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教育漫話讀後感

教育漫話讀後感

教育漫話讀後感2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漫話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育漫話讀後感1

  工作後,也在很多的書籍和文章中看到過有關《教育漫話》真本書中的隻言片語,一直沒機會拜讀這部作品。今年,我有幸閱讀了《教育漫話》一書,獲益很多。《教育漫話》是一本飽含哲理而又深入淺出、生動感人的書,這本書所寫的內容都是洛克建議他的紳士朋友———愛德華·葛拉克,如何將兒子培養成為標準紳士———謙和明禮、舉止優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勞,既熱愛知識,又能隨時握起槍桿為祖國而戰的英國紳士。書裡所寫的內容是約翰·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師經驗的結晶。

  《教育漫話》是以“紳士教育”為主題,全書一共分為體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個部分。閱讀之後不禁深深對這位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唯物主義的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約翰洛克產生佩服之情。書中那些深入淺出的描述,飽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開朗,讓我不由自主地去領悟、去反思。《教育漫話》書中那些主流的、進步的教育思想,還值得今天的我們去繼續學習和探討。它大量講述了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品行和個性,如品行、理性、機智、優雅、禮貌等。約翰洛克認為,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些品行和個性,是對學生今後的成長和發展終身受益的。的確,對於學生的教育,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基礎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針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質、學習態度的形成等。讀過之後,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應該教育孩子從小養成哪些終身受益的優秀品質和獨特個性。

  一、要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這是對於人世間幸福的一種簡短而充分地描繪。”這是《教育漫話》卷首中的第一句話,也是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的經典名言。他在書中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了講述。主張孩子在幼年時候起就應該鍛鍊身體,反對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要堅持讓孩子們更多地去走進大自然,多親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多活動,多游泳。

  他提出身體強鍵的主要標準在能忍耐勞苦,因此,要讓孩子從小用冷水冼腳從而鍛鍊意志;孩子在童年的時候,不適宜穿太多的衣服,頭部和足部要保持涼爽;在飲食方面要清淡,多吃一些麵食,少吃那些肉膩的食品,不要飲一些烈性飲料;另外,在運動、睡眠、呼吸清新空氣等方面還有許多有詳細的見解。這些方面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是能夠堅持讓孩子們去做的,可是在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環境下,又有多少家長願意去讓孩子做呢?由於大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多數對他們百依百順,從不要求孩子去做什麼。

  在書中,作者把健康為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闡述。這兩個方面都是工作和幸福最為的基礎的條件。“凡是身體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麼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別的種種,也是徒然。”所以,我們的家庭教育必須要保障孩子的身體和精神健康,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助孩子瞭解自身特點,培養他們自我認識能力,學會傾聽和表達,客觀地對待自己,學會控制自己情緒,理解和支援他人,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地發展。

  二、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

  《教育漫話》涉及的第二個話題就是德育。孩子除了有健康的身體,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品質。洛克先生指出,“教育上難於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實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獲得也愈容易。”他在書中說,每一個一個紳士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周圍一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很錯誤的,他們看到孩子犯了錯誤卻放縱不管,他們都認為現在孩子還小,他們犯了錯誤是可以原諒的,不必過分去指責他們,責令孩子改正,孩子們長大自然就好了。這種想法、做法是非常錯誤的,也是最危險的。

  我們應該在兒童“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讓他們養成於遵守約束的習慣,免得以後養成錯誤的習慣的時候,再去糾正就困難了。所以,在對孩子的德育培養過程中,家長、老師要做好榜樣示範的作用,時時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他們,感染他們,讓孩子生活在良好環境中。孩子們的模仿性很強,看到別人怎麼做就喜歡去模仿,這點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要很好地把握。我們要隨時隨地用孩子身邊發生的那些好的和壞的事情、正確的和錯誤的做法來教育他們,同時告訴他們為什麼是好或壞、是正確或錯誤,這樣就能夠正確的引導他們。

  三、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問

  孩子有了良好的品質,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學問問題呢?在書中約翰·洛克認為:相比於品質,學問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學問是應該有的,但是相對來說,它應該居於第二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來用。所以,約翰·洛克在本書中把智育放到最後來談。他首先提醒我們“應該極力注意,決不可把讀書當作他的一種任務,也不可使他把讀書看成一種工作。”它說明在教育過程中不要讓讀書成為孩子的一種負擔,如果讀書一旦成為兒童的負擔,那麼孩子就會討厭它,哪怕是這個孩子以前是很喜歡讀書。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把學習看做是一種快樂的休閒、遊戲方式,哪怕把它當作是孩子在做了一件事情以後用學習作為對他的獎勵。在這本書的最後,作者指出了“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別開來。兩個兒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作者所指出的針對孩子的教育要根據他們的特色這正是我們倡導的“因材施教”。

  《教育漫話》書中的文字表達隨意,閱讀起來就像是與一位朋友在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它不僅是一本飽含哲理而又深入淺出、生動感人的書,也是當今一些學者所推崇的人類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書籍之一。

教育漫話讀後感2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教育專著——《教育漫話》,獲益頗多。《教育漫話》是一本飽含哲理而又深入淺出、生動感人的書。我讀後不禁深深佩服這位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唯物主義的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約翰R26;洛克。書中深入淺出的描述,飽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開朗,讓我不由自主地去領悟反思。《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們繼續學習的。書中大量講述了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品行和個性,如德行、理智、機敏、優雅、禮貌等。約翰R26;洛克認為,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些品行個性,對學生今後的成長和發展是終身受益的事。多年來的教育實踐使我支援洛克的上述觀點。的確,對於學生的教育,尤其是家庭中的教育來說,有些基礎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生活習慣、道德品質、學習的態度、切合和針對孩子的有效的方法的形成等。根據讀後所想,下面就來探討一下教育應該養成哪些使孩子終身受益的優秀品質和獨特個性。

  一、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這是對於人世間幸福的一種簡短而充分地描繪。”這是《教育漫話》卷首第一句話。約翰R26;洛克在書中主張,孩子應從幼年起就進行鍛鍊,反對嬌生慣養;提出童年不宜穿太多的衣服,要多過戶外生活,多做戶外活動,多接近自然,多游泳,用冷水冼腳從而鍛鍊意志;飲食要清淡,多吃麵食,少吃肉膩食品,不飲烈性飲料;多運動、多睡眠、多呼吸清新空氣等許多有益的、具體的見解。約翰R26;洛克把健康區分為身(身體)、心(精神)兩個方面。這兩方面都是“能工作、有幸福”的基礎條件。“凡是身體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麼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別的種種,也是徒然。”因此約翰R26;洛克要求家庭教育要充分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著力養成孩子健康的品性。約翰

  R26;洛克的“健康”品性,既包括對健康的自覺意識,也包括科學地生活的常識。由此得到的啟示是,家庭教育必須把保障孩子的身體和精神健康作為最基礎的環節,要採取科學的教育、培養態度和方法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要幫助孩子瞭解自身特點,培養自我認識能力,學會客觀地對待自己,學會傾聽和表達,把握自己的情緒,學會緩解壓力,控制心態平衡的方法,學會理解和支援他人,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使孩子遠離心理疾病,發展健全的精神。這點在我們的社會社會生活中尤為重要。

  二、習慣

  《教育漫話》中約翰R26;洛克的見解是:“孩子因為年齡增長,自由便應跟著到來,許多事情他應信託自己的行動去應付,因為他不能永遠受人監護;只有你給他良好的原則和牢固的習慣,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應該注重的。”“因為一切告誡與規則,無論如何反覆叮嚀,除非實行成了習慣,全是不中用的。”“習慣可以在這裡是這樣,在其它情形下也是這樣。”“習慣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恆,更加簡便。”習慣是經多次重複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去自覺的行為方式。約翰R26;洛克認為,習慣的形成過程“是給予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之在兒童身上固定起來;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很自然地就可發生作用了。”這個見解無疑是正確的。我們的言行、品質、個性,說到底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而已,好的習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說過,“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亞里士多德也說過“優秀本質上是一種習慣”。教育要著意養成孩子的好的習慣、優秀的習慣、形成將來成功的習慣。好的習慣很多,積極思考的習慣、謙遜的習慣、全力以赴專心致志的習慣、做事一絲不苟的習慣等。從小處看,仔細觀察的習慣、善於提問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預習複習的習慣、歸納總結的習慣、善於反思的習慣,甚至於約翰R26;洛克提到的早起早睡的習慣、嚴格遵守作息制度的習慣等。教育要努力發現和保護孩子在各個方面的優秀的行為,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精神財富。

  三、分享

  分享意味著彼此共享,分享意味著相互理解與合作。《教育漫話》中約翰R26;洛克提出,教育要培養孩子與兄弟姐妹、與夥伴、與他人分享事物,分享知識和快樂的品性。他說,“關於取得事物與佔有事物,你要教導孩子,使他們能把自己所有的東西分給朋友,一點也不要為難,不吝嗇,使他們從小就從經驗中知道,凡是最大量的人也是最富有的,而且還得到別人的敬重與稱譽”。“分享”可使兄弟姐妹之間來得更加和睦,更有禮貌,且同樣推及旁人。“分享”可使兒童養成溫厚、對人和善、慷慨、以及得到一種快樂,視為一種值得自豪的事。的確,使學生學會分享,可以使他們學會在關心、欣賞自己的同時,同樣關心欣賞他人,可以使他們有效地團結合作,有效地處理好人際關係,有效地走出自我中心和自我封閉,學會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積極接納他人和換位思維的技巧。最終,“分享”的品性有利於他們畢生的健康成長。約翰R26;洛克多次強調,“分享”的品質要從小加以培養,“使兒童經過不斷的練習,便能把自己所有的東西給予別人而不覺為難。”“樂於贈予別人的美德,要加以培植。”兒童的美德應“建立在大量與慷慨地把自己所有的或好的東西去給予別人上面”。這些見解和教育要求無疑都是有益的。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已,不知愛別人,這是當前獨生子女一代的性格通病,而當前我們的家庭教育中,約翰R26;洛克所提到的這種“分享”品質的培育又是何其缺失。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有著不可彌補的根本缺陷,那就是隻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生活和教育情境會造成孩子的獨佔性格,而缺乏與他人分享的寶貴經驗。人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有理性、有同情心、有愛心,一個根本不知道關心人、同情人、愛別人的孩子必定會生出陰暗的心理,整個心靈人格也不會健全。因此,必須認真記取約翰R26;洛克的教誨,在家庭教育中充分注重孩子的分享品質的培養和訓練,父母應從小就在孩子的心田裡播下善良的種子,讓他們學會愛人,學會移情,學會與人相處,學會民主與合作,學會與他人分享事物、分享知識、分享快樂、分享情趣和其它經驗,從而使他們的個性保持健康和豐富。

  我想,對於洛克的這些教育建議的價值。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也不能低估和輕視。我們現在的教育中不就是缺乏這些方面嗎,關注學生,教育學生,讓學生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當前我們時刻需要學習、反思,併為之不斷努力的工作重任。

【教育漫話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