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元宵節> 元宵節風俗的作文

元宵節風俗的作文

元宵節風俗的作文8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元宵節風俗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元宵節風俗的作文1

  “咚咚咚,咚咚咚”,外面鑼鼓喧天、張燈結綵。今天是元宵佳節,我要看燈去!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了大街上。只見大街上人山人海,各式各樣的花燈早已擺放好,把整個大街照得如同白晝。我被吸引到一隻金光閃閃的牛燈那裡。這隻“金牛”頭戴一朵大紅花,牛角上掛著中國結,非常喜慶。在中國,耕牛象徵著五穀豐登,象徵著勤勞。站在“金牛”前,我許了一個願:祝願農民伯伯今年又有一個好收成,祝願我們祖國的經濟牛氣沖天。

  我又向西邊走去。嗬!好漂亮呀!只見一個個走馬燈呈現在我眼前。走馬燈上裝飾著蓮花、菊花,還掛著好多盞紅燈籠,非常精緻,格外漂亮。我們的祖國不就像一匹在草原上奔騰的駿馬嗎?

  我順著人流往前走。那邊人頭湧動,那麼多人在幹什麼呀?我快步走過去,好不容易才擠到裡面。原來是秧歌隊呀!人們打扮成孫悟空、豬八戒、唐僧等好多人物,演繹著取經路上的種種傳奇。我覺得創作者構思巧妙,獨具匠心。這一神話故事的再現,不正是鼓舞人們在世界經濟蕭條時勇於克服困難、奮鬥進取嗎?

  正在我欣賞這精彩的表演時,又被一陣陣悠揚的音樂和一陣陣歡歌笑語吸引過去。我看到前面搭建了一個漂亮的舞臺,臺下人頭攢動,觀眾圍得是裡三層外三層。臺上,演員們正在唱歌跳舞,好不精彩,好不熱鬧!他們在歌唱祖國取得的偉大成就,歌唱人民富裕安康的新生活。同時,也在祝願祖國未來20xx年裡取得更輝煌的成績。

  看著這一幕幕場景,我感慨萬分。20xx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週年,這30年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單是2008年中國就發生了很多大事,備受世界矚目。百年一遇的雪災,5·12汶川大地震,祖國蒙受空前災難,遭受了重大損失。但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眾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國人民永不言敗的精神。“神舟七號”發射成功,並出色地完成了高難度的太空行走,展示了我們祖國高超的科技水平。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輝煌的20xx年過去了,我們進入嶄新的20xx年,祝願家鄉五穀豐登,祖國蓬勃發展,世界友好和平!

元宵節風俗的作文2

  正月十五鬧元宵,在元宵節這一天,春節就算是真正地過完了。在這一天,人們要觀燈,放煙花,吃元宵或湯圓。我,最喜歡在元宵節看花燈,賞燈了。

  來到大街上,只見大街路燈上都掛滿了燈籠,16個路燈為一組,一邊8個。我們走走走,走到橋上,橋上也支起了燈籠“門”.“門”的第一排有4個大燈籠,上面寫著“恭賀新春”;第2排10個燈籠;下面就16個一排;直到倒數第2排,又是10個;最後排也是4個,上面也有4個大字,為“新春快樂”.

  再看橋中心的小廣場的休息長廊,一共有10個大理石座椅,大理石座椅上方有4個大燈籠,大燈籠也是10組。平均每個小格格,也是每個大理石座椅上都有4個大燈籠,呈弧形,最側邊還掛著一個大燈籠。

  好了,讓我們再去其它地方看看吧!

  元宵·賞燈上

  到了大廣場中間,只見一個大燈籠,大概是我的10倍,大燈籠上邊掛9個小燈籠。大燈籠中間有一頭麒麟,麒麟代表祥瑞,而麒麟兩側剛分別有一隻仙鶴守護。仙鶴旁邊是一對小兔,小兔手中抱著一個金元寶,小兔側邊還是一對仙鶴。大主體後邊則還有一些禮品,炮竹,對聯福字等。其實,這是一輛花車!它的主題是“玉兔送福”.

  元宵·賞燈下

  別隻顧看中心的,我們還有一些小兔在草坪上愉快地玩耍呢!

  草坪中心有一對兔子,兔爺爺戴著一副小眼鏡,向大家“恭喜恭喜”,而兔奶奶卻提著一個果籃,可能在發給小兔們吧!瞧!兔奶奶旁邊有兩隻小兔,一隻小男兔一隻小女兔,小女兔手拿一個蘋果,哦,這是兔奶奶給她的吧!小男兔則一邊笑,一邊拿著燈籠想去看看元宵節到底怎樣熱鬧呢!而兔爺爺身旁有三隻小兔,兩隻小女兔,一隻小男兔。看!兔奶奶也給了那小女兔蘋果,她正開心地笑呢!另一隻小女兔則坐在她最愛吃的大蘑菇上戴著大紅蝴蝶結,笑嘻嘻地想說些什麼。那隻調皮的小男兔手拿一串鞭炮,也不怕把自己給炸嘍!膽子真夠大呀!

  旁邊還有一些小兔子我就不再一一介紹了,花燈多極了,下次有空我再帶你們去親眼看一看!

元宵節風俗的作文3

  春節到來又離去,年復一年都是如此。新年,有歡樂熱鬧,也有寧靜美好,你喜歡哪一種呢?

  城裡的元宵節是熱鬧喜慶的,道路旁都掛著形態各異,顏色不一的花燈,家家戶戶伴著月色,圍著一桌吃湯圓,除此以外,還有猜燈謎、放煙花等精彩活動。

  不管南風北方,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吃湯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元宵別稱湯圓,由糯米制成,陷有芝麻、豆沙、鮮肉等,團圓飯上湯圓也是我們家每年必有的甜點,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白胖胖的湯圓端上來,色澤瑩潤,咬上一口表皮很Q很光滑,糯糯的,一咬即破,裡面的芝麻餡立刻流淌出來,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溫暖甜蜜的氛圍瞬間縈繞全家。

  除了全家團圓,我們還要放飛自己新一年的願望和目標,於是我和一家人一路歡聲笑語,興奮的去放飛夢想,這對我們是至關重要的。

  放飛的夢想,是孔明燈,說到孔明燈,它是個戰鬥計策,劇《三國演義》記載,孔明在平陽被司馬懿圍困,他便教手下人點起一個個燈籠隨風飛去,司馬懿看見了,以為孔明朝那個方向逃跑了就向那個方向追去,孔明得以脫險,孔明燈由此命名。現在放孔明燈以成了元宵節的一個習俗,寓意團圓吉祥。

  夜深了,皓月當空,月光皎潔,此時鄉鎮一片寂靜。

  我與家人提著燈,來到鄉鎮的小河邊,這條河水平如鏡,倒映著明月,月光灑在草地上,灑在世間的一切角落,一切都閃耀著銀光。

  我們放飛的孔明燈形狀特別,呈圓柱形,上下有兩個黑蓋子,中間凸起,表面糊著一層粗糙的紙,有一輪一輪的環狀塑膠圈,下面掛著絲線。這孔明燈在月光下看起來是深紅色的,閃著銀光徐徐升空。

  我提筆,寫下自己的.願望,事事順利,學業有成,這雖然通俗了點,卻體現了我們樸素淡雅的心靈與我們不同尋常的追求。

  落筆後,我瞧了瞧這簡單的八個字,飽含了我的深深誠意。

  微風一陣陣拂過,帶著一絲暖意,我慢慢鬆了手,孔明燈隨風飄去,越飄越遠,我凝視著這一切,久久不願離去。

  在這個寧靜美好的夜晚,還有許多孔明燈飄在夜空中,成了元宵節獨特的風景。我仰望星空,感到我們那盞孔明燈是最亮的,新一年到來,我們願望滿滿,讓每一年過得都有深刻的意義。

元宵節風俗的作文4

  每每春節落幕,就是元宵登場之時。題記

  元宵的風頭不比春節遜色,它是春節的另一個化身,彼時家家戶戶忙碌著,消散已久的年味兒再次瀰漫開來。

  天矇矇亮,總會有堆積如山的活兒催促著,似夏日的鳴蟬,聲聲聒噪,使你不得不離開溫暖的被窩,接受寒風的洗禮。炸面魚、地瓜魚、各式的丸子。放入油中,油漬便噴濺出來,看著它們快活的在油中吐著泡泡,就猶如清澈溪澗的錦鯉舞躍、盤旋。此時,灶臺前卻是一片‘槍林彈雨’,滋滋作響,這只不過是些小插曲罷了。

  待到午後,一家子就聚在一個小圓桌前,擺弄著糯米和餡兒。黃昏打在面盆旁,一個個白胖的糰子就製作成功了,他們如天邊飄散的雲彩,忽聚忽散的麵粉撲撒在它們身上,為此披上了神秘的面紗。

  把它們一個一個放入鍋中,沸騰的水擁抱著素白的元宵,徐徐蒸汽散出來,更帶來了些許清淡卻濃郁的香味。等它變得微微塌下來,就是象徵出鍋的跡象,大碗大碗的端上桌來,熱氣騰騰的。看著碗中葷素相間的湯,各色的湯圓,花裡胡哨的紫薯湯圓、五仁湯糰、花生湯圓。但我還是更為喜歡最經典的黑芝麻餡,那種甜是自身所帶的,是沒有一絲的雜質的,伴隨甜味的還有香,一種讓你彷彿置身於秋收麥田的錯覺。

  飯後的涼爽愜意使人不禁讚歎,望望四周店鋪亮著的燈,散發著彩色的光芒,就好像天際黃昏出現的彩虹一般,耀眼又獨特供小孩子玩的稚趣的木馬燈,給青年猜的測想的謎語燈,為老人賞的淡雅的山水燈,一波接著一波,好似帶著夏季的熱浪,讓人感到無限溫暖。

  仰望眸際那皎潔殘月,微光灑下來,似千萬螢火撲閃在淡夜中。讓我記起,從前在夜色中寄託心願的孔明燈,漫遊在無際蒼穹,抬望著那繁燈千盞,雖是封建迷信之說,但卻為不食人間煙火的夜空增添不少生氣。

  元宵雖不如春節熱鬧,不如七夕浪漫,不如中秋更有詩意,但是這一盞盞花燈,一顆顆湯圓承載著的不僅僅是團圓佳節的氣氛,更是祖宗先輩留下的傳統。‘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元宵,似永不退色的花燈,在夜空中徹夜未息。

元宵節風俗的作文5

  中國有著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每一種節日,在各地都有著不同的習俗,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節日,還是寧波的元宵節。

  媽媽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寧波人,從骨子裡喜歡吃各式糯米做的點心。而元宵節的湯圓,更是不容錯過的。與現代化生產的速食湯圓不同的是,在寧波,傳統的湯圓連糯米粉都是自己做的。

  提前一天,將上好的糯米清洗乾淨,並浸泡好。到了元宵那天,家家就都開工了。磨米,拌餡兒,忙得不亦樂乎。磨米時,一手推動水磨上的把手,另一隻手往水磨里加米,磨出來的米漿沿著水槽,流入放好的桶中。接下來用乾淨的紗布把米漿包起來,讓米漿中的水流乾,便形成了一個個糯米塊,再將這些糯米塊反覆揉搓,就變成了柔軟的糯米坯子。

  圓子的餡兒也非同一般。將幹芝麻炒熟後搗碎,加入綿白糖和小塊的豬板油攪拌,不一會兒,便散發出陣陣香味兒,就算是吃飽的人,聞到這香味,恐怕也按捺不住,想再嚐個鮮兒吧!拌著拌著,這芝麻餡兒就變得油亮油亮的了,順滑無比,煞是好看!

  開始包湯圓了!這時,灶邊總是有小孩子候著,等著吃湯圓。他們一個個張大了嘴,伸長了脖子,想第一個吃到湯圓。但大人們可被這幫“小饞貓”給惹急了——這樣圍著還怎麼幹活兒啊!

  “都出去,誰先出去,吃的湯圓就多!”

  聽了大人的這句話,孩子們就爭先恐後地跑了出去,大人們也就能安心地包湯圓了。

  大人們包湯圓的手法嫻熟,雙手就像蝴蝶一樣上下舞動,不一會兒,就包好了。這包好的湯圓一個個圓滾滾的,挺著小肚腩,站在那兒,好不可愛!

  把它們放入煮沸的水中,看著白白胖胖的它們一個個在鍋中上下浮動,頗為有趣。等熟了,將湯圓盛入碗中,輕輕咬上一口,那餡兒便會流出來,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催促著你趕緊吃了它——這種催促又有誰會不聽呢?吹一吹,放入口中,能感到芝麻白糖豬油餡遍佈口腔的感覺;咬一咬,能吃到滑嫩清香的糯米皮兒,這種口感,不禁讓人想多吃幾個。小孩子們可忍不住,不聽父母的勸告,吃了一個又一個,直到摸著成了一隻小皮球的肚子,癱在椅子上才肯罷嘴,可眼睛還依舊盯著那碗中“白胖小子”呢!看著一臉滿足的孩子,父母也奈何不了他啊!

  這就是我的家鄉——寧波的元宵節。與家人團聚,吃著湯圓,便是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候。

元宵節風俗的作文6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人地遼闊,幅員眾多,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而這些風俗在全國大都一樣:比如春節要吃團圓飯,端午節要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而我今天要說的是元宵節,元宵節當然是要吃元宵,我的家鄉也不例外。元宵節之所以吃元宵,是因為元宵寓意著來年幸福團圓,財源滾滾。

  記得今年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準備去超市裡買湯圓來吃。可超市裡的生意異常火爆,冰櫃裡所有的元宵都被一掃而空了。正當我和爸爸垂頭喪氣之時,媽媽忽然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今年我們自己買材料,自己做元宵,而且再來一個包元宵比賽!我們聽後都表示同意,於是我們把爺爺、奶奶也邀請過來參加比賽。

  首先,我們應該先準備食材:糯米粉,水以及元宵餡芝麻或花生餡。正當我要準備去買時,意想不到的是,媽媽早已經準備好了。可這元宵餡肉!我可從來沒聽說過。我也從來沒吃過肉餡的元宵,這樣能好吃嗎?我們抱著試試的心態走進了廚房。

  一會兒,隨著奶奶的一聲令下:“預備,開始!”我們便開始了,我們便手忙腳亂地做起了元宵。看!媽媽和奶奶動作好嫻熟,爺爺和爸爸在一旁也學著她們的樣子,有模有樣的包著,包得還不錯。於是我也趕緊進入戰備狀態,開始包起來。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先把揉好的糯米粉在手掌裡壓成圓形,然後放在旁邊備用,再把剁好的肉末放進皮裡,揉成圓形我是這麼想的,可手卻不聽使喚,包來三不像,時間很快過去了,我啥都還沒有包成,反倒把自己弄成了一個“小花貓”。大家見到我這副模樣,爸爸笑得前仰後合,奶奶笑得捂著肚皮,爺爺笑得直跺腳。我見狀抓起一把糯米粉,撒在了爸爸的臉上,結果爸爸也變成了一個“大花貓”,於是大家笑得更厲害了。

  折騰了半天,終於做好了。於是媽媽把做好的元宵放進鍋裡煮了起來。元宵在鍋中“打著轉”,想一個個頑皮的孩子在玩兒水。一會兒,元宵煮好了,媽媽撈起元宵,我趕緊端給奶奶和爺爺,爺爺奶奶都誇我越來越懂事,還獎勵了紅包。我平生第一次吃到肉餡兒的元宵,也是第一次吃到自己包的元宵,我心裡感到美滋滋的。

  我們的比賽結束了,沒有勝負,元宵節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落下來帷幕,那幸福地笑聲飄得好遠好遠。

元宵節風俗的作文7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恐龍之鄉”的四川省自貢市更是由於採用各式材料製作各式精巧花燈並舉辦“恐龍燈會”而聞名遐邇。

  元宵節除燃燈之外 還燃放煙花爆竹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她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風俗的作文8

  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班組織了猜燈謎活動。同學們十分開心。

  下午兩點半,活動正式開始,我們有序的進入了會議室。啊!

  同學們人還沒進去,就被會議室裡的燈籠驚呆了。只見原來排滿桌椅的會議室,這個時候已被騰空。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燈籠掛滿了會議室。正對著大門的是一條金色的長龍,長龍兩邊是兩個可愛的大頭娃娃。再往裡看,有用卡紙做的幾隻可愛的貓頭鷹;有用氣球做的小丑娃娃;還有用毛線做的小羊。還有同學們自己動手畫的梅,蘭,竹,菊。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還有很多用廢品做出來的漂亮燈籠。比如:用辣椒,衛生紙,塑膠套組合成的三羊開泰;用柚子皮做的八爪魚;用西瓜做的喜洋洋燈籠等等。同學們看的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欣賞完美麗的燈籠,接下來開始猜燈謎了。李老師的開始聲還沒落下,同學們就象小鳥一樣飛到各個燈籠下,去找燈謎猜。我拿起一個謎語:河不淺。打一人名。我想:河不淺,那就是指河很深啊。河深,何坤。我迫不急待的找到組長說出了我想的答案。組長說正確。我開心極了。這可是今年我猜出的第一個謎語啊。這可是開門紅啊。太開心了。接下來我就又找到一個謎語:有盼頭。打一字。這個可不好猜,我想了好一會也不知道是什麼。我環顧四周,想找個幫手。突然,馬一鳴出現在我的視線內。她拿著一個謎語,頭側在一邊,好象在認真思考。過了一會,她搖了搖頭,把謎語放開了。她轉過頭,正好看到我在看她。問我:“猜出來了嗎?” 我搖了搖頭說:“沒有,你幫我看看。”她看了一會說:“ 百姓是不是人民的意思啊? 盼頭取前面的部首,這樣加在一起不就是一個眠字嗎?”我倆不太確定的去問了組長,答案是正確 的。太棒了。我們又猜出來一個。

  今年的燈謎會與往年不同的是,李老師給我們出了好幾個自創謎語。同學們圍在李老師身邊,一個個抓耳撓腮,愁眉緊鎖,苦思冥想。一個接一個的攻破了李老師的難題。同學們真是太聰明瞭。

  這次燈謎會也是我們小學時期的最後一次猜燈謎了。同學們做的燈籠比往年的都漂亮,猜的謎語也比往年的都難,獎品也是空前的豐盛。這一切,都將是我們小學生活的一個最美好的回憶。一定讓我們十分珍惜的記憶。

【元宵節風俗的作文】相關文章: