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公開課後反思

公開課後反思

公開課後反思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公開課後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公開課後反思1

  一年級語文《複習四》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漢語拼音複習課,不足之處有以下6點:

  1、學生讀書時唱讀現象很嚴重,吐字不是很清晰,這兩方面應加強訓練,讓孩子的讀書聲聽起來清脆悅耳;

  2、在課堂教學中應多使用手勢、激勵學生的語言也應該儘量豐富一點,多加變換;

  3、教學設計上應該創設一個完整的故事情境,貫穿整個課堂才會更有吸引力;

  4、教學設計上應多設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遊戲、表演、比賽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5、應該用油漆在黑板上畫好四線三格以及田字格,規範書寫,要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示範作用;

  6、教師板書要嚴謹、規範,板書音節的時候應該嚴格按照四線三格的位置來書寫,給學生做好示範。

  自我反思:

  1、在學生唱讀現象方面今後我會利用早讀課的時間加強對學生讀書聲的訓練;另外,上課前利用遠端教育資源學習朗讀課文,在課堂教學中才能教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時刻注意加強對學生讀書習慣的訓練。

  2、在教學準備中會從三方面去準備:

  (1)、在教學中設計中多設定一些有吸引力故事、孩子們感興趣的遊戲、分小組或男女生比賽這些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儘量每堂課都創設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貫穿整個課堂,讓自己的教學任務和孩子們的學習任務都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

  (2)、完善充實教學課件,內容要精煉、多用孩子們感興趣的卡通圖片、準備一些生字卡片,用這些東西輔助教學,讓孩子們對學習感興趣,有主動學習的慾望,幫助學生學習知識;

  (3)、對板書的設計及書寫做到不僅要工整規範,而且要儘量美觀有內涵。

  3、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豐富、變換自己的語言。例如:

  (1)、誇獎孩子可以說:你聽得很認真、你觀察的真仔細、、、

  (2)、提醒不認真的孩子可以說:看某某同學坐的真端正、某某同學一直都很認真的在聽講,老師可喜歡這樣的孩子了、、、

  不能一成不變的說“棒棒棒!你真棒!”說話語氣做到親和有吸引力,多用積極的語言激勵學生,而不是用命令式或者生硬的語言去要求孩子必須怎麼做,這樣的方式只會適得其反。

  4、在板書方面會嚴格按照四線三格的位置書寫拼音,教學生字的時候在黑板上用田字格書寫,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我會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們起一個良好的示範。

  5、課件製作中出了一個小錯誤,把“日出”的音節“rìchū”錯打成“rìzhū”了,在以後課件製作後要排查錯誤,以免給學生做錯誤的示範。

  作為剛出校門就走上工作崗位的新老師,我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確過於稚嫩,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非常多,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努力讓自己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公開課後反思2

  教材分析:《長城贊》是一幅長對對聯,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讚美了“黎民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增強同學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區域性、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並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字裡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同學掌握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和如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

  2.引導同學聯絡上下文,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等重點句子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2課時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國有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有哪些同學去過長城?誰能把自身親眼見到的長城給大家描繪出來?並說說你在遊長城時有什麼感受。

  好,萬里長城的雄偉堅固給我們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那麼,今天讓我們透過《長城》這篇課文的學習,再次遊覽一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吧!

  (二)檢查預習。

  (三)出示放大的長城彩圖或放映幻燈片,播放配樂朗讀,讓同學邊看邊聽,激發同學對課文學習的興趣。

  交流研討:對聯是從哪幾個方面讚美長城的?同學介紹自身蒐集到的資料與大家共享。

  指名讀課文 1、放映長城的圖片,播放歌曲《長城頌》讓同學形象感知長城的氣勢雄偉。

  2、精讀品味,語言賞析

  鼓勵同學充沛自讀,理解大意,瞭解對聯的對仗工整,音韻和諧,體味對中華長城和中華民族的讚美,洋溢著濃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讀和同學自主性學習的激發。

  (體會作者是如何將觀察畫面時發生的視覺形象與語言文字相結合,準確描述事物特點的 )

  (四)作業。 1.複習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從中瞭解了長城的氣勢雄偉、高大堅固。現在,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進一步瞭解作者是怎樣在觀察中展開聯想,表達自身的感受的。

  (二)指名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怎樣描述長城的?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 2.默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聯絡上下文說說加粗字的意思。

  3.齊讀,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討論: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提示:因為:①長城是那樣氣勢雄偉;②長城是那樣高大堅固;③長城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五)齊讀課文(六)指導背誦。

  (背誦方法提示:兩個自然段共四句話,按句子背誦,第1句話背熟後,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後再串連背誦,邊讀邊考慮邊記憶。)

  (七)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板書設計形態 像條長龍

  長城 構造 高大堅固 氣魄雄偉、偉大奇蹟

  聯想 血汗、智慧凝成

公開課後反思3

  在區英語教研組的指導下,我們鄉舉行了英語優質課評比,經過評比,我被推到了區裡,3月20日我們八為英語老師在老鴉陳小學又展開了激烈的比賽,透過這次比賽,我受益匪淺,看到了別人的優點及自身的不足,今後我要對學習別人先進的經驗,爭取在下次比賽中獲得冠軍的頭銜。下面談談我這節課的成功與失敗之處:

  我講的是小學英語三年級第二冊第二單元My Family第一課時,這節課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單詞及句型,以及人稱代詞的正確的用法。透過講授本節課,自我感覺良好。

  1、特別是單詞教學,由於本節課學生必須掌握的單詞較多我採用了用簡筆畫進行教學,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並且教完一個單詞後,及時讓學生複習前面學過的單詞,在教單詞過程中,也滲透了德育教育,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完單詞後,讓學生跟我做口令,更好掌握單詞。

  2、能及時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的情緒中,能認真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講課中,採用多表揚的讓學生全員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差生也有自己行的感覺。

  3、句型的教學,我採用由易到難的辦法,大量的練習,不同的練習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4、採用不同的形式來完成本節課,用唱歌曲、做口令、唱歌謠等不同的遊戲形式來完成教學目標。

  不足:覺得自己的口語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方法也要靈活多變,今後要多向優秀的教師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爭取做個優秀的英語教師。

公開課後反思4

  學校的遠端教育課堂教學競賽開始了,我選擇了八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綜合實踐活動“蓮文化的魅力”,算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因為我一直沒有正兒八經的上過規範的活動課,也幾乎沒有現成的教案可以借鑑。一些教師認為,語文課嘛,不就是幾個環節罷了。匯入,講解,提問,板書,作業等幾個環節都有了,加上課堂氣氛活躍,就是一堂成功的課。我認為,語文教學中的幾個環節,還得看教師如何把握,“度”把握得好,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那麼,語文教學中“度”的藝術怎樣把握呢?筆者談談幾點看法:

  1匯入新課要有亮度

  在語文教學上,教師在傳授知識中,引徵一些古典史籍、名人軼事等來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是當用的。但一定要切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切忌旁徵博引、故弄玄虛,教師口若懸河、誇誇其談,而學生卻摸不著頭腦、充耳不聞,有的甚至昏昏欲睡,把教師的旁徵博引卻當催眠曲,這樣對牛彈琴,是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所以,教師在匯入時要注意內容、結構的亮度,要讓學生能透過亮度,一下子明白教師將他們帶向何方。

  2講解課文要有力度

  一些教師認為,講解課文,只要引導學生仔細分析講解或讓學生分析,教師偶爾點撥就可以了。其實,講解課文應抓住重難點,針對學生實際,教師點撥的力度適中才妥。那種過深、過淺的講解都是不可取的。文章的分析講解不能是蜻蜓點水,也不能大刀闊斧的講座式。這樣,在學生的情緒上就覺得枯燥無味、興趣索然或產生畏難情緒,在知識的接受上可能出現不知或難知。

  3課堂活躍要有適度

  作為素質教育的今天,為了打破傳統的教學法,力求使課堂氣氛活躍一些,這是必要的。但一些教師卻認為課堂氣氛越活躍就越好,有時活躍得讓學生忘記了是上課,這樣的活躍算好嗎?其實,課堂活躍的目的是以完成教學任務為宗旨,教師只能是把學生引導在一種活躍的氛圍中輕鬆學習,讓學生在樂中學,從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那種一味追求活躍課堂氣氛而譁眾取寵的做法是不妥的,學生就會只樂不學;為此,教師在活躍課堂氣氛時要適度,要適可而止,學生才會又樂又學。

  4提問學生要有活度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提問要靈活多變,問題也要有針對性,探究性和創新性,提問題時還要隨機應變、見機行事。不能只提某些學生或某幾個學生,這樣,就調動不起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毫無目的的遍地開花,更不能毫無目標的隨便抓兵點將,這樣,會使課堂教學冷場或陷入困境,導致教學難以繼續。

  5板書設計要有精度

  在課堂教學中,板書設計尤為重要。有的教師只注重板書的條理性、邏輯性,而忽視了學生的接受性;只顧將那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而不分主次地板書一整板,結果使學生用筆寫不及,用心記不住,到頭還是等於零。於是,教師必須注重板書設計的精度,板書設計要精確、簡要,讓學生透過精簡的板書就能抓住課文的主旨,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6作業佈置要有妙度

  作業佈置是教師獲取教學資訊的一種手段。那種過淺、過深、過多、過少的作業設計都不利於學生掌握接受新知,鞏固舊知。因此,作業佈置要精妙,要緊扣內容,科學地、創新地、區別地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要做到難易適度,題量適中。這樣,既能使學生得以複習鞏固,也不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這不兩全其美嗎?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都好比操縱桿,如何操縱,得看自己怎麼把握,只有“度”把握得好,才能順利駛向彼岸,願我們都把握好這“度”,做一個永不落伍的船伕吧!

公開課後反思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凸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放大鏡、照相機和投影儀。

  2、瞭解實像和虛像,能描述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特徵。

  3、會用三條特殊光線作圖,確定像的位置。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製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說出照相機的成像特點。

  2、透過觀看投影片,瞭解投影儀的成像特點。

  三、過程與方法

  1、透過模擬照相機的製作和使用,獲得成功的喜悅。

  2、培養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情感。

  3、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與生活實際的意識。

  學情分析:

  學生對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興趣很濃。學生對虛像和實像有一定的瞭解,對三條特殊光線也是比較熟悉。

  教學資源:

  教師:光具座 蠟燭 打火機 真照相機 放大鏡

  學生: 一個凸透鏡片,一個有支架的凸透鏡

  保鮮膜 (觀察白板上投影問題) 白紙 透明膠帶 兩個直徑不同的圓紙筒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2分鐘)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光學器件中用到了透鏡?分別是什麼透鏡?

  生: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遠視眼鏡、顯微鏡和望遠鏡用到了凸透鏡。近視眼鏡用的是凹透鏡。

  說明:開普勒望遠鏡有物鏡和目鏡都是凸透鏡的;伽利略望遠鏡的物鏡是凸透鏡,目鏡是凹透鏡。反射式望遠鏡,物鏡是口徑很大的凹鏡做的,目鏡是凸透鏡。

  師:從今天開始,我們將一起來學習這些生活中的透鏡。(板書課題)

  這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放大鏡、照相機和投影儀。

  二、知識建構

  (一)放大鏡(10分鐘)

  師:首先,我們一起來學習放大鏡。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利用放大鏡觀察近處的物體,你看到的物體,

  a、是正立還是倒立的?

  b、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

  c、是實像還是虛像?

  生:回憶既猜想。

  師:要想知道我們的回憶正確與否,我們必須透過實驗來探究。現在就請同學們利用放大鏡觀察物理課本封面上的字。說說你看到的像有什麼特點?

  生:觀察並得出結論。

  師:你是如何知道你所看到的字是實像還是虛像的?

  生:將白紙在被觀察物體的另一側移動,直接觀察白紙,在白紙上無法看到像,所以放大鏡成的是虛像。

  說明:學生可能將白紙放在被觀察物體和透鏡中間,這樣,老師可引導學生回憶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如何放置光屏的。也可以問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白紙,還有光線照射到凸透鏡上嗎?

  師:現在請同學們利用放大鏡觀察遠處的物體是否也是正立放大的像呢?

  生:學生觀察,並得出結論。(倒立、縮小的像)

  師:為了發揮放大鏡的功效,既看到被觀察物體正立放大的虛像,我們必須將凸透鏡靠近被觀察的物體,而且必須將物體放在放大鏡的一倍焦距以內。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放大鏡的成像原理。(光路圖)

  (二)照相機(15分鐘)

  師:關於照相機的結構,你知道多少?

  生:鏡頭、膠捲、調焦環、光圈和快門。

  師:對學生提到的結構進行簡單介紹。(投影實物)

  鏡頭相當於凸透鏡,它主要用來成像的。

  膠捲主要是為了承接像的,相當於光屏。它的表面塗有對光敏感的物質,溴化銀,曝光後膠片表面的化學物質發生化學變化,便記錄下物體的像,將感光後的膠捲進行顯影、定影后就成為我們傳說的底片。

  調焦環主要是調節鏡頭到膠捲的距離的,使我們看到需要的且比較清晰的像。

  光圈和快門都是控制鏡頭進入光線強弱的,膠捲如果曝光時間太長或太短都不會得到清晰的像。

公開課後反思6

  9月5號的早上2、3節課,應南京市中心組的委託,對全市的通用技術教師開一節研討課,講課的題目是“技術的價值”,因為這一節課對於我來說實再實在熟悉不過的了,也可以說是我最拿手的一節課,可是這一節課居然讓我上的面目全非,索然無味,一世英名毀於一旦。慚愧之至,現檢討如下:

  1, 對學生不瞭解。

  因為這一課我已講了幾十遍,聽課物件也是各種各樣,從沒失過手,可以說是好評如潮,正因為如此所以我過於自信,認為沒有我調動不了的學生,可是這一次我就嚐到了失敗的滋味。講課一開始我就看出勢頭不對,學生很拘謹,我多次試圖改變這種狀態,可使學生卻越來越緊張,最終導致了沒有生機的兩節課的產生。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校的教務主任一句話讓我恍然大悟,由於今年天太熱,高一新生沒有軍訓,現在才上課兩天,學生相互之間、學生對學校對老師還不熟悉,又在這麼多的聽課老師的注視下,學生怎麼能不緊張呢?如果我在上課前就能瞭解到這些問題,我可以在上課一開始開展一些技術類的互動遊戲,使學生情緒放鬆,然後再已較為緩慢的教學速度引入,可能就不會出現今天的狀況。教訓:備課不能只備課而不備學生。

  2, 試驗準備得不充分。

  這一次上課五個試驗由三個就失敗了,按道理來說,這些試驗我也作了不下幾十次,沒有一次失過手,而這一次就失手了,失手的過程是這樣的,穿針線穿不進去,夾核桃,核桃夾不爛,開瓶子,瓶子打不開,我當時就在想,天哪!天滅我也。上課時,我發現準備的絲線不見了,於是就拿棉線來演示試驗,由於針太小棉線穿不進去,我努力的去穿,結果宣告失敗。上課前我和幾個老師交流時,我說我昨天去找硬的核桃,找到的都不太理想,這是一位老師從口袋裡拿出了一個小核桃,說這個核桃硬,你可以拿去用,可是隻有一個,我大喜,誰能想到,這個核桃比石頭還硬,上課時,我和學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把它開啟,我又一次在心中呼喊,天哪!天滅我也。第三個試驗是開瓶子,為了瓶子不易開啟,我想了許多辦法,始終不能滿意,上課前我就把開水灌滿,蓋緊蓋子,用兩水沖涼,可是誰能想到,試驗時我和學生使用工具共同努力也沒能開啟瓶蓋,此時我已徹底絕望了。教訓:上課前一定要準備充分,不能想當然,覺得太熟悉了就忽視了一些細節問題,往往細節決定成敗。

  3, 我又一次變得浮躁起來了,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個小學生。

  我的以上文字既是反思也是檢討,寫出來供大家借鑑。

公開課後反思7

  本計劃在下週上公開課,突然學校通知要收教研活動記錄,匆匆中改成了本週星期五。

  通知本組老師後,我心中有一份不安就是可能會沒有老師來,結果我仍然自信滿滿。當上課的時候,我突然感覺今天的教室特別的寬敞,心一下子沉了下去。當我問班上的同學,班上很多同學在私下裡都做足了功夫,為著自己的語文課默默付出了,而今天他們都將失去表現的機會。

  如果我要來反思為什麼我的組內公開課怎麼就沒有一個人來聽?不能因為全校公開課的人多就去怪聽課的老師。我們仔細想想自己:自己的語文課是否做到了能夠吸引上課的老師?自己的課堂是否做到了足夠的精彩?自己課堂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令學生和聽課老師都流連忘返……我不敢想,首先我一直對語文課時排斥的狀態,一直在心中想象我何時可以去教自己擅長的歷史或者是政治。這是我心中一直不能割捨的夢想。我一直在語文課上成了一個搬運工,一個語文知識簡單的搬運工,沒有去認真地思考自己的語文課堂以及我教學用的文字。在外面參加教師考調的時候,面試我的說課得了第一名,而評委老師說出:“你教語文很有經驗》”我恍然明白這次考調的成功,我不是因為自己語文教學功底紮實,而是因為我跟其他老師相比,我贏在自己的經驗上。雖然最後校長的簽字權阻止了我們夫妻的離開,但也深深地讓我明白:我的語文教學基本功還是差勁。

  於是我開始鑽研課本,可每次我都是在教學文字上去挖掘文字的教育意義,對文字語言和透過文字的情感、表達似乎還沒有涉及。雖然在學校公開課,我有前進的腳步,有對自己薄弱的地方改進的腳步,但我還是一個普通的老師,沒有所謂的名氣,只是在成長的路上。

  既然自己在路上,我們就必須讓自己學會面對一切,對自己不足的地方進行全面的改進,這才是我現在要做的。

公開課後反思8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

  2、瞭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同學的深遠影響。

  3、寫出對懷特森老師的評價;

  二、教學時間: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從幼兒園開始就與老師接觸,對老師應該不陌生,誰能說一說,你最喜歡什麼樣的老師: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是講一位老師的,哪位同學願意為我們讀一讀課題?(指名讀)說一說你為什麼強調這樣兩個字?

  (二)學習課文1-10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考慮:A、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一開始上課就在同學平靜的心裡掀起了巨大的波瀾,請同學們瀏覽課文1-10自然段,說一說這區域性寫了一件什麼事?

  B、在這件事中,同學們對懷特森先生的態度有什麼變化?

  2、討論:A、開始時同學們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博學呢?

  B、“詳盡”是什麼意思?懷特森先生詳盡的講了些什麼?

  C、除了講了書本上寫的那些,請同學們猜測一下懷特森先生還可能講些什麼?

  D、遇到一位這麼博學的老師同學們會怎麼想?同學們的表示又怎麼樣?

  3、小結。

  同學們想得好,學得也認真,可惜同學們都忽略了一點,這位懷特森先生教給我們的有關凱蒂旺普斯的知識都是他假造的,看到我們胸有成竹答好的試卷上,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面對這一切同學們怎麼樣?

  4、考慮,討論。

  A、你從哪些句子裡感受到了我們的憤怒?能不能透過朗讀把你體會到的憤怒之情表達出來。

  B、面對憤怒的同學們懷特森先生是怎麼做的?

  C、文中的“這”指的是什麼?懷特森先生講的就真的沒有一點讓我們懷疑的嗎?

  D、做為一個旁觀者,聽了懷特森先生的解釋,你想對憤怒的同學們說些什麼?

  E、憤怒的同學們聽到懷特森先生的解釋後,會說些什麼呢?

  F、事情到這裡還沒有結束,懷特森先生說,試卷上的分數要登記在成果冊上,他也真這麼做了,懷特森先生為什麼要這樣做?

  (三)學習課文11、12自然段

  1、讀課文,考慮:

  A、懷特森先生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中學到點什麼?課文哪一個自然段,具體寫到了新懷疑主義?

  B、理解:“一貫”,“誰”在文中具體指哪些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C、懷特森先生僅僅是讓我們一味懷疑嗎?除了讓我們學會懷疑,懷特森先生在後來的課堂上又讓我們學會了什麼?

  D、學會懷疑,並且能夠去探索,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這是新懷疑主義學習方法的兩層意思,請同學們再讀13自然段,說說新懷疑主義的學習方法除了包括這兩層意思外,還包括什麼意思嗎?

  (四)學習13、14自b然段

  讀課文,考慮:

  1、同學們在上懷特森先生的課之前和之後有什麼變化?

  2、正視是什麼意思?你從這個詞裡體會到了什麼?

  (五)拓展

  學習了課文後,相信同學們對懷特森先生有了更深入的瞭解,請同學們完成下面的填空題:我認為懷特森先生是一位( )的老師,並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談談為什麼這樣填。

公開課後反思9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前滾翻,因低年級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短,如果教師一味的講解基本動作,強調練習要求,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本課教學時,我透過不同方式方法的引導激發,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1.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本課的準備活動透過創設遊動物園的情景,以遊戲的形式代替了傳統的徒手操,學生在歡快的音樂中模仿動物走與跳過程中不僅很好的活動了身體各關節,還很好的鍛鍊了學生的模仿創造能力.在障礙接力比賽中,我創設了小猴子跨過小河,繞過大山,鑽山洞的進行摘果子比賽的遊戲,大大調動了學生參與比賽的積極性,使本課達到了高潮。

  2.給學生一個自主創造學習和展示的機會。

  在練習前滾翻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主體驗,嘗試前滾翻的動作,然後再請幾個有代表性的學生示範,讓全體學生評價,最後才由老師講解示範動作。我讓學生聯想球體和正方體的滾動過程,並加以比較,使學生明白團身緊的重要性。這樣做不但很好的鍛鍊了學生的創造性和敢於展示自我的精神,而且使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了前滾翻的動作技術要領。

  3.在練習活動中懂得了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的重要性。

  “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包括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社會社會能力,所以,體育課上除了加強學生的身體鍛鍊外,還需要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在前滾翻練習中,我要求每隊的小隊長擔任本隊的保護人員,保障滾翻同學的安全和幫助不能順利滾翻的同學完成動作;在障礙接力比賽中,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設計擺放小山,小河,山洞。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出謀獻策擺放,看怎樣擺放才能最快透過摘到果子。每個小組設計擺放的都不相同,在這過程中,使學生懂得了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的重要性。

  透過本課教學,學生基本掌握前滾翻的動作方法,能合理運用正確的發力順序,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都得到了提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都得到了鍛鍊,積極探究的意識進一步啟用,團隊精神,創新精神及自信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個教學過程完整流暢,運動強度和密度基本合理。但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就是準備活動中脖子的活動不夠,導致個別學生翻完後脖子疼,這是我失誤的地方,今後的準備活動我一定會充分設計。

  透過這節課,我自己也感受很深,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還需不斷的努力,應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身體條件,運動能力和興趣愛好,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體育學習和活動的成功感,使所有學生都取得進步和發展。每上一節公開課都應比上一次的有進步,這次的公開課,我覺得我的教態有了很大進步,能夠更自然更放鬆的帶領學生練習,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會不斷的鍛鍊和提高自己,爭取下次的公開課有更大的進步。

公開課後反思10

  公開課結束了,但留給我的思考並沒有結束。實際上,這堂課留給我的遺憾是很多的。雖然上課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鐘時間,但我感覺更多的`收穫和思考是在課堂之外的。

  收穫之一:我學會了“空乏其身”中“空”字的讀音;

  這個字的辨析,在我原來的課堂設計中是沒有的。是在我上公開課的前一天晚上,某一個語文老師打電話質疑這個字的讀音,說是自己原來的舊書上注的是第四聲,讓我考證一下。(我非常感謝這位老師,雖然這裡我並不方便提她的名字。)可是我聽過的所有課文錄音中,這個讀音都是讀第一聲的,所以我也沒有特別在意,我想當然地以為自己是正確的。但既然有老師提起這個問題,說明這個字的讀音還是有爭議的,我很感興趣,就立即查了漢語大字典,可是這個詞語明明白白地有第一聲讀音的,而且就是“空乏”這個片語。我感覺自己似乎多慮了,正想放棄,但這個時候腦子中靈光一下,我想到了藉助網路的力量,是不是有老師也有過和我一樣的疑惑呢?於是,馬上搜索了一下,還真找到了這篇考證文章,原來其他老師早就考證個這個問題了。雖然僅僅是一個字的讀音,但還是值得細細探究的。細讀這篇文章,我總算是搞清楚了這個字的讀音。

  收穫之二:我明白了為什麼要磨課的意義;

  關於這一點,在我準備公開課的隨筆中已經有所提及。我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反對公開課反覆上課磨課的,至少並不是太看好這樣的上課形式。我比較崇尚上課的原汁原味,我喜歡原生態的課堂。而被老師反覆打磨的課堂,一是無法模仿,二並不是真實的課堂,讓人感覺有作秀的感覺。

  但這一次在反覆的磨課中,我感覺到了磨課過程對老師本身來說是有提高的。公開課至少應該有兩種,一種是比賽性質的,另一種是觀摩示範性質的。如果是比賽性質的,為了挑選人才,從一堂課來看老師的才華,那麼這樣的課堂就需要原生態的效果,像一般的教壇新秀評比、或者優質課賽課評比等等,即使老師們想有所準備,也準備不了。而另外一種的課堂,本來就是給老師們觀摩學習的,打造精品課堂不是說說的口號,而推出來的課和平時在上的課畢竟還是有所區別的,也就是說展示的課代表了一種方向和引領。我現在才發覺,原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把兩者混為一談了。

  思考之一:文言文教學的方向?

  這是本次公開課探討的一個主題,也就是說如何在文言文的“言”和“文”之間找到一個相對切入點和平衡點。我們傳統的文言文教學,老師講解多,學生學的枯燥;但現在新課程另一個極端追求“文化味”的課堂,是老師基本拋棄了文言色彩,而以文化為主。我們文言文的教學方向,就是如何在“有言無文”和“有文無言”中找到突破口。

  怎麼說呢?我感覺這個方向是完全正確的,但前提是文言文的課本和教材不是能由我們選擇的。某些敘事性較強的文章,上出文化味來自然比較容易,但如果文章本身有侷限呢,不能進行由此及彼地聯絡,那又該如何進行文化味的追求呢?再說的明白一點,公開課的時候,自然可以挑選容易出彩的文言文來上,給人的感覺自然是文化和文學並重,但實際教學中,我們還是有一些文章做不到這一點的,像我這次挑選的文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曾經在文化味中苦苦追尋了好一陣子,最後無奈迴歸傳統。也就是說,這個話題再次回到公開課和常態課統一的問題上來。

  思考之二:公開課的物件是學生為主還是老師為主?

  這本來不是一個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向無疑兩者是統一的,兼顧學生的同時也兼顧了老師。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結局。但很多時候,我們的選擇是很無奈的,處於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困惑之中。而當我們的評價者以老師為主,又有多少老師不是挖空心思地想著如何吸引老師們的眼球呢?只是,這些吸引老師眼球的方法,有多少同時也是吸引學生或是學生能喜聞樂見接受的呢?當我們談著換位思考的時候,又有幾個老師蹲下身來和學生一起真正地體驗角色置換呢?

  具體說一下,就是如果課堂很熱鬧很精彩,老師聽得也是感覺非常好。但問題是,學生掌握方面就有了欠缺,學生的很多知識技能就留在了浮光掠影的淺層次上。我們以為學生也能掌握的知識點,有些時候只是我們自以為是的感覺或錯覺,而並不是學生真正的收穫。

  這個跟當前倡導了好幾年的新課程改革面臨的困境和尷尬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出發點是非常好的,但效果常常是差強人意的。原因自然是很多方面的。比如說,初中這批學生倡導的新課改理念和小學沒有提倡新課改是完全不一樣的,那麼他的理解接受則有一個很長期的過程,而表面上的花架子並不能掩蓋實際知識掌握的欠缺和薄弱。甚至於說,各個學科之間倡導的新課改實施理念不同,老師與老師之間實施教學方法的不同,都會給學生帶來困惑和衝擊。這也就是當下語文界重新強調“工具性”的一個客觀原因。

  不妨再追問一句,課堂的效率和美麗,是我們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美麗還是虛幻的泡沫呢?當然,這又需要回到評價手段的爭論上來。在當今以考試定學生終身的前提下,是不是所有的課堂美麗都是帶著鐐銬的舞蹈呢?

  出路在哪裡,我想每一個有自己思考的老師都會作出自己的回答。

公開課後反思11

  【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46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由實物上的角抽象為幾何圖形的角的過程,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名稱,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夠直觀區分角的大小。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3、讓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透過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並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關係。

  教學過程:

  遊戲匯入:

  一、遊戲匯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談話:同學們,在平面圖形的王國裡,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

  遊戲:老師這裡有一個袋子,裡面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等平面圖形,誰能閉上眼睛,在裡面摸出圓來?

  (學生紛紛舉手。)

  指一名學生上臺來摸。學生摸出後,加以激勵。隨後提問:如果讓你們來摸你也能摸出來嗎?(生齊答:能!)

  師:你們都這麼確定能摸出圓來,請問有什麼竅門嗎?

  (學生答:因為別的圖形都有角,可是圓邊上都是滑滑的,沒有角。)

  師:同學們真有辦法!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國裡的一個成員。(板書:認識角)

  2、找角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除了圓,其餘的圖形中都有角,那麼我們就先拿出三角形,請你把角找出來。

  指名學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學生找角只摸頂點。)

  教師示範指角:剛才同學們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確的摸角方法應該是這樣的:(教師從頂點出發摸兩條邊)。

  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個角。

  師:現在讓我們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構模型、抽象角

  1、抽象角

  (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師:同學們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

  (學生自由的找角,並全班進行交流。)

  師:將這些物體面上的角移下來就成了數學上的角。(教師邊說邊點選課件從剪刀、三角形、鬧鐘上抽象出角。如圖:)

  2、畫角

  師:(教師邊示範邊講解)下面看一看老師怎樣畫角?先畫一點,再從這點出發畫兩條直直的線,再在裡面畫一條弧線,就成了角。(教師分別在黑板上畫出以上三個角。)

  3、角的組成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老師畫的三個角,都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教師板書:如圖)

  邊

  邊邊

  頂點頂點頂點

  邊邊邊

  提問:角的邊又有什麼特點呢?(兩條邊必須是直直的。)追問:如果有一條邊是彎的行不行?

  4、練習

  判斷: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題。

  判斷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在追問:你能指出角的頂點和邊嗎?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題。

  用兩根小棒搭出一個角,並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

  學生操作,指名到影片展示臺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況。

  三、操作探究,比較角

公開課後反思12

  教材分析

  兩步乘法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的訓練目的,一方面是鞏固兩、三位數的乘法計算,另一方面就是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正確分析數量關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今後進一步解決較為複雜的問題奠定基礎。本節課的知識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會用表內乘法以及運用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呈現給學生一幅廣播體操表演的情景圖,圖下面小精靈明明提出的一個問題:3個方陣有多少人?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接著,顯示出學生收集數學資訊和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它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途徑,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資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教學目標

  1.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兩步乘法解決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2.能從多個角度解決同一個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思維。

  3.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分析數量關係,能用兩步乘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情境匯入

  二、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學校開展運動會競賽圖片

  1.課件出示學生練廣播操的三個方陣的主題圖,透過觀察畫面,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師: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重點解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探究其它的解決策略

  學生觀看圖片學生收集到的資訊會有:每行有10人,有8行。每列有8人,有10列。有3個方陣。學生可能提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兩個方陣有多少人?三個方陣有多少人?……學生觀察畫面,收集解決問題的資訊資料,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預設:大部分學生都會想到最容易思考的解決方法:先求每個方陣有多少人,再求三個方陣有多少人。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交流解決策略。預設:學生可能探究出以下幾種策略:①把三個方陣作為一個整體橫向看,先求三個方陣的一行有多少人,再求8行有多少人?② 先求一共有多少行,再求一共有多少人?

  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對學生進行熱愛體育運動的思想教育。學生彙報的時候教師及時演示課件,讓學生清楚看到方陣中的每行、每列。主題圖為學生創設愉悅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準備。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說清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考過程,發現用兩步乘法解決問題可以分步也可以列綜合算式。由於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三年級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是很強。所以,在學生彙報方法的時候,教師及時演示動態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這種方法。引導學生髮現觀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資訊不同,解決問題的策略也不相同。

  三、鞏固練習

  四、總結全課

  3.最佳化解題方法。

  4.小結:

  1.課件出示“做一做”中的雞蛋問題,指導學生解決“一共有多少個雞蛋?”

  2、讓學生解決練習二十三第1、4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比較這幾種方法找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學生總結學生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並鼓勵學生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於學生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思考探索解決方法也就不同,解決“一共有多少個”的方法可能會出現多種。

  同一應用題,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知識,就會找到不同的“思路”,並能從“多解”中透過“比較”,找到“巧解”。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做到先想後說,能完整、準確、有條理地說清楚解決問題的思路。思維的有序性和合理性的訓練,有利於規範學生有序嚴謹的思考過程,正確分析數量關係進一步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訓練、發展學生的思維。練習題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並且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透過這道題引導學生利用學會的思維方式,掌握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全面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幫助學生初步應用分析、綜合的邏輯思維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板書設計

  連乘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1個方陣有多少? 3個方陣一大行有多少人? 一共有多少行?8×10=80(人) 10×3=30(人) 3×8=24(行)3個方陣有多少人? 3個方陣8大行有多少人? 一共有多少人?80 ×3=240(人) 30×8=240(人) 24×10=240(人)8×10×3=240(人) 10×3×8=240(人) 3×8×10=240(人)

  (裡面的問題都是用紙條貼出來的)

  教學反思

  1.本節課我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為出發點,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從生活中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所以整堂課,我始終貫穿著陽光小學舉行體育運動會這一主線,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利於加深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的理解。

  2.加強小組合作,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提取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從問題入手,找出需要的數學資訊,然後進行獨立思考再小組探究,從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透過說說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再配合課件動態演示每種方法的每個步驟,從而讓學生在說算式的意義、說思路、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培養了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本節課中我覺得學生在分析數量關係,清晰地理清解題思路及用不同的解決辦法方面掌握得比較好。

  3.本節課中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我也注重了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在交流之前,我都會安排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有序思考的習慣——在交流時,說說你先求什麼?再求什麼?讓學生掌握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認真傾聽的習慣——在別人回答問題時,認真聽,這樣才會發現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

  4.由於我本人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是很強,課堂中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覺得自己的語言不夠精練,不時過於羅嗦。學生能說的問題,我總生怕他們不會,而“扶”得太多,沒做到“扶放結合”,有時還沒做到關注全體;課堂上我給學生的激勵語言還是比較少,該表揚時又忘了,沒能調動學生的情緒,這是我今後需要加倍努力的地方。

  5.本節課我基本上是上得比較紮實,學生也有些所獲,如果再讓我重新上這節課,在學生解答出第一種方法後,我會讓尋求到第二或第三種方法的學生自己上臺來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思路,讓他們有個互相學習的機會,也更能加深理解解題方法,同時還要提高自己課堂的駕奴能力。

公開課後反思1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藉助課文的具體語言文字,瞭解海洋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係,認識維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為什麼說海洋是21世紀的希望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九課(齊讀課題)。茫茫宇宙中的地球裹著一件水蘭色的紗衣,那是廣袤無垠的海洋在奔騰不息。千百年來,人們熱愛海洋,敬畏海洋,但今天(出示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讀。

  2、 你們明白了什麼?有感情地朗讀。

  3、 練習用“由於”造句。

  4、 你們有什麼疑問嗎?(為什麼開發、利用海洋?怎樣開發、利用海洋?)

  5、 好,就讓我們從這兩個問題入手來理解為什麼說海洋是21世紀的希望吧。

  二、學文

  1、 把書開啟,自由讀5—8自然段,找出問題的答案,畫出句子,圈出關鍵詞,再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同學自學)

  2、 交流:

  ⑴ 交流為什麼

  (生讀能源危機,出示“目前……能源危機”)可以具體地談談自身的理解嗎?

  知道了這些資訊,我們心裡沉甸甸的,感到(恐慌、擔憂)有感情地讀這一段。(生讀文)

  (生讀食物匱乏,出示“由於……威脅。”)說說你圈出的詞語:

  “急劇”是什麼意思?世界人口增加怎樣急劇呢(20xx年60億,平均每年增加7800萬人,20xx年人口是90億)人口如此急劇增加,會有什麼負面影響?

  “惡化”同學舉例說說生態環境的惡化。

  人越來越多,可耕種面積越來越少,於是人類開始面臨(食物匱乏的威脅)誰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除此之外,人類還面臨著那些生存危機?

  (出示圖片)是啊,近30年來,人類消耗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可利用資源。與此同時,人類對資源的需求在30年內增加了一倍,並繼續增加。陸地資源緊缺,人類事物匱乏,我們深深得為自身的未來感到(擔憂),齊讀這兩段話,相信你們能讀得更好。(生讀文)

  ⑵交流怎麼辦

  人類真的到了山重水複、無路可走的地步了嗎?有沒有什麼解救之道呢?(海洋……聚寶盆……豐富……)於是,人類把目光轉向海洋,是怎麼開發、利用的呢?

  (生讀“如今……大顯神威。”出示)讀了這段話你有什麼感受?(自豪,高興)從哪裡體會到的?(交流關鍵詞)誰願意自豪地讀一讀的?(生讀文)

  (有感情)真好,想不想去看看海洋採礦者的風采(錄影)

  (沒感情)老師給大家看一段錄象,相信看了後你會讀得更好。(錄影)

  繼續交流怎麼開發、利用海洋。海洋可開發利用的遠遠不止這些,想一想,我們還可以怎樣開發和利用呢?(同學各抒己見)

  3、現在,你們明白為什麼說海洋是21實際的希望了吧,誰來說說。

  4、是啊,曾經海洋孕育了生命,如今,又將解救人類於危難之中;可是,現代人類又是怎樣對待這個蘭色希望的呢?這張照片展現的是漂浮在海面的石油!由於油船洩漏、油井發生井噴,大量石油隨波逐流,生靈遭塗炭,海鳥的屍體不時被拋向海灘。這是赤潮迸發是的海水。隨著海洋汙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趨嚴重,魚、蝦、蟹等大量死亡,數萬公里的海洋成為死海。除此之外,人類的亂捕亂殺,在全球近乎100的水域內捕魚,已造成海洋中很多物種的消失。

  5、同學們,心情繁重嗎?想說些什麼呢?

  6、是啊,正如我們書上所說,人類要開發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需(生讀“維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只有這樣(生讀“海洋才會樂於做出奉獻”)

  7、 同學們,海洋存亡,匹夫有責。痛定思痛後只有一句話-------(齊讀:海洋-----21世紀的希望);萬語千言只為大家謹記(齊讀:海洋-----21世紀的希望)。

  三、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仿5、6自然段把自身開發、利用海洋的設想寫下來。

  3、 繼續瞭解海洋的知識。

  四、板書

  海洋——21世紀的希望

  生存危機 開發、利用

  課後反思

  《海洋——21世紀的希望》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海洋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係,21世紀人類迎來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時代,海洋成了人類在21世紀的希望。對於海洋,同學都很好奇,因此,在預習中,讓同學蒐集有關海洋的有關資料在課堂上交流。在上第一課時時,同學已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爭相交流手重的資料。我沒有想到同學對大海瞭解得還真多。什麼是“藍色寶庫”,可在還水中提取大量的礦物質,及稀有物質;什麼海洋是生物的起源;海洋分“海”與“洋”兩區域性……交流時一改以往看著資料進行讀資料,這次都脫稿“演講”。有些沒論到交流的還不開新呢。看來,在教學中,遇到同學趕興趣的,還要利用各種活動課進行拓展延伸,讓同學在活動與互相交流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在課文的教學上,抓住“千百年來,人們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理解了海洋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再請同學用朗讀,把海洋與人類的關係表達出來。課後讓同學根據自身蒐集的資料,以及課文的有關知識整理成一篇介紹海洋的週記。

  《海洋——21世紀的希望》教後記 今天上《9、海洋——21世紀的希望》第二課時,課是在階梯教室上,準備了一個專題學習網站,還蒐集了許多精美的圖片。但是上課的效果很不理想。

  第一,昨天睡得太晚了,2點多才睡。課準備得不是很充沛,就大致地備了一下課。早上,我們班的龐曼曼舅舅來找我說要請假直到國慶放假後才來,我腦中簡直不敢相信,六年級了,家長還把子女的學習當兒戲。跟家長理論幾句,才去拿鑰匙開階梯教室的門,結果晚了。讓小朋友帶著興趣、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這一步就沒有走好。

  第二,雖然在20分鐘時班級中同學和老師達到過和諧氣氛,但是我沒有能夠掌握好。課件的利用也沒有發揮它應該有的作用。在上完了“開採利用礦產”和“索取高蛋白食物”後才回過頭來欣賞,此時作用以有限。在下班堂課中,無論我如何調動同學的積極性還是如斯瓦涅河上的霧氣一樣霧靄陣陣。 第三,沒有充沛考慮“星期一綜合症” 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屏棄花大量時間尋找資料而不花一點時間分析資料的壞習慣。

公開課後反思14

  【設計思想】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啟示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創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完成任務,改變我們長期存在的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灌輸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建構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創新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透過例項讓學生從運動和力的角度進行分析,分析物體的受力特點,從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有助於學生體會和理解。教材接著從理論的角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推匯出向心力的數學表示式。之後,為了讓學生對向心力公式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教材中設計了驗證性實驗:用圓錐擺粗略驗證向心力的表示式。透過圓錐擺實驗,拉近科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感到科學就在身邊,對科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還有一點與過去不同,那就是在討論完勻速圓周運動後討論了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曲線運動。這塊內容的補充,不僅為分析物體在曲線最高點、最低點的受力分析和運動情況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為學生提供了處理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從特殊到一般。

  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為萬有引力和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等內容做好必要的準備。當然,學習完這一節之後,中學裡所有的運動形式都學習完畢了,從而可以讓學生在更廣闊的角度理解運動和力的關係。

  【學情分析】

  透過前幾節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曲線運動的條件,學習了處理曲線運動的重要方法──運動的合成和分解,還利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知識研究了平拋運動。接著引入角速度、線速度、週期、轉速等物理量描述了勻速圓周運動的規律。這些知識的學習,為學生學習向心力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

  由於向心力是一種學生感到陌生的力,而高一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還不是很強,所以需要在教學中透過例項、實驗,使學生對向心力的認識從感性認識昇華到理性認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種效果力。

  (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確切含義,並能用來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變速圓周運動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個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對向心力概念的探究體驗,讓學生理解其概念。並掌握處理問題的一般方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在驗證向心力的表示式的過程中,體會控制變數法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3)經歷從勻速圓周運動到變速圓周運動再到一般曲線運動的研究過程,讓學生領會解決問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並學會用運動和力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例項、實驗緊密聯絡生活,拉近科學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感到科學就在身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理解向心力的公式,並能用來進行計算。

  (3)理解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

  2.教學難點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理解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

  【教學策略與手段】

  向心力是高中物理的一個重點內容,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內容,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往往不清楚運動過程中什麼力提供向心力,這說明學生對向心力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刻、全面。為了突破難點,教師在教學中透過具體的例項、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和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設計為:創設情境→發現問題→進行猜想→理論推導→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指導實踐。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使用PPT、影片、演示實驗、故事講述,以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落實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

  1.實驗儀器:帶細繩的鋼球(兩人一個),鐵架臺,鋼球一個,細繩一條,刻度尺,圓形瓶蓋,秒錶,物塊,圓形瓶蓋。

  2.影片:腳踏車轉彎,公園的轉椅。

  3.製作PPT。

公開課後反思15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感受樂曲的雄壯氣勢,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

  2.能邊聽音樂邊看指揮分聲部進行樂器演奏。

  3.表演中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使自己的節奏與同伴保持一致,體驗與教師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雷神》音樂、《雷神》圖譜、鈴鼓、碰鈴、響板、沙錘、大鼓。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的雄壯氣勢,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的雄壯氣勢。

  師:這首樂曲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2.再次欣賞歌曲,用身體動作感受樂曲的旋律和節奏。

  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用動作感受、表現樂曲。幼兒隨音樂在教師的語言暗示下,完整的用動作表現音樂。

  師:請小朋友再來聽一遍音樂,用自己喜歡的身體動作來感受樂曲的旋律和節奏。

  3.分段出示《雷神》節奏圖譜,根據圖譜節奏,引導幼兒邊聽邊用身體動再來感受樂曲旋律和節奏。

  (1)師:聽第一段音樂可能發生了什麼,你可以用什麼身體動作來表現?教師依次出示圖譜,幼兒依次用動作來感受、表現不同部分的音樂旋律。

  (2)幼兒嘗試跟隨音樂看圖譜用動作表現音樂。

  (3)分聲部做身體動作,為打擊樂器做準備。

  4.引導幼兒為《雷神》樂曲自主進行配樂。

  師:小朋友聽一聽、想一想,你覺得在樂曲的什麼地方適合用什麼樣的樂器來進行演奏。

  重點引導幼兒聽樂曲的過渡部分,下雨打雷部分,引導幼兒聽音樂適合用什麼樂器。

  5.幼兒嘗試和同伴合作進行演奏。

  (1)幼兒初步嘗試用樂器進行演奏。

  (2)啟發幼兒討論在合適的地方加入大鼓,突出樂曲中雷神的形象。

  (3)加入大鼓,引導幼兒用樂器進行演奏。

  (4)交換樂器。幼兒專注看教師指揮進行集體表演,體驗與同伴合作進行演奏的樂趣。

  6.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到表演區用樂器繼續進行演奏。

  《雷神》課後反思

  《雷神》這節節奏樂活動的設計很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在循序漸進中自然的感受理解音樂,然後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到最後的用樂器演奏音樂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

  在本節的音樂節奏樂活動《雷神》中,樂曲極富感染力,節奏感強。我同時運用故事情境與樂曲相結合方法,幫助幼兒理解音樂,藉助圖譜幫助幼兒更進一步的感受理解音樂的旋律與節奏。當幼兒熟悉樂曲後,在循序漸進中獲得愉悅的身心體驗以及美的享受,從空手演奏到合作演奏再到交換樂器演奏,在多層次中支援幼兒的身體表現。

  本次活動的教學效果較好,大部分幼兒能在玩中學,學中樂,充分感受了音樂並演奏了樂曲。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幼兒的發展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在演奏樂曲活動中,節奏感強的小朋友就會更容易的投入到活動中,但一些開小差的小朋友就更慢的融入到活動中,在活動中我也應該嘗試讓幼兒來擔任指揮,在後續的活動中,我會充分發揮孩子的能動性,充分發揮每個孩子的音樂潛能。

【公開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