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美麗的小路評課稿

美麗的小路評課稿

美麗的小路評課稿3篇

美麗的小路評課稿1

  《美麗的小路》主要講述了有關環境衛生的問題。它以童話的形式,告訴我們不要亂丟東西,保護環境。因為是一篇童話故事,所以文章不僅寫得比較優美,而且利於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實踐和語感的培養。

  朱老師把學生帶到了這條美麗的小路上,充分感受小路的美麗,體會小路帶給人們的愜意。走過小路,學生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聞到了花香,聽到了清脆的鳥鳴,甚至就像真的踏在了小路上。他們盡情說著自己的所見,這樣的感受是在情境創設的基礎上實現的。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從課上以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很濃,在閱讀時全身心投入。情境的創設,給學生以遐想的空間。再次,朱老師巧妙地組織分角色表演讀,促進課文理解,使課堂充滿童趣。學生在讀故事中,體會到了表演的樂趣。透過提示加上表情,配上動作,輔以象聲詞,使學生即使在讀較長內容時,也始終保持興奮狀態並會樂此不疲。

  在整個閱讀環節中,教師以合作者、促進者、調控者的身份出現,不斷調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達的情境中。“美麗的小路如何不見了?”課文用一句話交待:“可是過了不久,小路上堆積了許多垃圾,蒼蠅在小路上嗡嗡地飛來飛去,美麗的小路不見了。”朱老師讓學生藉助文字大膽展開想象,說出自己認為的此刻的小路怎麼樣。學生在想象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此時教師出示變髒的小路,只見垃圾遍地,蒼蠅飛舞,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絃,走在垃圾路上,再次讓學生談失去美的感受,飯菜的酸臭味,紙屑水果皮等讓蝴蝶看不見花朵的美麗,蜜蜂聞不到花兒的香味,紛紛飛走了,蒼蠅在上面飛來飛去。此時的課文朗讀,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學生以驚奇、氣憤、著急、失望的語氣讀出美麗的小路不見了。

  針對本課,我提一些自己的改進意見。教學每一環節應該合理安排好時間,本節課前部分時間太倉促,顯得有點急,而後部分卻剩下大部分時間。在課文朗讀的時候,學生分角色表演的時間太少,“咦、呀、天哪”這些詞可以讓學生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將語文學習更好地應用到實際中。

美麗的小路評課稿2

  《美麗的小路》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透過鴨先生小屋前小路的變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動物不同的感受,告訴大家要保持環境衛生,才有美好的生活。課文語言生動活潑,每個小動物的語言、動作都富有性格特徵和戲劇化的效果,適宜分角色朗讀,在演讀課文中加深體驗。文中多次出現問句和和感嘆句,是學生朗讀體驗問句和感嘆句不同表達需要和情感的好機會。今天聽了畢老師的兩節課,感受很深。

  紮實的生字教學,畢老師的生字教學很有自己的思考,符合孩子認字識字的規律,比如,在課文讀完以後,先出示,讓學生讀一讀,看都認識了嗎?接著,畢老師又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讀拼音識字,這樣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發現自己不認識的生字可以仔細拼讀拼音,在此基礎上,畢老師又出示詞語,這樣的認字過程感覺水到渠成,畢老師對形聲字的學習尤其紮實,因為本單元形聲字的學習也是一個重點,畢老師透過“趕”字,讓學生了解趕是外形內聲,並且知道形旁表意,聲旁表音,順勢引導學生背誦形聲字兒歌“形聲字,分兩半,形一半,聲一半,形表義,聲表音,形不同,義不同。”最後,老師讓學生認識到“看來,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能夠讓我們認識很多的漢字。”,最後,老師又總結了本課的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變一變,組詞,造句子等方法。”對於會意字,畢老師出示了“鹿、鼻”兩個生字的演變過程。總之,畢老師的識字教學紮紮實實,形式多樣,注重了方法的指導。

  在第二課時的閱讀教學時,畢老師對美麗的小路變化前的朗讀指導已經非常細緻,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已經讀得非常到位,那麼,美麗的小路變化後的段落朗讀的指導,是不是可以放手讓學生來讀,給學生一定的自我消化的時間,更是朗讀方法的學以致用,然後再讓學生展示讀,總之,透過聽課受益匪淺。

美麗的小路評課稿3

  有幸聽了袁老師上的《美麗的小路》一課,大方自然的體態,親切的語調,生動有趣的課堂調控方法,寓教於樂的教學手段給我們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以下幾點:

  第一,這節課思路清晰,從整體感知到重點感悟,有條有理。複習完詞語後,袁老師用一句“還記得呀先生門前的那條銷路嗎?”打起了學生記憶的閘門,激起了他們的學習慾望,然後引導學生從小動物們的對話裡去感受“小路的美麗”,再讓學生透過圖片、對話感受“小路不見了!”,最後在“小動物怎麼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這個環節讓學生懂得我們從小要保持環境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的道理。一路執教下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理。教學過程還抓住瞭如“兔姑娘‘輕輕地’走”,“鹿先生‘慢慢地’走”這些重點詞語感悟讀文,培養了理解和欣賞能力。

  第二,創設情景,調動情感。在語文教學中,只有調動學生情感的參與,教學才能達到高層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課上袁老師把多媒體引進課堂,讓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具體形象化:花花綠綠、鮮花盛開的小路;垃圾遍地,蒼蠅飛舞的小路;憨態可掬,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引起了感情的共鳴。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兔姑娘、鴨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讀課文,心靈受到薰陶。袁老師把學生帶到了這條美麗的小路上,充分感受小路的美麗,體會小路帶給人們的愜意。走過小路,學生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聞到了花香,聽到了清脆的`鳥鳴,甚至就像真的踏在了小路上。他們盡情說著自己的所見,這樣的感受是在情境創設的基礎上實現的。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從課上以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很濃,在閱讀時全身心投入。情境的創設,給學生以遐想的空間。

  第三,表演朗讀,豐富情感。《美麗的小路》它透過童話的形式,形象生動地把“愛護環境”的道理蘊涵其中。針對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好表演的特點,以情感為紐帶,在學生充分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袁老師巧妙地組織分角色表演讀,促進課文理解,使課堂充滿童趣。學生在讀故事中,體會到了表演的樂趣。透過提示加上表情,配上動作,輔以象聲詞,使學生即使在讀較長內容時,也始終保持興奮狀態並會樂此不疲。

  第四,在整個閱讀環節中,袁教師都是以合作者、促進者、調控者的身份出現,不斷調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採用自主讀、個別讀、表演讀、評析讀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達的情境中,用語感聯結了學生的感覺、感官和情感,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代替了教師的範讀。“皺起了眉頭”、“捂住了鼻子”、“一拍腦袋”等貼切、生動自然的表演,把單調枯燥的言語配上動畫,讓學生配上動作讀,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還符合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提高了學生的朗讀勁頭。

  第五,擴充套件文字,訓練說話。“美麗的小路如何不見了?”課文用一句話交待:“可是過了不久,小路上堆積了許多垃圾,蒼蠅在小路上嗡嗡地飛來飛去,美麗的小路不見了。”袁老師讓學生藉助文字大膽展開想象,說出自己認為的此刻的小路怎麼樣。學生在想象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此時教師出示變髒的小路,只見垃圾遍地,蒼蠅飛舞,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絃,走在垃圾路上,再次讓學生談失去美的感受,飯菜的酸臭味,紙屑水果皮等讓蝴蝶看不見花朵的美麗,蜜蜂聞不到花兒的香味,紛紛飛走了,蒼蠅在上面飛來飛去。此時的課文朗讀,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學生以驚奇、氣憤、著急、失望的語氣讀出美麗的小路不見了。

  整個教學過程中,吳老師側重了課文的幾句對話的教學,結合圖畫觀察,個性化、多樣化朗讀,一步一步下來,非常紮實,讓學生從文字的情感昇華到自身的情感。

【美麗的小路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