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怎麼寫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筆記怎麼寫,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筆記怎麼寫

  首先,應瞭解讀書筆記的型別。讀書筆記一般有批註、摘錄、提綱、心得等幾種。寫讀書筆記時,可根據寫筆記的目的、書的型別及自己的習慣,確定寫什麼樣的讀書筆記。

  1、批註筆記。即邊讀邊把自己的看法、疑問等或在書上劃出表示重點、次重點、疑問等等的符號,或在書的天頭、地腦作些評語和註釋。這種讀書筆記簡單易行,但首先得書是自己的,別人的書,不能亂畫;即使是自己的書,下批註時也應先多想想:自己的看法對不對?怎麼表述才簡明,然後才寫。因書上的空白處不多,想到就寫,寫了又感到不合適,那就會把書劃得亂七八糟了。

  2、摘錄筆記。就是將書中的精彩觀點、新穎材料及名言警句等摘抄下來,以備將來選用。這種讀書筆記是大量的。做摘抄筆記時,最好讓每段摘錄自成一段。後面還應寫上摘自什麼書,多少頁,該書的作者是誰,出版者是誰,哪一年出版的,都應寫在摘抄的後面,以備將來查驗、核對。兩段摘錄之間留下較大空白,這樣做一是使摘錄的眉目清楚,二是留下空白便於將來翻閱、運用時可以作批記。

  3、提綱筆記。就是將讀過的書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內容要點及寫作方法等等,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寫出來。

  4、心得筆記。就是閱讀後,將自己的心得、體會、感想等寫出來。也叫讀後感。

  5、仿寫筆記。即模仿摘錄的精彩句子、段落進行仿寫,達到學會運用、學以致用。

  6、評論筆記。主要是對讀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以肯定其思想藝術價值如何。可分為書名、主要內容、評論意見。

  7、簡縮筆記。為了記住故事梗概,讀了一篇較長文章後,抓住主要內容,把它縮寫成短文。

  不同的讀書筆記有不同的作用,可根據實際選擇、確定。其次,不論寫什麼樣的讀書筆記,有幾點是共同的,也是應注意的。

  (1)必須認真地讀懂原作。這是寫好讀書筆記的前提。提綱筆記、心得筆記要以讀懂原作為基礎。就是摘抄筆記,也應細讀原文。否則,你的摘抄就可能斷章取義,就可能抄破了句。

  (2)態度要嚴肅、認真、細緻。嚴肅是尊重原作,不要有意歪曲原作的意思,更不要為了達到個人目的,故意斷章取義;認真,指應該認真閱讀,認真分析,力求抓住原作的要點、重點、精彩的地方,不能馬虎從事;細緻,指摘抄原文後一字一句校對,不能有誤差,連原書作者、出版者、出版時間等也要記得詳細,不要怕麻煩。因為這時的任何粗心,都會在以後付出更大的代價。如多少年後,你想引用這段名言,卻因沒記原作者名字,你想查出名言的出處,那時恐怕連書也找不到了,想用也不好用。如果摘抄時記得細緻,就不會有這種麻煩了。

  讀書筆記標註方法

  做標記:最簡單的讀書筆記,就是在讀書的時候,讀到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的時候,採用自己的一套符號來畫出重要內容,以便自己在複習的時候能夠快速的找到重點,這種筆記的方法比較適合學生學習課本的時候。

  做目錄:目錄的主要內容就是【書名】【作者】【重點內容】,書名和作者就不必解釋了,關鍵是重點內容,由於這是一個目錄式的筆記,所以重點內容只要是幾個字概括一下即可,一般適合泛讀的時候使用。

  摘抄:摘抄也是一個比較簡單的讀書筆記,讀書的時候讀到精彩的地方,或者讀到一些自己認為有用的地方,將這段文字抄下來,註明書名和作者,這麼做是為了以後複習用,並且可以根據書名和作者快速的找到原著。

  提要:提要用簡短的話來總結書中某一段落的內容,有時候我們要求對每一段的內容寫一個提要,只要一兩句話即可概括其內容,不必寫的很繁瑣。

  提綱:提綱和提要有些類似,但是提綱是概括一篇文章的內容,而提要只是概括一個段落的內容,因此提綱比提要內容多且完整,而且提綱要能解釋各個章節和段落之間的關係,所以提綱有時候是以圖表的方式來呈現,不過提綱和提要都要求儘量簡短明瞭,讓人一看就明白。

  心得:有時候也叫讀後感,心得和提綱有些相似的地方,都要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概括,但是心得更多的是些自己的想法,具有主觀性,而提綱寫的都是文章中的內容,不要加入自己的想法,當讀一些學術論文、有哲理的故事的時候可以寫一些心得,記錄下自己的想法以便日後用到。

  札記:札記是最複雜的可以看作是提綱和心得的綜合,有時候還要插入一些摘抄,還可以對文章的寫法進行評論,總之寫札記不僅僅費筆墨而且費腦子,這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筆記,應該是對學習到的內容的再創作。

  【拓展閱讀】

  為什麼要寫讀書筆記

  首先,它可以幫助記憶。知識越豐富越好。知識的豐富是由積累而形成的;讀了就忘,知識是豐富不起來的。必須記住,讀書筆記便是幫助記憶、積累知識的最好途徑之一。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就說明記筆記能幫助記憶。

  其次,記筆記也是積累知識的一種好方式。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說,閱讀時必須記筆記,才能積累知識。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就是一部讀書筆記式的作品。

  第三,記讀書筆記還能幫助提高閱讀能力。分析能力,綜合歸納的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是一種手腦並用、閱讀和寫作結合的綜合訓練。

  讀書筆記範文1

  讀了高爾基的《童年》之後,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小說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環境是讓人心酸的,他三歲上父親生病去世了,便跟著媽媽來到外婆家。外公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兩個舅舅也同樣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是這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公經常痛打外婆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常在這樣黑暗的的環境下,誰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我讀了之後心情非常壓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汙?但幸好這世界也不都是醜陋不堪的,他的身邊還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著,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其中,外祖母就是他的太陽。外婆總是用她的溫存用她的寬容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外婆用她的愛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裡,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所以高爾基又感慨地說:“她(外祖母)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

  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的。”

  童年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童年裡有快樂,有幸福,童年時美妙的,童年是充滿陽光的,值得回憶的很多很多……而阿廖沙的童年卻很悲慘。

  文章寫阿廖沙`彼什科夫三歲喪父後,他跟隨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裡。外祖父卡什林是一個染坊主,他的財產面臨破產。他的性情暴躁、貪婪、自私,不容易接近。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殘酷的他們這些行為影響了他們的下一代。兩個舅舅把阿廖沙的爸爸,還有那個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岡”害死了。雅科夫舅舅的孩子薩沙,雖然年紀小,但他慫恿比他小的阿廖沙去做錯事結果阿廖沙被他的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一場,在床上躺了好些天。還有一天,外祖父瘋狂地毆打外祖母的頭,致使外祖母頭髮上的髮針扎進了她的頭皮裡。

  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這一切都引起幼小的阿廖沙的激憤和狂怒,身邊這些屢屢出現的暴行和醜事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如果我是阿廖沙的話,我想我不會像他那樣勇敢的活下去。但是,阿廖沙並沒有被種種黑暗的醜事和腐蝕的靈魂的惡事力所壓倒,所毀滅,他反而鍛鍊成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

  《童年》這本書的主人公是阿遼沙,它的主要內容是講可憐的阿廖沙三歲就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

  主人公阿廖沙沒有被艱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壓倒,他滿懷信心,奮鬥拼搏,衝破種種障礙與不幸,不斷探索新生活,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內容上帶上了積極的色彩。這本書不僅有嚴謹的藝術結構,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童年》中高爾基成功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殘酷自私、陰險暴躁的外公、貪圖錢財的舅舅、冷漠無情的母親、善良慈祥的外婆、快樂能幹的茨岡、勤勞能幹的老匠人格里戈裡、快活可愛的保姆葉夫根尼亞。這些人物的塑造中,外婆、外公給讀者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外婆的形象是俄國文學史上最鮮明、最富有詩意的婦女形象之一,她是偉大母親的象徵,也是俄國苦難生活的象徵。她喜歡唱歌、講故事、跳舞。她慈愛、善良、剛強,在十分嘈雜和混亂的情況下,也能把人們吸引到她的周圍,為艱苦窒息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歡樂的情調。書中高爾基透過她的外貌描寫、語言、行動以及引用大量民間歌謠、童話、故事等各種形式對其形象進行全方面刻畫。

  讀書筆記範文2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將要永垂不朽,但能夠像《簡愛》這樣深深地進入人們的靈魂,它以一種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甚至對某些人來講,影響了他們一生的作品並不很多。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色彩的長篇小說,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雖然兩人生活在同一社會,家庭環境中,性格卻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顯得更加的溫柔,更加的清純,更加的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儘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父愛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為她內心深處的自卑的補償。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聖潔的,美好的生活。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這是對一個孩子的尊嚴的無情踐踏,但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僕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汙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把她看做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並且慢慢地深深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這樣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我要牢牢守住這個立場”。這是簡愛告訴羅切斯特她必須離開的理由,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東西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試問哪個女人能夠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親密的人所欺騙呢?簡愛承受住了,而且還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非常強大的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我們看到,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滿足--她在和羅切斯特結婚的時候是有尊嚴的,同時也是有愛的。

  暑假快結束的時候,我看完了《簡·愛》這本書。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夏洛蒂從小失去母親,和知識淵博,樂觀開朗的父親、姐妹兄弟們一起長大。她的家境非常貧寒。不過,因為有了可愛的爸爸,讓夏洛蒂他們的童年時代亮起了一盞很溫暖的燈。

  《簡·愛》主要講述了一個叫簡愛的小姑娘。她從小失去雙親,跟隨和藹可親的舅舅一家生活。可是不久,疼愛她的舅舅就去世了,舅母不得不照顧她。而舅母從簡·愛一來就不喜歡她,現在丈夫死了,就更討厭她了。於是,舅母總是變著法兒的虐待簡·愛:把她關在小黑屋子裡、不給飯吃、反抗就用鞭子抽……漸漸地,簡·愛長大了,她有了份工作——去桑菲爾德的羅切斯特先生家當家庭教師。她終於掙脫了裡德太太(舅母)的魔掌,獲得了自由。並因為長期的接觸,曲曲折折的,最後她和羅切斯特先生結了婚,得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簡·愛經歷了許多,也懂得了很多。她經歷了生活,經歷了困苦,經歷了折磨,經歷了感情,經歷了種種離奇之事。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過早的接觸生活,或許在我們來說是不可理解的,是不幸的。但是,對於沒有選擇的簡·愛來說,這樣的逆境,正是她以後輝煌的動力,沒有逆境,就不可能有簡·愛後來的成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些經歷,使簡·愛更深入的瞭解世界,從而變得振奮,變得更加的堅強。堅忍不拔,好似一根釘子,死死地扎進生活這塊木板裡。

  另外,這本書也揭示了夏洛蒂的性格特點:

  一、好勝,要強。不願被別人一直踩在腳下。從書中看來,夏洛蒂是個敢於向惡俗勢力反抗的人。被“裡德太太”責罵,並不是束手就縛,而是大膽還擊。那麼,在生活中,這個“裡德太太”代表的就是那些反對她、對她有偏見的人。小學六年級的《小草和大樹》一文也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剛開始寫作的時候,詩人羅伯特·騷塞羅處處給她打擊,但是她和姐妹們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用實際行動深深刺擊了騷塞,讓他不得不佩服她們。

  二、有尊嚴,視尊嚴為生命。小說中也寫了,簡愛很看重自己的尊嚴,不想讓羅切斯特侮辱她的人格,不想讓他認為自己地位高而藐視自己、小看自己、打擊自己。同樣,這個羅切斯特大致的輪廓也就是羅伯特·騷塞。

  三、從《簡·愛》一書來看,夏洛蒂的文筆很好,她能夠非常準確的描寫出主人公豐富的內心世界。簡·愛這個角色,就是她塑造出的一位栩栩如生的女子形象。準確的說,不是塑造,而是現實中的夏洛蒂自己。當被羅切斯特小看、被裡德太太責罵、被……時,總是毫不猶豫的給他們反擊,傾訴出自己所有一切的內心想法,讓他們呆若木雞。這也是我比較欣賞她的一點。

  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要學習夏洛蒂三姐妹的精神。當我們被高高在上的人鄙視時,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功給對方以還擊;當別人侮辱我們的尊嚴時,我們也要會反擊他們,讓他們也抬不起頭!只有這樣,才會獲得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讓別人信服自己,而不能只覺得無所謂,那麼你終究會身敗名裂,淪落到讓所有人隨意鄙夷你的地步。

  ——讀《簡愛》有感我是因一部同名電影瞭解到由十九世紀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小說《簡愛》的,在眾多翻拍版本中,93年美國演員奧遜威爾斯和瓊芳登主演的算是經典之作了。透過電影,我看到一個沒有出眾的外表,沒有顯赫的財力,沒有突出的天賦的簡愛用超出年齡、超出性別的堅強毅力說出那句:“我不是憑藉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就彷彿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

  暑假中,我買了《簡愛》去讀。讀完之後,和之前看很多喜歡的書有一樣的感觸:打動人甚至影響人的作品,即使是用再精湛的演技也無法將人物表現地淋漓盡致,終究是差了那麼一點點,使得我們只是欣賞而非震撼,談論而非銘記。

  我曾在別處聽聞這樣一句:痛而不言是一種境界,笑而不語是一種美德。小小的簡愛,用沉默不語面對親人的嫌棄、蔑視甚至是侮辱毒打,不懂得你退一尺,我進一丈的現實法則,於是等待著她的是變本加厲的折磨。越來越多的暴行和退讓讓性格強烈的簡愛說出了“當我們無緣無故捱了打,我們一定要狠狠地回擊”的話。

  所以我慶幸簡遇到了海倫彭斯和慈善院院長,當然還有羅切斯特——那個感受到簡柔弱的外表下熱烈而直率個性的人。

  簡和羅切斯特的愛情是本書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看到簡的甜蜜和嫉妒,看到他們終於決定結婚時,我以為這就是最美好的結局,她終於可以擁有幸福的家庭,擁有足以讓她充實滿足的丈夫。所以,當婚禮上羅切斯特是有婦之夫的訊息爆出,我有些恨這個人。恨他在最美好的時候又剝奪了簡的幸福,或者說是葬送了她的幸福。

  但簡終究還是那個簡。平分了鉅額遺產後,拒絕了聖約翰的求婚,毅然決然的回到羅切斯特的身邊,面對已是殘疾的他反而平息了痛,找回了年輕時因尊嚴而放下的愛情,過上了本應屬於她的生活。

  一段時間過後再次思考簡和羅切斯特的感情,那段恰好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對的心理狀態,遇到對的人的感情。倘若是年輕時的他,青澀而膚淺,並不一定能看到簡的好。但假設對於簡和我們而言都沒有意義,簡最終幸福,足矣。

  回過頭來,再看看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和簡相似的遭遇卻有著不一樣的終場。但不管怎樣,無論是簡還是夏洛蒂勃朗特,她們用自己的遭遇和婚姻告訴我們人最美好的生活是尊嚴加愛。

  尊嚴和愛——尊嚴讓我們活得有骨氣,而愛讓我們生活得安然溫暖。

  簡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的是一種返璞歸真,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那麼我也要像簡那樣純粹的生活,守護我的尊嚴和愛。

  讀書筆記範文3

  一、作者介紹:

  馬克西姆 · 高爾基(1868-1936)生於俄國中部的

  尼日尼 · 諾夫戈羅德城,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他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守夜人、麵包工等。十六歲時,他隻身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在與命運的爭鬥中它深入俄國社會得罪底層,和各個階層、各種人物接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從而不斷的豐富了它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1905至1907年,高爾基積極投身譽為大的無產階級革命,1906年寫成了長篇小說《母親》。《母親》真實地反映了20世紀初俄國風起雲湧的工人運動,表現了俄國工人階級從自發走向自覺的鬥爭過程,被列寧稱讚為一本“非常及時的書”。十月革命後,高爾基寫出了他最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二、內容介紹:

  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最初發表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時期生平的自述,也是舉世公認的藝術珍品,是作者根據自己親身的生活經歷,對俄羅斯19世紀末期社會政治生活所描繪的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這一形象即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寫照,也是俄國人民,特別是處於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經過磨練後走向新生活的典型。

  三、好詞摘錄:

  忽如其來、飄忽、興趣盎然、熠熠生輝

  四、好句摘錄:

  伏爾加河藍色的水面上,桔紅色的輪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張張金色的葉片則緩緩順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總覺得他的綠眼珠無時無刻不在盯著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著憂傷,彷彿是從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盪在房間中。

  經常有人聽見了他們的歌聲從窗戶底下停下來看著他們,那一張張仰起的面孔讓我想起沒洗的髒盤子。

  五、好段摘錄:

  “唉,你們這些人啊????!”他常常這樣忽如其來地嘆氣,也不知在感嘆什麼。“人啊????”的尾音總是被他拉得長長的。

  茨岡臉色紅紅地走到廚房中間,像一團火焰般地跳動起來:兩手高高揚起,腳步快得讓人難以分辨,襯衫抖動著,像燃燒一般發出燦爛地光輝。他放縱地舞著,彷彿開啟門讓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家都被他感染,跟著他顫動起來。

  歌唱中,外祖母時而前進,時而後退,時而飛旋,青春瞬間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現出一種鮮花綻放般的美麗。每個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六、我的感想:

  作者將主人公當時所處的骯髒的環境寫得很到

  位,在語言描寫上很有功夫。使文章生動,令人身臨其境,對美與醜及人複雜的感情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讀書筆記範文4

  有些人身遊四方,但是他的心靈未必行之千里;有些人即使身有所役,心卻也可以無所束縛。而莊子正是這樣一個可以“遊心”的人。

  說他“遊心”、無所束,其實是覺得他是一個內心很少受牽絆的人,不被他人的言行所左右,也不受周圍的環境所動搖,己喜己悲似乎都不被外界干擾。也許“瀟灑”二字就是為莊子造的吧。

  中國歷史上,被說是“灑脫”的人不少,但是他們的“灑脫”和莊子的似乎不是一個境界。譬如李白,也許李白不是灑脫而是豪邁,他可以“看空”所有的貶謫和坎坷,但是這些“看空”終歸都是有前提的,都是在自己的仕途中有所阻撓時恢復信心和元氣的藥劑,假使他一帆風順,也許就不會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安能使我摧眉折腰事權貴”這樣的豪言壯語了吧——再說其他很多人,興許多少都是如此,都是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折損受傷以後才看開這些東西,但骨子裡可能還是希望得到這些東西的,所謂的“看開”也很有可能是“得不到”的自我安慰的理由。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也許看開“利”容易些,但是名,至少在中國的傳統思想裡,看開“名”就談何容易了:“贏得生前身後名”說出多少代仁人志士的心聲啊,著書立言,不都是為了一個“名”麼?

  然而,莊子卻不是這樣,他真的是看破了名和利。對於利,自好理解,在《山木》中他就有回答過,認為人生的困頓不是貧窮,貧窮也不會是人困頓的根源。那麼再看名,《秋水》裡有一個故事就說明了莊子的態度:他把名,把梁國的相位比作是腐爛的老鼠!

  其實,看清了名和利是看清了自己人生所追求的東西,就是看清了自己的真心,不會再為他人的標準而累,不會再為了別人的價值標杆而奔波拼命,也不會為了其他人的眼光而去為難自己去棄自己的真心於不顧。我們可能已經有書讀,有書讀的已經畢業,畢業了的有了工作,有了工作的有了房子……我們不斷被別人羨慕著,可是又不斷羨慕著別人,總覺得自己離幸福很遠,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又總覺得完成了才會更幸福,但是事實呢?等到那些事情完成了,我們真的幸福麼?這個大概只有自己知道吧。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很努力地去追求一些東西,但是這些所追求的東西是不是出於本心,大概連自己都不會知道,但是確實有很多人,在達到自己的目標的時候反而並不是那麼快樂,反而還有點失落,或者沒有自己所想象的那麼快樂。很多時候,我們就像是去旅行的人,走的太遠反而不記得自己為什麼而出發,走得太多反而關心一路上的交通、住宿等一些東西多於關心自己的目的地。

  為什麼要追求自己的真心?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那麼怎麼追求呢?

  追求真心就是以自己的真心為指標,而不是在意所謂的有用還是無用,世界上沒有絕對無用的東西,就像所謂的垃圾也只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一樣,我們做的每一件事不是由可見的價值所決定的,現在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不會是沒有用的,相反很有可能是對未知的未來而言至關重要的。就像《莊子》中的一個寓言,對於小雞而言,但從飛翔這點去判斷,很可以說翅膀是沒有用的,但是對於鷹來說卻完全不是這樣的,那麼鷹如果拿小雞的價值觀去判斷自己的翅膀,那麼它很可能永遠無法飛翔,相反,它如果去試一次跳崖,這樣一件對於雞來說可笑的事情,也許它飛翔的潛能就會被激發!放到現實生活中來說,可能沒有人想過一句“謝謝”,一次輕輕地關門或者一個彎腰撿紙這樣的事情會帶來怎麼樣的結果,但是確實有人因為這樣的小事得到了一份工作甚至一份尊敬。

  沒有人可以隨便去預先判斷有用還是沒用,曲線救國不見得比直線前進來得沒效率,相反看似“繞遠路”反而會是捷徑,而且按照自己的真心去做,這一路想必會是鳥語花香。

  回頭看看60前我們祖父輩所過的生活,再比較一下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我們真的會覺得自己幸福很多,至少我們真的擁有了很多,我們的物質生活真的好了很多;而近幾年,我們也越來越開始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我們不僅僅可以尋找自己的喜歡的書籍去看,去想去的地方尋找一段歷史或者追求一段回憶,又抑或僅僅去一個咖啡館享受一個下午的好天氣、一個人的好心情,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分享精神上的快樂,單從電視媒體上的節目就可有所管窺蠡測。

  還是要感謝我們的祖國,給我們足夠穩定的環境去追求自己的真心和真正的幸福,少了那麼許多前人的“身不由己”的艱難。相信我們將很快看到比現在層次更高的幸福社會和夢想社會。

  讀書筆記範文5

  《浮士德》,不知你是否讀過。

  《浮士德》這個故事含有強烈的悲劇因素,在浮士德身上反映了新舊時代更迭期的各種衝突:宗教與科學,理智與情感,因循與追求。

  浮士德對學十分熱愛:"啊,我孜孜不倦,對哲學,法律連同醫典,遺憾的還有神學,全部都進行了徹底的鑽研。"甚至,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尋找最高的歡暢。"他為了學,他放棄了自己:"為此,我才想魔發屈服,藉助精靈之口,鬼怪之力,看否能知道一些玄機;這樣,我就不用再汗流浹背,去談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他對未知的東西感到興奮萬分,書本給了他力量和希望。他對自己的知識感到不足,對無法揭開大自然神秘的面紗感到失望……他對學的熱愛已經到達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了。

  "誰若不斷努力進取,我們就把他救助。"歌德說過,浮士德得救的秘訣就在這幾行詩裡。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種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純潔化,到臨死,他就獲得了上界永恆之愛的拯救。

  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夠被拯救,不止是這樣,還因為他不斷行動,不斷追求,不斷克服迷誤,最終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這是我們應該學的。還要學習他對學的追求,對學的熱愛,對學的希望。我們要善學,樂學,愛學,才是向上的人。針對我學的不良現象,面對浮士德,我們應當感到慚愧,他是那麼地熱愛學習!

  浮士德的肉體毀滅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個行動的人,一個上進的人,一個不斷自省並最終走上正途的人,最終會得到救助。這就是浮士德這個形象上所體現出的不斷追求和人生真諦的探索精神。值得我們不斷學習的地方。

  讀書筆記範文6

  這是讀《原則》這本書讀書筆記,對我產生了很多啟發!在我的歷程這一章,達利歐回憶了他從原生家庭到童年成長,求學時代到創辦橋水公司這段成長經歷,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但我發現,作者每一段成長經歷,無論成敗於否,他都能夠及時反思自己,從對自己成長有利的角度迅速改變自己。

  達利歐的原生家庭並沒有給他事業成功的助力。達利歐是在長島的一箇中產階級社群長大,父親是一名職業爵士樂手,母親是家庭主婦。他就是一個普通家庭裡的普通孩子,並且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孩子。

  達利歐從小對自己的個性很清楚,他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優缺點。

  我最顯著的缺點是機?械記憶能力很差。直到現在,我一直記不住沒有內在邏輯的東西(如?電話號碼),而且我不喜歡聽從別人的指示。同時,我的好奇心很強,?喜歡自己把事情弄清楚,不過當時我並不像現在這麼清楚地知道這?一點。

  我不喜歡上學,不只是因為上學需要背很多東西,也是因為我對?多數教師認為重要的事都不感興趣。我一直都不明白,除了能得到?親的認可之外,上學上得好還能帶給我什麼?

  從達利歐的描述可以看出,達利歐小時候並不熱愛學習,他不是學霸,也不是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他和大多數普通孩子一樣,從小並未看出有成功的潛質。

  “當我不想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會抗拒,而當我樂於做什麼的時候,什麼都阻擋不了我”。

  童年時代的達利歐雖然不喜歡學習不喜歡在家做雜務,但卻喜歡在外邊積極地打零工賺錢。從8歲起,開始送報紙,給別人家的車道剷雪,做球童,在一家本地餐館擦桌子、洗碗碟,在附近的一家百?貨商店做理貨員。

  達利歐說,在那麼小的時候就有這些?工作,並有一些可以獨立支配的錢,教給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是無法透過上學和玩耍學到的。

  達利歐從12歲起開?始做球童,並且拿做球童掙的錢炒股,第一筆投資?投給了東北航空。買這個公司的股票,是因為在他聽說過的所有公?司裡,只有這家公司發行的股票低於5美元一股。

  童年時代的達利歐竟然和巴菲特有著相同的愛好,都熱衷於炒股。達利歐大概12歲涉足股市,而巴菲特則更早些,兩個投資界成功人士的經歷竟然有著驚人的相似。

  達利歐並沒有說明第一次的股市經歷是成功還是失敗的。對於股市,他最初用的粗淺的策略是是,買足夠便宜公司的股票,買的股票越多,賺的錢就越多。用這種策略進入股市,他投資的錢增長了兩倍。但其實東北航空快破產了,被另一家公司收購了。作為12歲的孩子,達利歐並不知道這些資訊,股市給他最初的認知就是股市裡賺錢很容易,並由此熱衷於股市。

  童年時代的達利歐為什麼初次在股市投資就那麼輕鬆地賺到了錢。其實不是因為他的選股策略,他也並不是神童,而是因為他湊巧趕上了美國的牛市,在牛市中投資股市似乎很簡單,隨便買只股票就上漲了。牛市頂點過後,他才發現,幾乎所有對股市的認識都被證明是錯誤的。

  投資這件事,牛市盈利只是運氣,在熊市中能贏利那才是水平,在熊市中能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熊市是鍛鍊投資者心智的絕好角鬥場。

  童年時的達利歐認為,與失敗比起來,乏味和平庸要更糟糕,很好的事早比糟糕的事好,而糟糕的事要比平庸的事好,因為糟糕的事至少給生活增加了滋味。

  童年甚至青年時代的達利歐竟然有這種獨特的領悟,確實不一般,他從小就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從小就嘗試做別人看起來很糟糕的事,這為他以後的工作創業經歷提供了寶貴的財富。

  讀書筆記範文7

  我從表姐那兒借來一本湯素蘭寫的小說,名叫《珍珠》,兩天就讀完了。我的心也隨著主人公陽子時而快樂、時而傷感,大部分時間在痛苦中度過。合上書本,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種成長的艱難、美麗的疼痛。

  我想,我雖然沒有陽子遇到的這些困難,但生活中也有不高興的事、不被理解的事,如果把這些都看成是為獲得珍珠而吸取的沙子,為了讓沙子變成珍珠而必須忍受的痛苦,那這些痛苦是美麗的。

  拉蒙是個十六歲的男孩,他盼望著能出海採到一顆最大的珍珠,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天隨人願,他在“惡魔魚”洞裡採到了一顆碩大無朋的黑珍珠,轟動了整個拉巴茲城。他父親勃拉斯賣珠不成,把黑珍珠獻給了聖母。採珠隊在海上遇到了風暴,由於他父親自持有聖母的保佑,沒有及時避開,整個船隊全部覆沒,僅採珠工塞維利亞人生還。拉蒙遭此厄運,以為是惡魔魚作怪,索要珍珠,所以就偷出了珍珠,準備物歸原主。不料塞維利亞人在海上劫持了他,逼他同去出售珍珠。他們遭遇了惡魔魚,塞維利亞人殺死了惡魔魚,自己也在搏鬥中喪生。拉蒙在不平凡的經歷中破除了種種迷信,成長為大人。他僥倖生還,把珍珠還給了教堂,供大家欣賞。

  本書讚美了人類的勇氣與不屈不撓,不折不扣的精神,書中對場面的描述如同在我們眼前演一部冒險影片,讓讀者身臨其境,彷彿親自經歷過這個驚險的故事。

  包容,造就璀璨的珍珠!成長,一種美麗的疼痛!這是我在假期裡讀到《珍珠》這本書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

  《珍珠》這本書中描寫了一個十二歲的女孩陽子,本來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過著快樂的生活。然而有一天有著重男輕女思想的父母為了要一個男孩,遠離她去了深圳,把她留給爺爺、奶奶撫養。同學的議論使她從小有了一種被父母拋棄的感覺,無助、彷徨……漸漸轉化成對父母的怨恨。爺爺奶奶無盡的疼愛讓李陽快樂的成長。當我讀到爺爺因病過早去世,奶奶有了新的男友。我讀不下去了,喉嚨就像有一團棉花堵住,眼淚禁不住流下來……我為李陽的不幸命運感到同情和悲傷。

  我不能理解大人們的思想,但深深同情故事中的李陽。故事讀到一半,我懷著不安的心情問媽媽,這世上真有這麼狠心的父母嗎?媽媽看到我很傷心,耐心的安慰我,告訴我去把故事讀完,慢慢會理解作者及其父母的。

  故事中李陽奶奶重新結婚的想法又讓陽子開始憎恨一切。他認為故去的爺爺像她一樣被奶奶從心中拋棄了,她開始孤獨、無助,開始痛苦。在心灰意冷時,爺爺曾為她講的故事“珍珠”又重新燃起了她的希望。

  在一系列的成長故事中李陽反叛的思想因為被愛、被關懷而慢慢轉變。珍珠的故事使她得到啟迪,她變得大度,細心的照顧奶奶,接受現實,主動原諒父母,為誤解她的同學舉辦了生日party主動化解了矛盾。生活中的一切變得豁然開朗,李陽從新變得快樂起來!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變得愉快起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可能都會有無奈和心酸,不可能事事都如意、順心!只要我們像珍珠一樣有堅毅的性格、樂觀的態度對待我們的人生,學會接受沙粒帶給自己的疼痛,原諒疼痛,化痛苦為力量,那麼我相信在我們青澀的蚌殼中,最終也一定會誕生出美麗的珍珠。

  讀書筆記範文8

  說那曹七巧,一出場就是個悲劇身份,竟被個丫鬟看低了去。話說那個時候的階級劃分太過明顯,連丫頭片子都看人服侍,也讓人憤懣。心想著長白與長安的一生被個老媽子白白的給耽擱了,委實覺得憋屈。及可悲的幾個人物,張愛玲對人物心理的拿捏甚為到位,應該是深受《紅樓夢》影響的文人,她的文字處處可以看到紅樓的身影,似處處有珠璣。

  曹七巧三十年來帶著黃金的枷鎖,於我們,誰身上沒有揹著各種各樣的枷呢?說好聽點那叫夢想,實現夢想的那叫扶搖直上,一輩子徒於空揹著個夢過日子的,那夢漸漸的就成了枷,鎖的人太緊,逼得人太急,終是害人又害己。

  曾經被人問起,你的願望是什麼?我天真的回答道:“很簡單的,我只想要個幸福的家庭。”提問者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不簡單啊,你的願望其實是所有人願望的最終歸宿啊。不知從何時起,我就揹著這個枷一直在人群中尋尋覓覓,總盼著能覓到一個可以給我幸福的人,我對幸福的定義並不高,開心才是硬道理,可是覓到了,卻踽踽不敢再往前邁出一步,大抵是因為怕,怕,怕這麼容易就實現了它,到顯得我的夢真的就過於簡單了吧。這個枷它鎖不住我,我卻也不願將它放下,有夢想才會有希望,希望都沒了,人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那個瘦巴巴的老太太,真是可憐憐又慘兮兮。

  有人警告我說,不要讀張愛玲的作品,心裡會很彆扭。其實,不只是她的作品,是她那個時代,都是那樣的。新舊交替,舊的抱殘守缺,新的蠢蠢欲動,實力相當,所以撞擊出一種近似變態的不可理喻,最可悲的是這種狀態還可以自圓其說,美其名曰:歷史的印記。

  曹七巧一輩子不容易,也不快樂。她不是壞人,也不是好人。她受了一輩子苦,也讓她的親人跟著受了一輩子苦。我想罵她,用最毒的話咒她,可是,她該咒誰呢?

  誰都有青春年少,她也有過幾天爛漫洋溢的日子。上街買菜,接受年輕小夥的愛慕。然後為了錢財去了姜公館,受著所有人的冷眼,還要守著死人一般的丈夫。她乖張暴戾,可是她不這樣,早就死了。

  誰也不怨,都是時代進步的犧牲品。

  三十年前的月亮和三十年後的月亮有什麼不同?三十年前的人或許走不到三十年後,就算走到了,心態也會變了,三十年後,還有不少新人看到的是一輪嶄新的新月,時間遠去,留下的只能是回憶。

  曹七巧死了,再怎麼頑固的醜陋,也隨著舊時代一起遠去了,未來路很長。一切都在慢慢康復。我相信結尾那個傳說是真的,也相信長安會幸福,不會像她娘一樣,我們總是在向前走的,不是嗎?

  在金鎖記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一個是二奶奶七巧以及她的女兒長安。對於七巧我開始只覺得的她可恨可嘆但看到最後也覺得她可悲起來。對於她的遭遇也會產生同情。故事的結尾寫到七巧心想她當時如果嫁給哥的結拜兄弟丁玉根,張少泉,或是沈裁縫是否他們會給她一點真心,眼睛落下了淚水。但七巧內心的扭曲與自私劈殺了幾個人,七巧的精神枷鎖使長白的妻子絹姑娘和芝壽先後死去,並且都死的悲慘。讓自己的女兒失去幸福,最終走向墮落。七巧為了讓長安婚事流產。

  我覺得七巧實在是太可悲。書中我最喜歡的女子是長安,長安是個善良溫柔的傳統中國女子,雖然她抽鴉片,但不完全是她的原因。也因為她身處封建家庭所以導致了她接連的悲劇。從中一個細節可以看出她的善良她七巧的母親對她一次一次威脅,她都沒有退縮這個婚事,當她的母親以童世舫威脅她時,她退縮了。她知道她的母親不僅會告訴他抽鴉片的事,還會想辦法對付他。但這一切童世舫都不知道。他們兩個解除了婚姻後兩人依然交往,只是從以前的地上轉入了地下,這時童世舫對長安的感覺產生了變化開始對長安喜愛,以前童世舫之所以想和長安結婚只是因為她是個傳統女子有安全感,因為他曾經被新派女子拋棄。深受打擊而已。因此想找個傳統女子。對於童世舫的愛情,張愛玲可能覺得男人的愛都是有附加條件的,完美的愛是不存在的。當她聽到長安抽鴉片後,便對長安再也沒什麼想法了。有的只是沉默。當他面對長安時不去問長安為何抽鴉片?只用無聲來凝望他。童世舫對長安的愛也只停留在世俗大多數人的婚姻價值觀而已。長安要得到真正的愛又談何容易。當七巧死後。她的孩子長安和長白也只能悲劇收場。

  讀書筆記範文9

  今天我在老師的指導下讀了《燈光》這篇課文,郝副營長的那種精神使我非常感動。

  這篇課文以燈光為線索,透過郝副營長給後續部隊照亮前進的道路而英勇犧牲的,讚揚了革命烈士為了理想,為了下一代的幸福勇於獻身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革命烈士的高度讚揚和紀念。當我讀到“聽說一按電鈕,那玩意兒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的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未來的憧憬裡。”的時候,我感覺到郝副營長是一心要孩子們在光亮的燈光下學習,就算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也使我明白,我們之所以可以在那麼亮的燈光下學習,是革命烈士拼命戰鬥,用性命換取回來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些用生命換回來的幸福。又當我讀到“後來才知道,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是郝副營長划著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地高高的,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可是,火光暴露他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的時候,郝副營長那種勇於犧牲的精神更加使我感到我們的幸福是多麼來之不易的。郝副營長更是犧牲了自己,奪取了戰鬥的勝利,換得人民的幸福。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收穫也不少啊,也使我知道了革命者的精神,如果沒有他們,中國也沒有今天,所以我要尊敬。

  當我看到《燈光》這個題目時,我十分地不理解,燈光,到處都有,很普通呀,圍繞燈光有什麼好寫的呢?我帶著滿腦子的問號往下讀。

  噢,原來是:“我”在天安門廣場上散步,由身後的一人說了句:“多好啊!”,引起了“我”無限的回憶。在一次圍殲戰之前,郝副營長看見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個小孩子在明亮的燈光下聚精會神地學習,看完。他的腦子滿是電燈的期待與未來的憧憬,但他卻在這次圍殲戰中,為了給部隊,而點燃那本書,舉得高高的,但卻暴露了他自己,他就這樣犧牲了。

  現在,家家都用上了電燈,但卻沒有人想過,現在我們能用上電燈,而其中有多少人為此而亡,那些革命勇士,民族英雄,為了祖國的未來,為了我們這些後輩的明天,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做代價。那些英雄是如此英勇,他們換來了我們的今天,所以,我們應該永遠把他們銘記在心中。

  今夜,又是一個燈火璀璨,流光溢彩的夜晚。在這樣一個安謐靜美的夜裡,我懷著無比好奇的心情讀了《燈光》這篇文章。我一讀完,不由得對著桌上的那盞檯燈笑了笑,說:“多好啊!”

  文章主要講了:“我”在天安門廣場上散步,由身後的一人說了句:“多好啊!”,引起了“我”無限的回憶。“我”當時是一名戰地記者,郝副營長為了讓革命能夠勝利,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為了能讓孩子們過上幸福生活,不惜犧牲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的感人事蹟。

  電燈,這個詞對於見過太多新奇玩意兒的二十一世紀的新新人類,是多麼平凡,甚至是多麼微不足道啊!但在當時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能看上一眼電燈都成了郝副營長,喔!不,應該是千千萬萬的中國英雄兒女,平民百姓心中最大的願望,可見,當時的條件……

  然而,郝副營長為了能使後代千千萬萬的人使用上電燈,自己卻犧牲了。他是多麼渴望看電燈一眼啊!但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人民能過上好日子,他卻不顧自身安全,用生命照亮了革命前進的道路。“真偉大呀!”我不僅這樣說著。

  其實,不光郝副營長具有捨己為人的精神,狼牙山五壯士也是這樣。他們為了讓敵軍不發現革命軍隊,最後拉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了。

  我掩卷沉思,原來這幸福生活這麼來之不易呀!我們現在這甜如蜜的好生活是當年的革命志士用鮮血換來的。因此,我們就更應該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長大後,做一名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材。

  我下意識地望了望窗外,燈火依然斑斕……

  讀書筆記範文10

  在世界文壇裡,總有幾顆屬於中國的繁星在熠閃耀。星星終會隕落,但您――魯迅,卻活在我們心中。讀著先生的文章,感覺就像看到一把智慧的利劍,鋒利的解剖出當時國民的奴性和愚性,一路用劍刃的鋒芒披荊斬棘。有幸讀過您的一些文章,但令我感觸頗深的還是《吶喊》。

  《狂人日記》描寫了狂人――“迫害症患者”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深受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束縛和壓迫,造成了對社會的恐懼心理。他認定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制度,半夜察看歷史,看見滿本都寫著“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出勇敢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吶喊聲。因為孩子是純潔的,沒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汙染,所以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藥》描寫了華老栓一心想花錢買人血饅頭,並在革命者夏瑜被殺的時候得到了人血饅頭,“藥”並沒有挽救小栓的性命,小栓還是死了。這篇文章反映了群眾的麻木、冷漠,人們不但對革命者被殺害不同情,相反,還讚揚告密者,咒罵革命者。最後出現了暖心的一幕――革命者的墳上出現了花圈,這說明了什麼?革命者為革命犧牲,自然有人發出內心的敬意而去拜祭!

  我們也能發出吶喊,喚醒自己,珍惜現在,為祖國建設做充足的準備!

【讀書筆記怎麼寫】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