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精選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教師成長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1

  在幼兒園裡,我時常會聽到孩子們大呼小叫:“有蜜蜂!”“有蜘蛛!”……有些孩子會“勇氣十足”地衝上去踩死這些小昆蟲,甚至會肢解這些小昆蟲。孩子們的行為雖然是無意的,卻過於殘忍。我想,這也許是我們疏於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教育造成的。記得有人曾說過愛護動物的教育是給孩子上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於是,我在班裡開展了主題活動“動物,我們的朋友”。

  在一次語言活動中,我請幼兒以“大灰狼和某某動物”為題編一個小故事。豆豆想象力特別豐富,在他的故事中不僅出現了大灰狼、小兔子,還有孩子們不常提到的蛇媽媽和小蛇。他的故事編得很有趣,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是故事的結局卻嚇了大家一跳。他說:“蛇媽媽和小兔子把大灰狼的頭切下來當水桶,天天提著它去河邊打水喝。”孩子們聽得毛骨悚然。

  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大灰狼是兇狠、殘暴的,它常常傷害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所以孩子們會對大灰狼毫不手軟,甚至會殘暴處置。我想雖然孩子們由於年齡小,不可能辯證地理解“食物鏈”等知識,但是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對待動物時心存一份寬容和仁慈,以免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種下暴力的種子。

  於是,我馬上和幼兒進行了討論:“蛇媽媽噴出的毒液把大灰狼毒暈了,它不能再去追小兔子了。除了殺掉它,誰還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置暈倒的大灰狼呢?”寧寧說:“把它鎖到籠子裡。”田田馬上介面:“對。送到動物園裡。”他們的想法得到了許多幼兒的贊同,孩子們終於鬆了一口氣,看來他們更喜歡這個不那麼血腥的結局。我給予了肯定:“是的,即使是兇惡的動物,我們也不必殺掉它們。今天大家想出了更好的辦法處置大灰狼,說明你們很善良。”

  我認為,生動有趣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兒歌遠遠比說教更能感染幼兒。所以,在接下來的主題活動中,我經常引導孩子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讓孩子從中受到感染,獲得共鳴。如,我們一起閱讀了宮西達也的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其中講到霸王龍保護和領養了他原本想要吃掉的小甲龍,孩子們驚奇地發現即使是殘暴的霸王龍也有溫情的一面。而故事裡霸王龍父子相處的情景,和孩子們在家與父母在一起的情景相契合,讓孩子們產生了情感共鳴。故事最後,霸王龍和小甲龍分別的場面更是讓孩子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孩子們認識到,人類應該善待自己的夥伴和自然界裡的一切。在平日裡,我還特意選擇諸如《吉利和古拉》《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等圖書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正是在這些作品的感染下,孩子們每當看到樹上的小鳥,都會不約而同地念“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我的心中常常會湧動起陣陣感動,感受到文學作品的力量。相信這樣的“善良教育”能使幼兒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引導他們學習用愛去接納整個世界。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2

  我們班裡有個小孩名字叫小凱,他的年紀要比其他小朋友小几個月,因此他的動作能力也比其他小朋友要弱。我們老師都希望可以透過觀察,引導幫助他樹立對體育活動的信心和興趣。

  今天早晨的晨間活動是走平衡木(過小橋),孩子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地走過去。輪到小凱,他顯得很猶豫,我在他上橋的時候扶了一把,他戰戰兢兢地走上了獨木橋,雙手不住地上下左右擺動找平衡,這時候,站在傍邊的我馬上誇獎他:“哇!小凱真厲害,像架小飛機!”小朋友們也一個勁地叫:“小凱,加油!”小凱終於在我和小朋友們的鼓勵下,走過了平衡木。他臉上露出了快樂的笑容。第二次,第三次,看著其他小朋友一個個自信地走過去,他顯得放鬆多了,而他每次走過去的時候,我也總是驚奇萬分地說:“小凱,你真棒,真勇敢,走得真好!”慢慢地,小凱的動作越來越熟練了,腳步也放得更開了,走得更穩了。

  小凱的動作能力比一般小朋友要弱,這從他第一天進幼兒園的時候,我就發現了,他當時連一個人扶著牆壁從樓梯上走下都不敢,一定要扶著他的手走。經過幾次鼓勵後,我不僅發現他不是動作靈活了,而是心理上的膽怯和不自信佔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在今天的過小橋中,我給予他鼓勵,他也同樣越來越好了。

  針對小男孩的這種膽小情況,我覺得在以後的活動中,更應該有意識地去安排他多做類似的嘗試戰勝困難的事情,這樣,讓他在一次次的練習中,才有戰勝自己的心理,樹立其自信心,久而久之,他動作能力就會有更大的提高。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3

  走進教室,看著一個個小孩,難免有點不知所措。已記不清第一堂課是怎麼上的,記憶猶新的是聽到他們齊聲喊著“陸老師”。這對我來說不只是一個稱謂,也是我教師生涯的開端。從那一刻起,我意識到自己已不是一名學生,而是一位教師,意識到自己應該儘快地適應這個角色轉換。

  一個星期下來,每天看著天真可愛的孩子,也不免被他們所感染。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我有這麼一大群孩子,感覺自己就象是孩子王。他們聽故事的時候,會睜著大眼睛盯著你瞧,會問一些很奇特的問題,會跟你分享他們的小秘密。可是他們也有不乖的時候,而且大部分時間是不乖。他們聽不見我敲小鈴的聲音,有時非要我大聲喊叫,他們才會停止吵鬧,安安靜靜地學點東西。這時真覺得自己很沒用,當不好這個孩子王。

  星期六坐在家裡靜靜地回想這個星期的成果,覺得自己似乎沒什麼成果。一個星期下來還不能叫出班裡所有孩子的姓名,早操不會做,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讓他們休息,什麼時候該讓他們上廁所;不知道怎麼做幼兒遊戲;不知道怎樣才能把四十五個小朋友管好;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教學。這個星期,我每天都聽指導老師蔡老師上課,希望能從她那兒學到點經驗。的確,我學到了些經驗,我運用了蔡老師的一些教學方法,可是卻不象她用時那麼管用,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難道是我對小孩不夠兇?但是應該對小孩兇嗎?教幼兒園,對待小孩難道不應該充滿愛心、很溫柔嗎?我不知道自己是哪裡不對,但我想也許透過時間的考驗,我會慢慢的好起來,他們也會慢慢的聽我的話的。

  故事《懶熊買西瓜》是我這星期上的最成功的一課,小朋友聽的都很認真,於是我就想他們是喜歡聽故事。聽完故事,我和他們一起討論故事的名字,故事的內容,教育他們要做勤勞的好孩子。但是,雖然他們聽的很認真,可一回答問題就亂套了,我一說“請小朋友來說說故事的名字?”他們都舉起手喊起來:“我說!”“我來!”有的小朋友甚至走到我的面前來說讓他回答。

  現在想起來我當時做的還是不太好,蔡老師告訴我應該先給他們提好要求,他們就會做到,希望以後的教學中我不會再遇到這樣的問題。希望我們儘快地學會一些方法,讓我能做個真正的孩子王。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4

  關鍵詞: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專業化成長

  摘要:

  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已經成為當前幼教界乃至全社會探討的焦點話題。教育隨筆是展示幼兒教師風采的視窗和舞臺,也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根據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做簡要的闡述,探討其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所具有的積極作用,併為幼兒教師寫好教育隨筆提出若干具有可借鑑的意見。

  幼兒園的教育生活色彩斑斕,每一位幼兒教師都可以從中感受初掀“人生幕簾”幼兒的童真與童趣,但這些特殊的感受與經歷如果沒有給予及時的記錄與梳理,就會在忙碌中稍縱即逝。教育隨筆即是一種適合幼兒教師珍存這些經歷的記載方式,藉助於這一載體幼兒教師可以對觸動心靈的點滴教育感悟加以記載、梳理、提煉與反思,幫助幼兒教師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為方式,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與科研素養,教育隨筆也就成為教師職業生涯中自我專業成長的同行伴侶。

  一、教育隨筆與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一)教育隨筆的內涵與特徵

  教育隨筆就是談教育感受、思想觀點的隨筆,主要是一種教育敘事研究方式,是教師透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從而挖掘或揭示隱藏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進而發現教育的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教育隨筆的選材豐富,內容廣泛,不拘一格,感性與理性並用,而其核心特點在於一個“隨”字,即有感而發,隨心而發,自由的描繪心靈、講述生活、表達情感。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教育隨筆最早的倡導者,他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到:“教育日記並不是什麼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

  (二)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內容的選擇

  撰寫教育隨筆內容的選擇可以是多角度的,無論素材的瑣碎與否,無論是成功的喜悅還是失敗的痛苦,只要對自己有所啟示,對自身的成長有所幫助,都可以成為隨筆的內容。只要幼兒教師做個生活的有心人,那麼寫起隨筆來也該是得心應手的。筆者認為具體可以以下四方面選材:

  1.對自身及他人教育教學過程中得失的斟酌與反思

  於成功處斟酌:一個精彩成功的教學活動,一個教育契機的成功把握,一個教育難題的成功解決等等,都值得幼兒教師斟酌與思索:為什麼會成功?對幼兒、對自身的收穫又是什麼?於失敗處反思:教學中教法設計的失誤、教育目標定位不當等失敗的經驗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還重要”,正是透過對這些失敗經驗的反思,教師才能發現問題並尋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才能促進自身不斷走向成熟。

  2.觀摩、學習、借鑑他人課程的體會

  在聽課及賞析課例時,可以對其他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進行分析,記錄其對自己影響深刻的經驗,並談談這堂課對自己的啟示與思考,同時對自己認為不妥之處給與適當的分析與評價,試問自己“假如是我,這節課我會怎樣去上?”既吸取他人的精華,也及時分析不足,從中總結經驗與教訓以使其成為日後教學的“前車之鑑”。

  3.讀書、讀報獲得的點滴感悟

  古語曰:“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是學習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作為一名邁向專業化成長道路的幼兒教師應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幼兒教師在閱讀兒童讀物、教學雜誌、教育經典著作時就可以把自己從中獲取的新教育理念、、科研方法給予及時地記載,並附上自己的感悟,以隨筆的形式將這些“精神食糧”與同仁分享。

  4.對來自幼兒與家長的相關經歷的梳理與分析

  人們常說:幼兒教師的雙眼如同攝像頭掃視並記錄下幼兒在幼兒園的成長軌跡。一線幼兒教師能捕捉到大量幼兒學習生活的素材,這些現實素材往往隱含了大量的教育資源與研究價值,幼兒教師可以以隨筆的形式記錄並分析各類現象產生的原因,從中挖掘所蘊含的教育機理。此外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幼兒教師能獲得大量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及對自己教學工作的建議,這些都可以成為教育隨筆中的內容。

  (三)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所謂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指使幼兒教師在職業生涯中,透過終身學習培訓和專業訓練,熟練掌握幼兒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成為一個良好的幼兒教育專業工作者。全美幼教協會(NAFYC)指出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應體現在對兒童發展有著深刻的理解和體悟,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師專業發展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師教育制度的安排、外部條件的扶持,但最重要的是作為個體的教師對自我專業發展的自主追求。由此觀之,透過反思去理解與體悟教育與兒童成長的真諦,能使幼兒教師將這份理解與感受提升為教育智慧,幫助其成長為具有一定理論基礎與教育思想的專業人員,可以說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種自我反思自我實現的過程。

  二、教育隨筆對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意義

  在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背景下,寫教育隨筆是一種有價值的基礎性的研究。這種研究可以讓幼兒教師透過自我剖析、自我總結、自我反思來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進行建構、提升,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評價、修正與改進,在隨筆中促進自身專業化的發展。

  (一)可以促進幼兒教師對自身教育行為的反思,提升專業化水平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的研究表明,促使一個教師專業化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和途徑是“自我意識”的強化和學會自省。教師可以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研究的過程,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反思,不斷最佳化教育工作,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與素養,從而促進自我專業化的發展。在回顧、記錄一段教學經歷的同時就是在捫心自問:我做對了嗎?問題出在哪兒?該如何解決呢?……正是這一個個“小問題”構成了幼兒教師反思的過程。這些反思為幼兒教師建構鮮活的教育理念,強化熱忱的職業情感,在教育隨筆中反思,在教育隨筆中走向成熟。撰寫教育隨筆是促使幼兒教師反思的一個既簡捷又實用的策略,是幼兒教師生命之光的記載,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有效的途徑。

  (二)可以為幼兒教師撰文立說奠定良好的基礎,拓寬科研平臺

  幼兒教師撰寫教育隨筆,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特定教育情境、事件及其相互作用的人際關係進行記錄、梳理、研究與分析,從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無形中激勵了廣大幼兒教師養成勤於動筆的習慣,營造“我樂我寫,我寫我樂”的學習氛圍。透過寫教育隨筆,幼兒教師的寫作素材得到不斷的更新,寫作經驗得到不斷的積累,寫作技能不斷提升。這些無疑為幼兒教師日後寫教學計劃、科研論文,乃至著書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其專業化成長拓寬科研平臺。 (三)可以培養幼兒教師良好的閱讀習慣,共享教育資源。

  讀書使人明理,讀詩使人聰慧,讀史使人深刻。讀書與寫作是分不開的,要想寫出好的教育隨筆就需要幼兒教師養成閱讀的習慣,從閱讀中獲取寫作所需的精髓,讓自己在書香中成長,在讀書中反思自我。幼兒教師把讀書的心得體會記錄在隨筆中,與同仁分享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經驗,共享資源,共求成長。在閱讀中一篇篇教育隨筆悄然“誕生”,心中那畝知識的麥田也不斷在辛勤播種中喜獲豐碩的“糧食”。

  (四)可以提供經驗分享的素材,激發教師之間的專業對話

  教育工作不僅體現為一種教師個體化的勞動過程,同時也存在著群體性效應。幼兒教師以教育隨筆的方式描述、記錄下極富個人色彩體驗的教學經歷,這份經歷也就是其他教師共享的教育經驗:透過教育隨筆,教師可以瞭解周圍其他同事最近所經歷的教學事件、閱讀了那些優秀書籍、在教學中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思考的視角是什麼,解決的對策又有哪些等等。透過小組間的交流、研討,組織教師進行專業對話,使教師間“不同的聲音”在這裡相互碰撞。可以使幼兒教師將教育在敘述與學習借鑑中加深對顯性知識的理解,進而挖掘教育行為背後的默會知識,獲得共同的發展。

  三、幼兒教師寫好教育隨筆的策略

  (一)多思考,勤動筆

  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曾在“教育線上”網站中提出“每日三省吾身,寫千字文一篇”,廣大一線教師在平常的實踐中多反思自我,思有所得,並用記錄下這些對教育的點滴感悟,不僅自勉自己而且能與他人共享資源,共求進步。寫教育教學隨筆是不少幼兒園教學常規的一項基本要求,幼兒教師要把寫教育隨筆作為自己工作與成長所必需的,把它視為一個促進自我反思、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平臺,把外部需求轉化為自我的內部需求。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事如果沒有用文字記載下來,時間久了也就慢慢淡忘了,寫教育隨筆即是教育教學思考的結晶與創造。熟能生巧,動筆多了,想的東西也會多了,隨筆中無形就會有自己教育思想的閃現,便會推動自己對幼兒教育本質的領悟;動筆多了,駕馭文字的能力就會自然提高,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

  (二)用心發現,有感而作

  當前雖然不少幼兒教師意識到寫教育隨筆的重要意義,但是一動筆仍覺得無處著手,這些教師就是少了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對經歷過的教學活動缺乏質疑與思索。“研究始於問題。”幼兒教師要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對經歷過的事多個質疑“為什麼會這樣呢?”,養成問題意識,而非熟視無睹,見怪不怪。多關注自己周圍的孩子,多與幼兒嬉戲,從中發現令人驚歎的成長秘密;多與同事交流,一起分析遇上的教育難題與自身感悟,體驗教育的真諦。做到“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留心身邊的細節,反思自身經歷,在平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捕捉教育的“意義瞬間”。

  (三)“敘且悟”,寫有所得

  寫教育教學隨筆可以把自己印象和感受深刻的事件記錄下來,詳細地描述精彩的細節部分一定不能忽視。但是切忌記流水賬,把教育隨筆單純的視為簡單的敘事,誤認為把一件事描述清楚就萬事大吉。要寫好教育隨筆幼兒教師必須明白寫教育隨筆的最終目的:對自己做的事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不斷總結,不斷更新轉變觀念,把新知識、新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兒教師寫教育隨筆的出發點應該是為用而寫,而非為完成任務而寫。在敘述完事件後,應採用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去解析這些教育現象,找出這些教育現象潛藏的教育本質,在“本”上指出解決問題的方向,在“標”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要把事件記錄與事件分析結合起來,要形成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從實質能夠理解教育的真諦,能從根本上促進自身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娟.教育隨筆與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探究[D].山東師範大學,20xx.

  [2]遲佳明.淺談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J].黑龍江教育學報,20xx,(5).

  [3]張燕.在反思中成長[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年出版,20xx.

  [4]劉寶根,宋武.如何寫好幼教隨筆[J].教育導刊,20xx,(1).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5

  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因為他不僅僅是教書,還要育人,在教授孩子們書本上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同時教師也是一個永遠年輕的職業,因為每天真和朝氣蓬勃的孩子們在一起,心情總是愉快的。

  幸福的時候,是選擇幼教的時候。幼教,似乎有無窮的魅力,她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對工作充滿了熱情,對未來充滿了憧憬。下面我來談談對於這麼多年來從事教育事業的體會和感悟:

  第一,作為一位教師首先應該先調整過來心態,工作畢竟不是享受,尤其是教師,比起其他的職業來說,她的奉獻精神要求更多一些,而且在工作過程中又離不開學習,必須要學會在工作中找到快樂,這樣才能有更多的興趣與信心去準備每一天的課程,應該腳踏實地的一步步來,要謙虛謹慎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第二,備課是教師教學工作的第一環,如何備課,我想對於每個老師來說確實都是一大難點。我認為備課不等於是抄寫教案,應做到熟悉內容大綱,把握大綱中的思想,要了解孩子們,備課要從孩子們的實際出發,根據孩子們的特點去設計一堂課,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孩子們與教師,孩子們與課本,孩子們與孩子們的交流中,讓孩子們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了鑽研教材的必要性,教材雖然是最基本的材料,但它是固定的東西,要做到對其創造性的處理,把握其精髓,因為老師上課所面對的是有思想,有頭腦的孩子們,而不是一堆標準件,教師也不是獵手,無法讓孩子們跳入自己預設的“陷阱”,課堂上存在很多的變數,要求教師具備隨機應變和靈活機動的能力,我應該還要努力提高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充分發揮課堂上孩子們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三,在課堂上要注意與孩子們的互動,這一點也是我工作以來特別注重的一點,因為無論是哪一門學科,都應該是先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參與進來才能更有效地進行授課,孩子們對之不感興趣,不參與其中,就算老師在上面講到口乾舌燥也是事倍功半的。

  想要讓孩子們先尊敬你,然後喜歡你,這樣自己的課才能教好。正確處理好與孩子們的關係,我認為應以博愛之心對待每一位孩子們,尋找孩子們各自的閃光點,挖掘其學習潛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另外,在課餘時間對孩子們多關心,多幫助,並輔以更細緻,更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朋友,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教育引導孩子們的方向,同時加強與家長的聯絡,獲得家長的支援與信任,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逐步提高孩子們的整體素質,同時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在我以往的工作經驗中,入園第一天的孩子們,心情往往會很緊張,甚至害怕,會緊緊地拉著媽媽的手不放鬆,這時的教師要以和藹可親的笑臉迎接幼兒,親切的摸摸孩子們的頭,臉或者親親他、抱抱他,讓幼兒感覺到老師很喜歡他,這樣緊張會消除很多的。

  面對幼兒不停的哭鬧,有的教師可能會不知所措,無計可施,我覺得對待幼兒啼哭的辦法就是要因人施教,對症下藥。由於性格、家庭教育的不同,幼兒啼哭的原因、情況也盡不相同。這就要採取相應的方法來止住幼兒的哭泣。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們,因對環境陌生、不適應集體生活而哭鬧的幼兒,哭起來聲音往往較小,低聲哭泣,教師應多注意在行動上親近他,給他以安慰、滿足他的'社會需要,讓他熟悉集體成員,感受集體生活的樂趣。

  幼兒年齡雖小,但他們的自尊心、好勝心都較強。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及時給幼兒適當的精神鼓勵,會大大增強教師的吸引力,誘惑力,幼兒對教師依戀情感會更強。幼兒入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對不哭鬧的幼兒,在他們的小腦門上貼上聰明豆,或者給他們一朵小紅花以示鼓勵。最後,教師對入園活動進行小結,大張旗鼓的表揚按時入園、不哭鬧的幼兒。這樣,不僅給其他幼兒樹立了榜樣,而且,融洽了師生之間的關係,同時也增進了幼兒對教師的依戀。

  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總之,幼兒教師要具備一顆博大的愛心,包容之心,對待幼兒要親切、有耐心,精心準備與幼兒的每一個活動,努力縮小與家園之間的距離,增進師幼之間的感情,取得家長的信任與配合,就能使幼兒逐漸喜歡幼兒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與孩子們共同成長,看似平常,但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而是一種理念,是一個行為表象的問題,更是一個思想深處的問題。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6

  近段時間,幼兒園隔壁的小學、周邊的民房等都在新建和改造,大批的粉刷匠、泥水匠、木匠等在工地上忙碌的身影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每天戶外活動、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總會不自覺地趴在欄杆上目不轉睛地觀望著工地並討論著與建築相關的話題。

  在瞭解孩子們的興趣後,我們決定在幼兒園操場上創設以"建築"為主題的遊戲環境。該創設哪些遊戲區域?投放哪些材料比較合適呢?在與孩子及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得知幼兒園周邊有一片竹林,村裡的很多村民都是靠竹子養家,練就了一身好手藝,竹屋、竹筐、竹籮、竹籃等都出自他們之手,為此,我們決定就地取材,第一期投放的主材料為毛竹。透過教研組的研討,我們把整個遊戲區分為3個小區域,並在其中投放相應的遊戲輔助材料。"衣帽間"主要提供馬甲、手套、頭盔、工作證等裝備行頭。"設計院"主要提供圖紙、尺、色卡等設計繪圖工具。"材料屋"主要提供老虎鉗、鉛絲、電鑽、鋸子、榔頭等建築工具以及大量的主材料竹子。

  3個區域之間有著一定的工作聯絡,上一個環節為下一個環節做準備,有利於孩子有計劃地去認真完成一件事情。在遊戲中,孩子們學到了如何用老虎鉗等工具剪鉛絲,擰鉛絲,如何用鉛絲把毛竹綁起來搭房子等技能,搭出了"小小毛竹屋"等建築物。

  遊戲進行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是搭毛竹屋了,他們想打造更豐富、更真實有用的東西。為了更大程度地滿足孩子對建造的興趣,支援孩子持續學習,我們又投放了真實的木頭、木板、打磨板等主材料,還投放了滑輪、螺絲、釘子等,再一次滿足了孩子們的動手慾望和參與興趣。

  這次我們把遊戲場地分成了5個工作區域:設計院、材料準備區、組裝區、打磨區、成品區。孩子們在那裡可以大膽創作、真實操作。

  遊戲來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不久,孩子們用那些材料完成了木頭圍欄、滑板小車、板凳、花架、推車等作品,多數是真實可用的,都被投放到班級中使用:有投放到自然角中做花架的,有投放到戶外活動用於運輸的,有投放到戶外遊戲中做滑板車的,等等。

  看到自己製作的物品真的被用起來了,孩子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對遊戲興趣更濃了。有一天,有幾個孩子看上了幼兒園裡一個廢棄的6平方米大的沙池,告訴老師想把那裡改造成建築工地。教師欣然同意。這次教師沒有投放任何材料,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設計、找材料,盡情地按自己的意願去遊戲。沒想到這次孩子玩得更快樂了,遊戲內容也更豐富了。

  因為沙池已經廢棄多時,所以沙子中混入了很多石子、貝殼、樹枝、樹葉等雜物,孩子們便從家裡帶來了竹筐、竹籃、竹篩,甚至小型的漁網等工具,準備把雜物從沙子中分離出來,孩子們把這道工序叫揚沙。 因為沙池中的雜物有大小、輕重、粗細之分,孩子們會據此選擇揚沙的工具,例如,對鵝卵石、貝殼、樹枝,他們會用縫隙較大的竹筐進行揚沙,對留下的小石子、沙粒等會選用縫隙小的竹篩或網眼較小的漁網進行二次揚沙。有的揚沙工具較大,一個人推不動,他們就會雙人或多人合作揚沙。

  揚沙後,孩子們就想用沙子砌牆,於是他們徵得工地管理人員的同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去附近的建築工地找來了被廢棄的磚塊,在把這些磚塊運回幼兒園的過程中,孩子們動了不少腦筋。若磚塊放置太靠前,車子容易前傾翻倒,若磚塊放得過多,孩子的手部力量控制不了小車,小車就會因為不平衡而側翻。所以在搬運磚塊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地調整磚塊裝在車上的位置以及數量,終於把那些磚塊順利運回了幼兒園。然而他們在砌牆過程中又碰到了新問題,沙子沒有黏性怎麼辦?於是孩子們就回家問父母,在父母的指導下,孩子們學會了用黃泥拌上沙子、草筋等土辦法制成砌牆用的黏合劑,而牆砌得牢固與否考驗的是孩子們的手藝和耐心。總之,問題不斷出現,孩子們便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解決問題。有一次,一個孩子大聲地說道:"我們這裡是黃沙建築公司。"於是"黃沙建築公司"這個名字便在幼兒園裡傳開了。

  雖然我們是鄉鎮幼兒園,孩子們的遊戲材料都很"土",教師的遊戲指導水平也不高,但在觀察孩子的遊戲過程中,我們能及時發現孩子興趣點,並追隨孩子興趣支援孩子持續遊戲,深度學習。這說明我們在有效支援孩子游戲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7

  今年是我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次走進XX幼兒園這個大家庭裡。在這半年裡,我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一名學生轉變為幼兒教師,我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

  剛開始的時候,真的手忙腳亂,有很多不懂得地方,例如如何組織幼兒的一日生活,如何去上好一堂課,如何佈置班級主題牆環境,如何製作遊戲材料等,因此,我向師傅學習,向同事學習,多看、多聽、多記錄,慢慢地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現在嘗試將學校裡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幼兒的需求,我主要是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適應新環境、新角色。這學期,我一共上了兩次公開課:亮相課和過關課。第一次亮相課的時候,是師傅幫助我選的教案,在磨課的時候,第一次試上存在著很多問題,當時我真的很灰心,是小班年級組的所有老師一起幫助我找出不足之處然後改正,也是師傅也耐心地教導我,“不要灰心,第一年的老師都這樣的,沒關係,努力就好。”讓我重拾了信心,在教研活動討論的時候,領導同事也給出了意見,讓我學到了很多,我真的很感謝師傅的教導和領導同事的幫助,我也深有體會,上好一節課,準備很重要,對教材的熟悉度、物質準備、環境準備等都影響著一節課的教學質量,當然目標必須瞭然於心。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始終銘記:“對待孩子要有愛心,對待工作要細心,對待家長要有誠心。”

  首先是孩子,我第一年帶班,而且還是小班,小班幼兒第一次過集體生活,什麼都不懂,特別是剛開學的幾天,有幾個小朋友不停地哭鬧,不斷地要找媽媽,我當時真的有點頭大。幸好在師傅的幫助下以及我也在網上搜集資料,讓孩子們慢慢地克服了入園的恐懼。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玩遊戲真的很開心,看著他們每天獨自進班級,甜甜地叫一聲“老師早”,我感到很幸福。我也深刻明白,對待孩子一定要有愛心,你只有充分地去愛他們、關心他們,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才能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得到更好的發展。

  其次,是工作,由於經驗的缺乏,總感覺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師傅也向我提出過很多建議,我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無論是細緻程度,還是對待工作的嚴謹態度,我感覺自己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缺乏教學經驗,其中包括如何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如何正確處理師生關係和如何做好家長工作等,作為新教師,年輕既是我的優勢,同時也會成為我的弱勢。其中最重要的是,年輕的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難以取得幼兒家長的認可,畢竟剛剛踏出大學校門的我還透著點學生氣,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才能真正成熟穩健起來。

  最後,是家長工作,幼兒園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信任、支援、與宣傳,提高幼兒素質,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單靠幼兒園的教育是不夠的,只有社會、家庭、幼兒園緊密結合,才能使每個孩子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和諧發展。因此,我積極和家長交流,將幼兒在園表現反饋給家長,同時,利用班級論壇和家訪的形式,更好地將各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及幼兒情況反饋給給家長,實現家園同步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以誠心的態度和每位家長交流。

  總之,這半年裡,學到了很多,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會繼續努力,爭取做一名真正出色的幼兒園教師。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8

  有的時候,小朋友的一些行為,恰恰表現了他自己的身體狀態!比如說,我們班上的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小卿,年紀不大,才六歲,個子不高偏瘦,好動,課堂表現正常,在數學及繪畫上表現突出。剛入園在戶外活動中發現,該名幼兒在踏步時表現為同手同腳,在上平衡木時,十分緊張經常會掉下來。律動時手腳不配合,與人交流時不願意看對方的眼睛。發現這樣的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得到家長的配合。該幼兒此情況屬於感覺統合失調,所謂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對來自感觀的各種資訊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然後使個體能夠做出適應性的反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由於大腦對資訊的解釋不準確,導致孩子的行為不恰當。一般來講,感統失調到6歲才可以透過測試判定,6歲前為感覺統合失調的最佳預防期。

  在瞭解這一情況後我們針對該名幼兒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我們給予孩子更多的微笑讓他很快融入集體。其次:我們訓練孩子跑跳的能力,增加他肌肉的能力。接下來是對孩子節奏感空間感的訓練,例如聽鈴鼓按節奏走,矇眼聽聲音走等。在小班我們和孩子一起玩了自制飛盤,在這個活動中訓練了孩子拋、接、奔跑的能力。中班我們開展了拍球的活動,這個對於手腳的配合有一定的要求,經過不懈的努力孩子在最後排球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大班我們開展了跳繩的活動,跳繩是訓練動作協調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方法。首先我們要求孩子能夠學會手腳配合學會跳繩。其次要求他速度要均勻,不能忽快忽慢.手和腿的動作要協調一致。最後學習包括各種跳法。

  經過一年的練習從不會到會,孩子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但是終究達到了我們最初的預想。如今孩子即將步入小學希望他能堅持鍛鍊健康成長。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9

  每個幼兒園都有那麼幾個特別調皮的孩子,他們總讓老師們頭疼不已。前些天,在園裡看到老師正在批評那幾個調皮的孩子,不由得想到,我們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每天面對三四十個孩子,上半天課下來,再遇上幾個調皮搗蛋的孩子,難免會生氣、會動怒,經常口乾舌燥。老師的嘴巴一停下,他們就不約而同的吵起來了,很難安靜下來。他們不是與老師過不去,而是因為孩子的年齡特點,身心特點,自制力差,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言語。而且現在的教育,安全放在第一位,就像一條高壓線,誰也碰不得,特別幼兒園孩子年齡小,更易發生意外。因此我們更要小心謹慎,不能有半點馬虎。

  很多人都覺得當一名幼兒教師是很輕鬆、很快樂的事情,不過,其實在教學活動中,既有快樂,又有很多的無奈。但我要說的是,既然我們選擇了幼師這個職業,我們就要調整心態做一個快樂的、稱職的、孩子喜歡的幼兒園老師。

  沒錯,同樣是幼兒老師,有的就每天都是笑呵呵的,有的卻整天愁眉苦臉,怒目而視,但這都是取決於心態的。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如果有足夠的愛心,就能做到熱愛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我們不妨以輕鬆的態度對待工作,用自己喜歡的教學風格進行教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去研究,寫真實情感的教育隨筆,享受孩子的純真,享受家長的信任,享受領導的期望,在忙碌的工作中體驗快樂。

  我常常想,有的時候,向孩子一樣,保持一份好奇心,對什麼事情都有一份探索精神,這會促使我們更主動、自覺地吸收新資訊;會使學習成為源自內心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強求;會使我們保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主動適應環境,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尋求新的發展;會使我們越發接近孩子的心靈,在工作中不斷煥發新的動力,永遠擁有一顆年輕的心,給自己的心靈留一片空間。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10

  “這是我媽媽新給我買的書,你可別弄壞了。”恬恬一邊提醒,一邊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書拿給蔡善。“我知道了,我會小心的。”蔡善一邊回應著恬恬,一邊迫不及待地開啟書看了起來。

  這是一本童話故事彙編,蔡善開啟書看到第一個故事是《三隻小豬》,就一邊看一遍講述了起來。

  在聽了一遍蔡善講述的故事後,我對他說:“等等你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好嗎?”蔡善看看我,不說話,似乎有點害怕自己講不好,因為在他的臉上我看到了不自信的神情。“你講的很好地,我剛才聽你講的故事非常棒,一會兒你就像剛才那樣講給大家聽,要是講不下去了,我會提醒你的,你放心吧。”我鼓勵起孩子來。蔡善又想了一會兒,終於答應了。

  我把孩子們都召集起來,一起來聽蔡善講述《三隻小豬》的故事。

  “從前,有三隻小豬,有一天媽媽叫他們自己去蓋房子……”蔡善講起了故事,剛開始的時候聲音很輕,眼睛也一直盯著書,只是偶爾會看大家一下,我和孩子們坐在一起,一邊聽故事一邊為蔡善翹起大拇指,鼓勵他。漸漸地,蔡善講述故事的聲音越來越響,眼睛也不看書本,動作也慢慢豐富起來了。

  一個故事講完,孩子們都為他送上熱烈地掌聲。“再講一個,再講一個”的呼聲也同時響起,蔡善備受鼓舞,又為大家講了一個《小貓釣魚》的故事。

  其實《三隻小豬》的故事大家都聽過無數遍了,可就是從來沒有一個孩子可以站出來把這個故事完整地講給大家聽,今天我在自由活動中聽到蔡善的講述後,為他搭建了展示的平臺,我的鼓勵幫孩子樹立了自信,也讓孩子們知道原來我們中間也有那麼棒的小朋友,會把自己知道的故事告訴大家,下次我也要來試試。

  在今天的活動後,我和孩子們一起商量,以後每天中午的休息時間就讓大家輪流來講故事,看看哪個小朋友講的故事最好,我們一起來評選“講故事能手”,我們的決定也得到了家長們的支援。相信孩子們在經過一次次的鍛鍊後,自信心、語言表達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一定會得到很大發展的,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11

  隨著天氣的變冷,孩子們都不願意出來玩了我班的八個一活動也有序地玩起來。每天早晨孩子們來到後,都會自己地拿起球自由地玩起來,等他們到齊後,我便和他們一起按一定的規律玩,剛開始他們興趣都很高,玩的也很開心。

  可是這幾天,突然有幾個孩子到玩球的時候就說自己感冒了,媽媽不讓打球了,我感到很納悶,剛開始的時候是文涵的媽媽來說,文涵感冒了,先不要打球了,我就讓他在屋裡玩玩具,昨天玩球的時候,又有兩個小朋友自己說感冒了,媽媽不讓打球了,我沒有多想,就讓他們也在屋裡玩玩具,可是,今天又有一個小朋友也說自己感冒了,媽媽不讓打球了。我想這就不對了,怎麼這麼巧,別的活動時不感冒,怎麼到打球的時候就感冒,這裡面一定有問題,於是,我讓其他小朋友先自己玩球,就來到那些感冒的小朋友跟前,看他們玩玩具玩的很高興,也不像感冒了,我便蹲下來摸了摸他們的頭,一點也不熱,我斷定他們一定是不願意打球願意玩玩具,就撒謊說自己感冒了。但是為了不冤枉每個孩子,我決定進行一次家訪,果然,通過了解這幾個孩子卻是沒有感冒,而是對打球沒有興趣了。為了得到家長的支援,我向他們介紹了打球的好處,希望他們在家裡能抽空陪孩子一起玩球,幫他們建立起玩球的興趣。

  我也改變了以往玩球的規律,不要求他們按我的要求去做,而是讓他們按自己的意願去玩,讓他們自己想花樣玩,當孩子們玩累了,會讓他們坐在球上聽我講故事,透過好聽的故事,讓他們明白玩球的好處,從而激發了孩子們玩球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愛上了玩球。

  這次的“感冒”事件,我並沒有直接去揭穿他們,也沒有強制他們去打球,而是用另一種方式激發了孩子們玩球的興趣,這樣使他們從心裡願意去玩球,而不是被迫玩,因此,作為一位幼教工作者,在遇到孩子們不想去做的時候,要想辦法培養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強迫他們去執行。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12

  父母都是小學教師,常常在我耳邊響起“諄諄”教誨,記得媽媽曾經對我說過:“你每天睡到床上不要一下子呼呼大睡,要想一想今天做了哪些事?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為什麼錯?如何改正。同時,也要考慮一下明天的工作。”就這樣我漸漸學會了反思。

  4月18日上午,我參加了常州市晉升小學高階教師人員任職培訓考核,回到家後思緒萬千,想了很多很多……

  由於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的發展性評價,這次考試改革無論從其功能和價值上,還是考試內容、考試方式,以及考試結果的處理方面,也都體現著相同的評價理念和工作思路:

  (一)在考試方面,打破了紙筆測驗的傳統做法

  這次考試運用了無紙化考試,完全是電腦答題,同時也考查了教師簡單操作計算機的技能。此次採用了開卷考試,在綜合應用中考查教師的發展情況。

  (二)在考試內容方面,加強與教學實際經驗的聯絡,重視考查教師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考試多以答案唯一的記憶性、技巧性或速度性的內容為主,而這次考試在內容方面,沒有名詞解釋,更多的是一些與教育實際問題相關聯的、能體現綜合應用的、需要創新思維的內容。考試題型為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有好多都需要用新理念去闡述。如簡答題“《綱要》中指出要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你是如何理解的?”《解讀》上沒有具體的條條槓槓,要憑自己的理解用兒童發展觀中兒童發展的差異性來回答。案例分析就平時教學中常見的問題讓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展開思維,闡述自己的見解。

  這兩點是我對本次考試的思考,正如常州教研室莊春梅老師所說:學了新《綱要》後要有新的語言,新的理念,從你的言行舉止,從你的教學行為中體現。這也就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要在先進的教育理論的指導下,藉助於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努力提升教育實踐的科學性、合理性,並使自己逐步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善於反思,可以讓我們更辯證地看待自己和別人、今天和昨天:別人的不都是好的,昨天的也不都是壞的。反思是對過去的一種思考,從中可以汲取教訓,也可以總結經驗,只有經過反思以後的認識,才能真正變為自己的思想。

  反思既可以是個人進行的,也可以是小組的形式進行,個人的多為對自己教育隨筆一樣的,自己對自己的反思,而小組的,可以是教研組業務學習時對某位教師教育活動的研討與解剖,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相互交流,彼此激發,反思的成效才會更高。

  為了孩子,同時也為了我自己的成長,我要做個有心人,做個善於反思的人。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13

  每個孩子都有著各自的不同之處,他們就像是一本本有趣的書,但是真正想要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有一位叫可鑫的小朋友,第一天來班上時,她一直拉著爸爸的手不放,戀戀不捨地說:爸爸,早點接我,早點接我。在我的勸說下,可鑫滿眼含淚地鬆開爸爸的手。可鑫的爸爸在臨走前,悄悄地對我說:可鑫吃飯的速度較慢,她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聽了這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可鑫。在活動區遊戲時,可鑫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於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可鑫,你喜歡玩什麼?她說:我喜歡看書。老師和你一起看好嗎?可鑫高興得點點頭,於是我和她一起看起書來,開始是我講,講著講著,可鑫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我高興地說:可鑫,你好棒呀!能自己看書講故事,你願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願意,於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可鑫講故事,可鑫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

  午餐時,為了減輕可鑫進餐的緊張心情,我們給她少盛了一些飯菜,可是當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飯,離開座位後,可鑫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她:可鑫,你怎麼啦?我吃不下,可鑫,彆著急,你瞧,就剩下這麼一點點了,來,我幫你!可鑫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於把飯吃完了,儘管她是最後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可鑫和爸爸一早就來到幼兒園,爸爸手裡還拿著幾本書,他對我說:老師,太謝謝你們了,可鑫以前不願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說,爸爸,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誇我故事講得好呢。望著可鑫爸爸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說,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卻是多麼重要。

  透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14

  前兩天和孩子們照了畢業照,還有2個多星期的時間他們就要走了,離開幼兒園即將進入小學。在欣喜他們成長的同時也感慨一起相處了三年的孩子們要離開我的懷抱去尋找屬於他們自己成長的腳步,真的很捨不得!

  一早來到班裡,看著一個個為照畢業照精心妝扮的孩子,有喜也有愁,喜的是他們已經長大了,即將畢業了;愁的是真的很捨不得他們。女孩子多數穿著款式不同的裙子、梳繫著漂亮辮子,如花一般的晶瑩剔透。男孩子看起來乾淨、清爽、利落,就連平時最邋遢的那個小鬼也穿得整整齊齊,很是入眼,很惹人心生喜愛。

  比起男孩子的泰然處之,女孩子對於畢業照表現的更為雀躍,思怡、珂珂、小妞、小悅、暄暄、子涵等幾個女孩子可稱得上爭奇鬥豔,哪個裙子更漂亮,哪個裙子轉的高,相互的一番品評,終歸是自己帶出來的孩子,此時更覺得是一道引人的風景,越看越愛。

  上午周老師在晨間談話時跟孩子們說了很多注意事項,孩子和平常一樣進行教學活動以及遊戲活動,中午睡到2點就睡不著了,這時攝影師也正好來,孩子們起床之後顯得很是興奮,大一班拍照時,我帶著孩子們到操場上去排隊,平時很活躍的孩子今天排隊都特別迅速。

  三年的時間,從小班到大班,算起來帶過的孩子大概也有五十多,可走的走、來的來,帶到畢業的也就剩下這四十二個孩子,佳侖也由於身體的原因,今天也沒能參加我們的畢業照,不過還好攝影師老陳可以把佳侖的照片P進去,少了一點遺憾。在此時,我有點想念曾經在我們班就讀過的孩子們,豆丁、瑋瑋、章睿、但晨曦、王宇航、洛雨虹等等。因為畢業照裡不管少了哪一個都覺得是留有些遺憾的。

  孩子們對著相機的鏡頭笑的幸福、燦爛,孩子們,張老師帶著你們一起幼兒園畢業了。最近我發現小妞特別愛蹭到我的懷裡,讓我抱著她,這個貼心的“小棉襖”一直以來都比較懂事,成熟,她知道自己即將離開,所以找到機會就粘著我,也讓我這個總是為離別而糾結、再糾結的人更加捨不得她們的離開。但是,我總歸要用“深深的祝福”取代“依依不捨的離別”。孩子們,愛你們,願你們帶起這份愛展翅高飛!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15

  在大班的《我自己》主題下,有一活動叫《成長的煩惱》,讓我想起了與它同名的曾經風靡中國的美劇,這部美劇伴隨著無數的80後從只能到成熟,《成長的煩惱》成功的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美國郊區的多子女家庭的幸福生活,父親Jason的啟發式非強制教育方法時常帶來的無可奈何的幽默,讓人在捧腹中深思……

  但是在開學之初,上海卻發生了多起學生跳樓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在主題的背景下,我也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討論,"什麼是煩惱?""你的煩惱是什麼?"

  "我的煩惱是媽媽總是沒時間陪我玩,我想媽媽多點時間陪我。"朱朱首先吐露了"小男子漢"的心聲。

  "我的煩惱是媽媽一直要我去彈古箏,我不喜歡彈古箏。"玥玥也不吐不快。

  "我的煩惱是……"

  "……"

  接下來,我就象垃圾桶般收集著來自全班的不快。

  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正當人生最開心的階段,卻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開心,作為獨生子女的他們其實內心孤單又寂寞,只要每天一回到家,玩伴就只可能是父母或自己,所以對於父母的依賴型也就增加了,父母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在了下一代的身上,又造成了孩子要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要去不同的興趣班深造,作為老師的我們也深感無奈,因為我們或許也是那些家長的一個縮影。

  似乎出現了命案,我們才會反省。教育專家於是呼籲,領導者於是研究下發檔案……義務教育如此迴圈發展,最終仍然是孩子們的一場夢魘,是人人得以唾之的惡之花。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時洞察孩子的心理變化,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心理,一個健全的人格,這才是他或她終身受益的東西。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