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通用25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成長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1

  在大班的《我自己》主題下,有一活動叫《成長的煩惱》,讓我想起了與它同名的曾經風靡中國的美劇,這部美劇伴隨著無數的80後從只能到成熟,《成長的煩惱》成功的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美國郊區的多子女家庭的幸福生活,父親Jason的啟發式非強制教育方法時常帶來的無可奈何的幽默,讓人在捧腹中深思……

  但是在開學之初,上海卻發生了多起學生跳樓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在主題的背景下,我也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討論,"什麼是煩惱?""你的煩惱是什麼?"

  "我的煩惱是媽媽總是沒時間陪我玩,我想媽媽多點時間陪我。"朱朱首先吐露了"小男子漢"的心聲。

  "我的煩惱是媽媽一直要我去彈古箏,我不喜歡彈古箏。"玥玥也不吐不快。

  "我的煩惱是……"

  "……"

  接下來,我就象垃圾桶般收集著來自全班的不快。

  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正當人生最開心的階段,卻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開心,作為獨生子女的他們其實內心孤單又寂寞,只要每天一回到家,玩伴就只可能是父母或自己,所以對於父母的依賴型也就增加了,父母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在了下一代的身上,又造成了孩子要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要去不同的興趣班深造,作為老師的我們也深感無奈,因為我們或許也是那些家長的一個縮影。

  似乎出現了命案,我們才會反省。教育專家於是呼籲,領導者於是研究下發檔案……義務教育如此迴圈發展,最終仍然是孩子們的一場夢魘,是人人得以唾之的惡之花。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時洞察孩子的心理變化,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心理,一個健全的人格,這才是他或她終身受益的東西。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2

  有的時候,小朋友的一些行為,恰恰表現了他自己的身體狀態!比如說,我們班上的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小卿,年紀不大,才六歲,個子不高偏瘦,好動,課堂表現正常,在數學及繪畫上表現突出。剛入園在戶外活動中發現,該名幼兒在踏步時表現為同手同腳,在上平衡木時,十分緊張經常會掉下來。律動時手腳不配合,與人交流時不願意看對方的眼睛。發現這樣的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得到家長的配合。該幼兒此情況屬於感覺統合失調,所謂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對來自感觀的各種資訊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然後使個體能夠做出適應性的反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由於大腦對資訊的解釋不準確,導致孩子的行為不恰當。一般來講,感統失調到6歲才可以透過測試判定,6歲前為感覺統合失調的最佳預防期。

  在瞭解這一情況後我們針對該名幼兒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我們給予孩子更多的微笑讓他很快融入集體。其次:我們訓練孩子跑跳的能力,增加他肌肉的能力。接下來是對孩子節奏感空間感的訓練,例如聽鈴鼓按節奏走,矇眼聽聲音走等。在小班我們和孩子一起玩了自制飛盤,在這個活動中訓練了孩子拋、接、奔跑的能力。中班我們開展了拍球的活動,這個對於手腳的配合有一定的要求,經過不懈的努力孩子在最後排球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大班我們開展了跳繩的活動,跳繩是訓練動作協調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方法。首先我們要求孩子能夠學會手腳配合學會跳繩。其次要求他速度要均勻,不能忽快忽慢.手和腿的動作要協調一致。最後學習包括各種跳法。

  經過一年的練習從不會到會,孩子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但是終究達到了我們最初的預想。如今孩子即將步入小學希望他能堅持鍛鍊健康成長。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3

  走進教室,看著一個個小孩,難免有點不知所措。已記不清第一堂課是怎麼上的,記憶猶新的是聽到他們齊聲喊著“陸老師”。這對我來說不只是一個稱謂,也是我教師生涯的開端。從那一刻起,我意識到自己已不是一名學生,而是一位教師,意識到自己應該儘快地適應這個角色轉換。

  一個星期下來,每天看著天真可愛的孩子,也不免被他們所感染。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我有這麼一大群孩子,感覺自己就象是孩子王。他們聽故事的時候,會睜著大眼睛盯著你瞧,會問一些很奇特的問題,會跟你分享他們的小秘密。可是他們也有不乖的時候,而且大部分時間是不乖。他們聽不見我敲小鈴的聲音,有時非要我大聲喊叫,他們才會停止吵鬧,安安靜靜地學點東西。這時真覺得自己很沒用,當不好這個孩子王。

  星期六坐在家裡靜靜地回想這個星期的成果,覺得自己似乎沒什麼成果。一個星期下來還不能叫出班裡所有孩子的姓名,早操不會做,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讓他們休息,什麼時候該讓他們上廁所;不知道怎麼做幼兒遊戲;不知道怎樣才能把四十五個小朋友管好;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教學。這個星期,我每天都聽指導老師蔡老師上課,希望能從她那兒學到點經驗。的確,我學到了些經驗,我運用了蔡老師的一些教學方法,可是卻不象她用時那麼管用,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難道是我對小孩不夠兇?但是應該對小孩兇嗎?教幼兒園,對待小孩難道不應該充滿愛心、很溫柔嗎?我不知道自己是哪裡不對,但我想也許透過時間的考驗,我會慢慢的好起來,他們也會慢慢的聽我的話的。

  故事《懶熊買西瓜》是我這星期上的最成功的一課,小朋友聽的都很認真,於是我就想他們是喜歡聽故事。聽完故事,我和他們一起討論故事的名字,故事的內容,教育他們要做勤勞的好孩子。但是,雖然他們聽的很認真,可一回答問題就亂套了,我一說“請小朋友來說說故事的名字?”他們都舉起手喊起來:“我說!”“我來!”有的小朋友甚至走到我的面前來說讓他回答。

  現在想起來我當時做的還是不太好,蔡老師告訴我應該先給他們提好要求,他們就會做到,希望以後的教學中我不會再遇到這樣的問題。希望我們儘快地學會一些方法,讓我能做個真正的孩子王。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4

  父母都是小學教師,常常在我耳邊響起“諄諄”教誨,記得媽媽曾經對我說過:“你每天睡到床上不要一下子呼呼大睡,要想一想今天做了哪些事?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為什麼錯?如何改正。同時,也要考慮一下明天的工作。”就這樣我漸漸學會了反思。

  4月18日上午,我參加了常州市晉升小學高階教師人員任職培訓考核,回到家後思緒萬千,想了很多很多……

  由於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的發展性評價,這次考試改革無論從其功能和價值上,還是考試內容、考試方式,以及考試結果的處理方面,也都體現著相同的評價理念和工作思路:

  (一)在考試方面,打破了紙筆測驗的傳統做法

  這次考試運用了無紙化考試,完全是電腦答題,同時也考查了教師簡單操作計算機的技能。此次採用了開卷考試,在綜合應用中考查教師的發展情況。

  (二)在考試內容方面,加強與教學實際經驗的聯絡,重視考查教師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考試多以答案唯一的記憶性、技巧性或速度性的內容為主,而這次考試在內容方面,沒有名詞解釋,更多的是一些與教育實際問題相關聯的、能體現綜合應用的、需要創新思維的內容。考試題型為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有好多都需要用新理念去闡述。如簡答題“《綱要》中指出要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你是如何理解的?”《解讀》上沒有具體的條條槓槓,要憑自己的理解用兒童發展觀中兒童發展的差異性來回答。案例分析就平時教學中常見的問題讓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展開思維,闡述自己的見解。

  這兩點是我對本次考試的思考,正如常州教研室莊春梅老師所說:學了新《綱要》後要有新的語言,新的理念,從你的言行舉止,從你的教學行為中體現。這也就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要在先進的教育理論的指導下,藉助於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努力提升教育實踐的科學性、合理性,並使自己逐步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善於反思,可以讓我們更辯證地看待自己和別人、今天和昨天:別人的不都是好的,昨天的也不都是壞的。反思是對過去的一種思考,從中可以汲取教訓,也可以總結經驗,只有經過反思以後的認識,才能真正變為自己的思想。

  反思既可以是個人進行的,也可以是小組的形式進行,個人的多為對自己教育隨筆一樣的,自己對自己的反思,而小組的,可以是教研組業務學習時對某位教師教育活動的研討與解剖,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相互交流,彼此激發,反思的成效才會更高。

  為了孩子,同時也為了我自己的成長,我要做個有心人,做個善於反思的人。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5

  又是一年炎炎夏日,又是一年研修時節。研修第一天,我觀看了虞永平教授的關於《過程意識和經驗指向》的知識講座。透過虞永平教授在講座中理論聯絡實際,多次舉例然後加以點評分析,讓我明白所謂“過程意識”,就是讓我們老師學會放手,敢於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操作、去探索、去體驗、去表達,在操作、探索、體驗、表達的過程中學會交往,獲得經驗與成果。

  學會放手,並不是完全放手,聽之任之,而是要擔任好支持者、引導者的角色,為幼兒創設有利條件,從他們的興趣出發,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幼兒興趣出發,加之幼兒自身探索,自己動手,活動往往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於是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寬鬆和諧又可用操作的環境(美食區),讓幼兒主動自由的去探索、去實踐、去發現。區域活動時間到了,文棋小朋友選擇在後廚做“配菜工”,文棋小朋友活潑開朗,表達能力強,善於交往,我覺得她更適合去擔任“收銀員”這一角色,於是我試探性問:“文琪,你願不願去當收銀員?”“不想”她回答的非常乾脆。“為什麼呀?”“我喜歡但配菜工,我和王一陳(小廚師)為大家做好吃的飯菜,大家都說我們做的飯菜又快又好看。”“那真是太好啦!”看著文琪在遊戲中快樂的樣子,那麼自信滿滿、充滿工作的熱情和責任感,我選擇了認同和等待。不一會兒五顏六色的美食就在他們倆的合作下完成啦!並且很快在視窗被“小顧客”買走,自信幸福的笑容又再次出現她的臉上。這時又有“小顧客”來點餐,他們又開始忙碌起來。我慶幸自己的選擇沒有堅持,沒有盲目的得去按自己的意願讓他們遊戲,原來學會放手,是給大班孩子最好的幫助。

  在遊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真實的想法,還孩子自主操作,自由探索的空間,這樣的過程對孩子們來說更具意義。

  遊戲是孩子自主的,不是老師預設的,他們自己決定玩什麼,怎麼玩,它最重要的價值是他們自主遊戲的過程中獲得的愉悅體驗。在這樣的角色遊戲中孩子們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得到發揮,激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也只有透過他們自主地探索,自主的操作,他們才會最大限度的獲得經驗,收穫遊戲的快樂。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6

  今年是我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次走進XX幼兒園這個大家庭裡。在這半年裡,我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一名學生轉變為幼兒教師,我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

  剛開始的時候,真的手忙腳亂,有很多不懂得地方,例如如何組織幼兒的一日生活,如何去上好一堂課,如何佈置班級主題牆環境,如何製作遊戲材料等,因此,我向師傅學習,向同事學習,多看、多聽、多記錄,慢慢地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現在嘗試將學校裡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幼兒的需求,我主要是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適應新環境、新角色。這學期,我一共上了兩次公開課:亮相課和過關課。第一次亮相課的時候,是師傅幫助我選的教案,在磨課的時候,第一次試上存在著很多問題,當時我真的很灰心,是小班年級組的所有老師一起幫助我找出不足之處然後改正,也是師傅也耐心地教導我,“不要灰心,第一年的老師都這樣的,沒關係,努力就好。”讓我重拾了信心,在教研活動討論的時候,領導同事也給出了意見,讓我學到了很多,我真的很感謝師傅的教導和領導同事的幫助,我也深有體會,上好一節課,準備很重要,對教材的熟悉度、物質準備、環境準備等都影響著一節課的教學質量,當然目標必須瞭然於心。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始終銘記:“對待孩子要有愛心,對待工作要細心,對待家長要有誠心。”

  首先是孩子,我第一年帶班,而且還是小班,小班幼兒第一次過集體生活,什麼都不懂,特別是剛開學的幾天,有幾個小朋友不停地哭鬧,不斷地要找媽媽,我當時真的有點頭大。幸好在師傅的幫助下以及我也在網上搜集資料,讓孩子們慢慢地克服了入園的恐懼。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玩遊戲真的很開心,看著他們每天獨自進班級,甜甜地叫一聲“老師早”,我感到很幸福。我也深刻明白,對待孩子一定要有愛心,你只有充分地去愛他們、關心他們,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才能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得到更好的發展。

  其次,是工作,由於經驗的缺乏,總感覺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師傅也向我提出過很多建議,我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無論是細緻程度,還是對待工作的嚴謹態度,我感覺自己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缺乏教學經驗,其中包括如何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如何正確處理師生關係和如何做好家長工作等,作為新教師,年輕既是我的優勢,同時也會成為我的弱勢。其中最重要的是,年輕的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難以取得幼兒家長的認可,畢竟剛剛踏出大學校門的我還透著點學生氣,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才能真正成熟穩健起來。

  最後,是家長工作,幼兒園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信任、支援、與宣傳,提高幼兒素質,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單靠幼兒園的教育是不夠的,只有社會、家庭、幼兒園緊密結合,才能使每個孩子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和諧發展。因此,我積極和家長交流,將幼兒在園表現反饋給家長,同時,利用班級論壇和家訪的形式,更好地將各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及幼兒情況反饋給給家長,實現家園同步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以誠心的態度和每位家長交流。

  總之,這半年裡,學到了很多,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會繼續努力,爭取做一名真正出色的幼兒園教師。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7

  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因為他不僅僅是教書,還要育人,在教授孩子們書本上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同時教師也是一個永遠年輕的職業,因為每天真和朝氣蓬勃的孩子們在一起,心情總是愉快的。

  幸福的時候,是選擇幼教的時候。幼教,似乎有無窮的魅力,她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對工作充滿了熱情,對未來充滿了憧憬。下面我來談談對於這麼多年來從事教育事業的體會和感悟:

  第一,作為一位教師首先應該先調整過來心態,工作畢竟不是享受,尤其是教師,比起其他的職業來說,她的奉獻精神要求更多一些,而且在工作過程中又離不開學習,必須要學會在工作中找到快樂,這樣才能有更多的興趣與信心去準備每一天的課程,應該腳踏實地的一步步來,要謙虛謹慎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第二,備課是教師教學工作的第一環,如何備課,我想對於每個老師來說確實都是一大難點。我認為備課不等於是抄寫教案,應做到熟悉內容大綱,把握大綱中的思想,要了解孩子們,備課要從孩子們的實際出發,根據孩子們的特點去設計一堂課,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孩子們與教師,孩子們與課本,孩子們與孩子們的交流中,讓孩子們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了鑽研教材的必要性,教材雖然是最基本的材料,但它是固定的東西,要做到對其創造性的處理,把握其精髓,因為老師上課所面對的是有思想,有頭腦的孩子們,而不是一堆標準件,教師也不是獵手,無法讓孩子們跳入自己預設的“陷阱”,課堂上存在很多的變數,要求教師具備隨機應變和靈活機動的能力,我應該還要努力提高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充分發揮課堂上孩子們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三,在課堂上要注意與孩子們的互動,這一點也是我工作以來特別注重的一點,因為無論是哪一門學科,都應該是先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參與進來才能更有效地進行授課,孩子們對之不感興趣,不參與其中,就算老師在上面講到口乾舌燥也是事倍功半的。

  想要讓孩子們先尊敬你,然後喜歡你,這樣自己的課才能教好。正確處理好與孩子們的關係,我認為應以博愛之心對待每一位孩子們,尋找孩子們各自的閃光點,挖掘其學習潛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另外,在課餘時間對孩子們多關心,多幫助,並輔以更細緻,更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朋友,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教育引導孩子們的方向,同時加強與家長的聯絡,獲得家長的支援與信任,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逐步提高孩子們的整體素質,同時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在我以往的工作經驗中,入園第一天的孩子們,心情往往會很緊張,甚至害怕,會緊緊地拉著媽媽的手不放鬆,這時的教師要以和藹可親的笑臉迎接幼兒,親切的摸摸孩子們的頭,臉或者親親他、抱抱他,讓幼兒感覺到老師很喜歡他,這樣緊張會消除很多的。

  面對幼兒不停的哭鬧,有的教師可能會不知所措,無計可施,我覺得對待幼兒啼哭的辦法就是要因人施教,對症下藥。由於性格、家庭教育的不同,幼兒啼哭的原因、情況也盡不相同。這就要採取相應的方法來止住幼兒的哭泣。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們,因對環境陌生、不適應集體生活而哭鬧的幼兒,哭起來聲音往往較小,低聲哭泣,教師應多注意在行動上親近他,給他以安慰、滿足他的社會需要,讓他熟悉集體成員,感受集體生活的樂趣。

  幼兒年齡雖小,但他們的自尊心、好勝心都較強。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及時給幼兒適當的精神鼓勵,會大大增強教師的吸引力,誘惑力,幼兒對教師依戀情感會更強。幼兒入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對不哭鬧的幼兒,在他們的小腦門上貼上聰明豆,或者給他們一朵小紅花以示鼓勵。最後,教師對入園活動進行小結,大張旗鼓的表揚按時入園、不哭鬧的幼兒。這樣,不僅給其他幼兒樹立了榜樣,而且,融洽了師生之間的關係,同時也增進了幼兒對教師的依戀。

  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總之,幼兒教師要具備一顆博大的愛心,包容之心,對待幼兒要親切、有耐心,精心準備與幼兒的每一個活動,努力縮小與家園之間的距離,增進師幼之間的感情,取得家長的信任與配合,就能使幼兒逐漸喜歡幼兒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與孩子們共同成長,看似平常,但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而是一種理念,是一個行為表象的問題,更是一個思想深處的問題。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8

  每個幼兒園都有那麼幾個特別調皮的孩子,他們總讓老師們頭疼不已。前些天,在園裡看到老師正在批評那幾個調皮的孩子,不由得想到,我們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每天面對三四十個孩子,上半天課下來,再遇上幾個調皮搗蛋的孩子,難免會生氣、會動怒,經常口乾舌燥。老師的嘴巴一停下,他們就不約而同的吵起來了,很難安靜下來。他們不是與老師過不去,而是因為孩子的年齡特點,身心特點,自制力差,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言語。而且現在的教育,安全放在第一位,就像一條高壓線,誰也碰不得,特別幼兒園孩子年齡小,更易發生意外。因此我們更要小心謹慎,不能有半點馬虎。

  很多人都覺得當一名幼兒教師是很輕鬆、很快樂的事情,不過,其實在教學活動中,既有快樂,又有很多的無奈。但我要說的是,既然我們選擇了幼師這個職業,我們就要調整心態做一個快樂的、稱職的、孩子喜歡的幼兒園老師。

  沒錯,同樣是幼兒老師,有的就每天都是笑呵呵的,有的卻整天愁眉苦臉,怒目而視,但這都是取決於心態的。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如果有足夠的愛心,就能做到熱愛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我們不妨以輕鬆的態度對待工作,用自己喜歡的教學風格進行教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去研究,寫真實情感的教育隨筆,享受孩子的純真,享受家長的信任,享受領導的期望,在忙碌的工作中體驗快樂。

  我常常想,有的時候,向孩子一樣,保持一份好奇心,對什麼事情都有一份探索精神,這會促使我們更主動、自覺地吸收新資訊;會使學習成為源自內心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強求;會使我們保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主動適應環境,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尋求新的發展;會使我們越發接近孩子的心靈,在工作中不斷煥發新的動力,永遠擁有一顆年輕的心,給自己的心靈留一片空間。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9

  我們班裡有個小孩名字叫小凱,他的年紀要比其他小朋友小几個月,因此他的動作能力也比其他小朋友要弱。我們老師都希望可以透過觀察,引導幫助他樹立對體育活動的信心和興趣。

  今天早晨的晨間活動是走平衡木(過小橋),孩子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地走過去。輪到小凱,他顯得很猶豫,我在他上橋的時候扶了一把,他戰戰兢兢地走上了獨木橋,雙手不住地上下左右擺動找平衡,這時候,站在傍邊的我馬上誇獎他:“哇!小凱真厲害,像架小飛機!”小朋友們也一個勁地叫:“小凱,加油!”小凱終於在我和小朋友們的鼓勵下,走過了平衡木。他臉上露出了快樂的笑容。第二次,第三次,看著其他小朋友一個個自信地走過去,他顯得放鬆多了,而他每次走過去的時候,我也總是驚奇萬分地說:“小凱,你真棒,真勇敢,走得真好!”慢慢地,小凱的動作越來越熟練了,腳步也放得更開了,走得更穩了。

  小凱的動作能力比一般小朋友要弱,這從他第一天進幼兒園的時候,我就發現了,他當時連一個人扶著牆壁從樓梯上走下都不敢,一定要扶著他的手走。經過幾次鼓勵後,我不僅發現他不是動作靈活了,而是心理上的膽怯和不自信佔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在今天的過小橋中,我給予他鼓勵,他也同樣越來越好了。

  針對小男孩的這種膽小情況,我覺得在以後的活動中,更應該有意識地去安排他多做類似的嘗試戰勝困難的事情,這樣,讓他在一次次的練習中,才有戰勝自己的心理,樹立其自信心,久而久之,他動作能力就會有更大的提高。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10

  一次,在上海的一所幼兒園裡,我觀摩了英國插畫大師科奇保羅執教的“小貝挖寶”活動。活動開始前,大師需要從上課的孩子中選出一位來當“模特”,只見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看到這種“壯觀”的場面,大師面露難色。停頓片刻之後,他眼睛一亮,問孩子們:“今天有沒有人過生日?”只見一個男孩高高地舉起了手,說:“今天是我的生日!”可還沒有等他的話音落下,旁邊的另一個孩子站起來大聲說道:“不對,你剛剛過完生日!”兩人的對話惹得現場聽課的教師哈哈大笑。到底該選誰來當“模特”呢?茫然的大師把選擇的難題交給了班主任教師。年輕的班主任教師立刻回應,一抬手便指定了一個小姑娘來當“模特”。於是,在其他孩子的嘆息聲中,大師開始上課了。

  雖然我只是坐在下面聽課,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這位班主任教師是依據什麼選擇的呢?我不禁聯想到另一個場景:早晨升國旗時,教師發現升旗手因病缺席了。“讓我來吧!”好幾個孩子跳躍著,爭先恐後。教師的目光掃了一圈,用手一指,說:“你去升旗吧!”只見那個被選中的孩子興奮地奔向升旗臺,其他的孩子則悻悻然沉默不語。之後,落選的孩子們照常唱國歌、做早操,絲毫沒有異常。看來大家都已經習慣於這樣的選擇與被選擇了。

  確實,作為教師,我們經常會遇到“選擇誰”這樣的問題。同一個提問,選擇誰來回答?每日升旗,選誰來擔任升旗手?值日生工作該由誰先來做?遊戲中出現爭執時,該聽誰的?誰來定規則?這類選擇折射出不同班級的不同文化氛圍,而和諧的班級風氣與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息息相關。

  當然,我們可以採取“輪流制”進行選擇,如“輪流回答”“輪流表演”“輪流遊戲”等,讓孩子們輪流當值日生、升旗手,這樣一個也不漏,一個也不少,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關注。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皆大歡喜的方法確實能夠做到滿足每個孩子的需求,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

  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每一件事都適合採用“輪流制”的辦法,如同本文開頭大師遭遇的選擇誰當“模特”之場景,顯然就無法“輪流”。但畢竟面對了,那麼,該如何解決才好呢?

  當下,諸如“以兒童發展為本”“讓每一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等教育理念都已被教師熟稔於心,在國家頒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反覆強調要理解與尊重兒童,出現了許多如“保護”“接納”“允許”等詞語。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聽聽孩子們的心聲呢?

  幼兒園的屋頂農場豐收了,教師帶領中班的孩子們去挖土豆。孩子們一邊收穫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一邊大聲嚷嚷:“發財嘍!發財嘍!”土豆被挖出來了,教師讓孩子們數一數究竟有多少個土豆,接著又說:“你們有38個人,一人一個土豆還有多的,怎麼辦呢?”孩子們回答說:“今天沒來的小朋友,我們給他們留著吧。”教師又說:“但還是多了2個呀!”一個孩子想了想說:“婷婷和朗朗營養不良,讓他們多吃點。”孩子們紛紛表示同意。

  原來,一旦讓孩子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教師立刻會收穫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體現孩子想法和願望的方法,才是真正能讓孩子“口服心服”的辦法。

  在大師的課堂上,面對選擇的難題,或許年輕的教師更在意的是在那一刻快速作出決定,讓現場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故此情此景尚屬情有可原。但我還是建議事後教師要記得“關注”,不僅應該有目的地去觀察孩子們的反應,更應該深入思考,找尋今後應對此類“選擇誰”的棘手問題的適宜方法,以此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

  無論是皆大歡喜的“輪流制”,還是出自孩子的“口服心服”法,對於一位幼兒教師而言,我相信只要心中裝著孩子,時時傾聽孩子的心聲,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11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我班級的小精靈們就像是一顆顆晶瑩的種子,在愛的陽光雨露中茁壯成長。作為他們的老師,每天給予他們最溫暖的微笑,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尊重他們的小心思,理解他們的精靈古怪,成為他們最親近的夥伴,陪伴他們共同成長是我最大的榮幸。因為,是他們讓我真切地領悟到,愛孩子,不是嬌慣,不是要什麼就給什麼,更不是不對就打、錯了就罵。而是要正確把握愛的尺度,讓孩子在適宜的愛中健康成長。

  一、愛的鼓勵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生活中大膽讓孩子去想、去嘗試,不要擔心做不好,要對孩子的嘗試給予足夠的耐心,鼓勵他們,給他們信心,這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

  我們班級的燦燦比較習慣於依賴別人,有一點小困難,就會馬上放棄。一次上手工剪紙課,所有的孩子都嘗試沿著彩紙上面的曲線剪出圓形,只有燦燦試了幾下就不動了。我在旁邊看到燦燦又要放棄的樣子,馬上說:“小朋友們,你們要多試幾次,一定可以剪出漂亮的圓形,千萬不要向這個小小的圓形屈服,我們要戰勝它!”本來想要放棄的燦燦,聽了我的話,竟然又拿起小剪刀開始嘗試,接著我又到她身邊蹲下來對她說:“燦燦,老師知道你是最努力的孩子,你試著拿住小彩紙,不讓它亂動,慢慢的剪,一定可以剪出漂亮的圓形,慢慢的,不要著急!老師相信你可以!”燦燦望著我,在她的小眼睛裡面我似乎看到了堅定!這一次,燦燦竟然第一個剪好了圓形!當孩子不會做的時候,要多給他一點鼓勵,相信他可以克服困難,這樣不僅僅是教他克服困難,更是給他自己的一個肯定。鼓勵的愛、適宜的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愛。

  二、愛的陪伴

  孩子的心靈就像晶瑩剔透的露珠,美麗而又脆弱,我們需要用心去呵護,用尊重去溝通,用愛去理解,成為他們最喜愛的夥伴。

  有一次,孩子們正在做遊戲,欣欣跑到我身邊對我說:“老師,你也和我們一起玩呀!”面對孩子那雙熾熱的眼睛,我突然不知道說什麼好,除了上課,我還沒有真正和他們做過遊戲,我剛要拒絕,旁邊的子涵卻突然拽著欣欣說:“老師怎麼可能和我們玩遊戲呢?老師又不是我們的朋友!”聽了子涵的話,我突然覺得我就是最失敗的老師,每天和他們在一起,那麼愛他們,可在他們心中,我卻僅僅是他們的老師,並不是朋友!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愛孩子,不只是教他們學知識懂禮貌,而是要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陪伴他們才是給他們最好的愛。於是,我拉著欣欣和子涵的小手,參與到他們的遊戲中……看著他們開心的笑臉,真的感覺好幸福,我是他們其中的一員,是他們最值得信賴的朋友。愛的陪伴,不是居高臨下,而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三、愛的理解

  孩子們的世界單純而富有想象力,他們可以拿著一張紙玩一天。在他們眼裡,一張紙可以是小船,可以是白雲,甚至可以是頭上的帽子。孩子的想法天馬行空,需要我們用心去理解。

  一次,我們上繪畫課,韓博宇竟然將天上的雲朵塗上了粉色和藍色,其他小朋友的雲朵都是白色的,只有他的不是。我走到他身邊有點納悶的問他:“韓博宇,你的畫好漂亮,可是為什麼你的雲朵有那麼多的顏色呢?”他見我問他,邊繼續塗別的地方,邊回答我說:“因為雲朵像棉花糖一樣,棉花糖當然有很多種顏色啦!”我笑了笑,如果當時我很生氣的質問他,或許結果就是另一個樣子了!可能他會很傷心,以後都不敢做這麼想象力豐富的事情了。孩子還在慢慢的長大,他們覺得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美好的,我們應該適時和他們溝通,愛他們,就去理解他們!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最美麗的種子,他們活潑、可愛、調皮、單純,我們需要用關心來播種。用溝通來澆灌,用理解來呵護。他們需要陽光,需要雨露,但他們是成長的,是獨立的,請給孩子適宜的愛!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12

  每個孩子都有著各自的不同之處,他們就像是一本本有趣的書,但是真正想要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有一位叫可鑫的小朋友,第一天來班上時,她一直拉著爸爸的手不放,戀戀不捨地說:爸爸,早點接我,早點接我。在我的勸說下,可鑫滿眼含淚地鬆開爸爸的手。可鑫的爸爸在臨走前,悄悄地對我說:可鑫吃飯的速度較慢,她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聽了這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可鑫。在活動區遊戲時,可鑫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於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可鑫,你喜歡玩什麼?她說:我喜歡看書。老師和你一起看好嗎?可鑫高興得點點頭,於是我和她一起看起書來,開始是我講,講著講著,可鑫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我高興地說:可鑫,你好棒呀!能自己看書講故事,你願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願意,於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可鑫講故事,可鑫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

  午餐時,為了減輕可鑫進餐的緊張心情,我們給她少盛了一些飯菜,可是當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飯,離開座位後,可鑫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她:可鑫,你怎麼啦?我吃不下,可鑫,彆著急,你瞧,就剩下這麼一點點了,來,我幫你!可鑫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於把飯吃完了,儘管她是最後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可鑫和爸爸一早就來到幼兒園,爸爸手裡還拿著幾本書,他對我說:老師,太謝謝你們了,可鑫以前不願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說,爸爸,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誇我故事講得好呢。望著可鑫爸爸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說,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卻是多麼重要。

  透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13

  在幼兒園裡,我時常會聽到孩子們大呼小叫:“有蜜蜂!”“有蜘蛛!”……有些孩子會“勇氣十足”地衝上去踩死這些小昆蟲,甚至會肢解這些小昆蟲。孩子們的行為雖然是無意的,卻過於殘忍。我想,這也許是我們疏於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教育造成的。記得有人曾說過愛護動物的教育是給孩子上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於是,我在班裡開展了主題活動“動物,我們的朋友”。

  在一次語言活動中,我請幼兒以“大灰狼和某某動物”為題編一個小故事。豆豆想象力特別豐富,在他的故事中不僅出現了大灰狼、小兔子,還有孩子們不常提到的蛇媽媽和小蛇。他的故事編得很有趣,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是故事的結局卻嚇了大家一跳。他說:“蛇媽媽和小兔子把大灰狼的頭切下來當水桶,天天提著它去河邊打水喝。”孩子們聽得毛骨悚然。

  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大灰狼是兇狠、殘暴的,它常常傷害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所以孩子們會對大灰狼毫不手軟,甚至會殘暴處置。我想雖然孩子們由於年齡小,不可能辯證地理解“食物鏈”等知識,但是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對待動物時心存一份寬容和仁慈,以免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種下暴力的種子。

  於是,我馬上和幼兒進行了討論:“蛇媽媽噴出的毒液把大灰狼毒暈了,它不能再去追小兔子了。除了殺掉它,誰還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置暈倒的大灰狼呢?”寧寧說:“把它鎖到籠子裡。”田田馬上介面:“對。送到動物園裡。”他們的想法得到了許多幼兒的贊同,孩子們終於鬆了一口氣,看來他們更喜歡這個不那麼血腥的結局。我給予了肯定:“是的,即使是兇惡的動物,我們也不必殺掉它們。今天大家想出了更好的辦法處置大灰狼,說明你們很善良。”

  我認為,生動有趣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兒歌遠遠比說教更能感染幼兒。所以,在接下來的主題活動中,我經常引導孩子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讓孩子從中受到感染,獲得共鳴。如,我們一起閱讀了宮西達也的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其中講到霸王龍保護和領養了他原本想要吃掉的小甲龍,孩子們驚奇地發現即使是殘暴的霸王龍也有溫情的一面。而故事裡霸王龍父子相處的情景,和孩子們在家與父母在一起的情景相契合,讓孩子們產生了情感共鳴。故事最後,霸王龍和小甲龍分別的場面更是讓孩子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孩子們認識到,人類應該善待自己的夥伴和自然界裡的一切。在平日裡,我還特意選擇諸如《吉利和古拉》《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等圖書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正是在這些作品的感染下,孩子們每當看到樹上的小鳥,都會不約而同地念“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我的心中常常會湧動起陣陣感動,感受到文學作品的力量。相信這樣的“善良教育”能使幼兒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引導他們學習用愛去接納整個世界。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14

  近段時間,幼兒園隔壁的小學、周邊的民房等都在新建和改造,大批的粉刷匠、泥水匠、木匠等在工地上忙碌的身影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每天戶外活動、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總會不自覺地趴在欄杆上目不轉睛地觀望著工地並討論著與建築相關的話題。

  在瞭解孩子們的興趣後,我們決定在幼兒園操場上創設以"建築"為主題的遊戲環境。該創設哪些遊戲區域?投放哪些材料比較合適呢?在與孩子及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得知幼兒園周邊有一片竹林,村裡的很多村民都是靠竹子養家,練就了一身好手藝,竹屋、竹筐、竹籮、竹籃等都出自他們之手,為此,我們決定就地取材,第一期投放的主材料為毛竹。透過教研組的研討,我們把整個遊戲區分為3個小區域,並在其中投放相應的遊戲輔助材料。"衣帽間"主要提供馬甲、手套、頭盔、工作證等裝備行頭。"設計院"主要提供圖紙、尺、色卡等設計繪圖工具。"材料屋"主要提供老虎鉗、鉛絲、電鑽、鋸子、榔頭等建築工具以及大量的主材料竹子。

  3個區域之間有著一定的工作聯絡,上一個環節為下一個環節做準備,有利於孩子有計劃地去認真完成一件事情。在遊戲中,孩子們學到了如何用老虎鉗等工具剪鉛絲,擰鉛絲,如何用鉛絲把毛竹綁起來搭房子等技能,搭出了"小小毛竹屋"等建築物。

  遊戲進行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是搭毛竹屋了,他們想打造更豐富、更真實有用的東西。為了更大程度地滿足孩子對建造的興趣,支援孩子持續學習,我們又投放了真實的木頭、木板、打磨板等主材料,還投放了滑輪、螺絲、釘子等,再一次滿足了孩子們的動手慾望和參與興趣。

  這次我們把遊戲場地分成了5個工作區域:設計院、材料準備區、組裝區、打磨區、成品區。孩子們在那裡可以大膽創作、真實操作。

  遊戲來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不久,孩子們用那些材料完成了木頭圍欄、滑板小車、板凳、花架、推車等作品,多數是真實可用的,都被投放到班級中使用:有投放到自然角中做花架的,有投放到戶外活動用於運輸的,有投放到戶外遊戲中做滑板車的,等等。

  看到自己製作的物品真的被用起來了,孩子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對遊戲興趣更濃了。有一天,有幾個孩子看上了幼兒園裡一個廢棄的6平方米大的沙池,告訴老師想把那裡改造成建築工地。教師欣然同意。這次教師沒有投放任何材料,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設計、找材料,盡情地按自己的意願去遊戲。沒想到這次孩子玩得更快樂了,遊戲內容也更豐富了。

  因為沙池已經廢棄多時,所以沙子中混入了很多石子、貝殼、樹枝、樹葉等雜物,孩子們便從家裡帶來了竹筐、竹籃、竹篩,甚至小型的漁網等工具,準備把雜物從沙子中分離出來,孩子們把這道工序叫揚沙。 因為沙池中的雜物有大小、輕重、粗細之分,孩子們會據此選擇揚沙的工具,例如,對鵝卵石、貝殼、樹枝,他們會用縫隙較大的竹筐進行揚沙,對留下的小石子、沙粒等會選用縫隙小的竹篩或網眼較小的漁網進行二次揚沙。有的揚沙工具較大,一個人推不動,他們就會雙人或多人合作揚沙。

  揚沙後,孩子們就想用沙子砌牆,於是他們徵得工地管理人員的同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去附近的建築工地找來了被廢棄的磚塊,在把這些磚塊運回幼兒園的過程中,孩子們動了不少腦筋。若磚塊放置太靠前,車子容易前傾翻倒,若磚塊放得過多,孩子的手部力量控制不了小車,小車就會因為不平衡而側翻。所以在搬運磚塊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地調整磚塊裝在車上的位置以及數量,終於把那些磚塊順利運回了幼兒園。然而他們在砌牆過程中又碰到了新問題,沙子沒有黏性怎麼辦?於是孩子們就回家問父母,在父母的指導下,孩子們學會了用黃泥拌上沙子、草筋等土辦法制成砌牆用的黏合劑,而牆砌得牢固與否考驗的是孩子們的手藝和耐心。總之,問題不斷出現,孩子們便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解決問題。有一次,一個孩子大聲地說道:"我們這裡是黃沙建築公司。"於是"黃沙建築公司"這個名字便在幼兒園裡傳開了。

  雖然我們是鄉鎮幼兒園,孩子們的遊戲材料都很"土",教師的遊戲指導水平也不高,但在觀察孩子的遊戲過程中,我們能及時發現孩子興趣點,並追隨孩子興趣支援孩子持續遊戲,深度學習。這說明我們在有效支援孩子游戲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15

  “這是我媽媽新給我買的書,你可別弄壞了。”恬恬一邊提醒,一邊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書拿給蔡善。“我知道了,我會小心的。”蔡善一邊回應著恬恬,一邊迫不及待地開啟書看了起來。

  這是一本童話故事彙編,蔡善開啟書看到第一個故事是《三隻小豬》,就一邊看一遍講述了起來。

  在聽了一遍蔡善講述的故事後,我對他說:“等等你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好嗎?”蔡善看看我,不說話,似乎有點害怕自己講不好,因為在他的臉上我看到了不自信的神情。“你講的很好地,我剛才聽你講的故事非常棒,一會兒你就像剛才那樣講給大家聽,要是講不下去了,我會提醒你的,你放心吧。”我鼓勵起孩子來。蔡善又想了一會兒,終於答應了。

  我把孩子們都召集起來,一起來聽蔡善講述《三隻小豬》的故事。

  “從前,有三隻小豬,有一天媽媽叫他們自己去蓋房子……”蔡善講起了故事,剛開始的時候聲音很輕,眼睛也一直盯著書,只是偶爾會看大家一下,我和孩子們坐在一起,一邊聽故事一邊為蔡善翹起大拇指,鼓勵他。漸漸地,蔡善講述故事的聲音越來越響,眼睛也不看書本,動作也慢慢豐富起來了。

  一個故事講完,孩子們都為他送上熱烈地掌聲。“再講一個,再講一個”的呼聲也同時響起,蔡善備受鼓舞,又為大家講了一個《小貓釣魚》的故事。

  其實《三隻小豬》的故事大家都聽過無數遍了,可就是從來沒有一個孩子可以站出來把這個故事完整地講給大家聽,今天我在自由活動中聽到蔡善的講述後,為他搭建了展示的平臺,我的鼓勵幫孩子樹立了自信,也讓孩子們知道原來我們中間也有那麼棒的小朋友,會把自己知道的故事告訴大家,下次我也要來試試。

  在今天的活動後,我和孩子們一起商量,以後每天中午的休息時間就讓大家輪流來講故事,看看哪個小朋友講的故事最好,我們一起來評選“講故事能手”,我們的決定也得到了家長們的支援。相信孩子們在經過一次次的鍛鍊後,自信心、語言表達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一定會得到很大發展的,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16

  進人中班,我班的活動室調到了一樓,透明的落地窗外有一塊木柵欄圍起的空地,正是我班的自然角。自然角可以如何打造呢?我上網搜尋、借鑑經驗、求助達人,正在一籌莫展之際,活動室裡的一套繪本《彼得兔和它的朋友們》給了我靈感,這是孩子們愛不釋手的繪本。故事中,彼得兔和朋友們擁有一個莊園,種了許多蔬菜水果,由此發生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事兒。於是,我決定把自然角交給孩子們去打造。

  由此,一場輕鬆的談話開始了,我問道:“老師想把自然角交給你們來設計,你們認為可以怎麼做呢?”果然有孩子回答說:“我覺得可以做一個彼得兔故事裡的花園!”“這個想法太棒了。那在花園裡可以種些什麼呢?”我的問題剛丟擲,就引發了孩子們的思考和討論。有的說種草莓,有的說種玉米、藍莓,也有的說應該種兔子愛吃的蘿蔔……孩子們對這個活動的喜愛和投入讓我信心倍增。

  9月末,在爸爸媽媽們的幫助下,我們一起作了基本規劃,花園初具模樣。我挑選了適合秋冬天種植的各種蘿蔔、豆子、大蒜等,孩子們迫不及待卻又小心翼翼地將種子埋進了土裡。花園裡還種上了可供觀賞的菊花、長壽花、多肉植物,有些孩子還從家裡帶來了“幸運草”的種子。錯落擺放的小木樁圍著的一叢叢小生命,在陽光照射下顯得特別美好。

  隨後,有孩子提出要每天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於是,我帶著孩子們自制了比較簡單的觀察記錄本。從此,一有空閒,孩子們就會坐在花園裡仔細觀察並記錄,哪怕是一丁點的變化也會讓他們分外欣喜,歡呼雀躍。

  國慶長假結束前一天,因為牽掛著花園裡的植物,我便順道過去看看。沒想到花園裡一片狼藉,花盆裡的土灑落一地,剛冒出的嫩芽也被無情地摧殘。可能有“不速之客”來過花園了,這可怎麼辦呢?一向心急的我這一次卻調整了心態,決定讓花園的小主人們來解決這個難題。於是,我保留了現場,不動聲色地等待孩子們的到來。

  第二天一早,孩子們看到被破壞的“彼得兔的花園”都很生氣,都說要想想辦法。於是,談話活動自然就聚焦在了這個話題上,那麼到底是誰來過了呢?孩子們仔細觀察後,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開開說:“是貓咪,貓咪是喜歡晚上出來的!”團團說:“是老鼠來偷東西吃了!”沐沐看著盆裡的腳印說:“這麼大的坑,一定是比較大的動物來過了!”

  聽起來每一個答案都很有道理。後來,孩子們還去詢問了幼兒園的保安叔叔,請教了園長媽媽,才知道原來幼兒園裡經常會有野貓之類的動物在夜間出沒,有時候還會有黃鼠狼呢!這可怎麼辦呢?新的問題又引起廠孩子們的思考。然然第一個說:“我覺得可以每晚把花草搬進活動室裡,關上門,那些動物就進不來了!”愛愛說:“可以用稻草人來嚇唬動物,我在外婆家的田地裡見過稻草人。”伊伊說:“我覺得可以用火光,這些動物看到火光就逃跑了。”樂樂興奮地說道:“我覺得用冰凍也是個好辦法。”

  後來,我們就開始搜尋各種材料,希望將想到的辦法付諸實踐,驗證一下到底有沒有用。我們一起動手製作了稻草人,讓它們在花園裡安了家;每天離園前,我們便齊心協力將能搬的盆搬進活動室,這樣既能防止植物被凍壞,又能防止動物人侵……再後來,孩子們將花園被破壞了的訊息告訴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也一起幫忙出主意,有的說可以種一些氣味獨特的植物;有的說可以安裝太陽能超聲波裝置,動物聽到了就不會再靠近了;還有的說黃鼠狼會害怕鈴鐺的響聲,可以在動物可能出入的路口繫上小鈐鐺……這些方法我們都嘗試了,大多還是有作用的。

  時間一天天過去,採用上述辦法後,動物真的沒有再來破壞花園了!瞧,小豆苗越長越高了,起初被破壞的蘿蔔苗也重燃生機,大蒜長得有兩三寸長了……孩子們更是被這些小生命感動著,他們經常站在花園邊自豪地向操場上的小朋友們招手:“快來呀,快來看看我們的彼得兔花園!”花園裡的小生命還會經歷些什麼呢?我將帶著孩子們一同期待,一路陪伴!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17

  第一次接觸到CAN兒童與自然教育,在朱寶義老師一天學習中,我瞭解到大自然教育的重要性,第一次意識到最好的教育是免費——大自然教育,並且大自然一直都在那裡,不離不棄。

  思想上的衝擊——是什麼

  在短短的一天學習中,我意識到自己的一些思想要徹底的轉變。以前覺得知識非常重要,如果將我以為的知識下切,就只剩下人造的機械類知識,不僅把知識看得很片面,而且誇大了其重要性。影響我們的行為取決於思想,決定思想的又是我們內在的思維,思維的形成來源於資訊,資訊有兩大方面:來自大自然的生動類資訊和來自人類社會的機械類資訊。孰輕孰重?人與自然的關係,從古至今,經歷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與自然的`和諧,而大多數的我們至今依舊覺得自然為我們所用,可是誰又能說在我們選擇自然的同時,何嘗不也是自然選擇了我們的雙向互動。我們可以理解花朵與蜜蜂是相互需要,依賴的關係,卻需要很大的勇氣才敢承認人與米飯,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不僅是忽略了生動類資訊採集的重要性,我們更忘了我們本就屬於自然的一部分。

  自我突破——為什麼

  在我們班上四歲的孩子身上,就已經出現嚴重的電子產品依賴症,家長會因為很多原因,將孩子交給電視、手機、ipad、遊戲等電子產品,換來一時的安靜,而孩子身上的問題也越來越來多。八歲的表弟將電子產品依賴症表現得淋漓盡致,完全離不開。那天,他問我有什麼可以改變一下他的運氣,我告訴他四葉草可以帶好運,並且跟他說了四葉草的來歷,於是那一上午,在大太陽底下,找了整整一上午,回家也沒有玩遊戲,而是開始製作標本了。現在,透過朱老師的講解,我發現原來這些都是大自然的魔力。大自然是唯一可以與手機抗衡的有益資訊群,可以打通,打寬孩子的三大資訊通道——視、聽、觸。孩子身上的諸多問題,追其本質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得到解決,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難養,而以前在那樣的環境下,也可以成長得很好的原因吧!

  行動上的方向——怎麼做

  如何才能發揮大自然這個既免費,又是最好老師的作用呢?首先,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弄清玩樂與教育的區別,真正做到大自然教育的三大法則:融入自然——統一不對立:系統——途徑規則;平衡——資訊採集均衡。其次,進入自然的方法:跟隨,引帶,五不要。五不要包括不阻斷,不替代,不總結,不比較,不強迫。這次朱老師的講解,給我們帶來全新的大自然教育的理念,不僅給我們帶來一場頭腦的風暴,而且給我們以後的一個努力的方向,我願意去嘗試,去探索,去發現。

  我相信不僅是孩子可以在大自然中獲得成長,我同樣也可以在大自然中,獲得力量。每一次全情投入,都可以換來一次快樂的提升!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18

  中國的英文名字叫china,意思就是陶瓷,說起陶瓷,人們就會想到中國。既然我們是中國人,既然幼兒園裡的小朋友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何不讓這些孩子接觸它呢?於是幼兒園在幾年前就開設了特色課程——陶藝。

  對幼兒陶藝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玩泥高手,一批批的孩子在學習陶藝的過程中都獲益良多。

  快樂

  老師說:“今天,我們要去陶藝……”

  話音未落,孩子們拍著雙手連忙叫好。

  老師問:“為什麼這麼高興?”

  孩子說:“因為又可以去做陶泥了呀!”一邊說還一邊傻傻地笑著。

  玩泥巴是孩子最開心的一件事。在每一個孩子的眼裡,世上的萬物只分為好玩與不好玩,而陶藝無疑屬於好玩的行列。每當孩子們來到寬敞的陶藝室,透過隨意地揉捏、用力地敲打、自由地組合創作了一件件作品之後,他們所享受到的快樂不正是他們所盼望擁有的嗎?

  自信

  當孩子發現自己不會製作的時候,嚷嚷著說:“老師老師,我不會。”老師會親切地告訴他:“你行的,試試看吧!”

  當孩子在製作過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煩、需要老師幫忙時,老師會主動地伸出大手。

  當孩子完成作品時,不管是粗糙還是精細,老師都會對著所有孩子大聲地說:“你們看,他的作品完成得真不錯!”

  學陶藝是手、眼、腦協調互動的過程,不僅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還可以發展他們的感知力、觀察力和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靈,任憑孩子怎麼捏、揉都會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豐富,出現的作品就越是充滿童趣的美。當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完成後,一定會對自己更有信心。

  溫馨

  老師:“明天,我們將開展親子陶藝製作比賽。”

  孩子們開始議論紛紛。

  老師:“記住,先和爸爸媽媽商量製作什麼,明天才不會手忙腳亂哦。”

  第二天,陶藝室裡擠滿了大人與小孩,在大手與小手的共同努力下,豐富多彩的陶藝作品出爐啦!

  大人們揣著兒時的夢想與孩子一起製作一件陶藝作品的過程是美妙的,而跟孩子共同動手的過程又是親切的、溫馨的。這對親子關係的促進起著重要的作用。

  想到陶就會從心裡微笑出來,還會想到莫名其妙的聯想:樂陶陶、淘氣、桃花、逃之夭夭……都是些可愛的字眼兒,叫人喜歡,我想古人一定也有同樣的體會,才會把tao發音的字都造得如此機靈有趣。手指深陷在陶土裡,沉浸在陶的世界,享受著陶的感覺,不禁感嘆:China,我愛你!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19

  最近,小班新來了個叫池清源的小朋友,剛過三週歲,他個子不高,但是一雙小眼睛卻炯炯有神,整個身體就像個隨時就要彈起的皮球一樣,一看就是個好動的孩子,奶奶囑咐說:“俺這孫子太調皮了,在家都管不了了,老師您好好給俺管管。”我心裡想:又一個“小刺頭”,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有爺爺奶奶寵著、爸爸媽媽慣著、姥姥姥爺疼著,出現錯誤了,你想說說他護著,他想管管你攔著,弄得好好的孩子到最後變得無所適從,啥習慣也沒養成。我倒想看看今天這個“小刺頭”到底有哪十八般武藝。

  序幕開始了,多數孩子剛入園時都會哭鬧,演一出難分難捨的戲,而小池卻不同,一來就到了玩具區那裡,玩的很忘我。我一看,這不挺好嗎,注意力還滿集中的,可能是家長比較客氣,故意把自己的孩子說成那樣,誇大其詞了。心裡正想著,突然哇的一陣哭聲打破了這和諧的氣氛,王子謙哭了,一問,原來是小池把他推到了,而小池則早不知跑哪兒去了,以後的日子裡,這樣的小插曲不斷上演,漸漸的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玩了,每次戶外活動,總能看到他孤獨的身影,雖然他也玩得熱火朝天。

  為什麼國家規定3—6歲的幼兒可以入園進行集體教育活動,我覺得除了接受一些顯性的教育外,還有一些隱性的教育,就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我們雖然沒有對小池進行刻意的教育,但是經過一個月的集體生活,小池在變。一天下午,馬老師說:“小朋友,要分奶片吃了。”聽到這個訊息,多數小朋友都乖乖的坐到了小椅子上,只有池清源和王欣妍兩個小朋友沒有坐好,王欣妍是因為手上弄上髒東西了,我領著她去洗手,池清源也跟著到了衛生間,回來時馬老師已經開始分鈣片了,兩個小傢伙剛開始還沒太在意,一會兒可能覺得自己的表現有可能得不到獎勵了,欣妍立刻說:“老師,我聽話了。”池清源也跟著說:“老師,我聽話了。”還快點去拿了個小椅子坐下,王欣妍則坐在了木板上,坐的姿勢很好。奶片快要分完了,小池的眼睛一直盯著馬老師,一次又一次的說著:“老師,我聽話了。”“老師,我聽話了……”說完還把小椅子整理了一下。馬老師還是沒有給他奶片吃,並告訴他:“你來晚了,車已經開走了,等下一班車吧。”看到別的小朋友津津有味的吃著,小池的小眼睛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很是不自在,此時,他會想些什麼呢……

  希望小池健康活潑的長大,希望他的明天更美好。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20

  “老師,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別的孩子說的都很好,知道的那麼多,為什麼我的孩子在你那麼細緻耐心的啟發下,還是一點都不會?他是不是太笨了啊!”這是一次開放日結束之後,一位家長跟我交流時,所說的話。

  那次我們進行的是一節閱讀活動,開始的時候是讓孩子自由想象,在自己的心目中,夏天是什麼樣子的,夏天裡都有什麼?應該說這是一個比較開放性的題目,但是這個孩子,我請他起來回答的時候,他卻沒有說出來。因此家長也難免有點著急,或者說面子上掛不住。

  但根據我的觀察,這個孩子在學老師教給他的知識的時候,掌握的還都是很不錯的。唯獨對於這樣比較開放性的問題,顯的不是很活躍。

  我跟家長仔細交談了孩子的一些表現情況,又詢問了孩子和家長一起外出的時候,家長都是如何做的。經過交流,我才發現了問題的所在。孩子的媽媽說,每次帶孩子出去的時候,總是會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的需要,總感覺到不能虧了孩子,而且孩子想玩什麼,也總是儘量的滿足孩子。用孩子媽媽的話說,就是“只要我們能做到的,我們就會滿足孩子,讓他高高興興的。”

  “那你們帶孩子出去玩,就只是讓孩子一個人玩嗎?就沒有和孩子一起進行交流嗎?不管是看到的,聽到的,還是感受到的?”我又問孩子的媽媽。

  “有什麼好說的啊,我們只要看著孩子高興,看著他快樂,我們就滿足了。”

  我無語……

  作為家長,經常的會埋怨為什麼孩子的表現總是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卻沒有想想,自己做的是不是已經足夠了。

  作為家長,不僅僅是為孩子提供物質上的食糧,更重要的是,在平時與孩子的接觸中,在帶孩子外出的時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用自己的經驗,幫助孩子構建他們的頭腦,讓孩子對這個世界瞭解的更多一些。畢竟,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還是有限的一點點,這些遠遠滿足不了孩子的大腦需求。

  我們常說,生活中處處隱含著教育的契機,關鍵看我們能否把握的住這些機會,而且生活中的教育又是最生動的,最利於孩子接受和理解的。

  所以,當我們在帶孩子外出活動的時候,當我們帶孩子旅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僅僅滿足於孩子視覺的滿足,千萬不要僅僅滿足於孩子物質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讓孩子在靈活真實的環境中,去感知這個世界的真實,去領悟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

  我想,這些遠比為孩子買一堆吃的,更重要。畢竟這些精神的食糧,是可以跟隨孩子一生的!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21

  有的人說:“說話,誰不會?上下嘴唇一張一合的事兒。”沒錯。但這不表示一個人就會說話。真要到唇搶舌劍、一語千金的程度,那還真不容易。跟人說話絕不是耍耍嘴皮子的小事。一個人說話的水平,是他修養和學識的證明,是他自身價值的金字招牌,也是人們判斷他的可靠依據。哈佛大學前校長伊勒特曾說:“在造就一個'上流人'的教育中,有一種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優美而文雅的談吐。”現代社會,是一個越來越注重人際交往的社會,所以老師和家長要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說話藝術,讓孩子的談吐真正成為一種能打動人心的藝術。我們可以透過下面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一、精心選擇話題,可以從關懷對方入手,滿足對方的心理需要

  談話時要選擇那些容易引起別人興趣的話題,這樣有利於營造一個輕鬆融洽的談話氛圍,使交談得以繼續深入下去。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有各種各樣的可以交流的話題,談話時應儘可能從某一方面去滿足對方的需要。關懷和幫助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因此關心對方也是個永遠受歡迎的話題。

  二、說話或懸念層出,或自然流露

  設定話題的懸念,是讓你的話語特別吸引人的一種有效方法。如果孩子在說話時能製造懸念,那麼他的講話一定能夠引人入勝。懸念只有在精心策劃以後才能出現。如果不動腦,而想懸念出現,那是不可能的。懸念在講述過程中,必須能吸引人,叫人相信。另一種吸引人的方法,就是孩子講的話是自己內心的自然流露,言為心聲,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

  三、要注意講話的時機

  小玉兒是個既好動又喜歡說話的孩子。有一天,家裡來了一位客人,在吃飯時,她一邊吃飯,一邊唾沫橫飛地跟大人說話,並在客人與家人說話時,插嘴打岔。這就是沒有禮貌的表現。如果和朋友在一起,總是這樣讓別人討厭,是沒有人會喜歡和這樣的人交往的。所以說,說話也要講究時機,不能想說就說,也不能像“悶葫蘆”一樣什麼話也不說。而大多數孩子大都不能把握好這個尺度,有的由於怯場而不願意說話,有的由於修養不夠而總讓和他交談的人“下不來臺”。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注意訓練孩子準確把握講話的時機,使孩子在說的時候滔滔不絕,而在聽的時候也能專心致志。這是一個有修養的人與他人交往的必備素質之一。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2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和活動進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現實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不法分子以哄騙為手段拐賣幼兒,他們的罪惡行為給幼兒的身心造成巨大傷害,使許多家庭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小班幼兒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自我保護意識還是比較薄弱。對跟陌生人走會發生的危險缺乏瞭解,又容易被陌生人哄騙,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為保證孩子們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他們的防護意識,我開展了主題——《野人婆婆》。

  活動中,我利用形象的故事課件引導幼兒分析故事中姐姐與弟弟的行為,初步瞭解什麼是陌生人,認識到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接下來精心設定了真實的情景,我扮成野人婆婆的樣子,讓小朋友從外觀上對陌生人引起重視,活動中很多孩子對我特殊的裝扮產生了防備心理,但是我想現實社會中的壞人和故事中的壞人是有差別的,現實社會中的壞人和常人無疑,但是怎樣讓孩子們從這些普通的常人中辨別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呢?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情景設定法,我具體形象的創設了真實情景,讓幼兒透過親身體驗去感受陌生人的的危險,我請了幾位孩子們不熟悉的家長扮演“陌生人”。讓他們拿著好吃的,好玩的,分別走進我們班,哄騙幼兒結果讓人擔憂,帥帥、沈心悟、邵嘉豪等幾個小朋友都輕易的相信了“陌生人”隨其走出教室。幸虧我及時趕來對幼兒進行了一番教育:不能相信陌生人,更不能跟陌生人走。後來門衛“警察叔叔”及時趕到抓走了“陌生人”。這時讓幼兒們真正感到了害怕,原來陌生人是壞人,看著目瞪口呆的他們,和嚇哭的帥帥,我想他們忘不了這對他們的教育意義,讓幼兒深刻的記住回家要等父母來接,絕不跟陌生人走,也不能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也不能拿陌生人的玩具。

  作為幼兒教師,任何一個人,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同樣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鬆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快樂。民間故事《野人婆婆》也對孩子起到警示作用。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23

  週週是我們班級中很特殊的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由於調皮,曾經跌斷過腿,為此家人都特別地寵愛,平時活動時總是小心翼翼,過度保護,這樣也導致了週週的身體動作協調能力要比其他同齡孩子要差。進入幼兒園這個集體中,和全班那麼多的孩子一起遊戲、玩耍,週週是那麼地開心。但更多的,是各種狀況的發生,一會兒他把小朋友撞倒了,一會兒自己被球絆倒了,一會兒娃娃家的桌子被摁倒在地上……雖然經過了小班一年的學習、生活,週週也有了許多進步,但孩子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每次遇到一些情況,問起怎麼回事時,大家總是會說是週週乾的;遊戲活動中,大家總是會來報告,週週老是來搗亂……當遇到這樣的事情時,我也曾耐心地引導過,也曾嚴厲地批評過,但總是收效甚微。面對這樣特殊的孩子,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自主性遊戲中,孩子們都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進入區域開始遊戲,而週週又像往常一樣跑到果果家去“搗亂”了,一會兒在“灶上”燒菜,一會兒把買來的東西堆得到處都是,走動時還不時撞倒椅子、推翻收納盒……果果家的爸爸媽媽們忍不住又來大聲“告狀”。前幾次發生這樣的情況時,我總是一次次地提醒週週,但他總是堅持不了多久就故態復萌,最後只能讓他接受“懲罰”,取消遊戲資格。可是,這樣的處理方法卻還是沒有多大的效果。今天,同樣的情況又出現了!到底該怎麼處理這件事呢?今天正好小吃店少一個角色,於是我並讓他到小吃店去當廚師,並提醒他“要認真工作哦!”平時週週總愛到處跑,很少扮演固定角色,這是他第一次扮演這一角色,也很喜歡這個角色,出乎意料地在小吃店認真扮演廚師,還堅持到了遊戲結束。講評時我大大表揚了週週,誇他“燒的菜可好吃啦!”聽到我的誇獎,週週可高興了!

  自主性遊戲中,週週總是隻憑自己的喜好,想去哪裡就去哪裡,缺乏遊戲規則和角色意識,結果就常常導致該遊戲區域變得混亂。週週難道是故意在搗亂、在搞破壞的嗎?仔細想一想,其實週週很大原因還是不懂得和別人交往,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同時身體的平衡、協調性比較差,不容易控制自己的動作,結果就導致了“大手大腳”,狀況頻發。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還是要拿出更多地耐心和細心,多給予他們一些關愛,多給予他們一些正確的引導、幫助,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相信孩子的表現會越來越好。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24

  今年三月份接手了一個新開的班級。全部的孩子都是新生,我也調整好心態,做好心理準備,迎接他們適應期的哭泣。

  第一週的教學主要是讓孩子熟悉幼兒園和教室環境,認識自己的毛巾、杯子、座位等,以玩玩具、講故事、做遊戲為主,積極鼓勵正面教育,儘早地穩定幼兒的情緒,努力使孩子喜歡上幼兒園。

  把孩子送到三位完全陌生的老師手中,不光孩子有焦慮情緒,家長也有。你們最關心的是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哭,吃飯好不好等,但這種焦慮常常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因此家長要樹立一種觀念:小鳥長大了,就會飛,為了讓小鳥飛得高,飛得遠,父母應該推他一把。既然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就要讓他學習獨立生活。

  有些家長送孩子來,孩子好好的,大人倒先哭起來了,結果弄得大人、小孩一起哭。還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後,總是不放心,不肯離去,陪著孩子玩,有的躲在窗外偷看。這樣,孩子永遠都無法學會獨立,等到別的孩子都已適應集體生活時,你的孩子上幼兒園還要哭鬧。

  所以,當你們把孩子送到老師手上時,就應該以信任的心態和孩子說再見。

  怎樣讓孩子儘快地適應集體生活,其實光靠幼兒園的教育是不夠的,也需要家長的配合:

  一、不良的飲食習慣:有的孩子坐著等老師來喂,有的孩子還有比較嚴重的偏食挑食現象。

  在家裡可以試著讓孩子這樣做:1.吃飯時先鼓勵孩子自己吃,孩子不願吃了再喂;2.飯前不要讓孩子吃零食;3.吃飯時不要讓孩子離開飯桌;4.教會幼兒如何使用勺子。

  二、不愛護玩具:玩具隨地亂扔不會整理,並且有搶奪玩具的現象。這種情況的存在一方面是由於家長包辦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於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沒有與別人分享的經驗。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求孩子學習整理玩具。我們提醒他們玩具也有自己的家,我們玩好後應該把他們都送回家。對於要搶玩具的孩子,我們要求多跟孩子說,“大家一起玩好嗎?”“你玩好了再給我玩好嗎?”等等語言。家長平時在家也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來收拾玩具。

  三、行動自由散漫:孩子剛上幼兒園,從一個自由的環境到一個相對來說有規範的幼兒園集體生活,會有一段時間的不適應,比如上課或遊戲時還有幾個孩子隨意走開,集體觀念差。而且孩子們好模仿,一個走開了,後面會有很多小朋友跟著一起離開。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方面會在選擇教學內容遊戲時,多考慮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會對小朋友有一定的紀律約束。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 篇25

  春天花開的季節悄悄走近了我們,孩子們發現了許多春天的秘密:柳樹發芽了,桃花開放了,小草鑽出了泥土……"嘰嘰喳喳"誰在叫,順著小鳥的叫聲,孩子們發現樹上有一個鳥窩,這下引起了他們對鳥窩的興趣,他們有的用紙條編織鳥窩,有的用筆畫一個鳥窩,有的孩子用紙盒墊上報紙,為小鳥佈置一個家。甚至在玩沙活動時,他們提出想在沙地裡造個鳥窩。

  孩子們在挑選好工具後,自由結伴分成了幾個小組,合力在沙地裡為小鳥建起了鳥窩。只見蔣天豪和敏敏手裡拿著鏟子,認真地一鏟一鏟將沙子剷起來,堆成一座小山,隨後甘懿琳將山尖挖去一塊,挖成一個圓洞,表示鳥窩。可惜由於基礎打的不牢固,一個用力,鳥窩散了架,甘懿琳立刻責怪起蔣天豪:"你怎麼造的這麼不牢,鳥窩要拍一拍就牢了,就不會倒掉了。"蔣天豪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他招呼敏敏重新動手將散開的沙聚在一起,這次他們用力地先將沙堆拍結實了,然後由甘懿琳來挖洞做鳥窩,果然非常順利,鳥窩做成了。這時甘懿琳又提出了一個想法,她說:"鳥窩應該有一條一條的花紋",(可能是受編織鳥窩的影響)。於是她用手裡的塑膠籃子往鳥窩外面一按,出現了一條一條清晰的花紋,"真好看,小鳥肯定喜歡你們這個鳥窩。"我稱讚道。蔣天豪受到了啟發,他去工具箱裡找出了像方向盤一樣的工具,按了下去,圓圓的鳥窩被分成了幾格。蔣天豪說:"這是小鳥的房間,一個吃飯,一個睡覺,一個看電視。"看著他得意的神情,我對他投以讚許的目光。

  受主題活動的經驗積累,孩子們對鳥窩已經有一定的認識,所以活動中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也提高了遊戲的能力。在遊戲中孩子們透過探索、實踐,同伴之間相互啟發,邊別人的經驗為自己的經驗,充分體現了"生生互動"的作用。同時也看到,雖然有主題活動與玩沙經驗的積累,但要做成一個鳥窩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必須有一個摸索的階段,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再來驗證嘗試,整個探索實踐過程間接提高了他們遊戲的堅持性。當成功出現在眼前時,相信孩子的自信心也獲得了提高。這不正是我們倡導的"做中學"的理念嗎?讓我們的孩子繼續在"做中學,學中做"吧。

【幼兒教師成長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