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清明節> 清明節前的講話稿

清明節前的講話稿

清明節前的講話稿3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講話稿,講話稿具有臨場有據、增強語言魅力的作用。你寫講話稿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前的講話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節前的講話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在國旗下發言的主題是《清明節》。

  有一首詩大家一定很熟悉,那就是杜牧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又是緬懷已逝生命,感謝先人賜予我們生命的一個節日。千百年來,每一個清明節,都寄託著炎黃子孫崇敬先人的民族精神,都延續著中華民族血脈相連、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都表達著對先人賜予後人生命的感恩和對先賢道德風範的緬懷。清明節,可以讓活著的人記住他們來自相同的祖先,血管裡流著相同的血。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由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明白清明節不只是掃掃墓,最重要的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傳承感恩的精神,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身邊的親朋好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

  老師們、同學們,今天我們在國旗下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清明節前的講話稿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你們聽,布穀鳥似乎正在一聲聲地催促我們——“好好學習;莫要辜負了大好春光。”是啊,這個生命拔節的季節裡,小筍芽正在生長它的志向,柳樹正在編織他的理想;各色各樣的花兒則在綻放他們的夢想。你們呢?孩子們;你們在忙碌些什麼?是像小蜜蜂一樣在知識的海洋裡穿梭;吸取文化精粹,還是像小蝴蝶一樣飛舞在時間長河裡,只顧著玩耍了?

  哦,讓我們一起隨著清明節即將到來的哀思,看看前人給我們做出的人生榜樣吧!那些沉睡在烈士墓裡的英雄們,曾為了讓我們這些後人享受和平安樂的學習環境,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用自己短暫的青春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他們當時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我們這些後人能在寧靜祥和的環境裡爭分奪秒的學習,用文化知識振興中國,讓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矗立在世界列強中。來吧!孩子們,仰望我們頭頂飄揚的五星紅旗,看看我們胸前飄舞的紅領巾;你感受到革命先輩們那一腔熱血中湧動的博大和無私嗎?你領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源於革命先輩的'奉獻和犧牲了嗎?請讓我們每天每天,都在心靈的最深處祭奠這些英靈;每天每天都在心靈的最深外,給他們敬個莊重的禮。也讓我們每天每天,都在心靈的最深處,回憶革命先烈們的艱辛與努力!

  孩子們,讓我們在這個朝氣蓬勃的季節裡,感恩那些為我們犧牲了一切的人;讓我們在這個生機盎然的季節裡,爭分奪秒地學習上進,以報答那些偉大崇高的靈魂吧!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清明節前的講話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又是新的一週到來,而再過一週就迎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今天,我的演講主題即是:清明時節清明人。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人們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說到這裡,想必大家依然記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句。

  其實,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這裡邊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曾一度找不到任何可以吃的東西。

  這時,隨臣中有一個叫介子推的人,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當上了國君,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在封賞功臣的時候,卻唯獨忘了當年為自己割肉而食的介子推。而清高自持的介子推也拒絕了別人面君討賞的建議,打點行裝,悄悄隱居到了綿山。

  聽說此事的晉文公,羞愧交加,但當他帶著人來到介子推家的時候,介子推早已不在。

  為了尋找介子推,重耳聽從左右之計,從綿山的三面放火燒山,希望以此逼出介子推。但是最終也沒發現他。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見狀,失聲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隨後又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後來,民間受此影響,也在這一天祭祖掃墓。歷代沿襲下來,最終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20xx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可見,在清明作為祭祀節日之始,便兼具祭奠祖先與清明做人的雙重文化內涵。

  再看我國相關古籍的記載——《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意思是說,清明之時,天地萬物清潔,天光明朗,萬事萬物都顯露出來。

  正所謂春風駘蕩萬物復甦的好時節。而歷經一年的風霜雨雪,我們祖先的墓地多已受損,也需要從秋冬之日的寒風冷雪中走出的親人予以探視和修整,並表達後人的悼念與關切之情。

  我們中國人歷來講究慎終追遠。

  《論語》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事實上,祭祖掃墓不僅僅是一種節日和儀式,更是一個後人緬懷祖先,在精神和情感上回歸自己本根的一個重要機會。

  在遙遠的古代,我們的祖先歷經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他們所開創的每一點業績都凝聚著無數的血和汗,乃至痛和淚。

  回想中國近代史的開篇,更是我們民族靈魂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新中國的成立是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血肉之軀所換來的,國旗上的鮮豔血色也同樣是在艱難的夾縫中一寸寸浸染而成,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頭頂的每一縷陽光,無一不是先烈在黑暗的歷史天空下,肩起閘門沉重的閘門爭取而來。

  他們是我們苦難而榮耀的同胞,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當之無愧的“民族的脊樑”,他們永遠值得我們後輩以最虔敬的心情去紀念,去仰望!

  而我們每個人的家族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祖輩的辛勤勞苦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生活,衣食無憂的我們也極少聽聞那些飢寒交迫的往事。

  但他們實實在在存在於每個家族史冊的扉頁,最終凝聚而成我們從小沐浴著的家風和美德,給予我們最初的精神營養。

  所以,每逢清明,很多地方都會對當地的重要歷史人物進行祭拜,各個學校和單位以各種形式展開紀念先輩的活動。

  在這一刻,我們民族的心是團結的,我們各個家庭的心是凝聚的,我們的心情莊重而情感溫暖。

  《禮記·孔子閒居》講,“清明在躬,氣志如神。”

  所謂“清明在躬”,是說一個人心地光明正大,頭腦清晰明辨。或許我們也可以將此理解為,一個人內心清靜明澈,則頭腦清晰,思維敏銳。

  我想,在剛剛聽過有關清明節的故事後,大家對介子推的遺言“但願主公常清明”還有些印象。

  社會發展到今天,在我們眼前展開的是一片新天地,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努力獲得一個人生的舞臺,展現自己生命的活力與魅力。

  同時,我們所面臨的誘惑也同樣何其之多!

  永珍紛繁,種種價值觀充溢其中,我們又是否初心依舊?是否“清明在躬”?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反躬自省。

  所以,當春日的和風吹散了冬日的濃雲,我希望我們的同學,在這美好的春天,一方面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精心呵護自己的精神家園,用品格與美德、知識與智慧,充實它,豐富它。

  力爭以實際行動盡好一個後人的責任,無愧於腳下的土地和頭頂的星空,用智慧和勤奮,開創一個更加光明而廣闊的未來。

  發言的最後,請允許我再補充一點相關的話。在中國,清明不僅是一個祭祀祖先的日子,也是一個踏青的日子。因此在即將到來的清明節,希望大家珍惜那不算多也不少的幾天假期,一方面用心地緬懷先人,思索我們民族、家族的歷程,收穫精神與情感的積澱和成長,另一方面,掙脫電子產品的誘惑與束縛,去親近自然,獲得身心的陶冶與洗滌。

  預祝大家度過一個充實的清明節。謝謝!

【清明節前的講話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