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材簡介

  本課是一則寓言,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學會“青”的正確書寫,認識其他生字。

  過程和方法: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

  情感和態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

  三、設計理念

  1、以學定教,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關注學習主體的自主建構,相信學生,讓學生使用學到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來充分展開自主學習,發揮教師“組織者”的功能。

  2、低年級學生的定向能力尚處在較低的層次,他們的注意狀態仍然取決於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觀、新異的刺啟用動調動起來,激起學習的興趣。

  3、讀中品位,培養閱讀理解的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體驗基礎之上的,朗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環節。教學中要做到以讀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種多樣。力求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

  四、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小河與青草》

  齊讀課題

  2、把“與”換個詞嗎?

  (二)、精讀課文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

  貼圖出示:小河說說:()的小河

  在小河邊貼上:青草說說:()的青草

  2、出示課文第一小節

  (1)問:小草就一叢嗎?課文中哪個詞告訴我們的?

  請學生起來貼圖:長滿青草

  (2)指導讀:小朋友,美嗎?用美美的語氣讀一讀。

  指名讀,齊讀。

  3、師:小河邊為什麼會長滿青青的小草呢?我們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出示第二、三小節(第一次對話)

  (1)小草對小河說了句什麼話?

  出示一杯清水:你們覺得這杯水怎麼樣?

  在杯底放上一張小魚圖片,請學生上臺觀察,問:你看到了什麼?

  師:這就叫“一眼能看到底”,老師送給大家一個詞語:清澈見底

  自讀詞語,指名讀,齊讀。

  誰能誇誇小河?

  自讀,指名讀,齊讀。

  [讓學生透過觀察實物的方式來理解“清”、“一眼能看到底”,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讓學生多讀多悟,並注意語詞的積累]

  (2)聽了小草的話,小河驕傲了嗎?他怎麼樣了,說了什麼?

  指名讀小河的話

  出示:緊緊抱住個別讀

  師:誰能來把這個詞語表演一下

  再指名讀,齊讀。

  小草是用什麼抱住小河的?

  課件演示:小草用根把泥土緊緊抱住。

  如果沒有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小河會怎麼樣呢?

  在清水裡加入泥土,使之變成渾濁的泥水,理解“渾濁”。

  [表演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以演助讀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更好地理解了“緊緊抱住”。另外,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不僅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抽象的語詞形象化了。]

  (3)說話:因為小草將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所以小河。

  指名說

  指導朗讀:讀出感謝的語氣。

  自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

  [透過說話訓練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讓學生進入角色進行情景朗讀,在讀中更好地感悟]

  3、接著,他們又說起了悄悄話。

  出示第四、五小節

  (1)自讀這段對話

  (2)比較讀: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你長得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如果你是小草,你會喜歡哪一句?為什麼?指名讀,誇誇小草。

  (3)小草聽了小河的話有沒有驕傲呢?他是怎麼說的?

  讀小草的話

  實物比較:碧綠的小草

  乾枯的小草

  問:青草會在什麼情況下乾枯呢?

  (4)說話:因為,所以。

  (5)指導朗讀:讀出感謝的語氣。

  自讀,分角色朗讀。

  4、正因為小河與小草互相,所以(出示第六小節)

  (1)自讀這一小節

  (2)問:為什麼“更歡了”“更綠了”?

  (3)指導讀:讀出歡快的語氣。

  [讓學生透過比較的朗讀來體會詞語的運用,在讀中感悟。同時貫穿說話訓練,並在上次說話的基礎上要求有所提高,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麼?

  2、如果我是河裡的小魚,我想對小草說……

  如果我是愛到小河裡游泳的孩子,我想對小草說……

  [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說話,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並使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四)教學“青”

  1、觀察字,說說記憶方法

  2、指導書寫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熟練、流利的背誦課文。

  2、能結合教師的講解和課文的注註釋理解文意。能透過舉例子的方式把“義”的說清楚。

  3、積累名言警句,瞭解文化常識如“萬鍾”“心之四端”

  教學準備:

  名家誦讀音訊嗟來之食、辭祿萬鐘的影片

  教學過程:

  一、背誦引入匯入新課

  1.背誦------《大學修身為本》。

  2.板書:捨生取義

  齊讀課題。

  義是什麼意思?它在字典中有以下義項。

  具有這個意思的詞語還有很多:義不容辭、大義凜然、義無反顧、義正詞嚴、義憤填膺、義薄雲天、俠肝義膽。請同學們認真的讀一讀。

  讓我們再齊讀課題。

  二、範讀課文、認真聽讀

  認真聽讀,注意字音,語氣節奏、句子停頓。

  三、自讀課文讀通讀順

  1.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好句子的節奏和停頓,要讀的流暢,朗朗上口。

  3.檢查反饋:課文有幾句話,指名學生讀,糾正字音。注意斷句,不讀破句子。

  4.齊讀課文。

  四、熟讀讀文理解文意

  1.認真閱讀譯文,句句對照理解。

  2.出示譯文,說原句。

  3.思考:為什麼要舍魚而取熊掌呢?為什麼要捨生而取義呢?

  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齊讀1、2句。

  4.同學們,捨生取義捨生就意味著犧牲生命啊。我們都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難道孟子真的不重視生命麼,很看輕生命麼?

  出示句子: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講解“兼”字,出示圖片。拓展詞語:德才兼備、相容幷包、相容幷蓄、兼聽則明。】

  再讀句子。

  5. 小結拓展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一言,警醒了幾千年來多少仁人志士追隨著取義之路,把捨生取義奉為行為準則。

  五、探析義理明辨是非

  同學們,孟子是主張性善的。他認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他包括四種本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義禮智的道德規範由此產生。為了說明這一點出示影片:嗟來之食

  1.對於一個有骨氣、有正氣的人,面對嗟來之食該怎麼做?

  出示句子: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指名讀句子。

  2.然而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人?

  讀句子:萬鍾則不辨禮儀而受之。

  這樣的人是怎樣的人?

  3.面對萬鍾,孟子又是什麼態度呢?

  出示影片:辭祿萬鍾

  讀句子: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六、總結、背誦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孟子,聆聽了他意味深長的教誨,從而感受了孟子人格的偉岸,思想的深邃。讓我們再一次誦讀《捨生取義》。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會認“罩、屹、鼎、沸、貫、崩、恢”等7個生字詞,會寫“潮、稱、鹽、籠、罩、蒙、薄、霧”等13個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受錢塘江大潮潮來前後不同的景觀,感受“奇觀”的奇特之處,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4.學習本文作者有順序、找特點的寫作手法,並加以應用。

  教學重點:

  透過文章學習,瞭解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和潮來後的不同景觀,用心感受不同時刻的畫面帶給人們不同的感覺,並大致能說說“潮來時”的整個經過。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找特點的寫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

  一、 激趣匯入,感知自然美(4分鐘)

  同學們,平時大家都去過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覺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們同學介紹一些,並說說你為什麼覺得這個地方好玩。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結合生活中“你去玩過的地方”,並進行相應的介紹,與同學之間有交流,並對此文學習產生興趣)

  二、 初讀課文,構建文體美(9分鐘)

  1.自由朗讀課文,疏通字詞障礙。

  2.讀了這篇課文,說說你有什麼收穫。

  3.你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你讀本文後的感受嗎?

  預設一:海寧市的鹽官鎮真是一個觀潮的好地方哪!

  預設二: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景象好壯觀啊!

  預設三:浪潮就像千萬匹白馬齊頭並進,真是浩蕩啊!

  教師進而引導:你可以用書本上的一句話來說說嗎?

  引出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設計意圖:在初讀感知後,讓學生談談讀完課文後的體會,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進行教學,進行引導第一段的學習。)

  4.天下奇觀的“觀”和文章的題目觀潮的“觀”一樣嗎?

  讓學生進行思考,同一個字卻是不同的意思,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加以引導,並結合相應的組詞,讓學生學以致用。

  三、 研讀課文,賞析語句美(22分鐘)

  1.快速默讀課文,找出錢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過渡句: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那麼,它“奇”在哪裡呢?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細緻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

  2、知道常見動物“家”的稱謂。

  3、比較句子,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

  4、積累有關秋天的諺語。

  【過程與方法

  熟讀成誦,辨析領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常見動物“家”的稱謂,理解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積累有關秋天的諺語。

  難點:培養如何透過細緻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蒐集有關秋天的諺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出示文中語句,讀通,讀懂。

  2、分角色進行對話朗讀,發現作者描寫的細膩之處。

  3、思考:作者為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寫得這麼細緻、具體?

  4、讀文中旁批的話。

  5、在此基礎上要求聯絡自己的習作情況,想想有什麼好的經驗。

  二、詞句段運用

  (一)連一連,為下面的動物找到家。

  1、出示文中上下兩組字,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廄”的字音。

  2、讀完後告訴學生動物的家的稱謂,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3、生自己連一連。

  4、教師訂正。

  (二)讀下面兩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詞語,體會每組句子意思的不同。

  1、教師出示例句,學生自由讀。

  2、分角色進行對話朗讀

  3、比較一下每組裡前後兩句都有什麼變化,體會加點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不同。

  4、師生交流,體會不同。

  5、小結:這二組句子,每組裡的兩個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組裡的第二個句子表達的語義更準確一些。我們平時閱讀文章與說話時,要注意這樣的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6、請學生說說類似的例子。

  三、日積月累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中的語句,要求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語句,糾正字音。

  3、你發現這些句子有什麼特點?

  4、交流自己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丟:指立秋後,氣溫降低,炎熱的天氣就會逐漸涼下來。

  二八月,亂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時人們亂穿衣服的情況。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季降水少的話,秋天打霜會到的早。

  八月裡來雁門開,雁兒腳上帶霜來:到了農曆八月,大雁就要開始南飛遷徙,大雁一旦南飛,就要下霜了。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襖。

  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指北方一些地區,農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裡還像春天一樣溫暖。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9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王二小是為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光榮犧牲的小英雄。教育學生熱愛小英雄,學習小英雄。

  【教學重點】

  重點是透過課文學習,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機智、勇敢地和敵人作鬥爭的。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記本課生字。

  難點是有些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

  【課前準備】

  1、掛圖或投影片。

  2、生字詞卡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小八路》講的是一個勇敢的、愛學習的小八路。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講兒童團小英雄王二小機智勇敢地和敵人作鬥爭的課文。

  你們知道什麼是兒童團嗎老師告訴你們: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建立的少年兒童的組織,叫兒童團。參加兒童團的孩子叫兒童團員。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兒童團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1、藉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要看清拼音,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己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讀音。讀過以後,在課文中畫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讀音,提醒學生注意“王”的韻母是後鼻音。“常”的聲母是翹舌音,韻母是後鼻音。“軍”、“前”、“面”三個字的韻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和指導長句子的停頓。

  四、教師範讀:(或放朗讀課文的錄音)

  討論:

  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只要意思大體上說正確就行。)

  五、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提問:

  王二小正在幹什麼?

  (板書:放牛、放哨)

  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兩件事同時做,書上用了什麼詞把它們連起來(用“一邊……一邊……”連起來。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兩件事同時做。這麼做不耽誤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護,幫助八路軍放哨,監視敵情。)

  4、指導朗讀:

  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要讀出讚揚的語氣。

  5、輕聲自由讀第2自然段:

  討論:

  敵人為什麼叫王二小帶路(敵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敵人以為王二小是個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給八路軍放哨。)

  結合學生看過的影視片,理解“掃蕩”。

  6、指名朗讀第1、2自然段。

  7、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第3、4自然段。著重提示理解如下幾個問題:

  ⑴ 哪個詞語最能體現王二小機智勇敢的精神(“順從”是聽從的意思。“裝著順從”是假裝聽從。這是為了讓敵人想念他。這樣就能把敵人帶進八路軍埋伏圈,然後消滅掉。)

  ⑵ “埋伏圈”是指周圍有八路邊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說明周圍都是八路軍,敵人被包圍了。

  ⑶ 為什麼稱王二小是小英雄(他為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而光榮犧牲了,所以稱他是小英雄。)

  8、指導朗讀:

  “王二小裝著順從的樣子/走在前面,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加點的詞要重讀。要表現出王二小暗中喜悅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殺害了……”要讀得低沉,表達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齊讀第5自然段,要讀出八路軍取得戰鬥勝利喜悅的心情。

  六、朗讀全文(齊讀、指名讀)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太陽》是四年級語文的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說明太陽與人類的關係。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數字、假設、比較、比喻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第二部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從太陽和動、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及太陽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現出太陽與人類關係的密切。

  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很活躍,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較強,而且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常常會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課外知識來理解課文內容,談自己的認識。

  根據我班學生這一學習特點,我感到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怎樣把新課程中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讓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關鍵。

  設計思路

  將“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課前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的資料,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地讀書,並將讀懂的內容大膽地說出來,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時,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點自主學習,並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葉聖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藉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我認為《太陽》這篇課文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對某一事物進行說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完太陽的特點時,我設計了一個寫《月亮》的小練筆,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自然地遷移到“寫”中去,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得到寫的訓練和提高。

  教學目標

  在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的,同時瞭解到列數字、作比較等寫作方法,並能將其寫作方法運用到練筆中去。

  教學流程

  一、匯入。

  師寫一個”日”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麼?(師相機板書:太陽。)

  師引導學生說出課前查詢的有關太陽的資料。

  【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同時也讓學生的課外知識得到了交流。】

  師隨機鼓勵引入下一環節:同學們對太陽的瞭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太陽的課文,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對太陽有更多的瞭解。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讓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問:看看透過閱讀你能讀懂什麼?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師:誰想來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

  【培養學生自讀課文的能力,幫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師相機板書:

  師:《太陽》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它的特點和與我們的關係這兩方面來寫的。現在我們就先來學習太陽的特點。

  三、學習太陽的特點。

  1.太陽公公聽說我們要了解它,很高興,特意趕來了,你們聽——

  (課件播放:動畫畫面、太陽公公說話的錄音及文字。)

  “同學們,我離你們很遠、很遠,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現在,你們對我瞭解清楚了嗎?”

  這時,一學生站起來說道:“我只知道太陽的三個特點是:遠、大、熱,但它遠、大、熱到什麼程度並沒有說清楚,所以我覺得太陽公公說的話不清楚。(師進行鼓勵,進入下一環節。)

  2.師: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三個特點寫清楚的,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特點進行閱讀。

  3.分組交流。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喜歡的特點進行重點學習,並分為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結果,想學習“遠”的分為一組,想學習“大”的分為一組,想學習“熱”的分為一組。

  【學生在對知識的學習上有了選擇性,這樣他們不僅樂意去學,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4.彙報。

  學習“遠”的學生彙報: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學生將課文中的內容讀了出來。)

  師引導:不錯,你讀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這個內容說一說課文是怎樣把這個內容說清楚的。(學生不知該怎麼說。)

  師用課件演示、引導:一億五千萬公里有多遠?課文中怎樣說的?

  走——三千五百年,飛——二十幾年。

  學生看課件做口頭練習:

  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引導學生髮現( )裡面填的是數字,透過數字具體說明,我們對太陽的“遠”就瞭解了。所以我們知道了: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字,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的。這就是列數字的方法。

  師板書:列數字

  師:寫太陽“遠”這個特點還用了其他什麼方法,找找看。

  【培養學生自學課文、發現問題的能力。】

  這時學生們高舉右手,有的學生忍不住脫口而出:“還運用了寫傳說故事的方法。”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調動。

  學習“大”的學生彙報:課文也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大”,130萬個地球等於1個太陽。(對學生能說出列數字的方法進行鼓勵。)

  師用課件演示,進行引導:左邊是地球的動畫,右邊是太陽的動畫,中間由等號連線引出:你體會到了什麼?

  這時學生頓時領悟了,大聲說道:“拿地球的大小來和太陽作比較。”

  對學生的細心觀察進行鼓勵,並進行小結: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陽一比,更突出了太陽的大。這就是作比較的方法。

  師板書:作比較

  引導學生髮現說明太陽“大”的特點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閱讀中去尋找答案。】

  學習“熱”的學生彙報:(此時,學習“熱”的學生有了以上學習的基礎,回答問題就相對有條理)課文在寫太陽熱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告訴我們表面溫度有六千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

  師:那中心溫度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動手算一算。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片刻,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千八百萬度。

  教師再進一步引導:真有一千八百萬度嗎?

  這時有學生強調:是估計,太陽溫度太高了,人們無法進行測量,所以是大概的數。

  師進行鼓勵:同學們注意了“估計”,特別好。說明你們讀書很細心,那看一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學生起來說道:用鋼鐵與太陽的溫度作比較,說明了太陽的溫度真的很高。

  教師讓學生一起讀一讀描寫太陽大、熱特點的段落,感受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寫作方法,使理論與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四、練筆。

  1.教師寫一個“月”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麼?(生答:月亮。)同時教師演示課件:用圖畫的形式出示有關月亮的資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騎腳踏車要400天,坐飛機要200天,49個月亮等於1個地球。

  先讓學生說出資料上月亮有幾個特點(遠、小)。

  (師出示的資料為程度差一點的學生保底。)

  讓學生自由說出課前查閱的有關月亮的資料。(學生用課外知識再次進行交流。)

  2.生進行練筆。

  要求:選取月亮的兩三個特點寫一寫,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等方法,爭取把月亮的兩個特點說清楚。

  反饋與反思

  課後,我對學生的小練筆進行批改時,發現全班學生的練筆寫得都不錯,不僅將月亮的特點說得很清楚,而且條理清晰。有的學生將“嫦娥奔月”這一傳說寫進了自己的練筆中,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還有一個學生在寫到月亮的體積時,不僅與地球進行了比較,還透過自己的演算,與太陽進行比較,更進一步說明了月亮的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得到了體現。從練筆的整體結構看,學生用詞很準確,在寫到月亮與地球的距離時,如果要到月亮上去,引用了“日夜不停”。在“嫦娥奔月”的這一傳說與月亮的實際資料過渡時用上了“確實”、“的確”等詞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透過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從中感受到要相信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把讀書權交給學生、把說話權交給學生、把選擇權交給學生。這樣不僅發展了學生的主體性,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態度由“厭學”變為“願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我還覺得將課文中的內容提煉為學生練筆的內容,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相應寫的訓練,使“讀”與“寫”融會貫通,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聽寫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詞語。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

  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回憶或介紹寫柳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第1課時

  一、揭題解題,明確讀文重點

  1、回憶寫柳的古詩,介紹柳樹常識。

  (1)賀知章的《詠柳》。

  (2)結合影象資料介紹柳樹。

  2、板書課題:提出問題並討論。

  (1)本文能不能用一個柳字做題目,用“一株柳”做題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題目有什麼好?

  3、教師範讀,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的什麼內容?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詞語。

  小組交流學習,實在不懂的作上記號。

  自由讀課文,將自己認為寫的比較好的詞語和句子圈點勾畫出來;藉助工具書或討論理解字詞,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記號。

  2、學生分節讀課文,隨時糾正,指名說說不理解的詞語。

  3、整體把握,建立印象。

  三、學習寫字

  1、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字

  2、展示評議

  四、佈置作業

  1、讀熟課文

  2、抄寫課文生字2遍。

  (二)第2課時

  一、匯入新課,指名讀課文

  二、反覆讀文,理解柳的特點

  1、學習第一部分

  (1)默讀課文一到二節,思考:為什麼要寫第一節內容?

  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佇立

  (2)指導朗讀這兩節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佇立

  (3)學習3、4節

  A.讀“在青海高原,……悲壯和蒼涼”,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對的是什麼?心頭瀰漫著的又是怎樣的感情?回憶一、兩首描寫邊塞生活的古詩,理解蒼涼和悲壯。

  B.思考我一眼瞅見了大柳樹,為什麼會不由得“哦”了一聲?

  C.作者“這株柳樹怎麼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的疑問從何而來?

  2、學習第二部分

  (1)輕輕讀第五節,想一想:這一節主要介紹了這株柳的什麼?

  A.透過演示理解兩合抱粗,結合參照物理解百餘平方米?

  B.朗讀第五節

  (2)默讀課文,想想哪幾節寫“我”的猜測和想象?

  六、七兩節

  A.填空練習:第六節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來歷),第七節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經歷)

  B.口述“我”想象的內容:(一粒柳絮……拋灑……恰遇……有幸……)

  (一團團柳絮……拋灑……一片……只有……)

  C.為什麼說這是奇蹟?理解“不可思議”

  (3)理解“依然”的作用,聯絡上下文。A、口述“我”想象這株柳的經歷:(經歷過……)理解它的頑強精神。指導朗讀這兩節

  三、學習課文第八節

  1、自由讀課文第八節,說說你是怎樣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遠”這句話的?

  (1)平原和水邊的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又是怎樣?

  (2)這株柳樹的生活的道路和命運又是怎樣?

  2、教師讀第九節,提問:“命運給予它的幾乎九十九……一片綠蔭”這句話是寫柳樹的但又不僅僅在寫柳樹。你從中又得到什麼啟示?

  (1)討論(在惡劣的環境中,不要被困難嚇倒,要發揚抗爭精神,堅強不屈。)

  (2)齊讀這節。

  四、板書設計: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驚見一方景觀(壯觀而獨立)

  粗

  神奇形狀枝幹

  葉子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3.聯絡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學寫隨感,合演課文劇,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幸福的含義,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課前準備】:

  ppt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板書“幸福”這個詞。

  2、你覺得什麼是幸福?讀課題。

  【設計圖意:把幸福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引發對幸福的思考。這樣一開始就把文字的基本點——幸福提出來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檢查初讀,把握全文 。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2、請學生把故事的主要內容講出來。

  【設計意圖: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有較好的自學能力,透過導讀課上的初讀和預習,孩子們已基本掌握了字詞和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上讓孩子再讀課文,老師作一個簡單的檢查,既鞏固了預習和初讀的成果,發現當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糾正,更是讓孩子再次走進文字,與文字對話,把握全文。】

  三、突破難點,理解幸福的含義。

  1、幸福是什麼?智慧姐姐怎呀說的?

  2、誰能把“詫異”換個詞。(要求學生整句讀,並且讀出詫異的語氣)

  【設計意圖:理解“詫異”,並透過換詞豐富孩子的詞彙。】

  3、一個孩子說——另一個孩子說——第三個孩子說——(引讀)

  4、(板書:靠勞動、盡義務,做有益的事)你怎麼理解?

  【設計意圖:找出中心句,圍繞著中心句去理解課文。】

  5、默讀課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樣理解的。劃出有關的句子,在旁邊寫上批註。生彙報。

  【設計意圖:智慧姐姐對幸福的詮釋中,“義務”一詞對孩子來說是比較抽象,比較難理解的。突破了這個難點,孩子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會水到渠成。在這裡把難點讓孩子提出來,並交給他們解決的方法,有利於下面的閱讀。】

  6、小結,理解“義務”。(生說自己的理解,出示: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

  7、醫生,你有不同的經歷嗎?(請其他孩子說)說完讀句子。

  8、你們是怎樣弄明白幸福是什麼的?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麼,編一個故事,從而明白幸福的含義的。同桌互說。彙報。

  9、你是怎麼理解的?(生說)

  【設計意圖: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的對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幸福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於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裡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在他們的腦海裡,“義務”“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控到的實體。】

  10、(出示圖畫)從那些句子感受到他們的幸福?有感情讀有關句子。

  【設計意圖:長文短教,突出重點、難點。三個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蓋這部分內容顯淺易懂,孩子一讀就懂,讓他們簡單來講講就可以了。並且有了前面對幸福的理解,孩子們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樹林後幸福的感覺。】

  11、小結:

  四、拓展訓練,抒寫幸福的感受。

  1、學生講讓別人得到幫助的幸福呢?

  【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發現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對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詩)來,一起讀。

  對於老師來說,幸福是(投影出示有關老師的幸福的小詩,讀詩)

  你覺得幸福是 (投影出示)

  【設計意圖:深入拓展對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給予別人的事情或者別人給予自己的事情寫成幸福小詩,讓學生明白幸福是多層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詮釋。我們應該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給予,讓別人獲得幸福自己會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學到了詩歌的寫法,仿寫詩歌。】

  五、佈置作業。

  任選一題:

  1、以幸福為主題寫一篇隨感,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

  2、把課文改編為課文劇,找幾個夥伴合作表演。

  【設計意圖:這個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儘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是多元的,有很多種含義,透過這節課,相信孩子能寫出有關幸福的感言。合演課文劇是課後也是本單元的要求,同時也是孩子們喜歡做的實踐作業,讓他們自由選擇,提高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讓作業成為孩子們愛做、樂做的事情。】

  六、板書設計。

  幸福是什麼

  勞動

  幸福靠 盡義務

  做有益的事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9

  教材簡析:

  《新型玻璃》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九冊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文章都是說明文。《新型玻璃》緊緊扣住一個“新”字,分別介紹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他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此鼓勵人們運用新的科學技術造出用途更廣泛的玻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五個生字,會寫八個生字,能理解“藕斷絲連”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5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3、瞭解迅速發展的當代科技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4、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並學習運用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性和為科技事業的發展而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難點: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讀熟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2、研讀課文,引導學生深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學習方法:

  自讀自悟,合作學習

  教具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地讀出注音的生字,理解“藕斷絲連”等詞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認識幾種新型的玻璃,瞭解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說顧況對白居易態度變化的原因。

  3.能結合課文,聯絡生活實際,和同學交流讀後的感受。重點難點說說顧況對白居易態度變化的原因。教學準備發動學生尋找白居易的生平資料,閱讀有關白居易的故事。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 同學們已經學過白居易的許多詩歌,誰能說說你瞭解他哪些情況。

  2.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他16歲時的故事——《少年白居易》。 (板書課題:12*少年白居易)

  二、初讀感知。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裡的注音,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順暢。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3.討論疏解:

  (1)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2)文中講到了哪幾個人?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絡? 白居易 顧況

  (3)完整地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講了早春時節,白居易拿著自己的詩稿到京都名士顧況那裡請求指教,得到顧況的肯定。

  三、分角色朗讀。

  1.交待任務:前後三位學生為一組,分角色朗讀,一位旁白,其餘兩位分別讀白居易和顧況的話。 先組內練習,然後小組間比賽。

  2. 組內安排角色,各組練習,老師巡視。

  3. 挑三四個小組進行比賽。

  4. 同學評議,推選優勝組。

  四、討論深化。

  1.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白居易做得對不對?顧況對白居易的態度為什麼會發生變化?

  2.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勤奮好學,不恥下問的事?讀了本文後有何感想?

  生:我覺得白居易很勤奮。

  生:白居易志向遠大,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3. 小結。

  板書設計 12 * 少年白居易白居易請顧況(指教)(大有作為) 誇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相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的能幹、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德。

  4.學習作者透過環境描寫、心理活動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

  透過感悟語言,學習作者運用環境描寫、心理活動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三、教學準備

  著名的法國作家雨果的敘事詩《貧苦人》

  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回饋預習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窮人》,它是一篇短篇小說。

  (板題,讀題)

  (交流預習成果:

  指導觀察字寫得是否正確,工整,是否寫得美觀,並引導學生髮現詞語分類指導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體悟情感

  理清故事中描寫了哪幾個人物

  誰是故事的主人公呢,作者描繪哪個人物用筆墨最多?

  對於主人公桑娜,透過預習,你們已有了初步的瞭解,能不能用一個詞語概括一年級下冊桑娜給你留下的印象?

  請同學們先選擇這些特點中的其中一個研究,具體步驟是1.默讀課文2.找到相關內容的段落3.畫出體現這個特點的詞語和句子4.再帶著體會朗讀朗讀。

  自學後請研究同一內容的同學坐在一起,討論交流。

  (三)交流學習,讀中領悟

  (學生交流其它內容時,相機評價,並引導學生互評,體會桑娜的特點)

  1.重點指導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能體會到什麼?

  文中有兩個詞語準確地形容了這個漁家小屋(“溫暖”“舒適”)正是這兩個關鍵詞,概括了小屋的特點。

  (透過指導學生讀懂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師引讀,學生接讀。

  2.重點指導課文的第八至第十一自然段。

  朗讀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章的內容,我們能讀好這幾段話,就理解了這幾段話的意思。請同學們先自己試著讀一讀,想想你從哪兒體會到桑娜的善良呢?

  指導學生按照作者表達的順序體會桑娜的善良,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的意思,指導學生運用找關鍵詞的方法體會“忐忑不安”的詞意。

  指導學生朗讀。

  (教師評價學生朗讀後指導學生關注省略號省略了什麼,指導讀好省略號)

  教師質疑:剛才抱孩子時她是那樣的義無反顧,現在為什麼卻忐忑不安呢?(相機指導學生朗讀句段)。

  教師範讀後學生評點,由此鞏固學習的理解。(教師透過指導學生讀懂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心理活動描寫的作用)

  列夫·托爾斯泰用2.70個字,形象、細緻地描繪出桑娜的心理活動,把善良的桑娜刻畫得生動形象。今後我們也可以學習這種寫作方法,透過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質量、性格。

  (四)拓展閱讀,情感提升

  同樣一個故事內容,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呈現給我們的是這樣一篇短篇小說,而另一位非常著名的法國大作家雨果卻把它寫成了一首敘事詩,讓我們來看看桑娜的忐忑不安雨果是怎麼寫的,有興趣的同學跟著錄音讀一讀。

  在《窮人》這篇課文中,托爾斯泰不僅把桑娜這個人物描繪得生動形象,漁夫這個人物同樣寫得非常精彩,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透過理解課文,瞭解舊俄沙皇統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學生痛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小學語文:《凡卡》教學設計。

  2.透過學習凡卡寫信的內容以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來了解他的內心。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凡卡寫的信的內容,瞭解凡卡遭受的苦難。

  2.理解寫信過程中凡卡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新詞。

  (三)以“信”為線索,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瞭解課文各段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翻譯小說——《凡卡》。小說的作者是19世紀後期俄國的偉大作家契訶夫。契訶夫從小就熟悉學徒生活,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寫得真實感人。他寫了很多極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統治和舊俄人民悲慘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經受到列寧的讚賞。今天學習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舊俄沙皇統治時期人民的悲慘生活。

  (二)自學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自己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2.弄清小說中人物之間的關係,人物名字要讀順口。

  3.思考下列問題,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凡卡是怎樣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樣?

  (2)小說寫了一件什麼事?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候?

  (3)凡卡給爺爺的信主要寫些什麼?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要讀準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詞語解釋。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說的主人公。

  阿里亞希涅:鞋匠,鞋店老闆。

  康斯坦丁瑪卡里奇:凡卡的爺爺。

  日發略維夫:老爺,爺爺工作的那家莊園的莊園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爾,阿遼娜:凡卡的小夥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頭製成。

  崽子:常用來稱幼小的動物,這裡是對老闆幼兒的貶稱。

  郵差:郵遞員的舊稱。

  盧布、戈比:沙俄時使用的貨幣單位。一盧布等於一百戈比。

  3.指名逐節試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4.分小組討論思考題。

  (學生討論後,老師小結:凡卡是一個才9歲的農村孩子,他沒有爹沒有娘,只有一個親人,就是他的爺爺,小學語文教案《小學語文:《凡卡》教學設計》。爺爺是個窮苦人,在鄉下給莊園主當守夜人。9歲的凡卡,3個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裡當學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慘。小說寫的是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事,這事發生在聖誕節前夜臨睡之前的一段時間裡,凡卡寫完信把信寄出後才入睡。信裡主要告訴爺爺他在店裡生活很痛苦,要求爺爺帶他回鄉下去。)

  (四)給課文分段。

  1.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寫信之前、寫信過程、寫信之後。)

  2.按照這個順序將課文分為三段。

  (第1段:從開頭到“把那張紙鋪在講臺上”。第2段:從“親愛的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瑪卡里奇”。第3段:從“他很滿意”到課文結束。)

  (五)作業。

  1.抄寫詞語。(課內完成)

  2.仔細閱讀課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寫了哪些內容。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讀信的內容和插敘部分的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瞭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當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文章是透過什麼方法來表現凡卡的悲慘生活的?

  (以聖誕節前凡卡給爺爺寫信這個方法來表現的。)

  (二)學習第2段課文中寫信部分的'內容。

  1.想一想,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是什麼?

  (凡卡在莫斯科的學徒生活很悲慘,他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寫了很多話,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裡,回到爺爺身邊。)

  2.找出第2段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寫信的內容?畫在書上。

  (第3、8、10、11、12、15這六個自然段是凡卡寫的信的內容。)

  3.信的內容共有六個自然段,用一個片語成短句來進行概括,寫出每一段的小標題。

  (①只有一個親人;②告訴爺爺自己在學徒中受盡折磨;③求爺爺把他帶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窮人的;⑤求爺爺給他摘一顆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爺爺把他帶回去。)

  4.指名根據小標題有條理地敘述凡卡的悲慘遭遇。

  (三)學習課文中插敘部分。凡卡在寫信時有許多內心活動,作者是用插敘的手法來表現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敘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寫信過程中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是文章的插敘部分。)

  2.導讀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內容?

  (讓學生先默讀,這兩個自然段插敘凡卡回憶爺爺在鄉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當凡卡寫到“只有一個親人了”時,想到些什麼?

  (3)爺爺在凡卡心中是怎樣一個人?

  (年老、困苦、勞累,但很樂觀、風趣、慈祥,跟爺爺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樂。)

  (4)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4、5自然段。

  (提醒學生用思念親人的心情來朗讀。)

  (5)第6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家鄉節前美麗的夜景。)

  (6)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

  (是“美”的。)

  (7)說說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美?

  (寧靜、優美、柔和、藍藍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個林子沉浸在過節的氣氛之中。)

  (8)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

  (用讚美的心情來朗讀。)

  小結:

  這一部分關於爺爺守夜的回憶和家鄉節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寫凡卡內心活動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3

  我在本課教學中,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有迷茫,有感悟。

  一、創設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合作學習成為可能。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平等、民主、寬鬆的教學氛圍,需要教師、同學合作交流的機會。 首先,我從建立師生之間平等關係入手,為合作學習做精神準備。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更應該與學生共同參與合作,與學生一起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因此,我總是以一名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教學《索溪峪的野》之前,我帶領學生進行了關於蒐集張家界資料的小組合作。在合作中,作為一名合作的參與者,我和學生們一起進行資料的收集。和同學們一起上網瀏覽;和他們一道做資料整理等。透過這樣的交流與合作,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同學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願意與我一起討論與解決,也敢於對我的看法提出質疑,師生間進行合作與交流成為了可能。

  其次,引導學生相互尊重,形成平等氛圍。

  在小組合作中,組員之間的平等與尊重是他們合作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我在班級中引導學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以往成績好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常常獨領風騷。成績較差的同學存在著自卑心理,往往是一言不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從平時出發,讓這些差生多表現自己的優點,使他們自己樹立信心,讓那些優生髮現他們的長處。

  本課時採取適當的評價方法,使合作學習充滿活力。

  不足之處是:老師扶得太多了些,還有本節課的反饋和評價不夠,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學習合作積極性不高。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難點與突破方法】

  1、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詩情。

  2、突破方法:

  充分朗讀,討論。

  【教學準備】

  1、瞭解三位作者生平。

  2、收集思鄉的古詩。

  【教學程式】

  一、學習《泊船瓜州》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⑴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生回憶,師總結: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月亮的詩。

  ⑵ 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書課題。瞭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2、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3、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⑴ 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⑵ 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⑶ 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4、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⑴ 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⑵ 請說說你為什麼喜歡?

  ⑶ 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⑷ 同桌互讀,練說。

  ⑸ 指數名學生說。

  ⑹ 小結: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於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⑺ 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⑻ 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 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⑽ 關於“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瞭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⑾ 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觸呢?

  ⑿ 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覆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5、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⑴ 這麼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⑵ 詩人想幹什麼?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⑶ 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⑷ 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後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的原因。

  ⑸ 你從哪裡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⑹ 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⑺ 感情朗讀。

  6、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⑴ 漂泊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⑵ 練習背誦。

  二、學習《秋思》《長相思》

  1、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2、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⑴ 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⑵ 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⑶ 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麼?

  ⑷ 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夥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麼表達的?

  ⑸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讀。

  3、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⑴ 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⑵ 指名答。

  ⑶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⑷ 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⑸ 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⑹ 詩中詩人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⑺ 小組內交流:

  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⑻ 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⑼ 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⑽ 感情朗讀。

  ⑾ 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於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⑿ 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⒀ 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4、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同伴互評】

  設計者將三首古詩融為一體,第一首古詩精講,第二首略講,第三首古詞就基本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悟,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循序漸進。在詩文學習中,教師較好地抓住了以詩情為主的教學方式,沒有拘泥於以詩講詩,同時又注意了三首古詩的一貫性,讓學生體會到,鄉思的表達也各有不同的特點。如果在最後一部分加上一個三詩的對比,相信對錶達方式的感悟,學生會有更深的理解。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設計與評課是教學過程中的兩個環節,一個在課前,一個在課後;一個是準備,一個是回顧。中心都是圍繞著上課展開的。

  一、關於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設計就是在上課之前,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預先制定的教學策略、教學思路等綜合方案,也就是上課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考慮問題越周到,課堂實施就越有效。那麼如何進行課前準備呢?

  1、熟悉教材。當你著手準備選用某一篇課文進行教學時,你必須要對這篇課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讀”。

  一讀寫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透過文章呈現在你的眼前,你在讀文的時候,不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寫了什麼,你還要明白他是怎樣寫的,他為什麼要這樣寫?你不僅要讀懂字面上的東西,你更要想辦法讀出文字背後的內容,這就需要你反覆閱讀,要逐字逐句地讀,要邊讀邊問。

  如一年級課文《棉花姑娘》,文中棉花姑娘請燕子、啄木鳥、青蛙幫她治病,三次說了同樣的話:“你能幫我治病嗎?”你在閱讀時對這種反覆出現的句式不妨問問自己:棉花姑娘在請三個朋友幫忙的時候她的想法會有什麼變化嗎?

  還比如《草船借箭》一課中多次出現諸葛亮與人交談的情節,但只有一處寫的是“諸葛亮笑著說”,其他十處都是“諸葛亮說”,對這種突然發生變化的地方,你也應該問問自己:諸葛亮這時候為什麼笑著說?他笑什麼呢?

  還有如四年級《看不見的愛》,文中的母親面對我的不解,她說:“別的孩子都這麼玩兒。”在這看似明白無疑之處,其實蘊涵著很多很多的東西:別的孩子怎麼玩?正常孩子的玩與盲童的玩肯定有相當大的差異,這位母親不會不知道,那麼當看到別的孩子在玩打彈弓時,她會想些什麼呢?這樣一追問,你對這位母親的做法或許不會僅僅停留在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這樣膚淺的、空洞的理解上了。

  在不斷自問、自悟的過程中,你會讀透課文,讀懂作者。

  二讀編寫者。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小學生透過語文學習,要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像拼音、識字、查字典、寫話等語文知識、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現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選文之中。因此編輯在挑選文章、在給文章編排的時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時候,不能只盯著一篇課文,孤立地來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冊教材中去,最起碼是一個單元中去考慮,想想編者為什麼把此文編入這一單元?它與前後文之間有什麼聯絡?又有什麼區別?

  三讀學習者。學生是你實施教學的物件,作為決策者的教師,你必須瞭解你的學生,你要知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會有什麼困難,他們已有哪些知識儲備等等。

  你在讀作者、讀編者、讀學者的過程中,你也就讀出了你自己。

  2、確定目標。根據教材的特點、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從知識與能力,技能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緯度確定你的教學目標,明白你要教什麼。小學語文知識千頭萬緒,從教材呈現的方式來看是螺旋遞進的,又是交叉進行的。從學習過程來看,一般是非線性的。在紛繁的內容中,你要重點明確,抓住主要任務。記住前人說過的話:文章無非是個例子;我們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現在你只是藉助了教材這個例子要完成你的教學任務。如《桂林山水》一文,它最大的特點是語言優美,成語連成串,排比、比喻連成段;段落結構相似,語言表述相仿,這些與本單元的其它幾篇介紹各地美景的課文有所不同。藉助本文可以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向教材學習規範的語言表達。為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可以把主要目標確定為:透過反覆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並積累描寫山水的詞語、句子;用對比、舉例的方法把一個意思寫具體。

  3、選用方法。這一步主要是解決“如何教,如何學”的問題。圍繞教學目標你要設計教學思路,選用教學方法。教學中每一環節的安排、每一個問題的提出、甚至是請哪個學生來回答,你都要儘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為實現你的教學任務服務的。

  也許你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教無定法,只要得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個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也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方法無所謂好壞,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對學生的成長有利就好。比如教《桂林山水》,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山水之美,你可以播放介紹桂林山水的錄象;你也可以現身說法,把你旅遊途中的所見栩栩如生地進行描述;你也可以……

  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都可行,那麼你在選用的時候就要考慮教學成本。這個成本不僅僅是你的付出,還要看學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讓部分學生得益,那麼你以犧牲其他學生的利益為代價,顯然是不經濟的。比如小組討論,由於話題不夠集中,學生分工不夠明確,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後來有學生彙報,但彙報的內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這樣,那麼損失的不只是你的幾分鐘,而是全班學生每人的幾分鐘!這個成本就太高。

  再有,環節的安排也不可小視,哪個先講,哪個慢做也有講究。課堂好比是一首樂曲,它有節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過程的推進中要有自然的銜接、要有前進的助力、要有結束的餘韻。

  總之,要設計好一節課是很不容易的,你不僅要熟知你的學生,更要有對教材的獨特感悟,對教學方法的瞭然於心。

  二、關於評課的反思

  評課,也就是教學評議,它是教育教學研究活動過程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方法,也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同伴之間經常開展評課活動,可以共同研討,互相學習;可以發現不足,推廣經驗;可以明確方向,提高認識。因此,評課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那麼怎樣評課呢?

  1、評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正確。首先教師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語文課教“語文”這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語文課,老師讓學生把課文內容演一演,孩子們很投入,他們分角色、排練、評獎;有時老師讓學生把課文內容畫一畫,在畫的同時老師還不時地予以指點,最後不忘讓學生評一評:誰畫得最好。這些活動,學生也在積極參加,教師也有指導,但教師在課堂上所教的內容其實跟語文關係不大,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沒有多大的幫助。

  其次,教師所教的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並與學生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所需相一致。有些內容看似“語文”的,但意義是不大的。如查字典,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查文後生字表中的生字,並記下在字典中的頁碼。查字典的過程既不是為了認讀生字,也不是為了瞭解字意,而是要讓學生記下頁碼。顯然,查字典的真正意義被記頁碼給沖淡了。

  “21世紀的語文教育,應該打好兩個基礎,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小學語文課就是要幫學生打好這兩個基礎,教學生有用的“語文”內容。

  (2)教學內容集中。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總是覺得這樣放不下,那樣丟不開,什麼東西都想教,結果一節課上下來,似乎教了很多,但都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俗話說: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一節課短短的幾十分鐘不可能面面俱到,什麼都解決,教學內容要相對集中。所謂集中,就是要把一堂課的主要任務重點呈現出來,而其它內容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完成主要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學得相對透徹一些。

  2、評教學方法。

  (1)過程自然。教學內容在展開的過程中有鋪墊,有銜接,前後照應,層層深入。節奏快慢相宜,該慢的地方決不吝惜時間,該快的時候決不留戀片刻。整個過程完整,無論是“順序型”、“變序型”還是“情景型”,都要進得去出得來。一節好課就像是一首樂曲,一篇美文,既要給人以美的享受,又要讓人回味無窮。

  (2)方法適當。語文教學方法多樣,有人喜歡串講,有人喜歡討論,串講有串講的優勢,討論有討論的長處,關鍵是看方法的選用恰當與否。方法是為內容服務的,離開了內容一切所謂的方法都不復存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同樣是朗讀,可以是齊讀,也可以是個別讀、引讀,男女生分角色讀等。但在不同的場合,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評課前要對教師所選用的方法進行分析,想想他為什麼用這個辦法?如果換一種方法效果會怎樣?為什麼?由此判斷這種方法是否為實現教學內容服務,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

  3、評學生參與。

  (1)學生情緒。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是很情緒化的,他們的喜怒往往就寫在臉上,表現在行動上。一節好的語文課,學生的表情是專注的,是好奇的,是生動的,而不是散漫的、麻木的、雜亂無章的……

  (2)學生表現。看學生髮言的態度是否大方,參與活動的面有多廣;聽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朗讀是否悅耳;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養成。

  4、注意事項。

  (1)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教師為上好一節課都是經過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的,但由於教師個體的差異,認識水平的不同,課的效果也千差萬別。評課時要客觀對待,不要一好百好,也不要一棍子打翻在地。對教學中的亮點,要加以肯定;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善意地提出自己的建議或希望,決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的頭上。

  (2)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儘管評課可以從多方面進行,但並不意味著面面俱到。評課時抓住教學中主要的優點、存在的問題,或是需要研究的重點進行剖析,要有理有據,不要泛泛而談。當然,也可以對整個教學過程“逐行掃描”,進行解剖式的評點,這就需要抓住細節,分析透徹,但最好還是要有一個很明確的重點。

  總之,不同的人對課堂教學有不同的解讀,要想真正評好課,就必須不斷學習,從理論的高度去剖析課堂,從課堂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給被評者以啟發,給被聽者以啟迪。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