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1

  一、第一章用敘事寫作記錄教育。王維審老師從“改變自己、影響他人、成就教育”三個方面展開闡述了“為什麼寫教育敘事”。講述了他從最初一個農村出來,學歷、知識、經驗都處在最低水平,在深深的刺痛、焦灼的渴望、沒有方向的教育路上行走的“菜鳥”老師,一路摸索,改變教育方法,尋找成長的其他方向,並找到了他獨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記錄教育,很多教師教育水平很高,評到各種職稱,但卻無法走得更遠,因為缺乏寫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不能進行反思也缺少了成長的底蘊和情懷,他的發展就會欠缺支撐遠行的力量,有建樹的名師都離不開寫作的支撐,王維審老師就用文字將自己的成長、學生的成長記錄下,在文字中對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讓別人在解讀這些小故事的過程中,來一次心靈的對話和交流,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二、第四章中有個小標題——常在細微處用心,這是我讀完整本書感觸最深的一段。小標題下面有段文字:“在細微處用心有兩層含義看,一是說敘事的過程中要注意細節描寫,二是說在提升提煉觀點時要善於以小見大”。他說的是在寫作時要注意細節,但我認為在教育孩子時也要注意細節。大時代的教育環境下,我們習慣了教育的宏大,總喜歡把教育弄得莊嚴而隆重。其實,教育工作不一定要去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一個老師,每天需要做的都是些普通的、瑣碎的事情,尤其是一些裝作不經意間表現出來的小事。

  我想,正如王維審老師說的換個方向走,不要讓情緒左右自己,用心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從每一個小細節中找到突破口,或許,堅守住這些“微小”,才是教育真正的力量。

  然而作為一名小學老師,可能暫時不用面對孩子叛逆時的種種情況,但這時的孩子個個充滿著調皮的性格。當每次遇到孩子們出現問題時,我很多時候會不知所措,感覺頭大,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更合適。只知道對錯的一方進行批評,對另一方進行安慰,以為這樣就是事情最完美的結局。但是在我閱讀了這本書後,才知道曾經自己做的遠遠不夠,也不是最正確的方法。如果學著開導孩子們去面對矛盾,解決矛盾,可能到最後兩個孩子會變成好朋友。因此我們作為老師需要去試著學習不一樣的教育,而達到不一樣的結果。

  再回顧王老師書中的內容,我們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成績或許是一把枷鎖。有的學生在上學時成績很差,在班裡只能屈居於角落,但很多人即使考不上大學,也能做出一番事業。我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去掉了成績的枷鎖,給了他探索其他領域的機會,或許在學習上不是什麼好手,但天生我才必有用,當孩子們放棄自己的弱項時,就一定有屬於自己的那片光明。

  然而在這本書中王老師的教育主角大多都是比較大的孩子,而我作為一名小學老師,面對的都是小孩子,所以特別研究的'比較少。在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教育,什麼時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時,我發現他的主角是一個學前幼兒,我便細細的研讀了起來。的確,像王老師看到的這件小事在生活中發生的比較多的,大人在不瞭解孩子心理情況下,將自己的意思強加於他們,理所當然的進行著教育,那麼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動的,如此一來教育的意義還有嗎?顯而易見。因此我們作為老師更應該注意自己在日常上課傳授知識時的方式方法,讓孩子們有自己的思維和方法。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2

  馬克斯·範梅南說:“教師從事實踐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寫出和不斷寫出一個個真實的教育故事。”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這本書正是具有這樣的力量,它囊括了作者多年敘事寫作中的優秀文章,從教師身邊最真實的教育例項入手,透過講述其與學生一起走過的那些故事,於細微處挖掘教育的本質與精髓,還原教育最真實的面目。

  讀完王維審老師的這本書,使我對教學有了更深更好地理解。在平常的教學中,經常遇到很多讓自己想寫的教學感受,有某節課的煩惱或者某節課的歡樂,每一次都有想寫的衝動,但又不知從何入手,有時往往寫到中途會因突然而至的其他事情就會放棄,心頭會留下小小的遺憾,正不知該怎樣為教學的感悟留下痕跡時,王老師的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示,他將教學故事與自己的思想有機融合,在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故事的同時,滲透了教育敘事寫作方法的指導。感謝王維審老師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發生在學生們身上的趣事記錄下來,讓我知道了如何記錄教育點滴。

  讀到“我們最終要教給學生什麼”時,我的感觸比較大。作者提到在與第一屆學生聚會之時,他問他的學生,你們都是靠什麼小有成就的?結果學生七嘴八舌說了很多,比如從老師那裡學會了擔當、堅持、誠信、愛心等等,但是沒有人提到自己優異的成績是讓自己成功的關鍵。從而讓作者意識到:從某個角度來說,學生的成功只是我們教育目標的副產品,是我們無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種子在他們的內心生根發芽,最終蔥蘢了他們的生命,而我們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績、名次,在他們的生命之中卻只是一片過眼雲煙。所以分數、名次對學生來說並不是全部,也不是衡量一個學生的標杆,作為一名老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成為一個有禮貌、有規矩、有責任、有智慧,充滿正能量的人,可以自立自強、品德高尚、頑強不屈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自由馳騁。

  我很贊同王老師讓所有的努力都有目光追隨。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他們希望得到表揚和認可,王老師在書中描述說,一個本來很優秀的學生,因長時間到不到老師的關注,就故意不做試卷,以此來吸引老師的注意力,我在最近的教學中也遇到這個問題,所以,我對這個特別有共鳴,平常的時候我們經常覺得成績不好的同學,需要更多的關注,但往往忽視了一些優秀的學生,不要理所當然的覺得他們很優秀,就無須過分操心,再優秀的演員也需要掌聲的鼓勵,再優秀的學生也需要老師的關注。任何時候,都應該給所有學生心靈上的陪伴,讓所有的跋涉不再孤單,讓所有的努力都有目光的追隨。

  王老師認為寫作才是發現教育意義的密碼,一次不動筆的思考往往是膚淺零碎的,所以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寫作。寫作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年輕教師來說,可以讓我們更加理清教育思路,自己處理班級問題的方式,教學過程的不足,自己的言行舉止及對學生的影響,都能在寫作中得到反思,從而不斷總結,尋找出不一樣的教育。

  蘇格拉底說過:不知反省的生活不值得過。帶著思考閱讀,帶著思考寫作,在閱讀與寫作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增長我們的智慧,我們才能不被教育的瑣碎所羈絆,我們的心靈才會獲得充分的自由。

  教育是本永不完結的書,願我們心中那自由的世界,永遠的清澈高遠,盛開著永不凋零藍蓮花。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