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高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高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高中音樂課教學反思(6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樂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音樂課教學反思1

  一個學期已經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透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透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裝置,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高中音樂課教學反思2

  我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構思上也積極結合新課標理念,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較好地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如:同時把聽音練習、情緒感受等“雙基”很巧妙地融入聆聽欣賞中,並將其與歌唱、表現和評價幾個環節構成有機的整體,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習、體驗,獲得對音樂知識的認識與提高,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比較注意滲透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學生看指揮唱,看指揮進行創作表現,引導學生把握歌唱的力度與控制氣息運用等都做得很好。從教育手段上看課件製作根據教學和學習的需要精心雕琢,體現“無言的教育”和“有聲的教育”不同教育功能的並舉與統一。我想,如果每位音樂教師都堅持這樣設計教學,實施教育,相信音樂鑑賞的學習對高中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必然會與音樂審美素養同步得到提升。

  總結上學期的教學我認為自己就現有條件還不夠完全滿足學生的願望,需要在今後、透過各種方式和途徑進一步提高諸多能力,以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滿足學生在學習中的不同希望。從現有的音樂教學資源來看,教材上的內容還不夠豐富,有些內容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要完成單元主題目標,還遠遠達不到要求,需要從各方面加以汲取、補充,而問題是有些急需的課程資源卻難以尋覓,“巧婦難為無火米炊”,造成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難以表達,學生難於體驗,接受的現象。

  因為剛從學生轉變為老師有時因各種因素,心理上有時產生的穩定及厭煩情緒,特別是在工作壓力大,備課受到阻礙時,情緒易產生波動。這種不良情緒有時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甚至無意間傷害了學生,我覺得這是值得自己認真反思的問題,做為一名老教師,無疑這是錯誤的,不該發生的。原則地說,這是職業道德問題,是敬業態度問題,在今後工作中,必須堅決糾正。

  回想上學期我感覺自己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中的自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充耳不聞,學生對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導致學生失去了對音樂課的熱情。因此我這學期每堂課前都要盡力蒐集、準備大量的音像資料,精心備課,多讓學生“動”;高中生思想逐漸成熟,具有自己一定的世界觀,已具備一定的分析、判別能力,單純的聽覺欣賞也許太“悶”,很難提起興趣來,於是,我準備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一次實驗,讓學生“動”起來。在課前設計時,我想突破欣賞課沉悶的模式,在教學方法的模式上設計較多的活動,盡力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拓展參與點、擴大參與度,看看是否能讓課堂“活”起來。

  我想在下學期的音樂課應該讓學生自己感受音樂,激發和提高他們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透過生動的教學內容吸引他們喜歡音樂課!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自覺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與總結,及時發現問題,勤于思考,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高中音樂課教學反思3

  以往的音樂教學,教材本身有一定的侷限性。無形之中,教師的教法也形成了一定的死套路。主要以教會學生課本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僅僅成為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權威。而忽視了教師應是“激發學生思維的泉眼”。這樣培養的學生缺乏能力創新,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展,甚至喪失了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鼓勵音樂創造等等。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的體驗、模仿、探究、合作。

  音樂教育理念的轉變新課程改革強調了“以審美為核心”,提出了“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提供學科綜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樂教育的重心正從單純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播,轉向注重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的形成,以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

  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把感情、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

  原大綱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強調按音樂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音樂知識,新《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應以審美為核心。它淡化了傳統教育中那種單一的知識傳遞過程,強調音樂課應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於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沒有想象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沒有想象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中學生和小學生正處富於想象的年齡,用音樂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以審美的態度感悟人生,認識社會,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是我們音樂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愛迪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離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在他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勵,使創新意識得到很好的激發。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悅感受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為目的的基本素質教育。透過審美實踐,純潔和豐富情感、美化心靈、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努力揭示音樂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參與、主動提問,這些方式都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古今中外的音樂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各時期的著名音樂家及其音樂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間的優秀音樂作品浩瀚無垠。這給我們的音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他們透過作品中所表現的讚美和歌頌,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同一部音樂作品,識譜的人可以欣賞;不識譜的人也可以欣賞;本國的人可以欣賞;外國的人也可以欣賞。它可以超越種族、語言、信仰的界限,與人類的心靈發生碰撞,產生共鳴。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感知音樂中的情感,從而去激發他熱愛音樂的情境。

  (二)把“過程與方法”設為課程目標之一。

  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學過程與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從教學過程講是“重結論,輕過程”,從學習角度將是“重學會、學好,輕會學、好學”。而新《課標》站在“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角度,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點,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音樂本質來看,他具有愉悅性特點。人們透過聽覺產生一種“審美情趣”。

  新課程的實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對於有心的教師來說,教學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高中音樂課教學反思4

  現在的學生熱衷多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從此現象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許多問題;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音樂課即唱歌課,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少。教師在構思一堂課從開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經常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資訊的輸入,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高中音樂課教學反思5

  提到音樂中的`美大家都能說出幾點道道來。音樂作為人類的一種精神食糧,人們之所以需要它,是因為它能夠給人愉悅,能使人在精神上產生美感。因此一節優秀的高中音樂欣賞課讓學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使其充分感覺到音樂的愉悅,這既是音樂教學能否獲取成功的前提,也是音樂教學的目的之一。那麼如何讓學生體驗到音樂中的美呢?從教學實踐中粗淺談兩點認識:

  其一,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做學習的主人

  在實踐教學中,我認為當學生處於愉悅狀態的時候,最有利於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使學習是一種艱苦勞動披上一層樂於主動接受的色彩,這種變“苦學”為“樂學”的狀況最適於在音樂教學中體現。音樂教學方法的趣味化和遊戲化,不僅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樂趣,而且會使他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是音樂教學的目的和歸屬。如我在上《中國少數民族音樂》這一課中深有體會。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博大精深,一節課根本無法講完,欣賞完,這就需要教師抓住幾個代表性強的幾個民族如藏族、蒙古族、新疆等四個民族,分別從他們的音樂中的旋律、節奏、節拍、調性等因素讓學生體驗,實踐,從而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因此整個課堂,學生討論熱烈,見解獨到,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主動參與體驗音樂,特別是一段簡單的筷子舞,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蒙古音樂特點,蒙古民族舞蹈所特有的韻味,把整個課堂氣氛推到了極頂。

  其二,優美的音樂教學環境

  大家都知道,聽覺和視覺環境的優美,兩者和諧是創造好的音樂教學氣氛和情境的外部條件。音樂是聲音藝術,音樂教學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聽,音響美可以是創造良好的聽覺環境,音質清晰,悅耳的音響會給人的聽覺帶來美感,而糟糕的音響則使人生厭、煩燥這就涉及到優美的教學環境問題,我認為有極當一部分農村中學還沒有任何現代化教學用具、教學用的樂器和資料,或者現代化教學用具不健全,那麼如何為同學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值得領導的關心和同仁的深思,也是擺在教者而前一個相當嚴峻的事實。以上兩點只是教學後的一點反思。

高中音樂課教學反思6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這十條基本理念。這些新理念為我的教學提供了新的設計,實施中提供了新的方法。以下是我實驗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與感受:

  一、鼓勵創新意識貫穿音樂教學始終。

  對於小學生來說,創新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發現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願望以及運用以有知識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過去教學注重知識傳授,採用灌輸式教學,不允許學生有不同觀點,禁錮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探索與創新。在教學中我捨得花費時間開啟學生勇於發現和探索,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可以標新立異。

  二、幫助孩子營造開放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的心理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一個組織者和引路人,而不是一個好與壞、對與錯的評判人,這樣才能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回想起以往教學中居高臨下的姿態,使學生惟命是從的那種師道尊嚴,大大阻礙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我努力改變以往的教學做到把微笑帶給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愛好,讓學生在寬鬆、和諧、民主、平等的環境中學習。將學生巧妙的引向探索和發現,使學生感想、敢說、感創新。

  在第一課《你的名字叫什麼》教學中,我的角色就發生了轉變,由傳授者轉變為帶領學生共同學習的促進者。我瞭解孩子們剛剛脫離幼兒教育,注意力不集中。的教學要有助於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所以本課我這樣設計:課堂板書。"你的名字叫什麼?"後問:"誰能告訴老師,你的名字叫什麼?說出自己名字時要加上,我叫xxx回答。""我叫範婷婷。""我叫楊唐愈。""老師,我叫吳倩蓮。"真沒想到,學生的回答不僅快而且準確。我忙趁熱打鐵問到"如果老師用唱的形式問同學們,你們能回答出來嗎?""能!"學生齊聲答到。老師演唱並與學生廣泛交流。學生高興的介紹自己。我問:"透過交流老師已經認識了大家,可你們還不認識我,你們想知道我的名字嗎?""想!"學生的興趣高漲。"哪個同學們願意來問,老師來回答。"同學們踴躍舉手。課堂氣氛寬鬆而熱烈。課堂中,透過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自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學生在互相的介紹中認識了老師與同學們獲得了廣泛的交流機會。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三、開放教學中激發興趣引導參與。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美化人生、創造音樂的前提。發揮音樂特有的魅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重視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為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留給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使課堂氣氛變得和諧、活躍。把握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其實質就是要確立好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一個人一旦對某一問題發生興趣,那麼,他作出的努力達到驚人的程度"。一節課的成敗,與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興奮狀態,即學生積極、主動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參與活動密切相關的。例如在《其多列》一課教學中我在為學生範唱兩遍後問到:"說一說你在老師演唱歌曲時你記憶最深刻的一句歌詞是什麼?"生回答到"其多列。""同學們你們都記住了"其多列"這句歌詞,那麼它是什麼意思呢?請你想一想、猜一猜?"生1說:"老師,我想"其多列"是真高興的意思。"生2說:"老師,我認為"其多列"是上學的意思。"生3說:"老師,我不同意。我猜"其多列"是一起玩的意思。"同學們各抒己見的爭論著。這樣的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積極參與。

  在《玩具兵進行曲》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音樂的體驗的,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驗音樂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老師將完故事後。讓學生分段聆聽我們來為每一段加入小標題好不好?""你想為第一段旋律加入什麼樣的標題?"學生答到:"玩具兵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在舉行閱兵儀式。""好,我們就來聽著音樂表現一下第一段音樂"。學生們聽著音樂拍好了整齊的隊伍,他們挺胸抬頭走起來可真神氣了。"第二段你又聽出哪些變化?""第二段的音樂比第一段快樂,有些其他的玩具也加入了**的隊伍。""請大家表現一下好嗎?"孩子們這會的步伐有些變換了,腳步似乎更加輕盈,有幾個淘氣的孩子,在隊伍中竄來竄去。"那麼第三段呢?""第三段更加歡快了,我想可能是玩具們高興的跳起了舞蹈。"音樂還沒來得及放,學生們再也按耐不住了都高興的跳了起來……。教學中,透過音樂豐富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同時也重視了學生對音樂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增強了學生表現音樂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高中音樂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