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通用1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

  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裡。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在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教師的進德修業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終止。

  這本書作者透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幾方面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特別是每一個章節前面短短的幾句話對我的感觸最大。

  一、就讓你的眼淚流下來

  說我們教育孩子們成為人,我們自己首先必須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當無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動和傷感時,就讓我們的眼淚流出來。不由得想起一次課堂上,由於幾個男學生的故意搗亂,我停止正在進行的課,對學生講我的求學經歷,希望能夠感動他們,由於感情過於投入,邊講邊流淚,事後覺得自己過於幼稚,竟然在學生面前流淚。讀了 吳非 老師的這篇文章之後,想想:是啊!我們也是普通人,我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需要有情感宣洩的時候,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當著學生的面流淚呢?

  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

  其實,不管是什麼地方,每個中國人的根都在農村,我們的祖先都是農民。小農意識哺育了民族性格,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知識階層。我們也不可避免地會把小農意識帶進教育。可怕的是這種習氣又透過教師的示範,傳染給一代又一代的學生。

  有些教師回憶自己的學生,會發現在做人上差異過大,其實種子是在青少年時代種下去的。如果你嫌自己的學生“小氣”,既需要從家庭教育方面找原因,可能也得反思:自己是不是個“大氣”的人。

  三、說學生聽得懂的話

  教師不瞭解自己的學生,對學生缺乏耐心,說話方式不當,都可能形成隔膜,使學生畏懼老師,從而失去很多學習機會。師生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主要責任在教師。

  在教學不順利的時候,教師們能不能做點反思:自己的教學語言是否有問題?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這些人的成長需要靠我們的耐心和勇氣去實現,如果能時時想到每一節課,每一次談話,都關係到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關係到他的人格養成,關係到他個體生命的價值,我們可能會更加重視話語方式,加強與學生的心靈溝通。

  書中還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深意的道理,要當一名合格的老師需要注意學習的還有很多,作者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與希望,激勵我前行。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2

  最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以往,總是覺得這種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太深奧,看得很累但收穫甚少。可是,翻開《致青年教師》一書,會發現它的目錄很新穎,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話,不禁讓我有興趣繼續深入閱讀。於是,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浮現在眼前,這些案例都是曾經或者現在正發生在我身邊的。捧著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促膝而談,讓我一下子就把整本書看完了。

  吳非老師主要透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作為一名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新教師,我邊讀邊對照自己的教育過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現和吳老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吳老師提出的觀點,展示的事例,讓我牢牢記住在心間。

  讀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時候的語文老師。他是一名大學剛剛畢業、長相陽光、性格溫柔的男老師,他從不向同學們發脾氣,即便大家認為他"好欺負",在他課上行為放肆:有人吃東西,有人睡覺,有人換座位,有人坐地上聽課老師也從來不發脾氣,只是默默嘆氣。直到有一天,老師終於爆發了,他居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流淚了,我們都震驚了,一位男老師居然會對著學生流淚。老師說,他把對我們的放縱當成了放鬆,對我們很無奈。那天老師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後來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然一新,再也不是從前的雜亂無章。這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這不正是吳老師所說的:不要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要擔心在學生面前流淚,如果這一切有利於他們人性的甦醒。倘若你竭力掩飾,有可能會被學生誤認作是冷漠,也有可能會讓敏感的學生也去學習剋制和忍耐。把你的愛,你的悲傷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實地袒露在學生面前吧!

  作為老師,我們還應該珍視自己的專業。在我的身邊,很多老師都很珍視自己的專業,他們從自己的學科中獲得教學的樂趣,也獲得生活的樂趣。因為教師這份職業可以讓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滿足。一個連自己的專業都不愛的教師是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師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裡。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照耀學生前面的道路。我們想要當這盞不滅的燈,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過去,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如果這是一桶幾十年不變的水,那必將是一桶死水.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須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3

  利用假期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近兩年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高貴與卑微的距離也許只有一步,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嚴。試著在心裡裝下學生的心,有些事,儘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從小培養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識。作為青年教師,要自覺維護教師的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之於"青年教師","青年"說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教師"說明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說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而且每時每刻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自己教育教學業務的錘鍊,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展現。學校為青年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教藝精湛的師傅,團結友好的團隊。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4

  一本好書就如同一位摯友,和書交流就是同大師對話。《致青年教師》一書,讓我受益很多,感觸頗深。 “精讀一本好書,點亮一盞心燈。”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書中吳非老師透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人民教師。

  讀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才真正懂得:教齡、資歷、經驗,未必就意味著是個成熟、理性的教師!讀吳非老師的文章,給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 “不要急”、 “心裡裝著學生的心”、 “尊重常識”、 “不放棄理想”、 “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教師的教育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甚至對人生的態度。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以讚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的領路人,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在教學中,我很容易 “急”,有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每上完一節課,都很希望所有的學生能接受我的觀念,都能獨立,正確的完成的作業,但往往是事與願違。於是我就會覺得是他們腦子不開竅。現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廂情願。就連我自己對任何事情也會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個更漫長的過程,更何況是學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還在於有耐心。作為教育者,要有種樹人的耐心,在平靜中等待。同時,在堅持一碗水端平教育原則下,我們還應個別對待。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亮點,不要以某一標準去評價,斷定一個人的成敗,這樣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們要以同樣的眼光對待每個學生。

  對於青年教師,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吳非老師的文章,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讀了這本書,我知道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5

  利用假期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這些年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高貴與卑微的距離也許只有一步,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嚴。試著在心裡裝下學生的心,有些事,儘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從小培養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識。作為青年教師,要自覺維護教師的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6

  學校為每位教師準備了很多的新書,讓我們利用暑期好好閱讀,我拿到的就有這本《致青年教師》。書中寫了很多教育教學的常識,作者在冷靜地辨析教育現象,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

  《我是來欣賞同行的》,參加過很多次聽課,也聆聽過很多專家的點評,有時自己的困惑能從專家的點評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闡述出不一樣的觀點,有的觀點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謀而合,有的觀點以自己的水平還達不到理解的程度,這樣在他們的點評中能得到新的東西,用以指導以後的教學。而作者的觀點讓人覺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來學習的,那就把心態擺擺正。讓我們來欣賞每位上課的教師吧。”“欣賞”這個詞非常喜歡,不管怎樣擺正自己的心態,能從一課中有一收穫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個人上課都有自己的特點,我是來參觀的,是來欣賞別人的,可能這樣的心態下會淡定地對待,這樣也會減少上課老師的壓力。

  《課堂有你,更有學生》文中最後一段“如果上課可以不用課件,儘量不要用。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是一種文化薰陶。……”作為一名教師,在師範是必練的基本功就有粉筆字。記得我才進師範時,三字中從沒接觸過毛筆字,看到別人寫的毛筆字特別是隸書,真的很羨慕。輪到自己拿起毛筆,橫豎都不聽話,寫出來的甚至都看不出來是什麼字,老師對我們這些沒練過字的學生說的一招我現在還記得,就是用毛筆畫圈,一個接一個,連著畫,看線條的粗細是否能做到大體相同。對一個不懂書法的人來說,我不知道這樣做的道理,但練著練著,再去寫字,感覺有點能握住筆了,每個暑假,包括到現在我都有練字的習慣,毛筆字的練習影響了鋼筆字和粉筆字,所以我的三字寫出來是差不多的,粉筆字更好一些。曾經帶一屆學生帶了三年,而那時的學校沒有多媒體,有很多的小黑板,有卡片式的、轉動的、整塊的(有大小之分),每天下午都會為明天的課準備小黑板,可能學生受我的影響,班上有一部分學生的字型越來越和我相似,這時我才看到小處對學生的影響。

  生而有涯,知識無限。能在精力充沛的有限時間內好好工作、讀書,真的是非常幸福的。老師們,讓我們一起把教師做成播種幸福的職業,願我們共享生命與職業的歡欣和幸福!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7

  暑假在校值班期間,我有幸拜讀了吳非的《致青年教師》。《致青年教師》成書於吳非老師即將跟三尺講臺告別之際,他透過長談在書中拉進與讀者的距離,用通俗的手法將自己近三十載為人師之經驗付諸筆端,躍然紙上,傾囊相授。希望給還在教學一線孜孜以求的“後浪”們照亮前行的路。

  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為我們青年教師打開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戶。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書中吳非老師透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第一輯為《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在這一輯中,吳非老師寫道:“教師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優秀教師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樣遼闊,如同長空一樣高遠。只有教師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學生的樂園;他所教的學生,才會愉悅的開墾自己的心靈。”教師在教學中不光是扮演傳授知識的角色,還要擔負起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重任。特別是像我這樣一個剛踏入教育行業不久的年輕班主任,面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師要擁有愛心、耐心,寬容對待,用寬廣的胸襟對待學生以及身邊的人,無形中透露著教師不凡的氣度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些將春風化雨般滋潤著、影響著學生,學生也將心胸開闊起來,不自私,不與別人斤斤計較。

  同時,吳非老師還指出有的教師心胸狹隘,總會把同行貶得一文不值:同行愛好讀書,他馬上就批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同行發表了幾篇學科論文,他就說“評價教師還是要看課堂教學”;看到同行上課受到好評,他又會說“只能上課不搞科研是不行的”;而如果自己樣樣不如人,什麼都比不了,他甚至又會說“沒有生活情調又有什麼意思“。這些話是有據可循的,走上社會,會看到有人不敢“冒尖”,有人故意藏拙,作為青年教師,我們對自己,對別人都儘可能的做到一片坦蕩吧,為了學生,更是為了自己,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吧!

  第二輯中《教師不是演員》這一篇文章也讓我感受頗深。很多青年教師免不了“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無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我想大抵是這樣兩種原因:一、青年教師自身教學能力不過硬,容易照搬亂套;二、學校公開課的要求過多。有過這樣一種經歷,實習學校的公開課必須要有小組合作,沒有就不過關,不合格,若有人推門聽課,得臨時找個問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應付檢查。閱讀吳非老師的這邊文章後,我知道了教學上的“拿手好戲”常常是方法或是“技術”,而不是“戲”。優秀教師應該瞭解少年思維的共性,瞭解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善於和學生對話,從中找出合理的有價值的內容,而不是讓學生看一場演出。

  拜讀通篇著作,讓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後生受益良多,從書中我讀出了吳老師對於未來教育的美好憧憬和希望。同時吳老師傳授的寶貴經驗也激勵著我在教育的征途中披荊斬浪,乘風前行!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一如既往地以學生成長為己任,始終秉持素質教育發展理念、始終堅持走在教學創新的一線、始終保持樂學善教的初心!在基礎教育事業中風雨前行,努力做洶湧澎湃的“後浪”,不負芳華亦無愧於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8

  一、比賽目的

  為了迎接第四屆校園讀書節暨“作家進校園”活動,展示青年教師的青春風采,推進魅力教師研修班學員進修,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濃厚學習氛圍,特舉辦本次《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演講比賽活動。

  二、活動時間:

  即日起至4月6日

  三、參賽物件:

  魅力教師研修班(各學科)成員和35週歲以下青年教師

  四、活動安排

  1、初賽階段:參賽物件於3月26日前將《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徵文列印紙質稿上交各年級組長,組長對照名單收齊彙總後上交給教科室,電子稿請各人妥善儲存。學校將於3月31日前根據上交的徵文進行初步評選,評選出優秀作品。

  2、決賽階段:根據初評結果,學校將組織獲得優秀作品的參賽選手於4月6日進行演講比賽。本次大賽將現場評出一、二、三等獎,頒發獎狀和證書。

  五、徵文和演講比賽評分標準。

  1、徵文要求:

  結合《致青年教師》這本書談談讀書收穫,或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暢談教育心得,也可結合身邊的優秀教師感人事蹟,撰寫心得體會。列印格式:標題宋體小二加粗,正文宋體四號,行距固定值22磅,左右頁邊距均為2釐米,姓名日期寫在最後,A4紙列印。

  2、演講評分標準:

  採用10分制評分,計算分值時,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最後累加平均分即為選手的最高得分。

  思想內容:3.0分。要求演講內容緊扣主題,思想積極向上,富有真情實感。

  語言表達:3.0分。要求脫稿演講,語言規範,口齒清晰,普通話標準。

  儀態印象:2.0分。要求服飾得體,儀表大方,舉止自然,體現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

  綜合印象:2.0分。由評委根據演講選手的臨場表現作出綜合素質的評價。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9

  《致青年教師》是吳非先生的工作日誌和反思隨筆中的結晶。文章短小精悍,所述問題直白犀利。它所關注的,都是教育教學一線的事。豐富的例項講述了很多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整本書讀完,給我最深的感觸是“教師要關注教育中的點滴小事”。只有教師以身作則,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諦——教本領、育人才。

  教育無小事。作為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特點,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學生的真正需求,做到心中有學生。要想心中有學生,首先就要眼中有學生。文中《等一會,讓他把話說完》。有位母親告訴我,她的孩子從小就懂事,三歲時就有些讓人想不到的話。有一回,客人問:“如果你有兩個蘋果,一大一小,你把哪個給媽媽?”這類愚蠢的測試往往令人生厭,可是民間教育經常熱衷於用這類問題折磨孩子。——孩子回答說:“我在蘋果上都咬一口??”客人驚愕的叫了一聲:“這孩子??”她想說的是:“這孩子心眼兒太壞了,兩個蘋果都霸佔了!”可是孩子慢吞吞地說:“??然後我把甜的那個給媽媽吃。”客人很羞愧,對做母親的說:“我差一點兒以為??”母親笑著說:“我的習慣是讓她把話講完;而且可以等他,讓他把話重講一遍。”好的教育除了智慧,還在於有耐心。一個孩子的成長,要好多年,作為家長和教師,要有種樹人那樣的耐心,在平靜中等待。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說得真的很準確。我們每個人都有我們自己的個性和特點,然而走進了這個學校,其中的很多東西不適合拿來教導學生,特別是在小學。在學生面前,我們是榜樣,小孩子尤其喜歡模仿。吳先生在《不是活潑,是缺乏教養》中毫不客氣地批評了“自以為是”的諸多個性行為。這篇短文雖僅有寥寥千餘言,但對我們來說,這是應引以為戒的。 除了教授知識以外,小學中所教授的更重要的是習慣,而習慣的培養應是每天每日從不間斷的,這就要考老師敏銳的觀察能力了,不放過每一個教育契機。書中《的確有難教的學生》這篇文章寫得讓人難過。確實教師的力量很有限,它遠不如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可是,如果在孩子小時候,作為老師能不斷地在他心裡種下善的種子,至少他不會變的太可怕。教育不僅是教師自己的事情,不僅是學校的事情,教育是整個社會的事情。但作為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如果我們能在這六年裡,一直告訴他什麼是好的,一直做給他看什麼是善的,就算他學不會,他也會記得,就不會走的太遠。因為在他小時候,也只有在他的思想、心靈還沒有完全定型的小時候,我們對他的教育才能有點用,便更不能放棄。把學生的心靈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護不需要很多語言,需要的是用行動去證明,用微笑去感化,用愛去澆灌。

  相對於專業、業務的學習,吳非先生認為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品德、素質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筆墨來論證它。《教師心中要有陽光》、《你為什麼不快樂》、《我們將留給學生的記憶》、《教學樓裡有多少個洗手間》都是在告訴我們,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之大,在學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要向學生表明我們的愛憎》等文章告訴我們教師不是“聖徒”,否則便是苛責教育。一開始自己覺得這樣的觀念會不會是矛盾呢。後來也就瞭解了,這不是矛盾,說到底,都是要求教師一定要修煉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給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

  如果我們想讓學生努力學習,我們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大方得體,我們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體。我看到很多喜歡整理東西、整理自己的老師,他們的班都很乾淨,他們的學生儀表得當。對別人大方的老師,他們的學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說什麼樣的老師帶什麼樣的班,真是一點不假。

  書中的故事還有很多,要當一名合格教師要關注的問題還有很多。學無止境,路也沒有盡頭。每一處的風景,哪怕是一草一葉都需要我們發現的眼睛、熱愛的心靈。不輕視每一件小事,力所能及地認真教育,和學生一起成長。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0

  20xx寒假讀了吳非老師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真是受益匪淺!書中透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邊讀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邊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卻不由怵然。讀吳非老師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齡、資歷、經驗,未必就意味著是個成熟、理性的教師!

  《致青年教師》一書,這本書寫的非常好,它為我們青年教師打開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戶。雖然我已步入中年,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書中吳非老師透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尤其在《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裡,吳非老師說我們教育孩子們成為人,我們自己首先必須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當無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動和傷感時,就讓我們的眼淚流出來。不由得想起我的一些教育經歷,由於感情過於投入,當教育失敗時,覺得特別傷心,甚至當著大家面痛苦。事後覺得自己過於幼稚,讀了吳非老師的這篇文章之後,想想:是啊!我們也是普通人,我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需要有情感宣洩的時候,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當著別人的面流淚呢?

  作為老師,我們要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老師。說實話,面對學生,我笑過,也哭過。我曾為學生那純潔善良的心靈感動得流淚,也曾為他們中一些同學的不爭氣而傷心落淚。事後,我常埋怨自己太沒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吳非老師這篇文章後,我明白這是我真情實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為教師,就是教學生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而不是一個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冷眼處之的人。如果我們教出的學生都是冷血動物,那麼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我認為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真正的人,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引導學生去關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發現真善美的引導者。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一個連自己專業都不愛的老師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而優秀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開關”就在自己手裡,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我們要想當一盞不滅的燈,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充電,才能使這盞燈一直髮光。所以,過去我們那種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得有一桶水的觀點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的一桶水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現在的孩子接受的資訊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而知識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我們遲早會被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遠遠高於學生,非此不足以為師,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們老師應當表現得比學生更善於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要學生面前的道路。

  讀吳非老師的文字,我懂得了要做一個成熟、理性的教師是不能只靠教齡的累計、豐富的經驗和資歷的。

  我懂得了“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職責,更應當是我們教師自身的追求。

  我懂得了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思想者”“學習者”“實踐者”“寫作者”。

  我懂得了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裡。我還知道了教師的心中沒有陽光,學生的心靈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陰暗。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1

  《致青年教師》是吳非老師的告別講臺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經驗傾囊相授,對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細緻地解答,對大家在教學中可能忽視的一些細節進行叮囑,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師們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要放棄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於這個民族,有益於家庭,有益於學生的事。

  這本書吳非老師透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幾方面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特別是每一個章節前面短短的幾句話對我的感觸最大。現摘錄如下:

  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裡。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能發光,一直在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教師的進德修業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終止。

  如果上課可以不用課件,儘量不要用。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是一種文化薰陶。如果所有的教師都依靠電腦上課,我們有可能逐漸失掉母語教育的絕好傳統。你注意到學生作業的書寫嗎?他沒有從教師那裡得到書寫的示範。

  教師心中沒有陽光,學生心靈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陰暗。

  然而,一名在辛勤工作的愚蠢的教師,他的破壞作用就大得多。他不聰明,本不是他個人的不幸,而當他透過辛勤的工作,把一百多個原本可以變得聰明的學生教育得和他一樣愚蠢時,教育的不幸就出現了。因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學生越是擺脫不了他。

  學生在青少年時代讀什麼書,思考什麼樣的問題,將決定一生的精神高度。教育要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不僅需要詩,還應當有琴聲,有樹,有虹,有夢。

  有位理科教師對我說,他上小學時,數學學得一塌糊塗,可是每次作業做錯,老師批改時用紅筆打叉,——那個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點還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對了,老師筆下的那“鉤鉤”可就是大大的了。

  我半生做教師,越來越感到,我們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過是遵守常識。當然,即使是常識,也需要學習,也需要發現,也需要維護。

  我做教師多年,每次給學生寫評語或是推薦信,最不願意寫的短語就是所謂“刻苦學習”。但是很多家長卻特別在意評價中有沒有這個“刻苦學習”,好像不寫上這一句他的孩子品格就有缺陷似的。

  我看過一些青年教師死記硬背學生的生日,他們很想讓學生在生日那天收到老師的簡訊或是問候。動機很好,但我認為這樣做可能多餘。愛自己的學生,教會他們關注社會、關注民生、關心他人,培養仁愛之心,可能更為重要。

  有位學生畢業多年後對他的高中班主任說:“我現在每次做帳時,都會想起老師……”教師說:“可是我從來沒有教你做啊!”學生說:“領導、職工都在看著我,我不做,企業有可能垮;做了,自己良心上過不去,對不起所受過的教育……”

  任何職業都有都有危險,教師工作也不例外。說起來好像有點玄乎,但這種危險性真實地出現在我們的教育中。

  我在病中,想起一個又一個學生的面容,感嘆生命的短暫,同時也讚歎生命的美麗。我感謝上天讓我有機會認識這些美麗的生命,讓我感受他們的仁愛和賢德,讓我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教育,讓我知道職業的使命與榮耀,讓我敬重生命中的永恆。“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這句話對我的觸動很大。這是吳非老師一貫以來的追求,是他對青年教師的期待,也該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只有教師自己敬重自己的職業,自覺進德修業,才會真正擁有職業幸福感。而只有擁有職業幸福感的教師,他才會更像一個教師。真正的發自內心地喜歡吳非老師的這個詞——“負責”,而不是常見的“熱愛”。沒有道理要求每一個職業人都熱愛自己的崗位,但是“負責”卻是從事每一項職業的前提。

  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呢?。在吳非老師的筆下,我們欣喜地找尋到了最佳捷徑:教師要做一個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只有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才能讓自己的教師生涯永葆創造激情和理想追求。

  教師這個職業,特別是特殊教育教師這個職業,讓我們更好的懂得了愛,體會了愛,體會了溫暖,體會了教師的酸甜苦辣。親愛的老師們努力吧,一切的一切總會有快樂的收穫。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2

  《致青年教師》是吳非老師的告別講臺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經驗傾囊相授,對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細緻地解答,對大家在教學中可能忽視的一些細節進行叮囑,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師們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要放棄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於這個民族,有益於家庭,有益於學生的事。對於剛走上教師崗位上的我來說,這本書讓我收穫頗多。

  這本書吳非老師透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幾方面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教師要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對我的觸動很大。聯想到現在許多老師沒有把教育當成事業,對教學沒有理想,沒有追求,把完成任務當成目標,工作就是為了掙份兒工資,於是乎,工作處於被動狀態,領導推一推,他就動一動,教學沒有激情,更沒有幸福感,這樣的教師教出的學生又會怎樣呢?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吳非先生說的多好啊,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就要對得起自己,對教師這一職業多一份熱愛,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於創新,上出一節節精彩的課,讓學生徜徉於課堂的幸福中,同時自己也因精彩課堂而新鮮著、幸福著!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3

  最近我有幸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之前總認為教育理論的書比較深奧看不懂,而《致青年教師》單看它的目錄就比較新穎、獨特更符合我們青年教師的胃口,作為教師資歷不深的我,這些寶貴意見可以使我少走很多彎路,作者的問題就像發生在我的身邊一樣。書中拉家常式的語言,真實典型的案例,非常貼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如和作者促膝相談一樣親切。吳老師在書中透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 、“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有的理想和素養。

  透過閱讀“做個有胸襟的教師”這一輯使我瞭解到,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的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所以說,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這其實跟我們常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能事事斤斤計較,不能嫉賢妒能,不能心胸狹隘,我們不妨也做一個“肚裡能撐船”的老師,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的確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去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4

  我哭過,就在我心愛的學生面前脆弱地哭過……我從來不敢對任何人提起這個事情,因為我覺得那代表了脆弱、無能和不成熟。沒想到翻看第一頁便是吳非老師真誠地勸說“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我激動地接收了吳非老師的這一勸告,因為哭泣與落淚未必是軟弱,因為你的悲天憫人,因為你的正義衝動,因為你的仁愛和幸福。這份激動更來自玩吳非老師點出了太多我們所“不敢承認”的真實。為了這份真實,我願意永遠為教育事業奮鬥著。

  我可以緊張麼?

  緊張,幾乎每節課我都會緊張,我悄悄地掩藏著這份不安,面對孩子面對同事都故作鎮定。教授三個班級的英語,這個學年已是我教課的第三個年頭,雖談不上經驗十足但總不至於課課緊張課課擔憂,然而事實卻是——我真的很緊張。站在講臺頭第一年緊張在外,怕自己不被領導看好怕自己不被家長認可;第三個年頭站在講臺的緊張,不怕領導同事來聽課,不怕課堂難以被人稱讚,緊張的是學生是否能有效地掌握,緊張學生一節課內是否會覺得無趣,緊張學生一節課內是否能理解我所要傳達的意思和意義。每一個學年過去,我又緊張學生能否能在英語學習上有一個學年之後的螺旋跨越。

  故不知這種緊張在吳非老師的書中得到了認可“課前緊張是正常的”,可能的原因,“是我們比較敬重自己的職業,尊重自己的學科教學,看重學生的感受,對自己的教學有所期待。一名教師,心中有使命感,心中有學生,才會很在意學生對他的態度,在意學生的接受度。”

  吳老師的'這句良言確實給我很大的鼓舞,我又想起了我初中時德高望重的數學汪老師,她是退了休又被學校返聘回來的,足以見得汪老師的教學和為人。但是她幾乎每節課後都會深入同學問我們 “這麼說你們能明白麼?” “我年紀大了,你們是不是覺得平時我太刻板,和我有距離?”也許汪老師她也課前緊張吧,也許這也是我們在每一階段推進自己創新、實幹的動力吧,無論怎樣我將對我的這份“緊張”釋懷下了。

  我可以讓我的學生喜歡我的課麼?

  這是一個我最在乎的問題,一個老師最幸福的事是在教書生涯中擁有一批喜歡你以及你所任教學科的鐵桿粉絲,而一個老師最失敗的事是在教書生涯中沒有一個喜歡自己以及自己任教學科的學生。我視這一個標準為我終身教學奮鬥的目標。

  吳非老師說的很對“你在教學中沒有培養學生對學科學習的熱愛,你的努力知識讓學生適應了你的教學,而無形中給學生灌輸了排異性,你沒有向學生有效地介紹學科的內涵,你的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可能是盲目的、不穩定的……”

  學生喜歡你的課不僅僅在於教學設計的有趣精巧,還在於一個老師的綜合管理教學能力。以前我只是單純地認為貼切學生的興趣,把課弄得花哨可愛點,學生就是喜歡了,例如加入很多的卡通、加入很多孩子們時下關心的遊戲等等。現在隨著教學管理的逐步成熟,我覺得如果培養維持那批喜歡你的課的鐵桿粉絲,那麼我需要具備的東西太多了。如果我難以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團體討論,全班一團糟,學生能喜歡我的課麼?如果我一味地迎合學生沉浸在學生喜好的無聊的樂趣中去,學生錯失了英美有趣的寓言童話、英語世界語言的超前絕倫,學生能喜歡我的課麼?如果我難以智慧地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留給他們獨自思考判斷的空間,把他們所有的學習都丟在我設好的框裡,學生能喜歡我的課麼?如果我的英語課僅僅是無聊地討論,學生每天覺得自己在無方向地交談而失去了在英語課上感受親情、友情、禮儀的話,那麼學生又怎麼能喜歡我的課呢?

  所以我也希望所有的老師都和我一樣吧,把這個標準定為終身為師奮鬥的目標,那麼我們會收穫更多。

  我可以留給學生記憶麼?

  “這些課的內容,有多少是學生能記住的?學生會記住的是教師的什麼呢?這些老師的站姿、手勢、笑容、神情、口頭禪和軼事,往往成為學生的話題,繼而又被學生帶往遙遠的年代。”

  針對前幾個記憶,我想將其歸結為“教學記憶”,我回憶自己學生時代,確乎沒幾節課是能成為我的記憶的。但也確乎有這麼幾節精彩的課的片段永遠藏在腦海,這是一個老師教學的自豪同時也是一個老師多少年教學積累的精華,這個不堪奇怪,這個應該是“量變到質變”的結果。為了留給學生這些稀少而寶貴的課堂片段,那麼我們需要繼續地努力著,學習是我們唯一的法寶,我們這一職業要求我們更多地學習,有極強的職業道德責任感,因為我們使命艱鉅。

  而針對留給學生後半部分的記憶,我稱為“行為記憶”,那麼應該是不計其數的,學生回憶起你來第一時間應該回憶起的是你的言行而不是上了什麼課。針對這種記憶,我想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工作不是你的全部”。因為,我們在社會上扮演著很多的角色,站在三尺講臺上我是一名人民教師,走下去我還是母親的女兒、丈夫的妻子、朋友的知音、賣家的顧客……我們需要為師的執著、認真,也需要駐足觀賞這個美好世界的胸懷,懂得體會親情、友情、愛情的心懷,懂得感恩感懷這個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這些就是學生回憶起你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這些光靠我們的職業道德很難維持的,這些是做人為事的態度、是一種習慣,這些只能在平時生活中去體驗。換句話說“一個不懂得孝敬自己父母的老師,怎麼可能會耐心地對待我們身邊年邁的家長;一個對身邊的朋友不耐煩的人,怎麼能心平氣和地耐心教導學生?”

  因此,兩種記憶我們都應該辯證地去努力,用哲學的說法就是“矛盾辯證統一理論”了!

  如果我在短暫而寶貴的教學生涯中解決完了這三個問題的話,我覺得我夠格了,現在我會努力再努力的!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5

  暑假讀了吳非老師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感覺受益匪淺!邊讀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覺得自己缺少的,是那份久違的教育理想。

  吳非老師一是位行走的智者,一位語無驚人死不休的思想戰士。他為迷茫的教育者們,自我反思卻無所適從的年青人指明方向。在他的一篇篇指點迷津之後,我看到自己身上匱乏的東西,是啊,讀書時的教育理想,有多久沒有去觸碰它,真是久違了!

  一遍遍想在教室裡的自己,想在課堂上的自己,想在校園裡的每分鐘。是缺少激情的日子,很少有事讓自己全付精力去應對。

  回想自己少年時,還是頗有幾分壯志豪情,一部電影就能讓自己激動不已,看來,自己要時刻提醒自己,我的身份是一名教師啊!於是,有翻出那曾讓自己激情的歲月印記。我用一本書《致青年教師》,兩部電影《危險遊戲》《放牛班的春天》,來喚醒自己。

  先與我來到這部電影《危險遊戲》中。這是個教育挽救心靈的故事。露安,從海軍陸戰隊退役的青年教師,懷著一個教育理想,來到高中教書。不料,她教的是一群桀驁不馴的放牛班學生。當她遇到這班“無藥可救”的學生時,她無奈的嘆息。但是,這位初為人師的率性女人,卻不按常理出牌,倔強的用自己的愛,感化了這班原本處在社會邊緣、喪失對未來信心的人,孩子們信任她,依賴她,把她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感動之餘,讓我想起另一部著名的師生情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對《放牛班的春天》有更深的情感,因為唯美的畫面、真摯的感情,和純美如天簌般音樂。

  兩部影片中,教育者面對的,都是一群被定性的壞孩子,他們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覺得外部世界鄙視、甚至在仇恨他們。而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無力改變現狀,於是,用最偏激的行為來回應世界。他們嘗試破壞、戲弄老師,但這些行為,正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只有最具有愛心的人,才能感覺到。有愛的人,比平常人多一份慧質,敏感的看到孩子們渴求關懷與愛的強烈願望。只有用大慈的心給他們最真摯的幫助,用點滴細節給孩子暗示:“我喜歡你們,我愛你們!”

  讓我們一步步回憶《危險遊戲》中露安老師的作法吧!感謝這樣的故事,讓我們可以懷揣教育理想,艱難前行。

  當全班學生亂作一團,無人理睬這位本該是課堂權威的露安時,露安用“跆拳道”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這不按常理的有趣作法,真的很有效。是的,周圍同事看笑話般想看露安出醜,為她這一著怪棋感到不可思議,但確實,露安成功了。課堂上,如果學生都無視教師的存在,那對教師就是最可怕的錯誤。

  走出這成功的一部,就象是開啟學生心靈的一個小小缺口,至少現在,學生們可以注意這位課堂的主宰了。

  當露安想講授知識時,她又一次感到迷茫,孩子們聽不下去,也聽不懂。這時,露安選擇了一個切入點:“死亡”,還有那首帶有點隱喻的詩。露安真是一個聰明人,他的學生開始出入圖書館,討論老師提出的話題,讓圖書館的老師搖頭,哈哈,我們盼望的情節中出現的奇蹟,一點點在我們面前展開。

  教書、育人同樣重要。露安不僅僅給學生們傳授知識,她想幫助孩子,挽救心靈。一個黑人男孩犯錯,她來到男孩的家裡,撫摸著孩子的頭,跟父母說:“他是好孩子。”我們所有觀眾都應該感到激動,因為男孩父母的表情,就象陽光一下灑到臉上一般。之後,因為金錢問題,露安也嘗試給他幫助,雖然自己的錢只夠每天買個麥當勞,但露安幾乎是威脅的讓男孩接受自己的幫助。

  另一位黑人女孩,因為結婚,想放棄學業,到一所可以學習家政的學校學習,從此成為家庭婦女時,露安又帶著她的那份執著出現了。她要讓這個有才華的女孩繼續讀書。讀書,是一種夢想,是改變命運的必經之路。

  這樣的幫助還有很多,以至於當露安因為自己失誤想離開校園時,她得到了生命中最好的禮物:全班同學的強烈反對和一塊作為挽留的巧克力,還有作為教師的最高讚賞:我們愛你!露安感動了,此時她知道,自己已是她們的精神支柱,自己可以給孩子提供無限的安全感,她,已經不能走了。

  就象《放牛班的春天》中,克萊門特離開時,收到的人生最美好的禮物一般:那滿天飛舞的紙飛機、紙飛機上的深情祝福與留戀、還有那伴隨自己離開的腳步、漸行漸遠的天籟歌聲

  作為帶有現實主義色彩的影片,故事也展示了兩個小插曲,表達了這樣的命題:教育不是萬能的。其中,兩位黑人男孩不再回到校園,露安執著的想喚回他們時,卻遭到黑人母親的唾罵:他們讀書有什麼用?他們註定是失敗者、社會的邊緣人,無法改變命運的弱者。沒有人能挽救他們,這就是他們的命運。

  另一種嘗試也是失敗的,這個故事中被打死的男孩,已經試著踏出改變命運的一步,他幾乎聽從了露安的建議,但是,當他急切想改變人生,進入校長辦公室時,他的故事永遠的結束了。僅僅是因為沒有敲門,僅僅是因為校長自以為高明規則,男孩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這是不是編劇的一個隱喻,我們的社會還沒有敞開心扉,來接納這個孩子,來接納這一幫無助的放牛班。

  這兩個插曲,也許都是編劇給我們的艱難思考,露安,只是一個個體的人,懷惴教育理想,卻不能真正改變別人的命運。是否這部影片也想讓更多的人走入深層的思考,我們的社會群體,應該敞開心扉,接納與關懷這樣的孩子。

  無論怎樣,我們內心深處會都被露安這樣的教師,也包括《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克萊門特這樣的教師深深感動,燃起教育的理想,改造、挽救一個個真實的靈魂!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