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人物故事

歷史人物故事

歷史人物故事(合集15篇)

歷史人物故事1

  曹操命劉備伐袁術,劉備臨行時為由誰留守徐州拿不定主意。這時,張飛請求留守徐州。劉備卻說:你一是愛喝酒、耍威風、鞭打士兵,二是辦事草率不聽人勸。讓你留守,放心不下。

  張飛願改過並再三請求,劉備答應張飛,並派陳登協助。一日,張飛請留守各將赴宴,說:我大哥臨走時不讓我喝酒,怕酒後誤事,今天請你們來一醉方休,從明天起全都戒酒,幫我守好城池。

  說罷便輪番敬酒,當二次到曹豹面前勸酒時,遭曹豹拒絕。這時張飛已醉,命鞭打曹豹五十鞭。散席後,曹豹懷恨在心,便連夜派人送信給呂布,讓他今夜乘張飛大醉偷襲徐州。

  呂布當夜領五百輕騎取得徐州。吶喊聲震醒張飛,知徐州已失,顧不得劉備的家眷,邊戰邊逃。後張飛見到劉備,悔恨萬分,欲抽劍自刎,被劉備死死攔住。

歷史人物故事2

  “我國的歷史文化豐富多彩;我國的歷史人物令人敬佩;如諸葛亮,花木蘭,荊軻;今天,就讓我們聽聽歷史人物的事蹟;”主持人宣佈“歷史人物故事會”開始,伴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本次活動拉開了帷幕。

  同學們的故事豐富多彩,有講《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有講《匡衡鑿壁借光》的、有講《荊軻刺秦王》的等等。同學們在臺上大顯身手,有的激情滿滿、神采飛揚,有的聲情並茂、滔滔不絕……教室裡氣氛熱烈而緊張,雷鳴般的掌聲此起彼伏。透過評委公開公正評分、複評,最終,郝天欣同學的《唐玄宗開元之治》獲得了一等獎,吳博同學的《詩仙李白》和徐元方同學的《紙上談兵》獲得了二等獎。臺下同學們紛紛點評,說幾位獲獎同學講故事時姿態大方、故事完整、感情飽滿。

  活動結束後,同學們暢談本次活動的收穫和總結,這不僅使同學們看到別人的優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還使大家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次活動,從策劃、組織到點評、採訪,都是同學們自己完成的,這樣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學習生活,也鍛鍊了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同學們的合作、交流、組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歷史人物故事3

  羌瘣——俘趙王遷,滅趙國

  羌瘣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名猛將。公元前229年(秦王政18年),羌瘣伐趙。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隨王翦攻趙國,在東陽俘獲趙王遷,滅趙。攻燕國時駐屯中山。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趙國大旱,國內缺糧,人心浮動。秦國在穩定佔領區形勢,將韓地改建為潁川郡後,立即轉用兵力於趙國;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羌瘣伐趙。王翦率上地(今陝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楊端和率河內(今河南新鄉一帶)兵,分由南北夾擊邯鄲。趙王遷派李牧和司馬尚率軍抵抗。李牧仍採用築壘固守,避免倉促決戰的方針。秦軍屢攻不勝,形成相持。十月,王翦、羌瘣軍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帶領宗族數百人逃代(今河北蔚縣四北),自立為王。秦國在趙地設定邯鄲郡。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三月,王翦軍乘勢猛攻,一舉擊敗趙軍,殺趙蔥,佔東陽(太行山以東)。顏聚懼逃。

  史料

  《史記·秦始皇本紀》(司馬遷):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端和(楊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十九年,王翦、羌瘣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

歷史人物故事4

  明朝永樂年間,南海人周新任監察御史。他正直廉潔,對於官場中的流弊,敢直言披露,行為不軌的貴戚們都很怕他,視之為'"冷麵寒鐵"。後來,周新改任浙江按察使,當地含冤負屈的老百姓聽到這個訊息以後,紛紛奔走相告;"我們得救了。"周新到任後,果然澄清了許多積年冤案,懲處於-德育名人小故事

  貪贓枉法的官吏。很快,就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為了感謝他,經常有人給他送禮品、財物。周新恪守自己的誓言:份禮不受,分文不取。一次次當面退還了禮品、財物。一次,有人趁周新不在家,給他送去一隻烤鵝。周新的管家推辭不掉,就留下了。周新回家後知道了這件事,為了杜絕人們再來送禮,他便把那隻烤鵝高掛在家裡很顯眼的地方。以後有人再來送禮,他就指著那烤鵝說:"你要是不拿走,照掛不誤!"從此,再沒人敢給他送禮了。

歷史人物故事5

  不拘小節懂幽默

  清代的紀曉嵐,電視劇裡稱他為“紀菸袋”,典型的搞笑版角色,此君享年81歲。他認為,養生不能照搬書中的方法,須因人而異、辯證施為;做人要豁達樂觀、詼諧幽默,也對養生有益,“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中醫理論認為,不拘小節之人,必定心胸寬廣而安泰。伴隨快樂,活得開心,焉能不長壽?

  人參養生好處多

  而北宋的蘇東坡對人參喜愛有加,詩曰:“糜身輔吾生,既食首重稽”。倘若服用人參不靈驗,無效果,蘇軾也絕不會危言聳聽,故作驚人之語的。乾隆帝喜食參眾所周知,幾乎每日進補,病後更是每日必喝人參湯。其在位60年,繁衍兒女27人,延年益壽89歲,被傳為佳話。

  世界人參產業經過數百年發展,如今,韓國的高麗參的品質享譽世界。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服用韓國高麗紅參來保健養生愈來愈流行,環翠樓高麗紅參,憑藉其良好的功效贏得市場的認可和眾多消費者的好評。

  白衣送酒

  東晉文人陶淵明,嗜酒好飲,然而家中貧窮,不能常得。

  一日,他家裡沒有酒了,便坐在野地裡靜靜思索……忽然!他看見一個穿白衣服的人走來,原來是官府小吏,他代表江州刺史王弘來給陶淵明送酒。

  陶淵明當即大喜,就地喝了個痛快。後來人們便用“白衣送酒”來表示雪中送炭,心想事成。

  不拜將軍

  三國時代有個人叫鍾會,和他哥哥鍾毓聯手偷喝酒,但兩兄弟卻不知往裡添水,以掩蓋作案痕跡,父親看到罈子裡的酒不喝自消,起了疑心。

  一天,他假裝酣睡,看見兩個兒子開啟酒罈,故伎重演。

  不過鍾毓喝酒之前,對天長拜,而鍾會飲而不拜。

  於是他問兩個兒子為何拜/為何不拜,鍾毓說,喝酒是有禮數的事,所以我要拜。鍾會說,偷酒喝是非禮之事,所以我不拜。

  長大以後,鍾會出息了,在魏國作了官,直至當上了鎮西將軍,成了司馬昭的心腹。並且因為有小時候那段事,鍾會得了一個雅號“不拜將軍”。後來凡偷喝酒的人,都自稱不拜將軍。

  酒池肉林

  商紂王與妲己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據傳有一天,商紂王到女媧宮進香,看到女媧娘娘神像貌美,心癢如撓,夜不能寐。於是在全國選美,找到一個叫妲己的美人。為了討好妲己,他下令以酒為池,以肉為林。

  這個酒池有多大?據說大可行舟,酒夠三千人同飲,釀酒剩下的酒糟就堆積成了一個小山。結果,朝政混亂,民不聊生,諸侯叛亂。商朝從此滅亡。而這酒池肉林,也留下了以酒誤國,以酒殺身的歷史之鑑。

  以茶代酒

  這個成語源自三國時代東吳的末代國王孫皓。

  傳說孫皓是一個好酒之徒,經常擺設酒宴,群臣作陪。他的酒宴,一整就是一天,而且有一個規矩:每個人以七升為限,一升酒大約有二斤,七斤就是十四斤……

  群臣中有一個人叫韋曜,是孫皓父親的老師,他的酒量只有二升。孫皓是個怎麼樣的人:暴君,說一不二,動輒殺人,但是對韋曜卻格外照顧,看著他喝不動了,就告訴人悄悄給他換上茶,韋曜心領神會,故意高舉酒杯:“幹了幹了!”。之後便留下了這麼一個“以茶代酒”的典故。

  誰說帝王皆冷酷,孫皓不就有一顆體諒人的心嘛!

  孔子酒醉棗子集

  春秋時期,百家學派蜂擁而起,學術爭鳴十分激烈,門戶之間的攻訐時有發生。然而,儒學的創史人孔子卻沒有門戶之嫌,老子雖然是與儒學鼎足而立的道派代表,但由於孔子十分仰慕老子的名聲和才學,依然和學生子路一道千里迢迢、風塵僕僕地由曲阜學園前往苦縣。(今鹿邑縣,老子的故里)拜見老子。

  這天,孔子師徒驅車來到苦縣。則一進入縣境,便有異香頻頻飄來,孔子大為驚詫,認為一定有上等美酒釀於老子的家鄉。疑惑間已經到了棗集村,孔子師徒眼看天色將晚,便在村東的一家客棧寄宿。

  夜裡,月色空明,晚風習習,棗集村的酒香陣陣襲來,芳香沁人心脾。於是,孔子師徒酒興大發,心情亢奮不已,輾轉不能入寐,孔子隨命子路前往打酒。稍頃,子路從棗集村打酒而歸,師徒二人如獲到寶,便開懷暢飲。因為棗集村的酒酒香宜人,甜美非同一般,師徒二人的酒興便一發而不可止,直喝到夜闌更深,月沉西天,以致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日高三杆時,師徒二人仍然神態朦朧,醉意猶存,但身心卻感到異乎尋常的愉快,似乎經過了神明的超度而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為此大為感嘆:“美哉!然惟酒無量不及亂。”就連同一向言謹行慎、唯禮是從的孔聖人也沒有經得起棗子集美酒的誘惑。孔子酒醉棗子集一事,成為千古佳話。

歷史人物故事6

  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說:“(紂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唯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盈鉅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益宮室。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在後人眼裡,商紂王的這種“裸奔”癖好是無法容忍的,紂王也因此成了蕩君王的代言人。

  其實,紂王是讓男女在沙丘苑囿裡裸奔,未必就是蕩。古代有“歡樂谷”的遺俗,為的是解決未婚男女的性問題。周代時,也依然組織男女於桑林裡“奔”。《周禮》規定:“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季節,周朝官方就會指定某些地方作為歡樂谷,令未結婚的男女聚到此處,結識性的伴侶,不必履行結婚手續就可同居。

  原始人類是沒有婚姻一說的,也就是無婚姻制度的產生。到了氏族社會,才開始採用集體群婚制,即一個氏族的男性或者女性集體的嫁到另一個氏族。這也是在進化過程中為了族群繁衍和防止亂的倫導致族群退化而形成的一個習俗。再到私有制社會,才有了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固定夫妻關係,於是也就產生了婚姻制度。

歷史人物故事7

  遠遊

  唐朝實施重農抑商政策,凡祖先是經商的或祖先做過生意的人,不能參加科舉考試。李白正好犯了這兩條,所以他被禁止參加科舉考試。因故,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江陵遇道士,鵬程萬里飛。李白在江陵有一次不平凡的會見,他見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馬承禎。李白見到這個倍受恩寵的道士,送上了自己的詩文供其審閱。李白氣宇軒昂,資質不凡,司馬承禎一見已十分欣賞,及至看了他的詩文,更是驚歎不已,稱讚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因為他看到李白不僅儀表氣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於當世的榮祿仕宦,這是他幾十年來在朝在野都沒有遇見過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獎的話讚美他。這也就是說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後來賀知章讚美他是“謫仙人”的意思相同,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這便是李白的風度和詩文的風格給予人的總的印象。

  李白為司馬承禎如此高的評價歡欣鼓舞。他決心去追求“神遊八極之表”這樣一個永生的、不朽的世界。興奮之餘,他寫成大賦《大鵬遇希有鳥賦》,以大鵬自喻,誇寫大鵬的龐大迅猛。這是李白最早名揚天下的文章。從江陵起,他開始了他鵬程萬里的飛翔。

  旅伴暴病亡,廬山作名詩。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經岳陽,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當在洞庭湖泛舟時,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來的旅伴吳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毆打致死)。李白悲痛萬分,他伏在朋友的身邊,號啕大哭,“泣盡繼之以血”。由於他哭得過於傷痛,路人聽為之傷心落淚。

  旅途上遇到這樣的不幸,真是無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吳指南暫時殯葬於洞庭湖邊,自己繼續東遊,決心在東南之遊以後再來搬運朋友的屍骨。李白來到了廬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望廬山瀑布》。

  金陵霸氣消,兒女含深情。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偉,虎踞龍盤,六朝宮闕歷歷在目。

  唐開元十四年(726),李白首次來到南京壯遊,寫下《長幹行》、《金陵城西樓月下吟》、《金陵酒肆留別》等詩作;天寶七年(748),李白第二次來到南京,一直住到天寶九年(750),這一階段,李白寫下大量詩作,其中以《登金陵鳳凰臺》、《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為著名;天寶十三年(754)春天,李白和朋友魏顥又一次來到金陵,一直住到秋天才離開。這一次,他留下《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詩作。“安史之亂”後,李白避居宣城,曾經以今高淳、溧水境內石臼湖、固城湖的風景作《丹陽湖詩》。上元二年(761),李白最後一次來到南京。此前,他曾上書朝廷《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提到南京“龍盤虎踞,開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是成就霸業的理想地點,建議朝廷遷都金陵,可惜,他的這個建議未被採納。

  當李白告別金陵時,吳姬壓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頻頻舉杯勸飲,惜別之情如東流的江水,流過了人們的心頭,使人難以忘卻。李白告別金陵後,從江上前往揚州,與同遊諸人盤桓了一些時日。到了盛夏,李白與一些年輕的朋友“繫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邊。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好不愜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揚州)病倒了。臥病他鄉,思緒很多,既感嘆自己建功立業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鄉,唯一能給他帶來點安慰的,便是遠地友人的書信。

  姑蘇城懷舊,詠詩多方遊。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後,又到了姑蘇。這裡是當年吳王夫差與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懷古有感,寫了一首詠史詩《烏棲曲》。這首詩後來得到了越州賀知章的讚賞,稱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來,李白的樂府詩有時雖襲用舊題,卻多別出新意。姑蘇的歷史遺蹟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懷古之情,美麗單純的吳姬、越女更讓李白讚美不己。李白仰慕大都市山陰會稽的貴族風流遺蹟,寫了大量的詩歌頌紹興。李白由越州歸,回到了荊門。

  在荊門他一呆就是三個月。雖然思鄉心切,但功業沒有一點成就,他自覺難於迴轉家園。最後,他決定再度漫遊。首先,他來到洞庭湖,把吳指南的屍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結識了僧行融,又從他那裡瞭解到孟浩然的為人,於是便去襄陽拜見孟浩然,由此寫下了著名的五律詩《贈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陸,在小壽山中的道觀住了下來。然而,隱居並非長久之計,他仍然想尋找機會,以求仕進。

  在隱居壽山時,李白以干謁(遊說)的方式結交官吏,提高自己的聲譽。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時宰相許圉師的賞識,便將其招為孫女婿。李白與夫人許氏在離許家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巖下生活了一段時間。可是美好的生活並沒有令李白外出漫遊以圖功業的心志有所衰微減退。他以安州妻家為根據地,又幾次出遊,結識了一些官吏和貴公子,並於開元二十二年(734),謁見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韓朝宗。

  獻賦

  李白西來的主要目的是獻賦,其次是趁此遊覽一下長安,領略這座“萬國朝拜”的帝京風光。他居住在終南山腳下,常登臨終南山遠眺。當他登上終南山的北峰時,眼前呈現出泱泱大國的風貌。

  封建皇帝常在冬天狩獵。唐玄宗也有過多次狩獵,每次都帶外國使臣同去,耀武揚威,以此震懾鄰國。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

  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誇耀本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他深感生存在這樣的國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頗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這興旺發達的帝國內部己產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軒昂情緒又受到打擊。李白進長安後結識了衛尉張卿,並透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後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還在送衛尉張卿的詩中陳述自己景況很苦,希望引薦,願為朝廷效勞。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裡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間?”。賀知章稱他為謫仙。其後,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了長安。

  翰林

  42歲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薦(一說由道士吳筠引薦)。唐玄宗對李白的才華很賞識,禮遇隆重。但唐玄宗只讓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學侍從。三年長安生活,使李白對朝中種種腐敗、黑暗有了更多的認識。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嶺。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豔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在長安時,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經常在長安市上行走。他發現國家在繁榮的景象中,正蘊藏著深重的危機,那便是最能夠接近皇帝的專橫的宦官和驕縱的外戚。他們如烏雲一般籠罩著長安,籠罩著中國,給李白以強烈的壓抑感,說了不合時宜的話。與此同時,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為又被翰林學士張坦所誹,兩人之間產生了一些嫌隙。朝政的腐敗、同僚的詆譭, 使李白不勝感慨。他寫了一首《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表示有意歸山,就在此時李白被賜金放還。

  會友

  “李杜”遇面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裡,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

  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裡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遊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

  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尋找道教的師承去造真(道教的秘文)、授道。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後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的蓋寮,為他造了真。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李杜”三會

  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兩人分手。

  重訪江東

  李白離開東魯,便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到了揚州。由於急著去會稽會見元丹丘,也就沒有多滯留。到了會稽,李白首先去憑弔過世的賀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會稽,於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暢遊禹穴、蘭亭等歷史遺蹟,泛舟鏡湖,往來剡溪等處,當然也少不了在繁華都市會稽流連忘返。

  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遊玩時,都盡情暢遊,不計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兩人由於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每當想念,便吟誦一番。

  入幕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避居廬山,胸中始終存在著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的思想。恰在此時,永王李U出師東巡,李白應邀入幕,犯下人生之中最大的錯誤。

  他認為天下亂局已定,此時大唐的情形十分類似於東晉永嘉南渡,正是割據江南的大好時機。因此力勸永王直取金陵,並在永王發動叛亂之後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等語,自比謝安,慫恿李U割據稱帝意圖昭然。

  同在江南的蕭穎士、孔巢父、劉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參加,以此免禍,李白在這點上顯然不及他們。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這時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夫人宗氏也為他啼泣求援。將吳兵三千軍駐紮在潯陽的宋若思,把李白從監牢中解救出來,並讓他參加了幕府。

  李白成為宋若思的幕僚,為宋寫過一些文表,並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並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是最終反被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潯陽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所判罪是長流,即將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時已屆暮年,“夜郎萬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覺憂傷。

  病逝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佈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於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乾元二年,李白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於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遊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於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

  上元二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一歲。

歷史人物故事8

  劉基,字敬輿,是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劉肥的後代。劉肥可是被我們大名鼎鼎的呂雉太后帶大的,雖然後來他沒有當上皇帝,但是他卻得到了漢惠帝劉盈的禮遇。劉盈敬他是長兄,就算當了皇帝,見到劉肥也依然主動把上座讓出來,還給他敬酒。不過也就是因為這一幕,才讓呂雉對他起了殺心,還好劉盈替他擋住了那杯毒酒,否則就沒有千年後的劉基了。

  劉基是漢末軍閥揚州牧劉繇的長子,史載其姿容美好,是個難得一見的美男子,深得孫權喜愛。

  最初,劉繇和孫策大軍對抗,不過失敗了,於是他帶著家人投奔了豫章劉表。劉繇去世的時候,劉基只有十四歲,為父親辦葬禮的時候,劉基就表現出了超乎年齡的成熟,他不收劉繇下屬們饋贈的禮物,一切行為都合乎禮節。都說長兄為父,劉繇死後,劉基就成為了幾個弟弟們的依靠,他帶著他們隱居鄉里,日子過得很拮据。後來孫策經過豫章,也為劉繇治喪,還把劉基兄弟帶回了東吳,禮遇他們。

  221年,孫權稱吳王,劉基被升任為大農令。有一次,孫權舉辦宴會,邀請了很多謀士武將。在宴會上孫權表現得很是興奮,還收起了架子親自起身勸酒。可是宴會上的虞翻卻故意裝醉,孫權來勸酒時他就趴在地上,孫權一離開他就又坐起來。

  虞翻的行為徹底惹怒了孫權,再加上喝了酒的緣故,孫權拔出佩劍就要殺掉虞翻,在場的人無不驚恐,一動不動。只有劉基在這個時候還敢說話,說的還是替虞翻求情的話。劉基攔住孫權說:“大王喝醉了就要殺掉有名的賢士嗎?就算虞翻真的有罪,他在這種情況下被殺,天下間誰人肯信?再說大王素來敬重賢士才使得那麼多人前來歸附,今天您打算一下子功敗垂成嗎?”

  孫權正在氣頭上,他憤怒的說:“曹孟德(曹操)都能殺孔文舉(孔融),我殺個虞翻怎麼了!”劉基不怕死的繼續勸:“曹操是曹操,大王是大王,曹操輕易殺掉士人,如今已遭天下人非議。大王還打算效仿他?如今大王更應該做的難道不是推行德義?”孫權聽了劉基的話,是想了又想,最後還是放下劍,饒了虞翻一命。

  又有一次,孫權在遊船上行酒宴,夏季炎熱,這大雨也是說來就來,孫權用御蓋遮住了自己,又趕緊命令侍從也遮住一旁的劉基,船上的其他官員可享受不到這種待遇!

  想來也是,如果不是因為被孫權深深寵信著,劉基有幾個膽子敢攔住孫權殺人?孫權稱帝以後,劉基被封為光祿勳,與顧雍分掌尚書事務。孫權是個長壽之人,劉基可不是,他比孫權早死了整整二十年。劉基死後,孫權替兒子孫霸求娶了劉基之女,不但賞賜了府宅,還時不時就賞賜錢財寶物,榮寵不衰。另外,劉基的弟弟劉鑠、劉尚也受到了孫權的禮遇。

歷史人物故事9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天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犛牛尾毛全部脫盡。

歷史人物故事10

  孔子很喜歡一個叫顏琛弟子,因為他非常聰明,悟性極高。顏琛也很尊敬孔子,經常向孔子請教問題。一天,顏琛又拿著本書來找孔子,走到房門口時聽見孔子正與東門長老聊天。

  東門長老說:總聽您誇顏琛聰明,我想他將來會很有出息吧?

  孔子嘆了口氣回答:他的確得很聰明,可惜不肯下苦功夫讀書,我從沒指望他能有什麼大成就啊!

  顏琛聽到這話,臉騰地一下紅了,轉身跑回宿舍,留下一張字條三年後再見,然後打起行李就回家了。到家後,他一頭扎進書房用起功來,心裡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讓老師看看,我到底有沒有出息。

  轉眼就是一年。一天,顏琛的妻子跑過來說:來客人啦!顏琛生氣地說:不是說過誰也不見嗎?妻子說:是尊敬的孔老先生啊!顏琛不為所動,就說我不在家。妻子只好按他的話回覆孔子。

  第二年年底,孔子又來了,顏琛仍然拒不接見。孔子微笑著告辭了。很快三年期滿。這天還沒等妻子開口,顏琛就問:是老師來了嗎?我去迎接。說完興沖沖地迎到門外。原來東門長老也一起來了。

  孔子考查了顏琛的學問,只聽他對答如流。顏琛說:三年前我聽到了您們的談話,正是這些話激勵著我努力上進。孔子哈哈大笑:我見你聰明,有志氣,只是不愛獨立思考,才跟長老定下這條計策啊。

歷史人物故事11

  南宋末年的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透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歷史人物故事12

  屈原是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一位傑出的愛國者。屈原生在戰國時期的楚國,家鄉在現在湖北的秭歸(zǐguī),離長江三峽不遠。這裡風景奇美,山影水聲迷人動聽,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故鄉,熱愛楚國。可是楚國統治者腐敗無能,不圖進取,使國力漸漸衰弱,百姓生活也很痛苦。屈原非常著急,來到都城勸楚王改革圖強。不料屈原受到奸臣的陷害和攻擊,一度信任他的楚

  王竟把屈原趕出都城,流放到了遠方。

  屈原一片愛國心不被人理解,難過極了。有人勸屈原:“楚國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別國去,照樣可以施展才能啊!”

  屈原回答說:“我愛我的楚國,為它的命運擔憂,為百姓的痛苦傷心。明知自己的處境很危險,可是捨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還能為它出力。”

  屈原寫了許多詩,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屈原想象著自己乘著龍駕著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飛往遠方,離開楚國,忽然回頭看到了可愛的家鄉,立刻停住了腳步。屈原的僕人哭了,連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國,並下決心:“如果不能實現我的願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國!”

  不久,屈原懷著對楚國深深的眷戀,投入了汩羅江(在現在湖南)。他對楚國的愛也就是對中國的愛,對自己所屬民族的愛。所以全國人民至今還懷念屈原,每年端午節人們划龍舟,吃粽子,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

歷史人物故事13

  一位曾擁有英國最高權位的鐵娘子,但背後卻承受著無限的孤獨和悲哀。

  撒切爾說過:在我的世代,沒有女性會成為首相。

  然而她做到了,她成為了英國第一任女首相,向人們證明了女人不但可以做到男人做的事,還可以完成一些男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撒切爾學習很努力,但並不算有天賦,成績並不突出,但卻靠著刻苦學習考上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的撒切爾在25歲時,就成為了保守黨女性候選人。

  就在這時,她遇到了擁有家族企業的富商丹尼斯,丹尼斯對年輕漂亮、又具有政治頭腦的撒切爾一見鍾情。不久,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結婚兩年後,生了一對龍鳳胎。

  初為人母的撒切爾並沒有對一對龍鳳胎有過多留戀,兩個多星期後,就繼續投身政治事業去了。在愛情上,丈夫丹尼斯一直在撒切爾的身後默默的支援著她從政,撒切爾獲得了婚姻上的幸福,在親子關係上,卻是一位失敗的母親。

  她忙於政治活動,疏忽家庭教育,成了“母慈子敗”的案例。

  晚年的撒切爾曾坦言: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絕不會步入政壇,因為我的家庭已經為我的從政之路付出了過高的代價。

  由於一直忙於政治活動,撒切爾沒有時間陪伴子女。女兒與她的關係非常冷淡,兒子雖然跟撒切爾的關係很親密,但兒子卻一直不給她爭氣,學習成績差,還依仗母親的權勢在學校裡稱王稱霸,連老師都不敢管。

  成年後,兒子參加拉力賽,在沙漠中走失。得知兒子出事的撒切爾後,出任首相以來,第一次在公眾面前落淚,懇請各國政府幫忙解救兒子。被營救後,撒切爾的兒子又因在酒店裡消費大量酒水拒不支付,並認為政府解救他理所應當,與外交官和酒店工作人員爭執不休,最後以警方介入而告終。

  此後,又藉著母親的地位和妻子的錢財,從事一系列冒險活動攬財。最終,因參與幾內亞政變,在南非被捕,判4年監禁緩期執行,並處以31.3萬英鎊罰金。撒切爾聞訊立刻帶著罰金去南非,才把兒子撈回來。

  撒切爾教子無方,成了英國媒體公認的“母慈子敗”的案例。

  她輕度中風,失去了部分記憶。撒切爾說:家就是你沒事可做時去的地方。

  在與丈夫50年金婚紀念日時,撒切爾因輕度中風,失去了部分記憶。兩年後,丈夫去世,對她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記憶力越來越差,經常還認為丈夫還活在世上。喪夫之痛讓撒切爾久久不能釋懷,曾有一次深夜醒來,她換上盛裝,非要去墓地看望丈夫。

  77歲生日時,撒切爾只收到了4張賀卡,她擺在桌子上,對著它們發呆。兒子遠在西班牙居住,女兒在瑞士,孫子在美國,平時都很少回英國探望她。撒切爾的女兒說:母親不應過於期待成年子女不時的回家看望她,家人不在身邊的日子誰都經歷過,我們年幼時也總見不到母親。

  3年後的大壽,也許是懷念曾經熱鬧的日子,她宴請了650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查爾斯王儲和當時的首相布萊爾都來為她祝壽。撒切爾又展露出了以前的風采,臉上洋溢著曾經的笑容,但這一切都是那樣短暫。

  她的晚年淒涼得令人唏噓。在之後漫長而又孤寂的歲月裡,撒切爾經常突發中風,後來連看報都變得困難了,經常看了下一句就忘了前一句。晚年的撒切爾飽受著精神上的雙重摺磨,除了病痛摧毀了她身上鐵娘子的烙印,更可悲的是,子女關係的冷淡與疏遠。

  彌留之際,房間裡放滿了丈夫、兒子、女兒、孫女和孫子的照片,卻沒有一位至親陪在身邊,陪伴她的只有醫生和護士。即便去世之後,兒子和女兒也不願意第一時間趕回來,打理撒切爾的後事。

  但撒切爾這令人唏噓的淒涼晚年,又怨的了誰呢?家怎麼能夠是沒事可做時去的地方?在本該需要關愛兒女的年代,忽略了女兒,最後得到的是女兒對她的冷漠,又把氾濫的愛給了兒子,兒子在她的溺愛之下,成了“混世魔王”“商業扒手”。

  人到暮年,家庭才是我們最後的歸宿。事業可以帶給你名聲、地位和成就感,但當你卸下盔甲,夜深人靜的時候,當你年華老去的時候,名聲會隨著時間淡去,成就感也會消退。

  也許錢會留下,但到了垂暮之年,金錢不會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家庭才是我們最終的後盾和歸宿。

  受傷時家是遮擋風雨的傘,開心時家是洋溢幸福的河。

  事業永遠無法取代家庭成為人情感的港灣。

  擁有幸福的家庭才是人生的目的,事業只不過是為了維護家庭幸福而採取的一種手段。

  可惜,撒切爾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才明白。

歷史人物故事14

  十九世紀英國化學家拉姆賽,少年時代便遠離父母,隻身到德國留學去了。孩子出門在外,最使父母擔憂的,就是孩子能不能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的時間。因此,在給兒子的第一封信中,父母就問:“你年齡小,又單身在外,不知你是如何安排學習、生活和娛樂方面的時間的?望兒見字,即回信詳告。”

  拉姆賽立即回信詳述道:“我每天五點半起床,六點到七點自修,吃早飯。七點到八點上第一堂課。八點到九點上第二堂課。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在化學實驗室做實驗。下午三點到五點自修。五點到六點又上課。現在是晚上八點了,我又必須開始工作了。”

  父母看了來信,心想,這孩子的好學精神固然可佳,但長此以往地這樣晝夜攻讀,會把身體搞垮的。於是,兩人商量一番後,馬上又寫信開導兒子:“你當然要抓緊一切時間學習,看起來,你已懂得了時間的重要性,可你還沒有真正理解合理安排的科學性。而不懂得合理安排時間,一旦搞壞了身體,那將會使你失去更多的時間。所以,學習和工作的弦不能繃得太緊,你還必須安排一定的時間娛樂,這對你今後更有效地學習,肯定會有幫助的。”以後,父母又不斷去信,幾次三番地幫助拉姆賽制訂和修改作息時間表,並再三囑咐他必須嚴格按照既定的時間表去做。拉姆賽遵循父母的教導,終於修訂了自己的作息時間表,在裡面加上了跑步、打球、游泳、跳舞等專案。

  從此以後,拉姆賽不僅珍惜時間,埋頭學習和研究工作,而且他原來顯得瘦弱的身體也鍛鍊得格外健壯了。這一切為他日後的成才鋪平了一條堅實的道路。

歷史人物故事15

  宋義——遭到項羽發動兵變為其斬殺

  料梁必敗

  宋義原為楚國令尹,秦末大起義,六國復辟,宋義投到楚將項梁麾下。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九月,項梁東阿擊敗了章邯的軍隊,就領兵西進,等到達定陶時,再度打垮秦軍。項羽、劉邦又在雍丘與秦軍交戰,大敗秦軍,斬殺了三川郡守李由。項梁於是更加輕視秦軍,顯露出驕傲的神色。宋義便規勸道:“打了勝仗後,如若將領驕傲、士兵怠惰,必定會失敗。現在士兵已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卻在一天天地增多,我替您擔心啊!”但項梁不聽從勸告,竟又派宋義出使齊國。宋義在途中遇到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問他道:“您將要去會見武信君嗎?”顯回答說:“是啊。”宋義道:“我論定武信君必會失敗。您慢點去當可免遭一死,快步趕去就將遭受禍殃。”這時秦二世調動全部軍隊增援章邯攻打楚軍,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死。

  卿子冠軍

  章邯已經擊垮了項梁的部隊,便認為楚地的兵事不值得憂慮,就渡過黃河,向北攻打趙,大敗趙軍,而後率軍抵達邯鄲,將城中百姓全部遷徙到河內,剷平了邯鄲的城郭。張耳與趙王歇逃入鉅鹿城,秦將王離領兵將鉅鹿團團圍住。陳餘向北收集常山的兵士,獲得幾萬人,駐紮在鉅鹿北面,章邯駐軍鉅鹿南面的棘原。趙於是幾次向楚請求救援。

  這時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正在楚,就進見楚懷王說:“宋義推論武信君的軍隊必敗,過了不幾天,項軍果然失敗。軍隊尚未開戰就預見到了敗亡的徵兆,這可以說是頗懂得兵法了!”楚懷王即召宋義前來商議事情,十分喜歡他,因此便任命他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領兵去援救趙國。各路部隊的將領也都歸宋義統領,號稱他為“卿子冠軍”。

【歷史人物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