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精選14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篇1

  當我帶著新奇的心情開啟張文亮的這本散文詩——《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那一句句清新優美的詩句,猶如春雨般的滋潤著我的心田……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彿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好吧!鬆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書讀完了,那些語意雋永的句子,在我心頭“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當我認認真真的讀完這本書後,感到真是受益匪淺。故事中的“蝸牛”多麼像我班上的孩子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

  1、教育是慢的藝術,不能忽略孩子自己的個體差異。

  緩慢爬行是蝸牛的天性,爬得飛快就不是蝸牛了。每個孩子也都是獨一無二的特殊個體。千人千面,一人一性。作為教師,我們要改變的不是孩子的個性,而是尊重孩子,在他的個性上引導他發展進步。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他是一個特殊的幼兒,入園以來,他很少說話,而且聲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語重複一些單調的話。他會模仿別人說過的話,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交談。他語言的交流上還常常表現在代詞運用的混淆顛倒,如常用“你”和“他”來代替他自己。有時遇到不開心的事會出現尖叫,而且行為態度極其隨意……這個孩子就像蝸牛一樣,在牽著這隻“蝸牛”旅途中,我焦慮,甚至氣急敗壞、暴跳如雷,常常對他說:“孩子,你怎麼就學不會呢?一年時間,怎麼就看不到你的進步呢?”我對這隻蝸牛拼命催、拼命拉。他依然以原來的速度緩慢地挪動著。不過,至少它在前進。面對全體孩子,我們不能忽略孩子的個體差異。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由點滴錯誤、點滴成績、點滴感悟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2、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需要等待。

  都聽過“拔苗助長”的故事,也都知道拔苗助長只能造成負面影響。其實,在我們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中,沒有人願意停下來。放慢了腳步的人只會感到恐慌。一切都在速成:養殖場的雞、大棚的蔬菜、速食麵,甚至是現代的孩子,為了成績,也在速成。什麼興趣班、什麼素描班,這不是速成,又是什麼?這讓我想到了印第安人的一句諺語:請別走太快,等一等靈魂。想到了那些像種子一樣在地裡的孩子。他們扭動身軀,找尋光明,怯生生地吐出嫩芽。但等待他們的是不停的催促:“快點,哎呀,快點呀!”不斷催促成就的到底是童年還是“痛年”呢?孩子的學習、發展,會有快有慢,教育者要學會等待。無數事實證明許多在少兒時期的所謂“發展慢”的孩子,後來卻成為了“作家”。被老師下評語“反映遲鈍”的孩子可以成為愛因斯坦,被父親抱怨是白痴的孩子可以成為羅丹,被長輩認為資質平庸的孩子可以成為達爾文。

  3、教育是慢的藝術,給孩子和自己多一點時間和空間。

  也許,當我們放慢步調,與他們一起欣賞、領略沿途的風景時,我們可以發現在愉悅了身心的同時,也給孩子增添了一份希望。蝸牛的故事還沒有結束。讓我們繼續聽完這個故事。咦?我聞到了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我聽到了鳥聲和蟲鳴,我看到了漫天的星斗。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是我急著趕路,沒有給孩子和自己多一點時間和空間吧?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篇2

  初讀此書,說實話,看不懂,倒不是那種語言晦澀令人難以理解,只是我感覺,簡單溫暖的文字背後,一定有我還直到現在都無法理解的東西,會與“養兒方知父母恩”有相通之處吧。

  書以上帝讓我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為起始篇章,在經歷焦灼,不安,煩躁之後,撥開烏雲,重見日出,豁然開朗,突然明白,原來,在這段看似艱辛卻又始終被幸福籠罩的路途中,真正的導遊,一直是被自己有時幾乎有些嫌棄的蝸牛。

  書有十五個章節,內容更不似小說般連貫,中心,卻始終圍繞在如書中的我般的家長和如蝸牛般的孩子身上。無論是教我上課的毛毛蟲,教我讀書的螳螂還是來自蚯蚓的聲聲呼喚,小蝌蚪的讚美,都無時無刻不體現出成長道路上家長與孩子間那種無法言喻的默契而又深沉的關係:孩子成長的路上,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些時候,看著孩子如蝸牛般緩慢移動的步伐,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會一度懷疑自己聰明的基因為什麼在孩子的身上的不到體現,為什麼會這麼笨,他們更想用自己超乎孩子百倍的力氣去提著孩子走,可是做什麼都是徒勞。

  時處步伐匆匆的年代,為家庭生計奔波在工作的家長,很少會有人會停下腳步看看路邊的風景,理由很簡單-他們想給孩子最好的。可是,你們是否想過,孩子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會是你們在他們取得優異成績時大肆的讚美,在因為作業出錯或是成績不好時無休止的批評與謾罵嗎!我只是想說,世間的人,被榮耀光環籠罩的時候從來不缺讚美鮮花與掌聲;跌落谷底時,也從來不會缺少背後的議論嘲諷和批評。榮耀後的讚美與失意時的批判,真的不缺你一個。

  培養一個孩子,會是一個家長一生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而自己,便是那個心智漸趨成熟的主人公。作為一個二十歲左右的成年人,帶著些許幼稚和絲絲成熟,對於教育孩子,我幾乎沒有什麼概念,對書中的內容,我只能從孩提的回憶中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但不管怎樣,家長的一份耐心,一份執著,一點默默的支援,都會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成就孩子更好的未來。

  人常說,每個人的生活,都在書寫一個故事,而故事是否擁有完美的結局,在於你,在於孩子,在於你和孩子究竟能形成多大的默契,也真心祝願在這條路上正在行走和還未行走的家長和孩子們,終會擁抱最蔚藍的天空,你們,都會是最好的自己……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篇3

  兒子——八年前你如約的來到了我的身邊,給了我做媽媽的權利,我驕傲。我成為一個母親,瞬間感覺身上的擔子重了許多,看著身邊的這個小人,從此以後你將是我的全部。

  而當有一天我看到了《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這首詩,不由自主的被裡面精湛的語言深深吸引併為之感動。因為我是一個脾氣特別不好,又性子特別急的媽媽。這篇文章讓我彷彿聞到一股暖暖的愛的氣息。

  牽著一隻蝸牛散步,大家都知道蝸牛揹著重重的殼,那是一步一步往前爬,而你牽著它散步,必須放慢腳步,跟著它的節奏慢慢的去欣賞沿途的風景。你會發現原來慢下來,看到的是更一種不一樣的美。

  就如同我領著身邊的這個小朋友,拉著他的小手,低頭看著他,慢慢的走著。細細品嚐到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味道,彷彿走進了一個充滿寬容、善良、愛心的美麗世界。

  我們教育孩子不正像牽著蝸牛去散步嗎?在這個艱難跋涉的學習和成長的道路上,孩子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要經受無數次的錯誤、挫折和失敗,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而我們家長不能只會一味地責怪孩子,更多的應該配合老師認真地去對待每一位寶貝。他們畢竟只有七八歲的年紀,有一顆美好的童心,你不能總是用你的思想來硬生生的駕馭孩子,而應該對他們細心地呵護。

  孩子們就像可愛的小蝸牛一樣,他有自己的獨立思維,因為他還小所以做事情不會像你一樣快,別總催他“你不會快點嗎?你能不能抓緊時間?你到底怎麼回事……”不要總是用這種責怪的口氣,因為你無緣無故的大吼大叫,寶貝們也許會感覺特別的莫名其妙。因為他們已經非常盡力在做,只是他的步伐就是那麼小,他的思想不會像你那般成熟。請你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完成。因為他們就是一隻小小的蝸牛,總以為是“我”在牽著蝸牛在散步,其實是上帝讓蝸牛在牽著“我”在散步,是孩子們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什麼是天真無邪,什麼是真正的沒有利益下的真誠的語言和笑容。他的一句“媽媽,我愛你……”真的是發自他小小內心最真摯的表達,“寶貝,媽媽也愛你,一生一世……”

  也許有時候是我們走的太快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不僅我們自己走的快了些,似乎無形中也讓我們的寶貝們也走的快了。現在回頭想想,自己非常慚愧,才感悟到,其實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你要放慢自己的腳步,和孩子一起走進他的世界。

  雖然也有被孩子的淘氣氣的崩潰,也有失去耐心的時候的大吼大叫。然而,孩子的內心是無比純淨的,他們可能睡一覺就忘記了。第二天依舊在他成長的點點滴滴中,向我們展示了很多的美好和樂趣。只是我們的腳步走的太快,快到已經忘記了欣賞,忘記讚美。對不起寶貝,媽媽還要放慢自己的腳步,多陪你,牽著你的手陪著你慢慢長大……

  寶貝你是上帝送給媽媽最珍貴的禮物,我知道上帝的本意是希望我在陪伴你成長的道路上,也能夠有機會去重溫我孩提時的純真。從今天起我要更加努力做個好媽媽,繼續放慢我的腳步,再慢一些,再慢一些,再慢一些,靜下心來多聆聽你的想法,多遵循你的意見。牽著你的手,帶你走進一個屬於你的童話童年。

  寶貝你就是媽媽的小蝸牛,媽媽愛你……我們大手拉小手,一直快樂的幸福的走下去,謝謝你的陪伴,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好嗎?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篇4

  昨天晚上的閱讀時間,我給女兒讀了一首作家張文亮的散文詩——《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本來是向女兒表達歉意的,沒想到女兒如此用心,把它寫成了作文。

  一直以來,女兒都是我和她爸爸心中最大的驕傲!為了我們心中對她的那份期望,女兒一直在用盡全力配合我們,做得已經足夠努力、足夠優秀!可我還是一直那麼嚴格地要求著她,甚至用大人的標準來約束她。

  這段時間,因為臨近期末考試,女兒卻經常錯題、錯字,我對她耐心鼓勵過、嚴肅批評過、也曾大聲訓斥過,最後甚至升級到動手打她過。那是上週末的晚上,又一次因為錯題,我生了氣,並狠狠地打過她的小手。“教訓”過她之後,我接受了女兒哭著作出的道歉和保證。

  躺在床上陪她入睡時,我問女兒:

  “媽媽打你,疼嗎?”

  “疼。”

  “要不,你也打媽媽一下吧!這樣,我們就扯平了!”

  “不,我不打媽媽,因為我捨不得!”

  我的眼淚立即奪眶而出,並感到深深地慚愧,而女兒此刻也緊緊地抱住我!這一刻,我讓自己感悟到,其實教育孩子真的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不能過於心急,雖然也有被孩子氣得崩潰失去耐心的時候,也有對孩子發脾氣、訓斥、失去理智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她成長的點點滴滴中向我們展示了她的美和樂趣。只是,我帶領她前行的腳步太快,快得忘記了欣賞,反而使我失去了很多無法挽回的東西。

  應該學會去理解孩子,陪著她慢慢去體味生活的滋味,欣賞她在成長中帶給我們的獨特美麗。給孩子一點兒時間,也是給自己一點兒時間,在這時間裡我相信成就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我自己。第二天清晨,陽光照進窗子的時候,我對自己說,就放手讓她在自己的時間表裡作一隻快樂的小“蝸牛”吧,時常和小“蝸牛”一起去散散步,相信一定會發現許多平時自己沒有注意到的美好!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篇5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這是作家張文亮寫的一首散文詩。這篇文章充滿了哲理性,同時有一股溫暖的力量,讀完後感受頗深,現把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現在我從事的是特殊教育,面對的是一群智力障礙的孩子們,我們的學生們在肢體上,心智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障礙,他們就像是文章中說的蝸牛一樣脆弱,行動慢,這就決定了我們教師要有一顆愛心和耐心,用愛心呵護我們的“小蝸牛們”,就像母親一樣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多和他們親近,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愛。同時,愛也是包容,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些時候孩子們可能會達不到你的要求和標準,我們有時可能會急躁,失去耐性,還有時會大聲地向孩子們抱怨:“怎麼還是不會?”也有時會因為孩子們的.一個小小的錯誤向他們大聲呵斥,可是,我們在發完火後是否會想一想:他們都還只是孩子,還是個智障孩子,他們也許已經盡力了,可是仍達不到標準,不妨彎下腰來,說一句:“孩子,沒關係,加油!老師相信你能做到。”然後耐下心來,用適合他們的方式,放慢進度,反覆訓練,讓他們掌握知識技能。

  生命的意義在於心態,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你快樂還是痛苦、積極還是消極、感恩還是抱怨。一句話說得好:“生活是一面鏡子,原封不動地反映你的心態。你對生活怎樣,生活就怎樣回饋你。”當你微笑地面對生活,生活會示予你燦爛的微笑;當你哭對生活,生活也還你一樣哭喪的臉。如果你能經常保持良好的心情,你就會擁有生命的陽光。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抱怨,抱怨工作的辛勞、待遇的不公、生活的不順心,因為這些使得我們產生了倦怠感,但不管你的心情怎樣,客觀事實總是存在的,與其經常抱怨,說生活的不如意,不如用微笑積極地面對,也許換個角度,會發現許多美好的一面。也許你總在抱怨學生多麼地難教,多麼地不守紀律或是習慣有多麼不好,但你有沒有靜下心來去觀察他們,他們身上有什麼閃光點是值得肯定的,或是有什麼事情是讓你感動的,也許孩子們的一個眼光、一句問候、一個舉動不知不覺的想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樸實而最美好的一面。我們不妨回過頭看一看,看“小蝸牛”們已經前進了多少,而不是去計較他們到底有多慢,對於你來說也許這不算什麼,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這時,你就應該很認真地表揚他們。

  教育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有句話叫做“教學相長”,在你教學生的過程中,自己的業務水平也在提高,就如文中所說:“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正是因為有了我們的這群“小蝸牛們”,才有了我們這個群體“特教教師”,正是因為他們,我們才會努力的去開發教材、鑽研教材、研究教法,也是因為教他們,讓我們獲得了種種的成就,“論文獲獎、公開課獲獎、榮譽稱號”等等,所以,雖然“小蝸牛們”是弱勢群體,卻給了我們很多很多。我們還是用一種感恩的心去對待他們吧!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篇6

  最近看了《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一文,感觸很深,讓我重新審視了我的工作,文章寫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上帝交給我一任務,讓我帶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可我卻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責備他、放棄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聞到了花香,聽到了鳥叫,體會到了這些以前沒有的東西,我恍然大悟,原來,是上帝叫蝸牛帶著我去散步。

  其實在這篇文章裡,最引我注意的是那隻蝸牛。那隻蝸牛真的很可憐,已經盡力了卻還被責備、被訓斥。我覺得班裡有些孩子像極了那隻“小蝸牛”,無論他怎麼努力,怎麼用功,只要沒有達到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得到的總是責罵。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讓孩子學這學那的,給了孩子太多的壓力。教師也嚴格地要求著孩子,把自己主觀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為了幫他們提高成績,我們絞盡腦汁,想盡辦法,但他們似乎總在和我們作對:字跡潦草,作業拖拉,上課分心,下課沒影……於是,我真的生氣了,我厲聲訓斥他們,我剝奪他們休息、玩耍的時間,我打電話向父母告狀。自私的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他們,甚至是苛求他們,卻從未走進他們的內心,聆聽他們的心聲。這群“小蝸牛”的心裡其實早已受了傷,但在老師的鞭策下,他們只能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但是,我們有誰真正的去了解過學生的內心,又有誰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問題,他們還只是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孩子,還需要父母和老師的細心教導與呵護。而我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牽蝸牛散步的人嗎?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嚴格的要求孩子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事情沒有做好的時候,不會的時候,我會去責備他,我會心情急躁、焦慮和不耐煩,恨不得抱著、揹著他,替他往前走。在這樣的心情驅使下,矇蔽了自己的雙眼,急於求成,看不到孩子眼中的歉意,看不到孩子其實已經很努力了,也看不到沿途美妙的風景,最後,孩子受傷,自己疲憊,弄得“兩敗俱傷”。

  詩的另一小節是: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讀著詩句,心靈觸動的我眼前立刻浮現出了另一番景象:中午時,“小蝸牛”送我一顆葡萄,一瓣橘子;教師節,“小蝸牛”送我一支筆;還有“小蝸牛”熱心幫助老師、同學的畫面……這些悅耳的“鳥叫蟲鳴”,這些亮麗的“星斗”,竟是這些“小蝸牛”送給我的。在朝夕相處的日子裡,我慢慢地發現他們原來是那麼的善良,那麼的可愛,雖然他們的成績不好,但他們那顆純真的心足以感動每個人。

  有人說:“幸福就像一隻蝴蝶,在被人追求時總是無法捕捉到。如果你安靜下來,他可能棲息在你的身上”。現在,我懂得了我應該停下腳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到一邊,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慢慢掌握住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不慌不忙,因為,上帝上帝交給我一任務,讓我帶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篇7

  暑期培訓時,伴隨著優美的音樂,靜靜聆聽了北方工業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姚彩琴教授讀的《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臺灣作家張文亮寫),我當時就被其精煉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深刻的寓意,深切的關懷所深深吸引和感動,我彷彿享受到一種自然,輕鬆,平等,尊重,和諧的育人氛圍;彷彿走進了一個充滿寬容,善良,愛心和支援的美麗世界。

  這本書的作者是臺灣作家張文亮,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水土空氣資源系博士,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校園雜誌及佳音雜誌專欄作家,擔任學生輔導工作已二十餘年。科普作品集《誰能在馬桶上拉小提琴?》獲臺灣第二十七屆金鼎獎。該書曾獲臺灣校園書房2003年度最佳圖書。這本書有30篇文章,基本都與小動物有關,其中,《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更是受到廣泛讚譽,給讀者帶來無限的深思和啟迪。

  文章寫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上帝交給我一任務,讓我帶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可我卻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責備他。放棄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聞到了花香,聽到了鳥叫,體會到了這些以前沒有的東西,我恍然大悟,原來,是上帝叫蝸牛帶著我去散步。

  我一遍一遍地去讀這篇文章,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工作。其實在這篇文章裡,最引我注意的是那隻蝸牛,那隻蝸牛真的很可憐,已經盡力了卻還被責備、被訓斥。我覺得孩子就是那隻“小蝸牛”,無論他怎麼努力,怎麼用功,只要沒有達到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得到的總是責罵。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讓孩子學這學那的,給了孩子太多的壓力。教師也嚴格的要求著孩子,把自己主觀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然而我們卻很少去了解過孩子的內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問題了。

  而我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牽蝸牛散步的人嗎?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嚴格的要求孩子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事情沒有做好的時候,不會的時候,我會去責備他,我會心情急躁、焦慮和不耐煩,恨不得抱著、揹著她,替他往前走,在這樣的心情驅使下,矇蔽了自己的雙眼,看不到孩子眼中的歉意,看不到孩子其實已經很努力了,也看不到沿途美妙的風景,最後,孩子受傷,自己疲憊,弄得“兩敗俱傷”。

  身為教師,要善於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所有快樂,分擔孩子的擔心,憂慮,不安和煩惱,他們是活生生的人,需要耐心和愛心,需要傾訴和傾聽,需要安慰和幫助,需要肯定和激勵,他們單純善良,天真無邪,活潑可愛,對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滿渴望和憧憬,好奇心很強,思想活躍,求知慾也很強,他們的眼光是率真的,他們的視角是獨特的,我們應該視這些為珍寶,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抓住教育的最佳契機,和孩子做好朋友,走進孩子童話般的心靈世界,和他們一起笑,一起哭,傾聽他們的心靈之音,用耐心和愛放飛求知的翅膀;用真誠和鼓勵敲開孩子的智慧之門;用善良,正直打動孩子稚嫩的’心靈;用規範和公約來糾正孩子的日常行為;讓他們感受心與心碰撞產生的溫暖,感受支援,鼓勵和幫助帶來進步的快樂,正如管建剛在《不做教書匠》裡寫道的:“讓孩子感受教育的幸福,感受人的幸福,這種幸福是雙向的,當學生感到幸福的時候,你將感到幸福,當學生感到幸福的時候,你的幸福將是幾十個學生的幸福的總和。”和學生交往是一件愜意的事情,更是一個永遠美麗的童話,當孩子微笑著面對生活,我會更開心;當孩子在學習上取得了進步,我會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我會不遺餘力;當孩子將一張發自內心的感謝老師的紙條夾在英文作業本里,傾聽著孩子的肺腑之言,我感動得想流淚;當看到經過幫助和指導而書寫的整齊,認真,規範,美觀的英語作業,我突然感到無比欣慰;當看到現在已經走向工作崗位上的那些大孩子曾經寫給我的問候簡訊,我感到做教師無比得驕傲和光榮,因為我曾經陪伴他們走過孩提時代;我知道他們給予我很多很多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那就是人生的價值和生活的快樂,這是教育的歡笑,是教育的快樂!

  由上帝讓我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到上帝讓一隻蝸牛牽著我去散步,這正是教育的雙向幸福,也是教育的雙向快樂。

  有人說:“幸福就像一隻蝴蝶,再被人追求時總是無法捕捉到。如果你安靜下來,他可能棲息在你的身上”。現在,我懂得了我應該停下腳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到一邊,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慢慢掌握住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不慌不忙,任由孩子的小手牽著我們的大手前進……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篇8

  最近讀了一篇散文《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我被文章裡樸實的文字,形象的比喻,濃濃的愛意所深深觸動。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好吧!鬆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文章把幼兒很形象的比喻成蝸牛,而我們教育幼兒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想想,牽著蝸牛散步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寬容,這正是教師的偉大之處,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要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錯誤才能慢慢的長大,而在成長的過程中老師的正確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孩子偶爾的小錯誤,不要一味的指責,批評,教師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循循善誘,耐心的等待孩子的成長。

  孩子們就是花種子,我們要做的就是多給它澆水,施肥,靜靜的等待花開的那一天,絕對不能操之過急。雖然在等待的過程中有過煩惱,氣憤,想過放棄,但是,想到孩子們童真,可愛而美好的一面,似乎所有的不快都煙消雲散了,只剩下慢慢的愛和期待。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她)是參天大樹!

  作為守護種子的人,我們要做的就是等待和關愛!不以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判斷孩子。靜靜享受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美,然後陪“小蝸牛”一起慢慢散步,慢慢長大。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篇9

  允許孩子慢慢成長,這恐怕是當前最著急,最不能慢慢來的事。別讓孩子跑錯方向。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輸在起跑線上”,但是違背規律的學習,最後帶來的不僅僅競爭中快和慢的問題,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問題。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比如3歲是直覺思維期,五歲才有形象思維,大班的孩子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讓充滿想象力,充滿創造力的孩子去記憶漢字,背出一百以內的加法,他雖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呢,想象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

  一項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再以畫畫為例,8歲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視角觀察臨摹,在這之前孩子畫畫只是直覺思維的自我表達。讓太小的孩子學習繪畫技巧,告訴孩子太陽應該是圓的,雲朵應該是白的,且不說這是對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種浪費時間。美術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會上的這些考前教育。8筆畫蘋果,幾筆調色彩,目的是為了應試。清華美院教授方曉風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說,直接的後果是學生臨募能力強,表達能力弱,當然產生不了大師。幼教專家說,現在很多孩子三歲開始學輪滑,其實孩子的骨骼並沒有發育好,輪滑會傷害到身體。太早學芭蕾也是一樣,對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戰。興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進名校。孩子們多才多藝,但卻並不享受自己的愛好。“很多鋼琴十級的孩子發誓再也不碰鋼琴,他們不覺得音樂是終生的伴侶,因為音樂奪走了他們玩樂的時間。”一名專門教授鋼琴的老師無奈地說。

  “有時候僅僅是因為太早、太急,家長反而把孩子的興趣扼殺了。”時代小學校長高軍玉講了一個學生的親身經歷,“這個孩子來報名的時候,問我,你們學校要不要學奧數的,我說不學。她拍著手說太好了,我聽到奧數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師發現她的數學天分,開始讓她接觸奧數,最後這個孩子對奧數非常著迷,拿到了大獎。”孩子喜歡的事我們去陪著他慢慢做,孩子愛好的我們給他支援就好,別讓拔苗助長的事發生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精明的商家發明出來的一句廣告語,但是如果被廣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篇10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牽著蝸牛去散步》,文中這樣描述蝸牛:"它已經在盡力的爬了,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吼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看我,彷彿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他。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最後我鬆手了,只能放棄,反正上帝都不管了,我還管什麼?蝸牛向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咦?我聞到了花香,感到了柔和的微風,發現了前所未用的風景。"

  讀後我頓悟:牽著蝸牛去散步,這不正如我們教師的工作嗎?文中的蝸牛不正如我們這些成長路上的孩子嗎?我們催它、吼它、拉它、扯它,甚至想踢他,有什麼用?只會讓自己享受不到伴著孩子成長的樂趣。教師自己生氣的同時,孩子也會像蝸牛一樣流汗、流淚、受傷。那就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允許孩子犯錯誤的權利,聽聽孩子心底的聲音,觀察孩子的個體和群體成長的水平和階段,採取科學的方法,去引領、陪伴孩子的成長。

  此刻,竹筍成長的影片浮現在我的眼前。小竹筍不願醒來,不願成長,不願享受外面的陽光和雨露,竹筍媽媽熱情的呼喚小竹筍,妙語連珠的描述外面新奇的世界,耐心地鼓勵的竹筍,在媽媽的鼓勵下小竹筍終於鼓起勇氣拔地而出,邁出了成長的第一步,享受到了陽光和雨露。

  我真為竹筍媽媽的睿智而驚歎!在人的成長路上需要學習動機,文中的竹筍媽媽正是很好的激發了小竹筍的成長動機。小竹筍在媽媽的引領下在自己努力後嚐到成功的喜悅。這也5不正如教師的職業嗎?我們的任務就是去激發、引領孩子體驗成功的樂趣,享受知識的雨露,獲得生命價值的提升。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篇11

  讀到這篇文章,一種莫名的感動湧動心頭,參雜著淡淡的憂傷,不由想起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我的工作不就像牽扯著蝸牛去散步嗎?那些孩子與蝸牛多麼相似!我總是嫌孩子的學習速度太慢,成績提高不快,於是我就在後面不停地催促。我拉著他,扯著他,責備他,呵斥他,也許他已經盡了力,可我仍然嫌他慢。他們的學習就像蝸牛爬行,特別是那些成績較差的孩子學習跟蝸牛簡直就沒兩樣,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他還是隻關進那麼一點點,於是怒氣充滿了我的心田。

  可我卻沒有想過,也許孩子已經竭盡全力,但他還得忍受著我的責備甚至呵斥繼續往前趕。“我們看不到孩子燦爛的笑臉,聽不到孩子清脆的笑聲,更顧不到孩子無瑕的童心,當孩子流著汗甚至流著淚拼命往前趕不上的時候,我們時常看不到他的汗水,更看不到他眼眶裡滿是委屈的淚水。好不容易放假了,老師留的假期作業要寫,家長還要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補習班,因為我們總盯著孩子的成績,唯恐學分落後。其實我們心裡都知道,如果拋開成績,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

  我想,如能換一種眼光看待孩子的學習,換一種心態面對孩子的成績呢?就當孩子是蝸牛,老師就是那個牽扯著他去散步的人,於是我們放慢腳步,聞一聞路邊的花香,聽一聽林間的鳥叫和蟲鳴,還有那溪水的歡唱。要知道有些風景也許我們一生只能看到一次,童年屬於孩子也只有一次,童年的快樂只屬於童年,很多東西童年沒有學會,以後還有很多學習的機會,把培養和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放在第一位,豈不是一位啟迪智慧的最佳引領者嗎?多看看孩子燦爛的笑臉,多聽聽孩子無邪的笑聲,然後我們會發現:原來上帝是叫孩子牽扯著我們去散步!

  每個學生都是一株幼苗,我們不能渴求所有的幼苗都開出美麗的花朵,但是隻有把愛的陽光和雨露撒向每一個學生,才有可能迎來“春色滿園”的美景,老師就是要用愛的行動和語言使園子裡綻放盡可能多的“花朵”。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篇12

  每學期的家長會到來,我都懷著期待的心情提前來到培新小學。因為,這讓我感覺到:女兒在進步著。她在這裡學習有六個年頭了,每學期學校的面貌都在發生著變化,看到女兒燦爛的小臉在巨大的笑臉牆上眾多孩子照片中天真的笑著,學校大門上方LED屏裡播放著學校儀仗隊孩子們整齊有序的隊伍,指揮員就是英姿颯爽的女兒……真是慶幸當初為女兒選擇這樣好的學校。

  教室門口,總能看到班主任張老師、數學老師呂老師正在熱情地迎接家長,這是兩位非常有責任心、有耐心的老師。由衷的感謝她們為孩子付出的辛勤勞動,我也更期待老師能教教我怎樣更好的教育孩子。

  家長會開始了,程懷泉校長播放了一個影片《牽著蝸牛去散步》。那唯美的畫面、輕柔的朗誦,一下子把我帶到了一個漫天繁星閃閃的夜晚,蝸牛和我迎著清涼的晚風散步,悠閒的賞著路邊五彩的野花,貪婪地聞著空氣中彌散的花香,聽著鳥兒、青蛙的鳴叫……我在醒悟著……女兒不就是那隻緩慢爬行的蝸牛?我就是那個總是嫌棄她走慢了的媽媽!我推她,我打她,我拉她,我罵她,我威脅她……結果,她用憂怨的眼神看著我,爬的越發緩慢!我心急如焚!孩子!你可知道我是如此希望你能爬快點,成為第一個到達山那邊摘到最大蘋果、看到蔚藍大海、在一個更廣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那個人!我是多麼希望你是那個勇往直前、自信、堅強、快樂的人兒!可是,我似乎太心急了,以至於你被鞭打一下走一下,什麼時候才能走到那個嚮往的山外呢?

  教室裡兩位傳業解惑的天使輕聲告訴我:別急,慢下來、慢下來,孩子的優點會如天邊的星星,路邊的野花,一一展現在你的面前……我的心情忽然釋然了,我似乎聞到了花香,沁人心脾……我擁有著世界上最美的小精靈,享受著最大的幸福!可曾經,忙碌的腳步卻將幸福拋在一邊。總是抱怨、遺憾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是最好的那一個。

  殊不知,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透過她們清澈的眼睛和幼小的心靈,我們開始學著重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整個世界。

  世界慢慢靜下來了,我要耐下性子學著做一棵樹,默默地站成一把傘,站成一把柺杖,靜等你的花開!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篇13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帶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為蝸牛實在爬的太慢。

  雖然它已經在盡力爬,但還是隻挪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地眼光看著我,彷彿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

  上帝啊!為什麼?要我帶一隻蝸牛散步!但天上一片安靜。

  喔!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根本不在!好吧!鬆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忽然聞到了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裡地風這麼溫柔。

  我聽到鳥叫,我聽到了蟲鳴,我看到滿天地星斗多亮麗。

  咦?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

  我恍然大悟。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讀了這段話後,讓我深有感觸,這段時間我對女兒的態度不就是文中前面提到的對蝸牛的態度嗎,我催她,閒她做作業磨蹭,我責備她,閒她考試有時考得不好,上課有時愛講話,說她動作慢,效率不高,她爸爸跟在她屁股後面說效率,孩子有什麼事做錯了,心裡一急就大聲訓斥,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不顧忌孩子的感受!孩子面對媽媽的責罵和焦急的神態,不知所措,媽媽我也一直在努力啊。

  現在心平氣和放慢腳步想想,孩子上了小學之後,進步已經相當大了,每天能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雖然字寫得不端正,但畢竟是剛剛拿筆寫字,想當初自己剛入學時,連拼音都寫不好;在家星期一至星期五基本上不開電視,也嘗試著自己去看書,識字量雖然現在還不大,但每天在增加;自己涮牙洗臉,9點前準時入睡;早上叫醒時,也不會像幼兒園時又哭又鬧,一分鐘後自己起床涮牙洗臉;數學有兩次考試考得不理想,不是她不懂做這道題目,只是理解的角度不一樣。

  平時還要花時間去學鋼琴、畫畫和英語,玩的時間已經是相當少了,想想我是不是對孩子太苛求了,我不就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牽蝸牛的人嗎。

  我恍然大悟,我應該停下腳步,慢慢的掌握住自己孩子自身的成長規律,不恐慌不急燥,任由孩子的小手牽著我們的大手且慢且行……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篇14

  讀了臺灣大學張文亮博士的《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內心不由被作者傳達的思想所震撼。

  再我送過的學生中,曾有這樣一波學生,我給他們說過的話常常許多孩子不是不清楚就是忘到了九霄雲外。每天的作業將近有10個左右的孩子晚上不寫家庭作業,上課提到的問題、概括文章知識和技巧,知道的真是寥寥無幾。一個問題丟擲來,課堂上常常是鴉雀無聲,我的感覺就像文中所說:“我催他,我唬他,我責備他,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彿在說人家已經盡全力了!我拉他,我扯他,我甚至想踢他,蝸牛受傷了,他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就這樣,在牽著“蝸牛”散步的過程中,我也像蝸牛一樣流著汗,喘著氣,累的筋疲力盡。後來,當我看到“蝸牛”跟不上自己過快的步伐時,也只好慢了下來,反思自己走過的每一步,我開始從培養孩子基本的語文能力入手,收集孩子易錯的字,分析原因,對症下藥,查閱各種資料,教給孩子閱讀的技巧,我不厭其煩地讓孩子在閱讀訓練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表達能力……

  慢步中,終於,我聞到了一點花香,我感到微風吹來,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孩子們在悄然無聲地變化著,一些一提起作文就頭疼的孩子文在我的指導下筆開始流暢了,一些寫字經常留“雀斑”的孩子作業乾淨了,整齊了。哦?原來,帶“蝸牛”散步的路上還有這麼美妙的風景,而我卻只顧埋怨,忘記了抬頭欣賞。

  作為教師的我們,每天都按照計劃匆忙地完成教學任務,一直這樣的工作著,所以會產生厭倦的情緒和煩躁的心情。我們如果把孩子們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孩子們的每個小小的舉動,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快樂。工作中的分分秒秒都是在收穫著快樂。只有在快樂中工作,才會喜歡自己的工作,更好的投入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之中我感受到了要有一顆包容和體諒的心。每個孩子的個體發展是不同的,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善於發現他們的不同點,要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進行教育。我們要因材施教,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要關心和愛護學生,耐心地教育他們,微笑著面對他們,用溫柔的眼光來看待他們,讓他們感覺和你是平等的。多用鼓勵的話語來激勵他們,經常表揚他們,比如“你真棒”“ 真不錯”… …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也是受人們尊敬和愛戴的職業。在對待孩子是需要的是細心和愛心,認真地去對待每一位孩子,對他們細心地呵護,每天都會受到不一樣的禮物的。孩子們就像可愛的小蝸牛一樣,是上帝送我們老師的最好的禮物!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