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好的故事》教學實錄

《好的故事》教學實錄

《好的故事》教學實錄

  一、引入。(沒聽到具體環節,略過。有些可惜)

  二、上下文,理解詞語

  1、出示課後思考練習,理解要求:遇到認識或不理解的詞語,可以跳過去。

  2、第一次讀的時候,哪些詞是跳過去的?

  3、這些詞語屬於現代文學初創時期的詞語。你知道現代文學初創時期是什麼時候?

  提示:藉助課文去思考。(1925年),距今大約100年。

  出示詞語齊讀。古今對照字形,發現規律。猜一猜朦朧為什麼換成“目”字旁?為什麼作者不把過去的詞語換成現在的詞語?

  (具有年代感,對作品的尊重)

  出示課後習題讀要求:聯絡上下文理解難懂的詞語。

  思考,教學時需要理清:哪些是難懂詞語、如何聯絡上下文,學生真的會聯絡了嗎?如何檢測?這幾個問題想明白了,教學的思路就清晰了。

  1、出示句子,指名讀,圈出重點詞語,聯絡上下文理解澄碧、盪漾。

  理解盪漾,說說你聯絡了什麼來理解?提示:前面的重要情景。

  2、小結:原來好的故事和“水”有關。

  3、朗讀感悟。

  4、方法引領:聯絡上下文理解放過的詞語,不僅僅侷限於某一句話中,可以把目光開啟,放到一段話、甚至一篇文中來理解。

  5、理解“錯綜”。

  出示應該聯絡的段落,指名讀。捕捉可以聯絡的關鍵詞。(交錯、織)。落實聯絡上下文的具體方法:抓關鍵詞

  6、這些都寫的一種事物,你覺得寫的什麼?

  7、出示雲錦資料,看圖片和資料,說說雲錦給你的印象。(鮮豔、色彩斑斕等)

  8、師生合作讀雲錦資料,老師讀雲錦,學生讀相關資訊。

  思考:不是為了用資料而用資料,每一次的資料用來幹什麼,老師有明晰的認識。資料用得充分、用得有效。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不要“蜻蜓點水”般的使用資料。

  三、感知內容。

  1、出示課後思考練習,指名讀:

  好的故事是一個夢境,故事的美麗、優雅、有趣體現在哪裡?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

  思考:對課後習題的的理解很重要。我們平時對課後題的沒有這樣進行拆解,所有不能很好地找到教學的落腳點。

  2、說一說你聽清楚了什麼?

  3、老師梳理:故事不是故事而是夢境。理解的內容。和方法。

  4、默讀課文,畫一畫,你從哪兒看出好的故事真是一個夢境?

  思考:巡視指導有方向,有時候指明大致位置,有時候提示好的批註方法。

  指名交流勾畫句子。梳理:閉上眼睛還能看到,顯然是在夢裡。

  交流第二句。說說關鍵詞是哪個“朦朧”。

  交流依據三,還有沒有依據四?指名交流。夢境留下的回憶。

  有沒有人直接在好的故事中找到依據的?(4自然段)人和事交織在一起,光怪陸離,只能是在夢中發生。

  小結:好的故事就是一個夢境。

  思考:理解內容的方法簡單而高效。抓關鍵句理解內容,走進文字印證內容。

  四:精讀課文,體會主旨。

  1、魯迅先生用了那三個詞語形容夢境?指名說,圈出來。(美麗、優雅、有趣)

  (1)出示段落,師生合作配樂讀好的故事。

  (2)朗讀中體會夢境的美麗、優雅、有趣。

  (3)變成詩一般的語言,師生合作讀。

  (4)夢中出現了19種景物,體會省略號,說明景物更多。

  (5)這麼寫,是不是有點亂?

  思考:這一部分的教學,總的來說是非常詩意而且有開闊大氣的,配樂朗讀,老師的引讀,呈現了一種非常美妙的朗讀風景。提問具有開放性,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

  景物排列很和諧。讓你想到,這個夢可能在哪裡?(江南)。

  (6)小結:這是作者的夢,是江南的夢、水鄉的夢、故鄉的夢。

  2、前面的夢是廣角鏡,現在的夢聚焦了。出示句子。

  (1)梳理,夢境聚焦到“一丈紅”。

  (2)聚焦到大紅花、斑紅花、紅錦帶等詞語,說說這紅色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鮮豔、奪目、透出希望)

  (3)小結,回到“美麗、優雅、有趣”。

  (4)出示資料,體會作者情感。(藉助資料體會,教給學生方法)

  (5)說說讀了資料,你大致知道了什麼資訊?

  (6)梳理資料學習的方法:(抓住關鍵句、關鍵詞,搜尋重要資訊)。

  (7)小結,魯迅先生之所以寫這個故事,是因為這是他的“希望”

  (8)結合時代背景:

  夢境往往與作者所處的環境有關。這個故事寫於1925年,1925年的魯迅,在幹什麼?

  學生彙報

  魯迅舉報了張世釗。中國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下生活,社會極其混亂。創作了《碰壁之後》等文字。

  (9)出示老師的資料,默讀,幫助自己理解

  (10)用資料中的詞語,形容1925年的魯迅。(苦惱、孤獨等)思考:每一次資料的使用,都是用得非常充分,非常高效。給我們提供了資料使用的經典範本。

  (11)再次默讀課文,畫一畫哪些地方暗示了當時環境的黑暗。詞語背後暗示了什麼?(昏暗、碎散)

  思考:資料和課文對照,是對主題的再一次深度理解。

  五、讀寫結合,領悟情感

  1、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夢境呢?

  出示句子,齊讀、引讀:這樣的額夢境,那有什麼煩惱、悵惘所言呢?

  2、讀到這裡,你有什麼問題嗎?(為什麼要寫這麼美的夢境呢?)

  3、出示資料,“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

  5、出示練習,完成寫話:

  魯迅啊魯迅,既然現實如此黑暗,生活讓你如此苦悶,你為什麼還要苦苦尋覓沒得夢境,為何總記得這樣一個好的故事呢?

  6、完成角色轉換,把寫話練習的“魯迅”換成“我”。

  思考:搭建支架,很好地幫助學生完成了角色的轉換。

  7展示交流。

  這裡老師問,學生答,旁人問,魯迅答。很好地體現了情景。

  六、小結全文,昇華主題

  這就是魯迅1925年寫下的夢,這就是魯迅先生1925年的希望。這就是先生的希望,也是中國人的希望。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好的故事。

  思考:1、依託課後習題,落實語言訓練。

  以課後習題為圓心,確定教學目標,設計實踐活動。教學過程直指靶心。

  2、藉助教學資料,理解文字主旨。

  結合時代背景,選用合適的資料,搭建資料,理解課文主旨。

  3、注重方法指導、落實素養提升。

  練習上下文理解詞語,藉助資料理解文章主旨,都落實方法的指導。比如練習上下文,你聯絡了上文的哪個地方,你有勾連了下文的那個地方。藉助資料時,教給學生抓住關鍵句、關鍵詞提取重要資訊的方法。

  課後分享:落實語文要素,發展核心素養。

  主講:王崧舟記錄:張登慧

  一、“核心素養”的“核心”是什麼?

  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素養分為四個方面:

  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發展與傳承。

  回顧之前的語文課程定位:“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在實施過程中,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徵。”可是在實際教學中,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往往不能和諧統一。在課改實施的過程中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而實際上,最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這就像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

  現在把語文核心素養分成四個方面,語文的學科的核心素養,應該還有一種更和諧、更細緻、更辯證的理解。

  四個核心中,核心的核心,應該是語言的建構。其他幾個方面應該在語言的建構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實現思維發展、審美鑑賞和文化傳承。

  思維發展、審美鑑賞、文化傳承都必需基於語言、透過語言,最後為了語言。

  二、回到語文要素。

  教材編排有明顯的“雙線組元”的特點。今天談語文要素。

  1、課後習題編排,關注了“語文要素”。

  2、以《好的故事為例》談語文要素的落實。

  六上八單元,魯迅單元。語文要素是藉助資料,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站在系統的角度,用聯絡的方法,解讀《好的故事》。

  3、教學中藉助資料,可以增長見識、把握意圖、瞭解背景、發現暗示,促進表達。每一次的側重點不同。

  (1)藉助資料,增長見識。

  對“好的故事是一個夢境”的理解,有兩把鑰匙。一是雲錦。六年級的孩子不熟悉雲錦,老師藉助資料,藉助圖片和文字來感受和理解雲錦,這個過程可以有效的理解雲錦和課文,這側重於文化傳承和理解。這也是理解夢境的一把鑰匙。

  (2)藉助資料,把握意圖。這是一篇難課文,這篇課文難度很大。有言說道“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如果完全脫離資料,學生理解有相當的難度。提供的資料,選自課後連結,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意圖。這一段資料要學會抽象、學會概括。引導學生圍繞最後一句話法提取資訊。最後,學生找到“希望”,這個詞語一找到,學生理解的難度就破解了。

  (3)藉助資料,瞭解背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魯迅在苦悶的環境中怎麼會寫這樣一個優雅美麗有趣的夢呢?只有理解當時所處的環境、社會背景、作者心態,學生才能理解“好的故事象徵著絕望中的希望”。透過資料去觸控1925年的魯迅,有助於捕捉魯迅當時心境的詞語。這是一種認知的張力。學生會深度思考,現實是這樣的,夢境為什麼是那樣的?

  (4)藉助資料,發現暗示。透過前面的資料,一舉兩得。一方面引發學生深度思維;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去課文中發現按時社會環境的詞語。透過這樣的類比分析和審美鑑賞,學生會發現一方面魯迅當時所處的絕望環境,另一方面會理解魯迅在在絕望的充滿希望的可貴的“魯迅精神”。

  (5)藉助資料讀寫結合。資料中關鍵句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絕望中,魯迅沒有放棄,沒有絕望,他也不知道路在哪裡,但是他知道,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透過續寫結合,學生都及了文字的靈魂、觸及魯迅的靈魂,對魯迅的理解有了難得的深度。

  語文要素的理解不只是語文要素。語文要素的理解不要簡單的理解為四個核心,只有系統、辯證、全面的理解語文要素,才能更全面、更紮實更有效的落實語文要素。

【《好的故事》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