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元節>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關於中元節的作文500字(通用20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中元節的作文5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1

  每逢七月,民間必定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區還是組屋區,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綵,設壇酬神。“普度”儀式是中元節中最最重要的環節,大致可分為街普、市普、廟普等,以街坊為主的普度稱為“街普”,以市場為主的普度稱為“市普”,由廟宇住持的普度稱為“廟普”。普度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門前擺放供桌,陳設祭品,還會在屋簷下掛紙燈。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後,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迴轉“陰曹地府”。

  現在,中元節的祭祖儀式已經簡化,大部分地區都是在農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開始舉行祭祖儀式。祭祖儀式也已經簡化了,逐漸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2

  七月十五中元節,人稱鬼節。

  其實,從農曆七月初一開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民俗相信,在這一段時間會有許多的孤魂徘徊在陽間。

  中元節,是華人很重視的一個日子,每一年的中元節都會有許許多多普渡祭拜的盛會舉行。

  這個鬼節也是眾多的華人節日中規模最大,花錢最多的一個節日。

  中元節,也是佛教的“盂蘭節”。有關盂蘭節民間一直是流傳著目蓮救母的故事。話說,目蓮的母親劉青捷被打入地獄。

  目蓮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親墮入惡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嚨很小,不能進食,餓得很辛苦。他見狀,拿了飯要喂母親,可是飯一進口,就燒成灰炭。

  目蓮感到悲痛極了,要求釋迦解救。釋迦告訴他說: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羅列百味,供奉眾僧,才能解他母親倒懸之苦。

  終於,他幫助了他的母親脫離倒懸之苦。後人因此應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華人社會在這一個月會開始供拜,有些地方則會舉行普渡大拜拜。盂蘭盛會是華人除了農曆新年,第二大的節日。

  七月鬼節,你不難在街頭巷尾的空地上、廟宇看到設壇祭拜。一些較大的祭拜,會供拜鬼王。鬼王也稱普渡王,傳說是觀音大士的化身。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祭拜方式。私普,是個人家裡祭拜。街普是個別擇日祭拜。市普則是以市場為主體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門關,一個月的中元就這樣結束。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3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今天讓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家鄉是怎麼過中元節的。

  中元節又稱“鬼節”、“七月半”,被佛教稱為“孟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十五,站分也有在農曆的七月十四日過的,節日這天,人們會帶上祭品到祠堂中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差不多。

  我們家鄉的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初旬就開始了,一直到農曆的七月十五日結束。我們家鄉的中元節一般都定在七月八日。在這天上午大人們就到祠堂中做準備,如:將祠堂打掃乾淨,把八仙桌擦乾淨,買好過節要用的紙錢和祭拜要用的瓜束等。在傍晚時分將八仙桌放在祠堂正中間,把香爐放在八仙桌的上方,桌子左右兩邊放上長筧,桌子正下方放上一個盆子用燒紙錢約。

  準備完畢,我們小朋友會洗過澡跟著爸爸媽媽來到祠堂,由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帶頭引著我們去外“接客”。接到祠堂後我們們就會放鞭炮和鞠躬拜祖,拜完祖後大人們會坐在一起商量哪一天輪到自己家去“接待祖先”。輪到我們家接待“祖先”那天媽媽會在早上和中午做上豐盛的早餐和午飯去招待“祖先”,下午四點左右帶上點心和茶水再去祭拜一次。一直到農曆七月十五日傍晚時分,大家帶著香燭和冥幣封的“封包”去祠堂燒包。大家再次放上瓜果、祭品祭拜“祖先”,等祭完才算把祖先送走了,中元節巴就過完了。

  中元節是為了讓人們記住“祖先”的節日,我覺得我家鄉的中元節有特色,對於小朋友來說還挺有趣!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4

  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

  舊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員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

  佛教徒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也叫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盂蘭盆會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間,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廟,有條件的,如廣濟寺、法源寺、拈花寺、廣化寺、嘉興寺、長椿寺等都舉辦規模不同的盂蘭盆會和中元法會。民國以來,北海公園、中山公園音樂堂等處歷年此時都有“追悼陣亡將士法會“。用番(喇嘛)、道(道士)、禪(和尚)三臺經,供著一個“海陸空軍陣亡將士“的牌位,進行公祭。

  中元節期間,老北京還有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5

  每當看到水面上到處都是河燈在隨風漂游時,我便會想到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中元節。

  中元日是七月十五號,那天之前,農家婦女們會做各種各樣的麵塑送出去。七月十五看麵塑,已經成了農家婦女一展靈巧手藝的節目了。

  到了那天,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據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

  那天夜晚,我們會去放河燈。先拿出如小烏篷船的河燈,然後在底座放盞蠟燭,最後將河燈四平八穩地放入水中。

  這時,我再將目光轉移到人們身上,他們的臉上被融融的橙光照著,有的雙目緊閉,在祈禱保佑,透露出一股安詳恬靜的氣息。

  地與湖的界限被夜色籠罩著,並不是那麼清晰,但萬盞燈火挖出了一條輝煌的隧道,它們就像紅鑽綴成的大衣,披在湖面上。我沿著湖邊走,都快目不暇接了,河燈都是荷花樣式的,有粉紅色、淺藍色、鵝黃色、亞麻色,種種色彩交織在一起,透過朦朧的煙靄,在暗暗的水波里,染起一絲絲漣漪。不安分的鱗波閃著橙黃色的光芒,像梭子般在沉入水底的月亮與人影之間穿行,攪起滿湖碎金。一切生物都融化在這暖洋洋的橙黃色之中。

  不知不覺中,中元節在夜色裡悄悄溜去。中元之日,我愛的節日。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6

  中元節又稱鬼節,記得是在農曆七月十五,據說是地藏菩薩開啟地獄之門,放出餓鬼來尋覓食物,我們家鄉習慣做一些叫“什麼錢”的東西(具體怎麼叫我也忘了)。它是這樣做的:首先,用糯米粉沾水,然後把沾水後的糯米粉揉均勻,捏出一塊,像揉橡皮泥一樣揉出一個圓,壓扁,在中間按一下,最後下鍋煮,等到浮上來後,放在薄塑膠片上,就完成了。

  奶奶說,這天的陰魂會在街道遊行,所以不能出去。因為這樣,我們這一天就整天的悶在家裡,不能出門,很不爽——啊——傳說,在這天出生的人,會看見常人看不見的東西,像孤魂野鬼之類的東西,長大後就慢慢的看不見了。

  相傳目犍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知道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飯一到口邊就化為灰焰,佛祖告訴他,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濟度,目犍連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後來這一傳說形成一種民間習俗,並逐漸演變,從供養僧人演變成供養鬼魂。

  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用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久而久之,就有了盂蘭盆節(中元節)這一節日。可見中元節的傳說還真不少呢,你們知道這些傳說嗎?

  不知你們家鄉會怎麼過這個節日呢,如果你知道,請你告訴我,讓我多學點知識。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7

  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對東北民間中元節放河燈的情景有一段細膩、感傷的描寫。節錄如下:

  那河燈從上流擁擁擠擠,往下浮來了。浮得很慢,又鎮靜,又穩當,絕對看不出來水裡邊會有鬼們來捉了它們去。這燈一下來的時候,金呼呼的,亮通通的,又加上有千萬人的觀眾,這舉動實在是不小的。河燈之多,有數不過來的數目,大概是幾千百隻。兩岸上的孩子們,拍手叫絕,跳腳歡迎。大人則都看出了神了,一聲不響,陶醉在燈光河色之中。燈光照得河水幽幽地發亮。水上跳躍著天空的月亮。真是人生何世,會有這樣好的景況。一直鬧到月亮來到了中天,大昴星、二昴星、三昴星都出齊了的時候,才算漸漸地從繁華的景況走向了冷靜的路去。

  河燈從幾里路長的上流,流了很久很久才流過來了。再流了很久很久過去了。在這過程中,有的流到半路就滅了。有的被衝到了岸邊,在岸邊生了野草的地方就被掛住了。還有每當河燈一流到了下流,就有孩子拿著竿子去抓它,有些漁船也順手取了一兩隻。到後來河燈越來越稀疏了。……多半的人們,看到了這樣的景況,就抬起身來離開了河沿回家去了。於是不但河裡冷落,岸上也冷落了起來。這時再往遠處的下流看去,看著看著,那燈就滅了一個。再看著看著,又滅了一個,還有兩個一塊滅的。於是就真像被鬼一個一個地託著走了。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8

  今天,8月10日,農曆七月十五日。

  農曆七月十五日,在我老家光山縣稱為“七月半”,除了要給逝去的先人祭祀外,還要燒“孤墳紙”。

  沒有後代,無人祭祀的墳被稱為孤墳。燒“孤墳紙”,就是給沒有後代的逝者送錢花,就象活人之間的獻愛心。

  因為在外工作,使用的是公曆。如果不是特別關注,就不會知道農曆是什麼日期。象這樣不大重要的節日,我更是從來就沒有在意過。

  然而,今天卻有人記掛並提醒。

  張松屹老師的女兒今天打來電話,祝我節日快樂。我有點莫明其妙。她說是“中元節”,我想了半天,才想起今天是“七月半”。

  網上一查,“七月半”還真叫“中元節”。簡編如下:

  農曆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

  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開啟,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這天,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活動,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蘭盆節之外,民間還稱七月十五為鬼節,與清明、十月一合為三鬼節。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9

  每逢七月,民間必定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區還是組屋區,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綵,設壇酬神。“普度”儀式是中元節中最最重要的環節,大致可分為街普、市普、廟普等,以街坊為主的普度稱為“街普”,以市場為主的普度稱為“市普”,由廟宇住持的普度稱為“廟普”。普度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門前擺放供桌,陳設祭品,還會在屋簷下掛紙燈。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後,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迴轉“陰曹地府”。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10

  早晨,鬧鐘的“叮鈴鈴”聲把我從美夢中“喚”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無意中看了一下日曆,今天是8月24日,下面還標註著“中元節”三個字,中元節?沒聽說過。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問老媽什麼是中元節?老媽告訴我:中元節是人們紀念祖先的日子。哦,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老媽經常疊元寶呢!

  到了中午,我們都忙開了:我負責疊紙,爸爸、老媽負責燒飯菜。我來到桌前(桌上放著今天我應該疊的紙),哦,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桌上的那疊紙足有3釐米厚,事不宜遲,我立刻動手幹了起來。我按照爸爸教我的快捷方法:先拿出一些紙,把它們平均分成幾份,再把它們捲起來,壓平,最後它們一張一張地抽出來,就行了。過了三十幾分鍾,我把紙疊好了,老媽那邊也好了。我幫老媽擺好飯菜,碗筷,爸爸拿了一根樹枝和耐燒的舊臉盆,再點燃蠟燭,一切準備就緒。

  爸爸先從紙堆裡抽出一張紙,點燃後,一張放在大門前,再用另一張引火放在舊臉盆裡,待火燒起來後,爸爸把兩捆紙放在舊臉盆裡,過了一會兒,紙燒成了灰,爸爸把元寶放入舊臉盆中,3分鐘過去了,元寶也燒完了,等火滅了,我們趕緊磕了頭,磕完頭後,我吹滅了蠟燭,爸爸把舊臉盆端走倒掉,我們把桌子重新收拾好。

  中元節是祭祖的日子。我們不能忘記:沒有祖先的勤勞,我們也不能過上如今幸福美好的日子!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11

  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中國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雖然在他們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還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卻以“人鬼”作為中心信仰。

  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開啟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12

  盼啊,盼啊……終於盼來了家鄉熱鬧的中元節了。這一天,可熱鬧了……

  中元節,俗稱“鬼節”。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薩。他的母親被關在了地府裡。地藏是個孝順兒子,不忍母親被折磨得不成樣,在七月十五這天晚上,徇私把母親放了出來。沒想到牢房裡的小鬼蜂擁而出,成了各個地方的“遊鬼”。所以,人們在七月十五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遊鬼以保平安。我覺得地藏菩薩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覺得連傳說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麼可怕了。

  到了中元節,家家戶戶都擺出各種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發粿、水粿、雞,特別是我最愛吃的松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聽說做的大米要放到井裡浸泡幾天呢。蒸熟的松粿雪白雪白的,松、糯、軟、冰,夏日裡能吃出一片冰涼,比冰淇淋還好吃,且更綠色。現在因為商場多了起來,購物比做這些小吃簡單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幾天,大人們則會次數繁多地帶我們去逛商店,讓我們“大開殺戒”。但我還是很懷念松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們製作中的樂趣。

  中元節這天晚上吧。這天晚上,不等太陽公公說再見,大家就開始準備上香了。六點多時,剛開始還只是一兩戶人家,可過了一會,就陸陸續續的愈發多了起來。香菸繚繞,燭火搖曳,煞是熱鬧。絡繹不絕的香客摩肩接踵,鄉音中熱情地相邀,於是乎甩開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開懷,圍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爾。夜色漸漸的來了,孩子們喜上眉梢,因為屬於我們時光到了,小夥伴們紛紛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點燃了,呼朋喚友,蜂擁著遊走於阡陌、田間,嘻嚷著誰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條夜行的火龍映照著燦爛的童顏,徹夜不眠。於是,大人們品味著鄉俗,放鬆著盛夏下的身心,孩子們追逐著鄉俗,娛悅著66無慮的童年……

  故鄉的底蘊深厚,“鬼節”的傳說中也洋溢著濃濃的鄉情!我希望我們的故鄉——閩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13

  在諸多華人社會如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與臺灣、新加坡等,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甚至全豬(閩南語俗稱神豬)、全羊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現時民間的“中元普渡”習俗是三教合流的結果,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習合,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紙,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人們相信這樣可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在臺灣民間信仰,普渡的擺桌祭拜,又分成“公普”(又稱“聯普”,全聚落、團體或廟境居民聯合舉辦)與“私普”(個人或單一家庭、機關舉辦),今日臺灣,由於商業社會,幾乎皆以泡麵、零食、白米等能久貯之物為主,而牲禮、五味碗也愈來愈少見。

  普渡舉辦時,供桌上也會豎立彩色三角形紙旗,號稱“普渡旗”,該旗以毛筆寫上“慶贊中元”、“廣施盂蘭”、“敬奉陰光”、“冥輝普照”等“中元敬語”,也會寫上信士姓名。先祭拜統領萬姓幽靈的大士爺,並焚燒四色金紙。燒完金紙後,開始祭拜所謂的“好兄弟”,並在每一項供品插上一炷香,也會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與盛滿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此時有的人會先燒“經衣”,這是一種代表衣物與日用品的紙錢,讓“好兄弟”們先換上新衣。許多抽菸者,還會點燃香菸,插在香腳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雲吐霧,別有一種人情味。祭拜完後,焚燒銀紙,歡送眾家“好兄弟”離開。

  較為慎重的信徒,甚至請來僧侶、道士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羅漢等佛像放置高臺、或請道士、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是謂“跳鍾馗”。有人則是請藝師操控鍾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今日臺灣,八家將與官將首等陣頭十分盛行,也有請八家將、官將首等出陣,以替換“跳鍾馗”的儀式。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14

  我今天在日曆上注意到了一個從前從未關注的節日——中元節,也就是今天。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是我國主祭祀的傳統節日。它與寒食節、清明節合稱我國古代的三大鬼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

  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節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並相沿迄今。

  中元節時,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四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臺、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有的是請藝師操控鍾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氣。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節日,近年來已經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還有幾個人記得這個節日?還有幾個人會去過這個節日?像中元節一樣被人們幾乎話遺忘,節日有很多,比如寒食也是這樣的,越來越多的傳統節日被我們忘記,這些節日千古流傳,我們要一直記著它們,傳承下去。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15

  中元節又稱七月半 ,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 。按照習俗在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給自己已故的親人敬上一品香然後燒燒紙錢,用以表示後人對先人的孝敬。

  離過節還差幾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們中元節這天在他們家過節。

  今天剛好是七月十五中元節。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禮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後,爸爸就帶我走進一個房間。

  一進房間就看見一張桌子,桌子上面供著爺爺、太公、太奶的肖像。相片上爺爺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奶頭髮白了,看起來像是七十多歲的樣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我和爸爸在香爐裡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幾跪,就離開了。

  午休以後沒什麼事,我正在菜園裡摘油菜花,遠遠就聽見大伯在喊我: 聿坤,過來幫忙,要燒貢品(紙錢)。 我趕緊過去,大伯先報把火磚壘起來。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機一點,那些貢品不一會兒就燒起來了。

  之後,我同媽媽和大嬸就把它用桶裝好,提到不遠的小河邊,倒入河裡,這時聽旁邊也在倒紙錢的人喃喃自語:太公、太奶會在這條河的某一處等著收。相傳目犍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知道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飯一到口邊就化為灰焰,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濟度,目犍連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後來這一傳說形成一種民間習俗,並逐漸演變,從供養僧人演變成供養鬼魂。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用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久而久之,就有了盂蘭盆節(中元節)這一節日。

  可見中元節的傳說還真不少呢,你們知道這些傳說嗎?

  不知你們家鄉會怎麼過這個節日呢,如果你知道,請你告訴我,讓我多學點知識。

  我曉得這都是迷信的東東,其實這個節日的很多活動是想告訴我們要記住先人、孝敬前輩,不要望記先人曾經對我們付出的愛。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16

  早晨,窗外一陣陣鴨叫聲把我從美妙的夢境中拉了出來。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從房間裡走向客廳。我習慣性地看了看日曆,今天是8月27日,下方註釋著“中元節”這幾個字,所謂中元節,就是人們農曆七月十四殺鴨祭祀祖先的日子。

  “我回來了。”只見媽媽拎著大袋小袋,滿載而歸,跨進家門。

  “媽媽,您起得真早。”我看著滿頭大汗的媽媽說,“怎麼不叫我一起和您一起去購物呢?”

  “ 呵呵,等你起來,街上的東西都賣光了。”媽媽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中元節,購物的人非常多!”

  媽媽買回來的是今天晚餐的主食和用來祭祀祖先的祭品。到了中午,我們全家都忙開了:媽媽殺鴨,外婆煎魚,我煮豬肉。一個小時後,我把煮熟的菜擺放在一張桌子上,媽媽再擺上五杯酒,兩雙金筷子,這就是祭品了。最後我跟媽媽把桌子抬起放在陽臺,再在後院插上幾根香,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來就是燒紙錢,外婆拿了一隻簸箕和一捆紙錢,一切準備就緒。外婆先從紙堆裡抽出一張紙,點燃後,一張放在大門前,再用另一張引火放在簸箕裡,待火燒起來後,外婆再慢慢地把一捆紙錢一張一張放在簸箕裡,過了一會兒,紙錢燒成了灰,再用“酒”把火給滅掉,外婆就把簸箕拿走倒掉,外婆一邊燒紙錢,一邊嘴裡低聲地念著,大概的意思就是希望祖宗保佑我們幸福安康!生活美滿!

  傍晚,在外打工的爸爸也急匆匆地趕了回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桌前,享用可口的飯菜,因為我們全家難得能圍坐在一起吃一頓晚飯,所以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感到十分開心,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開心地說:“過中元節,能祭祖,又能吃鴨肉,真好!”外婆不住地點頭:“好,現在的生活就是好!”

  中元節是祭祖的日子,我們不能忘記祖先:沒有祖先的勤勞,我們也不能過上如今幸福美好的日子!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17

  在富士康工作的大哥給我打來電話,讓我抽空幫助富士康寫一篇祭文拜“普度公”祭“好兄弟”。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他們要做祭祀活動。

  中元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鬼節”。印象中, “鬼節”期間,我們這裡沒有什麼重大活動。但是,常年在外奔波的經驗告訴我,東南沿海一帶包括在其他國家、地區生活的華人,在此期間,應該有所動作。

  我爽快地答應了大哥。

  乘閒,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中元節的祭文。搜了將近一個小時,也沒有看到一篇拜“普度公”祭“好兄弟”的文章。看來大哥給我佈置的,不是一個小任務。於是,我就把中元節的資料仔細地消化了一下。接著,我繼續在一個有許多祭文的網站仔細甄別。遺憾的是,網上無數文章,均與此無關。不過,細心的我還是看到了這個網站的客服電話。我撥通了,對方告訴我,可以線上請求工作人員支援。我按照她的指點,與線上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絡,工作人員用QQ與我交流。當我把問題告訴她時,她告訴我,她們沒有這項服務,但是她可以提供一個網址,讓我在上面搜尋。

  我欣喜若狂,但是連結了她給我的地址以後,我發現,我又回到了剛剛那個網站。我知道,指望她們,看來是不可能了。只好靜下心來,仔細揣度祭文的寫法。

  盛傳的各種祭文,它們或者是祭祀祖先,或者是祭祀某個近期遠去的親人、朋友,這些文章,非常欠缺專業性,遠遠不能符合我的要求。我接觸過真正的祭文,那是應中國海洋文化節之邀,在浙江岱山祭海期間,由岱山縣的縣委書記親自為我們誦讀的。祭文非常工整,每四字為一句,全文流暢、押韻,誦讀起來,朗朗上口。那篇祭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汶川地震之後,《江西日報》發表了我一篇祭奠汶川遇難同胞的詩歌,還發表了別人寫的一篇祭文。那篇祭文,前半部分寫得比較規範,後半部分則較為鬆散,規範性稍許弱了一些。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18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民間傳統節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在這天大家都會放孔明燈,在道路旁放著蠟燭。

  記的有一次,我和爸爸老媽在街道上看孔明燈。但是我們左看右看都沒看道大孔明燈,只有小小的孔明燈,於是我便向小賣部的老闆問問,一打聽原來還在作呢!沒辦發,於是我們便在路邊等啦!終於做好了大孔明燈,那孔明燈依就像重前那樣,在孔明燈旁邊裝這許多的煙花,當它升空時瞬見煙花飛賤落道許多的地方嚇的人們鳥獸散。雖然在連續放了許多的大孔明燈,但是我以經看膩了。我們走著走著,在路旁發現了許多的孔明燈,我都看的眼紅了。於是我便問老媽要錢買孔明燈,沒想道老媽竟然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要求,於是我買了兩個一紅一黃的孔明燈在校園放。一開使我們放個紅色的,但是我們不懂怎麼放在沒有充滿熱氣時就放飛,結果燒的孔明燈黑晡溜羞的。我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我們等道充滿氣時才把孔明燈放飛,我就像一個成功的小孩子高興的一蹦三尺高,還大叫著成功了,成功了。

  這個中元節我過的很快樂。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19

  宗教佛教: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在中國,《佛說盂蘭盆經》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因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興盛,官民共樂。

  到了宋朝的時候,儒、釋、道合流日趨明顯。民間流傳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並將佛教的盂蘭盆會與道教"中元地官節"相結合,而流行道士誦經普度眾鬼,期使獲得地官赦罪,獲得解脫。

  因此民間習俗的中元普渡著重在祭祀孤魂野鬼,與中國傳統對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變成"祭鬼",亦即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餓鬼但與道教和儒家的祭祀習慣不同,盂蘭盆法會以素食施食供養。道教:"中元普渡"習俗是道佛習合的結果,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習合,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種民間習俗。

  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紙,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人們相信這樣可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地方 每逢農曆七月,我國的華族必定會隆重舉行"慶贊中元",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區或是組屋區,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綵、設壇、酬神。

  寺廟也分別建醮,街頭巷尾上演地方戲曲或歌臺助興,呈現一幅熱鬧非凡的景象。中元節的"普度"儀式,因組織形式上的差異,可分為幾類,如街普(也稱弘普)、市普、廟普(或稱公普)等等。所謂街普,指的是以街坊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場為主的普度;廟普就是廟宇所主持的普度。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 篇20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中元節——農曆7月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在南方,亦稱“鬼節”。也有說法中元節是在農曆7月14日。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在封建時代,地方官府還命令寺廟的和尚道士設孤魂道場,以祭奠陣亡的軍士,中元節時,人們要焚燒大量的紙錢。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有些地方,尤以中國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稱謂,相對於中秋為八月半)。節日的慶祝活動從農曆七月初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佛教強調孝道;道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

【中元節的作文5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