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小故事

歷史小故事

歷史小故事(彙編15篇)

歷史小故事1

  《白痴皇帝》

  晉武帝和他祖父、伯父、父親都是善於玩弄權術的人,可是他的兒子——太子司馬衷偏偏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低能兒。朝廷裡裡外外都擔心,要是晉武帝一死,讓這個低能兒繼承了皇位,不知道會鬧出什麼亂子來。

  有些大臣想勸武帝另立太子,但是不敢明說。有一天,在晉武帝舉行宴會的時候,大臣衛瓘(音guàn)假裝酒醉,倒在晉武帝的御座面前,用手撫摸著座位,嘴裡含含糊糊地說:

  “這個座位太可惜了!”

  晉武帝馬上懂得他說的是什麼意思,但是假裝聽不懂,說:“你在胡說些什麼,準是喝醉了吧。”接著,吩咐侍從把衛瓘扶起來送走。

  打那以後,誰也不敢向晉武帝再提這件事。

  晉武帝畢竟也有點猶豫。他想試試他的兒子到底糊塗到什麼程度。有一次,他特地送給太子一卷文書,裡面提出幾件公事,要太子處理。

  太子的妻子賈妃,是個機靈的女人,見到這卷文書,連忙把宮裡老師請來,替太子代做答案。那個老師很有學問,寫出一份卷子,引經據典,答得頭頭是道。

  賈妃看了挺滿意,旁邊有個略懂文墨的太監卻提醒她:“這份卷子好是好,可是皇上明知太子平常不大懂事,現在寫出這樣一份卷子,反倒叫他懷疑。萬一查究起來,就把事情弄糟了。”

  賈妃說:“對,虧得你提醒一下。那麼還是你來另寫一份吧。寫得好,將來還怕沒你的好處!”

  那個太監就另外起草了一份粗淺的答卷,讓太子依樣畫葫蘆抄寫一遍,送給晉武帝。

  晉武帝一看,卷子雖然寫得很不高明,但是總算有問必答,可見太子的腦子還是清楚的。俗話說:癩痢頭兒子自己的好,能將就也就將就過去了。

  公元290年,晉武帝病重。太子司馬衷已經三十多歲。按理說,三十多歲的人已經可以處理政事了。但是晉武帝到底不放心,立個遺詔,要皇后的父親楊駿和他叔父汝南王司馬亮一起輔政。晉武帝臨死的時候,只有楊駿在身邊。楊駿為了想獨攬大權,和楊皇后串通起來,另外偽造一道遺詔,指定楊駿單獨輔政。

  晉武帝一死,太子司馬衷即位,這就是晉惠帝。

  晉惠帝即位以後,國家政事他一件也管不了,倒是鬧出一些笑話來。

  有一次,他帶了一批太監,在御花園裡玩。那是初夏季節,池塘邊的草叢間,響起一片蛤蟆的叫聲。

  晉惠帝呆頭呆腦地問身邊的太監說:“這些小東西叫,是為官家,還是為私人呢?”

  太監面面相覷(音qù),不知該怎樣回答。有個比較機靈的太監一本正經地說:“在官地裡的為官家,在私地裡的為私家。”

  惠帝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有一年,各地鬧饑荒。地方的官員把災情上報朝廷,說災區的老百姓餓死的很多。這件事給晉惠帝知道了,就問大臣說:“好端端的人怎麼會餓死?”

  大臣回奏說:“當地鬧災荒,沒糧食吃。”

  惠帝忽然靈機一動,說:“為什麼不叫他們多吃點肉粥呢?”

  大臣們聽了,個個目瞪口呆。

  西晉出了這樣一個白痴皇帝,周圍的一群野心家自然就蠢蠢欲動了。

歷史小故事2

  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浙江餘杭家、思想家與國學大師,人謂有王安石之風。然其童年聰慧過人,婚姻充滿樂趣,處事笑話頗多……留下不少鮮為人知的趣事。

  六齡童詩章太炎生於書香之族。1875年初春,章太炎才6歲,那天時值下雨,父親章浚在家邀請了10餘位文人、親友,邊飲酒邊吟詩詞。內有一位與章浚同宗的章老先生酒興上來,情趣盎然,令小太炎應景誦詩一首。小太炎略作思考答誦:天上雷陣陣,地下雨傾盆;籠中雞閉戶,室外犬管門。

  頓時,震驚四座!章老先生即令人拿來宣紙筆墨,揮毫錄下了這首十分珍貴的“六齡童詩”。該詩現珍藏於章太炎紀念館。

  添“花馬甲”大凡兒童時代的人,特別喜歡玩耍,而童年章太炎卻是個“書迷”,不諳嬉耍。那時,太炎的母親常與女眷戚在家打牌消遣。而章太炎就坐在旁邊看書,儘管環境鬧,他總是讀得旁若無人,津津有味。

  一日,小太炎在天井裡專心致志地看書,天色漸暗,氣溫轉低,其長嫂連喚三聲,叫他進屋添衣,免得著涼。太炎勉強進屋添衣後,仍回到天井借光讀書。殊不知竟穿上其長嫂的一件“花馬甲”,眾人見狀,大笑不止。而太炎卻茫然不知,抬起頭問家人笑什麼?讓我知道了也樂一樂……眾人越發樂了。

  考“童子試”章太炎16歲那年,受父命參加“童子試”,當時試卷的試題為:論燦爛之大清國。

  考場上鴉雀無聲,許多考生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引經據典,尋章摘句,大做起、承、轉、合的八股文章。而章太炎想起**戰爭後,外國軍艦闖入中國沿海城鎮,燒、殺、奸、掠;又想到許多清朝官僚對洋人卑躬屈膝,對人民作威作福……這怎能證明清國“燦爛”呢?於是他揮毫疾書,把滿腔積憤灑於字裡行間,並呼籲“吾國民眾當務之急乃光復中華也”。不到一個鐘點,章太炎便第一個交了卷。主考官見其他考生,有的仍在咬文嚼字,有的還在挖耳搔頭,有的……惟獨這名考生才思敏捷,不由暗暗稱奇。

  章太炎正要跨步離開考場,只見主考官拍案而起:“慢,你好大膽!可知罪……”章太炎不亢不卑,坦然自若道:“我之所思,件件合乎當今國人之思;我之所論,樁樁合乎國情之實,何罪之有?”頓時,考場裡“譁”地引起一陣騷亂。

  主考官想駁又駁不倒,氣得臉色鐵青,又怕事態擴大,可能會連累自己的烏紗帽,速令兩名差役把章太炎挾出考場。章的家人見狀,知道小少爺闖下大禍,將殃及老爺仕途,個個嚇得面如土色,而章太炎卻若無其事。

歷史小故事3

  公元1328年,也孫鐵木兒在上都的行宮中死去,留守大都的僉樞密院事燕鐵木兒與西安王阿剌忒納失裡得知訊息後,發動政變,將元仁宗的兒子圖帖睦爾擁立為帝,而中書左丞相倒剌沙得知訊息後,聯合蒙古宗室諸王,在上都將也孫鐵木兒的兒子阿速吉八扶上帝位,並且率兵南下,攻破居庸關,直逼大都,內戰爆發。

  圖帖睦爾稱帝后,先是重賞諸王、大臣,爭得廣泛支援,然後處死和流放倒剌沙同黨,免除了後顧之憂,接著派兵迎擊上都軍。不久就將進逼大都的上都軍擊潰,隨後北上,包圍上都,倒剌沙不得不出城投降,後被處死,天順帝也不知所終。歷時兩個多月的兩都皇位爭奪戰以圖帖睦爾的勝利告終。

  圖帖睦爾曾經在父親海山和叔父愛育黎拔力八達當政期間有過一段美好的童年時光,但叔父死後,圖帖睦爾的厄運就隨之到來。即位的英宗對堂弟圖帖睦爾心懷恐懼,命他到海南去居住。泰定帝上臺後,又將圖帖睦爾召回京城,封為懷王,但還是對年少氣盛的圖帖睦爾放心不下,事隔不久,又令他到建康去居住。泰定帝病危的時候,中書左丞相倒剌沙等人為防止他爭奪皇位,匆忙將圖帖睦爾遷往江陵。但圖帖睦爾還是把握住了機會,成為元朝歷史上又一個皇帝。

  圖帖睦爾即位時,為了爭取身在漠北、手握重兵的長兄支援,以牽制和威懾上都軍隊,曾許諾等長兄南返京城,自己立即讓位給他。

  公元1329年,圖帖睦爾還算沒有食言,果然將皇位讓給長兄和世。和世信以為真,便在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哈爾和林)即位,是為明宗。圖帖睦爾隨後派燕鐵木兒攜帶皇帝寶璽北上迎接,明宗接到皇帝寶璽後,非常高興,立即冊封圖帖睦爾為皇太子,並開始提拔自己的親信大臣進入各級官署。圖帖睦爾和燕鐵木兒本來的目的就是想先穩住明宗,然後再尋找機會除掉明宗後,再登基做皇帝,但見到明宗的這些行動後,不免心生恐懼,於是加緊了行動步伐。在他們的陰謀策劃下,圖帖睦爾從大都出發去接明宗,在王忽察都(今河北張北北部)的相逢酒宴上,圖帖睦爾親自下子,將明宗毒死,隨後重新登位。

  燕鐵木兒在圖帖睦爾稱帝、退位、復又稱帝的陰謀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圖帖睦爾對此感恩戴德。為表示感謝,圖帖睦爾即位後,便任傘他為中書右丞相,加封太平王。公元1330年,圖帖睦爾又下令朝中不再設左丞相一職,將中書左丞相伯顏改任知樞密院事,讓燕鐵木兒獨專相權。隨後又授予燕鐵木兒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師、太平王、答剌罕、中書右丞相、錄軍國重事、監修國史等11個頭銜,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法律等一切重大事務,皆聽由燕鐵木兒裁決。

  圖帖睦爾處心積慮的謀劃,就是為了登基做皇帝,可他還沒在皇帝的寶座上坐滿5年,就暴病而亡。公元1340年,圖帖睦爾弒兄篡位之罪敗露,當朝的元順帝下詔撤除他的廟主,將皇后也削去後號,太子燕帖古思流放高麗。

歷史小故事4

  孔子的家境貧窮而且社會地位低賤。成年以後,孔子為了謀生,曾經在季氏門下擔任管理倉庫的一個小官吏,他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倉庫裡錢糧的出納、計量不但公平而且準確。後來,他又擔任過管理牧場的小官吏,結果,牧場也讓他管理得井井有條,牲畜牛羊成群,膘肥體壯。因此,孔子受到上級表揚,得到了進一步重用,成為管理營建事宜的司空。不久,孔子離開魯國,來到了齊國,但是受到排斥;此後,他四處碰壁,在宋國、衛國遭到了驅逐,在陳國、蔡國之間被圍困。於是無奈之下,他又返回了魯國。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所以,人們都稱他為“長人”,認為他與常人很是不同。

  南宮敬叔是魯國的貴族,喜好禮儀。一次,他請求魯君派他與孔子一同到周京去學禮。魯君贊成他的想法,還出錢資助了他們。於是,二人一起來到周京,並且跟當時的大思想家老子學習。等到學有所成,臨別的時候,老子教導他們說:“我聽說,富貴的人送別時贈送財物,品德高尚的人送別時贈送言辭。我一貧如洗,不能算是富貴的人,只好冒充品德高尚的人,就用言辭來為你們送別。請你們記住這幾句話:‘聰明深察的人往往受到死亡威脅,這是因為他好議論別人的原因;博學善辯、見識廣大的人常常遭受困厄、危及自身,這是因為他好揭發別人罪惡的原因。做人子女的要忘掉自己,一心想著父母;做臣子的要忘掉自己,一心想著君王。’”孔子將老子的話默默記在心中,作為自己今後的行動指南。孔子返回魯國以後,廣收門徒。由於自己學識淵博、德高望重,門生漸漸多了起來。

歷史小故事5

  《劉秀重建漢王朝》

  昆陽大戰以後,劉縯和劉秀名聲越來越大。有人勸更始帝把劉縯除掉。更始帝藉口劉縯違抗命令,把劉縯殺了。

  劉秀一聽到他哥哥被殺,自己知道力量敵不過更始帝,就立刻趕到宛城(今河南南陽市),向更始帝賠不是。有人問起他昆陽大戰的情形,他也一點不居功,說全是將士們的功勞。他也不敢給他哥哥戴孝,照常吃飯喝酒,有說有笑,一點也不流露出他憂傷的心情。

  更始帝以為劉秀不記他的仇,反倒有點過意不去,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但是畢竟不敢重用。後來,長安攻下來了,王莽也給殺了。更始帝到了洛陽,才給劉秀少數兵馬,讓他到河北去招撫河北郡縣。

  這時候,各地的豪強大族有了武器,有的自稱將軍,有的自稱為王,也有自稱皇帝的,各據一方。更始帝派劉秀到河北去,正好讓劉秀得到一個擴大勢力的機會。他廢除王莽時期的一些苛刻法令,釋放一些囚犯,一面消滅了一些割據勢力,一面鎮壓河北各路農民起義軍。整個河北差不多全給劉秀佔領了。

  公元25年,劉秀和他的隨從官員認為時機成熟,在鄗(音hào今河北柏鄉縣北)自立為皇帝,這就是漢光武帝。

  更始帝先建都洛陽,後來又遷到長安。他到了長安以後,認為自己的江山已經坐定,開始腐敗起來。他濫封官爵,自己不管政事,成天在皇宮裡喝酒作樂,還縱容他手下的兵士搶劫。原來一些綠林軍將領,對他十分不滿。

  赤眉軍的首領樊崇眼看更始帝不行了,就率領二十萬人進攻長安。更始帝派兵抵抗,接連打了幾個敗仗,急得他不知怎樣才好。綠林軍中有些將領勸更始帝離開長安,反而遭到更始帝的猜疑、殺害;還有一些起義將領投奔了赤眉軍。更始帝內部一亂,赤眉軍就順利地打進了函谷關。

  赤眉軍決定推翻更始帝,但是樊崇他們不能擺脫漢朝舊貴族正統觀念的影響,定要找個姓劉的做皇帝。當時赤眉軍姓劉的一共有七十多個,其中有個十五歲的放牛娃劉盆子,據說跟西漢皇族的血統最近,就硬把劉盆子立為皇帝。

  赤眉軍打進長安,更始帝逃到城外,樊崇派使者限令更始帝在二十天內投降。更始帝沒法,只好帶著玉璽向赤眉投降。

  赤眉軍進了長安,聲勢浩大。可是幾十萬將士的口糧發生了困難。富商和地主趁機屯積糧食,長安天天有人餓死。這樣一來,長安的混亂局面就沒法收拾了。

  樊崇帶著軍隊離開長安向西流亡。但是別的地方的糧食也一樣困難;到了天水(郡名,在今甘肅)一帶,又遭到那裡的地主豪強的攔擊。樊崇只好又帶著大軍往東邊來。

  漢光武帝趁著赤眉軍進長安的時候,佔領了洛陽。他們一聽到赤眉軍向東轉移,就帶領二十萬大軍分兩路埋伏在那裡。

  漢光武帝派大將馮異到華陰,把赤眉兵引向東邊來。馮異用計把一隊赤眉軍包圍在崤山下。他下了戰書,跟赤眉軍約定時間和地點決戰。老實的樊崇不知道敵人的計策,派了一萬多赤眉軍發動進攻。馮異先派出少數兵士對敵。赤眉軍看見漢兵人少,就全軍出擊。沒想到馮異的伏兵上來了,打扮得和赤眉軍一模一樣,雙方混戰在一起,分不出誰是赤眉兵,誰是漢兵。

  赤眉軍正在為難的時候,打扮成赤眉軍的漢兵高聲叫嚷著“投降!”“投降!”赤眉軍兵士一看有那麼多人喊投降,沒了主意。軍心一亂,這一支赤眉軍就被繳了武器。

  公元27年1月,樊崇帶著剩下的赤眉軍向宜陽(今河南宜陽縣)方向轉移。馮異火速派人報告漢光武帝。漢光武帝親自率領預先佈置好的兩路人馬截擊,把赤眉軍圍困起來。到了這步田地,樊崇只好派人向漢光武帝求和。

  漢光武帝把劉盆子他們帶回洛陽,給他們田地房屋,讓他們留在洛陽。但是不到幾個月,就加上謀反的罪名,把樊崇殺害。

歷史小故事6

  人人都知道,屈原是自己投汨羅江自殺的,但屈原之所以會走上這條不歸路,與鄭袖有很大關係。

  鄭袖是戰國時期的美女,是楚懷王的寵妃,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吃醋。《戰國策》卷十七《楚四》記載了這麼一件事:魏王送好色的楚懷王一個大美人,其中有一個美女尤其漂亮,把個楚王喜愛得不得了。鄭袖知道了,差點沒氣死過去。想來想去,想了一招妙計。她挑選了一些好衣服給新美人送去,還叫人給她買來最好的臥具和用具,好像比楚懷王還要關心她。楚懷王本來擔心鄭袖會吃醋,跟新美人過不去,沒想到她會如此大方。高興地說:“婦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鄭袖知寡人之說新人也,其愛之甚於寡人,此孝子所以事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楚懷王還號召其他妃子都要向鄭袖學習。過了一些日子,鄭袖裝作十分關心地對新美人說:“妹妹,你真漂亮,難怪大王喜歡你,只是略感你的鼻子大了一點,所以,你以後見到大王時,最好把你的鼻子稍加掩蓋!”新美人真的聽了她的,以後見到楚懷王后便捂著鼻子。楚懷王十分不解,便問鄭袖何故,鄭袖說:“我知道,她是嫌棄你身上有一股狐臭味,討厭聞!”楚懷王大怒,令人將新美人拖出去將鼻子割掉了。

  張儀本是秦國宰相,可他聽說楚國與齊國聯盟,便攜帶重金跑到了楚國,準備挑撥離間。張儀找到上官大夫靳尚要他幫忙,因為他知道靳尚貪財而且因爭寵陷害屈原以至屈原被楚懷王疏遠。果然在靳尚的幫助下,以楚齊絕交“秦原獻商於之地六百里”的許諾說服了楚懷王。可是等到楚懷王宣佈和齊國絕交之後,張儀卻不承認當初的許諾,只說“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把個楚懷王氣得要命,很不得活剝了張儀。

  機會終於來了,第二年,秦國準備和楚國議和,願以商於之地交換黔中地,楚懷王氣呼呼地說:“商於之地就算了,只要把那個張儀交給我,我願白送黔中地。” 張儀不愧為張儀,毫不驚慌,他對秦王說:“沒關係,我區區一個人能換得黔中地也值了。”他又帶了大量的錢財來到了楚國,再一次找到了靳尚。靳尚儘管善於溜鬚拍馬,但他知道楚懷王正因為上次聽信了自己才上了張儀的當,這次再說什麼,弄不好會把小命都搭上,但他實在又捨不得放棄到手的錢財。於是他想到了鄭袖,覺得可以利用這個女人一下。靳尚悄悄地去見鄭袖,對她說:“你不怕大王不再寵幸你嗎?”鄭袖有些莫名其妙,就問靳尚何來此說。靳尚故作驚訝:“什麼,你還不知道呀?大王要殺張儀,可張儀是什麼人?他是秦國的功臣。秦王為了保他,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我們大王最愛美女。秦王有個女兒非常漂亮,而且他的宮裡也有數不清的美女。只要把這些美女獻給我們大王,他肯定願意。到那時,大王有了新寵,你的地位不是要受到影響!”鄭袖什麼都可以不在乎,就是非常在乎大王的寵幸。因為她很清楚,作為一個女人,一旦失去了寵幸,就等於失去了一切。聽了靳尚一番話,鄭袖著急了,忙問怎麼辦?靳尚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大王將張儀放掉。這麼一來,秦王用不著拿美女和大王做交易了。不過別人的話大王不一定聽得進去,只有你的話,大王一定會聽。”

  於是,鄭袖就日夜在楚懷王面前哭鬧:“你殺了張儀,秦王一定會報復我們的,你還是先讓我們母子走吧,省得到時候成為秦王砧板上的肉。”楚懷王雖然恨張儀,但也明白,如果殺掉了張儀,秦國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權衡再三,還是無可奈何地放了張儀。

  這時候,楚懷王想和齊國修好,就又想起了屈原,便把他招回去,再派到齊國去議和。屈原終於不辱使命,經過一番談判,齊王答應撤回助秦攻楚的部隊。 張儀膽子也真大,也不回去,而是繼續留在楚國說服楚懷王和秦國聯姻,要他請秦王將女兒嫁給他做小老婆,還說黔中地早晚都是秦國的,你還不如主動割讓給秦國,以換取楚國其他地方的安全。可能是羨慕秦王女兒的美貌,看上去張儀這個不大合理的建議,楚懷王居然一口答應下來,還準備親自到秦國去當女婿。屈原提醒楚懷王說:“張儀已經欺騙過大王一次了,這次我以為大王會煮了他,即使不煮了他也不能再聽信他的胡說八道了。”楚懷王擺出一副高姿態說:“我已經答應了張儀,怎麼能出爾反爾呢。”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也力勸父親:“一定要去,要不秦王會不高興的。”

  楚懷王高高興興地去了秦國,結果被秦王扣留了,他還想逃跑,結果又被抓回軟禁起來,不久後就一命嗚呼了。楚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以其弟子蘭為令尹,屈原卻寫了篇《離騷》的長詩以表達自己對楚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的憤慨,併到處揭發是子蘭勸大王入秦而遭不測的,所以國人對子蘭非常怨恨。子蘭慌忙報告母親鄭袖,鄭袖心裡知道,楚懷王之死其實也有她一份,要是當初不阻止楚懷王殺掉張儀,就不會有再次上張儀當的事了。屈原要是再這麼宣傳下去,國人豈不是也會怨恨我!她馬上發話:“趕快將這個瘋子趕走,越遠越好,永遠都不準回來!” 於是,屈原再一次被放逐到沅湘一帶。

  十年後,秦將白起破楚郢都,屈原徹底絕望了,乃作《懷沙》,發出“知死不可讓兮,原勿愛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將以為類兮”的嘆息之後,就懷抱著石頭,投入汨羅江自殺而亡。

  鄭袖雖然沒有直接殺害屈原,但她有意無意中做了靳尚等人的幫兇,促使屈原遭到放逐,在肉體和精神上都受到沉重打擊,最終含恨而死。

歷史小故事7

  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十歲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二十歲時滿懷求知的慾望,遊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蹟,採集傳說。這為後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準備。其父司馬談死後,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有條件看到大量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案,這對司馬遷編寫《史記》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天漢二年(前99),李陵出擊匈奴,乒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觸怒漢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獲赦出獄,為中書令,發憤著書,最後完成了《史記》的撰寫和潤飾。《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和傳記文學鉅著,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除《史記》外,司馬遷作賦八篇,又撰《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修史的抱負。

歷史小故事8

  武則天當朝,遭到唐朝宗室和元老們的反對。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謀反,他讓駱賓王設法拉攏中書令裴炎作內應。駱賓王便編了一首童謠:“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殿上坐”,教京都和裴炎家鄉的孩子們傳唱。

  裴炎聽到後,不明白童謠的意思,便去問駱賓王。駱賓王解釋說:“緋衣合起來是個‘裴’字,兩片火是‘炎’字,殿上坐是南面稱王;這就是說你裴炎要南面稱王了。”兩人最後談得投機,裴炎就答應作內應。

  為了機密起見,裴炎給徐敬業寫了一封密信。但是這封密信被武則天的人查獲。他們開啟一看,上面只有兩個字:“青鵝”。

  朝中的官員們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便呈給武則天看,武則天一看,便解釋說:“青者,十二月,鵝字乃‘我自與’三字組成。

  這就是相約在十二月起兵,裴炎自會在朝中作內應的意思。”於是武則天殺了裴炎,並派李孝逸追擊徐敬業。徐敬業的部將

  王那相殺掉徐敬業的頭,降順了武則天。

  徐敬業的反謀,遂被平息。

歷史小故事9

  一、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二、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

  三、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裡,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

  四、嘗糞憂心

  庾黔婁,任縣令時赴任不滿十天,忽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要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五、棄官尋母

  朱壽昌,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嫉妒,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去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六、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七、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

  八、拾葚異器

  蔡順,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問:“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裡?”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鬥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九、湧泉躍鯉

  姜詩,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後來他家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十、聞雷泣墓

  王裒,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裡,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十一、乳姑不怠

  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每天都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後來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十二、臥冰求鯉

  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

  十三、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十四、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十五、刻木事親

  丁蘭,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稟告,回家後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十六、行佣供母

  江革,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揹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

  十七、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人。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裡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嚐嚐。”

  十八、埋兒奉母

  郭巨,獨自供養母親,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罈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十九、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

  二十、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歷史小故事10

  齊莊公要到郊外去打獵,正準備上馬車,發現車輪前有一隻蟲子舉起前臂,要同車輪搏鬥。

  “這是什麼蟲呀?”齊莊公問趕車人。

  趕車人回答說:“這種蟲叫螳螂,它總以為自漢芾骱Γ恢狼敖恢籃笸耍衷諞德植罰媸遣蛔粵苛Α”說完準備趕車前進,把那隻螳螂軋死。

  “慢著!”齊莊公制止了趕車人,“這蟲子是個勇士啊!如果它是個人,必定是天下最勇敢的人了。”就命令把車子退回去,給那隻螳螂讓路。

  後來,齊國的'士兵們聽說了這件事,就議論說:“國王連勇敢的蟲子都那麼尊重,更何況勇敢的人了。”從那以後,齊國計程車兵打起仗來,都勇猛無比。

  哲理點撥:要影響別人,行動比說教更有效。

歷史小故事11

  漢字的起源

  漢字淵源於象形,它是由圖畫發展而成的,故稱象形文字。這是我國文字的一大特點,具有字形、字音、字義三個要素。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漢字的產生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歷史,在上古社會,文字沒有產生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結繩”和“契刻”(就是用刀在木片以及陶器上刻符號)來記事。“結繩”的辦法是文字的雛形,“契刻”則是萌芽狀態的文字。漢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自豪和驕傲。

  功臣書法家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丞相李斯將六國文字收集起來,存其所同,去其各異,以秦國文字做基礎加以綜合整理,編寫倉頡篇、愛厲篇、博學篇作為典範,為官方正式標準字型使用。這是漢字發展史上第一次統一文字的運動。秦朝以前的篆書統稱為大篆,秦始皇時期透過對大篆刪繁就簡而創制的一種書體叫小篆。小篆對漢字的規範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形體勻圓齊整,剛健流美。

  “臨池”的由來

  我國東漢書法家張芝從小就愛寫字。日日臨寫,從不間斷。他每天在院中的池水裡洗刷筆硯,日子久了,池子裡的清水都被墨染黑了。後人用的“臨池”一詞就是指張芝刻苦練字的故事。

  “行書”的來歷

  相傳“行書”是東漢書法家劉德升創造的。劉德升少時讀書,凡事都愛動腦筋。他感到寫楷書太死板、又很慢,寫草書雖快,可又太潦草不易辨認。經過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實踐,他終於把楷書與草書的筆法糅合在一起,創造出了用筆暢快、字形秀美、又易辨認的新書體——“行書”。

  畫龍點睛

  傳說南朝梁代畫家僧繇在佛寺的牆上畫了四條龍,當時看他作畫的人很多,可他畫的龍都不點眼睛,說要是點上眼睛龍就會飛上天。大家不信,一定要他點上,他剛把一條龍的眼睛點上,突然天空雷霆大作,牆壁被震破,這條龍便騰空飛起。

  王羲之學書

  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從七歲起,就跟父親學字。十二歲時,又遊歷名山大川,遍覽前代大書法家的字,擴充套件了胸懷,開闊了眼界,書法意境也更高遠了。他終於創造了“妍美流便”的新書體,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一”。

歷史小故事12

  有一次,曾晳、冉有、子路、公西華和孔子在一塊談論各自的志向。

  孔子問他們:“假如現在有人請你們出仕,你們會怎麼辦呢?”

  子路對軍事十分感興趣,聽了孔子的話,立即說道:“如果有一個小國,國內只有一千輛兵車,且位置夾在幾個強國之間。外有強敵,內有天災人禍,如果讓我去治理,三年以後,就可以使人人有勇氣,國家也可以強盛起來。”

  孔子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轉身問冉有:“你的想法是怎樣的呢?”

  冉有說:“如果給我一個小國家,它的面積只有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我只需三年時間,就可以讓人民豐衣足食,至於修明禮樂倫理道德,就只能等賢人君子來處理了。”

  孔子聽了冉有的話,臉上毫無表情,又問公西華。公西華說:“我願意作個小司儀。當然並不是說我的品德修養已經可以勝任小司儀之職,我至少可以藉此多多地向他人學習為官的禮儀。”

  孔子望望公西華,欲言又止,轉頭再問曾晳。

  曾晳說:“我想我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當暮春三月之時,穿上春天的衣服,陪著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子到郊外踏青,來到沂水旁看雲觀天,到沂水裡洗澡,然後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歡笑,踏歌盡興而歸。”

  孔子長嘆一聲,說:“曾晳的主張正合我的本意啊!”

  學生們相互看看,莫名其妙。

  哲理點撥:曾晳講的生活方式是一種任性率真的生活方式。

  為人處世,當時時自律,然而自律並不等於屈己,並不等於讓人違心地去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更不是自我壓抑,虛偽造作,而應時時處處順應個性,無拘無束的展現真我。

歷史小故事13

  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待他時問,你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怎樣報答我?重耳說,楚國遍地是人傑,到處物產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麼報答您呢?楚成王又說,那你還是報答一下我吧。重耳說,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後如果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來,我將率兵後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鬥下去!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會讓他復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於是以禮相待,並把重耳送到了秦國。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舍:古時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雖然晉楚城濮之戰時的真實情況是:晉國對於楚國的行軍迅速不及準備戰陣,為了避免失敗,晉軍不得不後撤,以每天退一舍計,等於是退了三舍。鑑於有些軍吏表示異議,晉大夫狐偃對晉軍說:這是大王先前允諾了要用來報答楚王的。對此,後世多信以為真,人們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還是用“退避三舍”來比喻對人讓步或有所迴避,以避免衝突。

歷史小故事14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時候在畫畫的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的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

  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中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歷史小故事15

  元成宗鐵穆兒直到臨死前也沒有指定繼承人,等他死後,曾經發生在他身上的爭奪皇位的一幕,又一次出現了,不過這次並不像鐵穆兒和與他爭奪皇位的兄長那樣,得以和平解決。而是經過一番屠戮後,元武宗方才登基稱帝。

  公元1307年,元成宗死後,皇位究竟由誰來繼承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問題。因元世祖生前有日後帝位必須傳給真金太子之後的成約,依此應是元成宗長兄甘庶剌的長子今孫帖木兒,而元成宗的卜魯罕皇后和左丞相阿忽臺等準備擁立的是元成宗的堂弟安西王阿難答。而作為元成宗次兄答剌麻八剌的海山不太可能成為皇帝,但他的兄弟愛育黎拔力八達與母親答己也以奔喪的名義回到京城,逮捕了左丞相阿忽臺和安西王阿難答等人,以“亂祖宗家法”的罪名將其誅殺。愛育黎拔力八達本想稱帝,但他考慮到海山擁有重兵且能征善戰,不敢造次,便把皇位讓給了海山。

  公元1307年,率三萬精兵來爭奪皇位的海山得知弟弟將皇位讓給他後,大喜過望,立即馬不停蹄地趕到上都,即位稱帝。

  海山登基後,還算做了些好事,他下令凡是征戰的將士和供給繁重州郡的役卒,都可免除三年差稅;雲南、八番、田楊等地免除一年差發;在外逃荒回家種地的,免三年差稅;停止徵收受災地區的山場湖泊稅,聽任貧民就地採取;兵馬經過地方,不得騷擾百姓;充許民間冶鐵;鼓勵興辦學校;免除儒戶的差役;關照孤寡老人和孤兒。

  海山很想因循漢制,重儒尊道。所以即位不久,他就遣使以大牢之禮祭祀孔子,並加封號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對全國遵行儒教的人給予優赦。中書右丞孛羅帖木兒用蒙古丈譯成《孝經》,上給海山,海山便命令中書省刻板模印,使得諸王大臣人手一本。

  海山的奢侈、揮霍更超過元成宗。他即位不久,為鞏固統治而大賞諸王、宗族,搞得國庫儲備空虛,入不敷出。公元1308年,由於江南發生大饑荒,政府的財政更為困難,再加上海山大興土木,建城修寺,財政危機再度出現。

  海山還篤信佛教,因此,他修建興聖宮,請僧侶們入內禱佛祈福,又派士兵1500人及大量民工修建五臺山佛寺,並令皇太子親自主持在大都城南建造佛寺。他還命令喇嘛翻譯佛經,以便誦讀。這就使得僧人在朝中炙手可熱,氣焰囂張、無所顧忌,成為當時禍害百姓的一大勢力。

【歷史小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