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通用14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篇1

  第一:新教材作為一門分科課程注重了知識的相對獨立性和邏輯結構,注重了教學的認知功能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概括地講,分科課程組織的邏輯起點是知識,新教材刪減了一些難懂的內容,融合了一些新的時代資訊,使學生需要掌握的死知識點大大減少,但是總體上看來知識整合的力度不大,主要是對於歷史知識的內部結構進行了重組和改造,缺少了知識的普遍聯絡性和綜合性。如新教材刪除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三種社會形態的敘述,確實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但是忽略了歷史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

  第二:新教材的編寫雖然避免了“繁、難、偏、舊”的問題,但是由於教材時間跨度大,包含了整個中國古代史,知識面面俱到,所以在一些問題上出現了過於簡單的現象,使學生接受的資訊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習的深度也不夠。如時間線索不明、教材跳躍性太大等。另外教材的插圖也過於平淡,不利於激發學生興趣。

  第三:新教材在編排方面,存在一些知識性的錯誤,如七年級《歷史》教材上冊第69頁這一章節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齊、燕、趙、魏等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狀況,其中講到齊刀幣、燕刀幣還有趙國和魏國的布幣時,教材配了插圖。插圖裡齊刀幣是對的,課本插圖中齊國刀幣的影象和實物是完全一樣的。而燕國刀幣就不對了,燕刀幣印成了齊國的五字幣,燕國刀幣應該是刀形又薄又小,插圖中卻把它印成齊國的又厚又大的五字幣。而且插圖中魏國的布幣印成了趙國的布幣,趙國的布幣卻印成了魏國的布幣,把魏國貨幣和趙國貨幣張冠李戴了。

  第四:就教材內容而言,本套教材的某些章節適合大中城市等各方面比較發達的地區,而不適合小城鎮與廣大農村。其一,教輔資料缺乏,與教科書配套的教師用書、教學掛圖、燈片、光碟、軟體等在當地無處購買。其二,學生配套的閱讀材料和練習材料沒有購買到。因此,“面向全體”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以人為本”也就失去了意義。

  總之,新教材的編排不全如人意,仍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篇2

  曾記《學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教育學家波斯納也提出了“經驗+反思=成長”的公式,明確強調了反思的作用。

  教師教完一堂課,定有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想感嘆,若能對此進行簡要的歸納整理,撰寫“教學反思”,則能幫我們接受課堂所反饋的資訊,克服教學中的干擾因素則有助於找出教學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為教學提供可靠依據,也有助於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改革的力度。能促進我們教師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水平的提高。

  誠然,教學反思的作用人人皆知----它是教師再次備課的必要補充、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好辦法、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更主要的是:教學反思的內容有哪些呢?怎樣撰寫教學反思、提高教學能力呢?本人認為主要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以教促學,以學促教,二者相互促進、提高授課的時間內容安排得當

  一、首先,學習歷史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

  要使學生感知歷史,首先就要狠抓基礎知識,正確處理識記與理解、分析、綜合等歷史思維能力的關係。

  其次,在教學中要重視古今中外歷史的縱橫聯絡。歷史所反映的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紛繁複雜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等之間彼此並不是孤立的,都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絡。因此,在教學中只有縱向貫通、橫向聯絡,揭示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外在關係,方能認識歷史發展的本質及總趨

  二、記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陶冶學生情操歷史情境教學就是教師運用或滲透情感並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透過對圖片、錄影、電視、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學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動、感人、逼真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喚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身臨其境,並在這種環境和氛圍中去感知和探究歷史。如在教學《太平天國運動》一

  課的天朝田畝制度中,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佈置學生課下查詢資料,編寫活動劇本——三個農民談《天朝田畝制度》,把農民獲得土地的喜悅、上交剩餘產品的無奈用活動劇的形式展示出來,揭示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後性,其直觀感受遠遠超過了教師的平鋪直述。

  三、記教學過程中的“敗筆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堂課中,無論設計多完善,也會有疏漏,無論教學多麼成功,也難免有失誤之舉。如果每節課後,教師都能對自己或別人的課認真進行反思、探究和剖析,並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補救,取長補短,以避免在以後的教學中重蹈覆轍。四、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使學生具有創造性人格。在課堂上,教師應尊重、信賴每一個學生,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質疑問難、大膽發表。

  總之,不進行教學反思,以後再叫這部分就只能是老方法的簡單重複。教師教學水平就會永遠停留在原來基礎之上,實踐證明:反思教學中的得、失、,疑能使我們以後的教學揚長避短,常教常新,不斷進步,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篇3

  週三下午學校組織部分教師到孫祖中學學習,透過本次學習,讓我對小組合作學習又有了新的認識,也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一、小組學習讓學生動起來了。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主動,學習富有成效。每節課學生都有自己的收穫,每個同學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合作學習的內容有價值。教師投放的任務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既包含每節課的重點內容,又有討論的價值。

  三、學生展示成果的形式多樣化。

  反思

  最近聽了幾節課,學到了很多東西,深有感觸。老師們都認真實踐新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式,認真設計教學目標,課堂上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有任務型的被動展示,有主動舉手的積極展示,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參與其中,有問題及時點撥,老師們在課改的道路上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課改過程中,我認為進步最大的是學生,學生不但積極配合,而且真正是自覺的快樂的參與其中,這當然也有老師的功勞,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能力得到鍛鍊,會使學生終生受益。

  我很羨慕現在的學生們!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篇4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中我已走過幾年的歷史教學,幾年的教學生涯,讓我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

  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

  樂趣,總有讓我挖掘不完的東西。

  下面我對初中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

  首先,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透過縱向聯絡及橫向聯絡,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

  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老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

  其實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因此,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絡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裡盡情暢遊。

  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時代特點。

  因為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後,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電視、雜誌、書刊、網路等,因此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

  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

  他們知道美國布什再次當選總統和這次“海嘯”帶來的災難,知道當今中國“韓流”“肆掠”??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麼,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極大的廣闊性,善於獨立思考。

  其實我們的歷史也是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歷史的影子。

  歷史知識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麼,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

  這種聯想式教學方法。

  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歷史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時刻在我們身邊,並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

  這種聯想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

  首先溫歷史之“故”而知新。

  例如,要講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先透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

  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援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

  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改革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援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

  這樣透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

  其次溫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絡各學科的知識)。

  歷史包羅永珍,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

  如關於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絡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

  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

  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範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

  再次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

  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瞭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絡。

  例如,講到英國侵佔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後,但這種武器並沒有使他們屈服於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衛民族,捍衛國土的高尚氣節。

  講到華盛頓建立美國的赫赫戰功,同時謝絕連任,就可以提到當今熱點布什再次當選總統,但美國曆史上沒有連任三任的總統的貫例。

  講到《文學藝術》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鑑寶》,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還可以起到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於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

  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

  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並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

  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資訊。

  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

  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

  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瞭解時代資訊。

  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於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

  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每位歷史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初中歷史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嘉積中學海桂學校初中歷史組:江育英

  本學期,本人任教初一年級和初三年級的歷史課。

  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作為年輕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

  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

  按照「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

  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透過現實生活中的典範,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作為教初中歷史課的老師,明白自己對教材的生疏,故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

  為提高每節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

  透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篇5

  寫在前面: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歷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探討只有兩年的時間。從盲目的學習模仿,到現在有目的的自主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形成了學生能夠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實在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課前我認真準備,課上嚴密組織,但總會在課後感到不是十分滿意,總會有或大或小的遺憾存在。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鑽研,不斷學習。要使我們的教學在教師不斷完善自我的基礎上走向完美。

  現在的歷史課堂教學,掀起了一股改革、學習大潮。其實我認為無論是學習杜郎口模式還是學習洋思模式,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我們作為歷史教師要弄明白,我們改什麼?

  我們要改的是我們的教學方式。教學方式大體可以分成兩種:

  第一、探究式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可以用黑色的眼睛,發現彩色的歷史。這種探究式,分成學生自主探究和老師指導探究兩種。由於歷史學科的特性,學生不可能在生活中透過現象來學史,學生具備的歷史知識也有限,所以前種方式在歷史教學中極少使用。我們倡導使用的是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的探究式學習。

  第二、接受式課堂教學方式。老師把系統、準確的歷史知識用一定方式傳達給學生。這種接受式,也分成兩種方式。一是學生被動接受式,這是一種以老師講述為主的課堂模式,也是傳統教學中常用的模式,現在教學設施先進了,可以結合多媒體上課。雖然教學效果可能不錯,但不利於學生“發現”,不利於學生形成思辨能力,更不利於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不能培養學生合作、競爭意識。二是學生主動接受式。這是我喜歡的方式之一。

  我現在採用的是學生主動接受式和老師指導探究式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簡稱自主探究式。

  我的自主探究式課堂分成五個環節:匯入新課、自主學習、點撥探究、知識梳理、同步達標練習。這種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課堂,教師只是一個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我們在“老師的表現機會很少”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做呢?我認為歷史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件事。

  1.精心設計匯入新課環節

  根據不同教材內容,不同課型,針對不同學生實際,設計好不同型別的匯入新課環節。

  或溫故引新,注意前後知識聯絡;或設定情景,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為理解本課知識做鋪墊;或教師直接闡述,娓娓道來,做精彩的開場白,為本課知識說前因說背景;問題匯入,激起學生產生強烈求知慾,促使他們積極地思維,主動地探究;還可以時政匯入新課等等。

  這是教師可以自主支配的一個環節。但課堂是學生的,老師要縮短自主支配的時間,因此,匯入新課環節要設計得“短小精悍”。

  2.精心設計自主學習內容

  根據課標要求,把屬於“識記”層次要求的內容放入這一環節中。

  教師要精心編制自主學習導航。可以做成紙質學案,也可用多媒體展示。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列圖表、列提綱、所有內容問題化、填空與問答結合、出示知識網路、圖配文等等。

  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環節,學生可以自學完成這一部分內容。當然,遇到問題同學可以討論,也可以請教老師。因此,教師設計自主學習導航時,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徵和符合教學規律。

  3.精心設計合作探究問題

  這一環節是老師引導下的學生探究,也是教師最不好把握的一個環節。

  我們要把課標要求中“理解”“運用”層次的內容或本課難點、重點放入這一環節。在這一環節,教師一定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資料(一定要是基本史實,不用文藝作品),做到論從史出。可以設計成問答題的形式,也可以設計成材料解析題的形式,當然也可以設計成小辯論的形式等。

  這一環節要讓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完成。當然,也要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指導學生小組內合作,指導學生和其他小組競爭,培養學生合作競爭意識。

  學生討論時,我們要走下講臺,融入學生,注意傾聽,把“誤入歧途”的學生“引上正軌”,把說出有價值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答案,也可能是常見易錯知識)的學生記在心裡。

  討論結束後,教師點撥前,一定要讓這些同學展示自己的成果,鼓勵學生大膽探究。

  4.精心設計知識梳理方式

  歷史是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梳理知識更為重要。怎樣梳理知識呢?

  學生口述、列大事年表、歸納提綱、列圖表、畫知識樹、編寫知識卡片等等都是很好的知識梳理方式。

  採用新課堂教學方式之初,最好是師生合作,教師出示“半成品”知識梳理,學生補充完整。隨著學生積累了一些梳理方式,同時學習歷史的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後,學生就可以獨立完成,並且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完成。

  5.精心設計達標練習

  教師要深入鑽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習題設計要有針對性、層次性,要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強化技能操作,注重綜合性。

  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下,教師的角色在轉變。教師不再是灌輸者,教師成了設計者,如果設計出現了漏洞,學生就會出現知識欠缺;教師成了組織者,如果組織無序,課堂就會亂成一團;教師成了引導者,如果教師引導無方,抓不住關鍵,就會完不成學習任務。

  雖然新課改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但學生每個學習環節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能力和水平所限,剛開始用這種模式時,我把每一環節的用語都在課前寫好。做設計師難,做組織者更難啊。這不僅需要教師課前的充分準備還需要課堂上的靈活應變。

  新模式教學教師更累,會有很多的困難和困惑。如:教學形式和實效的兼顧,教學資源、教學設施的欠缺,重成績輕教學的教師評價機制、自身能力的限制,學生的組織培訓等等。但我們是教師,擔負著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任,我們知道“魚漁有別”。我們要在教改的路上,無怨無悔地走下去。教會學生學習,才是我們做教師的最大成功。

  作者簡介:王金芳,女,中學歷史教師,河北灤南三中歷史教研組組長,被聘為灤南教研室中心教研組成員。有多年曆史教學經驗,曾多次承擔歷史示範課的教學任務,被評為灤南縣歷史學科帶頭人、幾次被評縣、市級先進教學工作者,20xx年被評為首屆灤南名師。有多篇文章在報刊上發表。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篇6

  時光飛逝,搜尋點點滴滴。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喜悅,也有遺憾。當然,高三歷史教學,對我而言更多的是一次鍛鍊,一次提高。

  首先,對於歷史科的高考備考,我想應做好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夯實基礎知識,讀通讀活教材

  2、補充重要史實史料和基礎理論,拓寬知識幫助理解教材

  3、重視學科之間的綜合和時政熱點

  4、搞好歷史專題複習

  5、強化對學生高考解題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

  6、歷史教師必須加強對高考試題的研究

  最後,對20xx屆高三歷史複習的一些想法

  1、夯實一輪基礎,狠抓二輪提高。

  一輪複習要根據學生情況,貼近學生實際進行全面而紮實教學活動。以課本為主,按教材的章節一個一個地落實知識點。在二輪複習中,要強化專題和培養學生能力為主。

  2、提高複習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

  研究09年命題原則及命題特點,準確把握2010屆高三複習方向。認真研究新課程所產生的新理念,新問題。研究45分鐘的課堂教學。堅持能力立意,教師應在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基礎知識上下功夫,在理論聯絡實際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實際問題上下功夫,指導學生學會審題,掌握解題規律和基本方法上下功夫,在培養學生養成規範答題習慣上下功夫,減少學生不應有的失分現象。

  3、強化月考

  用好精品題庫,保證訓練質量。最好一週一練習,要引導學生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杜絕無針對性的逐題講解試卷的講評課,一定要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不留死角。

  4、關注熱點,收集資訊加強交流。

  關注高中新課程方案資訊,高考資訊,一年的時政熱點資訊和考綱變化的資訊等。<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篇7

  不知不覺間,已經工作一個月了。回想起這一個月的生活,“痛苦”但又充實。“苦”於自身水平的不足,在備課上,耗費了極大的時間和心力。但是這段“痛苦”的生活又收穫良多,彷彿又回到了高三埋頭苦幹的那段時光,不同的是自己不再是一名學生,而是一名教師。總之,這段時間,困難很多但是收穫更多。

  一、收穫良多

  作為一名新教師,自身經驗和能力都存在很多的不足,今年又趕上了新教材改革,可謂雪上加霜。一開始拿到新教材的時候,真的是一頭霧水,無從下手。多虧我的師傅和其他老教師的幫助,我才逐漸走出迷霧,逐漸步入正軌。在聽師傅和其他老教師上課的過程中,我逐漸對新教材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也進一步的認識到了自身和前輩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這也鞭策著我未來要多向老教師學習,努力提升自身。老教師成熟的授課模式,利落的教學語言都是我應該學習的地方。

  在備課上,因為經驗不足,在寫教案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在參考老教師的教案後,我收穫頗豐。在備課時越來越得心應手。在備課過程中,我堅持自己獨立寫教案。因為自身經驗的不足,所以這種方式效率很低,而且經常會出現在某個問題上耗費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最後發現是在做無用功的情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我對新教材的認識。

  在授課的過程中,我會多觀察學生的反應,觀察他們是否聽懂了所講的內容,如果沒有聽懂的話,我會試著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講授,便於學生理解。有時候,在發現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時,會試著在正式授課之前活躍一下課堂氛圍,或者在匯入新課時,用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話題,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聽師傅和其他老教師上課時,也會注意學習他們活躍課堂的技巧,這給我的授課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在師傅的指導下,在課後,我會注意反思自己授課時出現的問題,比如在授課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不需要大篇幅的去解釋,我會在課後對課件再次進行修改,對於一些學生容易迷惑的地方,我也會在課件上增加相關內容,便於學生理解。

  二、不足之處及亮相課有感

  在講授習題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是材料題,有時候不知道從何處講起,透過聽師傅講解習題,聽取其他歷史老師的建議,我收穫頗豐。但是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在以後的工作中,除了多向老教師請教之外,還需要自身更加努力,多刷題,多總結。

  此外,因為經驗的不足,所以在備課的時候耗費了巨大的時間,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聽其他優秀的教師上課。關於這一點,我一直在努力希望能提高備課的效率,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向其他優秀教師學習。

  此外,在授課時,由於課本內容較多,所以在課堂上,多是我單方面的講述,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較少,在以後的課程中,我會積極向老教師請教,尋找可行的方式,努力引導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學習知識。

  在亮相課之後,各位老師針對我上課時存在的問題,都給予了非常中肯的建議。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也是前輩們提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講述的內容過於詳細,導致進度過慢,課程難以推進。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因為在授課過程中,一直擔心漏掉重點內容,結果導致太過於面面俱到,學生可能會出現不知道重點的情況。

  第二點是在授課語言不夠專業。在授課過程中,語言過於口語化,不夠專業。可能會導致學生在後期做題目的過程中,受老師影響,出現語言敘述上不夠專業的'情況。

  第三點是亮相課準備不夠充分,同學生互動較少。沒有準備課前問題供學生思考,這也是我自身對亮相課認識存在的不足。在授課時,過於課堂化,沒有很好的區分亮相課和日常授課的不同。

  第四點是授課內容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深入思考內在的問題。使得學生對於教材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各位前輩老師的建議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亮相課之後我也在一直進行反思,自己需要多像各位前輩老師多學習,多聽課多做題多請教。尤其是上週聽了陳興貴老師的公開課之後,我更加認識到了自身和老教師之間的差距,陳老師淵博的學識,專業簡潔的語言,授課內容上的有的放矢,同學生之間的互動都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

  三、未來工作展望

  在未來的工作中,針對各位老師所提的建議,我會多向老教師請教,努力加以改正。首先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老師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需要我們的教導和指引。如果自身專業能力不過硬,會給學生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在未來的工作中,我會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多向我的師傅和其他優秀的教師請教、學習。

  除了提高業務能力之外,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多關注新教材的相關動向,新教材的改革導致我對教材的重難點很難把握,因此需要多關注相關資訊,瞭解新教材的重難點,這樣就能進一步改進我的授課內容,避免再出現過於面面俱到,沒有重點的情況。

  除了多向學校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之外,我會多多利用網上資源,搜尋優秀教師的授課影片,多多向優秀教師學習,提高自身的授課水平。此外,我會多和同學們溝通,聽取學生們的意見,根據學生的意見,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努力讓學生愛學、會學。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多聽多學多看,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篇8

  本課的教學內容所跨的時間長,涉及的歷史事件多,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側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1、以活動貫穿課堂,引起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究問題的興趣。

  因為學生對三國時期及之後的這段歷史較感興趣,而且不少同學還透過電視等途徑瞭解過,所以提前佈置這項作業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不會很難,但為了使工作更順利地開展,課堂上的講故事還要和發展性評價體系掛鉤,對於積極參與活動的同學應該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而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則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分享,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2、運用史料教學,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堂課引用了《史記》和《宋書》中的兩則材料,以此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在閱讀與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在歷史的情景中感受歷史,有助於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培養他們“論從史出”的思維習慣。

  3、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

  歷史教學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歷史,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貼近學生生活。本課的教學核心內容是江南經濟的發展,教師利用學生身處南方的現實從自身的生活出發關注當今學生的生活狀況,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更透徹明晰。在課堂教學的最後,教師引導學生透過這堂課的學習為我們國家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提些建議,這些問題都是課文內容的延伸,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篇9

  一、從歷史教學的三大任務的完成情況看

  第一、在知識傳授方面,總體看較好,但也存在著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具體來說,一是在貫徹整體知 識結構的教學方面,教師應注意從總體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結構和發展脈絡,尤其還要重視對內容的深廣度作出 恰如其分的規定,便於有的放矢地教學;二是要重視學生知識結構的轉化,即將教材的基本知識結構轉化為學 生自己的認知結構和學習能力。 第

  二、在學生的智慧培養方面,雖已有所側重,但與素質教育的智慧培養目標尚有很大的距離。這也是向 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要想使智慧培養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應從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入 手,具體說:一是教師應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教材、思考問題,並進行思辯性的討論;二是教 師講授的側重點應從歷史過程為中心轉向歷史發展的邏輯聯絡為中心;三是歷史教學要聯絡實際,要談古論今 ,發揮歷史的明理、鑑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總體看在歷史課堂上落實不夠是個普遍現象,當然學科的思想教育的陣地作用也 就遠未得到充分地發揮。思想教育的內容籠統地講,在中國史教學中要著重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 民族自豪感的培養;在世界史教學中主要是審美觀、世界觀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國史

  的思想 教育要好於世界史部分。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與應試教育有直接的關係,歷史教師應引以為戒,在今後的教 學活動中予以重視和進一步地落實。

  二、從教學方法看還比較單一、陳舊

  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夠突出 很多教師,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教師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傳統的單一型,即以講解法與講述法結合為主,學 生的調動很不夠,突出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提倡的教學指導思想是啟發式教學。據統計,目前教法已有 14類72種之多。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尤其要重視學生的主 體地位的體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去學,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並且要教 會學生分析歷史人物、事件的立場、觀點,引導學生去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識、 運用知識和駕馭知識。 3.從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底來看,還有待於進一步強化 關於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這裡從三點來談一下個人想法: 第一,關於歷史教師的知識結構問題。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首先應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完善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這個知識結構應當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 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學範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 第二、關於歷史教師的語言問題。 歷史教學以其學科的特點,對教師的語言也有相應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動、具體,又要準確、無誤;二是 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時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質樸風格;四是既要邏輯嚴謹,又要有節奏感。但要 達到上述要求,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培養和訓練。 第三、關於歷史教師的板書、板畫問題。 板書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設計板書的過程,既是一種教學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又是教師對教 材分析、把握、濃縮和轉化的過程。關於板書的要求、形式等,這裡不作闡述。只想說明的是關於板書的書寫 時間問題,這是個易被忽略的問題。恰當的書寫時間是在教師說完某一知識後,再掉轉頭去板書,而非邊說邊 寫。 板畫。筆者只想談談自繪地圖,這是歷史教師必備的基本功。可惜在教學實際中,其落實情況是不盡人意 的。故筆者建議歷史教研指導部門,應加強對教師自繪地圖的基本功的監督和指導。 此外,在目前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筆者認為還存在著教學資訊反饋不及時、教學評估不盡科學等問題 ,這些都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篇10

  第三節課,九﹙1﹚班,一堂歷史專題複習課《俄國﹙蘇聯﹚的變革史》。在學習了俄國﹙蘇聯﹚歷史上的改革之後,在歸納改革的過程時我的思路本來是這樣設計的: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後→社會制度改變→十月革命後→社會制度改變→列寧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後→﹙社會制度改變﹚→蘇聯解體

  在我引導學生歸納到十月革命後改變了社會制度後,在這時,一學生舉手要求發言,說“老師,我認為:社會制度改變應該與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同時的,而不是在十月革命之後”。可能是他的發言激發了另一位同學的勇氣,另一位也站起來說:“透過做題我發現,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後一般說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而不是社會制度發生變化,老師,社會制度和社會性質有什麼區別?”。

  面對兩位同學的大膽提問,我改變了以往直接作答的方式,對他們說:“你們提出的問題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們只要學習一定能弄清所有的問題”。現在我提議分小組學習,你們倆(我真誠地微笑著對剛才兩位提出問題的學生)如果願意就一人帶一小組,第一小組主要整理哪些改革或革命改變了社會性質?第二小組結合中國建國曆史與蘇聯建國曆史對比主要整理社會性質與社會制度的改變有何異同。各小組形成書面材料並交流彙報,老師作必要的補充或更正,最終我們師生形成的共同思路是: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後→社會性質改變→十月革命後→社會性質改變→列寧政策→→斯大林模式後→社會制度改變→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後→﹙社會制度改變﹚→蘇聯解體

  透過這堂課我從學生臉上洋溢的笑容中發現,學生獲得了滿足感和作為學習主人自主獲取知識的成就感。從此以後,我發現很多同學上課積極性也高起來了。“老師,我認為”這句話,勾起我對歷史教學的深刻反思。

  一:教師備課時,往往更多的考慮的是教學過程的設計,且力求盡善盡美,而恰恰忽視了學生這個學習的主人,忽視考慮學生在學習本課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和為解決這

  些問題採用哪些方法和途徑,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留一點空間,給學生思考、談自己的看法、進行討論的時間,要有一定的靈活性,使實施中可根據課堂情景如學生的反應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二:我認為要改變課堂教學行為,首先要確立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考慮這節課我能為學生提供哪些服務?上課時更多地讓學生表述他們想了解什麼?特別在學生髮現問題時,老師要引導他們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導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新課程理念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要求教師要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的發展是全人的發展,由此我認為,我們教學中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注重本堂課學生的學習收穫,又考慮每堂課對學生以後乃至終身的進步或發展的作用;既注重歷史學科教學內容的價值,又考慮與之相關學科的知識的有機整合。總之,把有效教學定位在對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篇11

  在本月曆史教學中,我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引導學生入門複習並打好基礎的重要性。我積極倡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孩子,希望同學們在快樂中去學習歷史知識。

  首先,我在歷史教學課前、課中要做大量的工作:

  1、要精心備課、備學生。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設計每一個環節,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活力,充滿生機。要了解學生,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問題,要做好可以預測的應對。

  2、關注學生和學生學習過程。教學中,教師真正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生在做什麼,需要什麼,依據他們的學習情況,靈活地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機械地執行課前的課程設計。

  3、充分開發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啟迪學生的智力潛能,學起來也就覺得輕鬆愉悅。歷史教師要充分開發課程資源,突出歷史知識的趣味性、生動性,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使課堂對學生永遠都有一種魅力,感受課堂的快樂。

  其次,在課後我也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1、要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試卷等,

  2、要輔導一些學習方面不足的學生,

  3、要寫大量的教學反思等。

  當然本月教學中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在授課時學生不能按時預習,會影響上課的效果,備課時預設不足,會給學生增加難度,教學時間有時掌握不好,常常新課時間過長,基礎訓練在當堂課上沒有解決完。本月在教學方面的不足,今後仍然繼續努力。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篇12

  在教學中如果能始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研究性學習,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就能得到充分發揮,而過去歷史課教學中“以教代學,教師滿堂灌”的現象將會成為歷史。

  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比較注重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發言,自主探索,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教師直接告訴他。當然,在“探索”式學習中,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並不是忽視教師的作用,只不過教師不再是一個知識的“權威講授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建議者、指導者,在學生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時,老師要注重啟發、引導,少一份指責,多一份理解,少一些否定,多一些肯定,特別是當學生表述的內容與教材中的知識點觀點不一致時,千萬不能較易否定學生的話,否則,他“探究”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挫傷。

  我們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環境、機會,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在探究式學習中成為課堂的主人。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篇13

  第一、認真備課是基礎。

  教師備課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知道學生能透過自學掌握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知識需要教師點撥;要依據課程標準標確定重點、難點以及找尋突破重點、難點,澄清疑點的方法;如何設計出有針對性的課堂訓練,進行知識遷移和拓展提升;如何聯絡現實和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歷史是鮮活生動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第二、落實歷史學科三維目標是核心。

  高效課堂教學一定要體現出學科特色,作為歷史學科,它具有事實性和敘事性,歷史發展的時序性和階段性的基本特點。通過歷史課堂學習,學生要掌握所學章節涉及到的歷史史實、歷史概念、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透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得到提高;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原理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概括,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要得到培養,透過學習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做到這些,歷史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歷史課堂教學才會是高效的。

  第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途徑。

  高效課堂是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生活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而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只有激發了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這種興趣的激發不是靠一兩個歷史故事做“包袱”,而是要有技巧,要挖掘歷史與現實的契合點,並且要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

  第四,耐心進行課後反思是打造高效優質歷史課堂的階梯。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精心設計的一堂課,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有靈感閃現,為自己的課堂增加亮色,也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使自己措手不及。課後反思就應該把這些散落在課堂記憶中的碎片拾起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養分,這也會成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階梯,我們會繼續攀登,高效優質歷史課堂永遠是我追求的目標。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 篇14

  本人擔任七年級四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對七年級歷史教材簡要分析:七年級上冊共四個單元,敘述我國遠古至南北朝時期的中國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一)、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一單元講的是中國文明起源的問題,共3課。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的重點是北京人、山頂洞人及其生活狀況。根據現在的研究成果,有比較全面的材料來揭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活,可以使學生有比較感性的認識。

  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我國南北兩大區域都有相當發達的農業文化,北方以粟為主(以半坡為代表),南方以水稻種植為主(以河姆渡為代表)。教材分別介紹了南北不同的農耕文化的特點,以及他們發展的高度(包括他們的房屋建造等等)。

  第3課《華夏之祖》。這一課吸收了考古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證明了我國境內在五六千年以前,東西南北中各地都有相當高度的文明成果;中華民族在起源的過程當中,實際上是透過各地不同的原始民族、原始文化匯合匯聚在一起,然後逐漸發展到後來的中國文化或者說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

  (二)、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第二單元主要抓住兩個環節:一是國家起源,一是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的社會變革。

  (1)國家的起源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七年級學生不易理解,主要讓他們知道,從原始社會過渡到國家的過程中,原先透過原始民主方式(禪讓制)來更替領導權的方式變化了,變成了世襲制,再加上國家機器、軍隊、監獄等,國家產生了。在夏商周更替過程中,有一個難點需要把握的,那就是宗法制度。

  (2)本單元中還有一個特別值得重視的問題,就是社會變革。

  (三)、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

  第三單元設定的課程比較多,但是重點是統一國家的建立以及它的發展和鞏固。有關秦朝建立的問題,關鍵是講清楚,秦始皇在政治上、經濟上以及在文化上的各種統一措施,不僅在當時的秦朝,實際上對以後整個中國的走向,都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秦朝時間不長,二世而亡,推進統一國家進一步發展和鞏固的任務就落到了漢朝。漢初充分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這可以從劉邦的休養生息政策以及文景之治時期的一些政策上體現出來。漢武帝時期,政治、經濟、軍事得到進一步鞏固。總體上說,漢朝的統一以及它後來的強盛,在中外交流方面非常充分地體現出來。在講到漢朝的中外交流時,列了一張表,比較了當時經濟交流中輸出、輸入產品的情況。漢朝當時輸出的都是些手工技術、手工的產品,輸入的基本是農產品,很明白地反映出漢朝在當時世界上的地位。

  (四)、第四單元政權分立和民族融合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複雜多變的時代,關鍵是抓住兩個環節:

  (1)一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夏商周以來,中國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基本上都在黃河流域一帶。三國以後,包括孫吳政權、蜀漢政權在南方地區的開拓,使中國的經濟文化,包括政治重心都開始向南遷移(這一南移在宋代完成)。

  (2)二是北方民族融合有了進一步的推進。北方地區大量少數民族和漢族雜居在一起,在文化上、生活上進行互相的融通交流,最後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民族融合的時期。民族融合給我們的傳統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生命,隋唐之後文化發展迅速,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實際上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是深有關係的。

【初中歷史個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