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美術及其教育》閱讀感悟

《美術及其教育》閱讀感悟

《美術及其教育》閱讀感悟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我們常常會由於外界事物接觸而引發思想的火花,這個時候,可以寫篇感悟的文章將其記錄下來。那麼,到底應該要怎樣去寫感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及其教育》閱讀感悟,歡迎大家分享。

  不知何時自己的書架上就已有了尹少淳的《美術及其教育》這本書。現在重新拿起書翻看,感受頗多。

  對於美術教師而言,技能與理論是必不可少的,在本書中既有縱向的中外美術教育發展的梳理,又有橫向中西方美術教育特色的比較,脈絡清晰。尤其是對美術教育內容的劃分,讓我有了新的認識。

  根據尹少淳老師的解釋,具象、意象、抽象美術分別是:

  1.具象美術:全面、客觀地描繪事物真實面貌的美術樣式。

  2.意象美術:是表現物件在某種程度上與我們所見的世界不一致,但仍能找到客觀對應物的視覺表現樣式。意象美術是一種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美術樣式。

  3.抽象美術:是由純形式因素表現的美術式樣,沒有任何可識的客觀再現內容,認不出它具有何種客觀現實的形象。

  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及價值,相互之間你中有我,彼此滲透。

  在中國普通美術教育中,具象美術尚佔據著統治的地位。但中國傳統美術的造型是把握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度量上。意向美術沒有良莠正誤的客觀標準,學生不會因為畫不像而苦惱,也不會因為過於抽象而盲從。

  如何才能使具象、意向、抽象美術在美術學習活動中安排合理?

  在美術新課標中,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以美術學習活動的方式劃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欣賞·評述”四個學習領域,同時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又分學段設計課程內容和學習活動。每個學段都有各自的學習領域的目標。並且四個學習領域的領域的劃分是相對的,各有側重,又相互交融、緊密相關,形成一個開放性的美術課程結構,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興趣,強調自主性和探究性。

  在美國小學美術各年級學習階段要求中,從學科體系出發,注重學科要素,按線、面、體、色彩、明暗、肌理等劃分,每個學段都有各自的目標。同時規定了每個學段要了解的藝術家。例如1-2年級,保羅·克利、夏加爾、梵高等;3-4年級諾曼·羅克威爾等;5-6年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倫勃朗等。圍繞一個畫家,做主題單元性課程,具有層次性,遞進性。

  中國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出發,美國從學科體系出發,各自的劃分和要求不盡相同,各有偏重,但都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水平來劃分階段的。年齡的不同,學生在美術方面的情意特徵、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各不相同。

  在兒童發展的塗鴉期,更多的是一種混沌的線條積累和重複;處於圖時期,則表現為一種省簡、誇張和孤立的“形”的排列;到了寫實期才表現出對客觀自然的意向,追求具象、自然化的安排。在兒童美術向成人的具象美術發展中,眾多的心理學家、美術教育家都對兒童美術的'發展進行了研究以及階段的劃分。如麥卡德、赫伯·裡德、羅恩菲德等並發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大體上的趨勢是差不多相同的。即從簡單到複雜,從概括、到詳細客觀,從線到面到體,從主觀到客觀。

  在多元化的今天,美術課的開放性增強,我們也不單單只是框在了各個學習領域中,講求綜合性學習。從上面提到的兒童美術發展的趨勢來看:三種美術教育也是一樣,存在於各個學段,但在各個學段各有偏重。抽象美術和意向美術相對於具象美術更適合低段的學生,如原始美術、民間美術、中國寫意繪畫、印象派、立體主義等。而需要客觀理性、講求複雜詳細的具象美術相對地更加適合高段的學生,如古典繪畫、現實主義美術、自然主義美術、超現實主義美術等。一些形式法則,如平衡、節奏、韻律、對比、調和以及多樣統一等都會在這三種類型的美術中有不同特點的反映。三種美術教育相輔相成,意向和抽象美術教育使學生在具象美術的學習過程中,加強創造性、生動性。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不應片面強調一個方面,而不給其他方面任何容身的餘地。

【《美術及其教育》閱讀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