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熱門】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生物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潛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潛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但是,如果生物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理解、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生物問題的空間呢?那麼,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認識到這一點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十分注意從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兩方應對學生興趣和潛力的進行培養並進行了反思。

  一、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導課即一堂課的開始,心理學研究證明:精彩而藝術的開課,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親切的感受,不僅僅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迅速由抑制轉為興奮,而且還會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新課的匯入是生物學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導課激趣激疑,啟用學生的“動情點”,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可採用問題型、娛樂型、直觀型、實驗型和說課型等開課方式匯入新課,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振作學生精神,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探究慾望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這樣,在師生互動配合下,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正所謂良好的開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問題是教學的核心。教師把課前精心準備的相關教學資料以思考題的形式佈置給學生,並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看書自學,獨立思考,尋求答案。同時,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創設簡單、愉快的教學情景,幫忙學生消除緊張、壓抑、沉悶的情緒。如學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變異”等,可採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思考後進行討論作答,並相互修正,在討論過程中及時進行啟發誘導,既要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又要啟發學生進行聚合思維,同時還要讚賞學生的大膽見解,並及時指正,整個過程教師要控制好課堂討論時的氣氛,組織好課堂秩序。最後,師生一齊進行歸納、總結。針對出現的相關問題,將課堂訓練引入競爭氛圍,以不同方式讓學生作答,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防止學生對教師的依靠性,防止養成思維隋性。

  學生在學習中主要場所是在教室,中學生物學教學絕大部分時間也在教室裡,黑板粉筆,重複一年又一年。學生在教室裡是死板板坐著,應對黑板,應對書本,單調地重複學生像籠中小鳥,我發現適當改變教學環境對活而有效課堂教學也起了很重要作用。並且在實踐當中,根據教學需要大膽離開教室,更換教學場所。如實驗室就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教學場所,那裡有做各種實驗的儀器裝置,那裡有用於課堂教學的各種模型、標本、教具,那裡有研究生物學的科學氛圍,所以我有很多課是把學生帶到實驗室上課,效果很好,學生能夠動動手,培養操作潛力,學生可動動眼,培養觀察潛力,學生也不是一向坐著,根據需要時站時坐。再如:參觀大棚蔬菜種植和管理,是學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兩者關係及受哪些因素影響,最理想的地方,我試著把同學們帶到農民大棚裡,為他們上課,使他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對知識學習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並且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求知慾增強,教學效果如願以償。改變教學環境,對活而有效課堂教學的作用表此刻:

  (1)教室是學生必需去又有所厭倦的地方,適當更換教學環境具有調節作用。

  (2)在新的環境裡,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學習熱情和求知慾。

  (3)在教室裡可能接觸不到新環境中的資訊,教學資料單調。

  二、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1、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潛力。學習指導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構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能夠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佈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麼枝節就可比喻為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為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為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為髓鞘,那麼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是一個用心主動的認識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概括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結構才能真正被接納為認知結構。從而獲得深刻的領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具有用心的探索慾望,同時在教學中利用一切教學材料,生活實際現象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構成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傳染病後,我就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現流黃鼻涕和頭昏的現象,請學生分析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參與。用心探索,把上述實際實際問題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教師可行引導學生思考感冒屬於哪一種傳染病是由什麼病原體引起的學生在這樣經常性問題解決過程中,領略到了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經過長期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估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潛力。

  3、系統梳理知識的潛力

  對知識的系統梳理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髮現知識的系統規律。及時對知識進行梳理。如在學習心臟的結構時,可啟發學生結合實物或掛圖將其總結為“四腔”“八管”(主動脈、肺動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各一條。肺靜脈四條)“兩瓣膜”(指房室瓣和動脈瓣兩種)。而在學習人體“血液迴圈”時,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質可概括為:“左心動。右心靜。肺相反。體相同”。這樣學生懂得生物學“怎樣學”、學什麼“。長期訓練可培養自學的習慣。有利於構成學習創新潛力。

  4、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潛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定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潛力和思維潛力。在學生掌握了必須的生物學知識後,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狀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透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潛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潛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生物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學反思對生物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生物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生物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2

  過去,我們的生物課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學生被動地聽、說、看、演、練,這種課看似行雲流水、絲絲入扣,然而仔細想來,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是難以培養學生的潛力、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

  生動搞笑充滿活力的生物課是吸引學生自願、自覺學習生物科的有效途徑,怎樣使生物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吸引學生,使學生在快樂中理解知識和提高潛力是每一位生物教師在課改中都就應思考的問題。

  一、從生物教師的教學位置創造課堂生機

  自古以來,三尺講臺就是教師揮灑激情的聖地,但也造成了師生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因此很少有學生在課堂上不經教師允許敢私自走上講臺的。課堂上教師的站位是煥發課堂教學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始終站位在講臺是講解,走到學生中間是交流;定點站位是說教,動態走位是合作。因此,課堂上教師站位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實效,影響學生學習潛能的發揮。教師長時間站在某一固定位置,學生會構成思維定勢,導致一部分學生降低學習動機,而且會讓學生覺得老師高高在上務必仰視,這無疑構成了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會使他們產生壓抑感,因而使課堂失去活力。新課程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和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師重心下降,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一齊交流、一齊研討,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到教學中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師生之間的屏障,透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多的交流和探討,學習氣氛就會更加熱烈,課堂便能煥發生機與活力。

  筆者曾在一所條件較差的農村中學聽一節初中生物課,老師在講臺上向學生出示人體大腦模型,模型不大,坐在教室後面委實看不清大腦的溝、回等結構,但聽說自己的大腦就是如此的結構,學生們都十分渴望有個直觀的認識。此時,授課老師拿著模型走下講臺,慢步穿行於同學之間,讓他們近距離觀察,甚至讓學生觸控。原先枯燥的課堂立刻變得生機盎然,氣氛良好。

  二、從生物教師的體態和語言創造課堂生機

  課堂學習氣氛沉悶往往與教師語言呆板、缺乏活力有關。教師的語言在傳授知識、開啟心智、培養人格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也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動機的催化劑。教師語言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富於想象則容易引發學習興趣;語速快慢、語調高低變化容易給人以興奮和關注,給課堂帶來活力。課堂上教師的舉止、神態、儀表、體態同樣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親切的教態和恰當的體態語言都能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心境和用心向上的求知情趣。因此,課堂上教師若能做到面帶微笑、親切大方、儀表端莊,並能透過手勢、體態和神態感染學生,做到手勢瀟灑、體態恰當、表情燦爛,加上抑揚頓挫、風趣幽默的語言,學生便能用心回應,構成良好的互動,從而對所學的資料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生物知識做到講解引人入勝,提問啟發思維,答疑講深講透,難點通俗易懂,描述生物概念和原理字斟句酌,生物用語準確無誤,結合語調的抑揚頓挫,整個生物課堂定能洋溢愉悅與活力。

  筆者在高中生物“XY型性別決定”知識介紹完後進行了這樣的講述:“大家都明白在封建社會里,女同胞們蒙受了許多屈辱,比如做媳婦的生了女娃,想抱孫子的婆婆就會怪她:長了個什麼肚子?想絕我家的香火呀?這真是六月飛雪,千古奇冤。此刻同學們明白了生男生女關鍵在於是X精子還是Y精子跟卵細胞結合,不能把職責都往女性頭上推。竇娥們,你們最後推翻了壓在自己身上的大山翻身得解放了,可喜可賀呀!_X(女學生名字),作為女性的一分子,你認為最就應要感謝誰呀?是的,我們要感謝孟德爾和摩爾根兩位老人家。沒有他們可能就沒有這天的遺傳學。以後,生孩子沒生到讓婆婆滿意的小寶貝,你們就跟她講:不是我不留意,是你兒子太大意!能不能這麼說呢?男同胞們,人家怪到你們頭上來了,你們作何反應呀?老天,冤枉呀!冤枉!女同胞們,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喲!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一齊來討論一下‘生男生女取決於男性’這句話是否正確”男女聲的變換加上惟妙惟肖的表情、姿態,引發了陣陣的笑聲和掌聲。嚴肅的科學理論在簡單愉快的氣氛中被融化滲透到每個人的血液中。

  三、讓多媒體輔助教學創造課堂生機

  隨著網路和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生物課堂教學。多媒體在輔助生物教學的過程中,雖然重點資料滯空時間短、頁面更新快、學習再現效果差等不足,但它能充分發揮聲、電、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把抽象、複雜的生物學知識轉變成生動活潑的文字、影象、影片,使動畫與視聽相結合,讓學生的聽覺、視覺同時得到刺激。課件中的資料會給學生帶給獨特的視角、清新的畫面和準確的動態過程,這不但給學生帶來了新的視聽效果,而且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例如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學生難以透過語言的描述來理解,如果在講解過程中能結合課件進行動態演示,就能夠加速學生的理解程序。再比如光合作用的過程,即使透過靜態的圖示學生也無法完全理解,而利用光反應與暗反應的迴圈過程動畫軟體,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深了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適當運用多媒體課件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課堂活力顯然有著十分獨特的作用。

  四、用教學策略煥發課堂活力

  課堂氣氛沉悶,往往與教師缺乏教學策略有關。課堂上老師們若能根據學生課堂表現,採取有效策略,激發學習慾望,就能讓學生想學、能學、會學和堅持學,從而使學生表現出高度的學習熱情,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1、問題導學,以問啟用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認為,在學習時教師不要把教學資料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向他們帶給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研究,並由學生自己收集證據,讓其從中有所發現。因此,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斷設計導學問題,以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思考、探究,以問題引導學生交流與合作,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和主動性。當然問題設計要建立在學生學習的內在機理

  上,學生才會產生在學習內驅力基礎上的想學,如果老師設計的問題學生一個也不會,或者老師設計的問題學生全會,那麼這些問題就是無效的問題,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在講完“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後,設計並佈置這樣一道題:下圖是某一植物細胞,請分析該細胞所處的狀態。

  本題是一道開放題,從相對靜止的觀點看,該細胞可能處於一種即時的動態平衡狀態;從運動的觀點看,該細胞可能正處在質壁分離的過程中或者質壁分離復原的過程中。開放的試題,開放的答案,源於課本卻又略高於課本,給學生帶給了一個寬闊的想像空間和展示學生自身水平的舞臺,促使他們展開思維,主動探索,從中得到豐富多彩的答案,並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取得課堂教學的預期效果。

  2、延長問題的決定時間

  針對學生設計出的問題,教師不能立刻把答案告訴他們,而應注意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對問題產生深刻內省和反思,從而引導學生思維在較深層次上的湧動,這樣有利於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回答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有利於創造學生思考的寬鬆的課堂氣氛。教師不能把學生的頭腦當作要被添滿的容器,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就應儘量使課堂上每一位學生的思維都在用心地活動著,讓每一位學生都不能閒著。

  3、教師主動示弱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每個人自身存在的潛能是巨大的,每個人只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潛能而且能不斷地開發自己的潛能,往往都能取得預想不到的成功。教師要為每一個學生營造一個充滿關愛、平等自由、尊重互諒的學習氛圍。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思善問,從不同角度思考,從而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如果課堂上碰到意想不到的問題或狀況,教師又不能立即做出決定或處理時,我們就應主動示弱,承認自己的不足,或請學生幫忙,或延緩回答。這樣不但不會降低自己的威信,相反學生會認為你親切、隨和,容易與你接近,也會消除畏懼心理,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及其奇思妙想。甚至課堂上針對教師預設的問題或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生成的問題,教師能夠在學生面前主動表現出茫然不知,主動表現出需要幫忙和解決的“窘態”,以滿足同學們好勝心,鑄就學生的成就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奮性。

  4、進行課堂檢測

  課堂上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比無壓力、無任務驅使的學習效率高得多,適當進行課堂的學習檢測,學生上課才能用心地學習、記憶和鞏固,從而使課堂表現出勃勃生機。

  5、即興活動

  教師要根據課堂上的學習氣氛,主動創設學習情境,如小組競賽、即興演講、黑板板演、動手製作和開展遊戲活動等,目的是有效地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和主動性。如在學習了植物的新陳代謝後的總結過程中,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給你一畝水稻田,怎樣才能提高它的產量呢?”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或者家裡栽培花卉、農作物的經驗提出合理的措施。學生經過思考後,紛紛提出了他們認為可行的方法,教師趁機引導大家對這些方法進行點評和生物學原理分析,並及時對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不足處或不甚理解的知識點立刻進行講解,較好的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師生情感十分融洽。

  再如,學生在學習免疫的相關知識時對傳染源和病原體兩個概念的理解比較費勁,我就在課堂上臨時採用了一個小遊戲,先請一個學生到前面來,手掌上塗上很多粉筆灰,然後讓他與下面的學生去握手,有的學生很大方,主動站起來跟他“友好”一下,有的則比較羞澀,不肯與他握手,然後我請學生用傳染病學中的概念來分析這個行為過程中每個同學所扮演的主角,學生很快就明白了:粉筆灰代表病原體,手上有粉筆灰的同學代表傳染源,與他握手的同學稱為易感人群,而不願與他握手的同學則表示他們遠離傳染源。遊戲雖然簡單,但它會使複雜的腦力勞動變得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悅的體驗,是一種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是一種能夠構成無意記憶的過程。這種方法要比教師講、學生背有效得多,也簡單愉快得多。

  五、用教學機智促進課堂生機

  教學是現場直播,課堂會因不可測因素的出現而波瀾起伏,它需要教師正確而迅速地做出決定並妥善處理。“教師為之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誘導”前加“相機”兩字,說明了“誘導”成功與否關鍵在於“相機”是否及時。這就要求教師務必具有教學機智這一基本潛力素質,在課堂上能駕輕就熟地捉住一些稍縱即逝的教學時機,將教學資料及時地與當時的環境氛圍相聯絡,不僅僅能掀起學生求知慾望的高潮,而且能使教師的創造才能和創造樂趣在這些活的情景中得到發揮與體現。

  有一天,課堂上正在組織學生討論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突然一位同學打了個很響的噴嚏,可能一些飛沫濺到了同桌的書上,同桌一邊找餐巾紙擦,一邊小聲嘀咕,引得好些同學左顧右盼,那位劇情的製造者滿臉茫然的看著我,我靈機一動。

  師:請同學們聯絡實際思考,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哪些做法有利於提高衛生意識,預防有害微生物的入侵?

  生:不隨地吐痰、勤洗澡換衣。

  生:飯前便後要洗手。

  生:不在地攤上購買不潔食品。

  生:在教室裡咳嗽、打噴嚏最好用餐巾紙捂住口鼻,以防飛沫亂濺,傳染流感和非典等呼吸道傳染病。

  這位老兄還沒說完,教室裡響起了掌聲,打噴嚏的那位同學的掌聲顯得尤為熱烈。之後,我補充:當人咳嗽、打噴嚏時,氣流會把口腔和鼻腔中的黏液帶出很遠,黏液中的水分很快蒸發,其中的細菌及其芽孢就會隨著氣流四處散佈,威脅他人的健康,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咳嗽、打噴嚏都應使用手帕或紙巾,並且避免直接應對他人。一個咳嗽成了這節課的活化劑,它使得課堂氣氛鮮活搞笑、生動可聽。

  六、整合有效的教學資料煥發課堂活力

  實踐證明,教學資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關聯越多,學生越會對教學資料感興趣。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整合學習資料,力求當堂學習資料和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掛鉤。如在學習高中生物資料時,教師有意識地把初中生物的知識整合在學習資料中,用心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主動性。學習“神經調節”可聯絡“科學用腦”,學習“被子植物的雙受精”時應先複習“花的結構”等等。同樣把課本中的資料和學生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如學習“無性生殖”可聯絡果樹的扦插、嫁接,學習酵母菌的知識可聯絡家庭中的釀酒、發麵,還有像農作物的秸稈還田、一年多茬、無土栽培,像禽流感爆發、艾滋病肆虐,像蘇丹紅鴨蛋、多寶魚事件等食品安全等現象和問題能夠讓學生闡述觀點或解釋現象。總之,教學中教師應多聯絡社會現實,多用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去審視和解決社會生產與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引發學生對生物學的應用價值的認同,煥發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用心性,使課堂教學生機勃勃,學生興趣盎然。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3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紮實嚴謹,聯絡實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透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透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絡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例項,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例項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定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紮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4

  營造學習氣氛 增強課堂生機 從事初中生物教學工作十餘年了,常有一種失落感,本來應該是充滿著生命氣息的生物課堂,常常因為不當的教學理念、教學策略而變得死氣沉沉,被學生痛苦的形容成“死物”課。要想真正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生物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必須想辦法使學生關注生物課堂。應在如何營造課堂學習氣氛上多下功夫。 “血液迴圈”一節課的教學實踐,讓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細想起來,這節課我成功做到了以下兩點:

  一、 更新觀念,還生物課以生趣 以前講“血液迴圈”,只會照本宣科,讓學生聽枯燥無味的講解,學生很容易被淹沒在學科知識的海洋之中;讓學生死記硬背迴圈途徑和血液成分變化,學生很容易就迷失了自我,只記得空白的知識本身。

  現在再講,先放下對教學目標的急切追求,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完成了哈維的血管捆紮實驗,自己動手透過顯微鏡看到了小魚尾鰭內生生不息的血流。相信孩子們肯定感到新奇,也肯定感到喜悅——因為他們再也不是機械記憶“紙質的生物”,而是感受到了生命本身;再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可以向科學家那樣去完成科學探究。

  我有理由相信,抓住機會讓學生動手、動腦,學生自然將心思迴歸到課堂中來,自然將精力放到學科知識上來,自然可以體驗到“學”的輕鬆。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策略的更新自然也影響到教師自身的心情,也會體會到“教”的快樂。

  二、 鼓勵合作,還生物課以生機 以前我的課堂死氣沉沉,是因為“我的課堂我做主”的思想長期禁錮著我,也禁錮著我的學生們——在課堂上常是我喋喋不休的講解,提問和回答只是“串場詞”,學生沒法自主交流,更不能自我展示。

  《學記》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課堂學習不單是“老師講,學生聽”的過程,也不是完全由學生一個人獨立完成的過程。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課堂中老師只是機械地“死添硬灌”,把學生當作是機器,是老師工作的目標和物件。學生只有義務被動接受,沒有權利合作,沒有權力思考,更沒有權利質疑。這種課堂是死氣沉沉的課堂,是壓抑甚至是摧殘學生的課堂。

  備課時,我意識到課堂模式應該得到改變,我的思維更應該更新,應該將課堂還給孩子們。指導思想變了,課堂模式也就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孩子們不像以前那樣拘謹,不像以前那樣只會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只要老師肯放手,孩子們也是那麼的充滿生機!

  現代的教育理念提倡合作學習,要求老師把課堂建設成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密切合作,共同發展的天地,要求學生在課堂中學會人際交流,學會互相幫助,和諧競爭。改變了過去傳統的課堂氣氛和師生行為模式,自然會使課堂充滿生氣,自然會讓同學們充滿希望,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5

  在實驗課的教學中,我認識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及思想情感的培養,要遵循低起點重過程高要求的原則。

  實驗探究法教學中,借鮮鮮活活的生物,老師精心創設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低起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親自參與:動眼看、動手做、動口說、動耳聽、動腦思,五官並用。並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掀起一個又一個學習高潮,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樂趣(重過程);學無止境,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和思想情感的培養,不是幾節課所能完成的,教師要高瞻遠矚,從培養21世紀有用之才的角度開展工作,教學內容不拘泥課本,透過聯絡實際達到對知識的遷移運用,透過課外實驗延伸,學生在深入追求生物知識的同時,逐漸形成熱愛生物科學的志趣(高要求)。

  這樣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就能落到實處,學生的思想情感就能逐漸得到昇華。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6

  20xx年下學期,我擔任初中七、八年級五個班的生物教學工作,現就半期來的生物教學工作作如下反思,以利後段工作的開展。半期來,八年級生物上冊的全部內容已經全部新授完畢,並對學生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生物素養檢測。學生整體的生物素養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

  七年級已經完成了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的教學。學生基本素質差,學習成績不理想。

  整個生物教學工作都有待加強。下面是我的教學反思。

  初中生物科學的教育物件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它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的。

  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加以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透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嚴謹的科學性。同時生物學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透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透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7

  一、知識性目標的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知識目標。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知識的學習筆者大多是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互動學習。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圍繞三個問題匯入:1.什麼是呼吸,請說出你身邊的呼吸現象?2.人或動物在呼吸時,吸進的氣體與撥出的氣體在成分上有什麼不同?3.植物有沒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討論。有位學生提出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證明氧氣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學內容就這樣自然的延續。

  二、技能性目標的反思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絡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儘量列舉身邊的生活、生產中的例項,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要求的分組實驗有具備條件,一個個都要開展,實驗過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七年級開展的用顯微鏡觀察人血塗片實驗,發現學生動手能力很強,出乎意料,對實驗也非常感興趣,當場給以表揚。當然對學生的肯定對幫助學生確立自信也是很有幫助。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反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在學習七年級植物標本的採集過程中,“同學們植物標本可幫助我們認識多種多樣的植物,在科學研究中也佔有重要的作用。那麼我們該為植物做些什麼呢?”“請我們大家一起來愛護花草樹木,以後不會再出現有的同學踐踏學校的草坪這現象。”學生也意識要愛護一草一木。篇二:初中生物教學反思初中生物教學反思根據教學實踐,對初中生物教學做如下反思:

  1、教師的提問很重要,透過有效的提問能夠達到對新舊知識的銜接,在教學過程中較好的問題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所以在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預先設計好問題方案做到在不同環節中設定難易適度的問題。

  2、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狀況而且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動態。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關注優秀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忽略學困生的表現,導致這部分學生更強烈的逆反表現從而使師生間出現矛盾,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照顧全面用不同手段來激發他們,千萬不要讓他們覺得老師忽略了他們。

  3、要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從注重教法向注重學法方面轉化,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來,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要做到突出學生主體教師就必須給自己很好的定位,我們在頻繁的考試中可能已經背離了我們的教育目標,用簡單的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從而把他們看作學習的機器弱化了對他們的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的教育,所以我們首先放下“鞭子”融入他們,讓自己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聆聽者、協調者、啟發者,切實實現有重知識向重培養學生能力方面轉化(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等等)並要善於捕捉課堂上的資訊隨機生成出來。

  4、要重視探究實驗的教學,其關鍵是要教給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方法步驟思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於結果或者結論無須多研究。

  5、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說,凡是適應新課程理念的又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相聯絡的內容教師教師都要去挖掘都要去教,讓學生達到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即所謂的'學以至用。學生也會在不斷的利用生物知去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興趣倍增。

  6、利用好多種教學手段,課堂教學除了利用好多媒體以外,教師的板書、板畫、肢體語言也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起來,另外教師的講課要有情感的投入。

  7、教師要經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辦法,在不斷的積累中才會進步。

  8、初中生正處於思維的活躍和叛逆時期,所以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要善於激發學生不要壓抑學生,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交流。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8

  從事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我不斷的進行反思,然後在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經過這幾年的磨練,我對初中的生物教學有一些心得,現表述如下。

  一、初中生物科學的教學物件是面向全體中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為指導。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

  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透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上面是我經過幾年的初中生物的教學反思,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各位同行也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得反思,然後找到最適合的教學方法。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9

  初中生物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生物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後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二、終身學習,最佳化知識結構

  生物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生物教師具有豐富的生物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生物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透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物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生物的教育功能,主張透過生物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生物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生物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資訊科技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

  在新課程內容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保持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資訊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為本,創新教學模式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複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採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著眼實際,積極參與創設啟發式、開放式、範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程序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生物實驗和生物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生物學家的故事,生物趣聞和生物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生物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於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認知衝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絡,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後還應透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學啟于思,思啟於問”。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育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髮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裡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對物理教學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0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進行教學反思,除了修訂教學目標,還應在教學過程中反思在教學中的不足,尤其是自身對新課改的理解和實踐中的不足,從而針對這些不足,採取有效的措施,改進這些不足,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在進行《種子的結構和成分》教學時,為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就應反思學生是否掌握了單子葉植物種子和雙子葉植物種子結構的探究方法,而這就需要透過實驗進行驗證,並反思採取何種方式進行驗證,才能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加強教學反思的運用

  透過上述分析,我們對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的內涵和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加強教學的運用呢?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科學確定教學反思的時間

  教學反思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只有對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的時間進行科學的確定,才能從根本上確保反思的成效。就初中生物教學而言,教學反思應分為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後的反思。

  一是教學前的反思,主要是在備課階段進行,教師應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全面的預測,並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促進這些問題的解決,從而為教學效率的提升和教學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礎。

  二是教學中的反思,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的反思,此時主要是教師對自我教學行為進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心理變化的揣摩和分析,主動、及時反思教學行為,在促進教學調控能力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在加快教學方法改進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從而對教學思路進行有效調整,總結教學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

  三是教學後的反思,就是在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應批判性地反思教學過程,結合多種資訊的反饋和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總結教學經驗,促進研究能力的提升和理論素養的養成。

  (二)採取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反思

  一是寫好教學筆記。教學作為與學生互動的動態過程,產生的問題及體會作為第一手的實踐資料,教師應及時記錄和整理下來。

  二是定期的教學反思討論交流,讓優秀的教育理論得到交流,共同探討教學中疑惑的解決之道,使得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提升理論水平,將教學理論應用到初中生物的實踐教學中。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1

  我從事生物教學也有好幾年了,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收穫。也經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進的。然後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透過這幾年的磨練,我對初中生物教學有一些心得:

  第一:我認為必須從教學實踐出發,分析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獨立完成作業,讓新課程理念下的生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提高教學效率。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從一個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生物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換,表面上看似乎壓縮了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生物教學只是告訴學生“是什麼”和“如何做”就行了。現在則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經歷生物知識的形成和應用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二:初中生物科學的教學物件是面向全體中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的。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講拒絕毒品這一講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為指導。

  第三: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透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

  第四:生物課堂教學應以問題為主線,透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的參與,激發其內在動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眾所周知,生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被公認為”鍛鍊思維的體操“。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就成了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總是以”問題中心“的心理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過程也就是解決有關問題的過程。透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其智力活動達到最佳啟用狀態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誘發思維、引導思路,交給學生如何思維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2

  經過近一個月的培訓,我不斷的進行反思,然後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經過這次培訓的磨練,我對生物學課堂教學頗有一些心得,現表述如下。

  一、拉近和學生的關係,優秀課堂成功之門

  一節課的匯入非常重要,它是一節課的門面,同時也對整堂課起到決定的作用。之前所接觸到的案例大多數都是“形而上學”式的匯入,總是千篇一律的開始給學生“放影片”、“看圖片”。久而久之,這樣的匯入非但沒讓學生更好的進入教學情境,反而讓學生覺得乏味。尤其那些參加賽課的老師,更要注意這個環節。因為,在外賽課面對的事陌生的學生,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就非常關鍵。這樣的例子在嶽寧老師身上尤為突顯,記得她說那次傳奇的賽課經歷,就是抓住了當地一特有的植物,一下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陌生感頓然消失。在培訓過程中吳丹和王永強老師也將這點做的非常好,例如:開課前和大家分享旅遊經歷,以旅遊帶來的種子作為獎品,激勵大家踴躍發言獲得分數;開課前不是談學習,而是談談學生喜歡的班主任,由他們熟悉的班主任特有的愛好及家鄉的特產引入課題。這些方法都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二、把課堂的舞臺留個學生,教師只是勤勞的後勤人員和導演

  以前總是認為,上課的重點就是先備課、備知識、備教學過程。在新課標實行後,整個教育體系發生著改變。尤其是現在沙區正打造的“學本式卓越課堂”,以及廖興建老師所講授的“演導式教學”,無不都在向我們號召“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講教師少講”、“多實現生生互動”等理念。以前的課堂看似也有學生小組合作,學生活動似乎也很活躍,有掌聲也有發言。但實際上都是教條式的,例如:學生髮言正確之後都整齊劃一的鼓掌;學生起來發言只面向老師,正確與否都由老師來判決;學生說的一些想法,只要不是“標準答案”,都會被否決,等等。而現在的課堂則是儘量讓學生多講,就像劉恩山等所強調的“新課標重要概念的呈現,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在理解的基礎上自己說出來”。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我不能把這些自以為熟悉的事情傳授給任何一個沒有親身經歷的人,因為我不會描述它們,比如讓一個盲人猜猜藍色是什麼樣子的”。學生的學習和獲知過程也是如此,只有讓他親身經歷、體驗才能理解。作為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擁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所以學生與他的同伴之間的溝通似乎更為容易。對於教學來說,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為有效。例如: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鼓勵學

  生走上講臺,面對全體同學對某個圖示進行講解;一個學生回答完問題,老師並不馬上做出評判而是讓其他學生來判斷;一個學生起來回答,同組的其他學生可以幫他補充等等。

  培訓過程中的收穫還很多,今後教學工作道路還很長,以此寥寥幾句話作為這段時間的感悟,希望對其他同仁有所幫助,同時也勉勵自己今後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不斷努力。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3

  1.對教學模式的思考

  我們在本學期積極開展了“團隊合作,互學共進”的教學模式的探討。我們也在積極地進行嘗試。這種模式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學習習慣、動手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模式的探討過程中也有疑惑。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實踐,才能總結出適合自己本校的高效的教學模式。

  2.自我反思:

  自己在執教本節課的過程中,反覆地出現在自己腦海中的問題是,課設計的很好,卻總是上不出預想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自己也有這樣的感覺,卻總也找不到出路。自己也思考了很多,但透過讀於漪老師的《歲月如歌》,自己豁然開朗。於漪老師說:教師要學會用語言“粘”住學生。讓我很受啟發。這是我今後自己一直努力奮鬥的目標和方向。想要做到這一點,自己首先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要有發現學生有點的眼睛。從點滴做起。

  (2)學會評價學生。先學習優秀教師的評價語言,之後找適當的場合用於自己的課堂。相信習慣成自然。

  (3)用語言“粘”住學生。自己儘自己的努力,組織好課堂的語言,達到語言的高效。

  3.對教材的重新思考

  在講課的過程中,讓學生總結呼吸作用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困難,迫使我重新審視自己對課的設計。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學生自己選擇實驗的材料,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選材的過程中,三個實驗的材料不一致,學生不能很好的將這三個實驗聯絡在一起進行總結。

  於是,我重新思考:教材為什麼在三個實驗中會選擇萌發的種子?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用萌發的種子,是告訴學生,種子的萌發的過程,是一項生理活動。對理解生命活動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次,三個實驗為什麼均用,是充分地考慮了初一學生的特點,便於他們歸納總結規律。

  如果我們想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改進。那麼,首先就應做到三個實驗的選材應該是一致的。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4

  今天聽了楊立鳳老師的一堂生物課,評課時,曹校長提到了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還不夠到位的問題,如果單純的用語言來表達,我認為稍顯蒼白了一些。

  我有這樣一種想法,就是教師實現準備好幾個袋子,裝上越7公斤的東西,讓學生一上課就綁在腰上,不管是小組合作活動,還是上黑板答題,都綁著這個袋子參加活動,等最後要實現情感目標的時候,讓這幾個同學說說綁著袋子的體會,然後想一想我們綁著這樣重的袋子一節課都很累,而母親卻需要10個月的時間,母親經受了如此的艱辛,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母親。

  另外,對於人的生殖過程,如果用語言表達,可能很多老師都難於表達。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5

  我們每一位生物教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生物新課標要求我們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個維度——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一、知識性目標的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知識目標。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知識的學習筆者大多是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互動學習。

  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圍繞三個問題匯入:

  1.什麼是呼吸,請說出你身邊的呼吸現象?

  2.人或動物在呼吸時,吸進的氣體與撥出的氣體在成分上有什麼不同?

  3.植物有沒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討論。有位學生提出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證明氧氣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學內容就這樣自然的延續。

  二、技能性目標的反思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絡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儘量列舉身邊的生活、生產中的例項,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要求的分組實驗有具備條件,一個個都要開展,實驗過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七年級開展的用顯微鏡觀察人血塗片實驗,發現學生動手能力很強,出乎意料,對實驗也非常感興趣,當場給以表揚。當然對學生的肯定對幫助學生確立自信也是很有幫助。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反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在學習七年級植物標本的採集過程中,“同學們植物標本可幫助我們認識多種多樣的植物,在科學研究中也佔有重要的作用。那麼我們該為植物做些什麼呢?”“請我們大家一起來愛護花草樹木,以後不會再出現有的同學踐踏學校的草坪這現象。”學生也意識要愛護一草一木。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