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彙總6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做一個計劃。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高中歷史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標,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針對我校高一學生基礎差的實際,堅持“夯實基礎,狠抓雙基,改進學法,激發興趣,提高能力”的指導思想。

  二、教學目標:

  高一是個關鍵時期,學生剛進入高中學習,功課多,任務重,學生基礎差,學生不能很快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且高一學習要為學考和高考做準備,所以我確立瞭如下幾個目標:

  1、落實雙基。加強基礎知識的閱讀、理解、分析、綜合、鞏固,定期組織知識過關。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方法,做到快速閱讀,能提取有效歷史資訊。

  3、培養學生理解、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中加強對歷史概念的分析、判斷、歸納,使學生能正確把握歷史概念,加強材料題的分析訓練,以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4、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課堂上可以分組討論,探究學習任務,互相交流資訊,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提高學習能力。

  5、利用教材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本模組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透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四、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共四個班(147、148、149、150班),272個學生,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大部分學生沒有。在教學中要想提高成績,是相當難的,但我要迎難而上,少講困難,多想方法。教學上要分層次進行,要求不宜過高,按照學業水平的要求進行教學。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其主動性,拔高要求,並要進行一定量的較難的作業佈置。

  五、主要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用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

  4、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到教學中,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應對高考的挑戰。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六、教研教改:

  1、加強集體備課,與同組的老師共同商討教學教法。

  2、鑽研歷史教學大綱,探索新課改,堅持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學中摸索行之有效的創新教法。

  3、在教學中,把握好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重在導,學生是學習的主要角色,平時加強摸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變為高效課堂。

  七、進度安排:

  本冊教材根據專題分為8個單元,共27篇課文。外加1個活動課,共計28篇課文,38課時。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學術情況分析:

  下學期,我將在高一教歷史。學生基礎差,基礎弱,各科成績發展不平衡。然而,在被分成不同的科目後,學生們明確了他們的學習目標,糾正了他們的學習態度,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1、知識和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歷史問題,包括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透過各種渠道閱讀和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透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和概括,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的:進一步瞭解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積極參與的過程。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討論歷史的產生,歷史與理論相結合;注重探究性學習,善於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對所學內容進行全面的比較、概括和解讀;學會和別人合作學習交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可以進一步瞭解中國的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喚起對祖國曆史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情懷,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和人類和平進步事業做出貢獻的人生理想。

  加深對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抵禦挫折和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求真務實、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

  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借鑑人類創造文明的優秀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上述三維課程目標的實現是一個密不可分、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二、教學措施

  1、深入學習新課程教材,根據歷史課程目標和學校、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準備教學大綱、教材、學生和教學方法。

  2、認真教每一節課。課堂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應靈活安排。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應引入課堂。應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用他們的思維。同時注意基礎知識,做好課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要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轉移,培養分析、綜合、比較、總結和概括史實的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心學生,用情感感動人,耐心輔導每個學生,認真複習每個學生的作業。做好學生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利用“情境教學”和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激發學生愉快地學習歷史和知識。配合學校開展綜合知識競賽,開闢第二課堂,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迎接高考挑戰。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這學期要求學生做一些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寫歷史習題,製作歷史課件。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儘量幫助學生努力學習,瞭解課程要求,夯實基礎。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學生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3、在教學方法上,學生應注重自學,在交流中相互幫助和促進,在小組合作中努力學習。

  三、學術狀況分析

  高一學生經過第一學期的熟悉,相對容易融入歷史老師的教學習慣。但一方面,由於這學期的重新安置,他們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他們的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上學期的歷史教學表明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薄弱,所以下學期的歷史教學仍應注重基礎和興趣的培養。此外,學校實行學習計劃制度,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更喜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此,他們也在制定學習計劃的同時製作PPT,透過多媒體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向學生呈現歷史知識和歷史發展脈絡。

  四、工作重點和具體措施:

  (一)工作重點:

  1、總體要求:明確教學任務,把握教學套路,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認真備課,準備好教材、學生、學習條件、學習方法。

  3、做好每一節課,40分鐘上課求質量。

  4、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5、努力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操作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2)具體措施:

  1、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創新改革。

  (1)最佳化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

  針對我校學習計劃制度的實施,教學的備課、說課、聽課、聽課、評課、反思等各個環節都得到了全面最佳化。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課堂上高效實施,平時公開聽課、評課,課後認真反思,提高質量。

  (2)努力嘗試三種班級模式

  結合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培養自己的教學習慣。

  第一類,新教學。其基本環節:課程標準導航、制定學習計劃、創設情境、模式學習自主學習、自我測試實施知識、合作探究總結、提升和拓展反饋訓練、鞏固知識。

  第二類,複習課。其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索知識梳理、歸納典型案例分析、深化完善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第三類是講課和評價。基本環節:測試情境展示人格矯正案例分析變體鞏固薪酬培訓。

  (3)進一步完善學習計劃指導模式

  針對我校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學習計劃”的導向作用和“合作學習”的智慧共享作用,讓全體學生高效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消化重點難點,解決思想方法問題。課前精心準備的學習計劃充分發揮了學習計劃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有效落實學習計劃的導向作用;充分發揮課外學習計劃指導的延伸功能。

  (4)在鞏固環節上,儘量把每一節課,每一個單元都練好。

  (1)在每節課結束的時候留出一些時間來測試本節課的學習情況,以便每節課的練習。

  (2)對各個單元進行總結測試,以試卷的形式對之前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考查,以此來練習各個單元。

  (3)利用月考、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

  根據課題組的安排,在教學結對活動中,我和夏培榮老師組成了教學夥伴,互相多講課多指導,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加入了相互學習,如備課、把握教學重點難點、表達課堂語言、設計教學黑板、批改作業、評卷等。從而促進我校歷史學科建設的發展。

  3、充分利用系、組的教研活動進行高效溝通。

  歷史學科數量少,高一歷史老師一個人。集體備課的實施只能在教研活動中或課後進行。集體備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集體學習,課前一週認真備課,寫好教案;受益於課間40分鐘;課後反思成敗。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學內容:

  必修的歷史課(一)是政治文明課。注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二、指導思想:

  新的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最佳化課程結構、保證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法轉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教學要跟上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為了適應這種情況,保證高考的順利進行和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教學應該有利於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教材分析:

  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的問題極其複雜。

  歷史必修課(一)有8個學習題目,共27課。主要是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瞭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從歷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中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和解釋,理解人類社會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而艱難的歷史程序,從而確立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政治活動不僅受制於經濟和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還用於經濟和其他活動,對社會發展有很大影響。因此,我們研究歷史,瞭解人類社會在政治領域的'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四、學術條件分析:

  高一有5個班,每個班近50人,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所以我一定要鞏固和提高我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教學。對於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來說,做一些比較難的作業和試卷是很有必要的。根據學習情況和特點,教學中一定要適當強調和細化某些章節,以基礎知識為主。

  五、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知識聯絡,注重學科間聯絡,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應用;擴大培訓,注重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讓學生既能從“點”展開,又能結合掌握所學的知識點。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是根據“研究課題”購買和建造的。共有八個研究課題,包括緒論、研究建議,主要介紹課題的歷史發展線索或研究重點,並對研究方法提出一些建議。自我評估、材料閱讀和思維在課文後輻射,拓寬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李的政治活動豐富多彩,極其複雜,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了人類豐富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學生努力學習,認真探索,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體會到歷史的真諦。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新課標理解:

  1、新課標打破了傳統的知識體系,教學內容不是按照學科知識體系編排的,而是採用模組的方式,分為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必修課和六個選修課。每個模組下又分為若干專題。從形式上看,模組和專題是各自獨立的。設計這種體例的初衷是避免高中教學成為初中教學的再一次重複,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深入。但是,在現實中,政治、經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對於很多問題,只有歷史的、多角度地觀察,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教學過程的試題不可能侷限於模組和專題來命制。而且,當前絕大多數省份高考採用的是文科綜合的試卷,要求學科內和跨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因此,從教學過程的實際出發,需要對新課標的模組和專題加以整合,構建學科體系。

  2、新課標中教學內容的表述比較簡略,和以前的教學大綱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學習要點,沒有內容概述。一些專題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蓋的基本知識點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新課標下,基本知識點的確定比較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一些方法對此加以緩解,並且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

  3、新課標提出了一些新的課程目標,需要納入教學過程目標。解讀新課標就可以發現,與教學大綱和高考考試說明相比,新課標提出的課程目標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其中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並把它提高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並列。以前的教學過程主要是從學科本身的知識和能力考查出發來命題的,有時也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教學過程目標之一。顯然,在新課標下,以往的教學過程目標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在確定教學過程目標時,應該把新課標提出的這些新的教學目標考慮進去:這些教學目標能不能轉化為教學過程目標,如果能夠轉化,又應該如何轉化。

  二、新課程教材分析:

  1、文明史的學科體系與傳統的通史體系有相當大的區別。一是主線不同,文明史考察的是文明的演進,把人類文明的發展演變分為農業文明時代和工業文明時代,以文明作為研究單位,從不同文明型別把握人類文明的多樣化,並且把中國歷史納入到世界文明史之中。二是角度不同,重視至今仍然有重大影響的文明,從現實追溯歷史,從歷史聯絡現實。三是知識範圍不同,把思想文化、社會生活有機地融入文明的演變之中。顯然,解決新課標下學科知識體系問題,首先需要史學觀念的更新。在這個基礎上,用文明史的觀點整合新課標的模組和專題,構建學科體系。教學過程應該依據這一體系來把握主幹知識,確定命題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認識的提升。

  2、目前中學歷史教材實行一綱多本,已經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教材。這些教材雖然都是按照新課標編寫的,採用的基本知識點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少地方大相徑庭,基本知識點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不僅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範本,而且其他出版社的教材也不可能起到這個作用。在進入試驗區的省份,也是多種版本並存,同時使用幾種教材。一綱多本、一省多本,使得教學過程不能依據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也不能依據本單位教學所用版本。因為如果平時的教學過程依然按照過去的方法從使用的教材,必然導致未來無法適應全國、全省甚至地區的統一考試。教學過程失去了以往所依賴的基本知識點出處。所有教材都是按照新課標編寫的,因此教學過程中基本知識點的確定應該遵循新課標,而不是具體教材。新課標中教學內容的表述比較簡略,和以前的教學大綱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學習要點,沒有內容概述。一些專題的

  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蓋的基本知識點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三、學情與師資狀況:

  1、學生經歷了初中新課程改革的教學,都對通史的情況有所瞭解。

  2、高一歷史備課組共4人,都有比較豐富的高中教學經驗,備課組對通史教學都相對熟悉。個人業務素質相對較強,重點是做好教學理念的更新及新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宏觀指導。

  四、教學教研計劃措施及進度:

  本學期我組將以學校及教務處計劃為依據,以學生實際為出發點,多進行備課組備課活動,加強新教材的研究和鑽研,多交流,多學習,以期達到共同提高,促進同組教師專業養成,課堂注意講究方法,以期望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取學生讀書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也在這樣的研討中不斷地改變教學觀念,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最大限度地發揮備課組的戰鬥力以促進全體學生歷史水平再上新臺階。主要計劃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必須以初中基本知識為背景對高中歷史模組進行新的整合,達到教學的最佳化設計,這就要求對初中歷史進行必要的回顧,在這一基礎上,構建合理的學科體系。

  2、必須加大對材料題的全面考查,特別是加大對材料處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閱讀理解歷史材料,對材料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的整理,聯絡所學知識等內容,能夠培養學生掌握從第一手資料出發、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研究歷史的方法。

  3、組織討論會,辯論賽,讓學生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進行具體的分析,提高辨證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

  4、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熱情,又能夠讓學生深入對現實社會的瞭解。

  5、每次考試必需設計自選題,調整命題的思路,使紙筆測試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也能更好地反映課課程的理念,使更多的學生在傳統的紙筆測試中也能體驗到成功。

  6、必修模組學分認定,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5

  新學期開始,為了更好的配合和完成本學年的歷史教學任務,特制定此教學計劃,內容如下:

  一、教學內容:

  高一歷史必修(I)是政治文明歷程。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程序中的重要內容。

  二、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最佳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索。所以教學中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了適應這一形勢,確保高考的順利推進,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前進,教學中要切實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教材分析:

  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問題是極其複雜的。

  歷史必修(I)的8個學習專題,共27課。主要是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站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市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從而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政治活動既受制於經濟和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又發作用於經濟及其他活動,給社會發展以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學習歷史,瞭解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共5個班,每個班將近50個學生,生源質量高低不一,因此,我在教學當中一定要進行分層次分階段地鞏固和提高。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則要進行一定較難的作業佈置和試卷的佈置。針對學情和特點略講某些章節教學中一定要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並以基礎知識為主。

  五、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有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按“學習專題”購建。共八個學習專題,包括導語、學習建議、主要介紹專題的歷史發展線索或學習重點,並提出一些學習方法上的建議。正文後輻射自我測評、材料閱讀與思考,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歷史上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複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料人類歷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預料不到的收穫,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高一歷史呈獻給學生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內容包括中國和外國,涉及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的歷史時期。全本書共計八個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經濟決定政治,政治反作用於經濟,文化是經濟、社會在社會中的體現。在整個高中階段,高一學段的政治文明史具有先導性的作用。

  二、學生狀況

  本學期是高一年級新生從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學期,學生處於新的學習環境、面對新的師資面孔、手握新的教材,這一切絕定了高一新生必然有一個或短或長的心理適應期、心理調整轉軌期。在這一時期,學生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排斥情緒。

  高一新生在學習方式、學習方法上也面臨著調整,高一新生同時也面臨初、高中教材所述的知識點銜接問題。初中時強調記憶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高中則更多地強調在記憶的基礎上的理解和運用。對歷史而言,則是形成正確的史觀,充分發掘教材及相關材料中的有效歷史資訊,並運用正確的史觀和歷史資訊分析解決歷史問題,形成能力。

  高一新生來自於全縣不同的學校,原學校不同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心理、生理、學習方式、學習態度和社會認知等方面存在著較多的差異性。應積極正視學生的差異性,努力推進學生差異性發展。

  由此,“新”是高一學生的一大特點,“新”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具有更多的塑性。為此,作為高一年級任課教師,應該緊緊圍繞“新”,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做足“新”的文章,充分發掘學生潛能,在“塑才”的征程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程序中重大歷史問題;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透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

  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的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處、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學會與他人尤其是不同見解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

  四、教學要求

  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學習本學期的課程,使學生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正確理解政治制度演變的必然性和對近代、現代的影響,進而正確把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發展規律和發展特點,做到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五、教學措施

  1.課標為本

  認真研讀和分析課程標準,瞭解我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歷史學科測試標準,深度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好課前課時設計。

  2. 創新授課

  創新課堂,上好每一節課。運用課前課時設計,採用問題教學法、學案導學法、討論法等。關注課中生成,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啟用課堂,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歸納的能力。

  3. 改進教法

  用好學校提供的課程資源,把“白板”引入歷史課堂,充分利用其容量大、易於營造新的教學情境等特點,創設快樂和諧課堂,拓展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面。

  4. 及時總結

  認真做好學生意見、建議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時調整工作,不斷修正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把關注全面與關注學生個性有機結合,耐心輔導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