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正面管教》讀後感

《正面管教》讀後感

《正面管教》讀後感(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正面管教》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正面管教》讀後感1

  總聽人說:

  如果你是一個家長,你應該讀這本書;

  如果你是一名老師,你更應該讀這本書;

  如果你經常對孩子的行為無法理解,對管理課堂束手無策,那麼強烈建議你讀讀這本書。

  現在看來確實如此,看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是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這本書中告訴21世紀的父母和老師們: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其中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為,本章體現了一個新的理念“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看到這裡給我的感觸最深。

  任教的第一年,課堂管理中就有位最讓老師們“頭疼”的孩子小明,小明從進小學第一天就用它獨特的個性讓班裡的同學及老師們記住了他,他調皮,跟老師唱反調,老師說往東他偏要往西,上課期間經常會跟老師玩“捉迷藏”,課堂好不熱鬧,有時真是要把他請出去才能正常上課。一直覺得讓學生畏懼自己才能更好的管理課堂,可是這裡他不僅不怕,還敢肆無忌憚的偷偷跑出教室,所以調皮搗蛋的他每天受到的批評是很多的。長期下去,不僅未改正壞習慣,還更加難管了。班主任採取了各種方法,首先跟他談心,再跟家長交流,共同管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二年級後,習慣依舊,有一次上課在玩一個玩具,為了讓他上課認真聽講,我把玩具沒收了,可是他卻很善心的哭了。透過下課溝通才知道這個是姐姐送給他的,很珍貴很愛惜。可能這件事是個契機,我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抱住了他,跟他說今天上課認真聽講,晚上放學的時候我就還給你。整天下來表現都還不錯。後來慢慢小明也約願意跟老師溝通,雖然壞習慣還是很多,但是比以前好了太多。透過這件事突然發現有時候鼓勵也很重要。

  在這裡,正面管教就是變相鼓勵。一般教師在針對犯錯誤的學生時,往往採取嚴厲的訓斥,孩子表面上服從了,但實際上不服氣,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不良的師生關係。而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決問題,只有透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讀完這本書,讓我對鼓勵有了深刻的認識:鼓勵對的行為,讓孩子變得自信。管理是一門學問,如何更好的管理還需學習,願在不斷溝通摸索中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2

  《正面管教》書中指出:“大人的不良行為促成了孩子的不良行為,當大人改變自己行為的時候,孩子也會隨之改變。”

  也就是說父母應當對自己子女的很多行為問題承擔責任,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問題的關鍵在於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為自己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而每個成年人都是以自己孩童時代所作出的決定為基礎形成自己的性格,這個性格正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所以,《正面管教》一書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來講述成人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並指出生活態度取向不分好壞,父母應當關注自身的生活態度取向對教育子女的影響,並注意那些不好的方面並加以引導改善。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更沒有完美的父母,父母在接納孩子不完美的時候,也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正面管教》一書中有一個理念反覆提到,就是“錯誤是學習的機會”。其實這一條同樣適用於父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難免不會犯錯,要把每一次錯誤當成學習的好時機。

  印象最深的是,書中講到的一個關於簡·尼爾森自己的例子。

  故事經過是這樣的:有一天,簡·尼爾森的8歲的女兒瑪麗,惹到簡·尼爾森生氣了,簡·尼爾森生氣的對瑪麗說:“瑪麗,你就是一個嬌被寵壞了你的淘氣鬼!”

  瑪麗已經很熟悉矯正錯誤的3個R了,她反駁道“哼,你待會兒可別來說對不起” 簡·尼爾森完全出於反應回答道:“你不用擔心,因為我肯定不會。”

  然後瑪麗聽了後,就氣哄哄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間。簡·尼爾森很快就恢復了理智,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併到瑪麗的房間道歉。

  瑪麗當時還在生氣,她手上捧著一本早期版本的《正面管教》,正忙著用一支大號的黑色記號筆在書上畫著下劃線。簡·尼爾森從她的肩膀上看過去,看到瑪麗已經在書白潦草地寫了兩個大字:騙子!

  你看就連正面管教的創始人簡·尼爾森都會犯錯誤,更何況我們呢。

  犯錯誤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懂得使用矯正錯誤三個r去修復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在錯誤發生之後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是在錯誤發生之後我們下一次能做得更好。

  我們要做哦能給予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榜樣,這樣我們的孩子便能從我們身上看到犯錯誤確實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

  我們行為背後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更重要。

  我們做了什麼永遠不如我們怎麼做的更重要。

  我們說話的語氣往往能更準確地表達出我們言語背後的感覺。

《正面管教》讀後感3

  暑假在學校的強力推薦下讀了——《正面管教》一書。這是一本有關管教孩子的暢銷全世界的書。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書中多次提到正面管教孩子時是否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嬌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想想平時自己上的物理課,每天都在教育孩子們上下樓梯時遵守紀律,可有些班級還是有幾名學生總是管不住自己,作出違紀的行為。對此,我要和善而堅定地教育他們,而不是懲罰他們,要讓他們知道上下樓梯應遵守的安全知識。如果我放任他們,他們將影響其他同學,導致整個班級上下樓梯都是吵吵鬧鬧的,甚至產生一個安全事故都是有可能。我們可以運用本書矯正錯誤的三個R的概念,來幫助學生矯正錯誤:一是承認,即我承認我下樓梯時大聲講話了;二是和好,即我向你道歉,以後不會這樣吵吵鬧鬧了;三是解決,即讓我們一起來解決下樓愛吵鬧的問題。

  《正面管教》作者一直強調,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地解決問題。只有透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累效果,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我的外甥今年讀五年級,之前,他的學習一直不在狀態上,對學習毫無興趣,處於被動學習狀態。今年很有幸,我用“正面管教”理念在我外甥身上初步收到了效果,我驚喜地發現他的狀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上課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學習變得積極主動了,也有了上進心;做事情有頭有尾,有責任心;每天還會主動地向我彙報一天的學習狀態呢!這些表現可都是前所未有的。我時常在想,可能外甥很喜歡正面管教方式,喜歡不斷地被鼓勵和賞識的感覺,因而才會有這種全新的表現吧!我相信,外甥在這種正面管教的方法中一定會更加幸福快樂地成長!

  當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開心快樂,有個美好的童年,想把自己的滿心的愛與期望給他,有時候卻因為方法不當而苦惱,既然孩子來到了這個世界上,我希望家長朋友們從此要改正自己急脾氣的毛病,和孩子一同成長,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讓孩子好好學習,好好生活。

  《正面管教》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在讀這本書時,我就在想:作為老師,我要如何運用書中的理念來教育好我的學生,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茁壯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4

  暑假在家讀了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的《正面管教》這本書,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書中用了非常多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書中還列舉了很多阻礙溝通的語言,同時還告訴我們改善溝通的話。讓我明白了怎麼樣才能改善溝通。

  首先,核實能改善溝通。我們要多去發現學生的真是想法和感受。可以透過核實,問啟發式問題來促進溝通。其次,探詢會促進溝通。我們可以用好奇心增進情感聯結並改善溝通。比如一種簡單的探詢方式就是要求“多告訴我一些”還可以接著說:“然後呢?然後呢?”孩子們不需很多鼓勵就會告訴你他們的。想法和感受。他們需要的是知道老師對他們的觀點真正感興趣。只要我們不評判、打斷或糾正他們,她們就會告訴我們很多。再次,邀請會鼓勵合作。邀請學生多參與一些有助於他們變得能夠自我指導的計劃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如果一味地指揮會招致被動會主動的抵制與反叛。

  然後,肯定也是一種溝通方式。要尋找機會肯定孩子們的成就和獨特性,特別像美術這種學科,就更需要我們美術老師發現每個孩子所特有的藝術感悟。不能要求他們的畫面一定要達到你所期望的那樣。當我們要求過多並且急於求成時,他們就會喪失信心。就像書中講到一個叫傑森的五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如何的搗蛋,傑森的老師在開始也試到這些懲罰,留下抄幾遍課文,請他站起,送校長辦公室,而結果是傑森只會做鬼臉。之後老師怎樣運用鼓勵,給與尊重和友善的態度,在傑森每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哪怕是今天的課堂只是比前兩天的課堂少了幾聲亂叫,老師都會鼓勵並回以微笑,終於讓這個孩子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越來越愉快地相處。最後,尊重是最重要的溝通方式。當我們尊重學生時,我們就會認可我們和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尊重會創造一種接納的氛圍,並鼓勵成長和有效的溝通。不要因為別人不明白的事情評判他們,而要鼓勵學生尋求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當老師把學生們作為值得尊重的人看待時,我們就會發現透過核實、探詢、邀請和鼓勵、肯定以及尊重賦予學生力量會更容易些。在良好的溝通中,會有大量的傾聽、尊重、好奇心和賦予力量。

《正面管教》讀後感5

  廢除懲罰、廢除驕縱、和善而堅定。教孩子就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點。

  贏得孩子合作的4個步驟: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告訴孩子你的感受;讓孩子關注與解決問題。

  矯正錯誤三步驟:承認、和好、解決。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

  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的解決問題,只有透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父母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錯誤目的,努力將其變成更有激勵性的態度和行為。

  自然後果VS邏輯後果。當心邏輯後果,確保我們要採取的方法是邏輯後果而非懲罰。邏輯後果必須:與行為相關、尊重、合理、預先告知。

  懲罰造成憤恨、報復、反叛、退縮。當一個邏輯後果能將孩子的行為轉向一個有用的/有貢獻的行為時,就是有效的。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邏輯後果與行為的錯誤目的。

  使用邏輯後果的另一個重要指導原則是,要考慮到行為的錯誤目的。在發生衝突的時候,邏輯後果可能有效,但只在孩子的目的是尋求過度關注時才有效。當孩子的目的是尋求權力或是報復時,邏輯後果在冷靜期之後或贏得孩子的合作之後的解決問題階段,才是有效的。邏輯後果不能運用於權力之爭,除非極其小心,因為它常常淪為懲罰性的報復行為。

  由於這個原因,使用自然後果總能有所收穫,但邏輯後果則很可能事與願違。例如,假設一個孩子不做課堂作業。老師可以對這個孩子說:“你需要在下課前完成作業,要麼就在課間體息時去作業臺寫作業。(注意,給出一個選擇作為邏輯後果的一部分,是如何體現對孩子的尊重的。)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尋求過度關注,這個孩子很可能朝你笑笑,並且開始做作業。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尋求權力,這個孩子則可能拒絕做作業,以證明“你制服不了我“,除非你透過事先與這個孩子討論這種行為並且問過了她的選擇,而贏得了孩子的合作。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報復,這個孩子可能會以拒絕寫作業來傷害你的感情,直到她自己受到傷害的感覺得到處理。如果孩子的目的是自暴自棄,她需要的是訓練,而不是邏輯後果。

  換句話說就是,要有效地使用邏輯後果,就要理解孩子的行為以及長期效果。記住,不論孩子的錯誤目的是什麼,邏輯後果都有可能完全不適合。或許是要求孩子做的作業毫無意義。或許是老師沒有讓孩子參與制定作業計劃,讀後感m並且沒有讓孩子感到自己與這個作業有任何關係。沒有什麼事能比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解決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贏得他們的合作的了。

  邏輯如果只是一個工具,而且常常不是適合當時情形的最佳工具。讓孩子事先參與。關注於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讀後感6

  我在聽一位名師分享時認識了這位偉大的女性——簡·尼爾森(Jane Nelsen)。她是7個孩子的母親,18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同時她也是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家庭執業心理治療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她的廢除懲罰、廢除嬌縱、和善而堅定的觀點深深地吸引了我。於是我認真地研讀了她的《正面管教》系列書籍。

  讀過《教室裡的正面管教》之後,我在班級管理中的一些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書中講述的建立情感聯結的內容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位教師我很愛自己的學生的,我認為我不僅關心孩子們的學習而且也關心他們的情緒,但為什們孩子們不能很好地完成好教育要求呢?書中所講的案例給了我深刻的啟迪。我想可能是我的言行不能讓孩子們

  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於是,我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藉助書中介紹的和孩子建立情感聯結方法,對自己之前的錯誤行為及時改正。

  孩子總是缺乏自律而且活潑好動的,我偏激的語言可能會對他們的心靈造成消極的影響。傾聽並認真對待孩子們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在跟一個沉迷於打籃球的孩子深刻溝通之後,我最終了解到了他內心的想法。他只是不善於分配時間,並不是不願意完成老師安排的任務。我也深刻認識到,透過尊重學生的.課外興趣來建立情感聯結等方法能幫助學生們體驗到關愛、歸屬感和自我價值,這也是一位老師所能做到的最有效的事情。

  當我讀到有效地運用鼓勵時,我陷入了沉思。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鼓勵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那麼的重要。想到我簡單粗暴的語言,我頓時羞愧不已。經過認真思考之後,我決定要將鼓勵運用到日常的教學中。

  書中指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簡單的讚揚。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管理時機、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等,讓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我們班中有一個孩子是大家公認行為不當的孩子,他是一個喪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責備、羞辱的孩子。我一改往常批評的口吻,在發現他有所改變的時候及時給予他鼓勵的話語,他真的在慢慢變好。鼓勵需要愛的支援,我透過真誠的愛讓孩子感受到鼓勵,這感覺是多麼的美妙。正面管教的理念讓我懂得了很多和學生相處的技巧。

  不懲罰,不驕縱,和善與堅定並行。我想如果我能堅持這個理念,在以後的教學和課堂管理中也積極地應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讓師生關係更加和諧。我也會繼續學習其他相關書籍,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更懂學生的老師。

《正面管教》讀後感7

  家有寶寶的成年人會發現,當有了孩子,無論全家人對他有多期待、多寵愛,都會帶來一些逐漸適應的變化。為了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同時也為了上班後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們,整個產假我都在細細揣摩《正面管教》這本書。

  上班伊始,我接了新的四年級,雖然目前還沒有將他們完全對號入座,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因為他獨特的個性已成功地得到了我的關注。班裡有一位小馬哥,對知識的求知慾很強,但是課上習慣很不好。喜歡跟同學講話,喜歡插話,多次教育無果。我想起了書中寫道“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我決定用愛“收服”他。於是我在每一次的作業中都加一張小獎卡,偷偷地告訴他他是我在班裡第一個注意到的孩子,我覺得他優秀又陽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有時候他會跑到我辦公室單獨給我看作業,我會當面獎勵他一張5分的獎卡,看到他開心的眯眯眼,聽到他發自內心地說“謝謝王老師”,然後飛奔出辦公室也不忘給老師關上門。我想這才是孩子的天性,多麼可愛又懂事。

  教學工作中,如果你遇到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他應該是一個缺乏信心的孩子。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瞭解,這些孩子其實是一個僅僅想要歸屬感但是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有時候,我們也要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是傷害了孩子的感情,才導致孩子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如果我們能正確認識到孩子的行為是以目的為導向,並意識到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首先是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就會不同,我們也就不會以為孩子總是在故意搗亂,總是喜歡跟我們對著幹了。對於這些孩子,我從書中學到最多的是鼓勵。作為一個老師,面對近百個孩子,通常由於心急很習慣以負面方式對他的不良行為作出回應,批評能促使孩子改善他們的行為,但很少有人深想過批評帶來的影響。絕大多數的人認為幫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對他做錯的事進行批評,才不會再犯。而《正面管教》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要鼓勵。作者一直強調,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地解決問題。只有透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積累的效果。

  假期歸來,我們校長對我評價道:我不再像以前一樣扯著嗓門喊課,而是和風細雨地跟孩子們交流。這樣的評價給予我極大地鼓勵。我想,正是《正面管教》這本書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我,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努力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真正讓學生們受益。

《正面管教》讀後感8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我們將透過正面管教家長工作坊幫助家長學會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

  做什麼遠不如怎麼做重要:

  我們行為背後的感覺和態度決定我怎麼去做。始終不要忘記我們想要的歡樂,和諧,尊重和愛的家庭氛圍最重要的解決問題,把錯誤當做學習的機會,而不是懲罰孩子。

  家長的性格對於孩子的影響:

  我們的生活態度是原生家庭所帶給我們的,雖然可能隨著時間經歷會有所改變,我們要了解自己生活態度取向優缺點,在教育中揚長避短。

  愛心的表達:

  我們時常會忘記我們做很多事情,背後的目的是因為愛孩子,但我們的形容人沒有表達出來,孩子只是看到了家長對他們的苛責,這種愛只能當孩子自己也成為父母后才能體驗你的道,我們不要練習對於孩子愛的表達。

  書中將生活態度概括為四種:

  1、安逸型,可能的養育優勢是,讓孩子更隨和圓熟行為可預測。讓孩子學會享受生活。可能的缺陷是驕縱導致孩子被慣壞,對安逸更感興趣,而不是對“情形所需”更感興趣。

  2、控制型,可能的優勢是孩子組織領導能力,堅韌果斷。可能的缺陷是孩子,反派也可能讓孩子變成討好者。

  3、取悅型,可能的優勢是的,孩子有單體量謙和和事老捍衛弱者。可能的缺陷是逆來順受,積怨令孩子感受憤怒,沮喪或報復。

  4、力爭優秀型,可能的優勢是為孩子樹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樣,激勵孩子出類拔萃。可能的缺陷是期望太高,讓孩子力不從心,還是無法達到父母的高標準。

  破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密碼:

  大人的行為背後的密碼,孩子也是有的。孩子可能只是在尋求關注,尋求權力,報復或自暴自棄。讀懂孩子的密碼,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幫孩子。家長要時刻記住尊重孩子,尊重自己。

  有時家長必須反覆學習一件事情:

  家長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何嘗不是經常犯錯呢?但孩子總能原諒我們給了我們一次又一次反覆學習的機會,從自責中走出來,重新開始。

  書中有一個例子:孩子學走路時不斷的跌倒,然後又起來。可能摔疼了就哭一會兒,但依然會再次站起來繼續走,不要糾結於過去曾經犯過的錯誤,而是從錯誤中學習,不斷的向前看。

  迴歸孩子生活更簡單:

  孩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孩子不計較大度,善忘向前看,成人的世界太複雜,不要跟自己較勁,不要和生活較勁,向前看!向前看!

《正面管教》讀後感9

  看了這本書的目錄感覺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這些道理平時我們都懂,所以要耐心的逐字逐句的看下來起初我是有些靜不下心來的,但是翻看了幾個章節之後,我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認真看完以後,我要說的是,要想改變孩子,你得先改變自己。

  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作為一名教師,書中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認定若想要孩子們做的更好,就得先要孩子們感覺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學生時,對於特別調皮的孩子會嚴厲地訓斥,孩子表面上聽話了,而實際心裡很不服氣。的確,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決問題。孩子只有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透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強,但表達能力卻弱。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認真解讀,而不是透過打罵來壓制孩子的錯誤行為,從長遠來看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帶來了新問題。

  其實鼓勵也是要選擇適當的時機,以相互尊重為基礎,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特別是我對鼓勵與讚揚的區別有了深刻的認識後,我才真切的認識到讚揚針對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勵針對的是行為,讚揚是評價式的,而鼓勵是自我指向的,讚揚的長期效果是讓孩子依賴於他人,而鼓勵它能讓孩子自信,在與孩子的溝透過程中,往往想著鼓勵孩子卻變成了讚揚孩子。區分了這一觀念更有利於引導孩子。

  一直以來我把怎樣教會孩子與人相處作為班主任工作重要組成部分,透過讀這本書我明白了不是你告訴他們與人要和氣,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孩子就能學會怎樣與人相處的。我們要在班會中共同就學生的問題一起討論,並相信孩子能想出幫人的方法,在讓孩子體驗的過程中,他們就會明白在於人相處時尊重,愛護是多麼的重要。只要34顆種子團結在一起,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一定會營造出一個健康、和諧、自律的班級氛圍。

  當然對《正面管教》很多理念與方法的只是粗淺的瞭解,希望和大家在相互溝通中能夠不斷領悟,在與孩子的共同成長中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共同陪伴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10

  《正面管教》是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寫的一本關於兒童教育的書。正如封面上寫的,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教與孩子打交道的家長、老師如何運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學會生活技能。

  作者定義正面管教用的是數學中的公理定義法,即以下四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就是正面管教:1是否和善而堅定;2是否給了孩子價值感和歸屬感;3是否長期有效;4能否培養孩子良好品格。

  看到這裡你可能就會問了,我也想這樣啊,怎樣才能做到呢?在這本書裡,作者以阿德勒的心理學為基礎,透過大量例子,說明怎麼才能做的正面管教,作者作為“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教會了大量的家長、老師正面管教的方法。

  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和善而堅定

  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和善而堅定。如果熊孩子讓你氣得火冒三丈,這時你就要暫時退出冷靜一下。人生氣時是很難做出理智的決定。我覺得這裡可以用在《非暴力溝通》中學到的四個步驟“

  1、描述一個事實;

  2、說明自己的感受;

  3、解釋原因;

  4、提出自己的要求”。

  千萬不要說“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你說了一萬遍都沒用,孩子可能不會當回事。怎樣要讓孩子重視,就要說的下一條:讓孩子自己學會解決問題。

  二、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本書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紹如何用開班會和家庭會議的辦法,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這種教育方法肯定是滿足正面管教的四條公理化定義的。首先,你只有做到和善而堅定才能讓孩子們和你達成共識;其次,讓孩子們參加解決問題,而不是處罰和說教,帶給孩子價值感和歸屬感;再次,孩子自己想出的辦法,他也願意長期遵守;最後,能夠培訓孩子積極解決問題的良好品格。那問題來了怎麼做的到呢?

  三、大人該如何做

  首先要認識到孩子可能有的四種不正確的行為及其正確處理方法,其次要改變以前靠吼、靠打取得短期效果的方法,按本書中所講的解決問題的和善而堅定的方法,比如鼓勵、具體指導、自然後果、家庭會議、班會等等;最後,家長也要反覆練習,即使有時實在控制不住發了火,也要及時向孩子道歉,還是回到正面管教上來。

  總之,這本暢銷全球的經典真不是蓋的,讓人耳目一新,我是先收聽《樊登讀書會》的節目接觸到本書相關資訊,就找了電子書看了一遍,發現電子書不過癮,無法隨時翻閱,就又找來了紙質書讀了兩遍。我明顯感覺我衝小孩大喊大叫的頻率明顯減小,但在讓小孩自己解決問題的招數還沒學會,所以還要繼續磨練。

《正面管教》讀後感11

  《正面管教》這本書中,重點在談“鼓勵”,鼓勵不能氾濫,要按照學生的特點,選擇最恰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才能使學生在任何時候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被人欣賞的自豪感。反之,學生的行為會在很多時候受到情緒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早就告訴我們:“你在什麼時候,也不要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作為班主任,在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時間裡,就應像高明的廚師一樣,把握最佳火候,因人因事,因地而制宜,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情感得以施展,使他們忘我地投入學習。在平時地工作過程中我是這樣把握激勵學生的時機的。

  一、當學生的心靈承受壓力時

  一個人的一生,小學時代應是最平靜的,但學生仍能感受到學習的壓力。當他們遇到困難,受到挫折,遭受打擊時,稚嫩的心靈要承受巨大的壓力,處於這種情形的學生希望他人理解和關心,求得別人幫助的願望十分強烈,這時教師如果能及時給予關心和理解,伸出熱情的雙手,為學生排憂解難,一定會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班曾有一個後進生,由於厭學,再加上本身的懶惰,使他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為此,他自己也是自暴自棄,思想有很大的壓力。其實任何一個人的成長曆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面對需要耕耘的土地,我沒有歧視他,而是給予更多的理解與關心,更多的關愛與付出,我開始與他談心、交流、拉拉家常。有時撫摸他的頭與他討論問題,讓他擺脫心理壓力。我三天兩頭打電話,勸其父母不能失掉對孩子的信心,常常與孩子作心理溝通。我送給他這樣一句話:“孩子,不要有任何的壓力,你應該樹立自信心,笨鳥先飛早入林,老師相信你透過努力會成為最優秀的孩子,我會與你共歡樂!”他的轉變讓很多人吃驚、每一節課他都會被掌聲包圍著。工作實踐證明,一次坦誠的交談、一次電話家訪、一個親暱的動作,總能使學生們感受到情感的激勵,誘發感情的噴泉。

  二、當學生獲得某種成功時

  人的行為是在某種動機的策動下,為了一定的目標而進行有目的活動。當行為的結果有利於個人發展時,教師應對學生的情緒波動進行強化激勵。

  三、當學生受到挫折時

  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是學生健康發展的基地。它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團結奮鬥。當學生的利益受到危害時,教師應該挺身而出,給孩子陽光和希望,使他們把壓抑變為動力。

  古人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把握激勵時機是至關重要的。師生的感情是樸素的,樸素的東西是最美的,這時若能正確把握激勵時機,誘發學生的情感動力,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面管教》讀後感12

  上學期放假前,學校人手發了一本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讓假期裡認真地讀。說真的,我是在群裡劉主任每天發的讀書感悟的敦促下,才無奈的開始的。但是讀著讀著我就讀進去了。

  首先他讓我對鼓勵和讚揚有了新的認識。之前我把對學生的鼓勵和讚揚混為一談。一度認為鼓勵和讚揚都是那麼回事。沒有什麼大的區別。鼓勵中有讚揚,讚揚中包含鼓勵,鼓勵和讚揚是內涵與外延的關係。可以一概而論。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讚揚和鼓勵所指物件不同產生的效果也大不一樣。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讚揚多了,會使孩子常常基於別人怎麼想,怎麼看待,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就會茫然不知所措。一味的讚揚可能會使孩子依賴於別人的觀點變成討好者。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的,能啟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他能讓人內心更多的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所以以後對學生做的應該是鼓勵,而不是讚揚。

  其次是關於懲罰。不管教哪些學生,哪個班都會遇到一些另類學生,上課調皮搗蛋。時常會讓我們不知道拿他怎麼辦好。氣急之時,往往會讓學生站一會兒,多寫幾遍,或者請家長以示懲戒。這樣或許會好,那麼三兩天讓時間一長就有變回原形,然後再佔再超再請家長週而復始,讓我深有孺子不可教的教育無力感。看了這本書後才認識到,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學生沒有真正的從內心改變,沒有愛上學習,反而會對老師產生厭惡。根本沒有起到教育的目的。在於類似情況,我就迫使自己冷靜,安耐住內心的焦躁,相互是他的種種不可愛,然後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一點點小鼓勵,一段時間下來居然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讀了正面管教,我還有個感受。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現在的孩子被家長包辦代替的多了,抹殺了孩子的辦事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很慚愧,我就是一個這樣的包辦家長,現在我正在逐漸的改變自己,尋找機會,幫助孩子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逐漸放棄對孩子的控制,從而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與孩子共同努力。

  這本書還告訴我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其中有幾個我非常贊同,比如探險。和孩子一起探尋問題,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自主性。在解決問題中與孩子真正的感情一舉多得。

  還有一點就是尊重,當你尊重孩子時,你會認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觀點,尊重會創造一種接納的氛圍,鼓勵成長和溝通。有時候與孩子溝通時,我的語氣過於強硬,沒有做到完全尊重,這點還需改。

  總之開卷有益,正面管教使我受益頗豐,我還得繼續。

《正面管教》讀後感13

  這個署假有幸拜讀《正面管教》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我們每一位家長都明白嚴厲的教育孩子或者一味的寵溺孩子都會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都懂得要恩威並施,寬嚴相濟的道理,但這其中的度是很難把握的,但《正面管教》>就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建議。孩子出生時是沒有是非觀的,許多人生的道理都是由孩子所接觸的人教會的,她們就像一—張白紙任憑生活中出現的人描繪渲染。

  我們在生活中常用的管教孩子的兩個工具就是獎勵和懲罰,但家長們必須要記得,獎勵和懲罰本身並不目的,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事理,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當我們發現孩子的問題時,我們不能只在意問題,我們要關注的是為什麼會發生這些問題,怎麼樣正確的解決問題。我們在生活中會面臨很多的壓力,家庭、工作的壓力都很容易導致我們的情緒失控,但是,當我們]瀕臨崩潰的邊緣時,我們一定要剋制自己,儘量不要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不如意,在孩子真正自己面對這個世界之前,她的世界是由身邊的人所構建的,不要忽視自己發現美的能力,要對生活充滿熱情希望。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千萬不要以愛之名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她是你的孩子,但她更是她自己,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當家長和孩子發生矛盾時,要耐心的尋找出雙方都同意的解決方案。對於文章中關於性格對孩子的影響,大家覺得要找出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因為每一種取向的優缺點,都影響著我們作為家長的行為,當孩子從我們身上習得了我們的優點,極有可能也學會了對應的缺點。瞭解自己,承認可能存在的缺陷,你就能夠承擔起更多責任。安逸型的大人如果能夠讓孩子在會議上參與制定限制、日常慣例、設立目標並一起解決問題,他們就能更加有效。控制型的家長,練習掌握如何給孩子提供選擇、問啟發式問題、讓孩子參與決策,教養效果會更好。

  取悅型家長如果教會孩子及自己不再只關注別人的需要,照顧到自己,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感覺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別人與他們想的一樣,就會受益無窮。力爭優秀型的家長如果能夠盡力拋開自己凡事都要正確並最好的要求,嘗試走進孩子內心,去發現對孩子更重要的事,他們就會更有效。我們往往對孩子有著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是我們為人父母、師長可以、更應該採用的正確教養方式。愛孩子,愛自己,洞。見缺憾,尋求第三選擇,就是美好人生。

《正面管教》讀後感14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老教師,當班級裡出現一些比較難管教的學生,常常產生一種無力感。我沒有太好的辦法去解決問題,除了說教,就是批評指責。對於這樣的一些學生,我們的說教和指責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最近,學校給我們推薦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我閱讀這本書時,看到很多事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深受啟發。可能再遇到問題到底怎樣正面管教不一定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書中很多理論像警鐘一樣不斷敲打著我的心。

  感受尤深的是一條是:“把孩子不良的行為轉變為貢獻行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就和文中的史密斯老師一樣,總覺得對於問題孩子(馬克)不良的形為,必須要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然後牢牢地記住,以後才能不再犯。看過這本書,覺得悚然一驚,我們的錯誤觀念是:為了讓孩子們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們感覺更糟。書中提到: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

  按照這種方法,我在班級管理中做了嘗試,原來一個總不寫作業的孩子,再怎麼教育也不能做到每天寫作業。但課堂如果你給她展示的機會,她就會很積極,經常能夠主動回答問題,且正確率頗高,在小組合作中,她在課堂的表現得分經常超過了不少同學。這樣的調整能夠一定程度的調動她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帶動了其他小組的4號同學,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起到很好的效果。當然,她不寫作業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總體學習情況還不是很好,只是在課堂表現有所好轉。不過,能夠轉變一點也有進步。本次期中考試中,她就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那麼對於其他的問題學生,我們也努力做到:把孩子的不良行為轉變為有貢獻的行為,這對於鼓勵孩子停止或大大減少不良行為很有效。

  書中還講了出現問題該怎樣處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討論規則。以前我並沒有真正理解解決問題的實質——尊重孩子,讓孩子有歸屬感和價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歸屬感和價值感。”這句話在這本書中反覆出現,孩子的四種不良行為都是為了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當每個人都有了這種感覺,就會喜歡一個集體。對於問題孩子,我們尤其應該注重方法,以尊重為前提進行的活動,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當我們瞭解,就會理解,當我們理解,就會尊重。只有真正尊重,才會給人歸屬感和價值感。讓孩子感覺好,他們才能做得更好!

《正面管教》讀後感15

  我家的二寶很可愛,可是卻抽走了我好多錢錢,更榨乾了我的時間和我的精力,比如我最喜歡的一件事——讀書,現在成了奢侈的事情,上班之餘除了看孩子就是打盹的我卻在上班時間看了三次就瀏覽完畢的美國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的288頁的書《正面管教》,實在是慶幸和高興。

  這本書告訴人們“正面教育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看到這本書,我一直被“和善而堅定”兩個詞深深吸引,看看自己的周圍,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整天是一地雞毛似的,哦,兩地雞毛,而正在我讀了畢淑敏等幾個人的心理方面的書之後也慢慢和孩子談心解決問題的時候,遇到了這本書真是一個“恰好”,從而明確了方法,真好!而這本書讓我最震撼的是本書的作者和譯者身上一種特質: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於是有了本書的翻譯,有了本書,於是,我們遇到和看到。

  譯者玉冰和她愛人在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和決心之後才要的孩子,結果養育孩子的時候還是遇到了沒完沒了的問題,在不斷地一批一批的書中還是難以解決徹底,好歹遇到了本書《正面管教》,之後她的孩子更健康、更快樂,親子關係也鞥親密、更融洽。對孩子的心態和行為有正確的認識,對自己的心態和行為有正確認識,對父母正面引導孩子的方法有正確認識。

  說完譯者,再說說作者簡·尼爾森。作者曾經被孩子的養育問題弄得灰心喪氣,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們別再打架、能把玩具收起來、能做他們自己答應要做的家務······而作者遇到阿德勒,深入透徹地研究阿德勒法,讓作者欣喜若狂,孩子們之間的打架至少減少了80%。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是“每當偏離正面管教的時候,她就會造成混亂,只要回到這些方法和技巧,就不但能夠收拾好爛攤子,而且還能讓事情變得比以前更好。”所以,作者得出一個結論:犯錯誤實在是學習的大好時機。

  遇到問題學生是我們當老師的家常便飯,問題家長也是頻頻出現,我們除了叨叨叨叨的,很少有人靜下心來好好思考這個問題,也沒有去查閱大量的書籍,更不知道去想辦法改變,關鍵是沒有決心去把這個問題解決掉。而本書卻告訴我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和善而堅定地面對,所有的問題,只要去面對它,總會想到辦法解決。錯誤,往往令人損失和頭疼,可是,犯錯誤,卻不再可怕,而是學習的大好時機。

【《正面管教》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