、中國傳統文化調查表。

  教學難點以及對策:

  1、第一個難點是要解決寫什麼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在綜合課時做好做足前期工作,要讓學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讓學生明白,這次寫作範圍很廣,可以介紹一個文化傳統,一個風俗習慣,一處人文景觀,一個古建築,一種民間工藝,一個戲曲,甚至於活動的過程可以寫,同學們活動中的表現也可以寫。只要是你感興趣的,都可以寫下來。

  2、第二個難點是解決怎麼寫的問題。學生透過綜合課的學習,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一點簡單的瞭解,但沒有頭緒,在腦海裡是一團亂麻,不知道如何把這些材料組織起來,整理好,形成文字寫下來。

  3、本次習作訓練的難點還在於它的綜合性,在於如何體現著一個學生的認識能力與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如何突破難點?我想,應該結合這個單元的重點訓練來進行,在前面幾篇課文的教學中,提前滲透,有意識地指導。如在講《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時,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學會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來介紹一座橋,介紹一幅畫。在進讀《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時,要引導學生體會如何把一件歷史故事介紹清楚。

  教學過程:

  一、再現傳統文化,體會寫什麼。

  1、回憶上節課口語交際內容。

  你知道哪些中華傳統文化?舉例說說。

  2、你最喜歡我國的哪個傳統文化?你最想向大家介紹哪個?

  (1)、學生展示,老師小結。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

  一個神話故事、一處古建築、一種民間工藝、一種戲曲、一幅名畫、一個節日、一個傳說、一個吉祥物、一個習俗、一個少數民族……[1] [2]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7

  將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正方觀點“傳統文化是財富”,反方觀點“傳統文化是包袱”,先分小組討論,準備辯論的事例和觀點。選出4位學生進行現場辯論,在允許的情況下,其他同學,可以進行場外的提示。在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中,教師的積極引導下,使學生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形成辯證看問題的觀點,進一步生成知識。

  1.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教師:透過剛才的辯論,我們明確了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涵也要因時而變,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

  2.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

  如何繼承傳統文化,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在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中, 有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如“臥薪嚐膽”精神,“和諧理念”等,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也有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我們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如儒家思想中的“自然無為、天神化”,和古代社會中的“愚忠愚孝”等要剔除。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個人才能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國家與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設計意圖】透過辯論,促使思維碰撞,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學會更全面、客觀的看問題,學會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培養分辨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的能力,。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繼承觀。

  3.學生踐行,迴歸生活

  【作業設計】為落實新課程生活化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在感悟體驗中生成、在體驗生成中提高,在課堂的最後環節,教師設計一個開放性作業,要同學們能走進生活,學以致用。

  投影:請在課堂探討的基礎上,為紹興某旅行社設計一條紹興傳統文化經典遊線路,線路要求涵蓋傳統文化繼承的四種形式,並配好解說詞。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8

  [內容簡介]

  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透過情境創設匯入新課,引導學生圍繞材料理解文化的繼承性,分析傳統文化具有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辯證對待傳統文化的能力。

  [研究目的]

  探索“情境問題”互動教學法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結合,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確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教學目標]

  瞭解傳統文化的繼承,理解傳統文化的特徵,理解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XX年是奧運年。有一句口號是“世界給我16天,我給世界50XX年”。

  奧運會對於中國而言不僅是中國第一次承辦奧運這一大型體育賽事,更是一次充分全面展示中國燦爛文明的大好機會。中國如何向世界人民展示50XX年的傳統文化和燦爛文明。目前從一個個奧運宣傳片中我們可以看到。

  觀看奧運宣傳片剪輯:《中國印舞動的北京》。

  (二)新課

  一、什麼是傳統文化

  1.傳統文化的含義

  學生活動: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傳統文化。

  活動總結、概念闡釋:

  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學生活動:概念解析:

  (1)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打上了歷史的烙印、帶有民族色彩

  (2)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存在於現實生活中、滲透到各個領域

  (3)具有相對穩定性

  2.傳統文化的繼承

  學生活動: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展示自己收集的傳統文化(分為四個方面,即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並簡要分析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主要是在今天的變革與聯絡)。

  傳統節日:火把節(圖片配樂)——感受傳統習俗

  齊背《旅夜書懷》、杜甫 《唐詩宋詞讀本》——感受傳統文藝

  中國傳統建築:故宮和蘇州園林——感受傳統建築

  徐州傳統文化介紹:(學生柳琴表演)

  活動總結、教材梳理:

  (1)傳統習俗的繼承

  a.概念:傳統習俗是指在一定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世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

  b.地位: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傳統建築的繼承

  地位:(建築是立體的文化,凝固的藝術)中國古代建築以自己獨特的結構體系、優美的藝術造型、豐富的藝術裝飾,在世界建築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併成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

  (3)傳統文藝的繼承

  ──文學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國傳統文藝,以古代文學、傳統戲曲、傳統繪畫等為代表,具有悠久的歷史,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傳統思想的繼承

  a.概念:包括在長期歷史積澱中形成的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道德觀念,

  b.地位:是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

  觀看錄影:奧運宣傳片剪輯:中國傳統文化

  思考:傳統文化的特徵

  二、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學生概括傳統文化的特徵:

  1.傳統文化的特徵

  (1)相對穩定性

  ──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中的綜合性學習課。綜合性學習體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它重在學習過程,重在激發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能較好地整合知識,並把能力運用於實踐並在實踐中學習。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本次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就是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進行設計的。

  本節課讓學生理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包括哪些內容,透過查閱網上資料,使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親自指定方案、積極蒐集處理資訊、組織策劃,學生的合作研究的精神、問題意識、創造精神都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從而促進語文素養的形成。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學生透過查一查、說一說、聽一聽、演一演等形式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拓展活動,繼續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品質,進一步激發學生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分工與合作的意識,在研究的過程中,熟悉蒐集資料的途徑,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並創造性地運用各種形式來展示研究成果。

  教師幫助學生從其生活世界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去進行調查,注意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在學習中快樂生活。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和寶貴的民間文化知識。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和傳統文化的來歷。

  (二)、能力目標

  1、學生在自主分組的基礎上合作、探究,在調查訪問、分析整理蒐集資料、彙報交流中整合語文學習資源,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2、透過活動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

  2、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四)、資訊科技學科的學習目標:

  學生學會上網查詢資料,使用PowerPoint來製作多媒體簡報,使用 Frontpage來製作專題網站,提高學生運用多種媒體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和傳統文化的來歷。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學情分析】

  我設計了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共同面對困難,分擔責任。由於活動工程的“龐大”,準備工作的繁多,他們發現以個人的精力和時間實在難以勝任,經過失敗後,他們選擇了合作研究壯族。不但組內有合作,小組之間也有合作。活動中,學生漸漸會悟出一個道理:搞這樣的活動,僅僅依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獲得成功。

  透過計劃的制定,學生不但對活動步驟十分明確,他們的分工意識也增強了,知道了誰負責找音樂,誰負責製作簡報,誰負責編排小品、誰負責學舞蹈等,在活動中學生真正感受到分工與合作是完成整個活動任務的基礎,誰遊離於小組之外的就必然被大家所指責。

  本次活動中的每一個過程,考慮到實際情況,我對學生進行了詳細的指導,特別是材料的選取和整編過程。課件和簡報都是師生共同完成的。

  【教學策略】

  本次活動中,我特別設計了“計劃制定”這一內容,其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有序地完成任務,提高效率。在初定計劃時,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計劃,為什麼要制定計劃,怎樣來制定計劃。我在學生制定的初稿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了詳細的指導,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計劃,制定計劃的目的和意義以及怎樣制定計劃。學生在此基礎上改進了自己的計劃,並以不同的形式設計了第二稿。我們相信,學生會將這些良好的學習策略遷移到以後的學習、活動中,而這種意識的形成將會使學生終身收益。

  學生的能力有差別,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較強,有的學生舞蹈跳得好,有的學生上網下載資料、製作簡報熟練,有的學生有創意,能編出有趣味的小品。在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長處,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長處。他們也看到了他人的長處,改變了以成績為標準評價他人的習慣。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學生在以後的學習、活動中,一定會更加努力,更有自信,因為他們發現了自我價值。讓我學會綜合地評價一個孩子。

  【過程(教學或學習過程)】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任務驅動

  一、創設情景,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出示 課件 :兩扇宮殿的大門緩緩開啟,“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映入眼簾。

  二、出示教師簡報介紹,明確學習目的。將學生提的專題進行歸類選擇古詩欣賞、傳統節日、民族藝術、民族風情。(備註說明:除以上幾個專題之外,學生可能還想研究其他方面,為此設定了“備註欄”,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給孩子們留有更大的空間。)三、 成立小博士活動小組,制定方案,調查研究中華傳統文化。

  [階段設計意圖: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習領域,並且充分發揮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因此,我們設計了“課件激趣”和“自主選擇研究專題”兩個環節。]

  第二階段:制定方案,調查研究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積累和愛好,經過反覆思考和討論,明確研究的方法是:利用網路資源、圖書資源、影音資源、實地考察、向長輩或專業人士諮詢。自由組合成多個調查小組。討論、撰寫實施方案。

  一、小組成立後,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按調查的主題給組員分工,討論調查方式,瞭解調查情況表的填寫方法。調查情況表如下。

  1.結合某一專題,教師在全班進行“制定實施方案”的指導。

  2.專題小組進行討論並填寫分工計劃表。

  [階段設計意圖: 教師 結合方案表在“合作分工”和“獲取方式”上做重點指導,使學生能在教師 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 活動 ,在 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二、各小組根據調查表,利用課餘時間自主地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並及時地記錄活動中所獲得的基本資料,在實踐調查中發現什麼新問題,隨時做好記錄。調查歷時二週。小組學習評價表

  第三階段:根據方案調查研究

  各小組根據制訂的研究方案,利用課餘時間自主地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並及時地記錄活動中所獲得的基本資料,在實踐調查中發現什麼新問題,隨時做好記錄。

  [階段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為最後的成果展示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階段:解決問題,彙報結果

  (一)小組彙報交流

  師:我省要建一個“傳統文化博物館”組委會派老師來督導檢查。這節課我們召開一個模擬的“傳統文化博物館”的試營業典禮。博物館共設四展區告訴大家你們是哪個展區。(學生把標牌擺放好,說出自己是什麼展區)

  1、談話:哪個展區願意打頭陣來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組成員邊聽邊想,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出。除此以外,當學生有個性化的展示時,教師應予以鼓勵,充分肯定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各組展示

  民族藝術組的展示:

  播放民族音樂的影片演奏及樂器圖片、看民族舞蹈的表演、出示民族舞蹈的幻燈片、小組展示自己刻的剪紙、觀看戲曲影片表演。

  詩詞賞析組展示:

  配樂詩朗誦,分類別背詩(珍惜友情、人生哲理等)、展示古詩手抄報。 民族風情組的展示:

  創設情境,民介紹各個少數民族的風情。選擇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以導遊員的身份(藏族導遊詞、藏族簡報)(蒙古族導遊詞、蒙古族課件)進行介紹,同時出示課件。

  傳統節日組的展示:

  出示傳統節日的圖片,讓學生猜是什麼節日。小組成員談每個節日的來歷和習俗、故事傳說、談自己過的最有趣的節日。

  3、談感受、提疑問或對他們再繼續充實資料提點建議。

  4.師談話:每個展區展出的太精彩了,組委會非常滿意,但是他們還提出一個要求,請各民族藝術 古詩欣賞個展區設計一、二句廣告詞,你們能行嗎?

  5.各個小組派代表說廣告詞。

  師:我對祖國的傳統文化也有濃厚的興趣,還專門製作了主題網頁,同學們可以登入我校的網站查詢,將你們蒐集到的資料連結到網站上,我們就可以在網上繼續交流,歡迎你們釋出最新資訊。

  6.教師總結本次活動的情況,以鼓勵為主,根據學生個體專題小組的不同表現頒發各類小獎章。如口才之星、形象之星、提問之星、評價之星、創意之星、同心協力小組等不同智力方向、層次的學生。

  (二)整理歸納

  1.學生將自己所蒐集的專題資料整理成冊。(教師幫助整理,幫助連結。)

  2.透過這次活動,你有什麼收穫?請把它寫下來。

  3.指名讀自己的感受。 (三)總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你要掌握更多更豐富的知識,就要開啟祖國傳統文化的大門。老師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在學習中不斷地發現新的值得研究的問題,努力探索、學會創造。你們個個都是愛動腦筋的小專家,願你們在傳統文化這座寶庫裡,繼續探索,愉快地遨遊!

  [階段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此我們設計了專題小組合作彙報、交流和展示,並透過說一說、聽一聽、寫一寫等形式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第五階段:繼續延伸,後續活動

  (一)教師點撥

  剛才,同學們都談到了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豐富多彩,是呀,它不僅僅侷限於我們今天所研究的這六個專題,比如,你可以去製陶,體會製陶的樂趣;可以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欣賞京劇,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學唱幾曲。我們可以用“燦爛輝煌、源遠流長”來形容祖國的傳統文化。

  (二)拓展探究 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啊,願不願意繼續探寶呢?那麼,除了今天我們研究的專題,你還打算繼續探究哪些內容呢?(學生自由發言)

  (三)教師小結 出示課件:在已開啟的兩扇門之間有一幅畫卷伸向遠方,鏡頭從古代文明一步步演變到現代文明,直觀地再現各種傳統文化,再次給學生視覺上的震撼。你們個個都是愛動腦筋的小專家,願你們在傳統文化這座寶庫裡,繼續探索,愉快地遨遊![階段設計意圖:通過後續活動,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品質,進一步激發學生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7課

  德育目標:

  1、讓學生感受祖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2、進一步激發學生傳承祖國燦爛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能力目標:

  1、讓學生了解祖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重難點:

  準備階段的主動性,探究性;學習階段的進取精神和獨特體驗。

  教學時間:

  兩個階段:資料準備收集階段和課堂教學彙報階段

  教學步驟及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收集資料階段(確定方案,調查研究)

  1、匯入活動

  (1)、師:同學們,我們前面認識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呢?(學生自由發言)

  (如果學生答不全,教師可以提示:在我們學校樓道和校園裡你看到過了什麼?──那裡還有許多中華歷史名人,如莊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人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們都創造過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但是,這只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們仍然可以處處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一起走進她吧!(出示課件:兩扇宮殿的大門緩緩開啟,“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映入眼簾。)

  2、確定專題

  (1)、出示17課課後“綜合性學習” 一段話,自己讀一讀吧!

  (2)、師:你想不想成為一位研究祖國傳統文化的專家啊?(生: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內容呢?(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閱歷談自己的想法,教師隨機打出相應的文字內容。)

  (3)、將學生提出的專題進行歸類。如,將陶瓷、剪紙、布藝、草藝、泥塑等歸為民間工藝;將戲劇、國畫、書法等歸為民族藝術。

  3.全班討論填寫下表:活動主題: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小組專題研究內容

  (1)民間工藝 (2)民族藝術 (3)古詩文賞析 (4)風俗風情

  (5)神話傳說 (6)飲食文化 (7)備註(備註說明:除以上六個專題之外,學生可能還想研究其它方面,為此設定了“備註欄”,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給孩子們留有更大的空間。)

  【設計意圖】: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習領域,並且充分發揮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因此,我們設計了“課件激趣” 和“自主選擇研究專題” 兩個環節。

  4、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組成專題小組

  5、討論、撰寫專題實施方案

  (1)、結合某一專題,教師在全班進行“制定實施方案” 的指導。

  (2)、專題小組進行討論並填寫下表。

  附:

  小組專題調查研究實施方案

  研 究 課 題:

  組 長:

  小組成員及分工:

  研 究 時 間:

  獲取資料的途徑:

  各小組根據制訂的研究方案,利用課餘時間自主地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並及時地記錄活動中所獲得的基本資料,在實踐調查中發現什麼新問題,隨時做好記錄。

  【設計意圖】:教師結合方案表在“合作分工”和“獲取方式”上做重點指導,使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第二階段:課堂教學彙報階段

  1、小組彙報交流

  (1)、小組彙報研究的專題。下面先請各小組組長大聲宣讀一下你們組研究的專題。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把蒐集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組成員邊聽邊想,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出。

  師:哪個小組首當其衝來展示你們的調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資料、圖片、照片、錄音片段等)

  除此以外,當學生有個性化的展示時,教師應予以鼓勵,充分肯定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問工藝組的製作展示:現場剪紙,製作布藝及泥塑,贈送個人作品等。

  民族藝術組的表演展示:現場演唱一段曲目,現場畫一幅圖畫,現場表演一段評書等等。

  詩詞賞析組的誦讀展示:配樂詩朗誦,詩詞表演,對詩等等。

  民俗風情組的話題展示:“祖國河山一日遊”和“趣談傳統節日”。

  神話故事組的趣味展示:我來講,你來猜!(講一個故事,來猜其中的神話人物)

  中華美食組的多方位展示:報菜名、現場展示圖片等。

  (教師鼓勵學生別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3)、同學們,聽了這個小組的彙報,你們有什麼感受或疑問嗎?能不能對他們再繼續充實資料提點建議?

  (4)、教師予以點撥、引導,提示學生未研究到的“點”。

  師:我對祖國的傳統文化也有濃厚的興趣,我瀏覽了許多主題網頁,準備了一些資料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同時也歡迎將你們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教師準備一些如古詩詞、書法大家的作品、神話傳說和美食的圖片等資源。

  (嘗試利用網路的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

  (5)、教師總結本次活動的情況,以鼓勵為主,根據學生個體專題小組的不同表現頒發各類小獎章。如:最佳表現獎,最新創意獎,同心協力獎等。

  2、整理歸納

  (1)、學生將自己所蒐集的專題資料整理成冊。(教師幫助整理。)

  (2)、透過這次活動,你有什麼收穫?請把它寫下來。

  (3)、指名讀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此我們設計了專題小組合作彙報、交流和展示,並透過說一說、聽一聽、寫一寫等形式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3、繼續延伸,促進提高

  (1)、 教師點撥

  師:剛才,同學們都談到了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豐富多彩,是呀,它不僅僅侷限於我們今天所研究的這六個專題,比如,你可以去製陶,體會製陶的樂趣;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你可以欣賞到京劇,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學唱幾曲,你可以去“白家講壇”去認識一下氣度不凡的英雄人物等。總之,我們可以用“燦爛輝煌、源遠流長” 來形容祖國的傳統文化。

  (出示課件:在已開啟的兩扇門之間有一幅畫卷伸向遠方,鏡頭從古代文明一步步演變到現代文明,直觀地再現各種傳統文化,再次給學生視覺上的震撼。)

  (2)、拓展探究

  師: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啊,願不願意繼續探寶呢?那麼,除了今天我們研究的專題,你還打算繼續探究哪些內容呢。(學生自由發言,充分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3、教師小結

  你們個個都是愛動腦筋的小專家,願你們在傳統文化這座寶庫裡,繼續探索,愉快地遨遊!

  【設計意圖】:通過後續活動,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品質,進一步激發學生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口語交際”。

  設計理念:

  1、對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進行成果展示。

  2、檢驗學生課外合作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收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整理本單元的知識結構: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的主題是祖國的傳統文化。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認識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老子,學習了一個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同時還了解了古代建築藝術的代表趙州橋、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清明上河圖》。透過學習,我們對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已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那麼,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還有哪些呢?前幾天老師已經佈置同學們在課外合作收集有關材料了,有些小組收集得還不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展示一下吧。

  二、展示成果。

  1、各小組先彙報展示的內容:

  (1)、民間工藝;

  (2)、風俗習慣;

  (3)、神話故事;

  (4)、書法繪畫;

  (5)、古詩賞析;

  (6)飲食文化

  2、請各合作小組上臺展示。

  教師提示:

  (1)、有實物的話要出示實物,讓大家充分了解。

  (2)、小組成員要確定誰先介紹,誰補充。

  (3)、如果臺下同學有疑問,要儘量回答。

  (4)、還要介紹你們小組是如何完成任務的。

  3、全班評價。哪一組展示得?

  三、總結成果。

  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像一個巨大的寶庫啊!在這一座寶庫中,還有很多的傳統文化等著我們去發現和認識呢。希望以後同學都能多多的留意和觀察。那麼,透過這一次活動,你對祖國的傳統文化又有了哪些深刻的認識?有了哪些收穫呢?請寫下來吧。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2

  一、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文化的繼承性。分析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而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則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礙社會發展的消極作用。明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的道理;闡述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本領;透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辯證觀察和認識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過程:指導課前學生課前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探究中國傳統習俗、建築、文藝和思想,瞭解文化的繼承性;利用課堂時間讓個別小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師在學生探究得出結論的基礎上加以歸納總結;在學習中,繼續與學生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明確其作用的雙重性,並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2、方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透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傳統文化的特點,對傳統文化的辯證認識

  三、教學過程設計

  1、傳統文化面面觀

  (匯入)張岱年老先生的話引出課題——傳統文化的繼承

  (多媒體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

  設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嗎?(陶瓷)什麼瓷?——青花瓷

  也許我們許多同學對青花瓷並不熟悉,但這種傳統藝術品卻與我們古老的文明的國度有著不解之緣,產於唐代,成熟於元朝,盛行於明代,而在清康熙年間達到巔峰,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幾百年間,民族精神的火炬薪火相傳,青花瓷不但沒有灰飛煙滅,卻因其珍貴而成為收藏家們的摯愛,因其繪畫裝飾清秀素雅而成為中國曆代文人家居瓷器的首選,更因其間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而讓某些人陶醉、歌唱……

  今年的春節晚會上,周杰倫演唱的歌曲——《青花瓷》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觀眾,歌中古箏撩撥,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國風分外動人,加上週董含糊的哼唱,一種超凡的意境盎然而生……

  下面我們一起欣賞這首歌,在這之前,請大家留意:歌詞中有哪些詞彙傳神地描繪出傳世青花瓷的風采?——

  (多媒體播放)《青花瓷》

  學生:認真觀看、思考、討論。

  師:提問並歸納總結。“素胚”“天青色”“仕女圖”“牡丹”“潑墨山水畫”等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詞彙描摹了傳世青花瓷的風采,周杰倫的唱腔柔情而古樸,略帶江南戲曲的雛形,絕妙填詞配復古音樂,構成了一首佳作。綜觀周董的歌,幾乎每一首都在演繹著傳統——民俗、古建築、傳統樂器以及影響著中國人幾千年的“孝”都有所體現。

  一言以概之,從周杰倫的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而我們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繼承性……

  2、傳統文化在今天

  (過渡)接下來我們再運用上述事例,進一步探討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1)傳統文化的民族性

  當週杰倫站在春晚的舞臺上,他要表達的不僅僅是對音樂的熱愛,而是一個歌唱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年輕人,一個用傳統去演繹現代、創造經典的歌手,一個黑眼睛、黃皮膚的“龍的傳人”,對祖國統一的強烈的認同感,我們透過歌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可以明顯感受到濃郁的中華民族風。這就是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的體現。

  (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歌詞中傳達出的“孝”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之本,古代人們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甚至認為只有對長輩的絕對服從才是“孝”。而現代我們提倡的“孝”,則是周杰倫在歌詞中表達出來的意思,即在長輩與晚輩人格平等前提下晚輩對長輩的尊敬,當然還有關愛和陪伴。

  設問:從“孝”的演變,我們可看出傳統文化具有什麼特點?

  也就是說,“孝”這種中華傳統思想在世代相傳中仍保留著基本特徵――即尊敬長輩,但具體內涵卻因時而變――即去除盲目的部分,封建的等級思想,順應社會生活,強調了在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尊敬與孝順。

  (3)作用的雙重性

  透過以上對“孝”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如果傳統文化能夠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能夠與時俱進,就會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就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們成長的作用。(過渡)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既可能起積極作用,又可能起消極作用,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其積極作用呢?

  3、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1)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

  (展示)歷屆奧運會開幕式的特色

  一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

  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

  (張藝謀)08奧運會開幕式之困惑

  設問:面對浩如煙海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如何繼承,發揮其積極作用呢?

  學生:思考,出謀獻策。

  師:總結歸納。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予以批判地繼承,做到“移風易俗,古為今用”。

  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的、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句,背誦《題畫蘭》和《庭竹》這兩首詩。

  2、對照解析理解詩句的基本意思。

  3、藉助插圖並結合詩人背景理解古詩大意。

  4、領悟詩人的情懷,學習古人那種在生活中不隨波逐流,堅持操守、卓爾獨立的品質。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句,背誦《題畫蘭》和《庭竹》這兩首詩。對照解析理解詩句的基本意思。

  教學難點:藉助插圖並結合詩人背景理解古詩大意。領悟詩人的情懷,學習古人那種在生活中不隨波逐流,堅持操守、卓爾獨立的品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有誰認識、知道蘭花,能不能跟大家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2、揭題《題蘭花》。(板書詩題:題蘭花)。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題蘭花》。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學生嘗試用簡單的話語說說詩的含義。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師生探索,弄懂詩意

  (1)欣賞山巔蘭草之圖,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瞭解《題蘭花》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釋義詩中難解詞語。

  1、貞:堅定,有節操。

  2、抱:持守;奉。

  3、芳:花卉。詩中的群芳泛指開在塵世間的花。

  4、事:動詞,做。

  師:現在你能完整的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學生試著交流。

  4、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拓展活動。

  1、師介紹:《庭竹》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的一首讚美竹子的詩。

  2、學生試讀《庭竹》。

  3、集體誦讀《庭竹》。

  師:現在你能試著根據自己的理解,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含義嗎?學生試著解釋

  4、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含義。

  《庭竹》大意:經過清晨朝露的洗滌,竹節像塗了鉛粉,泛出了銀白的光。挺拔修長,似青玉般的竹枝在和煦的風中輕輕的搖曳著,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修竹就像是一位有才德的君子,無論把它種植在哪裡,都不會不適宜的。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4

  第二課時:品作者深情 悟人生哲理

  一、複習匯入,連線舊課

  師:文章一二段主要寫了什麼?傳達了作者怎樣的心路歷程?

  明確:作者月夜泛舟赤壁之下,被恬靜素雅的赤壁夜景所陶醉,有一種“羽化而登仙”的感覺,似乎忘卻內心的悲痛,怡然自樂;但隨著自己不經意的“歌聲”和客“嗚嗚然”的“洞簫聲”,作者那淡淡的樂又被內心深處的痛楚所替代。於是“蘇子愀然,正襟危坐”,發出“何為其然也”的疑問。

  二、品作者深情,悟人生哲理

  (一)研習第三段

  1、“何為其然也”,是什麼意思?

  明確:“其”在此是“簫聲”,“然”指“這樣(悲涼)”。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什麼(你吹的)簫聲會這樣悲涼呢?”

  2、請默讀第三段,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何為其然也”?(PPT)

  明確:一悲我與曹公不可同日而語。曹操“西望夏口,東萬武昌,……破荊州,下江陵……一世之雄”。而我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二悲“人生苦短,宇宙無窮”。曹操雖然具有雄才大略、豐功偉績,為“一世之雄”,但“而今安在哉”?“哀吾身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三悲“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這個願望“不可乎驟得”。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注意此段詞句的理解。

  3、此專題主題是“像山那樣思考”,板塊名稱是“感悟自然”。那麼,客是怎麼由赤壁夜景感受到上述悲的呢?“客”是怎麼表述這些悲的?其中最核心的悲又是哪一點?

  明確:客面對眼前的明月清風,自然想起了有關明月的詩歌。而明月的詩歌是很多的,此處想起曹操《短歌行》中的句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主要還因為 “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傳說這裡是當年赤壁大戰的古戰場,因此聯想到當時的英雄曹操就再自然不過了,作者在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就聯想到了周瑜。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它的意思是“明月升起,星星閃爍,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它的下兩句是“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意思是“繞樹飛了三週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整首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感嘆人生苦短,渴望賢才協助自己實現宏偉大業”的雄心。在這裡,蘇軾借客之口引用此詩句,是含蓄地反用其義,即希望自己能夠遇上賢主。但客在此迅速將話題轉向詩的作者曹操,並濃墨重彩描繪了曹操當年的雄才大略、豐功偉績,並用一句“固一世之雄也”高度總結,但最後又用一句 “而今安在哉”反問,對這一切作了徹底的否定。

  同在赤壁這地方,當年曹操那樣的大英雄都尚且如此!反觀自身,“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又能怎麼樣?但長江是無窮無盡的,即宇宙是無窮的。於是就感嘆“人在無窮的宇宙面前,實在是渺小而短暫”。所以就有了“哀吾身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哀嘆。所以就有了“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的渴望。知道這個渴望不可以實現,所以就有了悲從中生,只好把這種悲傷傳遞到簫聲之中:“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概言之,“人生苦短,宇宙無窮”,不能建功立業永垂不朽成了一切悲的根源。

  4、齊讀第三段。

  (二)研習末兩段

  過渡:“人生苦短,宇宙無窮”,的確是困擾古今中外智者哲人的天大難題。孔子暮年也曾於河畔感慨“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陳子昂面對時間上的無限“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和空間上的廣袤無垠“念天地之悠悠”時,發出“獨愴然而涕下”的悲嘆。面對無限的時間和無限的空間,人生的確是短暫的,人的確是渺小的。面對這個世界難題,我們該怎麼面對呢?蘇子是怎麼面對的呢?

  1、你有過這個困惑嗎?你是怎麼面對“宇宙無窮,人生苦短”的困惑?

  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2、面對此種困惑,有人慾挽住時間的流水,有人想延長生命的長度,有人及時行樂,有人珍惜寸陰。而蘇子又是如何來排遣心中的苦悶和憂愁的呢?他能很好地解決這個難題嗎?他是怎麼解決此難題的?請一同學朗讀第四段思考此問題。

  明確:作者從身邊的水和月感悟到事物以及人的變和不變的相對性。

  從變的角度說,“逝者如斯(水)”;“盈虛者如彼(月)”。萬事萬物並不永恆,事事物物時刻在變化,即“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他否定了客從不變的角度看“長江之無窮”的觀點。

  從不變的角度看,水“未嘗往”,“往”指“流逝、消失”,即水“從來沒有消失過”;月“卒莫消長”,即月亮“本身終究沒有增減”,月亮還是那個月亮。萬事萬物都是無窮無盡,不會斷絕,仍然永恆的,即“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強調了“我”與“物”同,也是無盡的,否定了客從變化的角度看“吾生之須臾”的觀點。

  3、“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這是好理解的,哲學上說,不可能同時踏入同一條河流講得就是這個意思。但“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這裡“物”“無盡”也好理解,但“我”怎麼也“無盡”呢?

  說明:這是此文的難點,主要是學生沒有佛道知識儲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儒釋道不同角度去理解,若課堂時間不夠,也可以作為課外探究題,引導學生去查閱相關資料瞭解作者在黃州時期的思想和儒釋道關於人生永恆的論述。

  下面是一些比較有代表的解釋,供參考:(PPT)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蘇軾所追求的也正是這個“不朽”。 ——吳小如《讀蘇軾<赤壁賦>》

  ▲佛教禪宗裡有證實相的觀點。實相是指空幻的萬千事物背後的那個實在的本體,那個沒有被汙染的清靜的東西,這東西真實而又清靜,隱於現象背後,不生不滅,值得追求。生與死只不過是一種幻相,它的背後有一種永恆不變的實相。這種實相,一般的愚鈍者是看不到的,要憑主體的心靈感悟,所見意境的瞬間昇華才能實現。蘇軾經過長期的磨難,產生了頓悟,所以樂觀曠達地說:“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武增明 《解讀“物與我皆無盡也”》

  ▲《莊子·知北遊》說:“人之生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這樣,人之生存是氣聚的結果,人之死是氣散的表現。一物化為另一物,只是具體存在形式發生了變化。究其實質,仍是一氣。因此,在氣這一層次上,萬物也齊一的。莊子說人生於無復歸於無,正如現代科學之謂物質不滅。

  4、怎麼理解主與客的對答?

  明確:主客對答是賦這種文體的特點。蘇子的“知”與客的“知”在文中交鋒,蘇子的“知”正是客的“不知”,這主客的交鋒正是作者內心苦惱、矛盾交織的獨白,重疊了兩個“靈魂”。內心的“主”終於說動了內心的“客”,作者樂觀向上積極的一面,壓下了頹傷自憐消極的一面。

  5、認識了無窮和有限的相對性,那麼我們怎麼面對人生?作者告訴我們怎麼面對人生?

  明確:“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6、世界難題解決了,蘇子與客的情緒怎麼樣?請齊讀最後一段。

  明確:客喜而笑。這與前面的“樂”有本質的差異,“樂”是淺層的感受體驗,而“喜”則是發自內心的愉悅。

  板書:喜。

  三、誦讀全文,對話蘇軾

  1、誦讀全文思考:若時空倒流,你又回到宋代,在大街上遇到了東坡居士,結合此文的學習,你想對他說點什麼?

  2、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的8.0級特大地震災害。許多同胞在此次災難中永遠離開了我們,許多同胞在此次災難中成了殘疾人,許多同胞在此次災難中失去了情人。如果這其中就有你的同學,那麼現在你學習了東坡居士的《前赤壁賦》,你是否有更多的話想對你的同學說?你會怎麼說?

  3、小結: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

  四、作業:背誦末三段

  附錄:板書設計

  樂——赤壁夜景

  ↓ 與曹公不可同日而語

  悲— 人生苦短,宇宙無窮

  ↓ 挾飛仙、抱明月,不可驟得

  喜——物與我皆無盡也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