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調查報告>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通用14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型別。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村醫療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1

  有句俗話說的好,農民頭上三把刀醫療、教育、打官司。但在這三項當中筆者覺得醫療是懸在農民頭上的最無法迴避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人們常講天災人禍,而疾病又恰恰是人禍中最重要的一樣。縱觀我們當今的農村,有多少人是因疾病而致窮的啊!有多少人是小病抗,中病扛,大病躺,重病等著見閻王的啊!有多少人是因為治不起病而離開了他還不應該離開的世界啊!看病有報銷是農民朋友期盼多年的願望,尤其是得了大病以後,能及時得到較大數額報銷,可減輕家庭經濟壓力。

  針對農村這一狀況,我們知道現在有實行的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醫療保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些農民看病難的問題。也正是鑑於這一問題的現實性意義,我在今年暑假花了三週的時間到我們村、鎮和縣的有關單位瞭解情況,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進行了調查探討。

  我國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一般以戶為單位參保,自下而上彙總。如果居民在村裡,那麼由村委會組織參保、徵收保險費用。如果居民在鎮裡,則由社群組織參保,徵收保險費用。

  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要以戶為單位繳納一定費用,領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即可從下一年度開始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規定的看病補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後,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農民在全縣範圍內可任意選擇定點醫療機構看病;需要住院時可在全縣範圍內自主選擇定點鄉鎮衛生院或縣級醫院住院治療。目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者報銷辦法各縣稍有區別,以我的家鄉蒼山縣為例:在村衛生室就診的報銷藥費的25%,在鎮衛生院就診的,醫藥費在3000元以下的報銷醫療費的30%,3000元以上及在縣級以上醫院就診的另有規定;每人每年最高補償2萬元(報銷所得)。

  對參保物件今年4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期間住院發生的治療費、藥費、檢查費、化驗費、手術費、床體位費等,由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委會委託市人壽保險公司履行報銷手續。參保人因病在市區住院的,可以自由選擇市區合作醫療保險定點服務機構診治。在辦理住院手續的同時,應憑農保證和個人身份證(或戶口簿)到該院的農保專員處登記。辦理出院手續時,應與該院農保專管員聯絡,辦理醫療費報銷手續,領取補償款。

  當然,如果參保人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靈活就醫,但仍需要遵守相關規定。參保人如果因為急救的原因住院的,可在就近醫療機構治療。出院後,憑參保人的相關證明、農保證、急診住院證明、住院醫療費用原始發票、醫療費用明細清單、病歷、出院記錄到農保中心辦理報銷手續。

  時光飛逝,3年彈指一揮間,我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從試點到現在已經有將近3年的時間,在這三年中,它取得了多方面較好的成效。關於這一方面的調查是最讓我感動的時刻。我有幸目睹了幾位大爺、大媽、大嬸拿到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報銷款後的喜悅勁,那不是用熱淚盈眶所能描述的,他們是以出聲哭泣的方式來感謝我們的黨和政府的!

  二是一定程度上調節了收入差距,完善了社會的公平機制。由於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實行參保戶(農民)出小頭,國家地方財政出大頭的方式籌集經費的,所以國家財政資金投入在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上,這就是在縮小城鄉的貧富收入差距,是對我國公平機制的一種完善。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安定。在治病前和治病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可以給得病者起到吃定心丸的作用,讓他們知道國家政府可以幫他們出一點醫療費用,讓他們能徹底地安心地治病;在治療後,報銷款的發放又相當於黨和政府給康復者的一份慰問金(劑),讓農民群眾感到黨和國家政策的好和對他們真摯的關愛!

  五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作為一種社會成員(農民)之間互助共濟的社會政策,透過一種在參保人之間分攤一部分資源費用或者說是透過參保人對患病者的間接支援關係,體現了我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這一新型社會關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步,讓我國農民感受到了彼此之間的關愛和溫暖。

  當然在認識到我們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要注意分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存在的問題。透過我的調查發現,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還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比較嚴重的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由於每人只有了30元的投保資金,每年所籌集的資金差不多隻能支付當年的醫保開支,甚至還會出現不夠,因而相應的保障水平比較低。

  觀念難轉變。對於大多數農民群眾來說,一年拿10元錢並不困難,但一旦你去向他收取這10元的合作醫療基金時,就變得十分困難。原因在於過去的農村合作醫療反反覆覆,許多農民對此持懷疑態度,一陣風似地搞一兩年,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少部分農民群眾還把對合作醫療的不信任轉嫁到對幹部、對醫務人員的不信任,認為減免的一點醫藥費還不是衛生部門又透過藥費漲價、多開處方給刨回去了。除此之外,農民群眾尋求醫療保障的意識不強,無風險規避意識,儘管深知合作醫療的好處,一旦知道自己三年五年不害病時,就是不願掏那份不必要的錢,更不願眼看自己出錢別人吃藥。

  由於新型合作醫療保險 涉及到村、鄉、政府、醫院、信用社等多家機構。而且農民在報銷過程中要出示合作醫療證、身份證等證件,萬一少了一樣,農民就得從城裡趕回家拿,這樣往返幾回又得花不少的錢,而且手續流程又是很繁雜的,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中的非成本因素。許多農民去醫院辦手續時都不知道到哪個部門好,也就是城裡鄉里幾趟跑,到了醫院還不知找哪好!

  在全國大興打工經濟的繁榮時期,身強力壯的、有文化的、有能力的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外出人員參加合作醫療,必須在參保地就診,在縣外就診的不予報銷。這對於當地的合作醫療來說,外出打工的這部分物件勢必流失,參保的將是些老弱病殘的老人和婦女,而其發病的機會又多,報銷的頻率數額都比較大,這無疑對本就蒼白無力的合作醫療基金造成更大的壓力,使其執行更加艱難。

  我對村裡的部分民工做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調查,也相應的對他們做了這方面的知識宣傳。在我調查的幾個民工中,大部分都知道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政策,但都不是很瞭解。當問及他們對這一政策的滿意程度時,大部分人態度都不是很明確,但有個民工的話表達了大部分人的心聲:有總比沒有好。這說明大部分人還是認同這一政策的。

  對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不足之處,我想在這裡提出一些建議,其中一些也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和採自網上的建議:

  明確政府在改革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中的職責。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程序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如雨後春筍,農村富裕勞動力由農村一線向非農產業轉移,大量的農民工從農村湧向城鎮,城鎮人口持續上升,如果這部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會衝擊到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制度,影響其平穩執行。因此,各級政府要及時調整衛生投入政策,實行衛生投入向農村傾斜,保證各級財政都有足夠的衛生資金投入到農村,要將農村的醫療衛生保險政策納入國家的總體社會保障規劃。

  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村醫療保障基金籌措機制。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財政實力不斷增強,有條件的地方要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逐步提高國家部分的補助標準,直至對個人部分全免。要建立廣泛的經濟合作基礎,對於經濟實力發展較快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要給予本地的合作醫療制度予扶持,鼓勵鄉鎮企業、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和個人資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此壯大合作醫療的腰幹,逐步增強其實力,擴大受惠覆蓋面。在實施過程中,對於農村五保戶參保的個人部分可由民政部門解決,對農村貧困戶、特困戶的個人部分,可由地方財政負擔,以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選擇科學合理的醫療保險模式。農村衛生機構的設定不必與行政機構相對應,可以根據地理環境、病人流向,結合行政村合併、鄉鎮合併,撤併部分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重新調整佈局。對於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建設,重點是要抓好衛生扶貧和對貧困人群的醫療救助,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發生,要努力尋找經濟扶貧與衛生扶貧的最佳結合點,解決貧困地區的醫療衛生設施條件差和缺醫少藥的問題,大力實施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行動,確保其健康生存權。

  健全規範的合作醫療執行網路機構。農村合作醫療能夠報銷的部分本身就十分有限,大部分還得農民自己掏腰包,而就是這有限的部分,不多的利惠,往往有可能被醫療部門吞噬:或是開大處方,重複開藥;或是開人情處方,達車開藥;或是藥價賣得高,出售假藥;或是多出檢查程式,抬高檢查費用;或是讓流醫黑店鑽了空子,搶吃合作醫療,等等。有鑑於以往合作醫療的教訓,現有的合作醫療要突破原有的合作範圍,以縣為基本單位,保障醫療經費,保障農民群眾藥費的報銷。縣、鄉、村三級要層層設立專門機構,縣要成立合作醫療領導小組,負責全縣合作醫療的政策制定及工作指導

  建立新型合作醫療醫藥用品的政府採購機制。當前的醫藥市場,醫療藥品真假難辨,魚目混珠,價格千差萬別。為了切實管好用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將有限的基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醫療成本,讓利於民,受惠於民,農村合作醫療的醫藥用品應該納入政府採購範圍。透過完善藥品購銷制度,徹底根除藥品回扣虛高藥品價格的不正之風,發揮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物價部門的職能作用,提高藥品質量,規範藥品及醫療服務價格,實行由政府牽頭、部門配合、農民代表共同參與管理的新格局,讓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群眾對合作醫療基金的使用擁有充分的管理監督權。

  另外,作為新型合作醫療的具體實施部門---衛生系統,要積極探索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參與合作醫療的新辦法、新措施,以擴大合作醫療的覆蓋面,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村人員參保率;要積極探索商業保險參與農村合作醫療的新機制,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鑄起農村合作醫療的銅牆鐵壁。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2

  南部縣開展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以下簡稱試點工作),對提高農民健康保障水平,減輕醫療負擔,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有重要意義。當前,如何有效解決讓農民參保、費用控制等難題,進一步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使農民真正從中受益,把試點工作建成人民滿意工程,仍是首要任務。

  一、初步成效

  試點工作在我縣正式啟動已歷時一年,進入醫療費用補償程式已有10個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進展有序。目前,全縣參與合作醫療農戶約24.5萬戶、83萬人,參加率達79%。今年1-3月受益群眾7.39萬人,補償金額467萬元,其中住院補償6092人,人均補償500元,試點工作取得明顯的效果。

  1、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看病難題。

  我縣在試點工作中堅持按照“大病統籌為主,預防治療雙管齊下”的方針,有效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意識、自我保健意識。對年內未住院的農民實行免費體檢制度,初步以鄉鎮為單位建立了農民健康檔案,確保群眾“無病保健康,小病自籌費用,大病統籌關懷”。同時,進一步完善了醫療救助體系,對患重大疾病的農民實施“大病特補”,從治療費2萬元以上起,超支部分按30-50%不等的比例予以補助;對農村五保戶實行二次補償,二次補償實行零起付點,按實際費用補償50%;對農村“大病特補”、“二次補償”後仍無力承擔剩餘醫療費用的農民實施醫療救助。

  2、有效地改變了農民就醫習慣。

  實施合作醫療試點後,透過提高補償比例、降低門檻費、封頂線後,農民就診、住院比例明顯上升,農民健康觀念發生了明顯變化,“小病拖、大病抗、得了重病起不來”的現象得到改變。農民高興地說,一年只花10元錢,就能享受到“公費醫療”,值得;在縣內出院時當場就能獲得補償,方便。

  3、有效地激活了鄉鎮衛生事業發展。

  許多鄉鎮衛生院在試點工作開始前人員四分五裂、名存實亡。試點工作進行後,鄉鎮衛生院進行了重組,以往的醫務人員又回來上班從事試點工作。而從操作來看,合作醫療管理機構、服務機構誠信、優質、高效、細緻的服務工作對於引導農民自願參與合作醫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參與合作醫療的農民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診治疾病,有利於促進全縣衛生資源最佳化配置,有效構築了定點醫療機構公平競爭的平臺,促使全縣衛生資源最大化地發揮作用,服務行為進一步規範,診治能力進一步提高,醫患糾紛逐步減少,實現患者需求與醫療機構自我發展的“雙贏”。去年全縣醫療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6%,藥品佔業務收入的構成比下降2.38%,開大處方和濫用藥、造成人民群眾醫藥費用負擔過重的現象得到了遏制。

  4、有效地改善了黨群幹群關係。

  透過抽樣調查,群眾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滿意率達90%以上。平橋鄉1村9社農民陳維潤患白血病在廣東和南充中心醫院住院花費3萬多元,由於參加了合作醫療,報銷藥費7450元,解決了繼續住院的經濟問題。受益群眾感慨地說:“農村稅費改革,政府實實在在為我們減負;新型合作醫療,政府實實在在為我們拿錢,這是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心。”

  二、存在問題

  1、宣傳工作不夠深入。

  一是黨政對宣傳工作重視不夠,宣傳方式簡單,部分農民還不知道農村合作醫療的作用,更不知道具體的操作程式。

  二是部分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對農村合作醫療政策把握不準,對農民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導,農民群眾對這一德政工程理解不全面,甚至產生誤解。

  三是部分農民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自我保健意識和健康風險意識不強,互助共濟觀念淡薄,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不十分了解。

  2、試點工作權責利不夠清晰。

  一是工作相互推諉。部分鄉鎮黨政領導認為合作醫療工作是衛生部門的事,具體的工作應由鄉鎮衛生院去實施。有的地方雖由政府牽頭,但要求鄉鎮衛生院支付工作經費等,造成工作脫節。

  二是崗位職責不清。由於村、社與醫院之間職責不明,資訊不暢通,在做基線調查時意見不統一,影響了試點工作的整體推進。

  三是工作效率低下。在試點過程中,由於登記、造冊、收繳費工作進展緩慢,影響了填發《醫療證》、建立家庭帳戶、個人資訊資料錄入和送審、農民辦理住院補償等後續工作,群眾有意見。

  3、群眾對費用報銷不夠滿意。

  一是農民認為報銷費用低。部分農民認為手續多,審查嚴,報帳較為麻煩,到手的錢少。河東區老鴉鎮流杯村三組參保農民吳顯發因骨折在縣人民醫院治療,花去費用3700元,幾經周折實際報銷才278元,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

  二是農民受益面小。合作醫療定位於“大病統籌”,在報銷醫療費用中,未住院則不能享受基金補償。假定一次大病在縣以上醫院住院後,補償費用為3000元,就需要花去100個人全年的所有醫藥費,也就是說覆蓋率僅為1%左右,其結果可能造成“大病”保不住,小病又沒顧上,發展成更多的“大病”。

  三是稽核工作缺乏公正性。有的鄉鎮衛生院為籠絡病人,該稽核的專案不審,或稽核出的專案不計數,誇大報帳金額,影響了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費用的公平、公正。同時,部分鄉鎮衛生院補償公示形同虛設,缺乏有效的社會監督。

  四是醫藥收費標準不統一。藥品報銷範圍太窄、品種太少,甚至出現同一種藥品,在定點醫院拿藥的參合患者比不參合患者支付的費用要高,正規醫療機構的藥品價格比個體私人診所和藥店的藥品價格要高。更為突出的是報銷有“封頂線、門檻費”,還有“好藥不能報”的限制,影響到了農民受益。

  4、合作醫院管理不夠規範。

  一是服務質量不高。鄉鎮衛生院醫療裝置不夠完善,整體服務功能低下,不能滿足當地農民的就醫需求。同時,設定定點合作醫療,門診費用的報銷只能在合作點報,部分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夠好,直接影響農民參保。

  二是收治住院病人把關不嚴。無論具備住院條件與否,能收的就收,故意延長住院時間,從而影響了農民的看病熱情,這一點在鄉鎮衛生院尤為突出。

  三是處方用藥違反規定。有的合作醫療點,開大處方、人情方的時有發生,群眾產生攀比心態,也影響了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進展。

  5、財政經費投入不夠充足。

  一是合作醫療業務費用負擔過重。在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中,鄉鎮衛生院要承擔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工作量寬面大,而財政沒有一分錢的補助,加重了鄉鎮衛生院的經濟負擔,有的鄉鎮衛生院形成了新的債務。挫傷了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是縣合管辦年度預算經費不足。縣財政核算的20萬元工作經費,遠遠不能適應縣合管辦業務費用的需要,加重了鄉鎮醫院的經濟負擔。

  三、對策建議

  1、加大宣傳,擴大試點工作的影響力。

  要深入細緻地做好群眾的宣傳和發動工作,大力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目的、原則、意義、基金的管理執行、費用報銷流程、轉診等內容,宣傳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給農民群眾帶來的實惠。要透過“典型帶動、示範引導”的工作方法,充分調動農民自願參加的積極性。同時,系統地設計一套內容完整、通俗易懂、便於接受的宣傳方案,力爭農村合作醫療宣傳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

  2、加強領導,提升群眾參與的認可度。

  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保證財政資金長期、穩定投入,有效解決“籌資難”等突出問題。縣合管辦要組建試點工作督導組,設立舉報電話或,切實加強對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監督指導,做到群眾有意見可以提,有“貓膩”可以舉報,著力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不公正、不透明等新情況、新問題,提高農民的認可度,真正讓農村合作醫療成為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3、健全制度,促進試點工作的規範化。

  一是要建立科學的籌資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群眾主體、政府補貼、社會捐助”的籌資形式,對因完成縣下達的目標任務而墊資的鄉鎮,縣委、政府應採取補救措施,切實減輕鄉鎮村社幹部負擔。同時,對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費用的報銷要堅持做到鄉、村張榜公示,定期或不定期向社會公佈合作醫療資金的收支情況、受益群眾名單以及參合農民的補償數額和比例,確保參合農民的知情權。要堅決防止截留、挪用、濫用合作醫療資金的事件發生,確保專項資金有效用在農民身上。

  二是要規範合作醫療基金管理。加強對基金的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堅決杜絕合管辦既對醫療機構的費用單據實行稽核,又直接辦理報銷撥付現金的做法。對鄉鎮收繳的醫療基金,要及時上繳縣財政專戶,做到“收錢的不管錢,管錢的不用錢,用錢的不見錢”,確保合作醫療基金的安全使用。

  三是要強化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進一步加大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督與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的支出,切實減輕農民醫療費用負擔過重的問題。要全面落實各定點醫療機構對農民的各種優惠服務措施,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

  4、科學操作,增強試點工作的實效性。

  一是簡化報帳程式。要全面推進科學合理的報帳結算制度,加快報帳速度,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各定點醫療機構可以採取先行墊付的辦法,實現農民隨時出院、隨時結算、隨時報帳。

  二是取消門診補償費用。將個人繳費全部用於住院統籌基金,一次性躉交收費10元,5年為收費週期,平均每年統籌2元。這樣既可體現互助共濟的原則,又能夠節省人、財、物,降低執行成本,更能夠消除定點與非定點醫療機構之間因價格競爭而挫傷農民積極性的矛盾。

  三是要讓利於群眾。各定點醫療機構要降低醫藥費、服務性收費,藥品價格、費用的稽核報銷要堅持陽光運作,做到公開透明,提高農民的參合積極性。

  5、強化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積極性

  一是嚴格資格稽核。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鄉鎮衛生院上崗的合管員嚴格進行資格審查,重新認定,確保基層稽核、補償工作質量。

  二是加強業務培訓。對農村合作醫療點骨幹醫生,縣財政應撥付專項資金,加強對全縣專業人員業務知識、業務技能的培訓,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

  三是強化後備力量。從當地具有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和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中招聘一部分優秀人才充實到鄉鎮、村醫療機構中來,以提高鄉鎮、村醫療機構的整體水平,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題。

  6、增加投入,保障試點工作的有序化。

  一是要統籌經費。縣委、政府對縣合管辦的工作經費進行核定,應根據實際業務量的多少和相關費用的支出酌情考慮,也可參照人口、參合率確定區鄉鎮經費比例,屬於由縣級財政承擔的經費,應全部納入財政綜合預算,保證工作的正常運轉。

  二是改善就醫環境。要按照建立公共衛生財政預算的要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儘可能將農村衛生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要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服務網路的功能和條件,增加鄉鎮、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修繕、裝置更新的投入。在保證從業人員工資的前提下,適當提高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福利,增強醫務人員幹事的激情,推動試點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3

  農村居民醫療服務狀況問卷調查報告近年來,群眾反映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比較突出。為了瞭解當前我市農村居民醫療服務狀況,我局於近期在全市選取了100戶農村居民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廣為人知,也受到了大部分農戶認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要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還需不斷傾聽農民的呼聲,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不斷完善實施方案。

  一、調查基本情況本次調查涉及全市,100戶384人,20xx年總純收入1770600元,人均純收入4611元,95為非低保戶;5為低保戶,低保戶中有80是因疾病損傷致貧,20是因家中勞動力少致貧。

  二、農村醫療服務狀況

  1、73的人選擇距離家最近的衛生組織是村衛生室,10的人選擇是私人診所,9的人選擇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7的人選擇是鄉鎮衛生院,1選擇縣級以上醫院;家到最近的衛生組織的距離60的人選擇不足1公里,39的人選擇在1-2公里,1的人選擇在2-5公里。

  2、99的農戶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被調查的100戶中,只有1戶沒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99。

  3、66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以保大病或保住院為重點,33的人認為門診、住院都保,1的人認為應以保門診或保小病為重點。

  4、19的人對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感到滿意,71的人基本滿意,8的人不滿意,2的人選擇說不清楚。不滿意的地方主要有報銷醫藥費少,報銷手續煩,定點醫院收費高,定點醫院看病手續煩,定點醫院少,就醫不方便,定點醫院醫療水平低等。

  5、47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所承擔的比例基本合適,11的人認為過高,10的人認為過低,32的人選擇說不清楚

  6、在現有合作醫療基礎上,44的人願意再增加醫療保障支出,56的人不願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員患病,經常就診的醫療單位44是村衛生室,44是鄉鎮衛生院或社群衛生服務中心,7是私人診所,5是縣級或以上醫院。選擇上述單位的主要原因56是離家近,13是質量好,11是定點醫療單位,8是有熟人,7是價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調查前半年,22的農戶沒有家人患病,59的農戶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農戶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農戶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農戶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後及時就診,共花費醫藥費121743元,按照規定能報銷或減免43509.4元,實際報銷或減免20712.3元。沒有及時就診的主要原因有病輕,自己治療,經濟困難,能拖則拖,醫藥費不能報銷等。

  9、43的人認為現在看病難,51的人認為不難,6的人選擇說不清楚。認為看病難的主要原因有經濟困難,醫院缺少名醫,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手續太煩等。

  10、86的人認為現在看病貴,5的人認為不貴,9的選擇說不清楚。認為貴的原因主要有藥品太貴,檢查太多,醫療機構亂收費,個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農戶因家人得病在20xx年向醫生送過紅包。

  三、農村居民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報銷範圍窄、比例低,報銷的醫藥費少。調查顯示,實際報銷或減免僅佔全部醫藥費的17,農民掙錢不易,他們希望每一分錢的投入都要得到回報。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為主,對小病、門診補償的比例很低。而一般來說,農民患上需住院治療的大病相對較少,而頭痛、感冒等小病時有發生,但不需住院治療。因此,農民在繳納費用後,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醫療補償,導致農民認為付出多,回報小,不划算。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身體健康、沒有患過大病的農民不太願意參加。調查顯示在20xx年僅17的農戶得到補償,表明絕大部分農戶近期並沒有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得到實惠。部分農戶在問卷上寫上了他們的困惑:“為什麼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報銷?”。

  2、部分定點醫院不規範經營,亂收費,農民利益受損。調查顯示藥品太貴、檢查太多及亂收費是目前看病貴的主要原因,而現在的醫療機構都是按市場經濟規律經營,追求利潤最大化是目標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機構有在合作醫療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點醫院是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第一線的部位,它的服務好壞和收費高低至關農民切身利益。定點醫院收費普遍較高,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所能獲得的補償相比微不足道。許多農戶反映,同樣一個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醫生那裡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什麼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為了能報銷,有病往定點醫院跑,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點醫院少,看病手續煩。調查顯示,農民就醫大多數選擇鄉鎮衛生所、村合作醫療站以及個體醫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醫療單位離家近,就醫方便,藥價便宜,收費低,服務態度好。定點醫院少,給農民看病帶來不方便。

  4、村衛生室及私人診所的醫療服務水平低。所調查的100戶中,有51的農戶患病選擇經常就診村衛生室或私人診所。在這些醫療單位中,規模小、裝置簡陋、藥品種類少。醫生的文化素質低,難以滿足農民就醫需要。在80年代以前從業的人員中,很多都是集體經濟時期的赤腳醫生,他們的醫療技術水平普遍較低。

  5、醫務人員的素質差。調查顯示患大病的農戶有超過50的人給醫生送過紅包,部分定點醫院的醫生服務態度欠佳也是農民看病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我們建議採取以下措施加以改進

  1、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充分體現政府為民辦實事的誠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維繫全市農民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眾歡迎,能否具有較強的生命力,關鍵是我們的工作能否得到群眾的認可和信任。從調查情況看,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醫療衛生的投入,各級人民政府應按照中央有關檔案要求,逐步加大對農村衛生醫療的投入力度,加強基礎醫療,這是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政府要切實承擔起組織和資金支援的責任。沒有政府出面組織,合作醫療就會失去組織基礎,政府的適當(根據財政支付能力)資金支援能夠對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產生很大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2、及時調整補償標準,擴大報銷範圍。以收定支、量入為出、逐步調整、保障適度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標準確定的基本原則。從調查資料分析,報銷比例低是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滿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資訊資料的基礎上,透過分析研究,及時調整補償標準,使基金既不沉澱過多,也不出現透支,提高農民受益程度。

  3、逐步擴大定點醫療機構,方便參保農民就醫。在全市依據一定標準確定一批定點醫療機構,並根據成熟一家擴大一家的原則,逐步擴大定點醫療機構覆蓋面,參保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方便參保農民就醫。

  4、調整最佳化農村衛生資源,加快服務模式改革。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興辦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多渠道籌集資金,重點加強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建設,逐步配套必要的醫療衛生裝置,合理調整最佳化農村衛生資源,加快改進鄉村衛生機構服務模式,加快開展農村社群衛生服務。

  5、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鼓勵優秀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到衛生院工作,提高現有醫務人員的業務技能,特別是要加強市、鄉、村衛生機構縱向業務合作,不斷提高鄉、村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讓更多村民能在鄉、村就診醫治,既降低了醫療成本,又能保證村民及時就醫,努力做到讓農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疑難重病不出縣”,從而減少農民群眾醫療費用負擔。

  6、進一步完善藥品採購制度,切實降低農村藥品價格。從調檢視,醫療支出已經成為農村居民一項沉重的經濟負擔。在全部調查農戶中,醫療支出占人均純收入的7%。儘管經過幾次醫改,藥價幾度下調,但高昂的醫藥費用仍是農民進醫院道路上的首要障礙。因此,加強農村藥品監管,平抑農村藥價,是當前農村衛生工作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加強監督、檢查,糾正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使各級定點醫療機構以醫德醫風取信於民,服務於民,切實維護參合農民利益,最大限度地讓利於農民,讓困難群眾也能看得起病。最大限度降低藥價,更大限度地讓利於農民。

  7、繼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控制不合理醫藥費用,減輕群眾負擔。狠剎醫務人員收受回扣、紅包、開單提成、亂收費等違規行為,加強對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的監管,全面落實糾風工作責任制。嚴肅查處違背職業道德,違反法律法規,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強化醫德醫風教育,大力弘揚白求恩精神,學習業內先進模範人物的高尚品質和道德情操,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頭作用。廣泛開展衛生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充分運用輿論引導,自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有效促進醫德醫風建設,為衛生改革和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8、可以對患重病、大病的因病致貧農戶實行醫療補貼。

  9、多渠道、多方面增加農民的收入,用發展的方式解決農民“看病貴”的問題。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4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係千家萬戶幸福”,並把“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列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件大事之一。因此,切實加強我縣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健康水平,對於認真貫徹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縣農村公共衛生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農村公共衛生管理體制和服務網路日益完善,疾病防控工作不斷強化,婦幼保健工作水平明顯提高,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衛生監督執法力度逐步加大,基本醫療服務得到改進,整個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我縣堅持以農村衛生、社群衛生和公共衛生為重點,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抓規範、建網路、鋪攤子、打基礎,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得到最佳化。一是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初顯成效。20xx年初,根據我縣的具體情況,將現有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進行了整合,在全縣共設定了9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38個社群衛生服務站,確定了303名駐村責任醫師。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承上啟下作用顯現,社群衛生服務工作全面展開,社群衛生服務站已基本能承擔三大類十二項中的各項任務。到目前為止,我縣責任醫生進村入戶率達95.3%,共為23.57萬名農民進行了健康體檢,體檢率達72%以上;建立了農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0%以上,其中梳理出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物件21035人,年上門隨訪人均4次以上,上門隨訪率達95.3%。二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平穩執行。我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制透過政策調整和各部門的共同努力,農民參合積極性大大提高,參合率從20xx年的72.9%,提高到20xx年的85.4%。今年1至10月,全縣共發放報銷款1250萬元,其中1萬元以上有150人,共有10300名住院患者、28萬人次門診患者享受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惠。全省城鄉社群衛生工作暨農村合作醫療會議後,今年我縣的籌資標準提高到70元/人,爭取“十一五”末人均籌資達到100元的標準。同時,資訊化建設有望在年底前完成,《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五年發展規劃(20xx-2010年)》正在草擬中,《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暫行辦法》已由縣長辦公會議透過,將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三是農民健康體檢工作有序進行。由縣新農醫管委會統一領導,各鄉鎮政府組織宣傳發動,體檢物件是持有20xx年發放“健康體檢券”的農民、全縣0--7歲兒童及中小學生。各定點單位制訂體檢計劃,抽調骨幹醫生,規範填寫體檢表,及時作出體檢結論,並反饋給農民。從20xx年10月到20xx年9月,已完成了23萬多人次的農民健康體檢任務。其中0-7歲兒童和中小學生63643人次,成人174148人次,佔參加新農合農民的82.38%,佔全縣農民總數的59.86%。

  (二)堅持防治並舉,預防保健工作得到加強。近年來,圍繞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我縣不斷加強傳染病防治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控制與管理,不斷深化做好霍亂、結核病、性病、艾滋病及夏季腸道傳染病等各項防治工作。針對我省部分縣、市發生的霍亂疫情,為提高我縣對霍亂的防控能力,衛生部門制定了《20xx年xx縣霍亂防控應急演練方案》,成功開展了霍亂應急實戰演練,進一步提高了全縣各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的應急反應、協同配合和快速救治能力。全縣7個鄉鎮衛生院的接種門診達到了市級規範化門診標準,兒童計劃免疫工作規範有序,“四苗”接種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20xx年11月29日,建築面積3898.7平方米,預算總投資825萬元的縣疾控中心新大樓工程正式落成搬遷,大大改善了我縣公共衛生管理和服務條件,將為我縣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水平發揮更加有益的作用,標誌著我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

  (三)以專項整治為重點,衛生監督執法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開展了以專項整治為重點的農村衛生監督執法工作,透過一系列的衛生執法行動,及時查處了一些有損於農民群眾利益的衛生違法行為,有力地整頓和規範了食品衛生、公共衛生和農村醫療市場秩序,保障了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在“兩會”、黃金週、省殘疾人藝術表演、高考等重大活動和節日中專門制定方案,周密安排力量,認真落實各項檢查和指導措施,圓滿完成衛生安全保衛工作。到今年10月底,共出動衛生執法人員232人次,對縣城218家餐飲單位、71家食堂進行486家次的全面監督檢查,取締38家,當場處罰案件80起,立案查處13起,罰沒款1.8萬元。縣城持衛生許可證經營的餐飲單位達201家,持證率92.5%;建立原料進貨索證的餐飲單位和食堂261家,比例達90%;289家餐飲單位和食堂銷售使用的豬肉來自定點屠宰企業,比例達100%;實施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100%。同時,根據《xx縣城鄉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實施意見》關於“在縣衛生監督所下設衛生監督分所”的要求,以每2--4個鄉鎮或6--12萬人口設定一個派出機構的標準,擬在xx、舒洪、新建、直屬設定四個衛生監督分所。目前xx衛生監督分所已正式成立,進一步推動衛生監督向農村的延伸。

  (四)以母嬰健康工程為抓手,婦幼保健工作不斷深入。積極實施“母嬰健康工程”、“婦女健康促進工程”,大力開展婦女病普查、圍產期保健、婚前醫學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聽力篩查和“三項監測”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全縣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和新生兒素質。在新農合體檢中推開對農村婦女病的免費普查工作,達到省廳要求的80%檢查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2.35%,高危孕婦縣級篩查率86%,婦女病查治率2.12%,婚前保健諮詢率85%,產前篩查率19%,新生兒疾病篩查率91%,新生兒聽力篩查率60%。

  (五)以創省級文明縣城為載體,農村生活環境得到一定改善。進一步鞏固“創衛”成果,深入開展衛生鎮、村、戶和衛生先進單位建立活動,推動愛國衛生向縱深發展;全面鞏固滅蟑成果,今年10月順利透過市愛衛辦“滅蟑先進城區”的複查;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開展“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繼續深入開展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提高農村自來水受益率、衛生廁所普及率、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的整體健康水平。

  二、農村公共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財政投入不足,制約了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鄉鎮衛生院由於缺乏必要的投入,醫療器械短缺、裝置簡陋、老化問題相當普遍,離農民健康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二是衛生院負擔重,農村衛生人員工資待遇低。由於裝置簡陋,醫療水平上不去,導致衛生院普遍效益差,職工收入低。

  (二)農村衛生技術人才較為缺乏,結構不合理。就整體而言,我縣衛生技術隊伍存在總量不足、素質不高、隊伍不穩等問題。從人員結構看,鄉鎮衛生院多以中專畢業的衛生技術人員為主,缺少大專以上層次的衛生技術人員。其業務素質普遍較低,受到多種因素制約:一方面,在崗人員業務深造的機會少,醫療水平難以提高;另一方面,鄉村衛生院基礎設施薄弱,條件差,待遇低,不僅缺乏吸引人才的優惠條件,連職工的正常工資都無法保證,難以留住高素質人才,一些如外科、婦科、放射、檢驗、b超等短缺專業的人才更為缺乏。

  (三)農村衛生條件普遍較差,廣大群眾衛生防病意識不強。由於我縣經濟水平總體不高,村集體經濟薄弱,用於改善村莊環境、保障群眾生活安全的基礎設施投入十分有限。截止20xx年底,全縣自來水普及率雖已達到81.62%,但絕大多數供水點均未實行常規消毒;衛生廁所普及率雖已達到80.2%,但大多數沒有三格式化糞池,糞便無害化處理率低。另外廣大群眾受經濟條件、文化水平及傳統觀念的'影響,衛生意識淡薄,對常見傳染病和群體性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知曉少,生活習慣普遍較差,喝生水、吃醃製食品、熟食生吃等現象十分普遍,“不乾不淨、吃了沒病”觀念嚴重,“小病能拖則拖、大病能捱就捱”,及時就診率低。種種問題的存在,一旦有傳染源出現,極易造成疾病暴發和流行。

  三、進一步加強我縣公共衛生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根據農村衛生事業要與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原則,以及建立起符合十七大報告中關於“全民醫療總覆蓋”的要求,必須採取切實措施,進一步加強我縣農村的公共衛生建設。

  (一)堅持科學發展,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加快社會發展。就衛生事業而言,要進一步加大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努力加快我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儘快建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監督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要切實加強農村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縣政府應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加大對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為建設農村衛生保健的長效防治機制提供財力保證。對於鄉鎮衛生院,也應分階段安排一定比例投資。按照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加快進度的原則,完成好鄉(鎮)衛生院房屋裝置的改造和建設任務。

  (二)堅持統籌發展,努力構建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和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建立以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主體、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社群衛生服務站為基礎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進一步加強婦幼保健工作,加大重點人群的監測力度,開展婦女病普查、圍產期保健、婚前醫學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及“三項監測”等工作。積極爭取其他衛生監督分所建立,爭取到20xx年建成以縣衛生監督所為主體、各派出機構為補充的衛生監督體系。

  (三)堅持協調發展,努力解決好農民的基本醫療問題。雖然近年來我縣積極實施了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但是大病保障型合作醫療制度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基本醫療問題,農村“有病不看、看不起病”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還比較突出。我縣一些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和一些嚴重疾病仍然不同程度地危害著他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必須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完善合作醫療制度,大力開展城鎮社群衛生服務,努力解決農民和城鎮居民的基本醫療問題。

  (四)堅持可持續發展,努力改善農村衛生條件。要廣泛開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加強農村公共衛生設施建設,整治農村環境衛生,消滅“四害”,改變“髒、亂、差”面貌,消除危害人群的各類環境因素,改善社會公共衛生狀況,努力降低傳染病發病率,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深入開展“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採取多種形式普及疾病預防和衛生保健知識,引導和幫助農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破除迷信,摒棄陋習,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堅持改革創新,努力解決衛生事業發展中深層次的問題。一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公共衛生是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內容,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在公共衛生領域的職能,把衛生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改進醫療衛生體制,逐步完善衛生監督體系,加強公共衛生事業。作為衛生行政部門其職能要逐步轉移到管理公共衛生上來,努力在嚴格行業監管、維護良好的醫療秩序、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上見成效。二是明確建立衛生強縣工作目標,推進我縣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按照我省衛生強省、強縣的目標和要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增加專業技術力量,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各項指標均要達到省廳有關要求。三是整合全縣醫療衛生資源,研究制訂科學規劃。結合我縣實際,整合現有的醫療衛生資源,研究制訂合理規劃,積極探索有效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以便更好地為農民群眾服務。

  (六)堅持因人施教,努力提高農村衛技人員綜合素質。認真落實“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加快衛生院技術人才培訓程序。一是提高鄉鎮衛生院長的管理水平。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專案的實施,對衛生院院長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調動衛生院職工的積極性,如何統籌安排各項工作等,都與院長能力的好壞直接相關。二是增強衛生院職工的整體素質。認真抓好駐村聯村責任醫生輪訓工作,積極培養一批“一專多能”的複合型農村衛技人才,為全面落實農民健康工程提供技術保障。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5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二十七條和20xx年度審計工作計劃的要求,XX縣審計局於20xx年7月7日至7月23日對XX縣20xx年至20xx年5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籌集、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現將審計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縣下轄14個鄉鎮,493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7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2萬人。20xx年成立了由縣長為主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制定了《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規範》、《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管理程式的規定》等一系列新農合管理制度,完善了對各定點醫療機構的稽核和監督,發揮了基金的使用效益。

  (一)經辦機構設立情況

  20xx年4月設立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新農合辦公室),為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隸屬XX縣衛生局管理。核定編制6人,現有人員7人,下設綜合室、稽核室、督查室、結算室、網路中心等五個科室。其主要職責是制定新農合醫療制度和報銷補償實施方案,監督管理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質量和基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等工作,縣財政每年安排辦公經費20萬元。14處鄉鎮單獨設立新農合管理辦公室,負責參合農民個人資金的籌集及監督新農合資金執行情況,辦公經費由鄉鎮財政支付。

  (二)定點醫療機構情況

  XX縣現有定點醫療機構211家,其中:縣級定點醫療機構3個,鄉級醫療機構17個,縣外定點醫療機構191個。縣級和鄉級醫療機構都實現了網上審批報銷結算,村級443處衛生室未設立新農合報銷定點醫療機構。

  (三)參合及籌資標準

  20xx年全縣新農合參合人數620,452人,參合率為99.63%。人均全年籌資標準100元,其中:個人籌資20元,各級財政人均補助80元(中央16元,省級20元,市級24元,縣級20元)。

  20xx年,全縣新農合參合人數614,235人,參合率為98.63%。人均全年籌資標準120元,其中:個人籌資20元,各級財政人均補助100元(中央省級44.08元,市級24元,縣級31.92元)。

  (四)基金收支餘情況

  20xx年籌資總額62,240,671.30元,其中:個人籌資12,409,040.00元,各級財政補助49,640,040.00元,利息收入191,591.30元。20xx年度基金支出70,470,119.52 元,其中:統籌基金支出67,184,952.08元(住院支出66,563,885.84 元,門診支出621,066.24 元),家庭賬戶基金支出3,285,167.44 元。截至20xx年底,統籌基金累計結餘25,590,845.04 元,家庭賬戶基金累計結餘2,777,871.58 元。

  20xx年1-5月籌資總額55,167,248.13 元,其中:個人籌資12,284,700.00元,各級財政到位資金42,748,021.20 元,利息收入134,526.93 元。20xx年1-5月基金支出30,528,848.19元,其中:統籌基金支出29,475,258.88 元(住院支出29,178,762.03 元,門診支出252,496.85 元),家庭賬戶基金支出1,053,589.31 元,其他支出44,000.00 元。截至20xx年5月底,統籌基金累計結餘51,282,834.29 元,家庭賬戶基金累計結餘1,724,282.27 元。

  (五)參合農民受益情況

  20xx年度,全縣新農合受益為125,120人次,其中:住院補償47,945人次,門診補償77,175人次。補償金額在一萬元以上的有787人,有20人報銷金額達到封頂線(3萬元)。全縣住院補償比例達到53.01%,比20xx年增長了近17個百分點。其中鄉鎮衛生院補償比例達61%以上,縣級醫院補償比例達55%以上,農民受益水平進一步提高。

  20xx年1-5月份,全縣新農合受益為43,490人次,其中:住院補償26,485人次,門診補償17,005人次。補償金額一萬元以上的有219人,三萬元以上的有5人。

  二、審計調查實施情況

  審計工作嚴格按照審計程式進行。

  在審計準備階段,審計工作是在進行充分審前調查的基礎上,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明確了審計目標和審計重點。進點時,召開了由XX縣衛生局、財政局、新農合辦公室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講明瞭本次審計調查的目的、範圍、內容和方式,與以上部門有關科室進行了多次座談。在審計實施過程中,要求該單位對所提供的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作出書面承諾,審計的責任是對其提供這些資料發表審計意見。重點審計調查了新農合管理、監督、經辦等機構建設及衛生、財政等相關部門履行職責情況,新農合基金籌集、管理和使用及其效益情況,定點醫療機構的確定、監督管理、醫療服務收費、藥品政策執行情況,有關政策執行和制度執行及效益情況等。同時延伸調查了縣人民醫院、次丘中心衛生院、康驛衛生院等定點醫療機構。調查中採用了審查、座談、走訪、監盤等方法進行。在審計終結階段,本著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對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籌集、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了認真地分析評價和建議。

  三、審計評價

  關於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審計調查報告關於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審計調查報告

  從審計調查的情況看,XX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新農合工作,把新農合制度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國家和省新農合制度的各項政策規定基本得到貫徹執行;各項制度基本建立並逐步完善健全,體制執行比較平穩有效;基金的籌集、管理、撥付、使用進一步規範;農民參合率保持了較高水平;推動了農村衛生資源的整合利用,促進了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經延伸審計調查次丘中心衛生院、康驛鎮衛生院兩個鄉鎮定點衛生院得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增加了定點衛生院的患者,擴大了業務規模,提高了定點衛生院的造血功能,緩解了鄉鎮衛生院在衛生系統中逐漸邊緣化的傾向,使其步入良性迴圈發展的軌道。 但審計調查中也發現,在機構建設、制度執行、基金管理、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工作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普遍性和突出性的問題。

  四、審計調查發現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財政部門存在的問題

  市級配套資金撥付不及時。20xx年市級配套資金14,891,000.00元,於20xx年4月7日全額撥付到位;20xx年市級配套資金14,741,640.00元,於20xx年5月13日全額撥付到位。此行為不符合《山東省財政廳、衛生廳關於調整中央和省級財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撥付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魯財社[20xx]3號)“……市縣兩級財政當年補助資金要於3月底前足額撥付到位……”之規定。建議財政部門及時撥付。

  (二)新農合辦公室存在的問題

  1、統籌基金累計結餘過大

  截至20xx年底統籌基金累計結餘25,590,845.04元,佔當年籌資總額的41.24%,而國家規定的最高結存比例為25%,超過國家規定的最高比例16.24個百分點,超最高結存額10,078,575.04元 。不符合《山東省衛生廳關於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方案的實施意見》(魯衛農衛發〔20xx〕8號)“……當年籌集的合作醫療統籌基金結餘不得超過15%(含提取的風險基金),累計結餘不得超過25%(含提取的風險基金)……”之規定。建議新農合辦公室應採取相應措施降低基金結餘數額。

  2、醫療診療專案報銷範圍過大

  經抽查部分患者病案,發現將部分醫療診療專案全額納入了新農合統籌範圍。如:ct費不予補償的專案全額納入了統籌範圍;人工關節未執行“國產的個人先自付30%,進口的個人先自付60%,其餘費用納入新農合基金補償範圍”的規定,而是全額納入了統籌範圍; icu病房費未剔除個人負擔20%的部分,而是全額納入了統籌範圍。此行為不符合《山東省衛生廳關於印發<山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診療專案(試行)>的通知》(魯衛農衛發〔20xx〕10號)“二、各級新農合經辦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要嚴格執行全省統一的《診療專案》,加強診療專案稽核和監督,不得擅自增減診療專案”之規定。責令新農合辦公室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的標準予以報銷。

  3、一、二級醫院用藥範圍擴大

  經抽查部分患者病案,發現部分一、二級醫院用藥範圍按照三級醫院執行,未按照醫院級別區分用藥範圍,存在超醫院級別使用藥品並予以報銷的情況,擴大了一、二級醫院用藥範圍。20xx年共越級報銷5,734,181.62元(其中:一級醫院越級報銷藥品214種,應報4,937,156.82元;二級醫院越級報銷藥品1種,應報797,024.80元);20xx年1-5月份共越級報銷3,647,446.58元(其中:一級醫院越級報銷藥品204種,應報3,268,146.00元;二級醫院越級報銷藥品2種,應報379,300.58元)。此行為不符合《山東省衛生廳關於印發<山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藥物目的通知》(魯衛農衛發〔20xx〕9號)“(二)藥品按醫療機構級別分三、二、一、村四級使用……標記“○”的藥品即為該級別醫療機構納入新農合補償的藥品,沒有標記“○”的藥品在該級別醫療機構不能納入新農合補償”之規定。責令縣農合辦公室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相應級別醫院的用藥範圍予以報銷。

  4、新農合與醫療救助不銜接

  透過對民政部門醫療救助物件與新農合患者就診情況比對發現,20xx年民政醫療救助物件共82人,救助金額238,400.00元,其中當年參合並住院報銷的47人,總費用1,991,453.64元,報銷金額678,256.04元,個人自負1,313,197.66元。而20xx年新農合報銷達到封頂線的20人,只有2人得到了醫療救助。由此可見醫療救助與新農合不銜接,民政部門和新農合經辦機構缺乏資訊溝通,對重大疾病保障程度低,而住院費用按規定報銷後個人負擔仍然較重的貧困戶未得到醫療救助。不符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中發〔20xx〕13號)“五、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19.對農村貧困家庭實行醫療救助。醫療救助物件主要是農村五保戶和貧困農民家庭。醫療救助形式可以是對救助物件患大病給予一定的醫療費用補助……”之規定。建議新農合辦公室加強與民政部門的溝通,以使新農合與醫療救助工作的相互銜接。

  5、部分農村中小學生重複參保

  根據縣新農合辦提供的電子資料分析,並與縣醫保處有關城鎮醫保參保情況比對發現,20xx年存在部分農村中小學生重複參保的情況:按電子資料篩選的6-14歲的學生共有30,657人參加新農合,另透過身份證號碼驗證確認重複參保的學生為5,855人(其他大部分因沒有身份證號碼或號碼錯誤而無法核對)。此行為不符合《山東省衛生廳關於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方案的實施意見》(魯衛農衛發〔20xx〕8號)“……嚴格執行新農合以戶為單位參加,參合人員應是登記為農業戶籍的居民。農村戶籍中小學生、外出務工農民(不包括已經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農民工)均屬新農合參合範圍……”之規定。責令縣新農合辦公室予以糾正。

  6、新農合基金補償與重大公共衛生專項補助不相銜接

  經審計調查發現截至審計日,僅對患者醫藥費用按新農合規定給予補償,而未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如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國家專項補助政策。不符合《衛生部、民政部等部門關於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衛農衛發〔20xx〕68號)“……要做好新農合基金補償與公共衛生專項補助的銜接,新農合基金只能用於參合農民的醫藥費用補償,應由政府另行安排資金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不應納入新農合補償範圍,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如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應先執行國家專項補助,剩餘部分中的醫藥費用再按新農合規定給予補償”之規定。責令縣新農合辦公室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政策,做好兩項工作的銜接。

  7、新農合參合人數資訊不一致

  20xx年度縣新農合辦公室賬表顯示參合人數620,452人,電子資料反映參合人數616,910人,參合人數資訊不一致3,542人。20xx年度縣新農合辦公室賬表顯示參合人數614,235人,電子資料反映參合人員604,866人,參合人數資訊不一致9,369人。責令縣新農合辦公室予以糾正。

  8、新農合數據庫作業系統存在的問題

  (1)業務軟體設計可選用的病種過多,使各醫院的錄入人員可選擇性隨意性加大,口徑難以統一,專案過多,致使業務資料的歸集整理難度加大,無法對業務資料進行歸納彙總,難以提取出有用有份量的業務資訊。

  (2)資料錄入資訊不準確。經審計發現,參合錄入資訊中存在大量資訊錯誤的現象,其中:參合資訊完全重複的有23人,身份證號碼完全重複的815人。

  (3)新農合電子資料不對應。經審計20xx年電子資料,發現有752條記錄只有彙總資料而沒有明細資料,其中:門診659條、住院93條,涉及總費用金額241777.68元,報銷金額121924.76元。

  建議縣新農合辦公室加強對資料資訊的管理,以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三)定點醫療機構存在的問題

  1、超規定加成率銷售藥品

  經審計調查2個鄉鎮衛生院和1個縣直醫院發現。鄉鎮衛生院西藥平均加成率為70.73%,中成藥平均加成率為111.84%;縣直醫院西藥平均加成率為24.21%,中草藥平均加成率為46.75%。3個醫院20xx年-20xx年5月共計超規定的加成率銷售藥品7,060,977.29元。藥品加成率均超過國家規定的最高限,不符合《山東省物價局關於藥品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一、嚴格控制醫院經營藥品的加價率。省內各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含鄉鎮醫院)經營的所有藥品(不區分政府定價或市場調節價),以實際購進價格為基礎順加不超過15%的差價率作價……各類性質的醫療機構(含零售藥店)經營的中藥飲片和中草藥,以實際購進價格為基礎,順加不超過25%的加價率作價”之規定。責令縣新農合辦公室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杜絕此類問題的再度發生。

  2、醫療收費專案不明細

  經審計調查2個鄉鎮衛生院和1個縣直醫院發現,其中1個鄉鎮衛生院20xx年-20xx年5月存在收取治療費專案不明細181,897.00元。不符合《山東省行政性事業性收費管理條例》第21條 “下列行為屬於亂收費行為:……(四)超出《收費許可證》規定的收費範圍,擅自增加收費專案、提高收費標準的……”之規定。責令縣新農合辦公室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杜絕此類問題的再度發生。

  3、部分病案自費藥品未籤知情同意書

  經審計調查2個鄉鎮衛生院和1個縣直醫院發現,其中1個鄉鎮衛生院存在2個病案未簽署自費藥品知情同意書。不符合《山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規定》第二十一條“定點醫療機構對參合農民進行治療時使用新農合管理機構制定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範圍內的藥品,特殊情況必須使用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的藥品時,要徵求患者或其家屬的意見並簽字,同時在處方上註明‘自費’字樣”之規定。責令縣新農合辦公室予以改正。

  透過對XX縣新農合基金籌集、管理和使用情況的審計調查,發現了新農合基金執行在財政、新農合辦公室和定點醫療機構中存在的問題,產生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一)財政方面產生問題的原因:由於市級財政資金緊張,新農合資金年度補償實施時間晚,造成市級配套資金撥付不及時。

  (二)新農合辦產生問題的原因:一產生城鎮醫保與新農合重複參保的問題,主要是省市有關檔案相牴觸,相關部門為了追求部門利益,儘量爭取多的參保人數,以便完成任務。二造成參合人數不實的主要原因是,年初各鄉鎮為儘快落實政府的這項惠民政策,對部分外出打工人員採取由其親屬預先墊支的辦法,但因時間倉促,有關資訊難以及時收集,以致出現參合籌資大,而參合登記資訊少的現象。三新農合數據錯誤,主要是由於網路堵塞、伺服器故障等,造成資料傳輸中斷,致使資料錯誤,而錄入資訊錯誤主要是錄入系統沒有身份證識別功能,加之各鄉鎮農合辦人員業務經驗不足,致使大量身份證號碼錄入錯誤、無身份證號碼、號碼重複等問題多次出現。四是一、二級醫院擴大藥品報銷範圍,主要因為往年沉澱資金過多,新農合辦採取提高報銷範圍的辦法,以使基金髮揮更大的作用。

  (三)定點醫療機構產生問題的原因:財政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力度小,醫療機構為了追求利益,是產生超規定加成率銷售藥品、違規收費的主要原因。

  五、審計建議

  (一)完善管理體制建設,確保新農合組織管理工作的到位。應確保縣級新農合辦公室人員編制、經費落實,積極履行政府職能,加大對新農合基金的監督力度。加強網路化建設,使用統一的新農合資訊管理軟體,以解決管理不規範、運作效率低、報銷隨意性大等問題。

  (二)財政部門應加強對新農合基金的管理和排程,及時足額撥付配套資金。同時在確保農民的醫療費用補償款發放的基礎上,針對沉澱基金進行有效運作,以達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壯大新農合基金的實力,更好地服務於廣大農民。

  (三)衛生部門應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引入競爭機制,建立准入、退出制度;新農合辦公室應加強對新農合基金的監督力度,嚴格執行藥品目錄使用級別和醫療服務專案報銷規定,嚴格執行目錄外藥品佔住院總費用的比例。

  (四)政府部門應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以保證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性。加大對新農合基金的扶植力度,建立健全穩定的基金籌集增長機制,使基金的保障能力逐年穩步提高。搞好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醫療服務保障能力的建設,強化鄉、村醫生培訓,提高服務能力。

  (五)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對定點醫療機構醫療行為不規範、亂收費、藥品加成率高的問題,新農合管理機構和衛生、物價、審計等部門應當各負其責,加強監管,強化定點醫療機構的“公益”意識,確保新農合制度給農民帶來更多的實惠。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6

  沒有健康,就沒有人的全面發展,就沒有全面小康。9億農民的“看病難”、“因病致貧”、“困病返貧”的問題深深牽動著中央領導的心。為此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改善鄉村衛生醫療條件,積極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行對貧困農民的醫療救助。XX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開始在全國陸續推行。為了推進這項造福於億萬百姓的民心工程的順利開展,我們來到了湖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首批試點縣,漣源市茅塘鎮,進行了相關的問卷調查。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開展情況,以及農民的切身感受,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們對漣源市茅塘鎮的道童村,柿鄉村,光陽村等四個村的117份問卷調查中,調查者的學歷,年齡:

  表一:

  學歷 文盲 小學 初中 高中 大中專 大學以上

  人數(人) 11 25 68 43 14 5

  比例(%) 9.4 21.3 58.1 36.7 11.9 4.2

  表2:

  年齡(歲) 18歲以下 18-40 40-60 60-90

  人數(人) 9 71 81 20

  比例(%) 5.3 36.9 47.3 11.7

  茅塘鎮是漣源市一個經濟較為發達的鄉鎮,尤其以鄉鎮企業發展出名,全鎮有3萬-4萬人,而在外地經商或打工的人佔了調查者人數的67.6%,依靠農作物作為主要收入的家庭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

  在調查問卷中問及農民的家庭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佔有54%,800-1000元的佔有14.9%,1000元以上的佔有31%,而家庭醫療費用的支出每年在300元以下的佔有44%,300-900元的佔有34.9%,每年醫藥費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佔有20.6%,近幾年,農民的收入有了不少的增加,特別像茅塘鎮這種鄉鎮企業較為發達的小鎮,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收入增加的同時,農民醫療費用的支出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這是我們在問卷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應的問題。據資料顯示,1990年至1999年,全國農民的平均收入從686元增加到了2240元,增加了3.32倍。但農民看病的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也分別由10.9元、47元增加到了79元和289元。也就是說農民在收入僅增長3.32倍的情況下,門診費和住院費的費用分別增長了4.4倍和3.7倍。這意味著農民住一次院差不多要花去全年的收入,醫療費用的支出增加過快,增幅過大,致使許多農民生病後不去醫院就診,需要住院的不去住院,貧病交加。

  在問及當前農民看病就醫存的最大問題時,有43.9%的人認為現在鄉鎮醫院醫藥費用太貴,家庭難以承擔,我們在農村調查時,農民還反映農村醫療保險定點的鄉鎮衛生院醫藥費用更貴(相對於私人的診所醫院)。而且根據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規定,只有在指定的定點醫院就醫所產生的費用才能得到補償。農民並沒有得到實惠。另有33.2%的人認為鄉鎮醫院就醫程式複雜,醫療人員素質普遍不高,技術水平較差,醫療裝置陳舊,農民根本不能從其獲得醫療保障。農民大病小病不願去鄉鎮一級醫院就醫。同時也有7.9%的人認為鄉鎮醫院路途太遠,不方便就醫,只有15%的人對當前鄉鎮醫療狀況還比較滿意。

  國家對農村推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有80%的農民表示支援認同這一政策,減輕了農民遭遇重大疾病時的醫藥負擔。可以看出農民對於參保的積極性很高、期望也比較大。15.4%的人認為這項政策有利也有弊,自己也有其它的看法。在問及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有何顧慮時;有42.7%的人擔心新型農村醫保政策不穩定,怕錢白投了,12.6%人對其獲得補償時,擔心資金無法兌現,辦理時程式複雜。也有25.5%的人對此無顧慮,相信政策帶來的巨大實惠性和穩定性。

  調查農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瞭解,有58.8%的人聽說過,自己也參了保,但對其政策具體的內容如補償辦法等卻不清楚,21.8%的人對這一政策,一點都不瞭解,甚至沒聽說過。

  農民從農村醫療保險管理機構獲得補償,這是關係到農民切身利益也是農民最為敏感的的問題,同時也是新型農村合作醫保執行和落實的關鍵所在。有41.6%的人認為從管理機構獲得補償不方便,要獲得補償,比較難辦,程式也比較複雜,辦事效率不高,29.6%的人承認是自己對農村醫療保政策的不瞭解倒致獲得賠償時不方便,只有24%的人認為辦理農村醫保補償,還比較方便,很滿意。

  由以上對問卷調查的統計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出的初級階段。農民得到實惠,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鄉鎮醫院醫藥費用太貴,尤其是農村醫保的定點鄉鎮醫院,醫藥費用更貴,服務質量卻比較差。農民不願去定點的鄉鎮醫院看病。而根據農村醫保政策,只有在定點的鄉鎮醫院就醫所產生的醫療費用,農村醫保管理單位才會予以補償。農民普遍反映即使是有補償,自己也要支付相當多的部分。這種農村醫保機構定點的鄉鎮醫院,沒有給農民帶來廉價的醫療服務 ,也沒有給農民帶來最大的實惠。

  二、農村的鄉鎮醫院醫療人員素質普遍不高,醫療技術水平落後,醫院的醫療設施陳舊,農民從鄉鎮醫院得不到醫療保障。這是我們在茅塘鎮調查時農民反映最為迫切的問題。而且根據農村合作醫保的政策規定,鄉鎮醫院作為農民第一級醫療保障機構,定點的鄉鎮醫院報銷額度在30-60%,報銷幅度最大。縣級醫療機構報銷額度在30-40%之間。農民不但沒有地方看好病,而且也不能享受醫保政策帶來的優惠,切實減輕醫藥負擔。

  三、農民從農村醫療保障中獲得補償時普遍反應不方便,程式複雜,原因應該有兩方面:①從調查中可以看出農民雖然知道這項政策,但對於政策的相關內容卻不是很瞭解。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對於投保和報銷都有明文規定。只有符合報銷條件所產生的醫藥費用,才能獲得補償。並不是什麼都可以報銷,如打架、鬥摳、交通肇事以及性傳播疾病等所產生的醫療費用、規定的自費藥等都是不能從農村醫保中獲得補償的。但我們在調查中幾乎沒有農民知道這些規定。②農民從醫療保險中獲得補償時,必須經過三級政府機構的審批核查。雖然當地縣鄉政府都專門設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保管理辦公室,但辦事效率不高,不專業,沒有一批專業統一的稽核機構。甚至有農民反應個別管理幹部損公肥私,“拿回扣”。以上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新型農村合作醫保的繼續向前發展,降低了農民對農村醫保的信任和支援。

  要使農民得到最大實惠,不但要使農民有地方看病,還要有錢看病。就要不斷完善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正確對待擺在我們面前,客觀存在的種種問題。以下是個人的一些建議:

  一、深化鄉鎮醫院改革

  首先要解決的是要讓農民有地方看病、看好病、有醫療保障,這是辦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前提。這就必須要深化農村鄉鎮醫院改革規範醫療服務行為,更新醫療裝置,提高醫療業務水平。鄉鎮醫院的改革一直時我國農村醫療衛生改革的“老大難”。我國現在的鄉鎮衛生院絕大多數都是以行政鄉的建制發展而來,有的鄉鎮只有3萬到4萬人,完全可以同周邊鄉鎮一起建,充分利用醫療資源,合理配置。漣源市茅塘鎮這種3萬到4萬人的小鎮就完全可以和附近的鄉鎮合併建院,然後再向每村配置駐村醫生。這樣既可以最佳化資源配置,又方便農民看病。同時,鄉鎮醫院也可以投入市場,任其參與市場競爭,而不是國家來養活衛生院,將鄉鎮衛生院承包或拍賣,能夠解決鄉鎮衛生院的投資發展,但醫學人才的引進,也是鄉鎮醫院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每年有許多醫學大學生寧願在大城市作醫藥代表,也不去鄉鎮醫院當醫生,不外乎是鄉鎮衛生院收入低,待遇差。在現在高校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茅塘鎮衛生院還沒有一個正規大學生,甚至大專生也沒有,國家應該出臺政策,宣傳和鼓勵醫學大學生到鄉鎮醫院就業。這樣才能為鄉鎮醫院的發展注入活力。農民的醫療保健也才能有保障。

  二、加強藥品購銷監管

  有較低廉的藥品,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鄉村醫院醫藥費用太貴,特別是定點的鄉鎮醫院,必須加強對藥品的購銷監管。可以實行鄉鎮醫院村衛生所,由上一級醫療機構牽頭,直接向廠家統一採購藥品,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藥品進價,鼓勵使用低成本、低價格,療效又肯定的藥物。要制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實行藥品價格公示,加大農民群眾的監督,讓農民明明白白看病買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三、加強定點醫院的審批和檢查

  我們在茅塘鎮以及附近幾個鄉鎮調查時知道,每個鄉鎮的衛生院都是被農村醫保部門自動指定為醫保定點醫院。對於醫療和藥品定點機構的確定,必須加強對定點醫院的審批和檢查,不管哪種所有制形式,只要條件俱備,人民群眾滿意的醫院和藥店都可以作為定點醫療和藥品供應機構。而對於那些不及時提高自身素質,管理鬆弛,私自漲價,弄虛作假的定點醫院和藥品供應機構要及時取消農村醫保定點資格,加強動態監督。否則,這種定點醫院靠醫保養身,農民有苦難訴的現象 ,將嚴重阻礙農村合作醫保繼續向前發展

  四、加大政策內容宣傳積極引導

  農民反映獲得補償不方便,對農村醫保的各種顧慮,關鍵還是要加大醫保政策內容宣傳,積極引導,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參加合作醫療的各種積極性。鄉政府應該透過各種渠道如,電視、報紙、傳單、公開信,幹部下鄉等使合作醫療的政策優越性,實施補償辦法以及各項規定家喻戶曉,人人明白,這樣既可以使農民打消各種顧慮,提高積極性,又可使醫保管理部門提高辦事效率,切實使農民方便滿意。

  搞好合作醫療,有利於保障農民獲得基本醫療服務,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於減輕農民負擔,緩解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有利於促進農村衛生事業的全面發展,是實現小康和現代化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的初級階段,雖然我們遇到了許多困難,但我們只要提高對合作醫療的認識,正確的對待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用事實來打消農民心中的疑慮與困惑,相信這項為農民服務的政策必將深入民心。從而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全面向前發展。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7

  一、調查方案

  調查思路

  該項調查分四步進行:第一步,蒐集資料,對勞動和社會保障有初步認識;第二步,實地調查,掌握湖北省**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及具體方針政策;第三步,走訪群眾,瞭解政策落實情況及群眾的滿意程度;第四步,案例分析,剖析該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情況,寫出全程調查分析報告。

  調查目的

  基於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政策從城市到農村的不斷落實、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政府對民生問題的日益重視,我們決定對社會保障制度做一次課題研究,以求更加深入地瞭解我國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調查其落實情況,並從大學生的角度對其在推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具體研究目標如下:

  深入學習我國現有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及其法律保障

  調查社會保障的落實情況,分析現有的執行機制是否合理

  找出促使我國社會保障走上定型、穩定、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科學依據

  提出合理建議,構建更加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促使其進一步發展。

  調查方法

  個別案例分析法

  “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政策

  “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待遇”政策

  對“零就業家庭”的幫扶措施

  走訪調查法

  走訪湖北省**市**鎮鎮,實地調研

  調查時間

  20xx年7月7號~20xx年8月17號

  二、調研報告:

  (一)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各種不安定因素及各種矛盾不斷變化,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已經成為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政府對此的重視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家對於勞動和社會保障所做出的每一項法規、政策及舉動,都密切的關係到了人民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都在社會和群眾中產生非同一般的影響,並取得了豐碩成果。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減輕了負擔,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溫暖關懷。但同時也由於經濟發展水平、政策落實力度、地域自然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並沒有形成一個完善有序的體系,法律法規並不十分完備,各相應機構在落實現有的政策的過程中也出現了種種漏洞和不足。因此我們對湖北省**市的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進行了調查,從而進一步瞭解我國現有的各項社保政策,並從中發現問題和不足,綜合我國社會保障發展歷程和經驗,提出可行性建議,為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二)發展歷程與社會現狀

  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是民生之本,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朝陽產業。該地區社會保障事業由無到有,由低到高,由點到面,隨經濟增長穩步提高,在近幾代社保人的努力下,該地區形成了一套基本完善、符合本地自然條件、有益於民計民生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

  該地區常住人口88。6萬,戶籍人口75。8萬,其社會保障工作成績優異,每年各項任務指標完成情況都在**鎮地區名列前茅,以07年為例:

  養老保險參保單位2531家,人數11。13萬人,比上年增加0。9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單位2483家,人數12。87萬人,比上年增加0。98萬人;工傷保險參保單位2821家,人數13。57萬人,比上年增加3。46萬人;生育保險參保單位1831家,人數6。77萬人,比上年增加0。94萬人;醫療保險參保單位2523家,人數17。90萬人,比上年增加2。56萬人。

  該地區在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的同時,也加快建立覆蓋城鄉所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逐步實現社會保險與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機銜接,為維護該地區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三) 政策舉例分析

  隨著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發展,社會保障事業也亦步亦趨地前進,根據特有的社會狀況,該地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下面舉例進行分析:

  案例1: “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政策

  1、政策由來

  體系結構的缺陷:近年來,**市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覆蓋範圍不斷擴大,但是,目前仍有包括部分大學生、中小學生和嬰幼兒以及部分城鎮老年人在內的相當一部分群體沒有納入到醫療保障範圍,他們的看病就醫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特別是部分大病、重病患者的醫療費用支出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影響了構建和諧社會的程序。

  法律法規依據:20xx年6月8日,**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建立**市城鎮無醫療保障老年人和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武政發[20xx]11號),這意味著本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向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轉型,醫療保障體系將不斷完善,覆蓋範圍也將進一步擴大。

  2、具體實施辦法

  給付標準:

  (1)城鎮老年人大病醫療保險報銷的起付標準為1300元,超過部分按60%的比例報銷,在一個醫療保險年度內累計支付的最高限額為7萬元。

  (2)學生及嬰幼兒大病醫療保險報銷的起付標準為650元,超過部分按70%的比例報銷,在一個醫療保險年度內累計支付的最高限額為17萬元。

  繳費標準:

  (1)城鎮老年人大病醫療保險籌資標準:每人每年1400元,其中城鎮老年人個人繳納300 元;財政補助1100元。

  (2)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籌資標準:每人每年(按學年)100元,其中個人或家庭繳納50元;財政補助50元。

  參保方式:

  城鎮老年人以每年1月1日至 12月31日為大病醫療保險年度。在每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按繳費標準一次性繳納大病醫療保險費,從次年的1月1日起享受大病醫療保險待遇。當年符合參保條件的人員,自達到參保年齡之日起90日內持本人戶口簿到戶籍所在地社保所辦理城鎮老年人大病醫療保險參保繳費手續,按繳費標準一次性繳納當年的醫療保險費。自參保繳費的次月起享受城鎮老年人大病醫療保險待遇,享受待遇時間至當年的12月31日。

  學生兒童以每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為大病醫療保險年度。各類學校和托幼機構負責本校在冊學生和兒童大病醫療保險的參保繳費工作,學校和托幼機構的學生兒童在每年7月1日至9月30日前按繳費標準一次性繳納大病醫療保險費。非在校少年兒童和散居嬰幼兒在每年6月1日至8月31日由其家長持參保人員戶口簿到戶籍所在地街道(鄉鎮)社保所辦理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參保繳費手續,按繳費標準一次性繳納大病醫療保險費,自9月1日起享受大病醫療保險待遇。

  就醫和結算:

  城鎮老年人和學生兒童需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發的《**市城鎮老年人大病醫療保險手冊》和《**市學生兒童大病醫療保險手冊》就醫。

  城鎮老年人和學生兒童住院治療或進行特殊病種門診治療的,就醫時由個人先交付預交金,發生的醫療費用由定點醫療機構記帳。結算時,按規定應由大病醫療保險基金支付部分,由定點醫療機構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進行結算,其餘醫療費用由個人與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結算。

  3、政策特點

  這項大病醫療保險具有五個特點:

  一是大病有保障,將住院和門診大病列為保障內容,化解大病重病風險。

  二是政府補貼高,政府每年為參保的城鎮老年人補貼1100元,每年為參保的學生兒童補貼50元。

  三是個人繳費少,城鎮老年人每人每年僅繳納300元,學生兒童每人每年繳納50元。 四是覆蓋人群多,此項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將覆蓋200萬人,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五是制度銜接好,此次的大病醫療保險制度與現有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公費醫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少兒互助金等制度有效銜接。

  4、實施後的成果

  把“一老一小”人群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是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為了保障“一老一小”順利參保,湖北省**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採取了多項措施,使“一老一小”取得了突出成績:

  截至20xx年底,**鎮地區參加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單位163家,參保人數66555人。其中,城鎮無醫療保障老年人10079人,佔年初調查參保人數的148。21%,學生、兒童56476人;城鎮戶籍45190人,農業戶籍11286人。另外,**鎮地區有4。10萬農業戶籍學生、兒童已自願選擇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目前**市區已為223名城鎮無保障老年人、學生兒童稽核報銷醫療費35。45萬元。

  5、群眾的看法

  “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政策實施以來,所屬範圍內的大多數老年、兒童和學生都積極參保,政策影響範圍不斷擴大,受益人群不斷增加,有關民生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促進了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然而,越是發展就越容易發現問題,尤其是站在政策最前方的受益群眾最容易發現體系的不足和執行過程中的問題。為此,本小組專門與受益群眾進行了訪談,所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因此,群眾的意見亦是值得重視的:

  首先,大多數群眾在談及這項政策時,認為政府能夠有這樣的舉動是對民生問題的極大重視,但也不能說明政策就是完美無缺的。他們認為,“一老一小”醫療保險政策中所涉及的各項醫療費用報銷條件限制太多,比如大病治療過程中佔醫療費用比重較大的器材費並沒有包括在報銷範圍內,摺合下來,真正能夠報銷的費用往往只是少數,大部分費用還得由群眾自己負擔。當然,這並不完全是政策體系的問題,國家的經濟水平還處在欠發達狀態,要發展就不能只顧公平不顧效率。希望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社會保障可以和經濟得到同步的發展。

  其次,多數群眾有這樣一種看法。在他們的就醫治病過程中,醫院一方往往利用群眾對醫藥方面知識的不瞭解加以冗雜多餘的用藥和檢查專案,院方認為群眾有醫療保險,所以並不會因此而加重負擔。我們認為,這種想法和做法在是極其惡劣的,這不僅是對國家財產的掠奪,更是對社會資源極大的浪費,在經濟迫切要求又好又快發展的今天,這兩種情況都是不應該出現的。本小組認為,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國家監督體系的不健全導致,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群眾知識的欠缺。因此,加快完善國家在這一方面的制度體系和加大科教文衛事業的宣傳力度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當務之急。

  案例2: “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待遇”政策

  1、“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的含義

  城鎮或農村中年滿60歲的老人,且不含有下列各條件中的任何一條的老年人屬於“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的範疇:

  (1)享受機關、事業單位離休費、退休費、退職費;

  (2)享受社會保險統籌基金髮放的離休退休退職費、退養人員的生活補助費;

  (3)享受工傷保險基金髮放的一至四級工傷人員的傷殘津貼,公亡人員供養直系親屬撫卹金;

  (4)享受建設徵地超期人員生活補貼;

  (5)享受自主擇業軍事幹部退役金,移交地方管理軍隊幹部退休金,無軍籍職工退休金;

  (6)享受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7)繼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2、政策由來

  社會原因:為了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實現“老有所養”的社會建設目標,根據《**市城鄉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辦法》,湖北省**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加緊實施了“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待遇的政策。

  現實原因:城鄉無保障老年居民情況的調查資料顯示**市區內城鎮戶籍居民男60週歲以上、女50週歲以上老年人15003人,其中80週歲以上634人,70週歲至80週歲3056人,70週歲以下11313人;1000人以上的鄉鎮5個(拱辰街道、城關街道、燕山辦事處、河北鎮、琉璃河街道)人數為8796人,佔總25個鄉鎮人數的59%。

  由此可見,老年居民在**鎮地區佔有相當一部分的人口比重,做好老年居民的社會保障工作不僅是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大飛躍,也是**鎮地區社會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老年人的社會保障落到了實處,才能真正體現社會保障意義。

  3、具體實施方案

  (1)地區社會保障部門透過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使人們瞭解該項政策,人們採取自願申報的方式參加這項社會保障活動。

  (2)本政策從20xx年1月1日起實施,滿足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條件的老人可通過當地社會保障機構領取“**市城鄉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待遇個人申請表”,照實填寫表中各項資訊,再交至當地社會保障機構稽核,符合各項條件的申請表一般在交表20個工作日後可以領取每月200元人民幣的補助金。

  (3)每月20日,市勞動保障部門會透過金融機構把福利養老金按時打到老人的賬戶裡。需要註明的是,在20xx年1月以後申請的老人同樣可以領取1月至辦理當月的保障金。

  4、實施後的影響

  在我們小組針對這項政策對**市**鎮鎮的走訪調查中可以發現,“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保障待遇”的政策在當地反響很強烈,人們積極參與到這一政策的申報活動中來。被考察的韓村河鎮截至20xx年3月底,符合條件的老人投遞申報表的比率達到100%,這體現了人們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迫切願望,也證明了當地人們參與社會保障的熱情高漲,當然,這也得利於當地社會保障所的大力宣傳。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8

  在開始正文之前必須要說明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其經歷50年的發展,傳統的農村合作醫療已不再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於是便產生了今天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由於是對當下現狀的調查,因此正文的物件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一、何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援,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現狀

  首先就拿外沙鄉人們政府副鄉長袁芳在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現狀調查與思考》一文提到的資料開始。文中提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自展開以來,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截止20xx年,外沙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比例已達到90%以上。透過調查,75%以上的農民表示,他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可以報銷看病的費用能夠減輕家庭的負擔。他還提到,參加醫保後,更多人走進了大醫院,大醫院不再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了。

  (1)真理解了嗎?

  文中第一個比較吸引人的數字是90%,那還要的那少於10%的人是怎麼回事,雖然相對於九,一顯得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以一億為基數,就有近一千萬人沒參加,這可就不是小事了。但為什麼呢?是出於對該制度的不理解嗎?當然90%的比率對於發展中的制度已經是不錯了,但問題是他們又是否對於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有充分的理解?畢竟,該制度的推出不是為了顯示人們對政府制度的支援,而是為了便民,利民,為人民服務。

  調查發現不參加的群眾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並不真正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他們僅僅從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慮,由於自己身體好,生病住院機率低,沒有必要花那個冤枉錢。而參加的群眾又普遍反映不滿意,甚至牴觸情緒。

  這首先暴露的就是它宣傳上面的問題。

  記得有一次同學請我幫忙推銷洗髮卡,20元一張。她向我訴說了其許多好處,比如:可以免費洗4次頭,白送你36元,做頭髮打六折,時間不限,永不過期。聽著是不錯,但當我問及洗髮質量時,她也不瞭解;當大家認為那36元以後洗髮能用,都挺心動時,我找她確認了一下,她告訴我那36不過是按原來洗4次頭的價位能省下來的錢,實際上就是隻能洗4次,末了,她還建議我別把事說透,就讓人這麼誤會著,否則賣不了。結果,最後一共賣出一張,我自己買的,全當幫朋友。其他人聽了事實,果然不出她所料,散了。

  當收到普遍較低的對農村合作醫療的滿意度時,我們不難聯想到,那麼多人的不滿意是否就是因為為了有更多人參與,一開始就有意無意的沒說清楚,讓人產生了不該有的誤解,產生了對農村合作醫療的過高期望。若無意那就是失責,有意就是欺騙,是犯罪。

  對於失責,除了上文的說多了,還有一種就是說少了:沒讓人們看到它的長遠利益。這直接影響到了那少於10%的人。

  (2)真實惠了嗎?

  90%之後出現的另一個百分比是75%。用同樣的方法,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它的對立面,那剩下的25%。不是給補貼了嗎,怎麼還會不減輕負擔呢?

  由於新型合作醫療一大病統籌為主,對於小病仍有農民個人負擔;對於大病,由於農村內部也存在較大的貧富差距,那些貧窮的家庭一旦得了大病,即使去醫院就診,能夠報銷一部分,但剩下的一部分他們依然無力償付,還是看不起病,於是就乾脆不看,那樣他們還是得不到實惠。

  至於那75%,我還得問,是真的事實上減輕了負擔呢,還是意識上感覺得到了實惠呢?這兒就有個認為得到實惠反而加重負擔的例子:

  父親生病住院,在出院時,由於父親參加了農村醫療合作保險,故可以報銷一部分醫療費。回到家中,兒子給母親說到農村合作醫療的好處時,遭到了母親的反對,隨之母親就給兒子算了一筆賬。

  原來,在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規定中,住院是先提條件,且住院費必須高於200元。這樣,像父親這種可住可不住院的情況就必須住院才可以享受報銷。

  如果不參保,父親僅需檢查完後住院幾天就可以回家休養。這樣,費用如下:檢查費658元;住院及護理費五天合計225元;生活費,交通費,雜費共合計200元;醫療費約合3000元;總計4008元,不反而比參保省了2545元。

  上下一對比不難發現,多出了的,一是住院費,二是藥費。前者好理解,這藥費又是怎麼回事,不是同樣的藥嗎?

  原來,同樣的藥物,在醫院的價格是普通藥店的幾倍,參保者僅可享受藥費報銷45%,一來一回參保者實際上多消費了,卻還以為自己的便宜了,難保這75%中就沒有這樣的人。

  (3)真去大醫院了嗎?

  袁芳副鄉長在文中還提到了,醫保讓更多人走進大醫院,得到更好的治療。但事實上,許多地方的鄉鎮醫院根本夠不上那個大字,就比如說前幾天,爸爸的老領導在青海旅遊時出了車禍,送達那的省院,為了能先看病,還得塞錢給其他病人,讓他們等等,因為器材太有限,不這麼幹還得等十幾天,可當時人可就快死了!那的省院可遠遠及不上這的市院,更何提縣院呢?而規定卻嚴格要求如果你想報銷,就只可以在當地的鄉鎮醫院看病,而一般鄉鎮醫院醫務人員短缺,且整體素質不高,長期得不到培訓,技術骨幹嚴重流失,很難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的醫療需求。

  (4)真的說不完

  其實存在的問題還有許多,就比如對於外來務工人員,在他們的工作地就無法享受到許多,二在他鄉更沒人在這方面為他們服務。在我們社群,在8000餘入住人口中近三分之二是外來人口,當去社群詢問居民參保情況時,工作人員為我一一道來參加各種保種的人數,但我發現,這些人加在一起不過20xx多人,這才知道外來人口根本不在關注人口範圍內。還比如說受益面狹窄等。

  就我今天只圍繞了幾個城市小範圍講,也可以發現,各城市差距大,上文提到的百分數或多或少還可以增加減少,也就說明著問題可能不我說的還嚴重。

  三、對策及建議

  四、結語

  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雖然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仍然存在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雖然沒有夠多的提及,但是它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任務繁重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將一個嶄新﹑健全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到全國農村,切實解決農村醫療衛生問題,造福廣大農民,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9

  為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落實情況,11月中下旬,黃陂調查隊組織力量對黃陂區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1個區級定點醫院、1個鄉級衛生院、4個村級衛生室以及3個村的農民家庭共30個樣本進行了專題調查.從調查的情況看,新農合的參合率較高,財政投入不斷加大,農民得到的實惠逐年增加,同時也存在經費不足等問題.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農合參合率提高,農民得到的實惠更多

  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項惠農政策,自20xx年在黃陂區實施以來,廣大農民群眾得到的實惠一年比一年多,既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負擔,又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水平,因而得到農民群眾廣泛的稱讚和擁護.

  1、農民參合比例較高.新農合給農民帶來的實際利益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

  根據黃陂區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提供的資料,20xx年黃陂區應參合農戶253269戶,應參合農村人口886440人;實際參合農戶252509戶,883781人,參合率達到99.7%,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2、各級財政投入增加,籌資標準持續提高.

  去年,各級財政按照參合人數將年籌資標準提高了40元/人,達到335元/人.在此基礎上,20xx年又進一步增加了投入,籌資標準達到380元/人,其中,中央、省、市、區四級財政實際人均投入增加了45元.目前20xx年的籌資方案也已出臺,籌資標準每年430元/人,其中個人70元,比20xx年多徵10元,四級財政籌資標準提高40元.

  3、門診和住院補償人次數大幅增長.

  隨著新農合覆蓋率的提高,人們逐步提高了有病及時就醫的意識,門診和住院補償人次數大幅增長.今年1至10月,門診統籌補償人數比上年同期增長11.8%,達到127.38萬人次;住院人次數同比增長18.7%,達到9.97萬人次.

  4、報銷補償費用快速增長,農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

  今年1到10月,黃陂區共報銷各項補償費用29647.0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58.63萬元,增長11.1%.

  5、超過3/4的村級衛生室納入新農合報銷系統.

  20xx年全區納入新農合門診報銷系統的村級衛生室達到440個,佔全部村級衛生室總數的76.4%.村衛生室是農村醫療的最前沿,納入新農合門診報銷系統後,農民就近看小病可及時報銷40%(日封頂15元,年封頂300元)醫藥費,方便了群眾看病.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隨著新農合的普及,農民參合的意識增強,有病積極就醫,醫療負擔進一步減輕,健康觀念發生很大變化.

  二、存在的問題

  1、經費不足,與農民醫療剛性需求的增長不相匹配,矛盾突出.

  20xx年,黃陂區按照參合者每人每年380元標準,共籌資專項基金33583.7萬元.蛋糕就這麼大,必須維持到全年,黃陂區合管辦高度關注各月經費報銷情況,以避免出現第四季度經費不足無錢可報銷的局面.至4月底,各項報銷補償支出達到12298.6萬元,佔全年籌資額的36.6%,比上年同期增長34.7%.至10月底,已經支出29647.0萬元,佔籌資款總額的88.3%,比上年增長11.1%.其中門診補償2740.3萬元,住院補償25141.2萬元.

  支出增長,主要是農民健康觀念的轉變.以前農民是“小病挨,大病拖”,隨著農民收入逐年增長,新農合參合比例和報銷比例逐年提高,農民的健康觀念轉變很快.黃陂木蘭鄉諶寨村病人家屬諶喜祥說:“反正國家出大半,有病就到醫院住院.以前不願住院的病,現在也願住院治療.”有新農合做支撐,絕大多數人更看重身體健康,小病看門診,大病住醫院,只求身強體壯.因而門診量和住院人次數大幅增長,導致報銷費用增長,經費不足.

  為應對經費不足的困難,黃陂區合管辦採取的措施,一是調低醫療費報銷補償比例.按照原方案,區級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為80-85%,街鄉鎮衛生院90%.為了保證下半年不至於出現無錢可報的局面,黃陂區合管辦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適度調整、略有結餘”的原則,年中調整補償方案,將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調低了10%.如木蘭鄉諶寨村諶緒發,1月在區級定點醫院住院20天,住院總費用16214元,實報12812元,扣除起付線及自負部分,實際報銷比例超過80%;同村村民11月住院,報銷比例接近70%.二是提高起付線.起付線是住院報銷的門檻,報銷時是要從總醫療費中扣除的.10月開始,區級綜合醫療機構報銷起付線從300元提高至500元,街鄉鎮衛生院報銷起付線從100元提高至200元.起付線提高,意味著農民住院報銷比例下降.

  2、相關宣傳還不完全到位.

  每年年底,儘可能地組織農民按時參加下一年度的新農合,繳納新農合參合金,是村委會的重要任務之一.新農合的實施方案對農民來說比較複雜,每年也會有一些調整,比如報銷比例的調整等.對於新農合的政策和新的方案的宣傳,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特別是住院醫療費報銷比例的規定、全家參合與否與報銷比例的差別、起付線的規定、門診報銷比例與限額的規定等,比較複雜,直接與醫療費報銷結算相關,需要農民知曉.實際工作中,由於村級事務繁雜,人手有限,有的村雖然向農戶發放了宣傳資料,但農民參合主要還是受報銷比例吸引,對起付線、基藥等一些規定的宣傳重視不夠.之後一旦農民生病住院結算費用時,容易與定點醫院新農合工作人員產生糾葛,鬧不愉快.這樣的情況在各定點醫療機構都有發生.

  3、農村應參合人口基數難以核定.

  村幹部反映,為了達到新農合全覆蓋,每年村級參合人數指標是按照行政村戶籍人數下達的.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民外出打工、全家外出定居或務工等流動情況比較多,難以聯絡,行政村應參合人口基數難以核定,從而對全區應參合人數穩定性產生影響.一些外出就業的農民,有的在工作單位辦了醫療保險,就不願意回農村辦新農合,但戶口在農村,村裡要求必須辦理新農合,繳納參合金,相關農戶對此有意見.

  4、存在違反“四合理”(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收費)的現象.

  這是全國各地醫療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調查中瞭解到,病人在住院治療期間,各醫院在給病人使用非基本藥物目錄上(即不能在新農合報銷)的藥物時,基本都能徵求病人及其家屬同意,才開處方.但參合病人對一些檢查是否必要、基藥的使用、空調費、服務費等收費是否合理存在疑義,有的病人意見較大.今年,黃陂區合管辦加大了對醫療機構費用監管,請市三級醫院專家組成專家組,從3月起,每個月對全區定點醫療機構抽查1520個病例,看是否存在違反“四合理”的現象,並對違規醫療機構進行了處罰.

  5、農民認為鄉村定點醫療門診每天最高報銷限額15元或每年限額300元比較低

  特別是對一些慢性病病人、健康狀況差的老年人,作用不大,認為還是住院報銷比例高,比較划算,這樣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有的農民反映,有些常用藥不在基藥報銷目錄,如感康、午時茶、護彤等都不是基藥,因而村衛生室沒有.

  三、建議

  1、各級財政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做大基金池.

  特別是中央財政,要把加大新農合資金投入作為繼續關注民生、關注農民健康保障的重要舉措,抓好落實,以滿足農村不斷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近3年來,中央財政此項投入都在40%左右,20xx年達到41.1%,20xx年將達到44.2%,這個比例提高的速度還可以再快一點.

  2、提高村級新農合報銷點覆蓋率.

  要加快速度,儘快將還沒有進入新農合系統的村級衛生室納入門診報銷網路,使當地參合農民能夠及時得到門診報銷補償,減輕農民小病的醫療支出負擔.

  3、進一步加強資金監管.

  毫不動搖地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查處定點醫療機構違反“四合理”的行為,堵塞資金支出漏洞,把寶貴的、有限的資金真正用到刀刃上,用到減輕農民醫療負擔、切實保障農民健康上來.

  4、加強新農合相關政策宣傳.

  要不失時機、不間斷地加強政策宣傳,讓大多數農民知曉主要政策規定,營造社會支援新農合事業、促進新農合健康發展、相互理解、和諧發展的社會氛圍.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10

  今年來,___區委、政府把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健全組織機構,全面宣傳發動,籌措參合資金,強化基金管理,嚴格稽核補助程式,保證了新農合工地的順利開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收到省衛生廳副廳長和省新農合辦公室主任的稱讚和表揚。省新農合工地督查領導也認為灣成區工作紮實、到位,在全省範圍內有借鑑意義。

  一是推進過度快。截止12月1日下午5時,全區14個鄉鎮辦共有51.95萬人參加新農合,籌措資金519.51萬元,平均參合率達92.4,超過去年12個百分點。二是補助資金多。目前,基金專用帳戶共有1348.95萬元,其中省級補助448.10萬元,市級補助179.22萬元,區自補助268.83萬元。三是保障新農村建立貢獻大。全區參合農民共發生醫藥總費用2903.33萬元,總補助金額844.52萬元。其中門診13萬人次,醫藥總費用248.16萬元,補助費用225.90萬元;住院1.2萬人次,醫藥總費用2639.74萬元,補助費用658.83萬元。其中15有名參合農民分別領取了最高封頂線1萬元的補助,在群眾中產生了很大影響,都說實施合作醫療後,小病不扛了,大病敢看了,看病不難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勁頭和信心更足了。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提供組織保障

  為了認真做好我區新農合工地,保證2月1日正式啟動稽核補助程式,使參合農民因病發生的醫藥費用能夠及時得到補助,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會議,認真研究,安排部署新農合全面工作。一是建立了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成立了___區新農合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由區長為主任,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副區長為副主任,衛生、、財政、農業、民政、發改、教育、人勞、計劃生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監督委員會由區委副書記、區紀委書記為主任,區人大副主任、區政協副主席為副主任,區委宣傳部、監察、審計、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物價、廣電中心、醫藥等部門負責人和參合群眾代表為成員。二是完善了經辦機構各鄉鎮成立了強有力的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同時,為了強化責任確保新農合工作落到實處,區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列入年度綜合工作目標。

  三是加強經辦機構能力建設。為了新農合工作便於管護,我區結合實際,經區政府研究,區編委下發檔案成立“___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經辦機構為事業單位,股級規格,人員編制8人,辦公機構設在衛生局,經費實行全額預算管護。現有辦公用房6間,辦公設施配套,設有區外大額、區內大額、區內小額、補助核算、資訊管理等部門。區財政前期撥付啟動經費3萬元,隨後又撥付辦公經費35萬元,保證了工作需要。各鄉鎮經辦機構設在衛生院,人員編制2人,人員、辦公用房和設施已基本落實到位。四是確定定點醫療機構。按照定點醫療機構的基本標準,根據方便群眾就醫、技術功能合理的原則,經過醫療機構申報、專家評估、向社會公示等程式,我們確定了區級定點醫療機構4個(區一院、區婦幼保健院、區中醫院、區結防所)、13個鄉鎮衛生院為鄉級定點醫療機構,225個村衛生所為村級定點醫療機構。區衛生局同各定點醫療機構簽定了服務協議,制訂了行為規範,明確了各項工作制度,為新農合醫療制度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二、宣傳到位,措施得力,籌措資金又好又快

  新農合醫療的籌資工作是重點,也是難點,加之我區動員會召開會,距上級要求完整籌資任務的時間僅有9天。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區委、區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採取有效措施,嚴格落實鄉包村、村包組、組包戶的工作責任制,認真做好籌資工作。一是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各鄉鎮利用標語、橫幅、宣傳車等形式廣泛進行宣傳,組織人員進村入戶講政策,講新農合的好處,提高群眾參與意識。二是區政府組織有關職能部門人員派駐到各鄉鎮進行督導,區衛生局作為新農合牽頭單位,組織機關全體人員分包到各鄉鎮開展籌資工作;三是各鄉鎮村幹部積極主動深入到戶,反覆做思想工作,釋疑解惑,真正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村組幹部帶頭參加,影響和吸引群眾積極參合。在籌資過程中,有的鄉鎮善於講求方法,採取有效措施,籌資工作非常順利。如:溧河鄉對按時完成籌資任務的行政村獎勵500—1000元;瓦店鎮各村委統一為五保戶、特困戶繳納參合資金。針對全區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的實情,我們採取打電話、發電報的形式,進行廣泛動員籌資。由於宣傳到位,措施得力,各鄉鎮都能按時、按要求完成籌資任務。

  三、規範程式,達到農民受益的最終目的

  在新農合試點工作實施補償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從方便群眾、取信於民上做工作。為了方便群眾,我區實行“一證通”(合作醫療就診證),參合農民持證可在區內任何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治療,不需要辦理任何轉診手續。對需要到區外以上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我們及時辦理轉診手續。對於急診等特殊患者,我們開設“綠色通道”,患者可先入院,後辦手續。具體辦法是:

  (1)參合農民在村、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費用,定點醫療機構可根據其家庭帳戶中的金額數日進行遞減,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

  (2)參合農民在區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費用,由患者持醫院開具的收費票據到戶口所在地鄉鎮合管辦稽核領取補助金。

  (3)參合農民在區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所發生的費用,出院當天由定點醫療機構合管辦進行稽核,並給予補助。

  (4)外地務工人員可在地公立醫療機構診治,出院後半年內持相關憑證到區合管辦稽核、領取補助。急診病人到區外定點醫療住院的三日內到區合管辦辦理轉診手續,出院後帶有關手續到合管辦稽核領取補助。同時,我們要求區、鄉定點醫療機構每月25日前到區合管辦報帳,區合管辦稽核後並寫出撥付資金的申請報告上報區財局,區財局核實確認後將資金從財政專戶撥入新農合支出帳戶,由支出帳戶再撥入各定點醫療機構基金帳戶。

  對在區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發生的費用,區合管辦稽核後,由患者到合管辦領取領款條到指定銀行領取補助,按照市衛生局的統一安排,7月1日後,在市直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參合病人,由定點機構直補,每月25日前,定點機構將補助情況報區合管辦稽核無誤後,透過銀行將定點機構墊支的補助資金予以撥付。真正做到了收支奮力、管用分開、資金封閉執行。我區試點工作執行以來,區合管辦嚴格程式,認真稽核,做到人卡相符,人證統一,按規定範圍補助,先後退回不合理收費單據60份,資金累計6萬餘元;涉嫌冒名頂替10人次,杜絕了新農合資金的不合理流失。

  四、強化監管,構築三位一體農村醫療保障模式

  在監管方面,區合管辦加大監管力度,採取經常性督查與集中督查相結合的辦法,深入各定點醫療機構,督查醫療機構是否執行診療規範,藥品使用是否超出《合作醫療基本用藥目錄》,費用補償是否規範等方面。同時,我們還深入病房,檢視病人是否認證相符,杜絕冒名頂替,套取資金。並做好公示工作,定期對門診小額補助、住院大額補助進行公示,張貼在村、鄉定點醫療機構及村委會,同時建立舉報鮮花和舉報箱,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合作醫療公平、公正、公開。已稽核補助的13萬多人次約884萬元,未出現一例差錯,無一人上訪現象,達到了政府放心,醫療機構贊同,群眾滿意的效果。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11

  目前,醫療救助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近年來農村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頻發,“看病難,看病貴”是老百姓不願面對而又不得不面對的沉重話題。本次調研以家庭為單位,選取某鎮(街道)得過大病的93戶農村家庭,其中低保戶47戶、一般戶46戶,作為調查物件,發放醫療救助調查問卷,以瞭解農村家庭的醫療救助現狀以及對醫療救助的滿意度,從而提出一些對改善農村醫療救助現狀可行性的對策及建議。

  一、農村家庭重大疾病醫療救助發展情況

  醫療救助是指政府透過提供財務、政策和技術上的支援以及社會透過各種慈善行為,對貧困人群中因病而無經濟能力進行治療的人群,或者因支付數額龐大的醫療費用而陷入困境的人群,實施專項幫助和經濟支援,使他們獲得必要的衛生服務,以維持其基本生存能力,改善目標人群健康狀況的一種醫療保障制度。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是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中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體現在緩解患有重特大疾病的貧困人群的疾病負擔,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機率。

  農民一直是我們這個國家人數最多的一個社會群體,他們為我們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事關老百姓生命、生存、生計、生活的民生鏈條上,健康和生命的保障,是當下民生改善最根本、最迫切的需求。改善民生是和諧社會的普適願望,大病救助又直接決定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感受,因此許多人將大病救助稱作:為群眾撐起“幸福傘”。幾年前,“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成為人們形容三農問題最流行的寫照。可是,如果這些農民患了大病又會是怎麼樣的呢?“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著見閻王”“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乾”……這是我國許多中低收入人群面臨大病來襲時的真實寫照。不時發生的大病患者極端案例向我國醫療保障水平發出考問。

  新醫改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醫保、民政醫療救助、慈善大病救助等制度互補,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就醫經濟負擔。但是已有研究表明,要真正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依然困難重重,主要原因在於:城鄉差距大;多頭管理、體制不順;困難家庭醫療救助需求大;醫療費用高、醫療負擔重;醫療救助比例較低、額度較小;就醫距離較遠,花費時間長;就醫渠道主要是私人診所或社群、鄉村衛生服務站。

  二、農村家庭重大疾病醫療救助調查結果

  1、農村家庭醫療救助基本情況

  選取大病家庭93戶,家庭平均人口3人,其中低保戶47戶、一般戶46戶。

  調查結果顯示:所抽取的大病家庭100%購買農村合作醫療;家庭購買商業醫療保險佔17.2%;家庭有子女上學的佔30.1%;家庭主勞力健在的73.1%;家庭主要成員有勞動力的佔63.4%;家庭支援城鄉居民一體化佔97.8%;家庭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佔66.7%;患病時去診所佔46.2%、患病時去醫院佔53.8%;家庭收入能夠承受治病費用佔5.4%、能承受一部分佔48.4%、不能承受佔46.2%;患病時就醫方便佔29.0%、一般佔49.5%、不方便佔21.5%;家庭成員享受慈善救助經常佔14%、偶爾佔50.5%、從不佔35.5%;家庭成員接受政府組織的就業推薦經常佔16.1%、偶爾佔51.6%、從不佔32.3%。

  2、農村家庭對醫療救助的滿意度

  表格略

  3、農村家庭的健康意識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家庭成員每年進行常規體檢經常佔33.3%、偶爾佔51.6%、從不佔15.1%;家庭成員參加鍛鍊經常佔24.7%、一般佔54.8%、從不佔20.5%;家庭成員觀看或參加健康知識講座經常佔19.4%、偶爾佔60.2%、從不佔20.4%;家庭成員注意健康飲食非常注意佔17.2%、注意佔43.0%、一般佔35.5%、不注意佔4.3%、非常不注意0.0%;家庭成員注意調整不好的心情非常注意佔2.2%、注意佔47.3%、一般佔41.9%、不注意佔8.6%,非常不注意0.0%。

  三、改善農村家庭醫療救助現狀的對策及建議

  本文透過調查研究發現:農村家庭實現了全覆蓋購買農村合作醫療,現有的醫療救助對緩解家庭貧困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超過一半的家庭對現有的醫療救助以及報銷的及時性表示滿意,但仍然有66.7%的家庭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要想進一步改善農村家庭醫療救助的現狀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1、完善醫療救助體制

  目前,以基本醫保為主體、以醫療救助和補充保險為輔助的大病保障體系已基本建立,併為大多數人的大病費用提供了較好保障。然而,現行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也存在較嚴重的結構性失衡問題――基本醫保責任過大、不堪重負,而醫療救助和補充保險又非常弱小,並沒有發揮應有的託底、補充作用。究其原因,一是自付水平過高;二是醫療救助制度的覆蓋人群較窄和救助標準偏低。因此應逐步取消直接救助中的起付線和封頂線,並將大病門診自付費用納入大病醫療救助範圍。

  在現有的社會救助制度中,醫療救助制度處於附屬的地位,它是以收入和補救為核心而不是以發展為核心設計的,這種收入維持型政策存在著結構性缺陷,只能部分滿足困難家庭的基本生存需求,無法從根本上幫助困難家庭擺脫貧困。應逐步改變醫療救助政策僅僅是一種支出的傳統看法,把醫療救助及相關社會救助視為一種社會投資行為,消除資格排斥,擴大救助範圍,著眼於滿足目標群體的有效性需求和發展性生計,遏制貧困狀況的固化和代際傳遞,提高其生活質量。

  2、建立醫療困難群體服務平臺,為救助物件提供“一站式”服務

  醫療救助屬於“低保”制度的配套措施,處於補充性的從屬或邊緣地位。在這種思路下,醫療救助制度成為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目的而出臺的輔助性措施,是一種“打補丁”或“攤大餅”似的不斷擴張外延的狀態,以修補現有社會救助政策中存在的缺陷,因此產生數量龐大的醫療救助邊緣群體。因此建議醫療救助應將數量龐大的醫療救助邊緣群體納入進來,建立醫療困難群體服務平臺,為救助物件提供“一站式”服務,實行大病救助即時結算或同步結算,大病患者在出院時只支付自已應該承擔的費用。

  3、加強疾病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幫助城鄉困難家庭改善身體素質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家庭疾病預防意識和健身意識淡薄。由於經濟條件、居住條件等因素的限制,農村困難家庭接觸疾病知識、衛生資訊的機會也相對較少,建議透過居委會工作人員、專業社工組織以及新聞媒體、廣播電視、新媒體、網路等傳媒的力量,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出行等活動對城鄉困難家庭定期進行衛生和疾病知識宣傳及普及,幫助他們掌握更多預防疾病的知識,同時加大健身設施的建設,提升他們的健康質量。

  4、完善慈善救助機制,建立慈善醫院

  本研究調查顯示,經常接受慈善救助的家庭僅佔14%,這與近年來我國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不相稱。慈善事業被視為社會的“第三次分配”,能夠彌補政府的投入不足,同時儘可能對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實施救助,近而促進醫療衛生的公平性,有利於“病有所醫”目標的實現。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發展以及慈善事業募集資金能力的顯著增強,政府與慈善醫療救助之間存在制度互補的動態關係。社會慈善應隨著國家和地區基本保障程度的提高而靈活調整救助內容;補缺政府救助的覆蓋“盲區”,充分體現政府救助為主體、社會慈善為補充,功能互補、有效的銜接模式,從而有效提高貧困人口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因此應加快完善慈善救助機制,建立慈善醫院,加大慈善與政府醫療救助銜接,加強慈善與政府醫療救助、基本醫保缺乏資源整合。

  5、城鄉居民社會保障一體化,對享受過醫療救助依然困難的都實行二次救助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97.8%的農村家庭支援城鄉居民一體化。大病治療一花就是幾十萬元,二次補償這點錢,解決不了因窮棄醫、因病返貧這個根本問題,因此應加快城鄉居民社會保障一體化建設,建立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基金,對重大疾病患者實行特殊救助,醫療保險報銷、民政大病救助後,餘下符合政策報銷的醫藥費用,按100%的比例進行二次救助補償。

  6、健全醫療救助的監督與評估機制,促進醫療救助的健康發展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7.6%的農村家庭對醫療監管表示滿意,健全醫療救助的監督與評估機制迫在眉睫。首先要強化監督機制,特別是增強作為醫療救助直接受益者―農村困難家庭的監督意識;其次要強化評估機制,可以由官員和學者共同組成專家組定期對醫療救助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系列評價指標,透過對受助者進行滿意度調查,科學、有序的評估醫療救助實施效果,提出相應的意見措施;最後要加強醫療救助服務問責管理,在“誰應負責、對誰負責和負責什麼”三個維度上要有清晰的問責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受助物件的滿意度,更好地為城鄉困難家庭服務。

  7、加大人力和財力投資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家庭成員經常接受政府組織的就業推薦僅佔16.1%。投資人力資本是發展型社會政策的重點,不僅會增加家庭自我復甦的能力,而且會使外在的幫助事半功倍。另外,隨著醫療救助制度的操作規程日趨嚴格化、具體化、複雜化、繁瑣化,應增強民政工作人員隊伍建設。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家庭患病時去診所就醫佔46.2%,患病時就醫方便僅佔29.0%,因此應加大對農村私人診所的財力投資,增加農村私人診所的建設,改善私人診所的硬體設施。

  在目前的社會轉型期,重特大疾病已成為我國農村困難家庭解決了生存問題後的頭號“敵人”,因貧致病、因病返貧形成了惡性迴圈,其結果是農村困難家庭生活水準急劇下降,陷入了更嚴重的貧困狀態。建立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特別是建立醫療救助制度,是對農村困難家庭的有效保護,也是遏制貧困蔓延的必要手段,有助於促進社會的公正與和諧。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12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新形勢下、國務院為切實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主要政策,對統籌城鄉、協調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解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情況,我對荊門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執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基本情況

  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xx1月1日起正式啟動,基本模式是 “區辦、區鄉(鎮、街道)共管”體制,以區為單位管理住院醫療基金和健康體檢基金,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管理門診醫療基金。基金來源:中央財政補助(人平20元)+省級財政補助(人平15元)+區財政補助(人平5元)+農民個人繳費部分(人平15元),合計55元。基金用途分配:門診基金(8元)+住院基金(41.5元)+大病補助(1元)+體檢基金(2.5元)+風險基金(2元)。

  二、實施合作醫療制度取得的主要成效

  黨委政府重視,宣傳發動深入,農民參合積極。一是領導重視。為切實解決我區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曾多次向中央、省、市爭取相關政策,組織有關部門研究我區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方案,終於使這項惠農工程在我區得以實施。二是宣傳發動深入。各地成立了由黨政一把手牽頭的合作醫療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合作醫療啟動的各項工作。各地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透過會議集中宣講、廣播和有線電視滾動播出、簡訊群發、印發宣傳資料、製作專欄等廣泛進行宣傳活動。這些措施調動了農民參加的積極性。

  三、在合作醫療帶來的經濟效益分配中呈明顯弱勢,其原因表現如下:

  1、是基礎設施差,條件簡陋,裝置落後。

  2、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現象依然存在。

  3、合作醫療工作機構力量薄弱,影響工作效率和監管力度。

  四、完善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合作醫療政策的知曉程度。一是利用村衛生室這塊陣地,由村幹部和鄉村醫生經常向群眾宣傳,儘快讓農民瞭解政策。

  (二)加強鄉鎮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方便群眾就醫。一是要加大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有計劃地改變鄉鎮衛生院的基礎條件和外部形象。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13

  調查地點: 江西省進賢縣太平村

  調查物件: 常住農民

  調查人: 高雪菲,黃瑋,胡怡,劉暢,李鑫,李陽,任傑,武靜文,王思聰,肖瀅 調查內容: 農村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實行中存在的問題;農村家庭的收入和支出狀況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口頭採訪

  調查目的: 透過調查發現目前農村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的不足,提出相關建議使之日益

  完善,服務於民。

  調查步驟:1、擬定問卷

  2、發放問卷,口頭採訪

  3、回收問卷,分析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摘要: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60%多,但是農村經濟發展落後,農村社會保障滯後,這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妨害了社會穩定。農村醫療保障突破了農村社會保障的死角也是農村社會保障的新曙光。可是,農村醫保正處在發展前期,問題迭出,勢必會阻礙其發展程序,調查其出現的原因提出建議解決問題使之更加完善,服務於民,促進我國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關鍵詞:農村 農民 醫療保障 養老保險

  前言:

  (一)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現狀

  廣大農民享受到農村醫療保險社會保障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中國社會保障僅僅在城市開展是遠遠不夠的。但是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於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有相當部分社會保障的內容將整個農村人口排擠在保障體系以外。由於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在農村,“ 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醫院抬”的情況司空見慣,目前因病致困返貧現象嚴重,農村需住院而未住者達到41%;西部因病致貧者達300—500萬。農村的貧困戶中70%是因病導致的。目前我國的農村的醫療保障形式大體上有合作醫療、醫療保險、統籌解決住院費

  及預防保健合同等幾種形式。而我村現行的醫療保障形式是最初級的合作醫療。農村社會保障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係到佔總人口約80%的人目前及將來的生活質量,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其關鍵的內容。隨著越來越近的農村老齡化浪潮(據報道,20xx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28億,佔總人口的10.2%,至此我國已達到10%的老年型標準,預計到20xx年將有2.31億老年人,佔總人口的16.0%,20xx年達4.12億,佔總人口的26.1%。而我國80%的老人都居住在農村),農村養老問題變得日益突出和緊迫。

  附:問卷調查的具體內容

  1、你對現行的農村醫療保障滿意嗎?()

  1不滿意 2 較滿意 3很滿意

  2、你認為農村醫療保障的建立有必要嗎?()

  1沒有 2 有 3 非常有

  3、你是否認為農村醫療給你帶來了很多實惠?()

  1沒有 2較少 3較多 4很多

  4、你認為農村醫療保障會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嗎?()

  A 會 B 不會 C 不清楚

  5、你現在最擔心什麼?()

  A 糧食不豐收 B生病 C子女的教育問題 D其他(註明)

  6、請問你對農村養老新政策是否有了解()

  1沒有聽說過2聽說過3大概瞭解4非常瞭解,知道細則

  7、你認為國家對農村養老等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

  1 不大 2 比較大 3力度非常大

  8、你對社會福利的哪種型別最為關心(),你有參與那一項()

  A 養老保險 B 最低生活保障 C 醫療保障

  9、你是否自願繳納養老保險()

  A 是 B 不是

  10、你認為農村醫療保障有發展前景嗎?()

  1沒有 2有但不大 3有且很大

  11、如果對於現存的農村社會保障不滿意,你是否有做出其他努力來保障自己的生活()

  12、對於現存的農村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你有什麼建議或想法?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14

  一、案件的由來和調查經過:

  20xx年8月14日上午9時,我局執法人員羅禮全、張援軍、王家春、雷汝新對地處宜賓市江北振興建材城20幢1樓34—35號的經營場所依法進行檢查(出示行證執法證件),現場發現該營業場所門面的店招為“米蘭整體櫥櫃”,檢查時正在營業,現場據劉紅霞講:“是他(劉紅霞)和李鋼、邵海、何思善四人平均出資20000元於20xx年6月16日開始經營米蘭整體櫥櫃的”。檢查時劉紅霞無法提供該營業場所的營業執照,依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二條的規定,的上述行為涉嫌無照從事整體櫥櫃的經營行為,隨即填寫立案審批表附上現場筆錄報立案中心局領導批准立案,20xx年8月14日批准立案,並指定由王家春、張援軍負責全面調查。

  二、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當事人:

  李鋼,男性、現年32歲、漢族、家住宜賓市翠屏區金江村29棟9號,身份證號:512501197509132733,電話:2030900。何思善,男性、現年31歲、漢族、家住廣東省大埔縣湖莒村村下田心小,身份證號:441422197605110013,電話:13808296661,

  邵海,男性、現年37歲、漢族、家住湖北省荊州區迎賓街3號,身份證號:422421197011xx0019,電話:13659032118,

  劉紅霞,女性、現年36歲、身份證號512501197110102743、家住宜賓市翠屏區金苑30幢45號,職業:個體工商戶,成立日期:20xx年3月18日,營業執照註冊號:5115023028539。字號名稱:宜賓市翠屏區禾田櫥櫃經營部,經營形式:個人經營,經營場所:舊州江北建材城17幢9號,經營範圍:櫥櫃零售。

  三、違法事實

  經查明:當事人劉紅霞(負責聯絡廠家和進貨的業務)、李鋼(負責銷售和售後服務工作)、何思善(負責設計和售後服務工作)、邵海(負責策劃和銷售工作)四人,未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註冊,人均出資貳萬元(合計:八萬元)向宜賓市翠屏區致和街魏常金(電話:13909098960)以3256元/月的租金租得門面兩間,面積140平方米,於20xx年6月16日起至20xx年8月14日止擅自在宜賓市江北振興建材城20幢1樓34—35號從事米蘭櫥櫃的經營活動。經營期間已訂購出去12套,共計向訂貨的客戶收取訂金8010元,於20xx年8月14日被我局執法人員查獲。

  四、處罰依據及處罰建議

  當事人的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十一條第二款“合夥企業的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合夥企業成立日期。合夥企業領取營業執照前,合夥人不得以合夥企業名義從事合夥業務”的規定,屬於無照從事合夥經營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九十五條第一款違反本法規定,“未領取營業執照,而以合夥企業或者合夥企業分支機構名義從事合夥業務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停止,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合夥企業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未依照本法規定辦理變更登記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限期登記;逾期不登記的,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合夥企業登記事項發生變更,執行合夥事務的合夥人未按期申請辦理變更登記的,應當賠償由此給合夥企業、其他合夥人或者善意第三人造成的損失。”的規定,建議對當事人作如下處罰;

  1、責令其立即停止無照從事合夥經營行為

  2、罰款5000(五千元)。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