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小學教育> 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通用10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篇1

  7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由江蘇省文明辦、江蘇省教育廳主辦,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的江蘇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暑期培訓班。在整整四天的學習培訓活動中,我和來自全省各市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認真聆聽了心理教育專家們為我們作的生動精彩的講座,不僅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個理性的認識,而且就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得到了專家們耳提面授的零距離的指導。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它讓我有機會靜下心來重新審視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各種教育行為,它讓我獲益匪淺,同時也萌發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是促進學生走向成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

  教育究竟是什麼?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言簡意賅地向我們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教育即生長”,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教育的真諦我想就是在提醒我們所有教育者:教育應該珍視孩子生命的訴求,教育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

  教育的真諦也決定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幫助全體學生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以促進他們走向成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為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態,不能簡單地學科化、知識化;醫學化、技術化,它需要老師用心與學生進行溝通,解開學生糾纏的心結,驅散學生心頭的陰霾。

  二、“瞭解學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與基礎

  為人父母、為人師長者,大都有這樣一種觀點:只有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大家站在成人的立場上,規劃孩子前進的方向、前進的步伐,甚而前進的速度。可是,孩子究竟是怎麼想的?學生究竟需要什麼?我們為孩子做出的規劃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這些問題被我們一再忽略,甚至扔到了一邊。於是,鬱悶、焦慮、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問題在成人的主觀臆斷、行為干預下,進駐了孩子的內心。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師生間的溝通與理解,作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研究學生生理特點、瞭解孩子心理需要與訴求。我們必須明白,青少年時期是孩子生理各方面快速發育的時期,矛盾動盪性是其心理基本特徵,青少年認知旺盛,自我意識迅猛發展,情感豐富且不穩定,開始出現了許多成人需求,同時開始出現心理反抗。只有瞭解了孩子的這些特徵,我們才有可能對孩子的行為表象做出理性的分析,從而找到孩子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做出適當干預。

  同時,不同孩子身上出現的心理問題,可能有其共性特徵,但必定有其個性特點。作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立場更多關注他的個性心理特點,這可能會花去我們很多時間與精力,但我想,心理教育工作是“心”的事業,倘若缺乏水滴石穿的耐心、改天換日的信心、愚公移山的恆心,心理教育工作就只能流於形式,有的只能是蜻蜓點水般的膚淺與無力,而最終遺憾的,還將是我們的孩子,或許還有他們的人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講究方法和藝術

  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輔導教師必須採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選擇什麼樣的方式,採用什麼樣的手段,直接關係到心理教育目標的實現和任務的完成。方法得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可以有效落實;方法不當,預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難以實現,還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擾以後的教育工作。例如,大多學生身上存在著學習方面的心理問題,問題的癥結在哪裡?心理輔導老師必須仔細研究,是家長的過高要求導致的?還是學生身體狀況因素導致的?抑或是學生自我意象上存在缺憾?教師必須準確做出分析判斷,並採取合理的方法進行心理疏導,進行相應的行為訓練。

  心理健康教育還要講求藝術,要會聆聽、能接納、有效引導、使人內心悅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無條件積極關注”的原則,必須“真誠”,必須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具備“同理心”。心理健康教育還有很多“大忌”:簡單判斷、主觀臆斷、過於理智、出言不遜……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孤軍奮戰,必須建立“戰略聯盟”

  影響學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固然要有科學的方法,要具有專業資格的人來實施,但我認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只是一兩位心理健康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學生在學校中,接觸得最多的還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師,如果學校的所有老師都能關注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及早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與心理輔導老師溝通,共同分析研究,配合心理輔導老師做好工作,我想這更有利於幫助學生儘快排解心理問題,形成健康心理。

  家庭是學生棲息的港灣,家庭成員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他們與孩子之間的生活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與學生家長結成心理教育“戰略聯盟”是很有必要的。在南京市金陵中學蘇華老師的心理教育案例中,我注意到她利用家長會向家長介紹與孩子溝通的理念,如果老師果真能說服家長改變自己對孩子的錯誤理解,改變自己固有的家庭教育觀念,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那對於孩子心理問題的疏導,無疑是最有利最有效的。

  五、加強理論學習,維護教師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遠

  要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學科教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上,我們要做的是重新拾起被我們丟在一邊的心理學相關論著,並與時俱進地學習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學生心理輔導專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致力於這方面的學習與研究,我們要時刻記住的是,當一個孩子坐進你的心理諮詢室,你責無旁貸地要為他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診斷與疏導。你面對的是一顆亟待你幫助的心靈,你肩負著引導他走向快樂與成功的重託,這份沉甸甸的擔子,容不得你在工作中有一絲的馬虎,半點的不專業。為此,我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

  加強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離不開教育者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良好的個性品質能增進師生間的和諧交往,教學效果往往比較明顯,每個學生也容易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這將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良好個性的形成。同時,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還會直接影響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我們設想,如果教師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緒喜怒無常,對學生賞罰無度、冷漠無情,又怎麼能使學生的心態平衡、情緒正常?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維護,必須樹立有利於自己生存與發展的職業觀,具備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掌握調節壓力、整合職業情緒,學會心理問題的自我認識與疏導。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篇2

  所謂健康,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有強健的體魄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在當今日益複雜的社會中,我認為不僅要身體健康,還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今天下午的講座,對於我們這些還很年輕的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師生關係、家長關係和同伴關係的不協調是導致當今中小學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師生關係是最主要的因素。而當前的應試教育導致了師生關係的異化,要克服這些我們應該做的措施就是調適好師生關係,按照人際關係中的互動的規律去做。其中,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人際關係的適應,而人類的心理變態最主要的是人際關係的失調。

  我們可以從以下這幾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際互動的心理規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說無論什麼樣的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虛的,還是喜歡聽。所以我們教師就要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做出相應的措施,比如賞識、讚賞。我們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就是因為讚賞可以改善機體氣氛,有利於搞好兒童教育,提高教師的領導藝術,可以促進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這些讚賞必須是真誠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況下人都是在利益相關的時候為自己考慮的多一些,不過這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還有就是在某種情況下會出現嫉妒之心,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所以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及時地觀察瞭解學生,儘量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否則有的後果會很嚴重。還有一種就是就是羨慕之心,這是產生在一種美好基礎之上的。

  還有就是心理歸屬感。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很懼怕孤獨、希望能夠遠離孤獨,尤其是差生,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及時地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自己也是這個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從它的閃光點出發,逐步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不覺得孤獨。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擔,同時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難的時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現在有很多學生跳樓自殺的、離家出走的、誤入歧途的這些悲劇發生。我也在想如果我們這些教育者能夠及時地去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關心他們、去教育他們,也許就會減少這些悲劇的發生了。

  透過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講解後,讓我明白,學生出現逆反、任性等問題,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並非故意和老師作對。而且,出現問題的孩子正是需要我們的包容和幫助,我們老師不應該嫌棄他們,就像醫生不能嫌棄病人一樣,要真誠地幫助他們。當我們把問題學生當成一個個研究物件“對症下藥”時,就會覺得有樂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慶幸能夠有這麼好的機會去學習,給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所以在最後幾天的學習中,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篇3

  六天的學習,傾聽了各位教授、專家的精彩講座,並實地考察了古美學校、中光高階中學兩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情況,受益匪淺。

  各位專家、教授總是能以豐富的內容、新穎的視角和鮮活的形式打動和吸引著滿堂學員。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崔麗娟為大家講授了《教師的壓力與情緒管理》。崔教授講課生動、幽默,講座中既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又有大量生活中的事例,層層深入,讓我們在瞭解壓力來源的同時,也學會了一些緩解、應對壓力的方法。來自七寶中學的楊敏毅教授向我們詳細介紹了七寶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學校的硬體設施、師資隊伍組成、辦學特色等,並分享了設計的三節心理課,楊教授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為一線心理教師提供了很好的借鑑範例。

  22日全天,我們實地考察古美學校、中光高階中學兩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情況。無論是心理諮詢中心的命名、樓道走廊、接待室,還是各個功能室,每一處都在細節中體現了學校的特色,以及對細節的關注、設計的良苦用心,讓人體驗到溫馨、舒適感。

  透過六天的學習和考察,感悟頗多,經驗可以參照、但決不能照搬,總結經驗、反思不足,借鑑經驗、勇於創新是我們需要的工作態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困難重重,重要的是我們要將知識內化,運用到實踐當中,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目前,各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情況不盡相同,下一步的工作是要加強學校心理健康師資隊伍的建設,為學校老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加強對全體老師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培訓,力爭使每一個教師熟悉瞭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輔導技巧,同時重點加強對班主任的培訓,將班主任工作與心理老師工作有機結合,更好地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篇4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教室是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學生情操,充實了學生生活,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學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

  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透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學生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裡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

  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最後,我引用美國的柯賴齊亞和斯塔頓所著的《小學生健康教育》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說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學會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讚揚中,他便學會自賞。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同中,他便學會自愛。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麼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關心、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發展。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篇5

  我參加了四天的“國培計劃”送教下鄉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透過參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無論在理論知識方面,還是方法技巧上讓我對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對我今後的工作有很大鞭策和鼓舞。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透過本次學習,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近幾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呈上升趨勢。主要表現為:學習與考試焦慮、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交往障礙、性格孤僻抑鬱、自卑心理嚴重、對新環境不適應等等;如果學生心理不健康,他們的思想就會偏離軌道,這些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都受到一定的危害。現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可是,學校的健康教育只是單一的,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素還有家庭、社會。

  1。家庭教育不當,造成心理隱患。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所學校。”家庭良好教育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家庭的教育不當則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隱患。

  2。學校處理不當,造成心理失調。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學校或教師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不當或失誤也會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3。社會負面影響,造成心理障礙。

  現實社會的萬紫千紅、五彩斑斕,以及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物慾誘惑、不健康的思想、情感、行為,都嚴重地毒害著學生的心靈。特別在當前,各種社會的傳媒,資訊化的作用等負面的影響,都會加重學生心理負擔和內心矛盾,造成心理障礙。這些不良的影響,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預防為主的,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應該只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應該是有他們的各自作用的;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為一門增加學生負擔的學科,而應該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成長的獨特功能。

  二、心理教育培訓對於教師自身的重要性

  情緒對人的心理健康起著核心作用。健康的情緒能引導人積極向上,不良的情緒則會阻礙人的健康成長。學生擁有樂觀、穩定的情緒是與教師分不開的。情緒有著極強的感染性,如果要做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課堂上隨意發怒,挖苦打擊學生。而是要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在走進教室的前一刻,告訴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學生,以此來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樂觀積極地穩定地情緒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時效性。

  在新形勢下,學生不同階段表現出各自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目的是透過分析評價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氣質、性格型別、興趣愛好、情緒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質和個體心理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樹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時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角色轉換,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透過心理諮詢、心理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學習焦慮、人際關係不良、多動症和學習無能的心理問題。同時透過心理健康指導,開發學生潛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觀念,塑造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推進整體素質教育發展。

  四、家校結合,共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今天,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習、工作及思想的影響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家庭與學校都必須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與家長廣泛涉獵孩子保健常識,建立和諧的師生或親子關係,平等地同孩子交流,及時地發現並正確的指導孩子在成長期的行為變化。同時,我們學校利用家長學習、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途徑,堅持不懈向家長提出各種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很好。

  學習已結束,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相信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理論,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篇6

  一、用成功喚起學困生的自信

  學困生學習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學習情緒低落自卑感嚴重,總以為自己不如別人,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對學困生我堅持做到勤誘導、勤溝通、勤發現、勤鼓勵。教師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之外,還應依靠班集體的力量來縮小落後面,讓學習好的與學困結對子,在教學過程中隨時穿插討論、同桌交流,使中優生加深理解,並讓學困生得到再學習的機會。更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

  二、要了解學困生並找出他們的閃光點

  學困生由於學習較差,常常受到家長和教師的厭棄和訓斥,受到社會和同學的歧視,人們抹煞了他們的優點,只看到缺點,覺得他們一無是處。在班上他們抬不起頭來,嚴重的自卑心理又滋長了他們對學習的厭惡情緒。要改變這種局面,只能用教師真誠的愛,去溫暖他們的心,找他們的閃光點,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愛護,消除學困生的自卑心理,使他們樹立“我與其它同學一樣能學好的信心。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他們的特長,讓他們擔任一些力所能及的職務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適時徵求他們對教學的建議,使他們與他人平等交往,覺得他們和成績好的同學是平等的。瞭解他們的愛好與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點,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對一個好老師而言,只有瞭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要成為這種局面,只能用教師真誠的愛,去溫暖他們的心,找他們的閃光點,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愛護,消除學困生的自卑心理,使他們樹立信心。使他們與他人平等交往,覺得他們和成績好的同學是平等的。

  三、實行面批作業,儘量減輕作業負擔

  針對學困生的特點和缺陷,進行面批作業。教師給以正確的指導是轉變學困生的最好方法。例如:教師對學困生一個個單獨輪流面批作業,針對他們的錯誤給予指導糾正,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鼓勵表揚,並在面批過程中幫助學困生建立適宜的期望目標。平時我經常教育學困生:“如果能夠再進一步的認真學習,下次考試一定能進步等”,學困生有了適宜的期望目標,便學困生產生強烈的進取心,從心裡感到自己有了奔頭,自己又不笨,老師又看得起。這樣求知的火焰就會在學困生的心裡燃起,試驗證實面批作業,建立期望目標,對轉化學困生效果更佳。學困生最怕考試,一次次考試,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一次次的失敗,他們看不到自己的成功,逐漸喪失信心,因此,教師在課上採取設鼓勵分的方法,對學困生答對的題最佳化打分,設鼓勵分,為學困生的轉化創設了條件,他們就會朝著成功的大道有信心地前進。 過重的學習負擔,過高的要求,會遏制和破壞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學困生產生厭惡學習的逆反心理,喪失學習信心,所以在教學中對學困生的要求不應過高。要堅持少學、精學,讓學困生把精力先集中到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上,對難度較大的知識則採取適當降低起點,減小坡度的方法。

  總之,我們平時要認真地做好一些常規的轉化工作,並及時總結出經驗和教訓,及時修改轉化的方法,改變轉化的一些策略,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愛學困生,及時瞭解學困生的心態,多理解、關心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多對他們滲透思想教育,使他們端正學習的態度,明確目的,學會學習方法,克服不良習慣,就能喚醒學困生,才能使他們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達到轉化他們的目的。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篇7

  本學期,我閱讀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慨良多。該書主要針對中小學教師如何做好孩子們的心理疏導工作,它提倡以人為本,以研究學生心理特徵、採取相應教育對策為己任,加強學生的心理分析與疏導,讓學生擁有更健康的心理素質。該書為廣大教師包括我們校醫在做學生心理疏導工作時提供了良策。

  整日面對學生,有時在對他們進行教育時會覺得很苦惱,雖然自己苦口婆心教導,不斷地反覆地進行教育,可是學生的行為表現沒有改觀,對於他們的教育“治標不治本”,很多情況下,有一種挫敗感。

  在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時,讀到一篇文章《不妨多給孩子們貼一些美麗的標籤》收穫很大。

  由此也想到一個故事: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讓一批行為不良的人到前線去打仗。這些人紀律鬆懈,不聽指揮,後來當局請來一些心理學家來管理他們。心理學家要他們每人每月都給家裡寫一封信,告訴親人們自己在戰場上作戰很勇敢,能聽從指揮,立了不少戰功,每次的內容都基本一致。(由心理學家寫好,他們只是照抄)半年以後,他們竟一個個變得像信中說的那樣。是什麼力量使他們都變好了呢?就是“勇敢”、“立戰功”等標籤的暗示作用。

  “標籤效應”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是經常可見的,它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但在學生的交往中被貼上“差標籤”的學生有時、破罐子破摔,容易消極悲觀。這樣的學生聚在一起,會相互影響,從而使他們缺乏信心,學習的願望和興趣泯滅了,對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如此形成惡性迴圈,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

  1、多貼正面籤,禁貼反面籤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從在學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於發現並鞏固和發展兒童身上的一切好的東西。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多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給孩子貼上正面籤,正面說理,正面引導,啟發自覺,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要動輒諷刺、打擊、挖苦孩子,造成孩子內心的被動、壓抑,這樣對孩子的發展會產生負面影響。有的孩子長期在被批評、被冷落中生活和學習,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應,甚至產生心理疾病。

  2、多貼發展籤,禁貼定論籤

  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評價學生。如對智力較弱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較普通孩子差,我們可以透過幫助他認識自己的縱向發展來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多給學生貼發展籤,以鼓舞學生信心,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動機。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提高,學習態度會得到改善,行為習慣也會有所好轉,從而有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3、多貼鼓勵籤,少貼訓斥籤

  我們在教育學生時要多說鼓勵的話語,只要他們有點滴進步,熱門思想彙報就應給予鼓勵、表揚,營造出民主和諧的師生氣氛。家長、老師的微笑、讚許、象徵性的小獎品會對那些後進生行為習慣的養成產生激勵、促進作用。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與學生是完全平等的`,任何時候都不要對他們大聲叱罵,不要以喝斥、諷刺、挖苦使他們產生畏懼心理。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篇8

  王校長名師工作室申報的省規劃課題《小學各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使我有機會涉獵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今年過年,有幸拜讀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書,更是受益匪淺,它促使我對自己的過去教學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書主要寫中小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徵。這本書對我感受頗深,我能深深地感悟到,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形態的家庭環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如:自卑、厭學、缺乏同情心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心理疾病。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剖析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源,採用適當的教育方法,創設有利的外界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矯治,促使他們的心理活動向有益的方向轉化。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清楚地瞭解了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要有寬容的愛心。教師喜歡學習好的學生很正常,但對學困生,更應多給點關愛,因為愛是開啟孩子心靈之門的金鑰匙。作為教師應摘下有色眼鏡,用自己的愛心細心地捕捉並加倍地呵護他們,我相信每一個學困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內在的潛力,都有可塑性,我們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我教的班上有好幾個學困生,他們不愛學習,貪玩調皮,惹事生非,讓各位任課老師都很頭疼。怎麼辦了?

  首先,用愛心點燃希望!

  作為教師對學生要有愛心,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尤其要多關愛學困生。然而,事實上教師的愛往往灑向那些聰明的、成績好的學生,而對學習成績差、行為規範差的學生往往關心不夠。在犯同樣錯誤時,對班幹部、學習好的學生可能只是輕描淡寫地批評一下就過去了,而對差生則可能變得非常嚴厲,甚至惡語相加。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在我教的班級裡,有一個調皮鬼劉XX,他學習不專心,上課不認真聽講,拖欠作業甚至不交作業,有時還不聽從教導,甚至有時候還煽動其他孩子逃課。有一天我發現這個孩子特別喜歡老師表揚,連續幾天一上課我就表揚他,看某某同學坐的多好,看他回答問題回答的多棒!每節課我就獎勵他一枚星星獎章。慢慢地孩子就養成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認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對於學困生,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理解他們,尊重他們,賞識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尤其對那些學習較差的學困生。比如在他們的生活上、其他學習方面進行表揚。在我任教過程中,我儘量做到賞識每一個孩子,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

  其次,成功喚起學困生的自信

  在學習中,學生會遇到很多“攔路虎”,而對於學困生可能對於他們來說,學習更是“艱難”,這樣他就會輕易放棄,怎麼辦了?針對這種情況,對學困生我堅持做到勤誘導、勤溝通、勤發現、勤鼓勵。開課時注意有簡單的問題就提問學困生,而當學困生回答問題不好時或膚淺時,我從不指責,當他們答到點子上時,我大加讚賞。幫助學困生打開了自信之門,使他們能抬起頭來學習。學困生渴望表揚,表揚能使他們看到了成績,看到了光明,提高學習的勇氣,增強了他們的信心。學困生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他們最不滿意老師偏袒某些學生或冷落、歧視某些學生。學困生基礎知識較差。有的學困生雖有學好的願望,但學習基礎差,往往老師講課不能完全聽懂,解題不會思考。教師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之外,還應依靠班集體的力量來縮小落後面,讓學習好的與學困生“結對子”,在教學過程中隨時穿插討論、同桌交流,使中優生加深理解,並讓學困生得到再學習的機會。更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透過閱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心理健康的內涵和標準,掌握了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具體表現、形成原因、解決策略,改變了我的教育教學理念,促使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具有一雙慧眼,關注少年兒童的心理狀況,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依託學科特點,多角度多層面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滲透方法,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篇9

  我有幸參加了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很認真的聽了多位專家的理論課,還有課上與課下的交流,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後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透過本次學習,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調查表明,學生中存在心理異常的約佔30%,患有心理疾病的約佔15%。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與考試焦慮、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交往障礙、性格孤僻抑鬱、自卑心理嚴重、對新環境不適應等等,並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可是,不正確的關注,反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預防為主的,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應該只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應該是有他們的各自作用的;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為一門增加學生負擔的學科,而應該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成長的獨特功能;心理健康教有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論,不要我們教師誠惶誠恐,而應該是講究藝術,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式應該是形式多樣,時時處處注意的問題。

  二、心理教育培訓對於教師自身的重要性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老師也有煩心的事,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苦惱。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課堂上隨意發怒,挖苦打擊學生。而是要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在走進教室的前一刻,告訴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學生,並以此來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沒有一個學生願意看到一個怒氣沖天,動不動就發火的老師的。教師樂觀積極地穩定地情緒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時效性。

  在新形勢下,小學生不同階段表現出各自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學的適應期。這一階段應用心理評價系統建立小學生的心理檔案,目的是透過分析評價,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氣質、性格型別、興趣愛好、情緒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質和個體心理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樹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時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角色轉換,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學習生活的困惑期。這一階段小學生正處於兒童身心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這一階段,第二訊號系統活動日益發展並初步占主導地位,口頭言語,內部言語能力不斷完善,但學習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自制力差,社會道德是非判斷力以近期、自我為主的特點。透過心理諮詢、心理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學習焦慮、人際關係不良、多動症和學習無能的心理問題。同時透過心理健康指導,開發小學生潛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觀念,塑造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推進整體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著我們去做。作為教師,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 篇10

  一、陽光心態,愉快工作

  在季秀珍教授的講座上我第一次瞭解到了一個教師是一份承載著重要責任與使命的特殊職業,教師心理健康既關乎教師個人的生命健康和職業幸福,又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然而,今天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卻愈發突出,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面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無疑成為師德建設的一大障礙,師德問題的背後通常隱藏著某種心理問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擔負著淨化心靈的重任。當繁重的教學任務、以學生成績為主的考評、家長難以溝通等重重矛盾、壓力集中作用於教師身上時,也容易促使教師產生緊張、焦慮、不安、憂鬱等心理感受,長期發展下去,不僅影響教學質量,對教師甚至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會產生極大的危害。我想我們的工作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心態。都說笑一笑,十年少,那麼我們何不做一個快樂的老師,擁有陽光心態的教師,才能創造出陽光的課堂,教出陽光自信的學生。

  二、接受風雨,做好預防

  校園中的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學業適應,破壞校園氛圍,反校園欺凌工作任重而道遠。紀林芹老師的課程系統闡述了校園欺凌的知識,包括欺凌的概念界定、發生特點、危害、發生機制以及與校園欺凌有關的國家政策等。身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要更加積極主動,去普及校園暴力帶來的惡劣影響,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廣大學生,杜絕校園暴力,建立和諧校園。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生家長,充分認識校園欺凌所帶來的傷害。作為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才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人。要對自己負責。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要是自己成為一個自己滿意的人。要對他人負責。我們的生活,不是隻有你一個人,而是還有其他人。所以要對他人負責。當今和以後,無論到什麼時候,不該做的事不做,不該說的話不說;認認真真工作,紮紮實實做人,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學習,確保校園和諧平安穩定。早期發現,及時干預,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

  三、同感共情,合力共育

  麼青老師在《創新家校共育途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講到,家校共育的目的是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方面保持一致,把學生培養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劉永勝老師在《新時代,家校協同的思考》中講到,所謂家校協同,就是充分發揮好家庭、學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培育未來合格的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老師、家長應該怎樣做呢?我認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採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要做到這點,就要善於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裡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老師們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起查詢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楊他,讚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透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才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為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