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集錦15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歷史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1

  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本學期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宗旨,制定如下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的總體水平偏低,歷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內容,所以學生都不願意學。

  二、教材簡介

  本學期七、八年級上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閱讀性強,圖文並茂,增添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三、教學資源開發

  1、教材、教學參考書

  2、專業書籍、歷史筆記本、歷史資料卡

  3、媒體資訊(網際網路、影視中的歷史知識)

  4、課程基礎訓練、單元測試卷

  四、教學措施和目標

  (一)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的: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依據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答題、小組討論、故事會,透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潛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同時也是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三)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製作。透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知識面,透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索歷史的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聽好每一節公開課,做好課後互評,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五、教學進度

  七、八年級歷史課本上冊都是22課(人教版)。其中新課講授22課時(每冊),單元複習4課時,期中複習2課時,期末總複習4課時:

  9月份1——4課

  10月份4——13課

  11月份14——20課

  12月中旬結束課程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2

  時光流逝,新的一個學期又開始了。本學期我擔任初一和初二的歷史課,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以後的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特制訂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著眼於學生的發展,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課改的要求,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屬於中國歷史的古代史部分,距今時間較久遠,特別是先秦史,跨度很大,學生的理解主要是跟時間有關的內容比較難一些,需要分析的較少,重點內容是在奴隸社會的基本發展及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還有這一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所創造的財富,對社會發展起到的推動作用;後半部分主要講到封建社會的誕生、發展,統一國家的產生、發展,創造的中國古代史上的燦爛文明及對世界的影響。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材,縱向為近代史,主要內容體現了近代的屈辱史,中國由封建社會沒落到開始社會轉型,接受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打破傳統思想,摧毀舊的社會體系,這些內容貫穿本書的始終;主要內容是、侵略與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內戰烽火,近代的社會變化和成就。

  七年級學生的情況,現在還不是很細緻的瞭解,從目前的初步瞭解及課堂的表現來看,學生的課堂紀律尚可,態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總共87名學生裡,優生較少,大約在15人左右,中等生是主體,大約在50人左右,後進生約20多人,而且學習習慣各不相同,來自不同的學校,所以學習觀念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不同。

  八年級學生的情況都比較熟悉了,106名學生,優生在30人左右,中等生50人,後進生20人左右,在優生裡,學習主動性強,能夠透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的少,大部分都需要教師不斷的提醒和更多的指導;中等生裡,大部分都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且在課堂上還不能進行完整的聽學;後進生的學習狀況就更加困難,不僅基礎差,而且態度問題特別難以處理、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絡。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透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透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透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透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整個學期總共有約19個周,每週2課時,共38節課,若除去節假日,所剩課時約有30節左右,現將七八年級的進度安排如下、

  1至10周完成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到第十二課(大一統的漢朝)。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課(兩漢經濟的發展)到第二十二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1至10周完成第一課(鴉片戰爭)到第十二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課(紅軍不怕遠征難)到第二十二課(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3

  一、教學內容: 年 初三歷史教學計劃

  本學期世界歷史上、下冊教學內容共分為16個單元,敘述世界古、近、現代時期的歷史,共49課,每課教學1課時。

  二、基本情況:

  今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級的6-8班,由於以前學生對歷史不重視,基礎差,學習不太紮實,對於記憶性較強的科目學生有點偷懶,但只要老師有方法、有耐心,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加以生動化、形象化,同時輔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就定能將歷史知識學好。

  因為是畢業班,為了使中考總複習能提前進行,贏取更多更寶貴的複習時間,教學進度會大大加快,計劃今期將世界歷史上、下冊全授完。

  三、教學目標

  透過本學期歷史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較中國與其它各國的差異,以此來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上冊教材共分八個單元,上冊24課,下冊共五單元,合計25課,結合歷年中考要求,重點為近代史以後的內容。每課的內容多,知識點多,且容易混淆,要記憶的圖形也多,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五、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以課改內容為樣板,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初三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歷史課的教學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刻的瞭解,本學期主要學習世界歷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本學期的要求及力爭達到的目標:

  1 、 深化對《歷史教學大綱》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影片、模型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2 、 認真、積極參加市、縣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教學進修活動,以充實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 具體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4 、 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 、 深入研究和領會畢業考試中各種題型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練習。如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重在抓他們的思維分析能,學習較困難者重點讓其掌握考綱所要達到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做到畢業考能順利透過。

  6、 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途徑的多樣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豐富歷史課堂內容。

  7、以問題教學為抓手,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智慧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起點是問題,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本學期課堂教學中沿著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課提出的問題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分類開始,由淺入深,思維有易到難,從思維的廣度、深度到靈活度螺旋上升。

  七、 複習過程

  1、 系統複習,夯實基礎

  學業水平考試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靈活運用。要積累就要重視基礎。“萬變不離其宗”,掌握基礎知識是關鍵。縱觀近幾年的期末考試,無一不體現著基礎性的原則。為達到鞏固基礎、查詢不足的目的,可採用一下集中方法:一是按照提綱的重點,在書中找出知識點;二是按照時間順序理出知識脈絡。三是每單元的主題,整理出單元知識結構表。

  2、 專題歸類,縱橫聯絡

  根據每階段歷史發展特點整理出若干專題如世界歷史的資產階級革命史、美國史、資產階級改革史、文化史等專題;四是根據時政熱點,整理出一些新的專題,比如改革史專題、思想解放史專題等,經濟危機專題等。在單元複習、專題複習基礎上,找出歷史發展線索,探尋出歷史發展規律。然後以線帶點,迴歸課本,鞏固基礎知識點。

  3、 綜合模擬,查缺補漏

  訓練可以把一切落在實處,但訓練的效果,又取決於訓練題的質量與數量,不能沒有選擇,更不能搞題海戰術。一是突出重要的主幹知識,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考試的知識點不是很多。因此,必須根據考試說明中要求的考試知識點及其能力目標要求,突出重要的主幹知識點就可以,一來便於減輕學生的負擔,而來便於學生正確把握知識、理解和運用三個層次的知識,幫助學生抓住主幹知識,在回答問題時也就心中有數了。二是複習過程中明確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複習目標和方法,因材施教,加強針對性。

  4、 迴歸課本,考前複習

  同時,在不同階段都應注重搞好試卷的講評工作,精細設計的試卷講評課,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大幅度的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能力。

  總之,初三歷史複習應該合理安排,緊扣考綱、教材,打牢基礎,理清知識脈絡,專題彙總,強化訓練,培養學生能力、技巧。在複習過程中,以教材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是關鍵,我相信只要紮紮實實的搞好本階段的複習工作,就一定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成果。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動腦筋”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學措施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絡。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透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透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透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透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六、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週:思想教育

  第二週:第一課

  第三週:第二課

  第四周:第三課、第四課

  第五週:五課 第六週:複習迎接月考

  第七週:月考

  第八週:第六課、七課

  第九周:八、九課

  第十週:十、十一課 第十一週:期中考試

  第十二週:十二、十三課

  第十三週:十四、十五課

  第十四周:十六、十七

  第十五週:十八、十九

  第十六週:月考

  第十七週:二十、二十一

  第十八週:二十二、二十三

  第十九周至二十一週:考前複習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體現時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書既是教師的教本,更是學生學習的學本,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著重培養學生學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注重啟發性,注意歷史的多方位性、多層次的聯絡和知識的延伸,並注意使學生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和學習技能,以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

  二、學生狀況分析:

  初一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

  三、具體思路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保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複習階段,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精心組織複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四、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瞭解歷史的基本線索,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五、教學措施;

  1、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

  2、鼓勵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髮現歷史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習慣。

  3、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4、認真貫徹課程標準的精神,在傳統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的同時,加強思想教育。

  5、採用多種教學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膽地進行改革,探索和創造,進行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歷史教學活動。

  7、要注意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絡,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更好的來學習歷史

  8、課堂教學要貼近課程標準的要求,採用探究式、啟發式和討論式等各種成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模式,要加大媒體輔助教學,特別是網路教學的力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9、多角度觀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及時進行輔導。

  六、改進措施

  1、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層次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幫助他們總結成功的學習經驗,在評價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的採取補救措施,還可以實際一些比較容易的活動使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2、教學時結合掛圖和資料知道學生學習有關的知識,或結合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感受歷史。

  3、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4、結合有關內容介紹本地歷史的名勝、旅遊勝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5、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性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互相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七、教學設想

  1、歷史教學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歷史作出正確的敘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學性的統一,觀點和材料的統一。

  2、繼續深入課堂教改,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樹立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的育人觀,堅持教書與育人統一,提高課堂效率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提高學習素質和學習效率,嘗試歷史活動課的教學。

  3、開展歷史第二課堂,透過舉辦歷史講座,故事會,創辦歷史報等形成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跟蹤輔導,找學困生談心,了節其學習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4、利用遠教和網路資源。

  八、教學進度(略)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6

  一、教學進度及內容

  1、初一:《中國歷史》第二冊。期中授完1—14課,期末授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週,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整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體例。師生共同商定本期教學計劃。全期用2——3周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考試。

  2、初二:《中國歷史》第四冊。期中授完1——17課,期末授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週,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整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體例。比較新舊教材的異同,師生共同商定新的教學計劃和策略。全期用2—3周的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複習考試。

  3、初三:《世界歷史》第二冊。期中考試或5月1日以前授完全冊內容。期中至中考前完成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的三輪複習。即分冊系統複習,重點、難點、熱點專題複習,綜合模擬訓練。教師新授《世界歷史》第二冊前,要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分析新舊教材的異同,調整好教學計劃和學習策略。

  二、教學要求及建議

  1、基礎年級應嚴格開設課程,開足課時。初三年級要根據新授和複習要求適當增加課時。

  2、各年級均要配備專職歷史教師。兼職歷史教師要力求課堂教學規範化,歷史學科知識專業化。

  3、要建立歷史教師的培訓機制,健全歷史學科教研組活動規章,積極開展學科教研活動和歷史課題研究。

  4、要深入學習歷史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加深理解,查詢人教版、北師大版、華東師大版新教材,積極開展對新教材的學習與研究,為20xx年秋季新教材實驗作好充分準備。

  5、切實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推進師生互動,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

  6、積極開展聽評課活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比武和論文競賽要作為常規要求落到實處。

  7、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重視歷史活動課的教學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積極開發地方校本歷史課程。

  8、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積極運用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影、影片、模型、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教學。各校在教材徵訂時要嚴格訂齊訂足掛圖、地圖冊等教學資料。

  9、注重歷史學科與政治、地理等學科的相互滲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0、加強畢業年級的複習備考工作,發揮集體力量,搞好重點研究。即《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的研究;市中考考試說明和市編複習資料的研究;近年來中考考試形式與內容改革的研究。

  三、學科活動的安排

  1、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三級新課標和新教材的培訓。

  2、適當的時候,組織全縣畢業年級教師開展複習備考研討活動。

  3、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標準開展課堂教學設計或教案競賽。

  4、在全縣重點開展歷史活動課教學研究。

  5、組織教師參加新教材實驗區的教學考察與學習。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7

  一、教學內容:

  這學期的世界史教學內容分為八個單元,講述世界近現代史。一共21節課,每節課一個課時。

  二、背景分析依據是:

  本學期,我們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在全面落實政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指導下,在上級領導下,以課程改革為模式,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研究,深化高三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三、年級和班級狀況分析:

  初三的情況是:難動,難說話,死板。雖然大部分同學上課都能把老師的思路轉過去,但還是有同學答的跑調,放出來也拿不回來。今年第三年,尾巴大,尖子生少,中低成績失敗率高。特別是初三(X)班有大量男生學習態度差,習慣差,理解力不足,很難達到100%透過率的目標。一般來說,有很多人不願意學習,智力低下。所以今年的歷史畢業考試成功的負擔是很重的,所以在教學上一定要下更大的功夫備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和消化功課,爭取每一節課都能取得實效。

  四、這學期的要求和努力實現的目標:

  1.加深對《歷史教學大綱》和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把握課堂45分鐘的效率,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當凝練,概念清晰,組織清晰,重點突出,難點明確,認真落實三個基礎,打好基礎,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2.做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端正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閱讀、思考和訓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3.深入學習和了解畢業考試中各種題型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實踐。比如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重點是思維和分析能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重點是掌握大綱要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這樣才能順利透過畢業考試。

  4.加強教育科研,理論聯絡實際,搞好歷史研究。

  5.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方式的多樣化,充分利用文化景觀和歷史遺蹟,豐富歷史課內容。

  6、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使用幻燈片放映、投影、錄音、錄影、電影、模型多媒體、網路等。

  7.認真積極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教學和繼續教育活動,豐富自己的專業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動詞(verb的縮寫)具體做法: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初三的歷史內容是世界近代史。梳理各階段的歷史線索,總結各階段的歷史特點,找出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這學期教學的核心內容。因此,我們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以問題教學為起點,提高學生思維品質

  智慧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起點是問題,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本學期課堂教學中沿著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課提出的問題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分類開始,由淺入深,思維有易到難,從思維的廣度、深度到靈活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體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本學期根據學校的計劃,資訊科技的使用是一個重要內容,響應學校的要求,我在這半學期中,力圖以直觀的、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方法來改進以往的教學,力求使自己的學科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課堂教學朝著樂、活、趣的方向努力。

  4.以課改的理念作指導,對新教材進行摸索

  新教材教材插圖多,直觀性強,能力要求高,所以準備好好研究這本教材,上出自己的教學特色。

  5.對課型進行研究,認真學習多元智慧理論,並用於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簡要了解與概括周王室衰敗的原因;

  2、齊桓公率先稱霸的條件及其歷史意義;(重點)

  3、秦國異軍突起並後來居上的原因及其歷史意義;(重點)

  4、爭霸的過程也是一種民族融合與歷史進步的表現;(難點)

  5、改革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條件。(拓展/難點)

  二、過程與方法

  1、問題教學法;

  2、故事講述法;

  3、小組討論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引導學生總結周王室衰敗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分析與概括能力;

  2、透過對齊桓公與管仲、越王勾踐以及秦孝公與商鞅等事蹟,培養學生樹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透過齊國率先稱霸與秦國最後稱雄,讓學生了解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教學準備:

  1、請學生查閱"退避三舍"、"秦晉之好"、"問鼎中原"及"臥薪嚐膽"等歷史故事;

  2、編排歷史短劇:商鞅力說秦孝公進行變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幽王烽火戲諸候

  西周末年,國家連年災荒,而周幽王卻不理朝政,終日吃喝玩樂,醉心於女色。當時周有一個諸候國叫褒國,其國君褒珦因規勸幽王而被關進大牢。褒珦之子為救父王不惜重金買得一年輕美貌少女,取名"褒姒",並教給她宮廷禮儀,然後將她送給周幽王,從而褒珦被釋。褒姒生得嫵媚動人,深得幽王專寵並立為王后,但她有個怪脾氣,就是從來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絲笑容。於是,幽王貼出告示:誰能讓王后一笑,賞金一千。結果,眾人白費心機,褒姒無動於衷。幽王手下有個愛逢迎拍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給幽王給了個壞主意,即烽火戲諸侯,……,幽王死於犬戎之手。

  二、新課分享

  (一)課堂準備

  學生快速閱讀(3分鐘),用最簡單的話或詞概括閱讀後對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特點。(老師在黑板註明關鍵詞)

  學生概括:"國家"、"改革""商鞅"、"戰爭"、"動盪"、"爭奪"……

  教師:(詢問:能否再簡單一些,用一個字?)"亂"(板書大寫的"亂"字o學生表示認同)

  (二)圍繞"亂"字展開話題並設問,請學生再次思考並進行小組討論。

  1、為什麼會"亂"?

  2、怎麼"亂"的?

  3、天下大"亂"帶來的結果是什麼?

  (三)板書: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革

  為什麼會"亂"(板書)

  1、要求學生根據第一章所提供的"分封制"與"宗法制"史料,分析周王室衰敗的必然性。(小組討論)

  (①分封制確保了王室的血脈;②王室內部矛盾的不斷顯性化與統治力的衰弱。)

  亂世出英雄(板書)

  1、總括:

  (1)"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2)"戰國七雄"——秦、楚、齊、燕、趙、魏、韓。

  2、故事講述

  (1)退避三舍;(2)秦晉之好;(3)問鼎中原;(4)臥薪嚐膽。

  3、課本劇展示,迴歸歷史:衛鞅力勸秦孝公納其主張,實行變法。

  4、齊桓公率先稱霸

  (1)條件

  a)良好的地理位置——地處東方,盛產漁鹽,經濟富庶;

  b)銳意進取,實行改革——管仲改革,國力逐漸強盛;

  c)戰略戰術——"尊王"、"攘夷",整合也力量,樹立了威信,最終成就霸業。

  (2)結果:齊桓公吹響了爭霸有號角,諸侯之間互相兼併,諸侯國數量急劇減少,最後出現了以齊、宋、晉、秦、楚為代表的"春秋五霸"局面。

  設問:如何理解爭霸也是民族融合與進步的過程?(小組討論)

  (提示:諸侯國數量減少,割據狀態與規模縮小,有利於國家向統一邁進。而且,諸侯國的兼併,使不同習俗的人走到了一起,也有利於民族團結。)

  4、秦國後來者居上——商鞅變法,秦稱雄於世,並完成大一統。

  (1)秦為何成為"後來者"

  a)地處西北,國力弱小;

  b)受中原各大國輕視,被拒於諸侯盟會大門之外。

  (2)厚積薄發——商鞅變法及其影響

  a)鼓勵墾荒,承認土地私有;

  b)獎勵軍功,按軍功大小授爵與田宅;

  c)編制戶口,嚴刑峻法,實行連坐;

  d)建立縣制,國君直接任免官吏。

  (3)影響

  a)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b)湧現了一大批軍事新秀,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c)有利於在當時的特殊背景下,強化國家的控制力;

  d)有利於強化國王的權力;

  e)但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商鞅最終慘遭酷刑而死。

  亂之終結——秦滅六國,一統天下

  三、總結:

  春秋戰國時期,透過兼併戰爭,最終消滅分裂實現天下統一。當今社會,和平是永恆的主題,構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大家也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訓練與評價

  課後思考:

  以春秋戰國為例,說明改革是實現社會進步的重要條件?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以供各位老師參考,祝各位歷史老師的教學質量越來越好、學生的成績越來越優異!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9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眼於學生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繼續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與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與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與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超過東莞市平均水平。

  三、學生情況分析

  初二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歷史小論文寫作水平不高。上學本班學生歷史期末測試成績平均分為89.88 ,合格率為98.40%,優秀率為57.14%.高於整個初二年級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現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與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七個單元,共二十一課。由文化課與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每課一得以及課文中思考題與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與要求,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與能力培養。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與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與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一節課是四十五分種,再除去兩分種準備時間,實際只有四十二分鐘。我打算將課堂內的四十二分鐘分成三份:前五到十分種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匯入新課;中間二十五分鐘教學新課;後十分鐘練習鞏固。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在上一個學期,我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做得不夠好,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小論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

  6、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二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暢想天地”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絡。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透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透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透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透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六、教學進度安排:

  初二《歷史》課程設定為2課時/周,全學期約36課時,現將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第1周至第10周講授第1課鴉片戰爭至第10課五四愛國運動。

  第11、 12周複習、中段考

  第13周至18周講授第11課北伐戰爭至第22課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第19、20周複習、期末考試、評卷。

  希望各位教師能夠認真閱讀最新一年初中歷史八年級教學計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以《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歷史課程標準》為依據,按照現行課本,堅持課改新理念,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改進教法,培養能力,提高學生素質,大膽探索,勇於創新,落實教學常規,努力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二)要求:

  Ⅰ。教學內容要求:①七年級、八年級均上本年級的《中國歷史》;②九年級上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

  建議對九年級上冊的1-3單元古代史內容,可作一般瞭解。教學重點應放在九年級上冊的4-8單元。

  Ⅱ。教學環節要求:

  1.備課:

  ①教師要深入鑽研現行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和中學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本學期的教學任務與要求,作好學期教學總體安排,根據大綱和新課標的要求,明確本章、本課的教學目的與任務。

  ②要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知識體系,明確每個單元與每節課的任務,找出重、難點,注意掌握各課的內在聯絡,準確掌握歷史課本中史實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結合教材,注意開展活動,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③每節課的教案要能體現出教學的主要手段,全面完成歷史教學任務,寓思想、政治教育於教學過程中。

  ④每節課要有簡明、系統、突出重點、層次分明的板書設計。

  2.上課:

  ①提倡結合教材,結合實際使用得體的教學方法。做到講練結合,點面結合,圖文結合,重點突出,師生互動。

  ②用普通話教學,語言力爭準確、簡單、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3.批改

  有練則改,以及時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狀況和學科能力的情況。

  4.輔導:

  ①指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學習,幫助學生提高審題能力及回答問題的能力。

  ②指導學生收集、整理、閱讀歷史資料,注意引導學生閱讀課後“自由閱讀卡”,上好活動課,組織興趣小組開展課外活動。

  (三)教學安排

  初一:

  時間 教學內容(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期中前 1-11課

  期中~期末 12-22課

  初二:

  時間 教學內容(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期中前 1-13課

  期中~期末 14-22課

  初三:

  時間 教學內容

  期中前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1-8單元

  期中~期末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1-7單元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12

  一、多管齊下,紮實工作,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和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繼承我校優良傳統,弘揚我校教師“愛崗、敬業”精神,重視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師德水平。

  2、健全校本培訓制度,加強崗位培訓。注重全體教師教學能力和業務素質的再培養、再提高,圍繞教學大綱、考試大綱,透過專題講座、觀摩、研討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加大學習、培訓力度,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方法,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3、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特別是重點抓好高三新教師及近幾年新進教師的培養。繼續以“結對子,傳幫帶”的形式落實新老教師教學指導工作,講求實效,全面提高新教師的業務素質。對於高三新教師,要求幫扶教師從高考複習、高考試題研究、精編試題、學生學法指導及應試技巧等各方面給他們虛心的指導,從而提高高三整體教學水平。對於新進教師,要求指導教師從新授課、練習課、複習課、試卷講評課等各種課型進行指導,鼓勵新教師認真鑽研歷年的高考題,使新教師的日常教學更有針對性。同時新教師也要虛心好學,與指導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公開課讓新教師先發言,學科教研活動應優先讓新教師參加,促進其儘快成長。

  4、繼續實施“”戰略。培養、推出一批愛崗敬業、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理念新、教學質量高、深受學生好評的,同時充分發揮這些各級骨幹教師在教學教研中的榜樣帶頭作用,透過上示範課、專題講座、“一幫一,結對子”等活動,帶動全體教師素質整體上的提升。

  5、繼續做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和培訓工作。透過校本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現代資訊素養,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開闢教育教學的新天地。

  二、規範教研組和備課組活動,進一步提高教科研活動的效率

  1、規範教研組和備課組活動。教研組和備課組本學期開學後三週內製定出學期工作計劃,根據工作計劃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顯著的教研活動。

  2、教研組和備課組的教研活動要做到“三定”、“四有”,透過示範課、公開課、說課、評課等活動,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同時還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多研究學生、研究考試,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各備課組要切實落實好集體備課制度,備課組長要有發言稿並與活動登記表一同上交。高三年級各備課組要認真研究高考,抓基礎,重落實,正確指導學生高效學習;其他年級備課組要圍繞課堂教學開展研究,使教學整體水平有較大的提高。

  4、各備課組還應結合本學科特點,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充分發展學生個性。

  5、每次大型考試各備課組應有成績統計、分析工作,以利於改進教學和年級組、科研處和教務處作參考 。

  6、要求教務處、科研處副主任以上,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聽課16節以上(每月至少3-4節),一般老師12節以上(每月至少2-3節),未按要求完成的從評估中扣分。

  三、提倡教、研結合,抓好課題研究,著力推進教學改革

  1、增強教師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以科研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科研帶動教育教學的改革。進一步鼓勵教師立足課堂,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並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論的審視,作好總結,寫出論文(教學總結、論文須及時上交),擴大科研影響,提高知名度。

  2、收集好課題成果材料,課題組成員相互配合,做好分工,爭取立項課題及時結題。

  四、探索校本課程建設,積極推進研究性學習

  根據學校教學需要,以興趣性課程、拓展性課程、提高性課程為主要方向,探索校本課程的開發。重視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和研究性學習方法的指導,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13

  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配合好學校的各項工作,進一步落實貫徹好教育教學方針,我依據學校的工作計劃制定瞭如下的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八年級歷史課,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大多數學生課堂上缺少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不注意知識點的整合,缺乏歸納分析能力,這些都是教學的不利條件,有待於進一步加強、改善。

  二、教材內容分析

  《歷史》八年級下冊,內容主要包括了中國現代歷史部分,歷史時空跨度大、歷史問題高度概括、具有歷史現實感與社會實踐性、滲透了較強的思想性與政治性。它承接《歷史》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發展線索,設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五個學習單元,概述了20世紀後半葉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歷經的兩次歷史鉅變,反映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與改革開放、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發展過程。

  三、教學任務與目標:

  1、八年級下冊歷史教學,力求向學生傳授中國現代歷史基礎知識,基本線索,讓學生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歷史人物的歷史功績,瞭解現代中國基本國情,認識新中國的建國史、探索史、發展史、外交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開拓精神。

  2、繼續傳授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與歷史現象,學會歸納整合歷史知識,學會從眾多歷史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揭示歷史規律,開啟聯想與想象,自主探究,從學會到會學。

  3、透過中國現代愛國史實,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社會主義國情教育,領袖人物的開拓教育,民族團結教育,使學生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具有創新與開拓才能,掌握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本領。

  四、具體措施

  1、本學期繼續以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為己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與增強學生素質、思想、培養能力,按質按量完成教學教育任務,使學生掌握中國現代時期的的歷史。

  2、重點學習前五個單元的內容,為中考打好基礎。

  3、認真鑽研課標、教材、教參;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每一個導學案,上好每一堂課;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4、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透過獨立思考與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髮現歷史問題與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5、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與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6、積極組織開展教研活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搞課題研究,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與教研能力。

  7、最佳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與學會學習與做人。

  五、教學資源的開發:

  利用學校圖書室、網路及其它媒體開發教學資源,相關歷史背景資料、影片等播放給學生觀看,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對歷史資料的理解。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

  1 第一課

  2 第二、三課

  3 第四、五課

  4 單元複習測驗

  5 第六、七課

  6 第八、九課

  7 第十、十一課

  8 第十二、十三課

  9 期中複習

  10 期中考試

  11 第十四、十五課

  12 第十六、十七課

  13 單元總結測驗

  14 第十八、十九課

  15 第二十、二十一課

  16 第二十二、二十三課

  17 單元複習測驗

  18 期末複習

  19 期末複習

  20 期末考試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14

  隨著時光的流逝,新的一個學期又開始了。本學期我擔任初二到初三的歷史課,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以後的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特制訂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我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洋思杜郎口教學改革經驗,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中國歷史》第四冊,內容是中國現代史部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時期的建設成就與文化。共24個課時。中國史線索繁瑣,所以主要是要將歷史線索向學生講解清楚。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教學內容以應對中考為主。包括中國近現代史部分的(一)(二)(三)(四)(五)(六)版塊;世界近代史部分的全部版塊;世界現代史部分的(一)(二)(三)(四)(五)(七)(八)本屆學生屬於課程改革的年級,使用的是《世界歷史(人教版)》,與以前的教材相比,內容繁多,線索不明晰。新教材最顯著的特點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更加側重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三、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另外,八年的學生從道德的養成上來講,是一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的形成時期,在這一個時期內的教學任務,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層面上來講,是一個培養愛國主義,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完成教育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

  九年級歷史:今年執教面對的是初三兩個班級的學生,初步瞭解初中老師知道由於在中考中分數所佔比重不大,又由於是文科,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成績不理想。初三學生的心理、生理處於變化時期,其思想波動幅度大,對於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積極性和向學性,需要老師動腦採取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另外,教材所述知識為世界歷史,內容寬泛並有時間的跨度,有有考的任務,所以在動員學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上學期末考試的情況來看,這些學生的成績普遍偏低。對八年、九年的歷史還沒有形成整體的清晰的認識,這對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挑戰,也對教師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較短的、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對於歷史學科的興趣。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歷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使所有學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個良好的成績。

  四、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細緻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3。最佳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二)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把握鞏固好。

  2。經濟、文化、政治方面讓學生知道,並瞭解發展情況,追溯本源,充實內容,聯絡當代與環保相關知識,及時教育。

  3。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把握,教會學生學法、記法,充分利用課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強學生愛好。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1。進行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實,增強學生愛國認知,學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愛國事蹟,為實現人類而奮鬥。透過戰爭的破壞作用,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初步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使學生學會科學分析評價革命時期的史實及人物,養分析歸納能力。

  3。進行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我國曆史發展,是統一鞏固發展,即使是革命時期同樣是統一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族發展,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觀念。

  4。進行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歷史上有無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優秀品德,值得發揚光大。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針對初三學生時間較為緊張,學生的時間觀念也很強,所以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強化質量意識,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既要簡明扼要,抓住重點,以節約時間;又要細緻入微,交待清楚,儘可能的深入挖掘教材,來照顧到學生“先天”不足的問題。

  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是什麼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只有採取重點詳講,一般的知識點講的方法。抓重點,帶一般的知識點,從知識結構上選取里程碑式的事件,講清事件的來龍去脈,不惜花費時間。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使學生能夠學得好。複習階段,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精心組織複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以確保中考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二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現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暢想天地”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絡。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透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透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透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透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六、教學進度安排:

  初二《歷史》課程設定為2課時/周,全學期約36課時,現將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第一學月:第一單元

  第二學月:第二三單元

  第三學月:第三四單元

  第四學月:第五六單元

  第五學月:複習迎考20xx年2月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