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百鳥朝鳳觀後感

百鳥朝鳳觀後感

百鳥朝鳳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百鳥朝鳳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鳥朝鳳觀後感1

  一個叫”方勵“的人,為著“百鳥朝鳳”多排片,居然給全國院線下跪,震驚全國,也震驚了我!我為他對中國電影文藝片的這份虔誠而深深感動。當日我買到夜場的票,看了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百鳥朝鳳”,發表一則微信。

  這些年,一些有良知、有追求、有責任感的電影人迷盲了,中國電影市場以400億票房位居世界第二,可是除了商業片大行其道瘋狂斂財外,浩浩蕩蕩的現代化電影院線,再優秀的文藝片也難得一席之地,常常處於被冷落,被排擠,被虐待的尷尬境地。“百鳥朝鳳”就遭遇了尷尬!

  吳天明導演最後的遺作“百鳥朝鳳”就是,過去一週院線排片不到1%,而且都被擠出黃金時段,眼看檔期快結束,票房幾百萬,距離投資人收回本錢還差600萬。無奈之下,製片人方勵驚人一跪,求院線多排幾場。這一跪驚動了很多人,觸動了很多人,也包括我這個關注中國電影的普通觀眾,我們有良知,有強烈的意識支援中國優秀電影!

  在同一檔期,一部【美國隊長3】在院線居高得寵,七天就捲走中國人8個億的真金白銀,可是“百鳥朝鳳縱然好評如潮,卻沒有基本的排期,更不要奢望票房了。我們就那麼崇尚美國大片嗎?我們就那麼捨不得花錢看自己的電影嗎?我們有什麼理由去坐視中國優秀文藝片被排擠和冷落?不可以!

  昨晚(5月13日)我買票去看了23點的夜場,深夜一點才回家。33元的影票,我覺得這電影票錢給的太少了,不足以體現這部片子的價值,如果不是網購,就是原價讓我買票,哪怕是100元,我不會覺得冤!

  “百鳥朝鳳”非常好的一部電影,講的這樣一個故事,800裡秦川,兩代人為傳承嗩吶民間藝術,頑強地堅持付出代價,讓我們看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瀕危,搶救之急,傳承之難,令人心痛。這樣的好電影不僅是正能量,而且於民族文化發展,有深刻意義,大家都該去看,而且非常好看!作為觀眾,我們應該有基本的審美,也應該有基本的良知,要支援真正優秀的中國文藝片!

  我看的夜場電影,也許與方勵的那一跪有關,他喚醒了我們的責任意識。這場電影人很多,接近半場人,整個過程人們都肅然起敬,鴉雀無聲,終場很多觀眾緩緩起立,慢步離場,眼睛裡含有淚水!我想不要只怪院線,他們是商人,難免只看票房!中國電影發展,俺們觀眾有責,我將自覺當好中國文藝片的堅定支持者,一直會坐在觀眾席上!吳天明走了,張藝謀、賈樟柯們加油!我們是你們的鐵粉,不會變心也不會掉隊!今天聽新聞,方勵一跪,得到響應,今天全國院線排片達到2.4%,建議大家有時間都去看看,就當是給吳導獻了一束花!值得!

百鳥朝鳳觀後感2

  一個人半夜跑出去吳天明導演的遺作《百鳥朝鳳》,相信很多人如果沒有看到方勵影片直播下跪的新聞,根本不會知道這部影片,也不會去看,影院更是排片率逐漸變為零。今晚去看的人不少,但多數都是上了些年紀的。《百鳥朝鳳》可以說是老一輩導演對傳統文化消失與傳承的一次怒吼和老一輩電影人骨子裡的堅持。

  影片勾起了我很多小時候了記憶,很少寫影評觀後感,今天卻想著說幾句。十幾年農村生活現在想來卻是一輩子難得經歷,住在土房子裡,睡著暖和的炕,看到師孃說她兩個孩子都沒了是她的命的時候,突然想到小時侯鄰居家想要個男孩,可生了六個都是女孩,無奈年紀太大生不了了,也被罰了好多,也許也是命。老六的年紀和我差不多,小時侯爺爺奶奶還打趣說我和小老六成親,時過境遷現在再也聽不到奶奶的聲音了。農村生活沒有城市那麼高大上卻也樂趣無窮,掏鳥窩偷西瓜烤小麥挖甜菜放豬放學路上撿幾枝黃豆,太多的記憶。老人在炕上剪鞋樣做鞋我也會跟著學,做出來的鞋舒服保暖不捂腳,現在純手工一雙也不會便宜吧。

  外面土牆上糊著鞋墊,房樑上放著醬塊,冬天到了糊窗戶紙,就是東北四大怪窗戶紙糊在外,夏天來了,去醬缸裡撈包鹹菜,在院子裡摘個黃瓜柿子直接就吃了,現在想想卻很奢侈。很多東西現在都已經消失沒有了。小時侯的村子有一百多戶,年初回去房子倒的倒塌的塌,不足二十戶,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殘。小時侯傍晚在十字路口會有人拿鼓出來,沒事的人就會出來聊天扭秧歌,現在城市裡取代的應該是放著《小蘋果》的廣場舞吧。逢年過節會有秧歌隊進每家拜年,討個吉利錢,亦或是送門神財神,有時候還會組織一臺二人轉。紅白喜事確實也請嗩吶班,長的音發悶,短的音調高,想來有個同學家裡原來做這個,他也學吹嗩吶,農村也叫喇叭,吹嗩吶的人叫喇叭匠。

  後來好像學彈琴。逐漸被鋼琴架子鼓薩克斯取代。唱戲也變成了唱流行歌曲。現在家長讓孩子學西洋樂器的也多吧,民樂的也少,更何況嗩吶這種東西。小時侯有太多的回憶,慶幸自己經歷看到過很多現在已經消失的傳統。時代發展變遷,新事物必然取代舊事物,不符合時代進步的東西也必然會被淘汰,就像嗩吶班面對西洋樂隊一樣,而物質的突飛猛進卻讓我們社會浮躁起來,連傳統文化中值得傳承的精髓都會被湮沒掉。沒有傳承一直媚外,終究會成為無根之木,長得再快再高終究經不起風雨。時代發展進步是好事,忘記了傳統的傳承卻是我們的失敗,人終究不能忘本。毫無邏輯囉嗦一堆,改天整理一下吧。最後一句向吳天明導演致敬。

百鳥朝鳳觀後感3

  《百鳥朝鳳》,一個很不錯的電影,其中講到了兩代嗩吶匠為了嗩吶藝術的傳承而進行孜孜不倦的努力。其中,諸多畫面令人難以忘懷。

  第一個是,主人公焦班主選拔接班人。他看的不是一個人才的能力和天分如何,而是看他的內心和做事的態度。看到父親摔倒會流淚,練習吸氣時的賣力,割麥子時的腳踏實地,為了守護嗩吶險些被燒著等細節,這些經歷也為遊天鳴練就一身好本領打下了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做事情穩紮穩打,才能步步突破。在年輕時,選擇了好老師,就選擇了榜樣和事業。在年老時,選擇了好學生,就選擇了未來與傳承。焦班主用慧眼選擇了好的繼承人。在當今迷亂複雜的社會里,我們要學會選擇。

  第二個是,焦班主對藝術的追求。愛到骨子縫裡去,愛到心裡去,愛到自己為了嗩吶流血,用生命在追求和守護著藝術。他說,時刻記住,嗩吶是為自己吹的,不是為別人吹的。他用一生在堅守著對嗩吶藝術的追求。看到焦班主在喝完酒後,吹起嗩吶時的如痴如醉,熾熱的心在守護著自己所愛的事業。我想,他們雖不是物質的真正富有者,但是確實是精神上的真正富有者。追求嗩吶藝術之路也是一種事業。他們為了這份事業,用一生的時間在追求,在呵護,在進行最後的奮力拼搏,直到生命的終結。甚至,在最後要離開時,還想到為下一代人的事業發展添磚加瓦,獻計獻策。試想,我們任何人不都在追求著自己的事業嗎?我們對於我們現在從事的事業能不能愛到骨子縫裡面去呢?為了事業,不顧一切苦難和阻撓,放下個人的成敗得失,能夠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用一顆匠心精神,去做一份事業,將來又有何事不可為之?

  第三個是,中西文化的對抗。電影裡的嗩吶,代表的不止是嗩吶,更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尤其是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當西方文化衝擊傳統思想,當現實的.壓力不斷襲來,我們又該如何思考?是堅守,還是放棄?隨著一代又一代老人撒手人寰,我們民間優秀的藝術又將何處去安放。等上一代人都逐漸離去,發現我們成為社會真正主力的時候,我們生活中的藝術又能見到多少?中華文化的精華又能留下多少?如果不去繼承,那將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痛,也會成為代代人的痛。沒有繼承,就沒有傳承。沒有傳承,就沒有文明。我們這一代人需要把握好當下美好的藝術,讓其在現在以及將來發揮他們璀璨的光芒。一個人去拼命守護事業,生命會枯竭。一群人去拼命守護事業,生命會鮮活。我希望,將來會有更多熱愛藝術的人民,凝聚起來,眾志成城,為了藝術的繼承,為了藝術的發展,共同奉獻和努力。希望將來有一天,生態長城建設起來了,在長城沿線的大講堂裡和大劇院裡,我們都能聽到這些民間藝術家們的悠揚美妙、無與倫比的演出。

百鳥朝鳳觀後感4

  由已故著名導演吳天明執導的電影《百鳥朝鳳》推開西北的重重山水,伴著黃土地上的一聲嘆息,帶我們走進了嗩吶技藝由興至衰的歷史軌跡,也品味了新文化衝擊下“傳統匠人”的文化情懷。

  嗩吶作為一種民族藝術,本在農村廣為盛行。但隨著西洋樂器的滲透,這種傳統的嗩吶技藝正在消失。正如影片中嗩吶班被西洋樂隊衝擊的七零八落一般,許多傳統匠藝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衝擊下,面臨由興至衰漸漸消無的困境。這些走在窄窄田埂上的文化技藝,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民族文化之根的延續,需要被保護,被傳承,被複興。而在這條並不好走的文化尋根之路上,有焦三爺,有吳天明,有你,也有我,共同用嗩吶聲聲浸潤中華文化之根。

  浸潤文化之根需要信仰支撐。片中焦三爺說,從前出活的時候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孝子賢孫跪倒一大片,可現在呢,誰還把嗩吶匠當回事。儘管憤憤和不滿,但仍含著血吹奏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支百鳥朝鳳。那些憤懣終化為一聲嘆息,留下世代相承的信仰繪成這個時代的精神底色。若是沒有這些老一輩對藝術的無私奉獻,對規矩的堅持把控,對文化的愛惜傳承,那一首百鳥朝鳳終將成為歷史中的老照片。時代向前,精神不倦。新一代的技藝傳承者們也要像老一輩藝術家一般守著信仰,專於一事,將文化的瑰寶傳承下去。

  浸潤文化之根需要創新守衛。師兄弟們的遠走他鄉,遊家班的難以為繼也是現實生活中民俗文化的真實寫照。民俗文化本就生於土地長於山水之間,土地在變遷,文化發展自然也要隨之向前。和從前的鑼鼓一響,腳板就癢不同,現在的受眾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欣賞眼光也隨之改變。與其故步自封,不如銳意創新。正如小提琴至於梁祝一般,優秀的藝術一定是敢於創新且契合環境的。這就需要堅守者們在復興之路上多一些對當前時代的琢磨思考,用創新精神造出觀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作品。

  浸潤文化之根需要擔當護航。電影上映期間正逢《美隊3》上映,尷尬的排片數量讓《百鳥朝鳳》票房可以用慘淡來形容。出現這種情況是在商業電影環境下,商家為了規避風險的“習以為常”。有人如此評論:“你還有無數機會看到超級英雄一次次拯救世界,但卻不一定有機會再看到中國老電影人憋了一口氣,悶住一口血,吹奏的那一曲《百鳥朝鳳》了。”

  是啊,優秀文化和老一輩人藝術家的心血若是就此淹沒在冰冷的商業運作之下,讓民族因利益驅使丟掉了文化的根未免得不償失。所以要守住優秀的民俗藝術和文化還需要少一些利益的計較多一些對文化藝術的時代擔當。

百鳥朝鳳觀後感5

  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一小段電影《百鳥朝鳳》,覺得不錯,休息的時候又特地找來影片完整看了一遍,看完覺得特有感觸,特寫來跟大家分享。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作品。吳天明作為老一代導演的代表,他的作品追求的是純真藝術之美,而他本人對於藝術的熱愛,則透過片中嗩吶匠焦三爺完美的演繹了出來。

  影片中,老一代嗩吶匠焦三爺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老人家表面上嚴肅古板,實則心中充滿了正直與熱血。在焦三心中,“百鳥朝鳳”是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聽的,當查家子孫想用高價請焦師傅給其當了四十年的村支書父親吹“百鳥朝鳳”時,焦師傅斷然拒絕了,原因是其父在位期間將村裡其他姓氏人家全擠走了,德性不夠。而當竇家請嗩吶班時,焦師傅主動提出要給竇老爺子吹“百鳥朝鳳”,原因是老爺子生前“抗過日,打過土匪,領人修大壩時被砸斷四根肋骨,稱得上德高望重”,而此時他的身體早已積勞成疾,此時他使用生命在吹嗩吶!

  在焦三那個時代,按照他自己的話說是從前出活的時候,“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下面孝子賢孫跪倒一大片”。當後來天鳴告訴他出活已經沒人行出師禮的時候,焦三隻是憤憤的說“沒規矩了,沒規矩了”,然後拿出自己珍藏二十年的老酒與天鳴共享,又把祖宗傳下來的所有寶貝嗩吶全部贈給了天鳴,最後演奏一曲後醉醺醺的躺在地上睡著了,盡顯無奈。

  焦三膝下無兒女,收了兩個小徒弟:遊天鳴和藍玉,來傳承自己的手藝。而當他最後只能選其中一人作為接班人的時候,他沒有選更有天賦的藍玉,而是選擇了技藝不如藍玉的天鳴,原因很簡單,只因他看到了天鳴在他父親跌倒時留下的眼淚,由此看到了一個人內心的善良。而事實證明焦三的選擇是正確的,在天鳴接班後社會變革、民心浮躁的年代裡,傳統嗩吶的地位日漸被西方樂器所取代,天鳴沒有忘記師傅的教導,即使收入越來越低、甚至已經到了娶不上老婆的地步、所有的師兄弟都放棄嗩吶進城打工,他仍然選擇了堅持。

  影片結尾,天鳴在焦三墳前獨自吹了一首《百鳥朝鳳》為師父送行,焦三坐在旁邊一臉欣慰的表情,演奏完他便轉身離開了。看完影片,心裡感觸很深,首先就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問題的擔憂,再有就是師徒二人對於藝術真摯追求與熱愛的佩服,還有很多想說的卻不知怎麼表達,只能推薦大家抽空看看此影片,謝謝

百鳥朝鳳觀後感6

  《百鳥朝鳳》講的是嗩吶匠的故事。嗩吶作為一種中國樂器,是古時候的禮制的延續。紅白喜事,不同場合、不同社會地位,排場和所奏曲目也不同。普通人家過世,吹四臺,富貴人家吹八臺,而德高望重者過世才可吹奏“百鳥朝鳳”——一首難度高、氣勢渾厚的大悲之樂。

  電影開始時的1983年,還是嗩吶匠備受尊重的年代。但與其說尊重的嗩吶匠,不如說尊重的是“禮”。那時候的婚禮請嗩吶班來演奏,是要對嗩吶師行迎師禮的。主角焦三,就是這樣一位備受尊重的嗩吶匠。因為在無雙鎮,只有他的焦家班會吹“百鳥朝鳳”。

  但焦師傅逐漸老去,他需要把手藝傳給一個“把嗩吶吹進骨頭縫兒”裡的人。這個人就是他剛收的小徒弟,遊天鳴。遊天鳴十幾歲到焦師傅家,從吸水學起,到學會用嗩吶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種鳥叫,最終二十幾歲學成“百鳥朝鳳”,從師傅手中接過焦家班,自立門戶為遊家班。

  遊天鳴自立門戶應該是在1995年左右,那時候改革開放已經十幾年了,全國都在搞經濟建設,大家一致向“錢”看。老輩兒的規矩,婚禮喪禮的禮制,都沒人在意了。嗩吶匠作為禮制產物,自然也不再有當初的江湖地位。游鴻明自立門戶後的第一次活兒,是小學同學的婚禮。演奏時的太師椅變成了長板凳,入門時的迎師禮變成了大紅包。導演用鈔票,展現了物質對精神的侵蝕。

  有人看過電影后說備受鼓勵,要開始保護民族文化,復興民族文化。我當然不否認這點,嗩吶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國民俗樂器,更不用說背後的禮制曾經是非常先進的國家、社會制度。但看過電影中令我感觸頗深,幾次落淚的不是因為這是中國的文化,而是我看到當一個人心中有了“應該怎樣”的信念的時候他的人生狀態有什麼不同。

  如果你準備去看這部電影,你不要想著這是一部拍中國嗩吶匠的電影。你可以把嗩吶換成小提琴,換成油畫筆,甚至換成壽司。不要去挖掘“民族”的東西,不要去從嗩吶中找“中國人”的文化認同感,就僅僅是看一個人喜歡一個東西喜歡到極致,是一種什麼狀態。

  電影中兩個場景觸動我最深,恰好體現了這種匠人和個人的精神。

  第一個場景,是遊天鳴和小師弟藍玉在草房裡睡著了不慎失火。天鳴從火中搶出了師弟的嗩吶,但火勢太大,天鳴來不及拿自己的嗩吶。焦師傅聞聲趕來,看到天鳴手中空無一物,藍玉手裡的嗩吶完好無損,憤怒難忍給了天鳴一個耳光,厲聲說道:“告訴你的嗩吶離口不離手,嗩吶呢!”天鳴老實不敢說話,藍玉見狀向師傅解釋到,自己的嗩吶是天鳴從火力搶回來的。焦師傅聽完便消了氣。

百鳥朝鳳觀後感7

  在一聲聲如泣如訴的嗩吶聲中,影片結束了。百鳥朝鳳,鳳就是殉道者的化身,捍衛和守護著光明和希望的靈物。只有鳳凰才會涅盤,重生的便是他的徒弟。焦三爺走了,孤零零一座墳迎著餘輝,百鳥朝鳳就下了,嗩吶才能繼續著它的生命的光輝。我想這就是好的影片的特點吧,它總會給觀者留下思索體會的空間,讓人從中感悟到靈魂深處的一種東西!

  嗩吶是本土樂器,它本是先民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創造的能抒發自身情懷的工具,與那土地上的人們精神息息相通,見證表達著那塊土地上人們的喜怒哀樂,更是人們精神價值的一片守護地。如影片中所言,“百鳥朝鳳”是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聽的,所以當查家子孫用高價請求焦師傅給其當了四十年的村支書父親吹“百鳥朝鳳”時,焦師傅斷然拒絕了,原因是其父在位期間將村裡其他四個姓氏人家全擠走了,德性不夠。而當竇家請嗩吶班時,焦師傅主動提出要給竇老爺子吹“百鳥朝鳳”,原因是老爺子生前“抗過日,打過土匪,領人修大壩時被砸斷四根肋骨,稱得上德高望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嗩吶班已是那土地上傳統價值體系的堅守者——以德為重,而不以金錢權勢論英雄。而學習“百鳥朝鳳”的人也必須是人品好。

  在我眼中看來,這部影片是借嗩吶,展示人倫道德的美好向往,以及對一種堅持的“匠人”意識。就如同焦三爺在選徒弟時候,其實對幼年男主角是不滿意,可是因為看到他在父親摔倒時,流下了眼淚,師父感覺到了他的善良,這才收他為徒。影片中的焦老爺子,就是擁有此種情懷的藝術家,匠人之所以成為匠人,必須具備一種熱情,和普通勞動者不同的是,無論你富貴發達還是窮困潦倒,仍然會為你的手藝而孜孜不倦地努力著,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當今社會,所有的技能都是圍繞著“有用無用有錢沒錢”而進行選擇,所以,影片中,對那種匠人精神的堅持,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在選接班人時候,他選擇了天賦平庸,但天性善良,做事耿直的男主角。因為焦三爺明白,心繫一處,無事不成,這是匠心,只有具備這樣的精神,才能把嗩吶技藝給認真堅持傳承下去。

  雖然最後傳統的匠藝化作一紙冷冰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太多的遺憾;失傳的獨門絕活成為歷史書頁上的記載蘊含了無盡的惋惜;在這一刻,我想起了北宋張載的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百鳥朝鳳》已成絕響,街坊巷陌再無迴音。傳統文化是否正在沒落,匠人精神是不是早已沒有人記得?但仍有人堅守著,有人傳承著,有人喜愛著,不會滅亡,因為它在很多人心裡活著。

百鳥朝鳳觀後感8

  《百鳥朝鳳》5月6日上映,在13號之前應該始終是高口碑低排片的狀態,上映7天的總票房360萬,與同期《美國隊長》的8億票房相差甚遠。5月12日晚,63歲的方勵先生雙膝跪地求網友在微博、朋友圈上推薦《百鳥朝鳳》;求電影院線的經理增加拍片量,證明他們是有情懷的、愛電影的!此舉有人點贊,有人拋磚。

  方先生以下跪的方式推薦一部他認可的電影,我們願意相信他的真性情。但每一部電影都有它的市場邏輯,觀眾不喜歡,也不應該有什麼人心浮躁,情懷單薄之類睥睨天下的話來,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話很不爽。

  市場不那麼喜歡《百鳥朝鳳》並不等於大多數人討厭藝術片,《百鳥朝鳳》票房不好也不等於對吳天明導演的否定,他的《人生》觀影超過兩億;他的《老井》是中國第一部獲得A類國際電影節大獎的作品;他的《變臉》獲得近50個國際電影節大獎……這些殊榮都不是歲月的小溪可以帶走的,偷換概念往往看似有理,實則無理。

  《百鳥朝鳳》是嗩吶匠人的最高追求,是對技藝的考驗,更是對人品的考驗。嗩吶是吹給自己聽的,在飛速發展的時代會有多少隻嗩吶被擱淺,我們不知道,但又會有多少人追憶過去,死守著承諾?生活的艱辛讓不少嗩吶人換了行當,但凡可以為生,遊天鳴的師兄們也不會換了行當。喜歡這部電影對漸遠藝術追憶的主題,但感覺它不細膩,削弱了打動人心的力量。比如說下雨天焦三爺和他夫人找吸水練氣的天鳴,焦三爺把蓑衣、斗笠披在天鳴身上,很感人的畫面卻少點動人的情緒。還有電影的某些部分畫面略粗糙,剪輯好像也不那麼流暢,如天鳴第一次獨立吹嗩吶掙錢後看望焦三爺,三爺喝醉酒後的畫面很模糊,我說的模糊不是從三爺的視野,而是從旁觀者的視野,可能他轉的快了,讓人暈,但還是心裡還是覺得畫面質量不高。還有就是語言,除了焦夫人的話有點陝西方言的味道,其他演員普通話太好,在一個相對封閉的農村,這樣的普通話和對話內容違和感太強。

  如果藝術片想保持自己的獨立,就做好自己吧!如果還想得到市場的認可,不妨多瞭解一下觀眾,或許他們沒有某些人眼中那麼功利。

  關於下跪,我想說,如果電影人跪著,那麼電影如何在觀眾心中站立!

  關於藝術片,我想說,既然選擇了一條人際稀少的路,那就別抱怨地走下去,別~~~

  希望喜歡一部電影只是因為喜歡

百鳥朝鳳觀後感9

  來說說我的觀後感,一個農村小朋友起初揹負著父親年輕時的夢想,拜在嗩吶大師焦三爺的門下,帶著懵懂,歷經千辛萬苦,耗盡心力,終於從師傅手裡繼承下來嗩吶的真傳,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時代大潮的席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在無數次較量中節節敗退,我們的小主人公自立門戶的同時發現嗩吶匠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已經不復從前,嗩吶這種音樂也已經不被人們重視,自己從小看得無比神聖併為之奮鬥多年的東西,一下子在今天這種環境下失去了所有的重量。在影片最後幾分鐘,有這麼一個場景,大城市裡,一個老嗩吶匠坐在路邊吹嗩吶,面前放了個缸子,兩個小姑娘路過往缸子裡丟了幾枚硬幣,揚長而去,聽都不帶站那聽一會兒,這一幕被主人公看在眼裡,覺得這是整個電影最刺眼的地方,諷刺的太狠了,如果說的直白些,那些還抱著嗩吶苦苦堅守的匠人在這個充滿商品經濟的社會大潮中跟乞丐已經沒什麼區別了。

  如果你問我,這個故事好不好看,那就要看從什麼角度去理解了,如果從大部分人推崇的情懷上說,其實真的就那樣,如果說這是一種情懷,倒不如說這是對現實文化的諷刺,從整個電影的敘事來看,反正我沒有感覺出拍攝這個故事的人們對嗩吶這個文化的有多麼濃烈的感情,甚至百鳥朝鳳這個曲子都沒有在電影中完整的出現過,以至於看完電影對這個曲子毫無映像,而且在幾處感情比較激烈的地方背景音樂用的也是絃樂而不是嗩吶,這不是諷刺又是什麼,唯一有那點意思的地方就是焦三爺喝醉了吹奏的那一段還算有那麼點兒感覺,焦三爺拿起一支嗩吶口齒不太清楚的介紹著,這是他太爺的太爺的太爺傳給他的,我特別想知道這些嗩吶背後會不會有一些故事,貫穿整個電影的那首曲子是怎麼來的,又有什麼樣的傳奇,然而這些在影片中都沒有提起,我只看到焦三爺那一箱子大大小小各種型號的嗩吶在影片中匆匆出現過兩次,我個人覺得一件東西,一首曲子,能流傳下來,必然它的經歷,有它所蘊含的獨特的意義,人們要傳承的是精神,是文化,而嗩吶正是這些東西的一個載體,人們才在如此困難的環境下堅守著,否則為什麼搭上那麼多感情與精力去堅守一個冰涼破舊的物件呢。

  所有說從情懷這個角度去看,看完此片,你依然不瞭解嗩吶,也只是很同情那些苦苦支撐的嗩吶匠人,如果在現實中偶然聽到百鳥朝鳳這首曲子,你也估計不會聽出來這就是那首百鳥朝鳳。就更別說看完此片會哭暈在電影院的座椅上了。

  最後,我還是建議沒看過的朋友們,可以去看一看,你可以不抱著要支援國產電影,支援傳統文化這種感情去,換個角度,或許也能發現其他的一些東西吧。

【百鳥朝鳳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