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教學反思

電路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路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路教學反思1

  首先針對課文內容我設計了探究性的問題,如:為什麼低壓供電的電源處零線是接地的,零線與地面間就沒有電壓了?保險絲為什麼要選用“電阻率較大”而“熔點較低”的“合金”做成?為什麼家用電器的金屬外殼接地後,即使外殼帶電,人接觸了外殼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了?家裡的用電器有的用兩腳插頭,有的用三角插頭,哪些用電器需用三角插頭?等等,這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對於學生理解基礎知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淡化知識點的傳授,強化對疑難問題的探究。

  利用演示實驗直觀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我先提出問題:教室的電路是怎樣組成的?我們家裡的電路又是怎樣組成的?指導學生了解家庭電路的基本組成,利用影片課件讓學生了解實際家庭電路是怎樣組成的,利用文字、圖片、影片、實物等直觀手段,讓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和動手實踐中掌握知識,想方設法降低了理解的難度。

電路教學反思2

  今天是最後一節《電路出故障了》的教學,上完了六節課,一直在不斷地反思與改進。但從整體來看,由於學生手中的實驗材料(電路元件)基本都是好的,所以在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時,很難找到壞了的電路元件。和預想的教學效果有一定差距。

  這最後一節《電路出故障了》的教學,本以為一切也會很順利地完成,不會出現什麼意外情況,(畢竟已經上完了六節課,預設與生成之間已經經過了多次磨合)可還是出現了“故障”,這兩處故障偏偏又是很好的資源,讓我和孩子們都收穫了很多。

  1、教育資源

  當我讓小組合作製作電路檢測器時,我發現A小組的兩名男同學都跑到了臨近的B小組,A小組就剩下兩名女同學,而B小組又有些人滿為患。我走過去,笑著說:“喂,臭小子,你倆是叛變了?還是家裡呆不下呀?”倆男生看著我,不好意思地退回到自己小組。我隨口囑咐道:“快,抓緊時間,四人團結合作,馬上就能成功。”說完我就到其他小組巡視去了。等我回來時,倆男生又跑去B組看熱鬧了。我沒說什麼,因為孩子們的電路檢測器已經做好了。回到了講臺上,我誇獎了高效合作小組,“剛才老師發現了C小組合作最有實效性,第一個最好了電路檢測器,然後四人彼此心照不宣,馬上坐好。大家知道為什麼他們小組做得最快最好嗎?”“他們合作的好。”有幾個孩子回答。“是的,因為他們合作的好,他們很團結,知道合理分工,而不是各行其政。”我停頓了一下,繼續說:“剛才A小組的兩名女同學表現也很好,雖然他們只有兩個人合作,但動作也很快,做的也很好。另外兩名男孩子精力過於旺盛,他們很願意擔當其他小組的質量監督員。做的也不錯。但老師有個建議,請同學們記好了,我們首先應該先完成自己的任務,然後有精力再去幫助別人。你們說好嗎?”我眼望著那兩個男孩子,他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2、課程資源

  在使用電路檢測器時,我要求孩子們用自己小組製作的電路檢測器檢測手裡的電路元件時,D小組的同學在操作過程中發現了問題,並及時舉手發問。“老師,我們剛才檢測這節電池時小燈泡還亮呢,為什麼又檢測一遍,小燈泡卻不亮了呢?”說著,還特意操作一遍讓我看。這時孩子們大多已經檢測完畢,於是,我走上講臺,將剛才的問題拋給了孩子們。孩子們一時發懵,於是我重新操作一遍。眼尖的孩子看明白了其中的端倪,趕忙舉手:“老師,我知道了,他們是把電池裝反了。”於是我讓這孩子走上了講臺演示了一遍,驗證了自己的說法。孩子們一下子都明白了。我的這個知識點也迎刃而解了。我及時表揚了D小組,因為他們不僅發現了問題,而且積極探求原因,當然,如果能獨立解決問題就更好了。

  這最後一節課真是出乎意料,不過,也很好,為我和孩子們提供了這麼好的資源,我得感謝這“故障”啊!

電路教學反思3

  今天在大信學校進行試教,總體效果不錯,不過有一點讓我出乎意料:我上課用同樣的一句話,中心小學和大信學校的學生的理解卻不一樣。今天這節課可真的是給我自己上了一節很好的語言教育課呀。

  情況是這樣的:在完成挑戰一:“點亮1個燈泡”這個活動後,我緊接著向同學們強調挑戰二的任務是:“在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明確了相關要求後,學生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第二個挑戰。

  活動剛開展1分鐘,在下面巡視的我一下傻了眼:所有同學都很認真在做實驗,可是絕大對數的小組卻沒有按照我的意圖來開展,而是好像4個人分成了2個小組,每2個人拿著1節電池2條導線和1個燈泡在重複著挑戰一的實驗。這種情況在之前的試教從來沒有出現過。

  情急之下,我只好逐個小組的和學生說應該是把2個燈泡連線在同一個電路里……

  最後,在我的補救措施下,學生們完成了實驗,可是也因此,下課鈴響了,而我還沒有講完內容。

  課後,我把這個意外和科組老師說了,自己也靜靜地反思了一下。其實原因就出在我說的話還不夠明確。 “在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按照我的意圖更準確的表達是:“在同一個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之前在中心小學的試教基本上沒有出現這次的現象,只能歸結為運氣好了。而一節好課可不是靠運氣的。

  透過這件事情,我深深地總結出:科學教師的語言一定要準確。

  科學教師的語言要準確、簡潔。所謂準確,就是要達到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符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簡潔,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裡,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睛,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知識一道帶進去。

  在教研的時候,蘇老師也提到:教師應該用盡量少的語言,準確地說明所要表達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這也有利於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他還舉了一個例子說,他叫四年級時,發現:四年級學生對“聞氣味”與“嘗味道”容易混淆,有的學生說,“我聞到媽媽做菜的味道,好香啊!”他就向學生講解二者的區別,並用手指著自己的鼻子和舌頭,分別說明它們的功能,然後及時舉例:“八月桂花香”,我們的鼻子能夠聞到桂花的香味嗎?舌頭能夠聞到嗎?我們吃飯時,舌頭能夠嚐到菜餚的味道嗎?鼻子能夠嚐到嗎?有學生髮言說,“我在電視裡聽到有的主持人說‘聞到了味道’。今天,我知道他說錯了。”他及時表揚他肯動腦筋,學得靈活。

  一節好課是由無數嚴密的細節組成的。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有時候,一句話也會讓一節好課大打折扣。這是我這次試教最大的收穫。

電路教學反思4

  由於實驗過程步聚較多,本課用2課時進行實驗,探究串聯電路的電流規律用1課時,探究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用1時。

  一、成功之處:

  透過課前檢查可看出學生對本節課提前預習的很好,對物理實驗探究的的基本要求掌握得很好。提出問題,及作出的猜想假設都有針對性、合理性。探究過程有序,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對電流表的讀數也較準確,能夠根據實驗資料分析,初步得出結論。評估與交流時,學生根據實驗情況,提出了實驗中常出現的幾個問題,例如指標反轉,電流表串聯接入電路後,燈泡不亮等,但在解釋原因時,較困難,需要老師的輔助或幫助。學生連線串聯電路比連線並聯電路要快很多。

  二、不足之處

  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較多,表現在以下幾點:

  1、實驗過程中,器材太舊,部分器材出現一些小問題,例如:電源沒有電流輸出、燈座的螺母鬆脫、導線太粗不容易固定等都會對學生連線電路產生影響。

  2、學生沒有注重電源的電壓的大小,導致電燈泡燒壞。

  2、連線並聯電路時,會出現短路的現象。在探究並聯電路的電流特點時,同學們對並聯電路的連線還不熟悉,因此用時較長,超過計劃的用時範圍。

  3、在探究並聯電路的幹路電流時,沒有提醒同學們把電流表的小量程更換成大量程測量,這樣有的同學在實驗時,更換了量程,有的沒有,一定程度上損壞了電流表,違反了操作規程,有的錶針超出讀數範圍,影響實驗效率。

  三、建議

  用同一個電流表進行實驗,因為用電流表測量時進行讀數,不同的電流表的示數會有一點點誤差,會影響學生對實驗資料的分析。

電路教學反思5

  教後記本節教學,比較好的方面有:整個教學流程清晰流暢;複習引入承上啟下,匯入自然;畫圖規範;探究實驗的流程清晰明確;對學生的認知遞進把握較好,先引領學生探究“串聯電壓規律”各環節,再放手給學生自主探究“並聯電壓規律”,學生過渡自然;課件設計合理,利用白板連線實物圖直觀生動,便於理解,效果較好;練習題和拓展提升內容難度適宜,能緊扣本節主題,達標程度較高。

  反思本節教學,不足之處有: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應當讓做得快的小組幫助慢的小組,並在小組之間交流資料,得到更客觀的結論;對實驗操作要有時間限制,應對學生是否做完實驗進行點評;應對實驗中的誤差進行分析,才更符合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實驗結束後,留給學生展示的機會不足,應多讓幾個小組彙報他們得出的結論,然後再彙總;與學生交流溝通不夠充分;板書內容偏少,應加入兩個結論,不能只在課件上出示結論。

  實驗探究課更應重點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與探究能力,對實驗的過程和結果都應重視,才能更好地體現出新課標的要求。

電路教學反思6

  透過實驗我們認識到,將嘗試教學理論應用到物理教學中有利於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活動課的相互結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知識領域、發展個性、培養創造能力;有利於增強參與競爭意識,對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當然如何將此理論全面應用到物理教學中將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究。

  這種教學過程特別強調嘗試練習(嘗試過程)也就是說物理教學不是讓學生去“讀”科學而是“做”科學。這樣,傳統教學的“教材中心”讓位於“嘗試過程”,教師中心讓位於學生嘗試,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從提出問題、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索直至獲得結論的探索過程,像物理學家那樣思考物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電路教學反思7

  這節課重點是讓學生利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存在的故障,並進行排除。透過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電路的原理。學生小組實驗中的電路中的.故障都是課前我預先設定的,有的是導線問題,如裡面的銅絲斷了,接頭沒有剝掉塑膠套;有的是燈座問題,如燈座的接線柱的線掉了,燈座壞了;有的是燈泡問題,如燈泡壞了,燈泡沒有擰緊;有的是連線問題……在教學中,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學生在一開始實驗就發現了,並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老師故意為他們設定的故障,因此還喊著“我們這組沒有故障”,完全不按照我的設想一步一步去檢測。

  出現這種情況,作為老師,應該是種什麼樣的感受呢?是遷怒於學生打亂教學秩序,沒按老師的教學意圖走,使得本應充滿懸念的實驗探究變成了一次平淡無味的動手操作,還是欣喜於學生的聰明?我想,如果從學生角度出發,從教學的實效出發,那毫無疑問應該是後者。學生一眼就能看出電路中存在的故障,說明了他們已經掌握了電路的基本知識和連線要領,說明了前面幾節課的效果不錯,或者說明這部分知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那麼,對於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不必再花太多的時間去指導。但是,這次探究實驗就這樣結束了嗎?不,還沒有,因為如何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中的故障學生還沒有學會。但是原來電路中的故障已經排除,怎麼辦呢?於是我就換了種方式,讓學生假設“燈座、燈泡、導線”其中一個環節有問題,該如何用電路檢測器進行檢測。這樣,學生還是透過動手,掌握了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要領。

  一堂課,當出現了我們課前沒有料到的情況時,作為教師,應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只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我們的教學就會真正成為有效的教學,我們的課堂,也就會成為學生喜歡的課堂。

電路教學反思8

  眾所周知,引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設計得好,教師真正做到藝術性地﹑巧妙地引入新課,就能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這樣以來,學生就有了明確的探索目標和正確的思考方向了。大多數比較好的引課,一般都滲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啟發性、知識性、貼近性、參與性、等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用不同的方法。

  今年10月的初中物理學科會上,市教研中心組織我們觀摩了兩節公開課,一節是《光的反射》,一節是《電流和電路》。看了以後,我深深地感覺到自己的教學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是對兩位老師的精采引課,印象特別深刻。

  我們都知道,新課引入環節中選用的材料,應是符合初中學生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應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物理現象。邢老師的引課就非常貼近生活。她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而且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手電筒把同學們帶入了神密的電學世界。因為選用的材料是學生熟悉的手電筒,所以他們感到親切。這有助於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同時也消除了他們對電的恐懼感。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動力功能,它對學生的學習情緒有發動、強化和支配的作用。於老師以愛迪生用平面鏡救母的故事開篇。在於老師的引課中,學生們深深地被愛迪生的故事打動了。愛迪生是那樣地愛自己的母親。同時,他又是那樣的聰明可愛。說實話,坐在觀眾席上的我,當時都有些身臨其境,為愛迪生著急,為他擔心呢。可想而知,當時的同學們也一定有同感了:原來,這節課要學習的平面鏡作用這樣大,還可以幫助人們挽救生命呢!為什麼它有這樣的作用呢?它還有別的應用嗎……我敢保證,學生當時也一定是有些迫不急待了。從後面他們課堂上表現出的極大的熱情,實際上我們早就找出答案了。

  兩位老師的引課真是太精采了!我暗暗對她們豎起大母指,真是太佩服她們了。愛迪生的故事我們也非常熟悉,為什麼在以前的教學中自己沒有想到呢?我也深深地自責起來。真得希望以後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再向優秀的同行們請教和學習。

  總之,如何在初中學生頭腦中植入物理思維,提高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提升他們對科學的嚮往和對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課堂教學中的引入顯得尤為重要。針對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慾都較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我們要重視每一章節的章首引入、每一章的第一節課的授課以及每一堂課的課前五分鐘的把握,這些對於吸引學生上好這一堂課,啟發學生對這一章節的興趣和自發的對知識的探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電路教學反思9

  在教學過程中,第一個環節,我先講解了電池盒、小燈座的結構和用法,指導學生認識了電池盒、小燈座後再連線一個簡單電路,學生很快就能連線一個正確的、完整的電路。電池盒、小燈座都有現成的導線連線點,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將導線插到各個連線點就可以了。學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個教學任務,並畫出了簡單電路圖。

  在利用一個電池盒、兩個小燈座和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探究活動中,前面兩個班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樣的連線方式:從兩個燈座的兩個接線柱上接出的導線分別與電池的正極和負極連線。(並聯的一種方式)而課前我認為簡單的,學生會首先想到的串聯方式卻沒有出現。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後來找到了答案:在這之前,第一個探究活動是利用一個電池盒、一個燈座和兩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所以後來增添了一個燈座後,學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電路的基礎上照樣子又連線了一個燈座。在第三個班級課上,我在佈置探究任務時就明確了,用三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再用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於是,那種串聯的方式出現了。

  接著我又聯絡班級的日光燈使用方法解說並聯電路和串聯電路的優點和缺點。並聯電路可以分別控制、節能環保,但連線繁瑣;串聯電路可以統一控制、連線方便,但可能出現不必要的電能浪費。學生學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舉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個房間的電路是並聯電路;同一個吊燈中的很多燈泡,客廳中的某組裝飾光源,這些是串聯電路。

  課後回想這兩個環節,深深感到,我們經常說,在備課時要備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實上往往我們認為很簡單的、學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實際教學中卻遲遲不出現。只有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到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狀況,那麼在實際教學中的引導就會越明確。

  另外,學生對有一些難度的探究活動具有更高的積極性,本節課學生始終保持著極高的熱情。所以只要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將課設計到位,引導到位,學生一定會帶給你更大的驚喜。

電路教學反思10

  進入電學學習後,連線實物圖、畫電路圖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並且讀懂電路圖,識別串並聯是學好電學的關鍵所在。針對這兩個教學的重點。

  在畫電路圖和連線實物圖這個地方,為了使學生能規範的作圖,在課堂上也強調了如何畫電路圖,以及如何連實物圖,並且也練習了不少,雖然在課堂上進行了強調如何規範的作圖,但是學生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

  (1)有的同學畫電路圖,不用尺子,畫的電路圖歪歪扭扭。

  (2)有的同學畫的電路元件很不規範。

  (3)有的學生把電路元件畫在了拐角處。

  (4)有的學生把實物圖和電路圖嫁接在了一起。

  對於電路圖的畫法,我在教學過程( )中採用了以下幾個方法:

  (1)、 教師在黑板上進行規範化的畫圖示範,強調學生比較容易馬虎的地方。

  (2)、 結合教材的練習讓學生到黑板上來演示。

  (3)、 對於演示的電路圖讓學生給予正確的評價,並且提出改進的方式。

  (4)對學生多次出錯的要進行個別指導,找出問題所在,及時糾正。

電路教學反思11

  透過這次公開課,在教學方面,我成長了很多,學到了很多東西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後,在教學上,我會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每節課儘量做到盡善盡美。在這次公開課中,很多有經驗的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讓我對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從這次課中,我有很大感觸,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

  平時我們面對的物件是職業中學的學生,他們基礎較差,不管是理解領悟能力還是動手操作能力都較為薄弱。所以,我們在平時教學中不能將普通中學那種教學模式套用到我們的學生中去。首先,我們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合適的選擇,做到在抓住重、難點知識點的同時,也要將知識的複雜簡單化,以便學生容易理解。例外:在課堂上要注意調動學生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在我的這次課中,我採用溫故而知新以及從生活事例匯入新課,學生一開始就提起注意,也很快參與到課堂中來;對舊知識的複習,既可以對舊知識的鞏固,提高師生互動,增強了師生互動交流程度,又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輕鬆教學空間。

  二、教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在課堂上,如果只是機械地將教材內容“填鴨”般地傳授給學生,學生會感覺很枯燥,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將教材深入領悟、在對有關資料全面的佔有和篩選上,結合學生的實際,加工製作,形成層次化、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達到教學內容設計最最佳化,便於學生學習掌握。

  三、合理地分配教學時間

  通常情況下,我在備課時,都會注意每個環節的分配時間。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有時由於突發情況或學生對內容的接受程度、師生互動環節等都會影響到時間的分佈,這就與備課思路矛盾起來。就好象這次上課中,本來事前安排好的練習,如果讓學生全部完成,時間就剛好,當由於中間的一些突發情況,導致自己一時忘記,所以最後還多出三分鐘左右的時間。從這次教學中,我總結出:平時我們在備課時,不但要對本節課的內容有深入地瞭解,講其重難點部分需細說,瞭解部分可以略帶而過,從而可以更加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並根據實際課堂操作情況,及時對時間分配做出調整。

電路教學反思12

  本課兩個大板塊是電路的連線和電路圖的規範畫法,應該說教學目標基本達成。

  電流與電路是電學的入門,從電路的基本構成實物連線開始,讓學生自己動手利用小燈泡(小電機)、電池、開關、導線進行連線,讓小燈泡或小電機工作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透過自己動手和小組合作的過程不知不覺中掌握電路的基本構成。讓學生自己說出在使小燈泡亮起來(或小電機轉起來)的過程中都用了哪些器材,再透過教師的引導把這些器材進行分類,並說明這些器材在電路中的作用。結合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都哪些電器元件屬於電源、用電器、開關或導線,幫助學生把所學到的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點完成。介紹各元件對應的符號,教會學生如何畫電路圖,強調畫線時要橫平豎直;連線相交的要加點;電源、開關、導線、用電器這四個基本的元件缺一不可。

  電流的感念比較抽象,講解時學要用形象的身邊的事例類比電流,(如水流)。這樣學生才能理解電流,掌握電流。實驗室新買了一些發光二極體,利用的特性,驗證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出發,經過用電器,到電源的負極。

  本節課的教學工作基本合理,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致也比較高,完成較好。但是對於最後一個重點(簡單電路圖的畫法)掌握的不夠熟練。經過反思和探討:本節的這部分內容屬於學生初步接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應該在教師的標準示範下,引導學生從模仿學習到獨立完成,逐步熟練掌握。

電路教學反思13

  《探測暗盒裡的電路》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電和磁》中的第三課。本節課緊緊圍繞檢測暗盒裡的電路這一活動展開,首先從暗盒中是什麼入手,在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後,與學生共同思考、探測暗盒中可能是一個電珠或一節電池或一段導線,怎麼來進行檢測呢?之後給出檢測方法,要使用檢測器從而推斷是暗盒中的電學元件到底是什麼?提出判斷簡單暗盒的方法後,再探測複雜一點的有ABCD四點暗盒,讓學生學會分析、判斷,從而學會相關的科學知識。檢測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學生解暗盒的一種方法、一種思想,學會藉助一些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做到了精煉,而且起到了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還體現了指導學生進行有序觀察,讓學生討論方法,設計實驗記錄來達到有序、不遺漏的觀察分析,體現了他們的主體地位,

  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電路教學反思14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教材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裡面是怎樣連線的,相當於解暗箱。二是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並聯與串聯電路在連線方法上的本質不同。鑑於我校四年級學生比較多動,上課時總需要一定的時間約束紀律,再加上這兩部分內容在本質上沒有較大的關聯,因此安排兩課時教學。

  一、裡面是怎樣連線的

  材料要求是每組有2個四接線柱的接線盒,由於材料限制,實驗室只有12個四頭接線盒和12個六頭接線盒,因此為每組學生準備了1個四頭接線盒和1個六頭接線盒。 活動分兩塊。第一塊是這樣安排的:先讓學生觀察1個六頭接線盒,告訴學生其中兩個接線頭用導線連線在一起,是哪兩個接線頭連在一起呢?你們在不開啟盒子的情況下準備怎麼做?在學生確認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後,再讓學生說出所有的檢測可能,學生在數學中已學過基礎的排列組合,因此能比較快的列出所有的檢測路線。接著讓學生小組檢測,老師做記錄,共同推斷裡面的怎麼連線的。再開啟盒子,讓學生看看裡面是怎麼連線的。透過這個活動,讓學生明白盒子外面和內部的關係,為後面的檢測活動做鋪墊。 第二塊活動是出示一個四頭接線盒,讓學生小組進行檢測和記錄,然後小組討論推測內部是如何連線的,將推測結果進行畫一畫。然後小組進行彙報,說出理由。這一活動充分放手給學生,教師只做引導。這一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推測依據充分,得到的結論不一定是確定的。 第一課時的教學效果從學生作業中看出,95%的學生掌握得較好。

  二、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

  由於第3課簡單電路中學生已對兩個燈泡的不同連線方式已有了解,因此在第一塊活動中就是讓學生用兩個小燈泡、一節電池進行連線,再現燈泡的兩種連線方式,發現燈泡串聯時暗,並聯時亮。讓學生分析原因。再透過講解讓學生明白原因。第二塊活動是讓學生用兩節電池和一個燈泡進行連線,發現電池串聯時燈泡亮,電池並聯時燈泡暗。先讓學生來分析原因,再透過教師講解明白原因。 第三塊活動是進行應用,一是給2個小燈泡、2節電池、5根導線,讓學生接亮最亮的電路,並分析原因;二是分析教室裡的電燈、電風扇是透過哪種方式的。

電路教學反思15

  《簡單電路》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達到以下幾點:

  1、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迴路;

  2、用一些基本元件連線一個簡單電路。

  3、一個簡單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電能的裝置——電池。

  根據以上要求我是這樣設計《簡單電路》一課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一個簡單的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電能的裝置——電池。

  2、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線方式。

  過程與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2、觀察描述記錄有關資料。

  3、用簡單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對電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線方法。

  2、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教學難點: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教學準備(實驗器材):

  每個小組小燈座2個、電池盒一個、一號電池一節、導線4根、小燈泡2個,記錄紙若干,記號筆1支。

  教學流程:

  一、匯入

  給學生一節電池和一根導線、一個小燈泡 要求點兩小燈泡。 由不方便從而引入解決的辦法,匯入到電池盒和燈座的使用。

  二、講解小燈座和電池盒的構造與用途。

  我們知道了小燈座和電池盒的用途,現在就請各小組利用小燈座和電池盒來點亮你們的小燈泡,同學們邊做試驗邊聽老師的提示。

  學生操作 教師巡視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組都把自己組的小燈泡點亮了,同時我們的手也解放出來了,請大家安靜下來,做好位置。

  對試驗結果的記錄是我們學習科學的一種很好的方法,現在請同學們拿出科學本把我們剛才的電路用實物圖畫出來。

  同學們在畫電路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啊,是不是實物圖不容易畫啊?

  為了解決實物圖難畫的問題,科學家們有一個辦法能讓它變的更簡單,看起來更清楚,同學們想知道是什麼辦法嗎?那就是畫簡單的電路圖(板書課題:3.簡單電路),請大家翻開課本的第7頁。

  指導學生認識一些簡單的符號,(燈泡,電源)並說明它們分別表示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訴他們用線段連線的方法,同時要求同學們指出電流是怎麼樣流動的。

  同學們,大家看,我們用一節電池、一兩根導線就能點亮一個小燈泡了。如果老師再給大家提供一個小燈泡和幾根導線,那麼你們能不能使2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呢?

  三、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

  相信大家都能夠讓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在這裡老師要提醒大家,試驗做的好不好,聽老師的要求很重要。在這裡試驗中老師有幾個小小的願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聲交流。

  2、希望大家“先畫電路圖再動手操作”,完成一個“從想到做”的過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試驗過程中看到的,想到的問題記錄在科學資料夾上。

  現在各小組組長再來老師這裡領取一個小燈泡,一個小燈座和幾根導線,請大家根據本組的方案動手做試驗。老師也請同學們在試驗的過程中交流以下幾個問題。(板書問題)

  1、小燈泡亮了嗎?

  2、用了幾種連線方法,那種方法更好,為什麼?

  3、為什麼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燈泡同時發光?

  4、畫出電路圖,指出電路中的電流是怎麼流動的。

  學生試驗,教師板書要求,巡視。

  同學們真的很聰明,我們不但點亮了一個小燈泡,我們還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了起來。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讓更多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呢?生活中你有見過很多燈同時亮起來的情景嗎?

  四、讓跟多的小燈泡亮起來(本環節主要給同學們課後交流)

  五、小結

  六、評價檢測

  關注學生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時的操作情況。

  收集學生的電路圖

【電路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