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通用20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音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1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在音樂教室的黑板上我寫下了《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課題,乍一看,有些像上語文課的意味,課題選用的是王維的詩《送元二使安西》的最後一句,其實不然,我是想用這句話引出今天音樂課的主題,讓學生沉下心來,拋開浮躁,體味一次真正的情感之旅,對古曲《陽關三疊》的鑑賞。我想用這個課題,最能表達作品的意義,離別的惆悵頓時溢滿心中。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因而“送別詩”在古詩詞大家中可謂頗具規模的一系,詩人們無一不涉足過這一主題。然而在這浩如煙海的“送別詩”中,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據說落成之後便被人披以管絃,殷勤傳唱。明代李東陽評論此詩說:“後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懷著這份對“渭城”的嚮往,這份對“陽關”的憧憬,我和同學們相攜走近了她,進行了穿越時空的“對話”。

  情感體驗:

  第一步:鋪墊,體驗別離的情緒

  《送別》的旋律響起來,這是學生們不反感的歌曲之一,也是學生們在合唱比賽中會選擇的曲目之一,當學生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便自然而然的哼唱起來,旋律的悠揚,節奏的平緩,幽幽的離別情緒在教室裡鋪散開來。學生們進入到情緒裡,體驗開始了。

  第二步:引出主題,體驗時空的別離::

  對於唐詩,學生們不陌生,都能背上幾首,在唐詩中,表達離別情緒的有很多,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名句,王昌齡《芙蓉摟送辛漸》中的“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等等詩句,我開了個頭,學生們就幫我舉了很多例子,黑板上《送元二使安西》的詩句已經離我們很近了,當學生在朗讀這首詩的時候,今天的主題已經呈現。

  第三步:《陽關三疊》,體驗作品的別離

  在欣賞這首歌之前,我在課下蒐集了一些資料,整理成一篇文章,讓學生合著《陽關三疊》的二胡曲進行配樂朗誦,在二胡如泣如訴的聲音中,學生們也漸入佳境,原來時空並不遙遠,音樂的魅力無窮盡。三段基本相同的旋律重複三次,最後一聲嘆息,這就是“三疊”,“陽關”不僅僅是地名,而是別離的代名詞,比如“斷腸聲裡唱陽關”等等“陽關”的泛指。在二胡聲中,學生們和我一起陶醉了,朗誦的學生,可能因為緊張,情感有些不到位,聲音太小。

  第四步;《陽關三疊》,直觀體驗別離

  由於我是聲樂專業的,遇到歌曲的鑑賞,我總會給學生範唱,直觀體驗比聽碟的效果要更具殺傷力,這已是我課堂的特色了。當我坐到鋼琴邊時,學生們就笑了,老師又要演唱了,當鋼琴上的第一個音響起時,我就傾注了我所有的情感,感動自己就能感動別人。古曲的旋律有別於現代流行歌曲的旋律及韻味,在娓娓到來的旋律中,感情層次的變化猶如水彩畫,明和暗的對比,細膩而分明,每一疊中,又分前段和後段,情緒的走向又不十分相同,鋼琴的音色和著我的歌聲在教室裡迴盪,在古曲的曲調中,學生們空前的感受了不一樣的離別情緒。當我彈下最後一個音的時候,我感受到了離別的憂傷,相信學生們也和我一樣。

  第五步:《陽關三疊》,親身體驗別離

  欣賞完後,我決定讓學生們來唱一疊,古曲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涉及到的音樂,學生們饒有興致的和我一起唱了起來,我建議他們在每句的最後一個字上加個小倚音,古曲的味道就能出來了,學生們演唱的很好。

  第六步:走出《陽關三疊》,體驗現代人的別離

  古今的別離是不一樣的,古時的別離,一去不復返,常常老死在異鄉;在通訊發達的現代社會,距離不再是距離,而變成了一種期待,一種希望,沒事打打電話,發發簡訊,上網聊天,別離的日子中等待重逢是每個人的心願,雙吉他彈奏的類似校園民謠的歌曲《永遠的畫面》應該能表達我們現代人離別的心聲了,從憂傷的情緒中走出來,朗朗上口的旋律:“芳草碧連天,固執的季節,寒冬一過,還有春天,希望永不凋謝……”

  在充滿希望的旋律聲中,這節情感體驗之旅也告一段落了。

  這節課的優點,我覺得是在有限的40分鐘裡,讓學生體驗到了音樂帶來的心靈震撼,走進古曲《陽關三疊》的魅力,體驗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學生互動也很到位,由佈置下去查資料,到課堂上的反饋整合,資源共享,學生們做的都很好,很積極,高一(27)班的孩子是一群充滿靈氣的孩子。

  不足的地方,因為是第二次上公開課,還沒有達到其他老師那樣遊刃有餘,難免有些緊張,設計好讓學生和我一塊有感情的朗誦《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的部分,我自己朗讀了,忘了讓學生一起朗讀,有部分學生是和我一起朗讀的;在讓學生配樂朗誦時,音響聲音過大,因為學生的音量小了,朗讀的部分前面有些不清楚,這點我沒有估計好;在課程最後結束的時候,我應該讓學生們把《陽關三疊》的旋律在回味一遍,情感再次昇華,因為經驗不足,我疏忽了;雖說我是聲樂專業的,但課堂上不可能唱到歌唱家的演唱水平,但我會盡全力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感受到我要傳達給他們的情感,也會讓他們一如既往的和我一起感受歌唱帶來的愉悅和滿足。

  透過這次公開課,“成長杯”真的讓我成長了,課程和細節安排方面肯定還有不足的地方,也許整節課都要在梳理規整一下,懇請各位前輩老師們給予我幫助,我會不斷進取,努力完善自己的。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2

  音樂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按新課標要求去做,又要緊密聯絡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基礎入手,把握好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一點一滴的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在加強音樂課堂教學的同時,針對中學生課時少的現狀,積極開發和利用音樂課程資源,開展課外、課間、乃至整個校園及校外的方方面面的音樂活動,讓音樂活動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使學生的生活中處處充滿音樂,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讓他們更多的去接觸音樂,瞭解音樂,在熟悉音樂的基礎上,更加喜歡音樂,對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為學生終身愛好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合奏就是一個參與學生廣泛,凝聚學生的最好機會,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奏教學與開展活動至關重要。

  校園畢竟沒有專業的訓練時間長,所以要求上,樂曲的選擇上,也要謹慎為之。樂曲的處理上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做合適的改變,既不能過多改變原創,也不能加花太過繁瑣,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其次學生的訓練中根據學生演奏的基本情況,決定聲部的劃分。

  在合奏訓練中僅有訓練的方法還不夠,還需要學生積極的配合。若想得到學生的配合,教師的引導與如何培養學生的參與興趣最為重要。比如在枯燥的練習曲中,就可以加入一些同學的名字,或大家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會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可以進行分組的比賽,寓教於樂中,讓學生更好的去完成合奏教學。

  《現代教育學》中談到:“課外活動比課堂教學更具有興趣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願選擇,活動的內容形式也是學生喜歡接受的,有較強的吸引力,能激發他們濃厚的興趣。”在面對“每週一節音樂課,學生又面臨中考”的初中音樂教學現狀,如何使學生在校內課外多一些音樂,這正是我們音樂教師值得探討和深思。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3

  《陽關三疊》是初中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單元是以華夏古韻為主題,這首歌曲是古代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是根據王維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譜寫而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而音樂作品《陽關三疊》正是根據王維的詩改編而成的,正是懷著這份對“渭城”的嚮往,這份對“陽關”的憧憬,我和同學們相攜走近了她,進行了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節課的優點,我覺得是在有限的40分鐘裡,讓學生體驗到了音樂帶來的心靈震撼,走進古曲《陽關三疊》的魅力,體驗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學生互動演繹也很到位,()由佈置下去查資料,到課堂上的反饋整合,資源共享,學生們做的都很好,很積極。

  不足的地方,課下找了很多影像資料,因為時間關係,沒能給學生放完,《陽關三疊》演唱部分只聽一遍,應該全聽完就好了。設計好在課程最後結束的時候,我應該讓學生們把《陽關三疊》的旋律在回味一遍,情感再次昇華,因為經驗不足,我疏忽了,應盡力讓學生感受體驗歌曲所傳達的情感。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4

  “有舍才有得,得與舍是辯證統一的。”這是教研員看完我這一課後對我最有啟示的一句話。

  為了把教學設計精彩的地方都展示出來,我在教唱《我愛家鄉,我愛祖國》歌曲前的鋪墊中加入了四二拍和四三拍聽辨找孩子和找媽媽的環節。在教研員的指點下和後來我在其他班的試上中我深深地體會到,這一環節對於一年級剛入學不久的學生,確實已遠遠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應該直入主題將本課的閃光點──排字、學歌及情感處理發揚光大。

  以前我總認為,對於一年級的孩子跟他講愛祖國、驕傲自豪地唱,他們根本體會不到。因此在情感處理這一環節上我採用了舉例子,如:會演奏某種樂器,會某種別人沒有的本事,或是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電腦……,在唱歌的時候想一想自己認為自豪的事情,把他們對自己身邊事物的情感帶到歌曲的演唱中,但實踐證明效果並不好。

  教研員建議我不要繞圈子,直接用歌曲本身的魅力去打動學生,同時還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一首非常大氣的歌曲叫我處理得太小氣了。開始我不太理解,總覺得從學生感興趣的身邊事物出發逐漸過渡到對祖國的熱愛,怎麼會成小氣了呢?

  後來我又在其它班級以及我所任教的三年級試上,這次我把重點放在對歌詞的理解處理上。如:第一句“中國有條大江”我介紹了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江,其長度位居世界第三,其流域面積佔我國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學生聽後驚奇得瞪大雙眼。我看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後馬上問:“長江夠不夠大呀?”學生齊聲有力地回應道:“大!”在這種氛圍下唱第一句效果就好多了。第二句唱到長江名字時的自豪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句我把重點放在了“源遠”上,當學生了解到長江從遠古時代久已存在時,再唱這一句時自然就帶有著古老的氣息。

  最後一句突出“我”,把驕傲和自豪的感覺進一步昇華。“家鄉”一詞學生易唱得扁、窄。我就給學生分析:家鄉指的是祖國的大家,而不是大連或是你自己的小家,所以要唱得寬、廣、深一些。經這樣一分析再加上師到位的範唱,這個問題便解決了。

  當聽著學生動情的演唱,我不由得產生了一種成就感,同時對教研員“用音樂本身去打動學生”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回想自己以前在處理歌曲時將情感拋到一邊,不厭其煩的逐字逐句的範唱糾正,總抱怨學生不用心,每一處都要講上好多遍才能收到效果。而思想教育也只是在課的最後貼標籤式的提一兩句,只是走形式而已並沒有收到實效。

  在這首歌的教學設計上,我將情感與咬字、吐字還有思想教育三者融為一體,互相依存互相促進。對歌詞的分析激發了學生的情感,情感的調動又促進了咬字、吐字的良好效果,思想教育便在學生動情的演唱中無痕的滲透到每一個學生心中。

  這時我才真正理解《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三維目標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關係。而且應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要的層面上,而我們以前的錯誤卻是把知識技能放在主線上,所以才造成今天學生喜歡音樂卻不愛上音樂課的尷尬局面。要想讓課改真正見到實效,教師必須先從理念上轉變,然後才能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有了更真實直接地認識之後才能使自己在理論上的認識更加深刻,從而更加明確自己的工作方向。

  因此,在工作中不斷思索和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要雙管齊下,同時還要不斷尋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使二者能相互促進。只有這樣,課改才不會是穿新鞋走老路、只走走形式喊喊口號而已,我們的音樂教育才會真正成為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5

  一個學期已經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隨著學業的加重,音樂在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是學與不學都無關緊要的課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樂理知識都不能被很好地運用起來。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為本的教標。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透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透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裝置,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究竟怎麼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經過了久久的思索與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了一下的幾點經驗:

  一、用美好的師愛感染學生。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麼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

  二、那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我想,教師必須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於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讚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那麼學生也就熱愛、崇敬教師,就連帶愛上你所教的那門課。

  三、如果學生對某位教師沒感情,師生關係不融洽,就對這門功課不發生興趣,那麼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都會受壓抑。

  四、另外,教師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精到的授課藝術來吸引學生,滿足學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們對學習材料充滿濃厚的興趣,去鑑賞、品味、思索,並獲得各方面的啟迪。教師還要熱愛自己所教學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狀況,以最簡潔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教學,使所教內容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興趣中心,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6

  一直以來,在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方面,音樂學科教學都是優於其他學科的,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進行培養就顯得尤為必要。本文對音樂自主性學習的含義及其具體特徵作了分析,並就如何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這一話題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粗淺見解,希望能夠為廣大中學音樂教師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以提升其音樂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

  中學;音樂教學;自主性學習

  傳統的音樂教學通常都只是注重對學生唱歌技能與技巧的訓練,採用的也是“教一句,唱一句”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在對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的跳動方面,並沒有收穫較好的成效,音樂的趣味性及其藝術形象的完整性沒能夠得到完美地表現,這是致使學生失去音樂學習興趣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更無從談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了。要想改善這一現狀,就必須要不斷地轉變音樂教學理念,創新音樂教學模式,採用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透過興趣來培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音樂自主性學習的含義及其具體特徵

  在教學論當中,關於自主性學習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就音樂自主性學習而言,當屬學科教學論當中的一個相對較為獨立的分支。因其自身所具備的創造性、審美性以及情感性等,音樂自主性學習被賦予了更多的獨特性內涵。在筆者看來,音樂自主性學習就是學生除了要自主認知音樂的教學內容之外,還要對認知活動中進行自我調節與自我管理,可以說,這是音樂學習的一種最好狀態,具有如下兩個方面的特徵:一方面,學生能夠自己對音樂學習目標進行確定。學生是否主動、積極及其對自主學習的認同和接納程度是學生是否具備學習興趣的最重要心理因素,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內驅力,是保證學生進行持續學習的最穩定動機。所以,在所有的基礎教育當中,一定要將學生興趣的培養放在一個非常突出的地位。對中學音樂教學而言,更是要充分發揮音樂學科所具備的獨特魅力,讓學生根據在不同階段的審美心理特徵與身心發展規律,自主地確定學習目標,使之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起來,這樣也有助於加強音樂學科教學與社會生活之間的種種聯絡。另一方面,學生能夠自主進行音樂學需內容的方法的選擇。任何一個學生都有權選擇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和享受音樂,並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無論是在音樂學習內容,還是學習方法的選擇上,學生都擁有極大的自主性,作為教師,應當做的就是有機結合所有學生不同發展個性與參與積極性,因材施教,創造出更多的生動活潑的、靈活多樣的音樂教學形式,以為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開展與個性的培養和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二、中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

  1、以學生為中心

  音樂教學同樣也非常提倡“學科綜合”的這一教學理念,主張將各種具體的音樂材料綜合地構建起來,以使音樂教學更好地和其他的學科進行聯絡。在音樂教學當中,儘管時代感越來越豐富,但是其中的審美教育並沒有因此而發生較大改變。對中學音樂教師來說,不僅要具備最基本的吹、拉、彈、唱技巧,還要掌握一些高效的的教學方式,並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以將民族藝術發揚光大,同時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的態度,健全積極向上的人格等。要想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透過啟發和引導的方式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與表現慾望,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邀請學生參與到課堂設計中去,併為其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們放下自身“教育權威者”身份,將自己放到和學生同等的地位,更多地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適當地引導和鼓勵學生,給學生更多發揮能力的機會,激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使其真正地產生“課堂主人”之感,更加主動積極地去接納和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與技能。

  2、充分展示合作與分工意識

  要想能夠快速且有序地完成相關的音樂教學任務,完美的合作與明確的分工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每學期的第一堂音樂課中,就應該為每位學生設定出對應的崗位,並將全體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使之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所扮演的崗位角色來進行音樂知識與技巧學習。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設定音樂組長和音樂副組長這兩個職務,並讓他們二人協助教師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包括協調小組成員之間的關係、學習任務分工以及學習狀況和結果反饋等。如果需要進行音樂劇表演活動,便可根據之前設定的音樂小組的各成員特徵選出最適合的總策劃、編導及美工等角色,合理分工,自行組織活動編排。當然,並不是說這些崗位的設定是固定的,從某種意義上講,輪崗是一種比較可取的方式,透過輪崗,所有的小組成員都能夠有實踐的機會,這對小組成員來說,也更加公平。

  3、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音樂教師除了需要為學生展示教材中所涉及的音樂欣賞作品之外,還要將其與聽音練習結合起來,以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學生比較喜愛的樂曲的片段,在鋼琴的低音區、中音區和高音區分別將其彈奏出來,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感受到這三中音區所產生的不同效果,以及它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選擇難度與要求稍微高一點的“表演和合唱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講述各種各樣的音樂故事,加深學生都音樂索要表達的情感的理解,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促使其能夠自主地進行音樂學習。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作為智育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音樂教育,除了要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進行培養之外,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藝術美,使之能夠在音樂藝術的空間裡盡情地翱翔。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展示分工與合作意識以及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都是培養學生音樂自主性的有效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中學教師的音樂教學質量。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7

  歌曲《獵人合唱》是一首活潑歡快、充滿樂觀向上情緒的音樂作品,其旋律朗朗上口、充滿動感,很容易被學生接受。在匯入中,因為採取了師生共同參與的形式,因此讓學生一下子進入了音樂的狀態,並對課題產生了想要學習的興趣。接下來的對比兩種不同演繹方式的環節,讓話題自然引入到了歌劇知識以及作品背景的介紹,為學生後面更好地理解作品、演繹歌曲打下了基礎。在學唱環節中,由於學生在匯入時已做過節奏律動的練習,並且老師在教學中反覆強調了四二拍的重拍位置,以及在分段練習時都引導學生關注每段的節奏特點,因此學生掌握得並不吃力。但是,由於歌詞是由外文翻譯過來的,造成了部分樂段旋律的節奏、重音與漢語的節奏、重音並不完全吻合的情況,有時顯得很拗口,所以使學生在演唱時產生了一定的困難,帶詞演唱時不能一下掌握,需要多幾次的慢練,由此也增加了練習的時間。在演唱中,打拍子唱的環節穩定了速度,解決了弱起搶拍的問題,一個班中,只有個別學生沒有掌握好。總體來說,前面幾個部分的教學環節都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8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和素質教育的發展,音樂教育的地位得到了逐步提升。音樂教學是讓中學生在緊張的學習壓力重得以放鬆的重要課程,有利於減緩學生的心理壓力,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對話式教學成為適合中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如何更好地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對話教學,成為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一、耐心傾聽,平等交流

  對話式教學的展開是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的,這就要求教師具備傾聽意識。教師在和學生進行對話時,需要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耐心聽取學生的觀點,同時也要注意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對待一些較內向的同學要以引導和鼓勵為主,而一些特別活躍的同學要注意對其進行合理的“打壓”,以保證課程能夠順利進行。特別是在中學音樂課堂上,學生心理發育已經日趨成熟,教師要學會將自己融入到學生群體之中,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喜歡教師,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教學理念,也能幫助教師更好地瞭解學生對音樂課堂的感受,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讓學生體會到提問教師的樂趣。教師透過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才能得到學生對音樂課堂最真實的想法,瞭解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且能夠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自我意識的表達,從而為音樂課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氛圍。教師在傾聽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自己處於平等交流中的引導地位,要起到引導與把握方向的作用,把每位學生當做獨立的個體,用心體會他們的思想情感,注意引導學生挖掘出教材背後更值得思考的內容。例如《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一課,這部音樂作品處於《音響塑成的民族意識》這一單元,是一部能夠幫助學生培養愛國情感的,具有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對這部音樂作品做好深入瞭解,在上課過程中透過交流對話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對這部音樂作品的感受,解答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利用好每一部音樂作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音樂是一種美的享受,並感受作品中充斥的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為這一學年的音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引導預習,積極交流

  在中學音樂課堂上使用對話式教學,就需要師生之間進行共同的交流才能實現,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進行自學,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是進行對話式教學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在開課之前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激勵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教師可以選擇在上課的最後幾分鐘將下節課所學內容簡單佈置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學生進行預習有很多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有關創作背景的查閱,瞭解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在創作時的心情,使學生透過自學對將要學習的音樂作品有初步的瞭解。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查詢資料,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產生,這樣就可以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特別是一些較複雜的器樂欣賞課,教師必須要在課前進行預習工作的佈置,才能保證在課上欣賞時學生有話可說,也能夠使課堂節奏更緊湊。中學生已經具備比較強的預習能力,在音樂課堂上安排中學生進行預習,能夠為他們高壓力的中學生活提供一些休閒的餘地,並且使他們感受到參與音樂教學的樂趣,並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懂你》一課時,教師要為下一節課的《好漢歌》做好準備。這一單元為《流行風》,《好漢歌》也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作品。因此對這一課採用對話式教學比較適合。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查閱《好漢歌》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提出自己對《好漢歌》的理解,並帶到課堂上與大家進行交流,這樣讓整個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也使得教師可以更輕鬆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如果課堂時間允許,教師還可以提前安排學生對《水滸傳》的內容進行了解,從而將《好漢歌》融入到電視劇當時的環境之中進行理解,讓學生更好的感受何為好漢,感受流行音樂的特點。

  三、創設情景,和諧對話

  在教師樂意去傾聽學生,並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做到有話可說之後,還需要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對話環境,讓學生敢於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觀點,為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創造條件。特別是中學生已經具備比較健全的人格,特別需要教師對其予以尊重和積極的引導,才能讓其樂意走進音樂課堂。首先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可以進行對話的物理環境。比如打亂學生的座位順序,讓學生分組坐在一起,或者像在劇院欣賞音樂作品那樣為學生安排觀眾席的坐法。這樣打破了傳統的學生座位,方便了學生之間進行討論,讓學生感受到更為輕鬆的課堂氛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樂於在課堂上與他人進行對話。其次,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自身做起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課堂感受。教師在課堂上的態度需要親近友善,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積極解答,當學生做出一個較合理的答案時要予以肯定,即便學生說錯了也要注意不能態度強硬的對其進行批評。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對自己的定位應該是學生的夥伴,是對學生提高音樂鑑賞能力的引導者,要充分對學生予以支援和肯定,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重視與尊重,這樣才能讓學生樂於在課堂上發言,並能夠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廣陵散》這一欣賞課,其時代背景距離現代學生的生活背景比較遙遠,學生在進行鑑賞時會有一定的困難。此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他們樂於在課堂上針對《廣陵散》提出自己的問題。此時要注意,由於學生對於古琴曲無法像流行歌曲那樣喜愛以及更好地理解,針對其提出的問題可能會缺少價值。教師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要予以欣賞,尊重學生在思考之後提出的疑問,並帶領全班同學共同討論,一起來幫助提問同學進行解答。教師要滿足學生充滿好奇心的提問。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廣陵散》中充斥的殺伐之氣,感受古代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統治的抗爭精神。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越來越得到廣大師生及家長的重視,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自身的傾聽意識,為學生創設和諧的對話情景,透過各種手段來鼓勵學生與教師進行交流,同時也需要學生協助教師,待著問題進入課堂。從而使對話式教學在音樂課堂上得到合理的利用,提升中學生的音樂素養,減緩其緊張的學習壓力,讓中學生在一種相對輕鬆和諧的心理狀態下完成整個中學階段的學習。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9

  作為一名農村學校音樂教師,由於學校缺少經費的投入,使學生對音樂感受能力較差。現將我在教學中的感受一列如下:

  一、教材內容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在的學生熱衷於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學生對革命傳統歌曲沒有興趣,這也是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

  二、存在不足及措施

  作為音樂老師還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吸取老教師的經驗,取長補短。因此,無論是主課也好,副課也罷,教學反思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為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透過教學我感覺到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

  1、常有教學與教材緊密相關,切忌追求課堂忽視了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因此教師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

  2、教學中要注意到大部分學生,因材施教,個性發展。

  3、要注意師生的情感交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學生一同學習。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反思,請給予指導。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10

  《櫻花》這節課我首先明確兩個目標,一是唱好這首歌,二是明白這首歌曲的風格來源,而這兩個目標又不是單獨存在的,所以本節課就以探索歌曲風格來源為主線貫穿始終。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始終關注兩點:

  一是關注學生本體。

  這節課無論是哪個問題的提出,我首先考慮,這個問題提得有沒有價值,學生能不能聽明白,學生是否願意跟著你的問題思路走。平時同學們聽到日本歌曲時,大家一“耳”便能聽出是哪個國家的,但是怎麼聽出來的,大家也許都沒仔細考慮過,所以本節課我就以這個問題作為切入點,引起大家的共鳴。在後面的環節中,透過對歌曲的講解,透過對比分析的一些手法,引領學生深入歌曲,不但領略到作品不同的風格美,更教會他們學習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是關注音樂本體。

  無論是教唱歌曲的過程還是欣賞歌曲的過程,我都引導同學們從音樂要素出發,分析作品的速度、力度、節奏、旋律線、拍號等等對作品產生的影響,分析的同時,也為將來他們自己進行創編奠定基礎。本節課我精心挑選了《腳伕調》這首風格迥異的歌曲作為對比,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清楚地認識到不同的調式對歌曲風格的影響。

  存在問題:上完本節課,最大的感觸是在歌曲的聲音、情感處理上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對學生沒有進行歌唱方法上的指導。拓展部分,在學生創作完畢進行展示過程中沒能進行有效的點評。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11

  我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剛剛進入教師行列,經驗少,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在我短短的教學工作中我發現現在初中的音樂課已經不是以前那樣非常受同學們喜歡了。相反的同學們對於音樂課的態度卻是冷漠與排斥;他們熱衷於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串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聽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的名字,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在音樂課中所學的歌曲,唱會歌曲的人多,但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叫他們在課堂上唱歌就像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不用心,何來味、又何來情,更何從談感!相反對於流行歌曲他們卻認為很好聽、更有甚者還工工整整地把歌詞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里,裝在兜裡,並引以為豪。這裡面是有許多原因的,我總結我自身的問題,來談談我教學中的不足。

  一.在音樂課中尤其是欣賞課中,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語言多,音樂少,

  二.音樂課像是技能課,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偏重技能,使得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

  三.音樂課以自我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

  另外因我國地域廣、經濟發展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比較勉為其難。教材內容方面,不受學生歡迎。音樂教材在強調音樂教化功能的同時,卻削弱了音樂本身。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12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增長知識的時期,除了要加強知識框架的構建與積累外,德育也十分重要。初中階段的孩子們正處在一個心智不斷髮展與成熟的階段,好的德育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音樂教育正是初中德育中重要的環節。然而,當下的初中音樂教育卻仍然存在許多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材中“音樂”的含量較低

  參看蘇教版初中音樂的教材內容不難發現,教材中“音樂”的含量其實很少,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是關於音樂知識與音樂技巧的,這些技巧和學生的生活並不貼近,學生理解起來不僅存在障礙,還會絲毫提不起興趣。授課時,很多時候是教師空洞地講授某些民族音樂的發展歷程、背景以及音樂的特色,學生的參與極少,音樂課成了教師的獨角戲。此外,音樂課很多時候基本上變成了唱歌課,課程的講授就是教師簡單機械地將一首歌教給學生,直到學生們會唱為止。

  在音樂課上,音樂的內涵、音樂的韻味、音樂的價值完全沒有得到體現。音樂課上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們對於音樂的感知,應當將學生作為主體,應當更注重音樂本身,然而現今的音樂教育在這些方面都存在明顯的缺失。

  音樂課的反思首先要從教學內容著手,教材中音樂的含量低是一個亟待改善的現狀,課堂上教師不應該一味地講授那些枯燥的和學生們所處的時代很遠的音樂的發展歷程,這對於學生們對音樂的感知並沒有實質性的作用。音樂課上,教師應當更多地讓學生真正和好的音樂接觸,讓他們有機會欣賞與領略音樂的實質。音樂是另一種形式的表達,音樂不是簡單地唱歌,透過音樂學生如果能夠體會到背後的情感與韻味,那就達到了音樂教育的真正目的,那也是音樂教師應當尋找的目標。

  二、教材內容無法吸引學生興趣

  現在的音樂教材中存在的另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存在嚴重的脫節,教材的內容完全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教材中,大部分是民族音樂,現在的初中生對於民族音樂基本是一片空白,那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於這個領域毫無興趣,學生們更醉心於當下的流行音樂,這些音樂他們極其喜愛甚至沉迷,而教材中的內容完全不是他們感興趣的。此外,教材中的內容大部分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不要說是初中生,就是很多大學生對於那個年代的音樂基本都沒有認識,年代的跨度往往會帶來很大的認識與審美上的鴻溝。對於那個年代的音樂以及音樂背後涵蓋的情懷,那是初中生完全無法領會的,那和他們生活的時代隔得太遠。正是因為如此,很多時候學生會覺得音樂課枯燥乏味,趣味性不強,對於音樂課也絲毫提不起興趣。

  這樣的現狀是目前音樂教學的一個很大障礙,想要逾越這個障礙,課堂上教師有必要做出一些革新。首先,不必完全照本宣科,一成不變地按照教程來,那樣學生接受起來難度較大。對於教材中很重要的內容,如果這些內容的確是和學生的生活隔得比較遠,教授課本知識前教師可以準備充分的'引言與過渡,儘量將課本中的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相結合,並且以簡單輕鬆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教學內容的相應背景知識,讓學生對於相關知識有充分了解,接受起來才會更容易。此外,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加入學生們喜愛的其他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也可以有相應改變。比如,可以讓學生們來表演自己最喜愛的歌曲,並且闡述自己喜歡的原因及自己對這首歌的體會,這個過程並不僅僅是讓學生有勇氣在同學面前來唱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深刻地去體會一首音樂作品,嘗試瞭解作品想要表達的內在情感。

  三、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不平衡

  目前的音樂課堂上,還是難以避免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教師和學生間缺乏互動,學生的地位被忽略在音樂課堂上也十分常見。很多音樂教師一堂課下來基本沒有離開過鋼琴,和學生間也極其缺乏溝通,音樂課就是教師教給學生唱一首歌,並沒有實質性的意義。這種狀況很普遍,也是很不可取的。音樂課堂是培養學生情商的過程,是提升學生對於音樂的感知的途徑,若課堂上教師完全不在意學生的感受,教學形式枯燥乏味,學生不僅學不到東西,還會對音樂喪失興趣。

  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應當有所改變,教師應該更多地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應及變化,讓他們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音樂課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唱一首歌,重點是透過學唱的過程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一首歌與一首音樂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很多時候,經典的音樂後面往往蘊含著一個深刻的故事或者一個意味深長的道理。培養學生對於音樂的感知,就是要讓學生能夠懂得如何欣賞好的音樂,欣賞音樂後面傳遞的情感,讀懂那個故事以及那個意味深長的道理,這才是音樂教學的目的,才是教學中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應當去到的方向。

  總之,現今的初中音樂教學中仍然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教材的內容過於空洞,關於“音樂”的地方比較有限,不僅如此,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及他們生活的年代嚴重脫節,這直接造成學生對於音樂課堂提不起興趣,對於課程難於理解,也無法產生共鳴,這都是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應當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充實,教學模式更新穎。此外,教師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應及變化,讓他們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13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麼是積極的課堂環境?根據音樂課程特點和教學特點,依據素質教育的精神和《綱要》的規定,把課堂教學環境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其中硬環境是指人力環境,即教師;軟環境指所有與音樂教學有關的物質和精神環境。那麼什麼樣的環境才能稱為“積極的課堂環境”呢?平時會和學生、老師聊到,大多數學生都認為“積極課堂環境”的幾個重要方面有:

  1、有意義、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

  2、大量獲得知識的機會;

  3、學習過程的樂趣;

  4、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5、積極的投入與參與;

  6、創造性學習。

  其實教師和學生的看法是一致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如果想要創造積極的課堂環境,就必須認同並盡力滿足學生的這種基本情感動機需求,從而形成一種充分面向全體學生的開放、民主、互動、平等、參與與合作的愉悅的音樂文化課。

  那如何建立積極的課堂環境呢?在建立積極的課堂環境時,我們必須把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在設計、實施和評價教學過程中把學習者作為主要參考。從學生認為的積極課堂環境的幾個重要方面來看:第一、二點實際上是對教師的教學內容上的一些要求,而第三至六點都是圍繞教師教學的方法來提出的,那麼我們就要從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去思考如何建立積極的音樂課堂環境。

  1、適當降低識譜、視唱的難度,刪去像音程、和絃這些學生一般難以接受理解,在實際接觸中鳳毛麟角的內容。在欣賞方面,重在體驗,把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放在首要位置。在唱歌曲目的選擇上,充分關注中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適當加入具有時代氣息的歌曲。

  2、新課標要求教師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為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並設計相應對策。這就要求我們儘可能讓學生參與課前備課,讓學生自己收集有關資料,選擇教學內容,自己設計學習方法。如我教學“採茶舞曲、進行曲、搖籃曲”等體裁的歌曲,讓學生課前去尋找同類體裁的曲子,透過交流聽賞、篩選確定學習內容,設計學習方案。這其中教師只充當參與、促進和指導的角色。這個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還能使教師瞭解到學生的需求,掌握學生的情感狀態,把握學生的現有水平,使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學方案,以便對症下藥,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師生間的資訊傳遞和情感的溝通。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1、運用學生感興趣的語言、方法來傳授音樂知識。例如,我採用繞口令進行節奏教學。見例:“老爺堂上一面鼓,鼓上一隻皮老虎。皮老虎抓破了鼓,就拿塊破布往上補。只見過破布補破褲,哪見過破布補破鼓。”幾遍下來,不光繞口令學會了,節奏的難點——後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型也迎刃而解了。

  2、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教師創設一種融聽、視、感、觸為一體的環境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角色。如《梨園擷英》戲劇欣賞課,課前我在教室黑板上張貼幾幅劇照,如《鍘美案》、《智取威虎山》裡的人物等,在教室裡營造出戲劇院的氛圍。上課一開始教師播放《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的唱段,讓學生尋找與之相對應的劇照,判斷人物角色所屬的行當。曲畢,學生爭先恐後紛紛舉手,踴躍發言,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以至順利地引導學生直奔主題,深入進行審美的體驗。

  3、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絡起來。音樂源於生活,表現生活。音樂對於學生來說,首先不是表演,不是“藝術”,而是自我流露。因此,音樂教育,不應將學生在狹小的由音符組成的抽象、枯燥的世界裡,束縛在課堂書本里,而應展現音樂與生活的有機聯絡。例如,《國歌》一課中的三連音這一節奏,如果教師結合學生生活中“機關槍”引入,那麼一下子,整個教室就活躍起來了。“噠噠噠噠噠噠”的機關槍聲從教室的每個角落響起,慢慢地,絕大多數的槍聲也都成了“噠噠噠噠噠噠(三連音)……”的節奏了,學生不僅輕而易舉地念準了三連音,而且體驗到了三連音像密集的炮火,聯想到了愛國將士們冒著槍林彈雨,奮勇殺敵的場面。

  4、積極評價、鼓勵學生。首先,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要求,然後教師抓住每一個鼓勵學生的機會對學生進行鼓勵。例如,讓一位同學唱首歌,他如果不願意唱,教師可以引導他,可以先讓他從座位上站起來,然後慢慢讓他與教師一起唱(這種情況大多數同學都可接受)。只要他比往常稍有進步,就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教師不斷地給學生建立自信心,讓他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有潛質,並且每時每刻堅去,他還可以做得越來越好。這樣就會激發並增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14

  每次走進教室,都能感覺到學生們對音樂的渴望,。我也在想:怎樣樣才能把每一堂音樂課上好,讓學生在繁重的文化課之外也能夠找到他們精神與心靈的樂園怎樣樣才能透過音樂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充滿著物慾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昇華

  音樂課是學生們最喜歡上的課,他們熱衷於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卻是孩子們對教育部門精心編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更不用說那些讓學生們聽起來枯燥乏味的欣賞曲了。我們的教材不必須適合每一個地區的學校實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也存在許多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做深一步的探討和反思。

  一、課堂音樂教學重點教什麼

  音樂課不單純是唱歌課,但僅唱會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裡專學唱歌,長久以來,學生就會感受到音樂課裡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裡。

  器樂課也不是單純的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裡,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

  欣賞課並非文學課。有些老師的欣賞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要掌握好定位

  是要“聽”中“說”

  有些樂曲學生沒聽過,不熟悉,興趣不大。遇到這種情形,教師能夠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敘述樂曲構成的過程以及情感特徵,儘量縮短學生與樂曲之間的距離,並使他們逐步融入樂曲所表現得意境。也能夠讓學生說出聆聽作品後的感受像《百鳥朝鳳》,我要求同學們閉上眼睛全神貫注的欣賞,之後用一個詞語或一段話把自己的感受描繪出來。於是各種各樣的詞語誕生了“爭執”“百鳥爭鳴”“清晨”。。。。。。

  上面僅是粗淺的談論了音樂欣賞中的教學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教無定法。問題在於隨機創造。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狀況,認真分析,巧妙設計,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變被動為主動,讓課堂充滿活力,就會順利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音樂欣賞課再也不會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將是一個百鳥爭鳴生機盎然的春天!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裡,很多教師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設計好的環節進行教學,而忽視了課堂突發,臨時應變等。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理解器。

  總之,此刻的音樂課堂仍需要我們廣大的音樂教師不斷的學習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教育不斷完善和發展。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15

  I、教材使用說明

  本學期的音樂教材使用的是美國九年一貫制中學的新音樂教材義務教育,在全省統一實施,由人民音樂出版社修訂發行。本教材在整個學期內分為6個學習單元,共新增15學時。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教材使用中對部分單元材料進行調整和適當增減。整個學期實際新增教學時數為14個教學時數。

  II、本學期教學工作量

  本學期,我在初中二年級14個班擔任音樂教學,每週14學時,校本美術課(素描、曲藝)每週三兩節課,整個學期音樂教學的總代課學時為196學時。

  第三學期音樂教學反思

  1、堅持音樂教學新理念,實現目標,落實標準。

  本學期的音樂教學可以堅持“培養興趣,發展音樂感受、欣賞、表演和創造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培養情感”的總目標,落實音樂教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喜歡音樂,熱愛音樂課堂,以教學過程和方法為教學目標,將知識和技能融入學生喜愛的各種有趣的實踐活動中,以培養學生豐富的生活興趣為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我們努力實踐以音樂美學為核心、以音樂興趣為動力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和音樂實踐,並將其認真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能夠提前思考團隊中的學生教什麼、誰教、誰教、如何教,預見目標能否實現,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教學原則。

  2、 立足課堂,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

  在本學期的音樂教學中,我們將進一步改變備課方式,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基礎上,注重對教材的梳理、選擇、補充和整合,努力使各單元的主題材料活起來,教材設計活起來,注意每單元教材的課前準備,課前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靈活採取適當措施保護學生的學習情緒。備課後、每堂課教學結束後,不斷檢查完成的教學計劃,並根據課堂教學進度和學生需求及時補充、修改和完善。課堂常規教學是檢驗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試金石。每次音樂課結束後,我都會問自己:這節課的教材清楚嗎?對學生的要求是否明確?我的教學方法設計合適嗎?我的語言在課堂上是否生動、準確、簡潔?將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我的教學效果進行聯絡和比較,認真發現問題並及時糾正。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堅持正確的教學方法,大膽採用生動的啟發、研究和探索的教學方法,依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注意建立新的師生關係,自覺改變主角,以“朋友”的形象真誠地反對學生,因為在教學中,我從不歧視任何學生。當一些學生不理解教材時,我會保持冷靜,微笑著說“別擔心”和“沒關係”。因此,當本學期的音樂教學結束時,我們會徵求學生的意見,對我的評價最好的是“友好”和“有趣”,我認為這樣的話可以從學生的口中說出來,這表明我可以銳意進取,改變教師的地位,在主角和教師之間建立新的關係,這實際上非常有利於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

  四、本學期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程實施的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新課程的目標和標準對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教師的音樂綜合素質、教學活動設計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存在新的期望。新的音樂課程要體現出新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就必須要求教師具備上述教學技能。在這方面,我認為現有的條件不足以完全滿足學生的願望。未來我們需要透過各種方式和途徑進一步提高許多技能,以滿足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滿足學生在學習中的不同期望。

  2、 音樂課程資源嚴重短缺。

  從現有的音樂教學資源來看,教材中的素材不夠豐富,有些素材很難讓學生理解和理解。為了實現聯檢組的主題目標,遠遠不能滿足要求,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學習和補充。問題在於,一些急需的課程資源很難找到;聰明的女人不用火做飯是很困難的;,造成教學過程中難以表達,學生難以體驗和理解的現象。

  3、 一些學生的錯誤想法。

  長期以來,受學校、社會、家庭等傳統入學思想的影響,部分學生仍將音樂課程視為“冷漠”課程,表現出一些消極的學習情緒。要扭轉這種想法,激勵這些學生正確地教授音樂,工作量相當大,效果難以預測。

  4、 長期的音樂教學造成的厭倦。

  我在中學從事音樂教學已經11年了。有時,由於各種因素,我感到心理穩定和無聊。唯一的例外是,當工作壓力大,備課受阻時,我的情緒很容易波動。這種不良情緒有時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甚至在無意中傷害學生。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認真反思的問題。作為一名老教師,這無疑是錯誤的,不應該發生。原則上,這是一個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的問題,必須在今後的工作中予以堅決糾正。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16

  我在教學中的感受如下:

  一、教材內容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在的學生熱衷於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學生對革命傳統歌曲沒有興趣,這也是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

  二、存在不足及措施

  作為音樂老師還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吸取老教師的經驗,取長補短。 因此,無論是主課也好,副課也罷,教學反思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為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透過教學我感覺到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

  1、常有教學與教材緊密相關,切忌追求課堂忽視了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因此教師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

  2、教學中要注意到大部分學生,因材施教,個性發展。

  3、要注意師生的情感交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學生一同學習。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反思,請給予指導。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17

  一、教材使用說明

  本學期音樂教材,使用的是全省統一實施的由人民音樂出版社修改發行的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中學音樂新教材。該教材全學期共分6個學習單元,共計新授課時15教時。根據教材資料,依據學生理解本事程度,在使用該教材中,對部分單元資料加以調整,適當進行了增刪,全學期實際新授課時14教時。

  二、本學期教學工作工作量

  本學期擔任初二年級14個班音樂教學工作,周課時14節,校本藝術課程(小品、曲藝)每雙週三兩節,音樂教學全學期代課總課時196課時。

  三、學期音樂教學反思

  1、堅持音樂教學新理念,實現目標,落實標準。

  本學期音樂教學,能夠堅持貫徹音樂課程的“培養興趣,發展音樂感受、鑑賞、表現、創造本事,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情操”的總目標,把音樂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具體落實到讓學生喜歡音樂、愛上音樂課方面上來,把教學中的過程及方法,作為教學目標來追求,把知識技能融於學生喜愛的各種趣味性實踐活動來體現,把培養學生豐富的生活情趣做為教學目標來設定。

  教學中,努力實踐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音樂興趣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注重音樂實踐的基本理念,並認真把它們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在教學中,能進取思考面隊學生教什麼、誰來教、對誰教、怎樣教,預見目標能否到達和實現,牢固確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學原則。

  2、立足課堂,促成教師教學行為的轉型。

  本學期在音樂教學中,進一步改變備課方式,立足音樂教材文字鑽研,能對教材有所側重地梳理、選擇、補充、整合,努力做到各單元主題資料生活化,把教學資料設計的活動化,注意每單元資料的課前準備,瞭解學生上課前的心理狀態,靈活採取恰當的手段,保護學生學習情緒。課後備課,經過每節課的教學不斷檢查已成的教案,針對課堂教學的進展,學生的需求,及時加以補充、修改、完善。課堂常規教學是檢驗一個教師教學本事、水平的試金石。在每節音樂課後,我常常問自我:本節課的教學資料明確否?對學生的要求是否清晰?我的教學方法設計是否妥當?課堂上我的語言是否生動、確切精練?把學生“學”的效果和我“教”的效果相互聯絡比較,細心找出問題,及時糾正。

  教學中,能堅持正確的教學方式,能大膽採取生動啟發,研究探索式的教學方法,把知識教學依靠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面上來,教學中,能注重建立新型師生關係,自覺改變主角,以“朋友”的形象與學生真誠相對,因為在教學中,我從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當教學資料得不到一些學生理解的時候,我會心態平靜,微笑應對,說一聲“彆著急”“沒關係”,所以本學期當音樂教學結束後,我們徵求學生意見當中,最多最好的評價,認為我“和氣”“好玩”,我覺得從學生口中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了我能進取轉變教師地位、主角師生新型關係的建立,實質上是極有利於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

  四、本學期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程實施的夢想與現實差距大。

  新課程的目標,標準對我們每一個教師提出了高要求,異常是在教師的綜合音樂素質、教學活動設計的本事,組織管理的本事及教師語言表達本事方面,都有著新的期望。音樂新課程要體現新、趣、活,就必定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具備上述各方面的本事,在這方面,我認為自我就現有條件還不夠完全滿足學生的願望,需要在今後、經過各種方式和途徑進一步提高諸多本事,以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滿足學生在學習中的不一樣期望。

  2、音樂課程資源嚴重缺乏。

  從現有的音樂教學資源來看,教材上的資料還不夠豐富,有些資料學生難以理解和理解。要完成單元主題目標,還遠遠達不到要求,需要從各方面加以汲取、補充,而問題是有些急需的課程資源卻難以尋覓,“巧婦難為無火米炊”,造成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難以表達,學生難於體驗,理解的現象。

  3、部分學生存在的錯誤理念。

  長期以來,由於受學校、社會、家庭傳統升學思想的影響,部分學生仍把音樂課視為“無所謂”的課程,所以表現出一些消極的學習情緒,要扭轉這種思想,啟發這些學生正確對待音樂教學,工作量相當大,效果也難以預見。

  4、長期從事音樂教學的所產生的厭煩情緒。

  我從事中學音樂教學已有11年,有時因各種因素,心理上有時產生的穩定及厭煩情緒,異常是在工作壓力大,備課受到阻礙時,情緒易產生波動。這種不良情緒有時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甚至無意間傷害了學生,我覺得這是值得自我認真反思的問題,做為一名老教師,無疑這是錯誤的,不該發生的。原則地說,這是職業道德問題,是敬業態度問題,在今後工作中,必須堅決糾正。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18

  一、突出音樂特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我們都知道,優秀的音樂作品是時代的號角、人民的心聲。這些優秀的音樂作品透過流暢的旋律、明快完整的節奏、真摯樸實的感情、嚴整精煉的結構、清新質樸的風格,塑造出動人的音樂藝術形象,具有激動人心的感召力,影響到人們的心靈深處。我們可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上音樂課時,適當地穿插一些具有愛國主義教育的歌曲,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熱愛祖國。象上<黃河大合唱>時,我順便講解了這首歌曲產生的歷史背景:它以抗日戰爭為主題,以黃河象徵我們偉大的祖國,以船伕的形象來代表我們團結戰鬥的中華民族,以狂風惡浪來比喻侵略者,熱情歌頌偉大的中華民族團結戰鬥、保衛祖國、無畏鬥爭的精神。這樣教學,改變了過去“只唱不講解、學生課後不理解”的現象。過去上音樂課一上課便帶唱,學生象“機器”一般的“讀歌”,學生們不理解歌曲的意義、內涵,就不可能投入感情,課堂上自然就不會產生很好的氣氛。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呆板而枯燥。現在,我給同學講了這首歌曲的歷史背景,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意義內容,學生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學生全心投入,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另外,在學民歌時,也可適當地向同學們講解民歌的源流、特點、歷史。如欣賞<春江花月夜>時,我講解了這首歌的背景:它是一首描繪春風和煦、皎月當空、山水相映、花月交輝、漁舟晚歸、充滿詩情畫意的讚美祖國錦繡河山的大自然風景歌曲。這樣進行講解,加深了學生對祖國曆史文化的瞭解,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了同學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以及對現實生活的讚美,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寓教於學,不斷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參加課內外音樂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課堂上全心投入,主動感受音樂,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寓教於樂。比如在教新歌或欣賞歌曲時,先講解一些有關歌曲的人物、歷史原因或者作者背景,來誘導學生的學習慾望。象在教《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時,我講解了此歌曲的歷史及其衍變的過程,向同學們講解了這首歌曲的前身是<八路軍大合唱>中的《八路軍進行曲>,在解放戰爭時期才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這首歌曲的主題集中表現了人民軍隊的豪邁、雄壯和威武,它伴隨著人民軍隊的成長、壯大和人民戰爭的勝利。同時,我還講解了這首歌的作曲家鄭律成的有關故事,透過這樣插人講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另外,在課堂上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理解音樂的內容,啟發學生的抽象思維。例如,在上民歌時,發動會唱地方特色歌謠的學生積極參與唱歌,相互比較各自的不同之處。這樣課堂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有的學生唱山歌,有的學生唱牧歌,有的唱兒歌等等。同時,還可以請會樂器的學生彈奏歌曲,會唱歌的同學上臺唱歌,會跳舞的學生一起伴舞,使課堂教學始終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進行,把樂理知識、視唱練耳、歌唱技巧、歌曲欣賞等等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不但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興趣和積極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吸收,使音樂教學在和諧、有趣、生動、活潑的氣氛中有序地進行。

  三、認真抓好音樂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

  課外音樂活動是音樂教學的延續,它有助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音樂才能和特長,挖掘音樂“苗子”;還有助於豐富學生的課餘活動,是音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這方面,我在全校成立了“音樂興趣小組”和“舞蹈愛好小組”。利用課餘時間輔導他們,經常帶他們去聽聽演唱會,看看舞蹈節目。在欣賞<春江花月夜>的第三節<風回曲水>時,我組織學生到附近古寺裡郊遊,在流水澗澗、清泉透徹的幽靜小溪旁欣賞這首樂曲,讓學生充分理解、體會樂曲的涵義,使學生很好地融入到這情景交融的樂景中去,深深體會樂曲的內涵,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配合學校的“校慶”活動,選拔一些有音樂素質的學生參加各種大型的活動,充分培養他們的膽識、技能和“颱風”,為學生們進入高等學校深造奠定基礎。另外,每學期還舉辦歌唱比賽和樂器學習班。透過這一系列的第二課堂活動,不但鞏固、加深和擴大了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音樂知識,還提高了他們的技能、技巧和音樂藝術素養,滿足了學生們對音樂藝術方面的需求,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培養了學生們的音樂藝術天賦,達到美育教育的目的。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19

  作為一名農村學校音樂教師,由於學校缺少經費的投入,使學生對音樂感受能力較差。現將我在教學中的感受一列如下:

  一、教材內容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在的學生熱衷於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學生對革命傳統歌曲沒有興趣,這也是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

  二、存在不足及措施

  作為音樂老師還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吸取老教師的經驗,取長補短.因此,無論是主課也好,副課也罷,教學反思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為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透過教學我感覺到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

  1、常有教學與教材緊密相關,切忌追求課堂忽視了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因此教師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

  2、教學中要注意到大部分學生,因材施教,個性發展。

  3、要注意師生的情感交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學生一同學習。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反思,請給予指導。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篇20

  每次走進教室,我都能感受到學生對音樂的渴望,我也在想:我們怎樣才能教好每一節音樂課,讓學生在沉重的文化課之外,找到自己的精神和精神天堂,我們怎樣才能透過音樂的獨特力量教育學生,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昇華

  音樂課是學生們最喜歡的課,他們熱衷於流行歌曲、歌手和電影明星。相反,孩子們鄙視教育部門精心編排的教材中的歌曲,更不用說讓學生聽起來很無聊的欣賞歌曲了。我們的教材並不一定要對每個地區的學校都實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也存在很多問題,這需要我們進行進一步的討論和反思。

  i.課堂音樂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音樂課不僅僅是一門歌唱課,要唱的歌曲更多,如何唱好的歌曲更少。很長一段時間,學生們會覺得音樂課上的歌曲不好,也不夠有趣。當然,他們會專注於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

  器樂課不是一門簡單的技能課。這很無聊,機械訓練多,興趣刺激和情感表達少。。表面上看,一些學生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產生一些影響,但這可能會削弱大多數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將其抹去。

  欣賞不是文學。在一些教師的鑑賞課上,有很多語言講解,要求學生少用心聽,更清楚地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少用音樂思考、理解和激發想象力,多用語言表達,少用情感體驗。這樣一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積累就會越來越少,對音樂的理解就會越來越膚淺,最終會失去學習音樂的熱情。

  其次,我們應該掌握音樂課堂教學的定位

  音樂課程更多的是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主導。在我們的音樂課上,無論學生學得多好,很多老師都只注重按照設計好的方法進行教學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