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通用11篇)

  心中有不少想法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感想,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寫感想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雙減之後的第一次測試感想(通用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1

  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可以檢測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及時把握學情,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升應用能力,培養學科素養。然而,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裡,過多過重過難的作業負擔,不僅打擊了許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令大多數孩子身體素質下降,甚至身心受到傷害。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由於“雙減”政策直擊應試教育的功利、短視要害,因而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應,學校、家長、老師對國家的這一重大決策普遍表示了熱烈歡迎和支援。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必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得佈置超過國家課標難度的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教師不得參加校外有償補課等等,特別是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得安排紙筆考試,不佈置書面作業。對於國家規定的明令禁止的紅線,每個教師都必須瞭然於心,時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勵,要把國家的政策精神切實落實到行動上、工作中。

  有人認為,學生的作業少了,教師的負擔也減輕了,教師可以輕鬆一些了。這種對“雙減”政策的認識其實是一種嚴重誤解,雖然不排除有個別教師以“雙減”政策為藉口放鬆自己,但所有學校和絕大多數教師其實都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雙減”政策背景之下,教師的責任不是變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變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師的著眼點和教學重點必須從以往只做好課本知識的傳授,更多地轉移到對人的培育上來,而且必須透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為此,每一個教師都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作出相應調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關鍵角色。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再也不能夠為了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而不斷給學生加壓,讓學生成為刷題機器。對於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來說,教師必須控制好紙筆作業的總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不能夠安排紙筆作業和書面考試,但並不意味著可以讓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必須以更生動更活潑的形式,譬如以問答的形式來安排“口頭”作業,這樣既能夠達到紙筆考試相同的效果,更為重要的在於,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然而,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教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2

  讓學生作業減負落到實處,如今,我國“雙減”工作已全面開展,落實“雙減”政策,需要老師轉變觀念、改變策略,讓學生作業減負落到實處。近期,根據李翠梅工作室的任務安排,我觀看了浙江省教研室組織的關於“作業減負”的系列報告。特別是周紅星老師《區域作業管理的檢驗視角反思》講座,他的講座分為三個話題:金華市雙減工作概述,學校作業管理經驗分享,教研視角反思作業設計。下面就周紅星老師的講座,談談自己的感受。

  “雙減”工作,最核心的是關注“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對於學生的作業管理,要透過“四個強化”來落實作業管理:強化作業總量控制,強調一校一案,建立作業公示;強化作業提升,鼓勵佈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強化學生習慣培養,小學晚九點不做作業;強化教師責任落實,提高作業管理效率。作業管理,老師不能簡單地停留於時間管理,應該聚焦於每一天所面臨的極為真實的作業問題,以課題認領的方式研究作業問題,以作業為媒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發揮全體教師的智慧是做好作業管理的重要路徑。

  作業設計,要突出“減量、提質、增趣”。要想提質,老師可以透過精編題目提升習題的質量,透過錯題庫提升學習的質量。錯題庫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學生的個人錯題庫,另一類是學生的班級錯題庫。要想增趣,學生的作業形式可以是“浸作業”,浸作業是指學生親臨問題現場,使用現有的材料或者工具,綜合運用知識、經驗和技能,經過操作、計算和推理,使問題得到解決的作業,這種作業能豐富作業的形式。還可以採用“小鬼約題”的作業形式,小鬼約題是指組織學有餘力的學生從作業中選取題目,模仿教師進行出題、改編並講解,達到作業分層的目的。

  教研視角反思作業設計,分為三個角度:鞏固知識的視角,診斷教學的視角,作業編寫的視角。從鞏固知識的視角來說,對作業設計應該追求的是主幹性、基礎性和針對性。鼓勵教師參與“校本作業”的編寫,一個學校的校本作業一定要由自己學校的老師來編寫,因為本校的老師最瞭解學生的學習,能夠有效提升作業的針對性,符合教學評一致性的原則。建立共同體學校,組織各校名師參與作業設計的審稿工作。這樣,學校的校本作業才能夠在情境創設、問題設定、答案組織等方面做到科學規範。

  從診斷教學的視角來說,診斷教學分為兩個內容,一個叫結果診斷,另一個叫過程診斷。現在大多是利用資訊科技,利用大資料進行精準診斷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利用學生作業的結果來進行個性化的診斷。在教學中,老師及時把學生的課堂作業進行反饋,讓學生的思維視覺化。依據學生錯在哪裡,分析錯在哪裡,得出它的問題在哪裡,這是作業結果診斷,是作業最重要的功能。過程記錄,是做作業的時候,隨時把自己的思維記錄在試卷的頂端或者作業本的頂端。學生做選擇題的時候,第一下選的是A,過一會選的是B,最後選B對了,老師就認為學生懂了,其實我們發現學生的糾結過程,我們並不知道。實際上,也許學生在A和B之間猶豫了很久,學生猶豫的過程就特別有價值,就應該及時記錄自己猶豫及思考的過程。

  從編寫作業的視角來說,不僅要提倡教師設計和編寫作業,也要嘗試讓學生設計和編寫作業。學生參與作業的設計過程,就會不斷豐富作業的形式,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正因為學生自己設計和編寫作業,我們才能充分理解教師和學生之間思維的差異,以達到作業最最佳化的效果。

  總之,對於“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我們要經常反思,學生做作業的過程,是否鞏固了知識,提升了能力,習得了方法,激發了興趣,促進了發展。作業設計,依然是我們今後研究和探索的重點,努力設計出真正使學生減負、增效的作業,體現作業的功能和價值。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3

  “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作業改革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那麼,“雙減”背景下,該如何進行作業建設,才能達到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對課內學習進行鞏固和輔助,同時保證學生學習質量,做到減量不減質,真正達到為學生減負的學習目的?為了給教師做好更好的思路指引,學校邀請區教研室趙也茗副主任為我們進行“雙減”背景下作業建設的培訓。

  透過這次培訓,我更加清楚:什麼是作業?作業有何價值?如何理解作業系統?這三個問題。尤其對作業系統有了系統又全新的認識。同時認清目前作業有作業功能單一、缺乏目標意識、作業難度走向兩個極端、作業型別單一、作業差異不明顯缺乏有效操作、作業時間過長、作業結構不合理、作業內容與教學內容脫節、作業批改單一、缺乏作業分析、教師作業設計能力弱、作業管理內涵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作業的質與量,導致學生學習低效、負擔越來越重、甚至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要想真正為學生減負,必須克服以上問題。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作業建設理論基礎,站到一定的高度,宏觀把控作業設計。

  透過這次培訓,我深入瞭解到單元作業設計的理念。什麼是單元作業設計?單元作業關鍵要素及具體要求?如何評價單元作業設計質量?在作業建設時,要以育人為本,與教學目標一致,設計要科學、新穎,難度要適宜,時間需控制,體現選擇性,結構要合理。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4

  一紙“雙減”檔案,以雷霆之勢,讓教育迴歸正規,讓教育迴歸校園。透過觀看講座,我們對作業設計有了清晰的規劃。在課內重視基礎性作業的同時,課外作業減少書面作業,設計能拓展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課外作業和閱讀作業等等。

  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我們老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們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我們也要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

  教學是一條漫長的鑽研之路,而不斷求索,才能帶著孩子一起探究學習的樂趣。我們將立足課程標準,進一步深研、深析教材,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力求將核心素養根植到生動的課堂中去,減負增效,提升教師、成就學生。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5

  課後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課後作業可以檢驗課堂教學效果,幫助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利於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高應用能力和學科素養。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透過參加學校的作業設計培訓,我也有很多收穫與反思。

  “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在接下來的作業設計中,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1、適當控制作業時間,掌握好作業的難度和數量。在沒計作業時,一定要站在學生角度,預計一下完成作業可能所需的時間,可以設計分層作業,在完成作業時間和內容上要分層。因為學生個體有差異,基礎差的要多留一些時間給他們,基礎好的可以提前完成作業。完成的時間靈活,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作業不再有困難。

  2、合理分配作業型別。一般來講,結合每課教學內容自選型和問答型作業佈置頻率應該稍高,而活動型和融合型作業開放性強,強調寫實情景,完成時間較長,可以每隔兩週佈置一次此類作業為好,也可依次交替進行。這樣既能保證作業的質量,可以讓學生作較為充足、深入的探究,又能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增強做作業的積極性。

  3、創設作業交流平臺。學生花了大量心血完成作業,如果沒有展示的機會,就會感到失落,以後會喪失完成作業的興趣;而且,如果教師只佈置作業而不看重效果,學生也會產生無所謂的態度,消極應付。因此,通常在完成一週的作業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彙報自己的作業成果,尤其是對於注重過程學習的活動型和融合型作業更需在班級中進行交流,使得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正受到別人的關注,從而提高日後學生的參與度和支援度。

  4、加強作業評價指導。新課程作業設計固然更重過程,強調答案的開放和多元,但這並不意味教師的權威地位和指導作用下降,相反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收集資料的作業,教師就應該提供必要的資訊渠道,指導學生怎樣去找相關的書籍、報刊和網址;對於實踐型作業,教師應主動聯絡相關社會單位和人員,協助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對於融合型作業,由於學生知識結構存在侷限性,習慣於單科思維,教師應適時介入,給予評價指導。

  總之,語文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我們不能滿足和停留於傳統的作業佈置,而應順應教學改革的潮流,融入新的理念,嘗試新的型別,為生機盎然的語文新課程改革再添一片新綠。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6

  減負勢在必行增效永無止境,作業是折射學校教育價值觀和專業水平的“名片”,是“教學”與“評價”相結合的支撐點,是學校、社會和家庭的連線點,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負擔和成績的關鍵點。因此,“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成為老師和家長格外關注的重要話題。那麼“雙減”後,是不是作業都不用佈置了?佈置的話,又該如何透過作業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觀看了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舉辦的主題教研活動《“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收穫頗豐,使我認識到:

  一、做到“理想的作業管理”——提高課堂效率

  理想的作業管理要做到“精選、先做、全批、反饋”這八個字,這八個字的出發點,全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精選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學生作業總量,提升作業效率;先做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作業難度,體驗學生做作業時間;全批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作業水平,減少教師過多佈置作業;反饋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糾正的機會。

  為了更好地體現作業的功能,在精選的基礎上,更要提倡設計,體現素養導向的作業設計,是今後發展的方向,也是研究的重點。最好的狀態是學生能喜歡上做一些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展能力,獲得成就感。是的,作業是一個我們熟悉的“陌生人”,做得最多,卻又瞭解得最少。在課堂上達到教學目標,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不要把落實教學目標的行為延伸到家庭作業,更不要把查漏補缺的希望寄託在家庭作業上。如果課堂低效,作業就是學業負擔;如果課堂高效,作業是錦上添花。作業減負,關鍵在於課堂提效。

  二、作業是老師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形式多樣化

  繆校長說,“作業是教師精心設計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一位優秀的老師,可以透過一項作業,讓孩子變成詩人、音樂人、剪輯師、畫家……最重要的是收穫了自我價值,發現了興趣愛好,同時也懂得了感恩!”所以我們要積極探索作業的多種形式,比如一、二年級沒有書面家庭作業,但可以有多種非書面“好作業”:學校依託校本閱讀課程開展全員暢讀,親子閱讀;引導每一個家庭踐行“把體育帶回家”的理念,開展健身、親子運動……閱讀與運動,讓學生豐盈精神,強健體魄。三—六年級可以每月開展一次“無作業日”,如學期之初可以有計劃地結合每月的節日或節氣等排定一個學期的無作業日主題,給出無作業日的實踐體驗建議,讓學生放下作業,親近自然,瞭解中華傳統文化;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家務勞動,融入家庭生活,參加各類體育、藝術活動,展現個人才藝等。

  設計單元類作業,引導學生系統的學習;設定合作類作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設定體驗類作業,帶領學生學會體驗;設定創智類作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設定遊戲類作業,讓作業充滿無限趣味;設定表達類作業,讓學生展示多元的自我;設定手工類作業,培養學生的手腦聯盟;設定探究類作業,引導學生提升思維品質;設定跨學科作業,促進學生多元智慧發展;設定分層作業,讓每一個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營養餐……相信透過形式多樣的“作業”,一定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減負目的。

  學然後知不足。我們要透過最佳化作業的設計與實施,真正落實學生減負增效的目標,讓學生不再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還給學生一個輕鬆健康的作業空間,真正實現育人的全面化、個性化、精準化。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7

  最佳化作業設計減“量”不減“量”,近期根據工作室的學習安排,有幸學習了浙江省教研室關於《“雙減”背景下作業的設計與管理》的講座,“雙減”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那麼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精心設計作業,提高作業質量。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這更加考驗教師,要求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透過這次學習,我著實轉變了作業觀念,立足課堂,精心設計,爭取讓作業減少數量但不減質量。以下幾點是我今後作業設計努力方向:

  一、把控時間,系統設計

  作業設計應圍繞我們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鞏固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素養為主,作業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超過了一定時間以後,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

  二、最佳化作業,分層設計

  在現在的教育背景下,孩子的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差異,我們的作業要儘可能關注學生的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求,讓孩子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作為教師,我們要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習目標分層,作業設計也要有梯度。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以前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鞏固知識,導致作業機械重複。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我們既要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要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同時也要注重作業的開放性。越開放的題目,越能夠激發孩子的探究精神。為此,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些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探索性作業。

  三、追本溯源,找準關鍵

  最佳化我們的作業設計,還有一大關鍵點在於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只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才能有效落實作業。的確,想要讓學生高效得完成一份數學作業,一定要先從課堂進行變革。反思在自己的備課過程,有沒有備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除了要最佳化作業設計,我們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要做好反饋,講解,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有講有練,讓學生所學更加紮實有效率。

  總之,這次的學習我感觸很深,也受益匪淺。作業既要做到設計合理,又要設計科學,在“雙減”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最佳化作業的設計,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和實踐。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8

  2021年,國務院正式下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要全面壓減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同時提出全面規範校外培訓的行為。“雙減”政策作為一號工程,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讓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生活更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學校作業佈置的更加科學合理就成了目前小學課堂亟待解決的問題。

  教師加強專業學習,提升作業設計素養。教師應建立正確的佈置家庭作業的觀念,不斷強化作業設計能力,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適當的調整作業目標,根據課型有針對性的設計家庭作業,摒棄千篇一律的抄寫、做題形式。提高作業設計能力也可以作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突破口和抓手,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創新作業形式,佈置作業型別要多樣化。作業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師在準確把握學科性質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重視作業設計,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作業,比如小課題研究、藝術賞析、體育鍛煉、社會實踐、職業體驗、創意製作等都可以成為作業,特別是要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

  作業設計層次化,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作業的佈置和收效就會有差異。分層作業的佈置,能夠有針對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都有提升,對教學效能的提升也是大有幫助。

  例如:可以把作業分成基礎訓練、能力提升、拓展延伸等有選擇性的作業模式。筆者針對語文學習的基礎字詞,設定“先默再寫”。默的優秀的同學可以選擇高層次的能力提升或拓展延伸的作業,而掌握不太好的同學,可以針對自己錯誤率較高的內容進行二次識記。因材施教,杜絕機械重複的無效練習。

  對學生積極鼓勵,多元化培養。教師要想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效,就要對教學物件有所關注,老師要走近孩子,注意觀察他們每天在校的情緒狀態,從學生性格特點、特長愛好、人際關係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在課中,有的學生口才很好,那就當小組發言人,有的學生寫字工整,就當小組的記錄員,有的同學心思縝密,就負責統籌兼顧、組織分工等。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其自信心,讓每一位學生全面且正面地認識自己。和學生共情,從而給課堂教學增效。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9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頒佈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檔案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提高學校課堂教育教學質量,切實實現課堂減負增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河南省教育廳指導下,由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主辦,各區教研室協辦,於2021年12月9號開展“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我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此次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觀看來自中原區陽光小學楊曉娜校長執教的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呼吸與健康生活》一課中,深深感受到在“雙減”政策下,科學教學要著眼於課堂,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更要體現對學生的科學思維進階發展。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從自身已有經驗談談自己的想法,透過親身體驗,感受運動前後人體呼吸次數的變化,從而引發學生思考不同狀態下撥出氣體與吸進來氣體的區別,進而感知胡曦予健康生活的關係,最後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設計自己一天中的生活方式,體會合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下午認真聆聽了余文森教授《讓學習在課堂真實發生》的主題報告,讓我受益良多,餘教授從多個方面向我們徐徐道來學生的學習如何在課堂上真實發生。首先我們要了解學生學習包含三個環節既學習=閱讀+思考+表達,而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真實發生要包含三種品質既真實、完整、深刻的發生,只有實現這些要求,學生的學習才能真正的實現。而教學的本質上是學生學習過程,學生學習過程的本質性、實質性的活動就是閱讀、思考、表達,他是學生最根本的學習力和發展力,是學業成績的根本。餘教授的“讀思達”教學法,讓我也認識到,科學學習也是一個讓學生透過認識生活現象,思考現象產生的原因,從而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簡化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

  透過這次活動,我深刻反思自己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課堂教學中總是不自覺的自己講的多,學生思考時間少;學生主動性調動不高;面對學生的回答,追問意識薄弱;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有限。透過這次活動的學習,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突出學生主題第五,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面對學生的回答,直接進行追問,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實驗發現環節,讓學生多展示自己的觀察發現,多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靖江重難點、關鍵點,瞭解學生薄弱點,重點突破,改變之前的作業設計,以促進學生學科素養髮展為主的作業設計。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10

  近期,國家出臺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為堅決落實“雙減”政策,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各中小學實行課後延時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5+2”課後延時服務全覆蓋,透過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推進政策全面落地,為同學們開啟新學期學習生活。

  在我們學校,學校以老師“應教儘教,學生學足學好”為原則,組織全體教師對“雙減”政策進行學習和領會,在作業設計、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後輔導等方面擬訂出具體措施,紮實貫穿於常規教學過程當中。與此同時,我校還實行“5+2”模式,即學校每週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面對教育政策新要求,我們學校結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分別制訂了各項細化制度,在課堂中、作業裡有效落實“雙減”政策”。

  作為老師,我一定會把‘雙減’政策落實到教學工作當中去,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雙減’政策給他們帶來的新變化。

  我認為具體的做法有:學習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有新的認識,更新教學理念,明白減負並不是單純的減少作業數量,關鍵是如何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質效。

  1、加強集體備課,認真鑽研教材,使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根據單元目標制定合理的課時教學目標,並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修改教案,有針對性地對語文知識和能力進行訓練。

  2、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圍繞聽說讀寫相結合進行。

  3、找出本篇課文中想像說話的訓練點,進行說話練習。

  4、課外作業,精心篩選,認真編排,如在教學中總結出經典基礎性作業和練習,作為常規試題認真練習

  5、設計分層作業:針對各班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選做作業。

  總之,練習只是手段,讓學生在課後得到鞏固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為教師要精細設計每一個課堂作業,做到少而精,讓學生在樂中得到學習,得到鞏固,增強練習的有效性。

  “雙減”落地,對學生、家長以及家庭來說都是一種“減負”。家長表示,在學校裡完成作業,又有老師可以教、可以問,對我們家長來說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落實“雙減”雖然是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但減的同時是在提質,迴歸到學校的責任就是育人,廣大教育工作者還要立足課堂這個育人主陣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真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11

  聽了幾節專家作業設計講座,對自己今後佈置作業頗有啟發,具有指導作用。

  正如專家所言,每次佈置作業要有目的,為什麼要佈置這些作業,能起到什麼作用?教師心中要有數。學生透過練習,能否掌握並加深理解學過的課堂知識?能否運用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能否讓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體驗到一些幸福和快樂?這是我們教師每次佈置先要思考的問題。

  的確,佈置作業難易要搭配,呈階梯狀。先易後難,先淺後深,層層遞進。這樣學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又有所突破。體會到戰勝困難的樂趣,又鍛鍊了學生的堅強意志。而不是先難後易,否則學生會感到上來就是一座大山,有可能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先簡單後複雜的作業設計符合科學,符合人的認知規律。

  佈置作業真的有技巧。老師佈置作業要精簡,不能搞題海戰術,機械重複。這樣學生會很累,也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可能一時能提高一點成績,但長遠對學生是不利的。所以,老師佈置作業既要考察各個知識點學生掌握沒有,有沒有到達相應的發展能力,又不能重複機械,的確要動一番腦筋。不是隨便指定幾道題做做那麼簡單。

  佈置作業最好貼近學生的生活,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用途,體會解決問題後的成就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佈置的作業如果有趣味,能引起學生的情趣,學生便願意主動去完成作業,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作業設計怎樣提高有效性,專家給我們了建議。我們要汲取有益的經驗。作業如何批評和講評,專家的方法可供我們借鑑。作業的佈置和設計,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作為老師,我們要不斷探索,學習永遠在路上。

【雙減之後的作業設計感想】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