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必背知識點

生物必背知識點

生物必背知識點(15篇)

  在我們上學期間,不管我們學什麼,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就是“讓別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透過練習我能掌握”的內容。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背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必背知識點1

  一、核酸核酸是遺傳資訊的載體,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和變異、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大類,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鹼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組成核酸的鹼基有5種,五碳糖有2種,核苷酸有8種。

  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它的載體。

  核糖核酸簡稱細胞質中。對於有細胞結構(同時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遺傳物質就是DNA;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有的遺傳物質是DNA如:噬菌體等;有的遺傳物質是RNA如:菸草花葉病毒、HIV等

  二、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糖類分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脫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核糖和脫氧核糖一般不作為能源物質,它們是核酸的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麥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動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動物糖,澱粉和纖維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澱粉是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

  脂質主要是由種化學元素組成,有些還含有P(如磷脂)。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除此以外,脂肪還有保溫、緩衝、減壓的作用;磷脂是構成包括細胞膜在內的膜物質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物質對於生物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分別是單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這些基本單位稱為單體,這些生物大分子就稱為單體的多聚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線成多聚體。

生物必背知識點2

  本節屬於生態學部分的基礎,是生態學研究的最小單位,內容主要包括種群的特徵、種群的數量變化和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種群的數量變化是本節的重中之重。種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區域內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我們研究種群主要研究其數量特徵,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徵;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不直接決定種群密度,但是能夠用來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種群個體在其生活空間中的位置狀態或佈局稱種群的空間特徵,通常有均勻分佈、隨機分佈、叢集分佈三種類型。

  種群數量的變化我們主要研究種群的數量增長曲線,有“J”型曲線和“S”型曲線兩種型別。“J”型曲線是在理想狀態(食物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下種群數量增長的形式,以時間為橫座標、種群數量為縱座標來表示,曲線大致呈“J”型;可用公式Nt=N0λt表示,(λ表示第二年是第一年的倍數)由圖形和公式都可看出,沒有K值。

  “S”型曲線是自然條件(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下,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後,數量趨於穩定的增長曲線。環境容納量(即K值)是指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種群數量達到K值後保持穩定,一般情況下,種群數量為K/2時增長速率達最大值。此問題的研究可用於生產實踐中的漁業捕撈、控制有害動物等方面。

  【種群數量的變化考點分析】

  本節內容在高考中通常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考查對種群特徵的理解掌握情況,其中種群密度和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是以往的常考知識部分。在平時測試時,簡答題部分通常考查種群密度的調查的實驗和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實驗。

  【種群數量的變化知識點誤區】

  年齡組成只是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但該趨勢不一定能實現,因為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還有氣候、食物、天敵等。對於人口數量的變化一般不同於自然種群。自然條件下,種群數量變化都是“S”型,包括外來物種入侵,除非題目中告知了理想條件下或實驗室條件下或外來物種入侵的早期階段或無環境阻力的條件下,才可以考慮“J”型變化。對有害動物的控制我們要想法降低環境容納量來解決,如引入天敵、斷絕食物來源等措施,而不能是控制在K/2左右。

生物必背知識點3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

  名詞:

  1、染色體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種生物體細胞中全部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特徵。觀察染色體組型的時期是有絲分裂的中期。

  2、性別決定:一般是指雌雄異體的生物決定性別的方式。

  3、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叫做性染色體。

  4、常染色體:與決定性別無關的染色體叫做常染色體。

  5、伴性遺傳: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它的遺傳方式是與性別相聯絡的,這種遺傳方式叫做伴性遺傳。

  語句:

  1、染色體的四種類型:中著絲粒染色體,亞中著絲粒染色體,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端著絲粒染色體。

  2、性別決定的型別:

  (1)XY型:雄性個體的體細胞中含有兩個異型的性染色體(XY),雌性個體含有兩個同型的性染色體的性別決定型別。

  (2)ZW型:與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雄性,而異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雌性。蛾類、蝶類、鳥類(雞、鴨、鵝)的性別決定屬於“ZW”型。

  3、色盲病是一種先天性色覺障礙病,不能分辨各種顏色或兩種顏色。其中,常見的色盲是紅綠色盲,患者對紅色、綠色分不清,全色盲極個別。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於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的相應位置上沒有什麼色覺的基因。

  4、色盲的遺傳特點:男性多於女性一般地說,色盲這種病是由男性透過他的女兒(不病)遺傳給他的外孫子(隔代遺傳、交叉遺傳)。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傳給男性)。

  5、血友病簡介:症狀——血液中缺少一種凝血因子,故凝血時間延長,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種伴X隱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與色盲完全一樣。

生物必背知識點4

  種群的特徵和數量的變化

  1、生態系統的結構層次個體

  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同種生物所用種群與無機環境

  (1)種群: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2)群落: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

  (3)生態系統: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

  (4)地球上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2、種群密度

  [解惑](1)一個種群不是個體簡單的累加,而是具有發展、自我調節、動態穩定以及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等一系列特徵的有機整體。是生物繁殖和進化的基本單位。(2)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徵。(3)年齡組成透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和種群數量。(4)性別比例隻影響出生率。

  易錯警示(1)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徵。(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不直接決定種群密度,但能夠預測和影響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4)除以上條件外,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都影響種群密度的變化。

  3、種群密度的測量方法:植物:樣方法取平均值(取樣分有五點取樣法、等距離取樣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動物:標誌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易錯警示樣方法的適用範圍及計數時應注意的問題

  (1)樣方法並非只適用於植物。對於活動能力弱、活動範圍小的動物或某種昆蟲卵也可用樣方法調查。(2)樣方法計數時應遵循的原則。同種植物無論大小都應計數,若有正好在邊界線上的個體,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條邊及其夾角上的個體。

  4、種群數量的變化

  種群數量增長曲線

  ①產生原因: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1)“J”型曲線②數學公式:N=Nλ

  ②特點:種群增長速率先增加後減小

  ③特點:增長率保持不變tt0

  (2)“S”型曲線③K值:又稱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受

  破壞的條件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數量

  ①產生原因: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

  “J”型曲線“S”型曲線

  (1)K值的應用

  ①對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措施:保護野生生物生活的環境,減小環境阻力,增大K值。

  ②對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環境阻力(如為防鼠害而封鎖糧食、清除生活垃圾、保護鼠的天敵等),降低K值。

  (2)K/2值的應用

  ①對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措施:種群數量達環境容納量的一半時種群增長速率,再生能力——把握K/2值處黃金開發點,維持被開發資源的種群數量在K/2值處,可實現“既有較大收穫量又可保持種群高速增長”,從而不影響種群再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②對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務必及時控制種群數量,嚴防達K/2值處(若達K/2值處,會導致該有害生物成災)。

  易錯警示種群數量增長中的2個關注

  (1)種群增長率和增長速率的區別

  ①種群增長率是指種群中增加的個體數佔原來個體數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②增長速率是指某一段時間內增加的個體數與時間的比值。在座標圖上可用某時間內對應曲線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則增長速率快。

  ③在“J”型曲線中,種群增長率基本不變,增長速率逐漸增大;在“S”型曲線中,種群增長率逐漸減小,增長速率先增大後減小。

  (2)對“λ”的理解

  Nt=N0λt,λ代表種群數量增長倍數,不是增長率。λ>1時,種群密度增大;λ=1時,種群密度保持穩定;λ<1時,種群密度減小。

  1、體液:人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

  注意:凡是能直接與外界聯通部分的液體,就不是體液。如: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膽汁、腸液)、淚液、汗液、尿液都不是體液。

  2、體液的組成:

  注意:上圖箭頭表示體液間的相互轉化關係,並不是物質交換關係。另外,如需進一步學習組織水腫成因,只需回覆紅色關鍵字即可。

  3、內環境是細胞和外界環境交換的媒介

  正因為細胞無論是向外界排出廢物,還是從外界汲取養分,都需要進過內環境,所以內環境是細胞和外界環境交換的媒介。

  1、內環境與穩態:

  (1)單細胞與多細胞動物進行物質交換的區別:單細胞直接與外部進行物質交換。

  (2)意義:維持內環境在一定範圍內的穩態(相對恆定而不是絕對不變)是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內環境的組成:

  細胞內液

  體液血漿

  細胞外液組織液

  (內環境)淋巴

  (3)常見內環境成分:水、無機鹽、激素、脂類、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維生素、氣體分子、尿素、尿酸、氨、血漿蛋白、抗體等。而載體、血紅蛋白、胞內酶則為常見不是屬於內環境成分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溫度。

  血漿中酸鹼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緩衝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正常的溫度:37度左右

  2、(1)穩態:正常機體透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

  (2)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

  (3)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和聯絡

  區別:神經調節快、時間短、作用範圍小。

  比較專案神經調節體液調節

  作用途徑反射弧體液運輸

  反應速度迅速較緩慢

  作用範圍準確、比較侷限較廣泛

  作用時間短暫比較長

  聯絡:體液調節受神經調節的影響。

  4、經系統的調節

  (1)、反射:是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

  (2)反射弧:是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和功能單位。

  感受器:感覺神經末稍和與之相連的各種特化結構,感受刺激產生興奮

生物必背知識點5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是以電訊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這種電訊號也叫神經衝動。

  (2)興奮的傳導過程:靜息狀態時,細胞膜電位外正內負→受到刺激,興奮狀態時,細胞膜電位為外負內正

  (3)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間由於電位差的存在形成區域性電流(膜外: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膜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

  (4)興奮的傳導的方向:雙向性

  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就是透過突觸實現的

  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

  (2)興奮的傳遞方向:由於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內,所以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即在突觸處)的傳遞具單向的,只能是: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也就是隻能從(上個神經元的軸突→下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

  人腦的高階功能

  (1)人腦的組成及功能:

  大腦: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級中樞,是高階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其上由語言、聽覺、視覺、運動等高階中樞

  小腦:是重要的運動調節中樞,維持身體平衡

  腦幹: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呼吸中樞

  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是調節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

  (2)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階功能

  語言中樞的位置和功能:

  書寫(W)中樞(能聽、說、讀,不能寫)

  談話(S)中樞(能聽、讀、寫,不能說)

  聽覺(H)性語言中樞(能說、寫、讀,不能聽懂)

  視覺(V)性語言中樞(能聽、說、寫,不能讀懂)

生物必背知識點6

  細胞核

  每個真核細胞通常只有一個細胞核,而有的細胞有兩個以上的細胞核,如人的肌肉細胞,有的細胞卻沒有細胞核,如哺乳動物的紅細胞細胞。

  1、結構

  在電鏡下觀察經過固定、染色的有絲分裂間期的真核細胞可知其細胞核主要結構有。

  核膜、核仁、染色質

  核膜由雙層膜構成,膜上有核孔,是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物質交換和資訊交流的孔道。

  核仁在不同種類的生物中,形態和數量不同,它在細胞分裂過程中週期性地消失和重現。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在細胞有絲分裂間期,染色質呈絲狀,並交織成網;在分裂期染色質螺旋化化,縮短變粗,變成一條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因此,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功能

  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和的主要場所,是細胞和細胞的控制中心,因此,細胞核是細胞中最重要的部分。儲存、複製、代謝、遺傳

生物必背知識點7

  蛋白質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大約有20種,在結構上都符合結構通式。氨基酸分子間以肽鍵的方式互相結合。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二肽,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多肽,其通常呈鏈狀結構,稱為肽鏈。一個蛋白質分子可能含有一條或幾條肽鏈,透過盤曲﹑摺疊形成複雜(特定)的空間結構。

  蛋白質分子結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原因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不同、數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由於結構的多樣性,蛋白質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功能主要如下:

  (1)結構蛋白,如肌肉、載體蛋白、血紅蛋白;

  (2)資訊傳遞,如胰島素

  (3)免疫功能,如抗體;

  (4)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如胃蛋白酶

  (5)細胞識別,如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總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線,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有關計算:

  ①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NH2)=肽鏈數

  核酸

  核酸是遺傳資訊的載體,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和變異、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大類,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鹼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組成核酸的鹼基有5種,五碳糖有2種,核苷酸有8種。

  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它的載體。

  核糖核酸簡稱RNA,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對於有細胞結構(同時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遺傳物質就是DNA;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有的遺傳物質是DNA如:噬菌體等;有的遺傳物質是RNA如:菸草花葉病毒、HIV等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糖類分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脫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核糖和脫氧核糖一般不作為能源物質,它們是核酸的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麥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動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動物糖,澱粉和纖維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澱粉是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

  脂質主要是由CHO3種化學元素組成,有些還含有P(如磷脂)。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除此以外,脂肪還有保溫、緩衝、減壓的作用;磷脂是構成包括細胞膜在內的膜物質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物質對於生物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分別是單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這些基本單位稱為單體,這些生物大分子就稱為單體的多聚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線成多聚體。

  細胞內有機物質的鑑定

  糖類中的還原糖(葡萄糖、果糖)能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澱;

  脂肪可以被蘇丹Ⅳ染成橘黃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在還原糖的檢測中,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應等量混合均勻後再使用,並且要水裕加熱;在蛋白質的檢測中,在組織樣液中應先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1ml,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4滴,不需加熱。

  甲基綠能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能使RNA呈現紅色,因此利用這兩種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佈。在此實驗中,鹽酸的作用是改變膜的通透性,加速色素進入細胞。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做實驗材料,此實驗的步驟是製片、水解、沖洗塗片、染色、觀察。

生物必背知識點8

  名詞:

  1、染色體變異:光學顯微鏡下可見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或者染色體數目變異。

  2、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指細胞內一個或幾個染色體發生片段的缺失(染色體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體增加了某一片段)、顛倒(染色體的某一片段顛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等改變。

  3、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指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增添或缺失的改變。

  4、染色體組:一般的,生殖細胞中形態、大小不相同的一組染色體,就叫做一個染色體組。細胞內形態相同的染色體有幾條就說明有幾個染色體組。

  5、二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二倍體。如。人果,蠅,玉米。絕大部分的`動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體。

  6、多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多倍體。如:馬鈴薯含四個染色體組叫四倍體,普通小麥含六個染色體組叫六倍體。(普通小麥體細胞6n,42條染色體,一個染色體組3n,21條染色體。)

  7、一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一倍體。

  8、單倍體:是指體細胞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

  9、花葯離體培養法:具有不同優點的品種雜交,取F1的花葯用組織培養的方法進行離體培養,形成單倍體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單倍體染色體加倍,選取符合要求的個體作種。

生物必背知識點9

  糖類:

  ①單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

  ②二糖:麥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澱粉和纖維素(植物細胞)、糖原(動物細胞)

  ④脂肪:儲能;保溫;緩衝;減壓

  脂質: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膽固醇、固醇(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及生殖細胞形成)

  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單位依次為:單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細胞內水的存在形式為結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95.5%):良好溶劑;參與生物化學反應;提供液體環境;運送營養物質及代謝廢物;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結合水(4.5%):組成細胞的成分之一

生物必背知識點10

  生命的物質基礎

  考試佔比6~8%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大量元素:含量佔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C(最基本)CHON(基本元素)CHONPSKCaMg(主要元素)]

  2、微量元素:生物體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Mo、Cu、B、Zn、Fe、Mn(牧童碰新鐵門)]

  植物缺少硼(元素)時花葯花絲萎縮,花粉發育不良。(花而不實)

  3、統一性:構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所特有的。

  4、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生物體體內和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原生質

  細胞內的生命物質,主要成分蛋白質、脂類、核酸,分化成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注:植物特有的由纖維素和果膠構成的細胞壁不是原生質的成分)

  構成細胞的化合物

  無機物:

  ①水(約60-95%,一切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②無機鹽(約1-1、5%)

  有機物:

  ③糖類

  ④核酸(共約1-1、5%)

  ⑤脂類(1-2%)

  ⑥蛋白質(約7-10%是一切活細胞有機物含量最多的,幹細胞中含量最多的)

  水在細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對生物的意義

  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自由水:(佔大多數)以遊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動。(幼嫩植物、代謝旺盛細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劑②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的廢物③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生物必背知識點11

  細胞週期的概念和特點

  細胞週期:連續_細胞,從一次_成時開始到下次_成時為止。特點:_期歷時長

  動、植物有絲_程及比較

  1。過程特點:

  _期:可見核膜核仁,染色體的複製(DNA複製、蛋白質合成)。

  前期:染色體出現,散亂排布,紡錘體出現,核膜、核仁消失(兩失兩現)

  中期:染色體整齊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後期:著絲點_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

  末期:染色體、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出現(兩現兩失)

  注意:有絲_各時期始終有同源染色體,但無同源染色體聯會和分離。

  2。染色體、染色單體、DNA變化特點:(體細胞染色體為2N)

  染色體變化:後期加倍(4N),平時不變(2N)

  DNA變化:間期加倍(2N→4N),末期還原(2N)

  染色單體變化:間期出現(0→4N),後期消失(4N→0),存在時數目同DNA。

  3。動植物有絲_區別

  前期:植物由紡錘絲構成紡錘體,動物由星射線形成紡錘體

  末期:細胞質_同,植物中部出現細胞板;動物從外向內凹陷縊裂。

  真核細胞_三種方式

  1。有絲_絕大多數生物體細胞的_受精卵的_

  實質:親代細胞染色體經複製,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

  意義:保持親子代間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2。減數_特殊的有絲_形成有性生殖細胞。

  實質: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連續_次結果新細胞染色體數減半。

  3。無絲_不出現染色體和紡錘體。例:蛙的紅細胞

生物必背知識點12

  遺傳和變異

  DNA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而噬菌體的各種性狀也是透過DNA傳遞給後代的,這兩個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遺傳物質除DNA以外還有RNA。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鹼基對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鹼基對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遺傳資訊的傳遞是透過DNA分子的複製來完成的。

  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複製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透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複製能夠準確地進行。

  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於子代獲得了親代複製的一份DNA的緣故。73、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_,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

  基因的表達是透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

  由於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鹼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資訊。(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資訊)。

  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又決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最終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特異性,從而使生物體表現出各種遺傳特性。

  生物的一切遺傳性狀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透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基因控制性狀的另一種情況,是透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

  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並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於3:1。79、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_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記憶體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進行減數_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的實質是:在進行減數_成配子時,位於同一條染色體上的不同基因,常常連在一起進入配子;在減數_成四分體時,位於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有時會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而發生交換,因而產生了基因的重組。

  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

  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透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這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於生物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生物必背知識點13

  吞噬細胞(即白細胞):

  來源:造血幹細胞。

  功能:處理抗原,呈遞給T細胞。吞噬“抗原—抗體”結合體,消化消滅抗原。

  拜爾(A、P2017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l)實驗是怎樣做的?證明了什麼?(P—47圖3—3)

  ⑴、切去胚芽鞘的尖端,再側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黑暗中,胚芽鞘朝向側放尖端的對側彎曲。

  ⑵、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佈不均勻造成的。

  荷蘭科學家(F、W、Went)在試驗中有什麼發現?他的試驗證明了什麼?

  ⑴、1928年溫特試驗及發現:(P—47圖3—4)

  ①、切取胚芽鞘尖端,置於瓊脂塊上數小時後,移走胚芽鞘尖端,將瓊脂切成小快。②、把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小快放置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側。

  發現:胚芽鞘朝向放置瓊脂小塊的對側彎曲。

  ③、對照:把未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小快放置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側。發現:胚芽鞘不彎曲。

  ⑵、溫特試驗結論:

  ①、胚芽鞘尖端確實產生某種物質。②、該物質能從胚芽鞘尖端運輸到尖端下部。③、該物質能引起尖端下部某些部分生長。

  漿細胞:

  來源:B細胞或記憶B細胞。

  功能:分泌抗體。

  記憶細胞:

  來源:記憶B細胞來源於B細胞的增殖分化。記憶T細胞來源於T細胞的增殖分化。功能:識別抗原,增殖分化成相應的效應細胞。

  名詞:

  1、染色體變異:光學顯微鏡下可見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或者染色體數目變異。

  2、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指細胞內一個或幾個染色體發生片段的缺失(染色體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體增加了某一片段)、顛倒(染色體的某一片段顛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等改變

  3、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指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增添或缺失的改變。

  4、染色體組:一般的,生殖細胞中形態、大小不相同的一組染色體,就叫做一個染色體組。細胞內形態相同的染色體有幾條就說明有幾個染色體組。5、二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如、人果,蠅,玉米、絕大部分的動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體

  、6、多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如:馬鈴薯含四個染色體組叫四倍體,普通小麥含六個染色體組叫六倍體(普通小麥體細胞6n,42條染色體,一個染色體組3n,21條染色體。),

  7、一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

  8、單倍體:是指體細胞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

  9、花葯離體培養法:具有不同優點的品種雜交,取F1的花葯用組織培養的方法進行離體培養,形成單倍體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單倍體染色體加倍,選取符合要求的個體作種。

  語句:

  1、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和排列順序發生改變),染色體數目變異。

  2、多倍體育種:a、成因:細胞有絲過程中,在染色體已經複製後,由於外界條件的劇變,使細停止,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成倍增加。(當細胞有絲進行到後期時破壞紡錘體,細胞就可以不經過末期而返回間期,從而使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加倍。)b、特點:營養物質的含量高;但發育延遲,結實率低。c、人工誘導多倍體在育種上的應用: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例項:三倍體無籽西瓜(用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西瓜幼苗得到四倍體西瓜;用二倍體西瓜與四倍體西瓜雜交,得到三倍體的西瓜種子。三倍體西瓜聯會紊亂,不能產生正常的配子。)、八倍體小黑麥。

  3、單倍體育種:形成原因:由生殖細胞不經過受精作用直接發育而成。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單倍體動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發育的植株是單倍體植物。特點:生長髮育弱,高度不孕。單倍體在育種工作上的應用常用方法:花葯離體培養法。意義:大大縮短育種年齡。單倍體的優點是:大大縮短育種年限,速度快,單倍體植株染色體人工加倍後,即為純合二倍體,後代不再分離,很快成為穩定的新品種,所培育的種子為絕對純種。

  4、一般有幾個染色體組就叫幾倍體。如果某個體由本物種的配子不經受精直接發育而成,則不管它有多少染色體組都叫“單倍體”。

  5、生物育種的方法總結如下:①誘變育種:用物理或化學的因素處理生物,誘導基因突變,提高突變頻率,從中選擇培育出優良品種。例項———青黴素高產菌株的培育。②雜交育種:利用生物雜交產生的基因重組,使兩個親本的優良性狀結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優良品種。例項———用高杆抗鏽病的小麥和矮杆不抗鏽病的小麥雜交,培育出矮杆抗鏽病的新型別。③單倍體育種:利用花葯離體培養獲得單倍體,再經人工誘導使染色體數目加倍,迅速獲得純合體。單倍體育種可大大縮短育種年限。④多倍體育種:用人工方法獲得多倍體植物,再利用其變異來選育新品種的方法。(通常使用秋水仙素來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從而獲得多倍體植物。)例項———三倍體無籽西瓜和八倍體小黑麥的培育(6n普通小麥與2n黑麥雜交得4n後代,再經秋水仙素使染色體數目加倍至8n,這就是8倍體小黑麥)。

  第一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雖然大體相同,但是含量不同。根據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的不同,可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

  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大量元素中,CHON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其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的含量雖然極少,卻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

  三、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差異性。

  四、構成細胞的化合物P17

  無機化合物

  :葡萄糖、脫氧核糖、糖原等;

  :卵磷脂、性激素、膽固醇等;

  :胰島素、抗體、血紅蛋白等;

  有機化合物:

  第二節:蛋白質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大約有20種,在結構上都符合結構通式。氨基酸分子間以肽鍵的方式互相結合。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二肽,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多肽,其通常呈鏈狀結構,稱為肽鏈。一個蛋白質分子可能含有一條或幾條肽鏈,透過盤曲、摺疊形成複雜(特定)的空間結構。蛋白質分子結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原因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不同數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摺疊的方式不同、多肽鏈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由於結構的多樣性,蛋白質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功能主要如下:(1)結構蛋白,如肌肉、載體蛋白、血紅蛋白;(2)資訊傳遞,如胰島素(3)免疫功能,如抗體;(4)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如胃蛋白酶(5)細胞識別,如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總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第三節:核酸

  核酸是遺傳資訊的載體,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和變異、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大類,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鹼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組成核酸的鹼基有5種,五碳糖有2種,核苷酸有8種。

  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它的載體。

  核糖核酸簡稱RNA,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對於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就是DNA;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有的遺傳物質是DNA如:噬菌體等;有的遺傳物質是RNA如:菸草花葉病毒等

  第四節: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糖類分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脫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核糖和脫氧核糖一般不作為能源物質,它們是核酸的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麥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動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動物糖,澱粉和纖維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澱粉是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

  脂質主要是由CHO3種化學元素組成,有些還含有P(如磷脂)。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除此以外,脂肪還有保溫、緩衝、減壓的作用;磷脂是構成包括細胞膜在內的膜物質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物質對於生物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分別是單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這些基本單位稱為單體,這些生物大分子就稱為單體的多聚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線成多聚體。

  第五節:細胞中的無機物

  水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種類的生物體中,水的含量不同;不同的組織、器官中,水的含量也不同。

  細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結合水與其他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約佔4、5%;自由水以遊離的形式存在,是細胞的良好溶劑,也可以直接參與生物化學反應,還可以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總而言之,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

  細胞內無機鹽大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在,其含量雖然很少,但卻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無機鹽是細胞內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Fe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葉綠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許多無機鹽離子對於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鈣離子含量太低就會出現抽搐現象;無機鹽對於維持細胞的酸鹼平衡也很重要。

  細胞內有機物質的鑑定

  糖類中的還原糖(葡萄糖、果糖)能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澱;

  脂肪可以被蘇丹Ⅳ染成橘黃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在還原糖的檢測中,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應等量混合均勻後再使用,並且要水裕加熱;在蛋白質的檢測中,在組織樣液中應先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1ml,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4滴,不需加熱。

  甲基綠能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能使RNA呈現紅色,因此利用這兩種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佈。在此實驗中,鹽酸的作用是改變膜的通透性,加速色素進入細胞。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做實驗材料,此實驗的步驟是製片、水解、沖洗塗片、染色、觀察。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生物圈、生態系統、群落、種群、個體、系統、器官、組織、細胞。

  3、核細胞:分為細胞膜、細胞質、擬核(無核膜,並不是真正的細胞核)[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硝化細菌]。

  4、核細胞:分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水綿—綠藻/傘藻/草履蟲/變形蟲//酵母菌/蛔蟲]。

  5、學家根據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將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原核細胞細胞壁核結構細胞器染色體種類較小(1—10微米)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質集中在擬核,無核膜、核仁核糖體無原核生物(細菌、放線菌、藍藻)真核細胞較大(10—100微米)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質集中在擬核,有核膜、核仁多種細胞器有真核生物(植物、動物、真菌—蘑菇)。

  6、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視野亮)→移動視野中央(偏左移左)→高倍物鏡觀察(視野暗):①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7、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細胞中的無機物

  水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種類的生物體中,水的含量不同;不同的組織﹑器官中,水的含量也不同。

  細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結合水與其他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約佔4、5%;自由水以遊離的形式存在,是細胞的良好溶劑,也可以直接參與生物化學反應,還可以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總而言之,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

  細胞內無機鹽大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在,其含量雖然很少,但卻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無機鹽是細胞內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Fe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葉綠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許多無機鹽離子對於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鈣離子含量太低就會出現抽搐現象;無機鹽對於維持細胞的酸鹼平衡也很重要。

生物必背知識點14

  第一節物質跨膜運輸的例項

  一、滲透作用

  (1)滲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透過半透膜的擴散。

  (2)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兩側具有濃度差。

  二、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滲透作用)

  1、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於動態平衡

  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指的是液泡裡面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復原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就,水分進出細胞處於動態平衡、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質層位置、細胞大小

  蔗糖溶液、變小、脫離細胞壁、基本不變

  清水、逐漸恢復原來大小、恢復原位、基本不變

  1、質壁分離產生的條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細胞壁

  (3)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2、質壁分離產生的原因:

  內因:原生質層伸縮性大於細胞壁伸縮性

  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1、植物吸水方式有兩種:

  (1)吸帳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幹種子、根尖分生區

  (2)滲透作用(形成液泡)

  一、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例項

  1、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逆相對含量梯度——主動運輸

  對物質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量決定。

  2、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透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透過。

  二、比較幾組概念

  擴散: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運動叫做擴散(擴散與過膜與否無關)、(如:O2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運動)

  滲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透過半透膜的擴散又稱為滲透、(如: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質層相當於半透膜)

  半透膜:物質的透過與否取決於半透膜孔隙直徑的大小、(如:動物膀胱、玻璃紙、腸衣、雞蛋的卵殼膜等)

  選擇透過性膜:細胞膜上具有載體,且不同生物的細胞膜上載體種類和數量不同,構成了對不同物質吸收與否和吸收多少的選擇性。

  (如:細胞膜等各種生物膜)

  第二節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探索歷程(略,見P65—67)

  二、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

  磷脂雙分子層和大多數蛋白質分子可以運動糖蛋白(糖被)

  組成:由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與糖類結合形成。

  作用:細胞識別、免疫反應、血型鑑定、保護潤滑等。

  第三節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一、被動運輸:物質進出細胞,順濃度梯度的擴散,稱為被動運輸。

  (1)自由擴散:物質透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

  (2)協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藉助載體蛋白的擴散

  二、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

  方向、載體、能量、舉例

  自由擴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維生素等

  協助擴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主動運輸、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離子、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

  三、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學習方法

  最重要的是做題與總結。

  1)把做題當成積累。

  在做題中你會逐漸摸清哪些地方經常成為考點。尤其是大題,出題套路會比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質是”這樣字眼的題一般要答與基因、DNA有關的知識點;又如,問神經遞質在神經元之間為什麼是單向傳遞的、要答“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並作用於突觸後膜”。生物是很有規律的一個學科掌握這些常考一些卡點的知識點,會保證得一箇中等、穩定的分數。

  2)將經典的題收入記憶中。每一道生物題其實都是老師們智慧的結晶,一些考點,單獨考的時候並不難,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來,但出題人往往會將你在不同階段學到的知識歸納、找出其共性進行考察,這樣就考察了你對知識點掌握的準確性,以及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這種題一般為選擇題。例如:問:下列哪細胞器可以產生水?然後給你列出瞭如下細胞器:核糖體、葉綠體線粒體、溶酶體、液泡等等,A、B、C、D四個選項分別包含了上述細胞器中的幾種,你就要動用之前學過的所有關於細胞器內的反應的知識點:在學蛋白質時,學了脫水縮合可以產生水,場所:核糖體。在學細胞呼吸時,學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時會產生水,場所:線粒體內膜,所以答案為:線粒體、核糖體。透過這道題,你可以歸納出:能產生水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這,就轉化成你自己的積累了。這樣一來,做題不僅檢驗了你的知識掌握的怎麼樣,還替你歸納、總結了知識點,豐富了你的知識儲備所以,對經典的題適當加以記憶,會讓你的知識網交織的更緊密,不失為衝擊高分的良策。

  3)選擇兼顧速度與準度。在平時的練習中,一套題往往會包含30—40道選擇題,每道題大約分值在1—2分,但可別小瞧了選擇題,正式的高考中一個選擇要佔6分,相比較而言,大題的一個空也就1—2分所以說,選擇好壞對試卷的分數起著很大的決定性。在平時的訓練中有些同學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繼續答時準確率就大大下降。對於這種情況,不妨嘗試此法:按從前往後的答題順序,先把考察概念,定義,識圖(甚至看一遍題就能給出答案的)的簡單題先答上,然後回頭攻克涉及分析較繁瑣,計算量較大的繁瑣題目或難題。這樣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難題卡住,造成簡單題沒時間考慮的情況。此外,記錄自己每次在選擇題上花費的時間也是很重要的,爭取每次都能在速度與準確性上有所突破。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學習技巧

  1、生物是一個偏文的學科,因此有些知識點一定要記紮實,“當背則背”,沒有商量的餘地。它不像數學、物理,掌握一個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題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生物往往會要求你一字

  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問:能釋放抗體的細胞是什麼?答案應為漿細胞(效應B細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細胞”,又如,問:少量生長素可促進生長,過量生長素會抑制生長,這種現象說明?應答生長素具有兩重性,答“雙重性”就一分也沒有唉。因為嚴密是生物科的特點,一個概念,差之毫釐的結果———往往是謬以千里。這又恰恰體現了理科科目的嚴謹。

  2、要準備一個錯題本。時間不夠,可以將改正後的答案抄在即時貼上——然後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總之要醒目),然後定期裝訂一下卷子就OK了,這樣不用抄題,能節省寶貴時間。

  再者,改錯時寫完標準答案,要是能加一兩句總結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過任何錯過的題,當時解決的越徹底越好。只有這樣考試才不會犯類似錯誤,才更有資本衝擊滿分。

生物必背知識點15

  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並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透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透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透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生物必背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