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設定方案

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設定方案

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設定方案範文(通用6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設定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設定方案 篇1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全面落實全國特殊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加快推進XX市特殊教育事業發展,切實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根據國辦轉發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xx-20xx年)》(國辦發〔20xx〕1號),制訂《XX市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xx-20xx年)實施方案》。

  一、重要意義

  全國特殊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及國家《特教提升計劃(20xx-20xx年)》明確指出:發展特殊教育是推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的重要舉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我市特殊教育事業取得飛速發展,各級財政投入明顯增加,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高,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初步構建了從學前到義務教育到職業教育各學段銜接的特教辦學體系。目前XX市有特教學校23所,每個縣級區劃均有一所特教學校。截止20xx年底,在特教學校就讀的學生1268人,全市特教學校教職工344人,專任教師288人。全市適齡視力、聽力、智力殘疾、自閉症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93%。但總體上看,我市面臨著特殊教育整體發展不均衡、農村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率不高、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有待改善,特殊教育教師和康復專業人員數量不足等問題。因此大力推進特教事業發展不僅是加快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轉型升級的需要,更是滿足殘疾人受教育需求,補短板、提水平的需要,是彰顯教育公平,落實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

  二、原則、目標及任務

  (一)總體原則

  XX市特殊教育發展要堅持五個原則,一是把握文明進步和公平正義的原則,切實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二是堅持統籌規劃和改革發展的原則,優先發展殘疾兒童少年的義務教育。逐步建立健全特殊教育體系,努力滿足殘疾群體多樣化的教育需求。三是樹立全納教育理念的原則,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培養殘疾學生融入社會和終身發展的能力。四是必須堅持“特教特辦”的原則,全面落實政府的責任,完善投入保障,給殘疾孩子更多的關愛。五是強化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原則,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提高特殊教育教學質量。

  (二)總體目標

  全面推進全納教育,使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進一步完善佈局合理、學段銜接、普職融通、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體系。初步建立財政為主、社會支援、全面覆蓋、通暢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務保障機制。基本形成在市政府領導下的市特殊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各職能部門協同,各級教科研、市特教資源中心為技術支撐,以特教獎學金、園丁獎為社會支援品牌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探索XX市特教工作新思路,創新工作模式,深化特殊教育改革發展,建立全國特殊教育改革發展試點城市。

  (三)重點任務

  1.完善殘疾人教育體系,提升普及水平。到20xx年,全市適齡視力、聽力、智力殘疾、自閉症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到95%以上。對重度殘疾兒童開展送教上門,不斷推動特殊教育向兩頭延伸,成為涵蓋學前至高等教育的完整體系。

  2.完善特殊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升經費保障能力。全面貫徹落實《XX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石政發〔20xx〕21號)檔案精神,加大投入,確保特殊教育學校正常運轉。全面實施殘疾學生免費義務教育,落實中、高等教育階段殘疾學生資助政策。

  3.加強特殊教育針對性,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盲、聾和培智等課程標準,根據本地實際,開發本地課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師資培訓,啟動特教教師持證上崗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特教教師隊伍。

  三、主要措施

  (一)擴大義務教育規模

  建立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教室)為支撐、以送教上門和社群教育為補充的特殊教育體系,不斷擴大義務教育規模。

  1.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摸清底數的前提下,按類別安置殘疾兒童少年入學。

  2.加大對市特殊教育學校自閉症教學部的支援力度,逐步滿足更多自閉症兒童的入學需求。

  3.制定為殘疾兒童送教上門工作的指導意見,市教育局聯合市殘聯、團市委等部門組織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送教上門工作,切實做到“義務教育零拒絕”。

  4.全面落實XX市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管理工作指導的意見》(石政辦發〔20xx〕37號),推動隨班就讀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20xx年在全市各縣(市)、區開展隨班就讀提升試點工作,做好殘疾兒童幼小銜接工作。

  (二)積極發展非義務教育

  1.積極實施殘疾兒童學前教育。普通幼兒園積極創造條件,接收輕度殘疾兒童入班(園)學習,開辦融合性幼兒園,探索殘疾兒童和正常兒童共同接受學前教育與學前康復的教育模式,對殘疾幼兒實施免費學前教育。在市特殊教育學校設立附屬特教幼兒園的基礎上,各縣(市)、區特殊教育學校試辦附屬特教幼兒園,實現殘疾兒童早期發現、早期診治、早期康復、早期教育訓練。到20xx年,3-5週歲殘疾兒童入班(園)率要達到85%以上,實現殘疾兒童基本普及學前三年康復教育。

  2.加快發展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和殘疾人職業教育培訓,為殘疾人就業和繼續深造創造條件。依託市職業教育園區建設的市特殊教育學校將發揮工學一體化優勢,重點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普通教育為輔的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

  3.積極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市屬高等院校創造條件,努力開設適合殘疾人教育的專業。依託省廣播電視大學,開設適合殘疾學生學習的專業和課程,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石家莊學院籌備開設特殊教育學類教育康復學本科專業和課程,面向我市和全省特殊教育學校、相關機構培養師資。

  (三)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1.確保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生均1萬元公用經費標準落實到位,切實保障特殊教育學校的正常運轉。隨班就讀學生按生均5000元公用經費標準執行,到20xx年隨班就讀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達到每年6000元。特教班、送教上門學生按生均1萬元公用經費標準執行。在有條件的縣(市)、區生均公用經費向特殊教育幼兒園與特殊教育職業學校的殘疾學生全覆蓋。

  2.進一步提高殘疾學生資助水平。在“兩免一補”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補助範圍,提高補助水平。對高中階段殘疾學生實行全免費教育,向殘疾兒童學前三年全免費教育延伸。

  3.加大扶持民辦特殊教育力度。選擇辦學品質高,填補公辦教育辦學類別空白的(如腦癱、自閉症等)民辦特教學校,進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探索實驗。對入選學校接收本市戶籍殘疾學生的,執行生均5000元公用經費標準,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負擔。

  4.保障市特殊教育學校專案工程建設。加大財政支援力度,確保專案建設於20xx年9月竣工,實現從學前到義務教育到職業教育相銜接的特殊教育辦學體系,為特殊教育改革發展試點市提供視窗和陣地。

  5.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助學,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大宣傳力度,積極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支援特殊教育。

  (四)加強學校隊伍建設

  1.加強教育管理隊伍建設,提高決策水平。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安排責任心強、業務能力高的人員擔任特教專幹,促進管理隊伍專業化。各級教育科研部門要配備1-2名專職或兼職特殊教育教研人員,組織並指導學校開展教學研究。

  2.加強校長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定期舉辦特教校長研修班,堅持抓思想、抓學習、抓素質、抓管理。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業務水平。一是20xx年試行特教教師持證上崗制度,20xx年全部實現特教教師持證上崗。二是加強專業化建設,逐步使教師掌握多種技能,努力成為複合型人才。三是開展教師心理健康專業知識培訓,培養心理健康、具備良好助人自助能力的特教教師。四是建立健全市、區(縣)兩級培訓網路,搭建交流與提高平臺。五是落實特教教師各項待遇。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和普通學校承擔特殊教育任務的教師,除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享受特教補貼費外,地方政府按其本人崗位和薪級工資之和25%核定發放特教補助。各類校長、教師評優活動中要有特教員工。

  (五)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根據有關核編標準對特殊教育學校(含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教職工編制進行核定,確保教學和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2.強化師德教育,堅持“尊重生命差異,弘揚人道大愛”的教育理念,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工作氛圍。

  3.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強化殘疾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強教材建設,積極研發校本課程和校本教材,大力開展“醫教結合”實驗。

  4.鼓勵學科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參與課題研究。各學校和各級教育部門定期舉辦評優課和特教教師基本功大賽,為教師學習與教研搭建交流平臺。

  5.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向內涵發展轉變。以尊重生命、弘揚人道、傳播大愛為方向,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開展學校理念文化、形象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等建設活動。

  6.加強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發揮資訊通報與資源管理、決策諮詢與研究指導、測量評估與社會服務作用。建立《石家莊特教通訊》刊物,加強各特教學校之間的溝通。

  四、組織領導

  (一)強化政府職能,合力推進提升工作

  XX市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xx-20xx年)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業務性強,涉及多個部門,需各有關部門通力配合。要明確各級政府責任,結合本地實際制訂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要本著特教特辦、重點扶持的原則,統籌安排相關資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復資源,切實解決制約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二)加強督導評估,督促落實提升任務

  加強政府教育督導,明確落實各級教育、財政、衛生、殘聯等部門和社會團體的職能和責任。堅持特殊教育經費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原則,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各地要將提升工作納入每年對縣(市)、區的年終考核指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和措施,確保按期完成任務。對基本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進行評估驗收,將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水平和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等作為評估驗收的主要指標。市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對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情況的專項督導檢查。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不達標的縣(市)、區,不得申報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

  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設定方案 篇2

  一、重要意義

  發展特殊教育是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的重要舉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經過多年努力我市初步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隨班就讀為主體,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相互銜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體系,基本滿足了我市適齡殘疾孩子的入學需求。但隨著特殊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我市特殊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投入不足、布點不合理、師資不強、政策力度不大以及課程開發相對滯後等問題。因此,必須抓住機遇,從20xx年起,利用3年的時間調整規劃、強力推進,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實保障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幫助他們全面發展和更好地融入社會,切實推進教育公平,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二、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全面推進全納教育,構建佈局合理、學段銜接、普職融通、醫教結合、向學前教育與高等教育延伸的特殊教育體系,形成以特教學校為骨幹、以隨班就讀為主體、附設特教班和送教上門等為補充的辦學格局。到20xx年,師資隊伍日趨最佳化,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明顯提升,適齡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3%,其他殘疾人受教育機會明顯增加,特殊教育事業發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二)年度目標。

  1.20xx年,逐步完善隨班就讀支援保障體系;積極探索送教上門的路徑;實施師資隊伍培養培訓計劃;啟動市、縣兩級特殊教育學校提質改造工程;完成新建特殊教育學校的立項和規劃設計;適齡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88%。

  2.20xx年,啟動新建特殊教育學校的建設;繼續實施師資隊伍培養培訓計劃;完成市、縣兩級特殊教育學校的提質改造;適齡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1%。

  3.20xx年,新建特殊教育學校秋季開學投入使用;辦學條件、隊伍建設和教育質量明顯提升,基本滿足三類殘疾孩子各學段教育需求;適齡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3%。

  三、主要措施

  (一)統籌規劃,最佳化佈局調整。

  1.做好全市學校建設總體規劃。將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納入全市新建學校總體規劃,在湘江以東新建一所培智類為主的市級綜合型特殊教育學校,按照“方便入學、分類分層”的要求做好立項、規劃設計和建設工作,20xx年啟動建設,力爭20xx年投入使用。改擴建現有的特殊教育學校,擴大招生規模,增加招生類別。提質改造市特殊教育學校,高標準建成有特色的現代化綜合型特殊教育學校;按照《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建標156—20xx)》規定的要求,對縣級特殊教育學校進行修繕、擴容、改造、提質;加強長沙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全國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基地的配套建設。

  2.逐步調整現有學校辦學特色。市特殊教育學校保持綜合性辦學模式,鞏固盲、聾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辦好高中階段教育,開展學前康復教育,在新建特殊學校開辦培智類後逐步將培智教育合理分流;瀏陽特殊教育學校以辦聾教育(學前和九年義務教育)和培智教育為主要特色,逐步將現有盲班合併至市特殊教育學校;長沙縣、寧鄉縣特殊教育學校以培智教育為主要特色,逐步將聾班合併至市特殊教育學校。

  3.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以發展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為重點,因地制宜向學前教育與高等教育兩端延伸,讓殘疾人受教育機會明顯增加。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舉辦0-3歲殘疾兒童早期干預、早期教育和康復訓練機構,在普通幼兒園中開設特教幼兒班;加快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和高職教育,支援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根據特殊教育發展需求,加強特殊教育專業建設,拓寬專業設定,提高辦學層次,既為培養特殊教育教師作出積極貢獻,又為殘疾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提供支援;支援特殊教育學校進一步探索發展殘疾人中等職業教育,逐步擴大招生規模,結合殘疾人特點合理調整專業結構,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創辦實訓基地,加強就業指導,提高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

  (二)提高待遇,注重隊伍建設。

  1.培養和引進特教師資。有效發揮長沙職業技術學院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基地的作用,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強特殊教育專業,擴大招生規模,提高教育質量。充分利用特教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計劃,大力引進特殊教育專業和康復專業優秀骨幹教師和應屆畢業大學生,最佳化我市特殊教育師資結構,著力培養一批特殊教育名師,提高師資的整體水平。

  2.按需配備教師編制。根據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少、班額小、寄宿生多、個體差異大、康復類專業人員需求多、承擔隨班就讀巡迴指導任務重等特點,制定特殊教育教師編制標準。特殊教育學校平均班額為6-12人,送教上門學生納入特殊教育學校學籍。學校按1:2.5的師生比配備教師編制。特殊教育幼兒園另配保育員,標準與普通幼兒園一致;特教班教師編制按特殊教育學校標準配備;隨班就讀學校至少配備1名資源教師,隨班就讀學生在5名以上的,適當增加專職特教教師配備人數;送教上門按照1: 2的比例配備特教教師編制。

  3.確保特教教師待遇。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在績效工資標準、職稱評定、評先評優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並逐年提高待遇。全面落實國家規定的15%特殊教育教師津貼,並在獎勵性績效工資中設立特殊教育教師崗位補貼。在核定特殊教育學校績效工資總量時,按特殊教育學校本單位績效工資基準線的40%-60%增核績效工資總量,逐年增加,分步到位,用於發放特殊教育教師崗位補貼及業績獎勵,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負擔。高階和中級職稱崗位職數比例在原定比例基礎上提高5%—10%。將特教教師職稱評審作為綜合性學科(特殊教育)進行單獨評審。承擔隨班就讀工作的資源教師參照特教教師的績效工資標準。送教教師、承擔隨班就讀指導和“醫教結合”實驗的醫(教)務人員,參照長沙市“三區”支教教師選派工作經費按年人均2萬元標準執行,納入財政預算,主要用於醫(教)務人員的交通、誤餐等補助。

  4.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市人民政府設立特殊教育獎教基金,獎勵在特殊教育崗位上有突出貢獻的教師,鼓勵教師熱愛特殊教育工作,關愛殘疾兒童成長。

  (三)深化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1.開發校本課程。根據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即將出臺的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標準,開展校本教研,開發校本課程,強化殘疾學生生活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

  2.改進教育教學方式。根據殘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開展有針對性、個別化的教育教學活動,使不同年齡、不同類別、不同程度的殘障學生都能夠透過適性教育得到和諧發展。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及時總結課堂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提高資訊科技運用能力。特殊教育學校要配置適合殘疾學生教育、康復的現代化教學裝置,20xx年前各特殊學校全部達到國家《三類特殊教育學校教學與康復訓練儀器裝置配備標準》,推進現代化教學設施裝置在教育康復過程中的應用,提高殘疾學生資訊科技素養和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4、進一步推進醫教結合。探索教育與康復相結合的特殊教育模式,特殊教育學校要成立醫教結合的康復教學教研機構,指導開展殘疾兒童的醫教結合工作,採取與醫療衛生、康復機構相互協作的形式,對殘疾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及康復、保健指導。統籌利用教育、醫療、殘疾人就業等專業資源,開展殘疾兒童的治療康復工作,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支援孤兒院、福利院、殘疾人康復託養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特殊教育,促進殘疾兒童健康發展。

  5、制定特教質量適應性評價標準。建立教材、輔具的評價制度,組織對教材、輔具的定期檢查,形成評估制度;制定特殊教育學生學習評價體系,對不同殘疾型別、殘疾程度,不同年齡殘疾學生的學習過程、效果等進行系統、科學的評價。

  (四)加大投入,給予政策傾斜。

  1.以地方政府投入為主。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原則,將殘障兒童少年教育事業費、基礎能力建設費列入財政預算,確保特殊教育各項經費按時足額撥付,並逐年增長。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資助水平,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從20xx至20xx年,分別達到6500元、7000元、8000元以上,隨班就讀、特教班和送教上門的生均公用經費參照上述標準執行。建立健全覆蓋所有殘疾學生的資助體系,在“一費制”全免的基礎上,對殘疾兒童少年生活費、交通費、輔具用品等進行(免)補,全面實現殘疾兒童少年全免入學。

  2.扶殘助學專案優先資助殘疾學生。從社會福利公益金中安排資金,由教育行政部門提供助學專案,按專案對貧困殘疾學生給予相應的補助或救助。每年由市殘聯安排不低於3%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用於扶殘助學和支援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勞動技能教育。殘疾人康復專案優先資助殘疾兒童。

  3.設立課改專項經費。設立專項經費支援特殊教育進行課程改革和校本教材、校本教學具開發,引導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推進“醫教結合”實驗專案研究。

  4.鼓勵民間資本捐資辦學。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積極拓展思路,創新方式,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捐資辦學。

  (五)加強指導,健全服務體系。

  1.提高融合程度。積極創造條件,加大對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等教學模式的研究,鼓勵支援各類學校開展融合教育,實現“零拒絕”。協調做好殘疾學生就業幫扶、勞動保障、社會救助等方面的政策配套,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幫助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

  2.實施隨班就讀。將隨班就讀工作納入義務教育,加強無障礙設施改造和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為殘疾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和生活便利。支援有條件的普通學校、兒童福利機構設立特教班,特教班教師享受特教教師相關補助及待遇。建立定期委派資源教師到普通學校巡迴指導隨班就讀工作的制度,提高隨班就讀教育質量。

  3.推行送教上門。相關部門要出臺送教上門的具體方案,對不適合隨班就讀和到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整合教育、衛生、殘聯、社群等各方面的資源,提供送教上門服務。

  4.建立資源中心。以市特殊教育學校為基地,建立市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各區縣(市)應依託當地特殊學校以及條件合適的普通學校建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給予人員編制、經費保障,為全市隨班就讀提供資源教師培訓、巡迴指導,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共享。

  四、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負總責,每年定期召開各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席會議,研究解決特殊教育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認真制定促進特殊教育發展、推進特殊教育公平的配套政策,形成推動特殊教育發展的合力。

  (二)加強部門協作。各部門要把特殊教育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分工協作,形成發展特殊教育的合力。市教育局要做好特殊教育統籌和規劃實施及教育教學業務指導工作;市編委要制定和落實教職工編制標準;市發改委要積極支援和幫助特殊教育的規劃建設專案;市財政局要為特殊教育發展提供財力保障,加強特殊教育經費使用的監督和管理;市民政局要用福彩公益金等做好貧困殘疾學生的助學工作,支援發展特殊教育;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要落實好特教教師津貼、職稱評定等工作;市衛生局牽頭教育、民政、殘聯等部門組建特殊兒童的醫學專業鑑定機構,進行殘疾兒童身體狀況及受教育能力評估,提出醫學專業指導意見,組織醫療保健機構開展預防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工作,進行新生兒疾病早期篩查及治療康復,參與協助教育、民政、殘聯等部門建立特殊學校的殘疾兒童教育康復機構,指導開展殘疾兒童的治療康復工作;市殘聯要做好殘疾兒童青少年調查摸底,協同相關部門指導開展殘疾兒童早期康復,做好畢業生技能培訓及就業服務工作;其它相關職能部門和有關社會團體要帶著感情,責任上肩,共同推進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加強督導評估。將特殊教育納入教育督導評估、教育強區縣考核體系。由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牽頭,開展特殊教育督導檢查,將特殊教育發展目標任務落實情況納入各級政府教育工作實績的考核指標,監測和評價的結果作為績效考核和幹部任用的重要依據,推動特殊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設定方案 篇3

  1、高職特殊教育課程設定原則

  1.1基於專案實戰人才培養模式專案實戰人才培養模式是基於企業與學校教學深度融合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專案實戰根據企業用人崗位需求及工作流程、技術標準進行人員能力知識結構細分,並轉化為實戰教學案例與實戰開發專案與學校專業課程進行嫁接或直接由企業技術人員進校指導專案開發教學,並採用企業製作標準對學員專案成果進行驗收。因此它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以及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基於此,在整個環節中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教師從“主角”向“配角”的思考進行課程設定。由於廣告設計專業特障生的特殊性,具有較強的實踐技能和廣告設計專業的操作知識,能夠有效幫助特障生明確目標,充分掌握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為此,基於專案實戰人才的課程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協助作用,更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其方法應當具有靈活創造性。

  1.2實現由課堂中心向實踐中心轉移基於專案實戰人才培養模式的主體是聽障生,在溝通上本身就有一定的障礙,因此跟需要培養他們自我的意思和概念,產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因此,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模式並不太適合聽障生,而是應該充分體現他們在視覺藝術表現等方面的特長,透過“人機交流”等手段教會學生如何融會貫通的使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在完成實踐專案過程中,學會靈活運用,實現從課堂中心向實踐專案中心轉移。

  2、特教廣告設計專業課程設定改革

  2.1課程體系設定本文進行了特教廣告設計專業的課程設定。

  特別注重加強對特障生廣告設計基礎理論、專業技能和素質教育三方面的培養,旨在構建科學合理、層次分明、特點突出的專業課程體系。

  2.2建立以專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實踐課程體系社會關於廣告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對高職廣告設計專業的課程提出了要培養出能夠進行廣告策劃、設計、生產以及製作的全能實用型人才。但是鑑於聽障生自身的特點,遵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設定實踐課程體系時並不能完全套用原有廣告設計專業的課程。

  ①形成以專案實戰為導向的課程模式目前我院廣告專業聽障班課程主要設有:基礎理論課和專業基礎與實踐技能課兩大部分。強調重視基礎教學研究和實踐操作、動手能力相結合的教育培訓方式,因此在課程設定方面既要繼承傳統,深挖教育教學的內涵,另一方面也要變革創新,開拓特殊教育教學的新方向,形成獨具特色的特殊教育辦學模式。以實踐為核心,以學生動手為主,以完成專案為考核標準。廣告設計專業的人員需要掌握電腦設計能力、優美的文字說明等技巧,同樣對聽障生一樣要求,而這些技巧需要在專案實戰的過程中得到有效加強。所以,關於廣告專業聽障生課程的設定可以在實踐技能課程中引入具體的專案,並且將專案分成中期和畢業實習專案,安排到不同年級,實現基於實踐導向的課程模式。

  ②多方位創造實踐條件高職院校應當接積極支援學生直接參與具體的專案。從目前我院實行的情況來看,在實踐課程設定上,為聽障生建立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一方面整合學校內部資源為學生提供各種參賽機會,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參加省內外大型設計比賽,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特長並結合他們的興趣,設定多發展方向,例如開設影視製作、圖書編輯、攝影、手工等工作室或興趣小組,在相應的專業教師的指導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完成校內外的實訓專案,甚至從企業接單來完成。

  ③輔之以文化課程,加強溝通能力的培養很多高校忽視了文化課程的重要性,覺得只要教會學生操作就可以了。然而正是因為聽障生聽覺接受資訊能力的缺失,影響了他們的表達能力,造成他們在手語溝通上的障礙性表達及寫作上的語句顛倒和內容表達的模糊不清等問題。所以為了在有效的時間內,合理安排文化課程對於聽障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更快的融入社會。而且現代科技的發達,計算機等通訊工具也幫助他們更方便的與健全人進行溝通。而教學的關鍵並不在於純書本化的教學,更多的應該放在交流上,教會學生如何完整的表達一句話,使其理解並順暢的表達出來。目前搞笑的文化課程並沒有專門針對聽障生的,例如《大學語文》,還是用的普通的版本,因此可以建議配合專業課進行自編符合本校學生的教學教材,融入了專業課程的文化知識,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新知識。

  2.3構建與課程體系相適應的課程內容

  ①以專案或任務來引導課程內容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發現聽障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因此以專案分解或任務分解來引導課程內容,讓所學的內容為專案或任務服務。例如,在攝影課中,為了解釋清楚“相機曝光主要引數(如光圈大小、快門速度)”這樣的抽象概念,單純靠手語翻譯很難解釋這樣的形象名詞。因此,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組完成該學習任務。對不同組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如第一個分組採用教材範例,透過自身閱讀教材來完成理解;第二個分組採用投影儀打出PPT課件,透過課件中的實際範例來對學生進行加強理解;第三個分組採用例項教學,分發實體相機,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透過例項配合文字的解說來進行概念的理解。在同樣時間內幾個小組完成同樣內容的教學,再設定一項小型課題,對不同學習方式的幾組學生進行理解和運用程度的考察。之後,各組之間進行交流,總結出完成該任務最好的方式。專案化教學是以理論教學結合實習教學,構成一個教學體系。將專案分成若干子專案,根據專案的要求,將課程內容分成多個單元,每個單元都包含能夠完成子專案任務的知識點、能力點和素質點。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點的解釋可以透過多媒體教學、觀摩教學以及分解專案完成需要的知識。能力點和素質點的培養則是在單元專案實訓過程中進行培養。學生在真實環境中學習並運用所教授的知識點,在完成專案的過程中學習如何解決問題來提升自己的素質,最後由專業教師和企業教師共同點評完成的專案,使學生在總結過程中進一步得到提升。這類實踐教學既考察了學生的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又因為是小組合作完成任務,也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真實的實踐專案也讓學生獲得了專業工作的經驗和實際的成果,從而讓他們更加自信、有成就感。

  ②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課程內容廣告設計專業本身的課程已經根據市場的需求在不斷的調整,而聽障生因為自身的缺陷,使得他們在就業的選擇面上更加窄。所以高職院校聽障生的課程內容更應根據市場需求,著眼於生產實際和生活實際,跟上時代的需求,貼近市場的研究,同時也應注意職位的專業發展能力。例如,我院在課程內容中加入了泥塑的教學,但是因為需求量較小,學生的創造性不夠,致使很少有學生能在泥塑行業有較好的發展。因此,今年的課程設定中,就將此內容作為選修的知識,同時加入目前比較流行的漆畫知識,讓一部分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將其作為發展方向。這就要求高職特殊教育專業的教師,能及時洞察社會需求,應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拓寬課程內容。在課程資源拓展方面,不能只是對教科書內容的狹義理解,應採取多種方式去獲取,包括學校、市場、崗位能力的發展的要求。

  ③重視專業性和文化職業學院課程內容要為特障生的學習與展開留有必定的空間,讓他們有充沛的探求時機,工作教育課程內容的變革,有必要重視研究性。一是要將探求性學習課題引進工作教育的課程之中,為特障生提供研究課題的時機和空間;二是要創設工作教育的研究性課程,展開歸納實踐活動。現代社會需求的人才,是一批跨學科的拓展型人才。要培育這樣的人才,沒有學科常識與內容的穿插與歸納是難以實現的。所以,新式的勞動者特別是特障生,有必要具有歸納的工作本質佈局,可以從事多種工作的常識和才能,才能在市場經濟深入展開的過程中,習慣公司的改造、重組、立異的需求。

  3、結論

  在以往課程設定的研究中,對於高職聽障生廣告設計課程的設定還較少,主要集中在普通高職廣告設計的課程的研究。面對聽障生這個特殊群體,我們有必要梳理完善現專業的課程設定,使之更適合聽障生學習的特點和就業發展。本文基於專案實戰人才的角度,進行了廣告設計專業特障生教學課程設定改革的探索,特別注重充分考慮聽障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來分析課程設定的合理性,圍繞最適合聽障生學習方向的技術類課程展開論證。希望就我國聽障生廣告設計課程設定的完善提出一些看法,以期拋磚引玉,有更多的學者參與到聽障生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設定方案 篇4

  隨著社會和教育技術的迅速發展,資訊科技已作為一門綜合實踐性的課程,走進了特殊教育學校的課堂。本文根據新課程的改革理念對特殊教育學校資訊科技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幾點方案。

  在特殊教育學校中,資訊科技課程作為一門新的學科,有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2003年透過召開全國特殊教育學校資訊科技教育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教育部準備用幾年的時間在全國特殊教育學校普及資訊科技教育,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縮小和普通中小學在資訊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逐步實現利用資訊科技等現代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彌補殘疾學生的生理缺陷,努力實現特殊教育跨越式發展。

  (一)提高課程的認可度

  不論是從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是從目前的特教工作及教學改革來看,資訊科技課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它能開發殘障學生的智力,提高殘障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能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作為一門應用性、實踐性課程,課程管理者與實施者要重新定位資訊科技課程。

  (二)開發正規的教材

  目前特殊教育學校資訊科技課程教材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讓殘疾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激發殘疾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培養他們收集、處理和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統籌與協調,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和教學安排選用資訊科技教材,抓好新教材的推廣和使用。

  (三)實施資訊科技課程改革措施

  第一,規範資訊科技的課堂教學。首先,特殊教育學校的課程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資訊科技課程要開足課時。例如,每週一個班最少要開兩節課時的課程,並且最好能連堂上兩節課,對學生的掌握和鞏固知識,或開展課堂討論等有很大的幫助。“開足”不是體現在課表上的,而是真正落實到每一節的課堂教學之中。其次,營造良好的資訊科技學習環境,改變以往的講授教學法,要藉助多媒體突出演示講解法與任務驅動法在資訊科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絡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任務”情境中,透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成就感中獲取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並能在學習中塑造殘障學生的自信心。

  第二,確立資訊科技教師的職業地位。學校必須確立資訊科技教師的專業地位,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地展現其自身社會價值的平臺,使他們成為學校資訊科技教育教學的“主力軍”,而不是身兼數職的“服務者”。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從而促進學校該課程教育教學的發展。

  第三,學校要加大對資訊科技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視力度,積極採取有效的措施,讓他們得到在工作中能夠再學習或者再培訓的機會,以便提高他們資訊科技的綜合技能。在適當條件下,學校應大力引進一些具備高學歷,高水平的資訊科技教師隊伍。這樣,才可以確保該課程在未來教育教學中能夠進步的發展。

  總之,在特殊教育學校中,資訊科技課程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有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在資訊科技的教學中,只要根據殘障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資訊科技課程的特徵,以基礎知識教學為主,強化應用能力的培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加強學科知識和教學方法的整合,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並形成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從而實現特殊教育學校資訊科技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促進特殊教育跨越式發展。

  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設定方案 篇5

  德育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性特殊學校在黨和國家的重視下近年來發展較快,但普遍的管理方式需轉變,本文透過綜合性特殊學校德育課程化管理模式的探究來提高特殊學校的德育效果,提升學校管理質量。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檀傳寶在他的《學校道德教育原理》一書中給德育重新下定義: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組織適合德育物件品德成長的價值環境,促進他們在道德價值的理解和道德實踐能力等方面不斷建構的價值引導活動。

  《特殊需要兒童的心理與教育》中說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許多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規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適用的。

  因此,筆者認為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需規範德育管理,根據特殊兒童的需要進行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要求,發展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因而設定德育目標為:熱愛生活、健全人格、自食其力、融入社會。透過課程化的德育模式來實現德育目標,即2個德育課程:主題活動德育課程和綜合德育課程。

  一、主題活動德育課程

  主題活動德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樂觀向上、陽光健康、積極進取的精神。

  (一)月主題活動

  政教處根據上級有關檔案精神並結合本校特點制定月德育主題,三個部(啟音、啟明、啟智)再根據自己本部的特點制定活動主題,各班將月主題教育透過板報、班會課、班級活動等形式呈現。

  比如以安全為主題的月主題教育,啟智部班級開展交通安全主題班會課教育,啟明部班級開展“吃的正確”飲食健康教育,啟音部開展男女生青春期安全教育等等,做得特別典型的班級政教處會將該班的活動過程透過圖片和通訊稿的形式展示在學校網站,供其它班級參考借鑑。到期末的時候政教處評選出月主題教育優秀班級進行推廣,對相關班主任進行獎勵。

  (二)“三節”活動

  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等三節活動是每年必須完成的德育活動。透過“三節”活動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比如藝術節:視力障礙孩子的器樂和聲樂都是強項,啟明部就舉行以班級為代表的合唱比賽和以個人為代表的獨奏及獨唱比賽等。啟音部就舉行啞劇課本劇賽和藝術操比賽,為聽力障礙孩子的表演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智障孩子就進行韻律操賽和繪畫比賽。每個部都根據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比賽內容,學生在玩中培養了能力。最後選取優秀的節目進行全校性的展演。

  三部的三個“節”既各有特色又能相互學習、欣賞,充分體現出尊重學生差異、因生制宜、各具特色,又能展示學生的個性風采。

  (三)融合活動

  融合教育是世界特殊教育的趨勢,同時讓特殊學生迴歸主流社會也是特殊教育的最終目的。

  普特融合活動是學校的特色主題活動。旨在讓普通學校的學生近距離接觸瞭解特殊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又能讓特殊學生和普通同齡孩子進行很好地交流。比如:市二十二中中加班的學生來學校開展為期一週的普特融合活動,分別與三部的孩子同上課、同午餐、同遊戲等,甚至有專題活動:文藝節目表演——“普特融合同成長”。此活動既可以讓普通學校的學生感受到特殊學生的樂觀、堅強、勤奮等,同時特校的學生更是展示出了自己的自信,對於融入主流社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特殊教育德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特殊學生融入主流社會的能力。普特融合活動正是基於此目標而專門開展的活動,每學期都有來自全市普通學校的學生到學校來開展各類活動,這型別活動開展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市局領導及有關部門高度肯定。

  (四)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的最終是讓孩子能獨立、自食其力。學校每個暑假都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啟音部有的學生走進社群為老人理髮、按摩等家政服務,還有的學生會將自己製作的手工鞋拿出來義賣。啟智部職高部智力輕度障礙的孩子則是到洗車場等地參與服務活動,啟明部的學生是加入到盲人按摩隊伍中去鍛鍊自己的專業技能。

  透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得到歷練,溝通交往、專業技能等等都得到了提高。

  二、綜合德育課程

  規章制度的約束效用在德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綜合德育課程除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以外,還融合了專項德育教育。

  (一)始業教育

  每學期開學初由團、隊部負責組織專項主題教育。旨在讓學生們在專項主題教育中獲得德育,促進身心成長。比如:為了宣教我國系列載人衛星升空獲得的榮耀,學校開展“嫦娥奔月”主題始業教育。學校操場分成七個小陣營,每個陣營都是嫦娥奔月主題,但是遊戲內容不一樣,有嫦娥蛋糕、餅乾等點心製作,有航模表演,有貼鼻子等活動。

  始業教育透過主題活動的形式區別以往的說教形式,德育功效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德育目標很好地得以落實。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學校特別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系列心理健康主題活動,以進一步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一是對針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認同感,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二是對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清除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能適度地進行自我調節;

  三是透過開展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有正確的認識,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四是要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以學生為主體,啟發學生心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綜合性特殊學校德育課程化管理模式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但特殊教育學校創新的德育管理模式是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作為德育的重要目標。這種課程化德育管理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證明了德育效果確實得到了較明顯的提升,更是改進了管理效率。所有的這些德育方式都是為廣大殘疾兒童點亮人生希望,增進了殘疾人福祉與社會和諧。

  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設定方案 篇6

  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權的重要保障體系,發展特殊教育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然而,目前各地特教學校普遍存在著辦學活力不強、發展後勁不足、綜合效應不好等問題,這嚴重製約了學校的發展。

  隨著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深人,特教學校的某些管理環節越來越顯示出與新課改的不適應性。如果學校管理不革新,那麼新課程改革就缺少一種支援因素和環境因素,滯後的、陳舊的學校管理甚至會成為課程改革的壓抑因素和反對因素。因此,學校要實施新課程改革,首先就必須改革學校管理。學校管理的效能提高了,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才會得以實施。

  一、特殊教育學校管理的特殊性

  特殊教育學校管理在遵循一般意義上學校管理的原則、方法、規律等的同時,存在管理方面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對特殊教育學校管理的特殊性做深入思考和揭示,特殊教育學校管理應立足於特殊教育學校的實際情況,辦出特色,以尊重並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為宗旨。特殊教育學校管理的特殊性主要決定於教育物件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物件為各類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他們可能有感官障礙、身體障礙,也可能有智力障礙、情緒行為障礙。障礙類別不同,教育上的特殊需求也會不同;同一種類別的學生,因障礙程度的不同,特殊教育需要也不一樣。由於特殊兒童具有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因此在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方面,情緒與行為問題方面,甚至包括生活自理方面,等等,他們表現出某種程度的特殊性。正是這種特殊性直接或間接地帶來了在教師、教材、教法、課程設定、教學儀器裝置、校園文化、學生評價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或特殊考慮,進而決定了特殊教育學校管理與普通學校管理在方方面面的“同”中有“異”。這些“異”即特殊教育學校管理的特點。

  首先,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理念,應充分彰顯平等、關愛、參與、共享的理念,尊重差異、維護每個學生生命個體的價值和尊嚴,時刻牢記一切為了學生的管理理念,在此基礎上,努力構建平等、博愛、接納、和諧、自強、自立的校園文化。

  其次,在校園無障礙環境構建方面,特殊教育學校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不僅應營造適合特殊學生成長髮展的無障礙的校園物理環境,更應重視營造平等、接納、尊重、參與等有利於特殊學生健康、自由成長的支援性心理環境。

  最後,在教學方法、課程設定及對教師素質的要求等方面,特殊教育學校有特殊性。特殊教育學校根據學生的特殊需要,貫徹潛能開發與缺陷補償辯證統一的思想,在開發學生潛能的同時,關注其缺陷的補償,更強調因材施教、個別化教育。在課程設定方面,開設了許多有針對性的課程,如聾校的律動課、溝通課,盲校的定向行走課,等等,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樹立新的以人為本管理理念

  1.以教師為本

  如何激發教師的潛能,使教師真正在自己的崗位上愛業、敬業、樂業、創業呢? 學校的管理者在健全教師的各項規範制度外,更應該樹立“以師為本”的管理觀念,把教師的作用放在一個主導的地位上,這樣才能使教職工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發揮。

  2.以學生為本

  在學生的管理上,堅持以人為本,以全面提高特殊學生素質為宗旨,以培養特殊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主要目標,根據學生的差異提出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使不同類別、不同程度的特殊學生透過教育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加強勞動技能和職業教育,堅持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相結合,改進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觀念,鼓勵教育改革實驗,立足於特殊人群的社會需求,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另外,要加強以下幾項工作的管理:

  (1)定期對特教兒童就讀班的教師進行特教專業培訓,瞭解有關特教知識。

  (2)瞭解特教兒童就讀班教師與資源室教師溝通、聯絡情況,定期檢查特教兒童學習聯絡單填寫與落實情況。

  (3)定期組織開展特教兒童就讀班教師獻課活動。

  (4)舉辦特教生作業展及作品展。

  (5)深入課堂,調查、瞭解特教兒童隨班就讀情況,提出教學改進意見。

  3.以個性凸顯特色

  個性意味著“個別性”和“多樣性”,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學校工作也同樣如此。另外,“個性”意味著“完整性”,把人的智力、身體、情感、價值分割開來“培養”的任何行為,都是會傷害到個性的,要以個性凸顯特色。

  (1)根據學生特點,發展學生個性。要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把大力開展職業教育作為辦學的特色。特殊兒童雖然在身體方面有了障礙,學習和生活上有了困難,但我們還應該看到他們仍有各種潛力。如聾啞學生聽覺有障礙,但視力優於常人,對事物的形狀和色彩有比較高的敏感性,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這是他們學習美術和書法的潛能。

  (2)尊重教師的個性發展,推出個性化的教學能手。關於教師隊伍的建設,傳統觀念過分地強調應當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制訂詳細周密的培訓、業務交流等教科研計劃,制定統一格式的教案、作業、考試等,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一個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上的規範、嚴謹。現代教育理論則與此有顯著的不同。教師是一個個鮮活的主體,同樣一節課,相同的教學方法、輔助用具、教育物件(學生),由兩位個性不同的教師去上,可能得到兩種不同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教師的個性差異造成的結果。

  總之,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是現代化辦學中的一個嶄新的課題,關係到特殊教育能否健康、快速地發展等重大問題。只有堅持改革和創新,我們的特殊教育才有出路,才能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效能。

【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設定方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