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端午節> 端午節記敘文

端午節記敘文

端午節記敘文(集錦15篇)

  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特別是佔有重要地位的記敘文,記敘文是一種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法的寫人、記事、繪景、狀物的文體。這型別的作文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記敘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記敘文1

  今年的端午節也就是農曆五月初五又到了!

  大家都知道的端午節可以賽龍舟、吃種子。可我今年卻過的不一樣。

  早晨我睜開了眼睛,聞到弟弟在吵鬧的聲音。走出來一看,他們正在吃種子呢!我迫不及待地刷完牙便抓起一個種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中午十二時,我和弟弟去洗“健康澡”。不一會我和弟弟在水中打起了“水杖”。

  ……

  雖然我家沒有掛艾草。但我過了一個有趣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佳節,相傳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的。這一天有許多風俗習慣。

  懸菖蒲艾葉。這天一清早,奶奶將鄉下帶來的菖蒲艾葉掛到了門上。我很好奇,就問奶奶,奶奶告訴我,這是為了驅瘴,艾葉有藥用功能,驅蚊子、蒼蠅,淨化空氣。原來,端午節還有這些習俗呀!這下我知道了。

  吃粽子和黃魚,到了中午桌上突然多了幾樣平時少見的東西——粽子、黃魚。我很奇怪地問奶奶:“今天又不是過年怎麼吃粽子呀?”奶奶笑著說,“今天是端午節呀,所以要吃粽子和黃魚。據說這天人們把粽子裹成尖角形投入江中,尖角形能嚇跑魚蝦,裡面的米能餵飽魚蝦,它們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這是人們對屈原的敬愛。”現在我才知道吃粽子還有這講究。

  賽龍舟、掛香囊。晚上看電視我還知道端午也有賽龍舟、掛香囊的習俗,坐在一邊的媽媽告訴我:“相傳當年屈原跳江以後,人們捨不得屈原,紛紛駕船竟相趕去救屈原,一會兒工夫就看不見了,後來,人們就用這種方式來紀念屈原。另外,人們還用五色的線纏繞香囊,有驅邪、保平安的美好願望。”

  啊!端午節的習俗可真豐富呀,聽說,端午節的風俗已由湖北省為代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我真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

端午節記敘文2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無意中流露出對故鄉和兒童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也深深的陷進了對家鄉的懷戀之中。

  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山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裡,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床,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粽子,屋子裡,院子裡頓時都瀰漫著山竹葉和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喝雄黃酒。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小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燻艾蒿,我們這裡離山不遠,艾蒿都是新鮮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裡點燃燻一下,至於燻的目的是什麼,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說是燻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的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燻五毒吧。帶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裡面放上香料,就成了我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最好是手腕腳腕都要帶。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裡拔“聖草”了。這裡說的聖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說的。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裡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裡。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製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矇矇亮,我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了,向著蒙著神秘面紗的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聖使命。農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田野的周圍都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臺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裡,多少歡悅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採。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採回家,這樣那些神秘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的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秘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覆原貌的神秘。

  又要到端午節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裡藏著的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了嗎?不,要自己親自做一做,不要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端午節記敘文3

  端午節這天,天氣晴朗,十分燦爛。家鄉小河上蕩著閃閃水波,小河的兩岸站滿了人群,小河的盡頭正擺著一排龍舟。熱鬧的端午節,就從這熱鬧的划龍舟比賽開始。

  站在小河兩邊的人,一個個的都張望著腦袋望向河面上的小龍舟,嘈雜的人聲中,是眾人在討論著這一回合的冠軍會是誰。在人們的嘈雜聲中,一聲槍聲尖銳的響起,瞬時間,原本安靜的伏在河面上的龍舟全都蓄勢而發,坐在龍舟上的人都擺動著手臂,急速的搖晃著船伐,讓龍舟朝著前方的終點處向前衝。

  在河面上設定的終點處,岸兩邊還擺上了兩個大鼓,鼓聲陣陣,讓整個氣氛都燃了起來。划龍舟的比賽人員,在“一二一二……”的喊著口號,站在河岸兩邊的人則在大喊著“加油加油!”。這樣的端午節可謂是熱鬧十足!

  我隨著家人一起站在人群中,我一直在朝著五號龍舟喊著加油,我可自豪了,因為五號龍舟上有我哥哥在其中。我一會喊著“龍舟五號衝阿!”,一會又喊著“老哥最棒,加油!”。許是我太過激動,感染了我周邊不少的人,他們原本就是來瞧瞧熱鬧的,見著我這般激動的喊著,竟是主動加入到了我的陣營裡來。他們也朝著我一樣在衝著五號龍舟加油,有了他們的加入,氣勢一下子加大了不少。

  今天的這場划龍舟比賽一直持續到了半下午才結束,雖然我老哥那一隊沒有贏得冠軍,但是沒關係,重在參與嗎。

  晚上,我一家人從外面回了家,一起坐在家裡吃著香糯的粽子,被我們剝下來的粽葉胡亂的擺放在桌上,一家人吃得可歡喜了。

  熱鬧的端午節在夜晚的蟲鳴聲中落幕,但明年的端午節還在等著我們呢。

端午節記敘文4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粽子。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很多粽子。

  因此,我們家最有名的包粽子能手——我媽媽,就開始忙起來了。我媽媽經常說用蘆葦葉包粽子最香,所以她選擇用蘆葦葉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把蘆葦葉煮過,再把糯米和棗洗乾淨,準備工作就做好了。

  等蘆葦葉涼後,她開始忙著包粽子。她先取三片葉子,放兩片葉子,一片反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圓雉體的樣子,然後在裡面放糯米,中間放幾個棗,最後用線捆葉子,粽子就包好了。包好的粽子又胖又大,像老佛爺一樣睡著了。媽媽包粽子後,放在高壓鍋裡煮了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味道好了就可以吃了!

  我媽媽包的粽子原料非常簡單,但包的粽子很香。只要聞到香味,就會引起食慾,只要餐桌前面有粽子,就會大口吃。所以我每次吃粽子的時候,總是吃的比較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符合我的口味了吧!說到我的味道,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秘決”每次包粽子總是很香,吊人的食慾,讓人貪婪,要吃很多。

  我喜歡吃粽子,喜歡端午節,喜歡享受節日的氛圍!

端午節記敘文5

  印象端午,龍舟競渡,鞭炮哄響,雄黃艾草,最難忘的仍莫過於媽媽手裡包的那一隻只墨青色的粽子。小時候喜甜食,總是嚷著要吃蜜棗紅豆粽,所以我媽是看到有粽葉賣了,即使端午沒到就會張羅著給我們包粽子。在小城市,粽子一直是時興食物,過了端午這期間,也就很少有的吃了。不像現在在上海,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而且居然有鹹粽。在我的根深蒂固的印象中,甜甜糯糯的粽子粘上一點白糖或者蜂蜜吃,就是絕配,哪裡曾想到我居然也會慢慢喜歡上肉粽,蛋黃粽,香菇粽等各式各樣的口味。甚至很多甜品店咖啡店都有冰激凌粽。你呢,你更喜歡哪種粽子呢?

  鹹黨認為鹹粽才是粽子的“真諦“:軟軟的糯米和沙沙的蛋黃混著些許的肥油,一口下去那叫一個鹹香!而甜黨認為甜粽是入口香甜使人快樂。甚至許多國外網友也參與到甜鹹的討論中,一些人建議像之前的豆腐腦甜鹹之爭一樣,向美國白宮網站的“我們人民”板塊提出請願以確定粽子到底應該是甜是鹹。對於甜鹹均可的“吃貨黨”我來說,真的是來者不拒:“連甜、鹹粽子都沒吃過的傢伙也敢說自己是‘吃貨’?醒醒吧!各種口味的粽子必須要品嚐啊。”

  最後,藉此端午之際,謹祝各位:端午安康

端午節記敘文6

  隨著一陣風,一陣清香在我的鼻尖迴盪,我知道這是我熟悉的味道——粽子香。

  每到端午節前夕,奶奶就會做起那一個個可愛的小粽子,他們先是拿兩片粽葉包起來然後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再放上一點你喜歡吃的東西來做粽子“肉”然後把粽子包好,可要記住千萬不要包漏了要不然味道就不鮮了,最後把包好的粽子放進蒸籠。等你能聞到那粽葉香就可以吃了,看著奶奶在做,我和妹妹也想做但是奶奶不讓我們只好用路邊的泥巴過過做粽子癮。“梅梅!快來吃粽子了!”

  奶奶在呼喚著沉迷於做粽子的我,可是我哪會聽呢,還是埋著頭做粽子。奶奶只好帶著粽子來到我的身邊一口一口的餵我吃粽子。

  由於我們是大家庭,奶奶包好的粽子一下就吃完了。每到天黑了奶奶還在包著粽子,看著年邁的奶奶大汗淋漓的,我的鼻子突然酸了,淚珠不停在眼眶中打轉,可是還是不由自主的掉下來了……

  又是一年端午節,又是一天粽子香,到這時我總會想起奶奶的呼喚……

端午節記敘文7

  每逢農曆五月初五,只要你聽見“嘩嘩”米粒酒在竹筐裡的聲音,此起彼伏的加油吶喊聲,還有大街小巷的談笑聲,你就知道,端午節真得來了,你的心情開始激動了嗎?

  清晨的七點,天才剛剛亮,外婆家的小巷傳出一聲響亮的雞鳴聲,這叫聲就像定時鬧鐘,男女老少立刻起床,我也不例外。人們把桌椅、鍋碗和瓢盆等東西都搬到外面,每個人都打起精神開始包粽子。

  我拿起一片又青又脆的竹葉,把它折成大小正好的錐形,現在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型的漏斗。等它被洗淨之後,我在裡頭倒進晾乾的一粒粒雪白剔透的米,速度要均勻。在倒米的過程中,我放入了自己最喜歡的佐料:肉和筍片。這樣葷素搭配非常好,味道十分鮮美,又營養又健康。

  粽子終於開始蒸了,我沾沾自喜地想象著令人垂涎欲滴的粽子,簡直恨不得讓它立刻就蒸熟。不一會兒,我只聽見廚房傳來一陣大功告成的喜悅的叫喊聲:“大家快點過來拿各自的粽子咯!”我像一隻餓得過了頭的`老虎,急匆匆地衝進廚房去取獵物。三角體的粽子被蒸得軟軟的,我拿出三角體的粽子在自己的手裡是熱乎乎的,飄進鼻子的是一陣竹葉清新的味兒。我剝開竹葉,一粒粒飽滿的米粒如同一個個小娃娃相互擁抱在一起。我輕輕地咬下一口,米已經被蒸得又香又糯,很鬆軟,頗有嚼勁兒,藏在裡頭的肥肉油而不膩,在嘴裡滑動,這非同一般的美味暖暖地融化在心裡,真是非常好吃極了,吃了還想以後再吃。

  伴隨著濃烈的粽子香,我來到涼風習習的湖邊觀看賽龍舟。龍舟真是栩栩如生,狹長而又細窄,能容得下十幾個划龍舟的賽手,舟頭與舟尾分別是龍頭與龍尾,雕刻得極為精緻,真得像一條龍會昂首挺胸那樣。伴隨著激情四射的樂曲,划龍舟的隊員們精神抖擻,鼓足勇氣,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出渾身解數,手臂有力地前後擺動,他們手中的槳有條不紊地起起落落,看起來就像一個人在劃。在龍舟的頭部,我只聽見陣陣急促的鼓聲,那便是鼓手們正大顯身手,手握鼓棒,上下上下有節奏地敲著又圓又大的鼓,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在鼓聲的作用下,賽手們有規律地擺動船槳,每條船上的賽手都不甘示弱,緊追不捨。場面上出現了你追我趕的情景。岸上的人吶喊道:“加油!一二三,努力地加把勁兒啊!”

  “贏了,終於贏了,真是太好了!”遙遙領先的那條龍舟不負重望,衝破終點,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他們熱情地擁抱、激掌、祝賀……場面真是熱鬧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描寫端午節的詩至今響徹耳畔。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節日,它歡樂的氛圍帶動了所有人。

端午節記敘文8

  今天是端午節了,媽媽要給我編五絲線,還要包粽子呢!

  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後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四根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別給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說:“要愛惜,等戴上後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裡。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透過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粽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後又熟練地摺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五絲線捆紮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鍋裡,蒸上了十五分鐘,蒸好的粽子放到盤子裡,還沒等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圍著盤子聞了又聞,著急的等待著粽子降溫。過了一會兒,終於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裡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極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為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鬍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說:“端午節是有說道的,就這個名稱就五花八門,夏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蠟、詩人節等等。”

  媽媽說:“除了吃粽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不僅僅吃到了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記敘文9

  端午小長假就要來了,同學們你們在享受假期帶來的愉快時,有沒有想過端午節的由來?我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很多同學瞭解到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被奸臣所害被放逐汨羅江附近,在五月初五這天他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當時的皇帝覺得應該在全國上下為百姓樹立一個忠君愛國標籤,所以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無論是吃粽子還是划龍舟都是和屈原有關。

  其實,自古以來,端午節就有吃粽子划龍舟等節日活動。端午節划龍舟最初是在百越地區出現興起的。百越地區就是現在長江以南的地區。那裡的人民崇拜龍,把龍作為自己的圖騰。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崇拜龍圖騰的部族都會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他們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除了以上傳說或考究,現在有些地方還保留了端午節是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的說法。

  至於哪一個是端午節真正的由來已經不重要了。對我們來說,無論紀念誰,我們都不要忘記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屈原的愛國精神,曹娥的孝道。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紀念。

端午節記敘文10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投入汩羅江自盡。當地人民駕舟奮力營救,便有了今天的競渡風俗;人們又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河喂蛟龍以保全屈原的肉身,後來,人們把竹筒盛米改為我們所吃的粽子形狀。

  去年的端午節。大街上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在幹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我家也不例外。奶奶一早就去買艾蒿了,聽奶奶說,往門上插艾蒿能驅邪。沒什麼事幹的媽媽便包起了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我看見媽媽首先把西米浸泡,接著在粽葉表面塗上油,因為這樣防粘。然後把粽葉捲成窩形,先填好西米和餡料。要注意壓緊了,包裹後捆緊,最後再放入鍋中煮半個小時,撈出來放涼後便可以吃了。吃著香噴噴的粽子,爸爸給了我一個香囊,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我很喜歡這個香囊。

  隨著時間的推移,端午節過去一年多了,但在我的心裡卻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端午節記敘文1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吃粽子,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讓我想到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當然要吃粽子啦!前一天晚上,媽媽就把粽葉煮好,糯米也放在水裡泡著,這樣煮出來的粽子才會更香更Q彈。第二天一大早,媽媽就包起了粽子。我很好奇,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我輕輕地拿起一片粽葉,把它折成圓錐形,然後把糯米放進圓錐形裡,接著把多出的粽葉折過來,蓋住糯米。看似簡單的動作,我做起來可困難啦!糯米總是不聽話地從各個方向跑出來,我用了好幾片粽葉,才好不容易把糯米裹嚴實。為了讓淘氣的小糯米老實點兒,我用棉線把粽子結結實實地纏了好多圈,最後還給它繫了一個蝴蝶結。我把親手包的粽子捧在手心裡仔細地欣賞著。呀,它就像一個“大肚子將軍”,因為渾身纏了好多線,彷彿被五花大綁似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就連平日裡一貫嚴肅的爸爸也笑得合不攏嘴。

  開始煮粽子了……還沒出鍋,幽幽的清香就已經飄滿了整個屋子。我迫不及待地撈出一個,沾上白糖,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那味道真是絕了!此時,我發現我包的“大肚子將軍”沒有人眷顧,那麼就由我親自出馬來“消滅”它吧!哈,味道同樣很棒!

  端午節,真有趣!

端午節記敘文12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這句詩中的節日,大家一定不陌生,正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這是一個粽葉飄香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五月節等。但要說大家最熟悉的還是端午節這個名字呢!

  要說最能代表端午節的,當然非粽子莫屬了。在端午節這天,街上可謂是人來人往,家家戶戶都出來買粽葉,買糯米,和蜜棗,蜜豆回家自己包粽子。有的人上街買那些美觀的粽子。在端午節,沒有人不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不吃四五個拳頭大的粽子都不配我貪吃鬼的稱號。粽子不僅好吃,製作方法也是比較簡單的,新鮮的粽葉洗淨,剪掉根部,用開水煮幾分鐘,淘好糯米,控幹米,加入蜜豆蜜棗。將粽葉正面朝裡。包住糯米用線捆緊,放入鍋中煮三幾個小時就好了。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不禁想起了那個端午節的傳說。春秋時期,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提倡。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卻被奸臣所害,被迫流放到了湘江流域,。在流放中寫下了《離騷》這首不朽的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毀滅,心如刀割,便投汨羅江身死。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為了,使魚龍蝦蟹不吃屈原的遺體,向江中投粽子,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

  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賽龍舟在我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湖泊的地方也有賽龍舟的習俗,在每年端午節晚上吃完粽子後,都要看賽龍舟,目睹著刺激的時刻。

  在端午節還要洗艾葉澡,驅寒祛毒。艾葉草氣味芳香,行色可玩,而洗艾葉澡,也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活動。

  除了洗艾葉澡,端午節。還要在門前掛上艾葉,有驅魔法鬼之效。每當這時,我都會在門前來來回回的走。在門中進進出出,享受艾草的迷人香味。

  我愛端午節,更愛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記敘文13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今天我家的風俗就是傳統的北方特點,我媽媽今天給我們包粽子、煮大蒜等等。

  今天姥姥和媽媽都在我家包粽子。見姥姥拿起一片粽葉,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個漏斗形的,然後就把糯米放到了裡面,一疊,用細線一裹,就扔進了鍋裡。我也蠢蠢欲動,想試試怎麼包粽子。我也拿起一片粽葉,卷呀卷,卷呀卷的,捲成一個漏斗形。我把米放進去,可是,我放進去的米一會兒就漏光了。姥姥說:”楠楠啊,你都沒有把粽葉卷好就把糯米放了進去,你不漏光誰漏光啊?”我一看媽媽,真的,下面一點都沒有縫隙,再一看我的,一個小洞。怪不得咧!我又拿起一片,卷的好用力好用力。終於沒有了縫隙。我終於自己做了一個粽子,吃起來一定很香!

  媽媽又在煮蒜了,我一看就沒有了胃口。蒜那麼辣,怎麼可能一口氣吃下去一個蒜呢?姥姥、爸爸、媽媽、姥爺,甚至我那可愛的弟弟——笑笑吃的也那麼香。我嘗試性的拿起一個,小心翼翼的剝開,放進嘴裡一嚼,嗯……面面的,甜甜的,還有一絲辣味。真好吃!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總是吃不膩,真好!

  姥姥往笑笑受傷掛香包,一會兒也給我做了一個。姥姥說:“你必須戴完今天,不然就不吉利了。”我順從的點了點頭,說:“遵命!”姥姥和大家都笑了。

  我們又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記敘文14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裡,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裡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記敘文1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讓我想起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它廣泛流行於漢、壯、布依等民族地區。

  據說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曾經有位詩人,名叫屈原。當自己的祖國被佔領時,他無比絕望,於這年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楚國人民十分悲痛,用種種方式來追思他,我們吃粽子、賽龍舟,據說都是為了懷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說起吃粽子,那算得上是最主要的習俗了。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的傳統形狀為三角形,也有長方形的。一般根據其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在粽子裡撒上白糖,吃起來味道好極了。

  除此之外,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當屬賽龍舟。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從那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龍舟賽來紀念他,借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蛟蝦蟹,以免吃掉屈原的遺體。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記得小時候,媽媽用具有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我的手腕和腳踝上。聽說這叫長命縷,也許戴著便能“長命百歲”吧。不過,現在這個習俗已不常見了。另外,在一些較為傳統的家庭中,還要插“五端”,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我猜這些東西和辟邪有關。

  總之,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記敘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