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

  在歷史教學中,往往採用問題教學法。問題式教學基本模式分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評價、歸納總結五個基本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合作,透過活動、體驗、表現來完成教學。

  本節課在設計上,遵循一個基本模式,從提出問題到分析、解決問題、反思、歸納評價,每個環節環環相扣,也充分體現了問題的基礎、層進、綜合、開放等特性。特別注重發揮小組成員積極性,透過討論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其中還設計了小組及個人的反思評價量表,學生需要對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做反思。比如,在課堂的最後,學生要反思一下自己學到了什麼,自己在小組活動中做了些什麼,自己是怎樣調節自己的學習的,如果自我評價是否定的,那就要考慮以後如何改進,等等。

  但是在本次課堂教學中,設問的技術和提問的技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問題式教學的核心價值是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認為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既要有學生個體的自主思考探究,又要有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探究。一般情況下我們會關注到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但是個體的自主思考就會忽視,或者說是教師不太相信學生,不敢放手,往往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很短,迫不及待的要提示學生。而且,在反思、反饋評價過程中,雖然有設計評價的量表,但是這種單純的數字表格很容易流於形式,反思的真正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2

  緊張的教學生活就要結束了,回想這半學期的教學工作,有很多的收穫,自己也在這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成長。歷史學科本來就是很枯燥的,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成了我們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在教學中我總結了一些經驗,當然也有不足之處,現在與大家分享。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才能積極的探索,敏銳的觀察,牢固的記憶和豐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創造性。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因此,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故而教學效果很好。

  2、努力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大家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我們不能讓學生死讀書本,指導學生就某個知識進行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這樣就能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讓他們好學、樂學,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3、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於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經驗加上反思等於成長。在教學中我不斷總結經驗,查詢不足,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耐心指導,走進他們的心理,使之達到好學、樂學之目的,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3

  今天講了一節公開課,從上週接到這周要講公開課的通知開始,到今天正式開講,心裡一直都提著,今天總算是可以鬆口氣了,趁熱打鐵來消化一下各位聽課老師提供的寶貴意見。

  首先我自己覺得,本節課比較趕,導致有些討論也不能很充分的進行。高老師指出,在講《天朝田畝制度》一節時,情景模擬設定的不錯,只是如果課下就安排學生準備的話,效果會更好;還是在評價這個制度的落後性時,高老師指出對私有的否定也是其落後性的體現。

  跳過這節課本身,我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語言細節;黃老師特別之處,課堂應該有詳有略,新老師都有一個通病,總怕自己講不完,或哪個知識點沒有講到,以這節課為例,太平天國的過程就可以略過,本身這些知識點也不需要講解和擴充套件了,還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楊主任指出,如果是上一節優質課,本節課最大的不足在於,沒有起伏,過於平淡,沒有吸引學生的特點,比如語言、個人風格,如果只是講知識,沒有吸引學生的點,學生怎麼能被吸引到課堂呢?李校長也指出,要與高考相銜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迴歸教材。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最大亮點是歷史和現實結合的思維得到很好的貫徹,從九一八事變和現實的日本做法結合到西安事變情景劇的扮演,將學生從現實拉回到歷史中去。充分利用教學,發揮德育滲透作用。讓教學教育是為現實服務。歷史教育對學生髮展的作用,以學生的認知發展為中介,即學生能力的提高的前提是原認知能力的提高。因而在本課的課外思考題的佈置上,充分地注重教育的現實性。體現讀史明智的思想,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

  但是,結束本節課還有一點疑惑,如何很好分配學生的自主獨立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時間,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應把學生自主獨立思考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以此來內化基礎知識,落實情感目標,透過合作探究達到融會貫通,博採眾長,從而深化對本節課內容的深化認識。所以教師應該根據課型和授課內容,靈活把握自主獨立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調控。這一思維應該貫徹到今後的教學中。

  佈置課外作業,讓學生收集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故事,在班上交流。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5

  八年級歷史是中國近代史,作為歷史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基礎歷史知識的同時,我認為更多的應該向學生傳授愛國主義思想和與時俱進的觀念,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我是這樣做的,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又感到有些費勁。

  一,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該教材最大的'缺點就是內容少,一課要學習的內容不充實,並且文字苦澀難懂。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尤其是我們臨沂推廣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使用這個版本的教材,給人一種先進泥潭拔不出腳的感覺,學生在一堂課上光看看一遍教材不行,如果再自學、討論,老師精講點播的話,一節課根本完不成教學任務。

  二、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還沒有真正養成,所謂的互助和探究,也就是那麼幾個人在發表自己的見解,其餘的學生大多數是看客,少數在那裡無所事事。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一是老師的水平參差不齊,理解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很難,更何況是具體推廣;

  三,學校對老師的評價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無論老師實施新模式的態度如何,最關鍵是要看學生的考試分數。學生的考試分數決定老師的一切,而無論何種模式,它都要考試,都要落實到學生的考試卷上。

  四、期中期末統一考試的試卷要有所改進。要多出能力題目,最好是佔到70%以上;少出死記硬背題目,最好是佔到30%以下。此外,平日的考試最好是開卷考試。這樣,考試考老師抓學生背問題的壓力減輕了,老師自然就注意學生的能力培養了。無論何種教學模式,只要是對學生的終生學習有利,老師也都願意接受了。

  五、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還需要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學校在這方面的工作應該是樹立榜樣班級和榜樣教師,讓老師們感到有個樣板可以模仿,而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各人忙各人的,學生最終無所適從。學習知識的同時,我認為更多的應該向學生傳授愛國主義思想和與時俱進的觀念,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我是這樣做的,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又感到有些費勁.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6

  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的聽課,我感覺收穫真的很大,同時感覺也有了壓力。

  自從改變我們的課堂方式以來,學生的學習環境較為寬鬆,活動較為自由,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維處於積極狀態,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欲非常強烈,尤其後進生的轉變更為明顯,的確,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當然,這樣的課堂也給老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因為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展示過程中會出其不意的出現一些新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不僅具有豐富的相關知識,而且還要不斷的提高我們自身的綜合素養。所以,我們應完善自身學科知識的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及教學水平。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7

  本週二上午第3節在八年級一班上了一節學案教學驗收課。課題為《血肉築長城》。

  我是這樣設計的:針對本節課內容含量大的特點,我重點劃分為三部分處理。第一,三次戰役即平型關戰役、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我想透過學生預習自學的基礎上,小組內合作,加強記憶其各自發生的時間、地點、部隊、意義。掌握基礎知識,學生感覺容易,老師需要注意的是指導學生理清三次戰役的特點,分清正面戰場、敵後戰場戰例,初步瞭解抗戰勝利的原因:中國軍民共同抗戰的道理。第二部分為中共七大的召開,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處理方法為讓學生以小記者的採訪形式介紹七大召開的時間、地點、內容、意義等,老師只是輔助介紹中共在抗戰勝利前夕,高瞻遠矚,為抗戰勝利及勝利後中國走何道路的問題做了準備。第三部分是處理抗戰勝利的原因,利用一段材料猜謎語的形式,分析日本投降的原因。我讓學生分五個組理解“屈原”“蘇武”“蔣幹”“毛遂”“共工”,然後分析其主要原因:全民組抗戰。之後點撥理解抗戰勝利的意義。

  教法上,儘量讓學生多動口、動腦、動手,積極準備,多參與活動,小組活動等等。

  本節課學生給我的驚喜是比平常上課學習更進入狀態,調皮的學生不在惹事,省了強調紀律的環節。學生趙雅潔大方,得體的課前檢查有模有樣,令人刮目相看。趙美玲同學的收穫談得很有道理。學生的這些亮點平常課被我忽視,以後要學會賞析學生。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8

  教學反思畢竟是以教學水平的提高為其歸宿的,這種迴圈往復的反思過程帶來教師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讓教師自覺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權。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物件,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才會有學生的發展。透過我這段時間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帶來的益處。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裡哪裡亮:

  教師在上每節課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著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上完歷史課後,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說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說:“哪位同學幫老師把圖片準備好?”徐世慧和馬蕊琪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她們熱愛勞動和樂於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徐世慧和馬蕊琪臉上洋溢著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採取的措施是,每節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佈於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後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後,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後的測驗中沒有再發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訣。”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八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臺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後,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說:“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說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後,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註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於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透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嗎?那麼,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餘,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9

  本課沒有采用過多的形式,主要用了集體討論、小組合作等形式拓展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能力。而且在活動中特別關注合作的效果,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從學生活動的情況看,他們還是很投入的,有些想法也比較有個性。

  在整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參與活動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但是由於大班教學,學生在活動中常常突破教師預先設計的限度。這樣,在內容的安排和時間的分配上就出現了不均衡。有時,該完成的教學由於學生的活動而未能完成,有時教師又難於掌控局面,造成了低效。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找到教師和學生共同遵守的規則,使課堂高效而又充滿活力。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0

  透過期中階段檢測發現,自己今後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對學生加強審題、答題方面的指導,如要看清題幹中的限定詞,要結合分值作答等等。

  2、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某些重要的歷史概念。

  3、對於基礎知識要準確,全面,把握歷史階段基礎知識、主幹知識。必須要求學生準確、牢固記憶基礎知識,而不是一知半解。

  4、平時要訓練學生規範答題,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把字寫準、寫好,儘量避免錯別字的出現。

  5、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做題方法的指導並進行有效的訓練,進一步加強規範答題的訓練,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歷史思維和方法的指導,用歷史的語言回答問題。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1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經常談到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或許影響其一生,終身受益。可往往忽視了老師的某些行為習慣。

  就如上節課(視導聽的)中,面對學生精彩的展示,我的鼓勵性語言太貧乏了,只是用了幾句“你太棒了”,我自己都感覺太俗,但當時不知什麼原因隨口就這麼幾句,其實,面對較難的題目極個別同學到講臺展示時我應該多變換鼓勵性語言,如:“你真有膽量,不簡單!並且你思維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

  可是由於平時上課沒有養成習慣,才會出現這種狀況,所以老師課堂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至關重要的。真可謂:“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習慣就是素質,習慣影響人格”。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2

  在我們的課改中,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張揚學生的個性,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所以,課堂上學生隨機生成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例如:我們在複習國共合作時,有學生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蔣介石背叛革命,國共能否長期合作嗎?中國是否會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成為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國家?”說明學生對當時課上的問題進行了積極的反思。於是我讓學生自己先討論。學生有的說,如果沒有蔣介石兩黨會長期合作,國民革命會成功;有的說,不會長期後作,兩黨的最終目標不同…學生們眾說紛紜。最後我從三個方面啟發了學生:

  (1)中國的反動勢力是強大的,帝國主義、封建勢力與大資產階級相勾結。

  (2)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有什麼特點?

  (3)1927年的中共與現在的中共是否一樣成熟?最後我沒有直接回答學生的問題,學生也許在這次討論中並沒有能完全掌握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關係,然而重要的是學生已經探索著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這樣使得歷史課堂教學在師生的互動中進行。透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啟用思維,實現高質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3

  本學期我擔任初二(6)——(11)班的歷史老師,回顧這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我認為有很多地方值得深思。

  作為6個班的科任老師,面對的是不同的學生,學生在個人能力、個人素質、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均存在著個體差異。由於存在著差異,也就導致:相同的課程在不同的班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

  針對不同的班級,在課後不僅要備好課,保證課堂授課質量,而且要“備學生”,透過多種渠道瞭解學生的特點,以便在課堂上進行適時引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有的學生對歷史人物感興趣,有的學生對歷史事件感興趣,還有的學生對戰爭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在課堂上尋找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興奮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本學期共進行了三次考試,在考試過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問題,還無法從死記硬背的思維模式轉以理解記憶為主的思維模式,在期中考試中可以看到:基礎知識題,學生掌握的較好,失分不多;主觀題,即材料解析題,學生在回答時能夠把握材料,說出材料的主旨,但在回答定性問題時,在語言運用方面,還有欠缺,不能運用歷史的語言來準確的表述問題,需加強訓練;問答題,學生在回答時,明確具體的史實,以及史實所反映出的經驗、教訓,只是缺乏一定的條理性,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應重點強調解題的條理性。

  歷史學科中記憶性的東西較多,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清晰、準確地記憶史實,課後督促學生及時複習、鞏固、預習,只有這樣才能記憶的紮實,在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在考試時才能穩操勝券。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摸索一些幫助學生記憶時間、地點、事件的方法,讓學生輕鬆、無負擔地學習。在檢查學生複習情況時,科任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要及時與班主任溝通,雙方合作,雙管齊下,這樣才能保證學生順利的透過會考。

  反思過去,這本身已成為歷史,要放眼新學期,發揚以往工作中的優點,彌補工作中的不足,與時俱進。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4

  本節課以活動為載體,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使學生在活動中既相互競爭(大組之間),又相互合作(四人小組和大組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我作出要求後,學生很快積極進行準備,閱讀課文,完成表格,並作講述民族工業的發展;小組討論問題熱烈;大組對之間質疑問題十分積極。學生參與熱情很高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原因:一是活動的形式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生興趣;二是競賽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滿足了學生自我表現的心理。

  在本節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生在講述民族工業的發展時,不熟練,與地圖結合的能力較差;二是有的學生在活動的具體要求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就匆匆去完成任務,學習目標不很明確;三是在學生在質疑時,雖然都很積極,但質疑的質量不高;四是落後較大的組參與的積極性明顯不如其它組高。我想這是因為: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戰役的經過難度較大,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分,如果我提前將簡表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效果會更好。

  透過本節課,我想今後努力的方向是:在上課前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堅持使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開展多種活動,並對活動過程加強調控;在學生進行活動前一定要強調活動要求,直到每一個學生都明確;在教學中及時做好評價、激勵與幫助;在設計活動時,競爭方式可採取更多的辦法,使更多的人參與才是最終的目的。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5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在時代的浪潮中,培育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既是時代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需要,同時也符合青少年自身發展成長的身心特點。歷史課堂同樣也要順勢而為,不僅停留於講講歷史故事,照本宣科式的“教教材”,而應在歷史唯物史觀的指導下,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初中學生,尤其初二學生,處於青春期,是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期,而歷史課堂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的思想陣地。學生在歷史課堂中不僅要收穫生動的歷史知識,更應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學會分析,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現象,從歷史中獲得感悟,從而指導自身人生之路的發展。只有在歷史中汲取力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發展為符合時代需求的具有核心素養的國際化人才。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就是很好的課題,能充分藉助於歷史知識而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然如何體現歷史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還需要不小的努力。如何在本課的教授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滲透“愛國”這一核心價值觀更是不小的挑戰。

  回首舊中國,從晚清開始一次次的被侵略與反侵略,使得中華民族承受了深重的災難,而西方列強的瘋狂侵略、瓜分中國,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尖銳,中華民族面臨著巨大的危機。為實現民族獨立,避免亡國滅種的可能,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中華民族終於覺醒,此時中國人的愛國熱情從未這麼強烈過!但如何把這樣的愛國情緒傳染給生於21世紀的中學生呢?歷史的細節就很能說明問題。在本課的教授中,出現了一張張歷史人物的照片,儘管大都是黑白畫面,教師也並未特別說明,只是把這些畫像結合歷史人物所做的事情所說的話,相互映照。同學們透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配合照片中的各種表情和動作,從而自覺自發的給冰冷的文字賦予了“人性”:他們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穿戎裝或著便服……不變的是他們曾經存在過,在歷史的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僅僅是歷史人物,哪怕是沒有生命的盧溝橋和其上的石獅子,教師也能賦予其“生命”,在本課第一子目“’獅醒’盧溝橋:盧溝橋事變”的教授中,藉助無言的建築,賦予他歷史見證者的絕佳身份,儘管屹立千年不倒的盧溝橋在1937年7月增添了一些新的傷痕,盧溝橋上神態各異的石獅也有一些彈孔,這無疑是文物古蹟的缺陷和遺憾,但同時也讓學生領悟到過往中的歷史事物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境遇,歷史遺蹟所擁有歷史的滄桑感也是一種財富,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更要學著銘記歷史,從而有所得有所悟。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