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精選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昆蟲記》讀後感1

  最近,我迷上了讀一本書,叫做《昆蟲記》,以前我老是問一些奇怪的問題,例如:人為什麼不會飛,為什麼小鳥卻會飛……總之,我老是把爸爸媽媽問得暈頭轉向。一天,媽媽為我買了一套《昆蟲記》,我愛不釋手,之所以我對它十分著迷,是因為它可以回答我,不論什麼奇怪的問題,我問它,它都可以一一回答。

  這本書的內容十分豐富,什麼昆蟲都有,紅螞蟻、黑螞蟻、白蟻,這些小動物雖然微不足道,但它們的生活習慣讓我大開眼界,還讓我知道了昆蟲的許多生活本領,像屎殼朗如何滾糞球,蟬是如何脫殼,有些昆蟲十分噁心,有些昆蟲十分有趣。

  不知為什麼,媽媽買回來沒幾天我就和它結上不解之緣。這本書講述了每一隻昆蟲的出生入死,我經常會和書中的昆蟲一樣喜怒無常,讓我身臨其境,它們出生,成長,狩獵和死亡都十分平常,高度的擬人化和自述十分有趣,有時還會讓我開懷大笑。它不但有趣,還含有很多知識。有時,我們把一些昆蟲誤解了,蠍子在人們眼裡是吃孩子的毒母,但它卻是一位關愛孩子的慈母,《昆蟲記》不是亂編的,而是一件件事實。

  《昆蟲記》寫了強者小時候的苦衷,如兇殘的螳螂小時候會被小小的螞蟻吃掉,大馬蜂幼蟲時也會被蜜蜂鳥吃掉,還寫了蜘蛛織網不會飛,是靠它一步步慢慢織出來的,這本書看了會回味無窮。

  我想,法布林寫《昆蟲記》不是為了賺錢成名,他是想告訴我們,昆蟲和人一樣,有著生命,不比人差,我們要好好對待它們。

《昆蟲記》讀後感2

  最近,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讀了這本書後,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昆蟲的知識,如蟬是怎樣脫殼的,屎殼郎是怎樣滾糞球的,蜘蛛是如何織網的。各種蜂是如何建巢的和為子女準備食物的……

  通過了解昆蟲,我發現昆蟲的世界真的很奇妙,又非常讓我著迷。昆蟲世界非常的奇妙,在沒有讀過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

  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的還高,例如,舍腰蜂捕蜘蛛只捕最小的,這樣每隻都可以把蜘蛛一頓吃完。每頓只吃新鮮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兒子養,而是為了養後代,等。怎麼樣,聰明嗎?

  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第一次帶我走進了一個真實的昆蟲世界,喜歡上了這個真實的真實的昆蟲世界,讓我迷上了去仔細觀察那些小昆蟲。

  我覺得法布林的昆蟲記是一部值得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閱讀,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開闊眼界的。也給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付出的精神,讓我感覺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堅持下去。

《昆蟲記》讀後感3

  我們常常會去崇拜一些偉大的人物,崇拜他們傑出的成就,嚮往他們輝煌的人生。認為他們都是無法比擬的天才,認為自己永遠無法到達那種境界。其實,如果我們把這些偉人放在一起觀察,就會發現他們共同的成功秘訣堅持!讀《昆蟲記》,讀法布林的簡介,法布林似乎沒什麼神奇的才能。更沒有什麼出眾的智慧,在他的作品中,也似乎沒有創造出什麼深奧的科學理論和先進的研究方法。

  但是,法布林的偉大就在於他擁有別人沒有的堅持,他窮極一生所做的就是日復一日的去觀察和研究昆蟲的神秘世界,去了解探索豐富多彩的昆蟲以及昆蟲的種類和習性。

  他從艱苦的生活環境中成長,順從著自己熱愛生物世界的天性,慢慢放棄了數學等深奧時尚的學科,全身心地投入到觀察昆蟲的生活中來,他放棄世俗熱鬧的生活,隱居廢棄的荒園,親近大自然,展示著一種心靈的寧靜。他並沒有因為有了名氣而改變生活方式,依然用80多年的時光堅持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心中始終充滿著對生命的尊重和對自然界的讚美之心,用無盡的愛譜寫出了一首昆蟲學的史詩。

  古人說過:“滴水穿石,繩鋸木斷。”法布林正是為我們展示了這種力量和追求。也許,對於法布林而言,最重要的是對昆蟲的研究,名利只是過眼雲煙,不值一提。

  《昆蟲記》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不僅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更將昆蟲世界描繪的如此傳神,大大激發了我們青少年對自然科學的熱愛與探索。

《昆蟲記》讀後感4

  我從來都不喜歡昆蟲,因為昆蟲大多長得醜陋,實在是很難令人喜歡。但是看完了《昆蟲記》後,我便被這些可愛的生靈吸引住了。我喜歡吝嗇鬼楊柳天牛;我喜歡偉大的父母小甲蟲;我喜歡精明勇敢的塔藍圖拉毒蛛。在這個昆蟲世界裡,每一隻昆蟲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獨特性,這大概就是作者眼裡的昆蟲世界。塔藍圖拉毒蛛是精明而英勇的,也會因為法布林沒有按時的餵食而逃走。塔藍圖拉毒蛛還很謹慎,如果對某件事情產生疑慮,那麼他是不會輕舉妄動的。之所以說它很英勇,是因為在兩隻毒蛛打鬥時,塔藍圖拉毒蛛表現的異常兇猛,他們之間的廝殺非常慘烈,而且,失敗者會成為勝利者的盤中之餐。

  在《昆蟲記》中曾介紹螳螂捕食的情景,這裡的螳螂和毒蛛一樣英勇,有鋒利的武器,還懂得使用心理戰術而那隻原本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蟲,面對螳螂也不由得害怕了。不論是螳螂還是蝗蟲,沒有哪個是令人討厭的,在法布林筆下每一個昆蟲都有人的色彩,都有可愛的地方

  因為法布林對昆蟲的熱愛,所以他對昆蟲長時間的觀察一直是嚴謹而細緻的,但將昆蟲的生活向人們展開,也絕不只需深入的觀察,《昆蟲記》之所以被稱為昆蟲的史詩除了觀察還需要生動的語言。加入《昆蟲記》的語言枯燥乏味,那麼《昆蟲記》也只能是一般的科學研究。所以生動的語言也是《昆蟲記》裡值得學習的地方。

《昆蟲記》讀後感5

  法布林,法國著名的科普作家和昆蟲學家,他花費十多年的時間,寫成了這本鉅著《昆蟲記》。

  法布林的職業是教師,但他從未間斷對大自然,尤其是對昆蟲的研究。在法布林生活的那個年代,人對昆蟲的觀察限於昆蟲的器官、昆蟲生命的重要特徵、本能與習性等。法布林挑戰傳統,首次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深入昆蟲的生活,終於寫出了一部浩瀚鉅著《昆蟲記》。

  法布林取得這麼大的成功,並不是容易的。法布林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家境貧寒,但他並沒有向困難屈服,仍然堅強地面對,並刻學自學,先後取得了數學、物理、博物學學士學位,又在引歲時獲得了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昆蟲記》講述了各種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介紹了螳螂、蟬、蟋蟀、蝗蟲、被管蟲等等的各種昆蟲。

  法布林把昆蟲的的習性娓娓道來,把昆蟲寫得活靈活現,使人彷彿置身於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充滿著法布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敢追求真理的勇氣與毅力。

《昆蟲記》讀後感6

  集學和文學稟賦於一身,熔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昆蟲學家法布林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

  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是個吝嗇鬼。;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林,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

  我歎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不錯,作者所得到的發現,無一不來自於他仔細的觀察。

《昆蟲記》讀後感7

  每一次讀《昆蟲記》都有一種新的體會,最近幾天,我又重新品味了這本書,它給了我許多的震撼,讓我更加感覺到作者法布林的偉大之處。這本書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全書。從這本書中,我們不僅熟悉了許多昆蟲的外貌特徵,領略到了昆蟲們的日常生活習性。還獲得了許多的知識趣味。書中有很多地方把昆蟲當人來寫,讓我感到趣味無窮。

  作者法布林從小就對昆蟲十分的痴迷,父母的責罵絲毫沒能阻止法布林對昆蟲的著迷。我覺得最可貴的是他長時間的不懈努力,認真觀察,不怕吃苦的精神。一般人對這些沒有用處的蟲子也只是捉來玩玩而已,而法布林卻把畢生的精力用來觀察、研究昆蟲,還花費了一生來完成鉅作《昆蟲記》。他的這部鉅著直到百年後仍然會在讀書界引起一次又一次的轟動。為了對昆蟲更加逼真細緻的描寫,法布林還在許多研究的過程中,冒著生命危險做了許多實驗,他的這種為了科學不怕苦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正是由於他的細心觀察和反覆的研究,才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細緻的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

  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生活處處有學問,只有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一切事物,才能瞭解世界的神奇!

《昆蟲記》讀後感8

  我懷著對蟲子恐懼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昆蟲記》。現在的人們生活在熱鬧忙碌的城市中,很少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昆蟲,但在作者的筆尖下,一隻又一隻的昆蟲從我的腦海中浮現,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這本書一共有十卷,講述了多種昆蟲。比如:螳螂、蟋蟀、蟬等等。

  《昆蟲記》是法國作者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林用了二十餘年才著成的一本鉅作。他在自然環境中對這些昆蟲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實驗,並且記錄下來。法布林這種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深深影響著我,做事情應當鍥而不捨,要有勇於探索,求知的精神。

  但這並不是一本死板的“昆蟲百科大全”,作者用詼諧幽默的筆調,將我們帶入荒石園,和他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固執的屎殼郎;狡詐的螳螂;在地下生活4年才能鑽出地面的蟬;死板,不懂得變通的毛毛蟲;專一痴情的.大孔雀蝶;身強力壯的朗格多克蠍子等等。

  法布林從產卵、孵化、生活習慣等多個方面介紹了昆蟲的美麗。他不僅僅把昆蟲當成一個實驗物件。他將昆蟲處於和人平等的位置上,更加親和有趣。

  受了這本書的影響,我變得沒那麼討厭昆蟲了,反而對它產生了一絲好奇,每當爬山時,我都會仔細地看看四周有沒有一些法布林所提到的昆蟲。

  昆蟲是食物鏈的一環,而人類也是其中之一,每個生物都有它的使命,我們應當竭盡全力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昆蟲記》讀後感9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之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像清晨,蟬是怎樣脫殼的,屎殼螂是怎樣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分泌資訊素的

  昆蟲們和我們一樣,也在不斷的說著話,唱著歌,跳著舞。在屬於他們的樂園裡:城市田野中飛行走路時,一座被人遺忘的花園,或是一段還沒重修的小河……也許都有他們的影子,就連草底下都會成為它們的樂園。

  這些小小的昆蟲,我們應該趕快去觀察發現它們。如果你仔細的去觀察,它將會給你帶來許多的收穫。比如,夏天生活在樹上的蟬兒,你可能會對它那喋喋不休的歌聲產生厭煩,你也許會捕捉它來當寵物玩耍,蟬小小的生命可能會在你的手中完結。但是你知道蟬的一生嗎?蟬的一生要經過四年的苦工。我們不可以去討厭它的歌聲。因為它挖土四年,現在好不容易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張開了美麗的雙翅,能夠在溫暖的日光中享受是多麼的不容易。

  讀完了《昆蟲記》,讓我最終明白,在這個世界,人與自然需要和諧,人與動物需要友誼。只有學會尊重大自然,尊重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才能維持人與動物之間的友誼。

  我佩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人類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仔細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的視野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閱讀的一本好書,我覺得,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更多的知識。

《昆蟲記》讀後感10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透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應該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11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文學家的法布林。我覺得他寫的《昆蟲記》是一本充滿了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在昆蟲學家法布林的筆下,所有的昆蟲都寫的很有情趣,很生動。而且還大量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比如∶楊柳天牛像一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的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這是多麼可愛,多麼有趣,多麼快樂的小生靈啊!怪不得《昆蟲記》會被魯迅稱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在這本《昆蟲記》中,我最喜歡的是“愚蠢而執著”的松毛蟲。他和我們人類一樣,為了未來的平靜和舒適,而孜孜不倦的勞動。他們不分黑夜和白天,每都在努力的工作。它們雖然很努力工作,但是個愚蠢而執著的蟲子。有一天。作者發現有一大群松毛蟲爬上了栽種棕樹的大盆邊緣。然後沿著邊一直轉圈。作者觀察,他們一直在轉圈,他們不管飢餓,不顧自己一直回不到巢。直到第八天,他們才走出這個圈。讀了這本《昆蟲記》,我真是受益匪淺,啟發很大,我覺得法布林能天天觀察,時時觀察,不怕辛苦,不怕困難,透過自己認真仔細觀察寫出了詳細的,《昆蟲記》。

《昆蟲記》讀後感12

  每一次讀《昆蟲記》都有一種新的體會,最近幾天,我又重新品味了這本書,它給了我許多的震撼,讓我更加感覺到作者法布林的偉大之處。這本書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全書。從這本書中,我們不僅熟悉了許多昆蟲的外貌特徵,領略到了昆蟲們的日常生活習性。還獲得了許多的知識趣味。書中有很多地方把昆蟲當人來寫,讓我感到趣味無窮。

  作者法布林從小就對昆蟲十分的痴迷,父母的責罵絲毫沒能阻止法布林對昆蟲的著迷。我覺得最可貴的是他長時間的不懈努力,認真觀察,不怕吃苦的精神。一般人對這些“沒有用處的蟲子”也只是捉來玩玩而已,而法布林卻把畢生的精力用來觀察、研究昆蟲,還花費了一生來完成鉅作《昆蟲記》。他的這部鉅著直到百年後仍然會在讀書界引起一次又一次的轟動。為了對昆蟲更加逼真細緻的描寫,法布林還在許多研究的過程中,冒著生命危險做了許多實驗,他的這種為了科學不怕苦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正是由於他的細心觀察和反覆的研究,才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細緻的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

  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生活處處有學問,只有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一切事物,才能瞭解世界的神奇!

《昆蟲記》讀後感13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透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裡略透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返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

《昆蟲記》讀後感14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如今,我已是四年級的小學生了,我想保護一個人,那就是老師,我的班主任---黃老師。可能你們會很驚奇,為什麼我要保護老師呢?因為在我四年的小學時光中,都是她教我語文,教我做人。她就是我的第二個母親。

  每次,當她給我們講課時,總要拿出那被歲月,被寒風摧殘的手;每天,她不知要用她那粗糙的手改多少的作業,全班三十六人,前一天的家庭作業和學校作業大約一共七樣,那三十六乘以七大約就是二百八十份呀!更重要的是我們還給她添了許多麻煩。記得有一次,黃老師連續發燒兩天,聲音啞了,說話也很費力,但黃老師為了不影響我們的學習,託著病痛的身軀仍然堅持到校上課,管理班級,上課時黃老師帶上“小蜜蜂”艱難發出聲音,給我們仔細的講解,但黃老師都已經病成這樣了,有些同學還是不聽話,搞小動作,黃老師還要忍著身體的不適用那小的不能再小、弱弱的聲音教育他們,黃老師就是這麼認真、這麼負責、這麼的不放棄,讓我真的好心疼又好感動。如果可以,我真的好想好想給您做一雙溫暖的手套,幫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呀!

  啊!黃老師,如果我是花朵,您就是蜜蜂;如果我是小樹,您就是陽光;如果我是小草,您就是雨珠。黃老師,我好想給您一絲溫暖啊!

《昆蟲記》讀後感15

  世界是多姿的,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昆蟲,他們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要想去了解它們,我認為讀《昆蟲記》這本書為首選。在寒假期間我就細細品味了這本書。以下是我的昆蟲記讀後感。

  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讓·亨利·法布林。法布林出身寒門,但他一生勤奮刻苦,銳意進取,自學成才,用十二年的時間先後獲得雙學士和博士學位。可是這種奮發上進並未得到法國教育界、科學界的所謂權威部門的認可,以致雖一直夢想著能執教大學而終不能遂願,只好屈就中學的教職,以微薄的薪金維持一家七口的生活。

  不過法布林並未氣餒,除了兢兢業業的教書而外,他利用業餘時間對昆蟲進行細心的觀察研究。他的那股鑽勁兒、韌勁兒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他對昆蟲的那份好奇、那份愛,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我非常喜歡讀《昆蟲記》,因為讓·亨利·法布林筆下的那些小昆蟲們,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佈滿著靈性,讓人看了之後覺得十分可愛,就連一般人討厭的食糞蟲都讓人看了覺得妙趣橫生。我更佩服讓·亨利·法布林的毅力,因為《昆蟲記》這部書共十卷,長達二三百萬字,再加上作者細細觀察這些昆蟲,不知道需要幾個春秋才能完成這部著作。

  我想,我們不僅需要了解一下這本著作的內容,更應該學習作者那不懈探究的精神。在此,我寫下了我的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