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農業保險發展報告

農業保險發展報告

農業保險發展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業保險發展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業保險發展報告1

  我國農業保險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從1982年開始由民政部門、農業部門、保險公司等陸續開辦了一些農業保險業務。1982年到1992年農業保險業務呈上升趨勢,到1992年當年農業保險費收入達到8。62億元。但保費快速上升的同時是居高不下的賠付率,1991年農業保險的賠付率為119%。在政府支援性措施減弱以後,過高的賠付率導致農業保險業務逐步萎縮,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不得不調整農險結構,對一些風險大、虧損多的農險業務進行戰略性收縮,而其他保險公司則是退出農業保險的經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香港上市後,由於經濟效益的原因,不再經營大部分的農險業務。

  自以來,專業農險公司開始浮出水面,9個省區市的農業保險試點也已經全面鋪開。,保監會頒佈了發展農業保險的指導性意見,提出農業保險發展的五種模式:一是與地方政府簽訂協議,由商業保險公司代辦農業險;二是在經營農業險基礎較好的上海、黑龍江等地區,設立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三是設立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四是在地方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嘗試設立由地方財政兜底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五是繼續引進像法國安盟保險等具有農業保險經營的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的外資或合資保險公司。

  目前我國的農業保險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現行的農業保險組織體系不適應農業保險發展的需要。一方面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的積極性不高,農業保險的發展面臨資源短缺、技術薄弱、人才匱乏等問題。另外,傳統風險管理體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農業保險的發展。

  (一)有效需求不足

  農業生產和經營風險的客觀存在,必然形成對農業保險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明顯不足。主要原因在於:超小規模的土地經營客觀上弱化了農業保險的經濟保障功能,窄小的經營規模使農民產生較低的預期收益,因而不願意付出保險成本;我國的農業保險主要以商業形式經營,國家支援和補貼較少,相對農民收入而言,保險費率較高,抑制了農民對保險的需求。

  (二)缺乏專業性保險從業人員

  長期以來,我國保險業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發展呈現多次起落,保險人才斷層,目前我國保險從業人員大多數人是從其他行業轉來的,沒受過專門保險教育。而農業保險經營的複雜性、艱苦性,更是導致人才奇缺。因此,從業人員現狀是經驗型多,知識型少;保守型多,開拓型少;單一型多,複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資料表明,我國保險市場人才供需比例約為1:4。人才的極度匱乏,個人簡歷特別是核保、核賠、精算等技術型人才和管理、營銷、培訓等複合型人才的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農業保險險種減少,發展滯後

  我國保險業在經歷了最初十幾年的快速增長後大幅下滑,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險產品的結構不合理,險種可選性少,不能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產品缺乏創新,一方面產品雷同多,細分度不夠,達不到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組合效應。另一方面產品開發能力弱,更新換代慢。由於長年虧損、業務萎縮。

  (四)保險中介機構缺位

  規範化的保險中介機構活躍在保險市場上,是現代保險市場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對保險的供求雙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橋樑作用。特別在農村保險市場中,保險中介人可以將保險公司的經營觸角延伸到農村的各個角落,節約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也能起到服務於廣大農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國保險公司幾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業隊伍承保農業保險,沒有充分利用農村保險代理和保險經紀公司這一中介形式。

  (五)農民投保意識不高

  農民對農業保險既力不從心,又心有疑慮。首先,由於農業保險風險大、農業保險專案經營經常入不敷出,保險公司對其要求較高保險費率,而高保費又令更多的農民買不起保險。其次,許多農民對保險認識不足,風險管理意識差。由於宣傳力度不夠,農民對保險存在認識上的偏差:一是不相信保險的作用,許多農民由於受迷信思想和小農意識的影響,很難相信保險對生產和生活的保障作用;二是依賴保險,許多農民買了保險後,高枕無憂,不積極參與防災防損,導致損失擴大;三是道德風險嚴重,由於農業生產分散,保險公司監督力度不夠,範文參考網少數農民法律意識淡薄,利用保險進行欺詐活動,把保險當作“搖錢樹”,失去了保險的意義,觸犯了國家法律。

  (六)我國農業保險的再保險機制和再保險市場尚不完善

  我國農業保險由於缺乏適當的再保險安排,使得風險過於集中在保險經營主體自身、難於分散,影響經營主體的經營效果。而國外農業保險經營普遍有再保險機制的支援,特別是避免特大自然災害對農業和農民的影響。例如,美國聯邦政府農作物保險公司負責在中央建立再保險基金,向開展農作物保險的保險人提供超額損失再保險,再保險責任按賠付率分段確定,目的是既向各私營農作物保險公司提供超額損失再保險(不超過115%),又限制農作物保險公司的盈利水平(不高於15%)。而我國,由於再保險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市場主體數量少且不健全,導致我國的再保險市場一方面供給主體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心得體會另一方面技術與服務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

  當前,我國農業保險面臨著“供給短缺”和“有效需求不足”的雙重問題,保險經營和發展的兩難困境。結合我國農業保險的特點和國外農業保險發展經驗,為了推動我國農業保險市場的發展,我國應從以下幾方面採取對策:

  (一)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市場。主要透過以下途徑:一是完善農業保險供給體系,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要改變經營方式,轉變經營作風,以增加農業保險的供給;另一方面,要完善和拓展農業保險經營機構的職能,克服農業保險中的逆向選擇。二是提高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水平。要大力開展農業保險的宣傳工作,提高農民的風險管理意識,培育農業保險意識,鼓勵農業的規模經營,增加農民收入,以增強農民對農業保險的動機和能力。三是培育農業保險人才。培育具有專業知識和開拓創新精神的農業保險人才,提高農業保險機構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的多層次需要。

  (二)加強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支援。主要包括:一是加強農業保險立法和完善的制度環境,政府應制訂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保證農業保險的順利開展;二是實行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和再保險政策,支援保險業的發展;三是建立農業保險再保險機制,政府透過財政補貼很多優惠政策支援農業再保險市場,擴大風險分散面,達到風險分散的.目的。

  (三)利用資本市場分散鉅額風險。可以透過以下兩種方式:一是國家和地方政府採取財政撥款或補貼方式建立巨災專項風險基金;二是發展保險衍生產品。

  (四)加強保險專業人才的培養。農業風險的特殊性、複雜性決定了農業保險經營技術的特殊要求。技術是保險經營的重要要素,而發展保險技術的關鍵又是人才。但長期以來,我國保險業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農業保險更是呈萎縮趨勢,導致農業保險人才奇缺。因此,為了農業保險事業的順利發展,一定要重視和開展對農業保險技術人才的培養,透過代培、委陪、函授等多種方式培養基層農業保險業務骨幹,同時,要在大專院校培養具有農業保險系統理論的高階專業人才,確保農業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

農業保險發展報告2

  在我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穩定發展是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作為世界上農業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家,我國脆弱的農業,亟須農業保險的有力保障和支援,以保證農業生產經營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一、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現狀

  我國農業保險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從1982年開始由民政部門、農業部門、保險公司等陸續開辦了一些農業保險業務。1982年到1992年農業保險業務呈上升趨勢,到1992年當年農業保險費收入達到8.62億元。但保費快速上升的同時是居高不下的賠付率,1991年農業保險的賠付率為119%。在政府支援性措施減弱以後,過高的賠付率導致農業保險業務逐步萎縮,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不得不調整農險結構,對一些風險大、虧損多的農險業務進行戰略性收縮,而其他保險公司則是退出農業保險的經營。中國人保香港上市後,由於經濟效益的原因,不再經營大部分的農險業務。

  自以來,專業農險公司開始浮出水面,9個省區市的農業保險試點也已經全面鋪開。保監會頒佈了發展農業保險的指導性意見,提出農業保險發展的五種模式:一是與地方政府簽訂協議,由商業保險公司代辦農業險;二是在經營農業險基礎較好的上海、黑龍江等地區,設立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三是設立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四是在地方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嘗試設立由地方財政兜底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五是繼續引進像法國安盟保險等具有農業保險經營的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的外資或合資保險公司。

  二、我國農業保險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的農業保險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現行的農業保險組織體系不適應農業保險發展的需要。一方面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的積極性不高,農業保險的發展面臨資源短缺、技術薄弱、人才匱乏等問題。另外,傳統風險管理體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農業保險的發展。

  (一)有效需求不足

  農業生產和經營風險的客觀存在,必然形成對農業保險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明顯不足。主要原因在於:超小規模的土地經營客觀上弱化了農業保險的經濟保障功能,窄小的經營規模使農民產生較低的預期收益,因而不願意付出保險成本;我國的農業保險主要以商業形式經營,國家支援和補貼較少,相對農民收入而言,保險費率較高,抑制了農民對保險的需求。

  (二)缺乏專業性保險從業人員

  長期以來,我國保險業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發展呈現多次起落,保險人才斷層,目前我國保險從業人員大多數人是從其他行業轉來的,沒受過專門保險教育。而農業保險經營的複雜性、艱苦性,更是導致人才奇缺。因此,從業人員現狀是經驗型多,知識型少;保守型多,開拓型少;單一型多,複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資料表明,我國保險市場人才供需比例約為1:4。人才的極度匱乏,特別是核保、核賠、精算等技術型人才和管理、營銷、培訓等複合型人才的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農業保險險種減少,發展滯後

  我國保險業在經歷了最初十幾年的快速增長後大幅下滑,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險產品的結構不合理,險種可選性少,不能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產品缺乏創新,一方面產品雷同多,細分度不夠,達不到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組合效應。另一方面產品開發能力弱,更新換代慢。由於長年虧損、業務萎縮。

  (四)保險中介機構缺位

  規範化的保險中介機構活躍在保險市場上,是現代保險市場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對保險的供求雙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橋樑作用。特別在農村保險市場中,保險中介人可以將保險公司的經營觸角延伸到農村的各個角落,節約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也能起到服務於廣大農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國保險公司幾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業隊伍承保農業保險,沒有充分利用農村保險代理和保險經紀公司這一中介形式。

【農業保險發展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